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537-2019 玻璃钢驳船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_第1页
DB37∕T 3537-2019 玻璃钢驳船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_第2页
DB37∕T 3537-2019 玻璃钢驳船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_第3页
DB37∕T 3537-2019 玻璃钢驳船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_第4页
DB37∕T 3537-2019 玻璃钢驳船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37

   发

目  次

前  言本标准按

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山东省海洋局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书虎、苗杰海、夏兆伟、周震震、段胜男。II

玻璃钢驳船式海洋牧场平台建造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玻璃钢驳船式海洋牧场平台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设计技术要求及建造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玻璃钢驳船式海洋牧场平台的设计与建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部分:钢化玻璃

建筑用安全玻璃第部分:夹层玻璃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和连续原丝毡

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JGJ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附条文说明《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国内航行海船建造规范》中国船级社(《材料与焊接规范》中国船级社(《纤维增强塑料船建造规范》中国船级社(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玻璃钢驳船式海洋牧场平台GFRP

barge

marine

platform在海洋牧场区域内设置的,用于开展海洋牧场生态环境监测、海上管护、牧渔体验、生态观光、安全救助等工作的玻璃钢材质无推进机械的漂浮式海上设施(以下简称平台)。压载水箱ballast

在平台底层中部用于压载兼做海生物养殖、观赏的水箱。4总则平台布设区域平台距岸不超过

主尺度范围平台主尺度范围如下:a) 总长:

b) 总宽:

13.5

c)型深:

平台登乘人员平台驻守工作人员应不少于人。总登乘人员按照主甲板面积人均应不小于

2计算(取整数)5设计技术要求总体布置主体横截面设有水下观光窗的平台主体横截面应如图所示。f

bcdeaa-主体水下宽度;b-主甲板;c-浮力舱舱壁;d-浮力舱;e-水下观光窗;f-主体图1平台主体横截面示意图主甲板平台主甲板应为连续甲板。浮力舱浮力舱应设置在平台两舷及尾部。浮力舱的底部外缘应低于设计水线

,并分隔为多个独立的水密舱,两舷沿船长方向对称、均匀布置,尾部沿船宽方向对称、均匀布置。每个水密舱的长度应不大于

。每舷浮力舱的宽度应不小于主体水下部分宽度的倍,尾部浮力舱的长度尽可能与两舷浮力舱的宽度相等,浮力舱的总容积应不小于平台排水体积的倍。压载水箱压载水箱应设置在平台中部,长度应不大于

,宽度应不大于

,并用水密舱壁将其分隔为至少个的独立舱,单个舱的长度应不大于

水下观光窗水下观光窗应设在平台水下部分两舷侧面,对称布置。其上缘应尽量接近满载水线。水下观光窗(包括压载水舱观光窗)的开口尺寸应不大于

m×0.76

,相邻两窗的开口边距应不小于水下观光窗的结构型式应为内凹、外镶式(见图),内凹深度应不小于

,与钢化夹层玻璃的粘结宽度应不小于

,厚度应不小于

舷内d

abca-夹层玻璃;b-粘结剂;c-舷侧板;d-内凹深度图2水下观光窗的结构型式水下观光窗玻璃应采用钢化夹层玻璃,夹层玻璃胶片应采用离子型胶片。其结构强度指标应不低于所处部位玻璃钢积层板。玻璃的选取应满足

JGJ

的要求。水下观光窗玻璃采用粘结固定,粘结剂应满足

的要求。甲板室主甲板以上的甲板室应不超过层,甲板室净高度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的要求,两侧走廊宽度应不小于

舱室设备平台上乘客活动处所的通道、出入口、客舱、厨房、餐厅、卫生间、舷墙、栏杆、登乘装置以及通风、照明设备等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对第类客船的要求。危险场所警示标志

危险场所应设有警示牌,标明临时乘员不宜靠近或进入。结构通道平台的每一处所应设置至少一个固定通道,以供船体及设备检查、维修、测量时使用。所有通道的构造和材料以及其与平台结构的连接应不妨碍现场验船师工作。平台结构平台主体、主甲板、甲板室等的结构设计应满足《纤维增强塑料船建造规范》第章的要求。浮力舱、压载舱浮力舱、压载舱应满足《纤维增强塑料船建造规范》第章第节的要求。锚泊设备平台的锚泊设备应满足《纤维增强塑料船建造规范》第章的要求。材料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应满足《材料与焊接规范》第篇第章及第章的要求。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玻璃纤维无捻粗纱布应满足

