池州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_第1页
池州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_第2页
池州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_第3页
池州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_第4页
池州市产业结构演变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池州市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及成因的探讨(安徽省池州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以及从三大产业内部各二类产业的对比演变的角度对比池州市产业结构投资的角度分析了池州市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并对其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出一些建业结构的演变一般要依次经历“一二三”,“二一三”,“二三一”,“三二一”四个阶段[1][2本文通过对统计资料的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对比的方法,从三大更少。文章以池州市为例进行研究其产业结构现状及其演变规律。1.1三大产业对比演变分析产业结构演变1.1.1三大产业地区生产总值波动上升池州市的三撤两建使池州市在经济发展上错失很多机会。自1988年建市以来2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步改变了以前落后的面貌。1990年三大产业地区生产总池州目前现状处于“二三一”的产值结构(08年三次产业的比值为:20.37:40.83:38.80)池州市的产业结构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产业结构可能还会出现波动。真正的主导产业还未形成或尚未发挥其主导作用。力。表1为池州市产业比重和从业人员构成数据情况。表1池州市产业结构和从业人员构成数据(经济发展还有很大潜%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人员比重年份产值比重人员比重200028.9457.7332.231200523.0559.2235.611200820.3740.2740.8325.34资料来源:《池州市统计年鉴2009》第一产业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上升为波动上升。值2亿元到2008年为39.2亿元。第二产业稳步上升第三产业产值比重26.6929.8538.7541.3438.80人员比重24.1722.8325.9422.6334.381980年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1980年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仅为0.7亿元到2008年则达到78.6亿元,除1998有所回落后又出现稳步上升和2006年开始出现大幅度上升外其表现为稳步上升。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1980年以来池州市第三产业出现稳这种变化并不完全类似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是由自己的特色,但这不能说其发展超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性的规律,这是由它特定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这种演变正说明了其产业结构朝着合理方向发展。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下降,具体来说1980年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0.61%,到2008年下降为20.37%下降了40.24%。第二3稳定。第三产业的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8年为21.21%到2007年为41.01%,在2008年有略微下降为38.77%。总体来讲,出现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和全国相比其产业结构基本趋向于全国的产业结构比重,产业结构不断趋于合理化。地区生产总值变化70.00%60.00%50.00%40.00%30.00%20.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注:根据〈〈池州统计年鉴2009》,〈〈安徽五十年》整理得出。图1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构成1.1.就业结构日趋合理池州市的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对比来看,三产产总值比例有所不同的是,从业人员比例变化相对平缓。三次产业从业结构—+一第一产业一第二产业一■—第三产业图2池州市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图。注:根据〈〈池州统计年鉴2009整理得出在2006年以前三大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非常微弱。第一产业一直是居高不下,一直维持在55%^上,1995年为62.34%到2006年的56.1%。十年间也就下降了6.3%。第二、三产业一直相对较低2006年以前一直维持在20%和25%以内,都有微小的上升,但上升幅度很小。2006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有较大下降趋势,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有相对4从业人员结构不断趋向均衡和合理化。再次将图1和图2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自2006年后三大产业的发展和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就业逐渐成一定比例在发展。1.1.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有变小趋势,但绝对比较大。某次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于该产业GDP勺比重与该产业就业比重的比值。[4]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池州市的三大产业结构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差相对较大(0.39:1.96:1.82)2008年后其差距有减缓趋势为(0.51:1.61:1.13)。可以看出池州市的相1.2从三次产业内部二类产业构成分析产业结构演变1.2.1主导产业进一步演变主导产业是在产业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发挥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是变动的,主导产业对产业结构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主导产业不同,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符合一般主导产业演变的规律,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出1992年以前一直是农业为主导8.90%。之后农业的主导地位不断下降,批发餐饮业的主导地位稳步上升,而工业和建筑业的主导地位不断上升。到2003年建筑业超过批发餐饮业(分别占11.71%和11.07%)2005年工业开始超过农业成为替代农业的最重要的主导产业,到2008年农,工,建,批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占总产值1.2.2三大产业内部各二类产业中支柱产业作用明显。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稳中有到2008年仍然占有25.0%。林业和渔业所占比重非常小。5第二产业中以工业占绝对优势且所占比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1990年第二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72%其中工业就站到18.28%建筑业仅5.44%到2008年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0.17%。建筑业也有所发展比例上升到10.65%。可见第二产业中始终以工第三产业中没有出现和第二产业相类似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的主导产为主。其中2008年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综合也只能占总国内生产总值的10.18%。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都有所发展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到2008年金融业所占比例为2.79%,建筑业为5.04%。2池州市产业演变的成因探讨2.1宏观定位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走科技兴农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农业;尽快实现经济体制和2.2招商引资工业的崛起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池州还属于欠发达地区,仅靠自身的力量肯定无法保证工业投资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加大招商引资无疑是解决工业发展所需大量资金10.73%。整个池州没有大型企业,中型企业1995年也就8个到2008年就14优化和调整有不利影响。2.3人口流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从上述的分析来看,池州市目前的产业从业人员仍然低,劳动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同时束缚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的来源,导致第三、第二产业发展受束缚加大,但仍然不够。2.4区位条件池州地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长江南岸,东与铜陵、芜湖交接,东南是黄山二类港口,吞吐量就114.9万吨,旅客136万人次,2008年六月份通火车2.5地区产业投资地区产业投资不合理,过多的资产投资到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投资过少,而且第二产业投资中以工业为主,几乎占了全部。如表2数据。在第一产一产业落后,不能使第一产业和农业朝着科技农业,集约化方向发展,又进一步束件。同时这也是建筑业发展较为缓慢的重要原因。第三产业投资占总投资的绝大部分,对第三产业的发展极为有利,但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缓慢进行,这与池州市的三撤两建有关系,同时也说明了投资过多,形成浪费。表2池州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年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22.32%67.49%81.41%33.73%33.38%65.06%6720061.27%25.23%24.81%73.49%20071.03%36.54%35.90%20081.11%38.38%37.20%注:资料来源《池州统计年鉴2009》整理得出。3.1第一产业发展发展滞后第一产业投资过少,影响第一产业的技术改进,使得第一产业的相对劳动上产率不高,步导致了各产业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差距过大。3.2第二产业配置不合理第二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绝大部分流入工业部门,而且是重工业部门,虽然对工业的发展有利,但因投资过于偏重工业导致了建筑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缓慢。工业的带动作用不强,相对劳动上产率不高。3.3第三产业带动作用不强通过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池州市历年对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是较多的,但池州济增长主要是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10]。而池州市产业结构仍然处在“二三一”,第三产业带动作用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产业经济的发展依靠的是资金的投入和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是产业效率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4池州产业结构优化的几点建议4.1加大第一产业的投资经营化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8][9]。4.2提高第二产业的资源配置8大对工业投资的过程中以不断使工业投资的比例不断合理化。促使工业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工业的带动作用。4.3发展现代服务业4.4改善交通过多的偏向于工业使得池州市的交通运输业发展较为落后,从而影响了外资企业在池州地区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论述:文章从三大产业的对比演变分析和三大产业内部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