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筛分试验_第1页
细集料筛分试验_第2页
细集料筛分试验_第3页
细集料筛分试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细集料筛分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围

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

2仪具与材料

2.1标准筛:对水泥混凝土用砂为孔径10mm、5mm、2.5mm的圆孔筛和孔径1.25mm、0.63mm、0.315mm、0.16mm的方孔筛;对沥青路面用砂为孔径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0.075mm的方孔筛。

2.2天平:称量1000g,感量不大于0.5g。

2.3摇筛机。

2.4烘箱:能控温在105±5摄氏度。

2.5其它: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3试验准备

将来样通过10mm(圆孔筛)或9.5mm(方孔筛)筛,并算出其筛余百分率。然后在潮湿状态下充分拌匀,用四分法缩分至每分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后备用。

注:恒重系指相邻两次称量间隔时间大于3h的情况下,前后两次称量之差小于该项试验所要求的称量精密度(下同),通常不少于6h。

4试验步骤

4.1水泥混凝土用砂,按下列步骤筛分。

4.1.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置于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即5mm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号筛全部筛完为止。

注:①试样如为特细砂时,试样质量可减少到100g,并在筛分时增加0.075mm的方孔筛1只;

②如试样含泥量超过15%,则应先用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

③无摇筛时,可直接用手筛。

4.1.2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问题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4.2沥青路面用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按下列步骤筛分。

4.2.1准确称取烘干试样约500g(m1),准确至0.5g。

4.2.2将试样置一洁净容器中,加入足够数量的洁净水,将集料全部盖没。

4.2.3用搅棒充分搅动集料,使集料表面洗涤干净,使细粉悬浮在水中,但不得有集料从水中溅出。

4.2.4用1.18mm筛及0.075mm筛组成套筛。仔细将容器中混有细粉的悬浮液徐徐倒出,经过套筛流入另一容器中,但不得将集料倒出。

注:不可直接倒至0.075mm筛上,以免集料掉出损坏筛面。

4.2.5重复4.2.2~4.2.4步骤,直至倒出的水洁净为止。

4.2.6将容器中的集料倒入搪瓷盘中,用少量水冲洗,使容器上沾附的集料颗粒全部进入搪瓷盘中,将筛子反扣过来,用少量的水将筛上的集料冲洗入搪瓷盘中,操作过程中不得有集料散失。

4.2.7将搪瓷盘连同集料一起置105±5摄氏度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取干燥集料试样的总质量(m2),准确至0.1%。m1与m2之差即为通过0.075mm部分。

4.2.8将全部要求筛孔组成套筛(但不需0.075mm筛),将已经洗去小于0.075mm部分的干燥集料置于套筛上(一般为4.75mm筛),将套筛装入摇筛机,摇筛约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从最大的筛号开始,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筛上剩余量的1%时为止,将筛出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这样顺序进行,直至各筛全部筛完为止。

4.2.9称量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0.5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的总质量与筛分前后试样总量m2相比,其相差不得超过1%。

5计算

5.1分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m1)的百分率,准确至0.1%。对沥青路面细集料而言,0.15mm筛下部分即为0.075mm的分计筛余,由4.2.7测得的m1与m2之差即为小于0.075mm的筛底部分。

5.2累计筛余百分率

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准确至0.1%。

5.3质量通过百分率

各号筛的质量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准确至0.1%。

5.4根据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或通过百分率,绘制级配曲线。5.5对水泥混凝土用砂,按式(1)计算细度模数,准确至0.01。

Mx=[(A0.16+A0.315+A0.63+A1.25+A2.5)-5A5]/(100-A5)

式中:Mx--砂的细度模数;

A0.16、A0.315、....、A5--分别为0.16mm、0.315mm、....、5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5.6对沥青路面及各种路面的基层、底基层用砂,按式(2)计算细度模数,准确至0.01。

