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川神珑矿业有限公司环境影响报告书第一章概述 11.1项目由来 11.2工作过程 21.3分析判定情况 31.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341.5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结论 34第二章总则 352.1编制依据 352.2评价目的、评价原则 372.3评价标准 372.4评价因子 402.5评价等级、评价范围 412.6评价重点、评价时段 462.7污染控制目标和环境保护目标 462.8评价工作程序 49第三章建设项目工程概况 503.1建设项目概况 503.2矿山开采方法及工艺 593.3主要机械设备、原辅材料及消耗 613.4水平衡 623.5总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 643.6土石方平衡 653.7建设施工安排 66第四章工程分析 674.1运营期工艺 674.2施工期 704.3运营期 744.4污染物汇总 874.5总量控制 89第五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05.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905.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93第六章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006.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006.2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026.3声环境影响分析 1026.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1036.5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046.6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104第七章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057.1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57.1.1评价等级判断 1057.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1097.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127.4声环境影响评价 1147.5固体废弃物影响评价 1177.6土壤环境影响评价 1187.7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121第八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35第九章退役期环境影响分析 1369.1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1369.2退役期的环境保护措施 1369.3退役期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 137第十章环境风险评价 13810.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 13810.2风险调查 13810.3风险潜势判别 13910.4环境风险识别 13910.5环境风险分析 14310.6风险防范措施 14510.7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应急预案 14710.8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152第十一章环境保护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15411.1施工期环保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15411.2运营期环保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 15611.3运营期满后生态恢复措施 16511.4环保投资估算 168第十二章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7012.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目的 17012.2经济效益 17012.3社会效益分析 17112.4环境效益分析 17112.5小结 172第十三章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17313.1环境管理 17313.2监测计划 17513.3环境监理 17513.4总量控制 176第十四章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 17714.1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7714.2建议 181第1页第一章概述1.1项目由来近年来随着当地产业结构改革步伐的加快,地方经济有了明显的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随之,居民住房需求的扩大与房屋改建的势头越来越旺,还有随着目前各地大力推进房地产开发,建筑用材料需求量亦有所增加。同时国家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四川省对高速公路、公共建筑等基础设施每年都有大量投入。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水泥的需求大增,这就给石灰岩矿的开发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仅转移了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而且对发展地方经济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北川神珑矿业有限公司为私营企业,其于2015年8月7日取得了采矿权,矿山采矿许可证编号C5107262015087130139303,有效期限为2015年8月7日至2025年8月7日。矿区批准的采矿权范围由4个拐点坐标圈闭,矿区面积0.3708km2。开采矿种为石灰石矿,开采方式露天开采,开采深度+1467m~+1270m标高,矿山开采规模为30万吨/年,服务年限为10年。企业自取得采矿证后由于市场等原因一直未进行过开采活动。项目备案号:川投资备【2018-510726-10-03-252664】FGQB-0048号,总投资2500万元,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①新建石灰矿露天采场,采矿方式均为露天开采,产品为石灰石,设计生产规模为年30万吨,服务年限为10a。②新建矿石加工区(位于工业广场内)③工业广场位于矿山爆破警戒范围300m外,主要为矿山管理用办公、临时堆场,厕所、医疗救生等辅助生活和生产设施;④新建两处排土场和一处表土临时堆放场。