以及《材料与焊接规范》第篇第章及第章的要求。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应满足

的要求。钢化夹层玻璃钢化夹层玻璃应满足

的要求。金属、非金属管材金属、非金属管材应满足《材料与焊接规范》第篇第章第节、第节、第节、第节及第的要求。分舱、稳性和干舷倾斜试验对于首制平台,须在尽可能接近完工时对其进行倾斜试验,倾斜试验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完整稳性平台的完整稳性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分舱和破损稳性平台的分舱和破损稳性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

水密完整性平台的水密完整性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载重线一般要求平台的载重线应按《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的规定进行计算核定,并应符合核定干舷的全部条件。载重线勘划平台甲板线与载重线标志勘划应符合《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章的规定。尺勘划应符合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有关通知的规定。轮机一般要求平台上的机器与其它受压容器以及相关的管系和附件,其设计和构造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节的要求。柴油机基本要求柴油机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的要求。布置与安装柴油机的安装应可靠、牢固,排气口应置于所有危险区之外,排气管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通风、燃油系统应设应急关闭装置并应设置在该处所以外易于到达处。启动系统柴油机应配置适当的起动装置,若采用电起动装置其冷起动次数应不小于次。起动蓄电池组只能用于起动及机器自身的监控设备,并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其始终处于储能状态。泵与管系基本要求泵与管系的设计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的要求。(同舱底排水系统舱底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压载系统平台的压载系统设计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空气、溢流和测量管

空气管平台的储存水、燃油、滑油的舱柜均应设空气管,其设置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溢流管平台的压载水舱应采用泵灌装,且应设置溢流管,溢流管路的布置应符合《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测量管平台的舱柜所设有的测量管,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冷却系统平台的柴油发电机组若采用海、淡水交换式冷却,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电气装置一般要求电气设备的制造和试验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电气设备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电气设备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触电及其电气灾害的预防平台电气设备触电、电气火灾及其他电气灾害的预防措施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主电源每个平台至少配备组电源作为主电源,其中一组为发电机组,另一组可为其它电源装置。电源的容量应能在任一电源停止工作时,除能满足平台驻守人员的日常供电需求外,还应保证平台安全所必需设备的安全运转。发电机组需满足平台全体登乘人员的日常供电需求。若以太阳能和风能及蓄电池组作为电源,应设有足够容量的充电装置,蓄电池的容量应保证驻守人员日常供电

应急电源平台应急电源的设置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的要求。系统保护电气装置中应设置合适的保护电器,各保护电器的选择、布置和性能应能提供安全和协调的自动保护。发电机应设过载和短路保护,如设有两台发电机且并联运行则应设有欠压和逆功率保护。容量大于

和所有重要的电动机,均应设有独立的过载、短路以及欠压保护。配电板和分电箱每一回路均应设有能够分断所有绝缘极的短路和过载保护装置。其过载保护额定值或者整定值应有耐久标志。

照明照明灯具的结构,应能防止其温度过高而损伤连接电线和电缆,并能防止其周围材料发生过热现象。照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驻守人员正常生活和工作处所的照度要求。应确保如下位置具备双路供电功能:a) 救生艇筏登乘处及舷外;b) 所有走廊、梯道、出口处;c) 机器处所及配电室,包括它们的控制位置;d) 应急消防泵(如设有时)、喷水器供水泵(如设有时)等处及这些泵的电动机起动位置。电缆及其敷设电缆的选择平台电缆的选择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电缆的敷设平台电缆的敷设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内部通信与报警内部通信应设一个公共广播系统,该系统应使所有人员通常出入的处所均能清楚听到广播,且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的要求。通用报警平台应设有通用报警系统,且应安装在平台所有通常到达的位置(包括开敞甲板)均能清楚收到报警。如有可能,报警信号可通过公共广播系统发出。避雷平台应设置避雷装置。避雷装置应满足《纤维增强塑料船建造规范》第章第节的要求。5.10防火、探火与灭火结构防火机器处所与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或控制站间的甲板和舱壁保护当船长不小于

时,分隔机器处所与起居、服务处所或控制站的甲板或舱壁,应按级或级标准建造。此外,机器处所的限界面应尽可能避免烟气通过。分隔控制站与起居和服务处所的甲板和舱壁应按级标准建造。当船长小于

时,船体外板、舱壁和甲板的外露表面应涂以经认可的阻燃剂;机器处所的燃油舱柜通常应采用钢材或其他不燃材料制造。若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造,其表面应为滞燃型,并凃以经认可的阻燃剂。供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站使用的走廊舱壁保护供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站使用的走廊的舱壁,应为不燃的隔热材料。

供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站使用的内梯道当船长不小于

时,供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站使用的内梯道应用钢制或其他等效材料制成,且连接至少两层甲板的这类梯道应位于级分隔的环围内。当船长小于