Mx=(A0.15+A0.3+A0.6+A1.2+A2.36+A4.75)/100

式中:Mx--砂的细度模数;

A0.15、A0.3、...、A0.75---分别为0.15mm、0.3mm、...、4.75mm各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5.7应进行两次平行试验,以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应重新进行试验。

条文说明

细集料的筛分方法于各国都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标准筛的规格。在我国,由于水泥混凝土集料2.5mm以上用圆孔筛,沥青路面都用方孔筛,因此本试验方法据此进行了修订。

对沥青路面来说,矿料级配中0.075mm通过率至关重要,所以国外在对细集料筛分时要求进行水筛,以准确测定0.075mm以下部分的含量,这对于石屑等粉尘含量大的材料影响更大,所以此次修订时参考AASHTOT11、ASTMC117,日本道路协会试验法3-4-3,对沥青路面用细集料规定了水洗法筛分方法,而对水泥混凝土用砂则考虑到级配的影响不大,仍保留原来的干筛分方法。

在本规程T0333中规定了含泥量测定方法,同样是采用水洗法测定,但结果是作为“泥”看待时,这在条文说明中已经说到,这样做其它是不对的,所以沥青路面的细集料要求用砂当量测定。不过,从另一角度看,水洗法实际上也将所含的土作为矿粉洗出去了,将尺寸小于0.075mm的部分,不分石粉和土都作为矿粉参加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尤其对含泥量大的砂,肯定会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产生影响,可施工时又确实跟着一起都加到沥青混合料中了,这个问题只能从材料质量上解决,从中扣除土的含量也是很难算清楚的,所以要求必须符合砂当量的要求,这是个先决条件。

因此在沥青路面施工时,无论是进行原材料的筛分供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不是从拌和机二次筛分后的热料仓取样筛分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都必须先进行水洗法确定0.075mm通过率,使之符合实际情况,应该注意的是,其余筛孔在水中是筛不过去的,所以还必须烘干后再进行筛分。

关于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原规程细度模数计算方法仅适用于水泥混凝土用砂。由于对沥青混合料,讲究的是材料的级配,使用时并不筛除4.75mm以上的颗粒,所以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的条文说明中列出的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中没有剔除5mm以上部分计算,那是根据ASTM的方法规定的。

ASTMC136规定细度模数(finessmodulusoffineaggregates)是各号筛的累计筛余之和除以100之商,其通用计算方法如下:

Mx=(A0.15+A0.3+A0.6+A1.18+A2.36+A4.75+A9.5+A19.0+A37.5)/100

因此本方法中按照我国水泥混凝土与沥青路面的不同习惯,列出了两种计算细度模度的方法,当砂中没有5mm(或4.75mm)以上部分时,两种方法相同,使用时必须注意区分。

兹举例说明不同计算方法的差异,某工程用砂筛分结果如表1,按沥青路面用砂式(2)的方法计算的细度模数为2.78,而按水泥混凝土用砂式(1)将4.75mm筛上剔除后计算的细度模数仅为2.12,属于细砂,之所以相差是因为砂中尚有大于4.75mm部分,对计算的细度模数影响甚大。

在美国ASTMD1073“沥青路面混合料用细集料”中对砂的级配规定如表2,供参考。

不同方法计算的细度模数表1筛孔(mm)筛分结果(通过%)累计筛余(%)按ASTMC131计算Mx4.75mm以上颗粒保留计算Mx4.75mm以上颗粒剔除后计算Mx9.597.32.7A9.54.7583.716.3A4.75A4.75A4.752.3675.424.6A2.36A2.36A2.361.1869.430.6A1.18A1.18A1.180.667.632.4A0.6A0.6A0.60.322.877.2A0.3A0.3A0.30.155.594.5A0.15A0.15A0.150.0751.498.6计算式278.3/100275.6/100(259-5*16.3)/(100-16.3)Mx2.782.762.12沥青路面混合料用砂的规格(ASTMD1073-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