本次评价范围为为开采及加工区全部建设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第682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10月1日实施)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的有关规定,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根据环境保护部令部令第44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17年9月1日实施)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 (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中的第“四十五、137土砂石、石材开采加工”,本项第2页目所在区域涉及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根据《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复核划分成果>的通知》(办水保[2013]188号),四川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川水办【2017】482号),绵阳市水务局关于印发《绵阳市市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成果》的通知(绵水水保【2017】5号)项目区不在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内,属嘉陵江下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内。),因此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北川神珑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委托四川嘉盛裕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开展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1.2工作过程响评价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阶段。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详见下图。图1-1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过程图第3页我单位接受委托后,成立了工作小组,收集并研究了国家及四川省非金属矿采选加工行业有关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对项目建设地点进行了实地勘察、收集和核实有关资料。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导则,我单位编制完成了《北川神珑矿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建筑用石料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供建设单位上报审查后作为环境主管部门审批依据。1.3分析判定情况1.3.1产业政策符合性本项目属于石灰石开采项目,依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1号《产业结构调整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项目不属于其中规定的“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另据国务院《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第十三条规定,“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及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此外,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项目所用的设备均不在国家禁止使用的落后、淘汰生产设备之列,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现行相关产业政策。同时北川县发展和改革局局出具了《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表》川投资备川投资备【2018-510726-10-03-252664】FGQB-0048号,同意本项目建设。1.3.2规划符合性分析1、与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符合性分析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金属非金属矿山整顿工作的通知》(川安监〔2014〕17号)和《四川省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根据《四川省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小型矿山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中型矿山规模不低于50万吨/年,大型矿山规模不低于100万吨/年。根据《绵阳市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法》(绵府发[2016]12号),“严格控制新办矿山的最低开采规模和最低服务年限。新办矿山必须符合最低开采规模。”根据《绵阳市主要金属非金属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石灰岩矿产最低开采规模为:大型100万吨/年,中型50万吨/年,小型30万吨/年。本项目的开采规模为30万吨/年,大于小型石灰岩矿的最低开采规模。本项目开采规模为30万吨/年,属于小型矿山,满足《四川省主要矿产矿山最低开采规模》、《绵阳市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办法》的要求。第4页2、与《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符合性分析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发布实施的《四于《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中的“成都平原化工建材矿产资源发展区”。本项目为石灰岩矿开采项目,不属于限制开采的矿产资源;项目矿山位于绵阳市北川县通泉镇清泉村,所在区域不属于四川省矿产资源勘查开采规划区中的重点勘查区、限制勘查区和禁止勘查区,也不属于国家和省的规划矿区、储备和保护矿区、限制开采区和禁止开采区。根据2017年7月环保部批复的《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审[2017]102号)及《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有关要求,本矿区不属11个省级限制开采区、4个省级禁止开采区范围,同时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及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由此可见,本项目符合《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及《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批复要求。3、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的符合性分析见下表。