时,供起居处所、服务处所和控制站使用的内部梯道应采用钢材或其他等效材料。装有危险源等处所的甲板和舱壁保护当船长不小于

时,装有任何应急动力源处所的限界舱壁和甲板以及厨房、油漆间或贮有可观数量高度易燃材料的所有贮藏室与起居处所、服务处所或控制站之间的舱壁和甲板,应按级或级分隔建造。当船长小于

时,厨房炉灶和热水器与船体结构之间应采用不燃的隔热材料防护。厨房地板应敷设适当厚度的不燃材料,其四壁及顶棚应铺衬铁板或不锈钢板,如经验船部门同意,可仅在炉灶周围铺衬。机器处所的地板机器处所的地板应采用钢制或其他不燃材料。水灭火系统消防泵平台应至少设一台独立驱动的消防泵,消防泵的排量至少应为

3,且其最小压力为

平台还应在机器处所以外的处所设一台移动式的应急消防泵,其排量至少为

3,且保持

的压力。消防总管的直径和压力消防总管和消防管的直径应满足台消防泵的最大出水量。所有消防管、消火栓应维持不小于

的压力。消火栓、消防水带、消防水枪平台至少设个消火栓,主甲板个且前后布置,主甲板下设个,每个消火栓设阀和标准接口。每一消火栓配备

消防水带和消防水枪,并放置于就近的消防箱内。各消防水带接头与各水枪应能完全互换使用,否则平台上每一消火栓应备用根消防水带和支水枪。消防水带应由经认可的不腐蚀材料制成。防水枪应为经认可的设有关闭装置的两用型式(水雾水柱型)。灭火器平台配备的手提灭火器数量及分布应满足如下要求:a)厨房:

泡沫灭火器个;b) 机器处所:

干粉灭火器个;c) 层甲板室:至少各

干粉灭火器;d) 主甲板以下舱室:

干粉灭火器至少个。用于任何处所的手提式灭火器,其中应有个存放在该处所入口外附近处。脱险通道

平台的脱险通道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的要求。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的要求。生活用气体燃料的布置生活用气体燃料的布置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的要求。通风系统平台的柴油发电机组舱室应有足够的通风,其通风系统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蓄电池应布置在独立的舱室,舱室内的电气设备及灯具应为防爆型,并设有排出蓄电池充电产生的易燃、易爆气体的措施。5.11救生设备基本要求救生设备应在紧急时能即刻可用。在整个营运期间内,所有救生设备应保持随时可用状态。救生筏平台应配备抛投式救生筏,按照平台登乘人员总数的

配置,平均分布在平台两舷。救生筏应满足《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章及其附录《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第章的要求。救生筏的集合与登乘布置救生筏的集合与登乘布置应满足《海上移动平台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的要求。救助艇平台应至少配置艘救助艇,救助艇应满足《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章及其附录《国际救生设备规则》第Ⅴ章的要求。如平台一直有机动船舶值守,可用该机动船舶替代救助艇救生圈平台应配备至少个救生圈,救生圈应满足《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及其附录《国际救生设备规》第Ⅱ章的要求。分放在所有延伸到平台舷侧的露天甲板上。救生圈应以明显耐久的字迹在其一面写明船名、船籍港,其另一面以汉语拼音写明船名、船籍港。救生圈应不以任何方式永久系牢,应保证其能随时迅速取下。平台每舷至少有个救生圈设有符合要求的可浮救生索,其长度应不小于

不少于总数一半的救生圈应设有自亮灯。救生衣平台应为每位登乘人员配备件救生衣,其中

的救生衣应配备盏救生衣灯;另外,应配备不少于登乘人员总数

的儿童救生衣或为每位儿童配备件儿童救生衣。救生衣应满足《国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章及其附录《国际救生设备规

则》第Ⅱ的要求。救生衣应存放在易于到达处,平台驻守人员的救生衣应存放在值班室内。救生衣存放位置应有明显标志。客舱内存放与乘客等额数量的救生衣。不少于平台人员总数

的救生衣应存放在甲板上或集合点明显易见处。遇险火焰信号平台应配备至少支火箭降落伞火焰信号,并存放在值班室或附近,遇险火焰信号应经平台检验机构认可。无线电救生设备平台应配备个救生艇筏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该设备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的要求。救生艇筏双向甚高频无线电话应存放在值班室内。5.12无线电通信设备平台至少配备台甚高频无线电通信装置(),该装置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章附录的要求。5.13航行设备平台应配备船舶自动识别终端(台,该终端应满足《国内航行海船法定检验技术规则》第篇第的要求。5.14信号设备号灯平台应设置左右舷灯、锚灯和尾灯。号灯的安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