表1-2《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主要指标与项目对比表序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相关要求指标本项目结论1二、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一)禁止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1、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用水水源保护区、重要湖泊周边、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区域内采矿。2、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3、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5、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利用的、产生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二)限制的矿产资源开发活动1、限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过渡区)内开采矿产资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开采活动必须符合当地的环境功能区规划,并按规定进行控制性开采,开采活动不影响本功能区内的主导生态功能。2、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本矿山位于通泉镇清泉村;因此,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等敏感区域;不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项目所在地不属于地质灾害危险区;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的影响。符合第5页区、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等生态脆弱区内开采矿产资源。2三、矿山基建1、对矿山勘探性钻孔应采取封闭等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物资源,应优先采取就地、就近保护措施。3、对矿山基建产生的表土、底土和岩石等应分类堆放、分类管理和充分利用。对表土、底土和适于植物生长的地层物质均应进行保护性堆存和利用,可优先用作废弃地复垦时的土壤重构用土。4、矿山基建应尽量少占用农田和耕地,矿山基建临时性占地应及时恢复。本项目开采境界范围内未发现有保护价值的动、植物资源;开采过程对表土优先用作废弃地复垦时的土壤重构用土;项目开采不占用农田及耕地,根据复垦方案及时复垦。符合3矿:(一)鼓励采用的采矿技术1、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推广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二)矿坑水的综合利用和废水、废气的处理2、宜采取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预先截堵水,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运输等采矿作业中的粉尘污染。(三)固体废物贮存和综合利用1、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次生地质灾害。(1)应根据采矿固体废物的性质、贮存场所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排水措施,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本项目露天开采,采用了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拟修建完善的排水系统,边开采边植被恢复。露天开采作业采用湿式作业,项目加工采用湿式作业,采取个体防护等措施,防治凿岩、铲装、运输等采矿作业中的粉尘污染。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石可用于运矿道路的修建、土地复垦等进行综合利用。符合4废弃地复垦:1、矿山开采企业应将废弃地复垦纳入矿山日常生产与管理,提倡采用采(选)矿—排土(尾)—造地—复垦一体化技、矿山废弃地复垦应做可垦性试验,采取最合理的方式进行废弃地复垦。3、矿山生产过程中应采取种植植物和覆盖等复垦措施,对露天坑、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永久性坡面进行稳定化处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废石场、尾矿库、矸石山等固废堆场服务期满后,应及时封场和复垦,防止水土流失及风蚀扬尘等。本项目采用了采矿—排土(尾)—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开采产生的表土用于安全边坡平台的植物种植等复垦。拟建完善的水土防治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符合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矿山开采各项指标均满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环发〔2005〕109号)中提出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保护目标。4、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的符合性分析见下表。第6页表1-3《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主要指标对比序号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要求本项目结论4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一般要求4.1禁止在依法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公园、饮用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重要生态保护地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禁采区域内采矿。禁止在重要道路、航道两侧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目标可视范围内进行对景观破坏明显的露天开采。本项目位于通泉镇清泉村;因此,本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等敏感区域;不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符合4.2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应符合国家和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采取有效预防和保护措施,避免或减轻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本项目建设与主体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等相符,并采取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符合4.3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的原则,将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贯穿矿产资源开采的全过程。根据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重点任务,合理确定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优化矿区生产与生活空间格局。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提高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水平。矿山已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及土地复垦方案,采取了边开采边治理的生态保护措施。符合4.4所有矿山企业均应对照本标准各项要求,编制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案要求建设单位按照《矿山生态案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规划)编制规范(试行)》编制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符合5矿山生态5.2矿山开采前应在矿区范围及各种采矿活动的可能影响区进行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对于国家或地方保护动植物或生态系统,须采取就地保护或迁地保护等措施保护矿山生物多样性。矿山开采周边未发现有国家或地方保护动植物或生态系统符合5.3高寒区露天采矿、设置排土场和尾矿库时,应将剥离的草皮层集中养护,满足恢复条件后及时移植,恢复植被;严格控制临时施工场地与施工道路面积和范围,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对于开采的表土进行集中养护,用于植被恢复符合5.7采矿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措施防止二次污染;禁止向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及行洪渠道排放岩土、含油垃圾、泥浆、煤渣、煤矸石和其他固体废物。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废石运至两个排土场堆存,排土场设置挡墙和截水沟,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灾害发生,排土场选址符合规范要求。符合5.8评估采矿活动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避免破坏流域水平衡和污染水环境;采矿区与河道之间应保留环境安全距离,防止采矿对河流生物、河岸植被、河流水环境功能和防护安全造成破坏性影响。环评报告评估了采矿活动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影响符合5.9矿区专用道路选线应避绕环境敏感区和环境敏感点,防止对环境保护目标造成不利影响。矿区内部道路无环境敏感点分布符合第7页矿区专用道路生态恢复矿区专用道路用地应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和范围。开挖路基及取弃土场工程,均应根据道路施工进度有计划的进行表土剥离并保存,必要时应设置截排水沟、挡土墙等相应保护措施。矿山服务期满后对现有道路进行植被恢复和复垦。符合矿区专用道路取弃土工程结束后,取弃土场应及时回填、整平、压实、并利用堆存的表土进行植被和景观恢复。.3矿区专用道路使用期间,有条件的地区应对道路两侧进行绿化。道路绿化应以乡土(草)种为主,选择适应性强、防尘效果好、护坡功能强的植物种。道路建设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应及时恢复,与原有地貌和景观协调。及时复垦和恢复植被。矿山大气污染防治矿山采选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9078、GB25465等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实施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矿区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标准要求。本项目排放浓度满足要求,空气质量满足GB3095-2012要求。符合矿山企业应采取如下措施避免或减轻大气污染12.2.1采矿清理地面植被时,禁止燃烧植被。运输剥离土的道路应洒水或采取其他措施减少粉尘人工清理地面植被,运输剥离土采取了洒水降尘等措施符合12.2.2勘探、采矿及选矿作业中所用设备应配备粉尘收集或降尘设施。采场、运输道路采取洒水降尘符合12.2.3矿物和矿输道路应硬化并洒水防尘,运输车辆应采取围挡、遮盖等措施。对场地采取洒水措施,对运输车辆遮盖等措施符合12.2.4矿物堆场和临时料场应采取防止风蚀和扬尘措施对地面进行了硬化,对堆场提出了覆盖措施、洒水降尘措施符合矿山水污染防治水外排。矿山采选的各类废水排放应达到GB8978、GB26451、GB28661等标准要求,矿区水环境质量应符合GB3838、GB/T14848标准要求;污废水处理后作为农业和渔业用水的,应符合GB5084、GB11607标准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认证的企业废水污染物排放与废水利用率还应满足HJ/T294、HJ/T358、HJ446等清洁生产标准相关要求。本项目无生产废水排放符合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各项指标均满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651-2013)中提出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目标。5、与《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与《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相关内容对比见下表。第8页表1-4本项目与《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符合性对比表序号《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相关要求本项目结论1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限制开采区。⑴华蓥山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中高硫煤炭。⑵芙蓉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中高硫煤炭。⑶虎牙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沉积型铁锰矿。⑷巴塘夏塞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银锡铅锌多金属矿。⑸岔河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锡矿。⑹松潘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难选冶金矿。⑺大陆槽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稀土矿。⑻成都平原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芒硝矿。⑼威西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岩盐。⑽石棉县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石棉。⑾康定赫德限制开采区,主要矿产为钨锡矿。禁止开采区。⑴红原若尔盖禁止开采区,主要矿产为泥炭。⑵甘孜来马禁止开采区,主要矿产为砂金矿。⑶白玉纳塔禁止开采区,主要矿产为砂金矿。⑷康定煤炭沟禁止开采区,主要矿产为泥炭。本项目属于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中允许开采区。本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重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保护区。符合从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建设符合《四川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6、与《绵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符合性分析(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调控方向1.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方向根据国家和我省矿产资源的资源战略政策、紧缺程度、未来资源储量消长趋势,结合我市不同矿产的禀赋特点、探明储量、保有储量和储采比等,以及不同矿种的矿产勘查开发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确定我市重点、限制和禁止勘查开发的矿种。重点勘查矿种。铅、锌、锰、金、磷等急缺和重要矿产,油砂等新型能源矿产。限制勘查矿种。明确由国家投资勘查的矿种;低品位硫铁矿等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大的矿种。禁止勘查矿种。可耕地的砖瓦粘土等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矿种;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禁止勘查的其他矿种。限制开采矿种。沉积型低品位硫铁矿等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大的矿种;限第9页制开采重晶石矿产。禁止开采矿种。可耕地的砖瓦粘土等开发利用对环境影响大的矿产;砂金等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禁止开采的矿种。项目为开采石灰岩,不属于限制勘查、禁止勘查、限制开采和禁止开采矿种,符合矿产资源勘查总体方向。2.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分区综合考虑矿产赋存特点、资源储量、采矿技术经济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分区内限制和禁止勘查开采规划分区,优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布局,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有效指导矿业权设置和整。项目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镇云林村,不属于省级、市级限制勘查区内,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分区中对限制勘查区的要求。第10页项目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镇云林村,不属于省级限制、禁止开采区内,符合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分区中对开采规划分区的要求。(二)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绵阳市属四川省“成都平原化工建材矿产资源发展区”规划区内,着力打造成城市建设型的矿产资源基地。根据全国及省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总体布局,结合绵阳市矿产资源分布特点、产业发展及市场需求、区位优势、开发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及管理需要等因素,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划分矿产资源重点发展区,优化重点矿种、优势矿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布局。江油-北川-安州区建材化工重点发展区。包括江油、北川、安州区三县(市、区),区内主要优势矿种有水泥用灰岩、饰面用灰岩、玻璃用砂岩、化工用磷矿和硫铁矿,以及砖瓦用页岩、饰面用板岩、化肥用灰岩和冶金用石英岩等。重点加强马角、含增、香泉、桑枣、高川等地水泥用灰岩和二郎庙、石元等地的玻璃用砂岩开采。第11页项目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镇(原香泉乡)云林村,属于江油-北川-安州区建材化工重点发展区内,属于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江油-北川-安州区米黄色大理石矿产资源经济区。位于江油、北川、安州区,以北川为主线,带动江油、安州区协调发展。绵阳“北川米黄大理石”具有品种全、色泽亮、板面净、质地优等特点,是中国国内发现的最好米黄大理石,被中国石材协会授予北川县“中国米黄大理石之乡”称号。区内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技术条件成熟、综合利用率高,是唯一能替代优质进口米黄石材的品种。大力支持区内优势特色矿产勘查开发活动,拓宽特色大理石生产销售市场,建立地方特色矿产开发利用模式,使之发挥带动、示范作用。项目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通泉镇云林村,属于江油-北川-安州区米黄色大理石矿产资源经济区内,属于矿产资源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综上所述可得,本项目符合《绵阳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7、与《北川羌族自治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符合性分析略。略8、与《北川县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14年10月实施)符合性分析表1-6本项目与《北川县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符合性对比表序号《北川县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相关要求本项目结论1第二章第九条未经批准,不得在下列地区项目周围800m范围内无居民聚符合第12页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管理设立探矿权、采矿权:(一)居民聚居区安全距离以内;(二)公路两侧规定距离以内及重要交通干线可视范围以内;(三)水利、电力工程设施、工业区、城镇市政工程设施一定距离以内;(四)依法设立的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及民族宗教保护场所;(五)国家规定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其他地区居区,位于安全距离范围内;开采区进场道路为碎石路,不属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规定的“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的范围;项目所在区域不涉及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及民族宗教保护场所从上表分析可得,本项目符合《北川县矿产资源管理条例》。9、与《关于开展砂石行业环境综合整治的通告》符合性分析表1-7《关于开展砂石行业环境综合整治的通告》与项目对比表序号关于开展砂石行业环境综合整治的通告本项目结论1二、采矿、采砂、砂石加工、尾矿综合利用等新、改、扩建项目一律从严审批或备案,并依法办理国土、环保、水务、安全生产、林业等部门的许可、备案或验收等手续后方可进行建设或生产。一个采矿权或采砂权按规划配套建设一处生产加工场所,无采矿权或采砂权的不得新建砂石加工场所。本项目矿山开采规模为30万吨/年,配套加安全生产、林业等部门手续文件齐全。符合2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停产整治。整治完成后,由相关企业向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提出书面验收中请,经部门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可复生产。(一)从事采挖加工砂石依法应办理的许可、备案及验收手续不齐全的或者有关手续到期后未按规定取得延期登记手续的;(二)砂石生产(暂存、传输)场所未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要求落实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文明施工等管理措施的;(三)砂石生产(暫存、传輪)场所及进出场道路未硬化的或者允许超限超载车辆、未密闭覆盖或车体污染的车辆出厂(场)的;(四)超过批准的范围开采矿石或挖取砂石的或者乱堆乱弃废渣等违规作业的;(五)违规占用国有、集体土地(含道路、河道、耕地林地、荒山、滩涂等)开采、堆放砂石的;(六)无采矿权或采砂权但已取得砂石加工备案手的加工场所,不能提供合法原料来源的;(七)其它依照法律规定应停产的况况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不属于七种停产整治情。符合根据上表可知,本项目满足《关于开展砂石行业环境综合整治的通告》中相应要求。10、与《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的符合性2018年10月1日实施的《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6-2018)第13页中对砂石行业提出了如下要求。表1-8《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6-2018)的要求序号要求本项目符合性一6.3绿色生产6.3.7生产加工车间的产尘点要封闭,有利于形成负压除尘;皮带运输系统廊道应选用封闭式,防治粉尘逸散。8.3.5应在破碎机、筛分机、制砂机等连续产生粉尘部位安装高效除尘装置;破碎、筛分、粉碎工序拟采用工房密闭,进出口拟设置高压喷雾除尘装置除尘,各出料口拟设置柔性出料口或袋式出口,皮带输送装置密闭,成品料堆拟设置高压喷雾除尘装置除尘符合二播6.3.8应选用低噪声生产设备;对高噪声强振的设备,应采取消声、减振措施;合理设计工艺布置,控制噪声传播。设备选型过程中,首选低噪声设备,并采取进行基础减震(如安装弹性衬垫和保护套),厂区采用彩钢棚封闭,颚式破碎机和破碎机设置独立橡胶基础进行减振。符合三6.3.9砂石骨料成品堆场(库)应地面硬化,分类或分仓储存成品堆放地面将进行硬化,产品根据粒径进行分类堆放符合四废油等废物的处理:生产中产生的废油要集中收集,设置独立的场所存放,并交有资质单位处理。本项目实施后将新建符合要求的危废暂存间,设备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废油及含油废物将暂存于危废间,定期交资质单位妥善处置。符合11、与《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符合性(DZ/T0312-2018)中对矿山行业提出了如下要求。表1-9《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DZ/T0312-2018)的要求序号要求本项目符合性一求绿化、美化,整体环境整洁美观。5.1.2生产、运输、贮存管理规范有序矿区分区分门别类合理,矿区按照要求进行了绿化设计;生产和运输贮存制定了相应的规范,确保有序进行符合二定5.2矿区容貌定5.2.3应采用喷雾、洒水、湿式凿岩、加设除尘装置等措施处置采选、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应符合GBZ2.1的规。5.2.5矿山应实施清污分流,污水排放应符合GB8978的规定。5.2.7矿山应采取消声、减振、隔振等措施降低采选、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项目采用喷雾、洒水、湿式凿岩、加设除尘装置等措施处置采选、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粉尘容许浓度符合GBZ2.1的相关规定。矿山实施了清污分流,无污水排放。矿山采取消声、减振、隔振等措施降低采选、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符合符合第14页噪声,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应符合GB12348的规定。GB12348的相关规定。三6.2绿色开发6.2.2露天开采宜采用剥离一排土一开采一造地一复垦技术,露天矿边坡工程的设计、勘察、稳定性评价监测和治理应符合GB51016的规定。6.2.4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指标应符和当地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条件等规定,部分矿种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指标应达到国土资源部公告发布的“三率”最低指标要求。项目采用剥离一排土一开采一造地一复垦技术,露天矿边坡工程的设计、勘察、稳定性评价监测和治理符合GB51016的规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指标符和当地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条件等规定,部分矿种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指标能够达到国土资源部公告发布的“三率”最低指标要求符合四7.3固体废弃物利用7.3.1矿山宜对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开闸回填、筑路、制作建筑材料等资源综合利用。本项目临时表土用于后期复垦,废石用作建筑材料外售建筑企业。符合12、与《北川羌族自治县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符合性分析2019年8月22日实施的《北川羌族自治县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北府办发【2019】28号)中对矿山行业提出了如下要求表1-10《北川羌族自治县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序号要求本项目符合性一第4条依法办矿(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证照齐全,合法经营。(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符合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三)严格按照评审备案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水土保持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书)》等技术方案进行采选作业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本项目企业遵纪守法,各种证照齐全且合法经营;矿山开采符合规划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水土保持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本环评报告)等技术方案进行采选作业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符合二第5条规范管理(四)废石、废渣、废水、噪声和粉尘达标处置。项目采用喷雾、洒水、湿式凿岩、加设除尘装置等措施处置。矿山实施了清污分流,无污水排放。矿山采取消声、减振、隔振等措施降低采选、运输等过程中产生的噪声。项目废石运往排土场堆存,表土运往表土临时堆场用于后期复垦。符合第15页三第7条开采加工科学(一)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要求,做好矿山中长期开采规划和短期开采计划的编制,采场工作面推进均衡有序。(二)严格执行矿山开采施工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采剥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林地占用和水土流失。(三)积极改进优化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不得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限制类和太太类技术、材料、装备。项目按照开发利用方案采用剥离一排土一开采一造地一复垦技术,露天矿边坡工程的设计、勘察、稳定性评价监测和治理符合相关规定。最大限度的减少林地占用和水土流失,未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限制类和太太类技术、材料、装备。符合四第8条环境保护有力(二)开采区穿孔作业运用湿法或袋式除尘等抑尘措施。(三)采用微差控制爆破等工艺减少爆破粉尘。(四)对破碎加工区实行封闭式生产,并对扬尘点安装吸尘或抑尘装成品堆放实行封闭管理并采取抑尘措施。(五)矿区抓药道路全程硬化,配备洒水车和保洁人员,保持道路干净、整洁。(六)强化矿区运输车辆管理,采取密闭运输,严禁超载超限运输。设立车辆进出口车身冲洗点。(七)建有垃圾回收站并将垃圾集中运送至垃圾中转站。(八)采取有效降噪隔音措施,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九)废石、废渣或尾矿,应设置临时或永久性密闭堆放场或尾矿池存放。(十)对矿坑废水、选矿废水、堆场淋溶水、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等应进行有效收集、处理回用或达标排放。含有害物质的废水实现零排放。(十一)对废机油、废电池等危废品应统一集中交由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回收处置,不得任意排放、丢弃。项目穿孔爆破作业采用湿法等有效降低粉尘产生量;加工区拟实行全封闭厂房,产尘点均设置抑尘装置和喷淋装置,皮带运输实行全封闭;矿区道路拟全部硬化;运输车辆均严禁超载且加工区出口设置洗车点;垃圾集中收集后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加工区厂房全密闭,有效的隔离和衰减噪声,建少对周边环境影响;项目废石均外售综合利用无废渣、尾矿产生;项目不涉及选矿,故无选矿废水产生,矿坑废水、堆场淋溶水、车辆冲洗水由排水沟收集回用于加工区生产和绿化。生活污水收集后,统一运至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项目无有害物质废水产生;项目危废拟暂存于加工区的危废暂存间内,并交与有资质单位处置。符合五第9条水土保持有效(一)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规范剥离和存放开采区的泥土(二)开采区域建设有效的截水沟和集水、沉砂池。(三)成品堆放区建有地表径流截水沟和集水、沉砂池。(四)废土、废料、尾矿等专用堆场项目将按照水土保持报告及其批复要求规范剥离及存放采区的泥土。开采区、成品堆场拟建截水沟、集水和沉砂池,能有效收集外来雨水;项目无尾矿产生,产生的废土运至表土临时堆场堆存用于后期复垦,堆场拟建截水沟和沉砂池,防治水第16页修建挡土墙、截水沟和沉砂池,防治水土流失。土流失。13、与《四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符合性分析该文件中指出,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处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国家重点生态功说明如下: 年修正)(以下简称《指导目录》)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草案(试点导目录》要求。标准)等提出。第17页类。根据该清单中所列,本项目为石灰石矿开采及加工,矿山已取得采矿证,属川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第一批)(试行)》的相关要求。14、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符合性分析研,提高区内生态环境监测、预报、预警水平,及时准确掌握区内主导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区内广大群众对区域生态功能重要性的认识,自觉维护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本项目位于北川县,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本项目在施工及正常生产过程中进行环境监测及环境监理,及时准确掌握区域内主导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当地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区内广大群众对区域生态功能重要性的认识,自觉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相关要求。15、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区划(修编版)》。根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按照生态系统的第18页供2个类型;人居保障功能包括人口和经济密集的大都市群和重点城镇群2个类型。本项目所在地属于“I-02-28岷山-邛崃山-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重要区”,该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山地灾害频发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加剧。该类型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措施:加大天然林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护力度;禁止陡坡开垦和森林砍伐,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恢复已受到破坏的低效林和迹地;发展林果业、中草药、生态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开展生态移民,降低人口对森林生态系统与栖息地的压力。针对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和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北川县属于“重点开发区域”中的“成都平原地区”,“该区域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渝地区的核心区域之一”,该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强岷江、沱江、涪江等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强化龙泉山等山脉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构建以龙门山—邛崃山脉、龙泉山为屏障,以岷江、沱江、涪江为纽带的生态格局。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山洪灾害防治,提高水旱灾害应对能力”。在认真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和地灾防治措施的基础上,项目的施工和运营不会对区域生态功能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在建设、运营及服务期满后,应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确保不会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及主体功能区划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要求。16、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本项目所在地北川县属于“重点开发区域”中的“成都平原地区”,“该区域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是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渝地区的核心区域之一”,该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先进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第19页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强岷江、沱江、涪江等水系生态环境保护。强化龙泉山等山脉的生态保护与建设,构建以龙门山—邛崃山脉、龙泉山为屏障,以岷江、沱江、涪江为纽带的生态格局。加强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山洪灾害防治,提高水旱灾害应对能力”。因此,本项目在建设、运营及服务期满后,应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措施,确保不会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及主体功能区划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要求。17、与《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符合性分析项目所处区域属于成都平原边缘向龙门山脉过渡区域。该区域多为次生植被类型,以暖性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常绿灌丛植被为主;人工植被和农业植被较为常见。工程建设项目占地区不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环境敏感区。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表该区域属于“Ⅰ四川盆地亚热带农林生态区”—“l成都平原城市-农业生态亚区”—“Ⅰ1-1平原北部城市-农业生态功能区”。该区域主要生态特征是:土壤侵蚀中度敏感,生境轻度敏感,水环境污染高度敏感,酸雨轻度敏感。主要生态问题是森林数量少,结构简单;农村面源污染,垦殖过度,土壤退化,耕地质量下降,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生态建设与发展方向是:“以小流域建设为重点,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能力,以中心城市为重点带动周边地区实施生态建设。防治农村面源污染和地表径流水质污染。”。该区域不涉及《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定了重点生态功能区、禁止开发区域等,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是协调的。18、与绵阳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规划指出加大矿山植被恢复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恢复,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禁止新增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清理整顿已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加大矿山植被恢复和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开展矿山等废弃地生态修复示范项目,推进工矿废弃地修复和再利用。本项目不在划定的生态红线范围内,在建设、运营及服务期满后,应采取有效的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植被恢复措施,确保项目不会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故本项目符合绵阳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第20页19、与北川羌族自治县“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符合性分析规划要求实施生态功能修复,建立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矿山开发区、水土流失区等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引导矿山合理有序开发,对香泉石材产业园实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地质灾害等。本项目属于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矿山开发设计已按要求进行有序开发和及时的生态修复。项目在施工及正常生产过程中进行生态监测及生态复垦,及时准确掌握区域内主导生态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同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对当地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区内广大群众对区域生态功能重要性的认识,自觉维护区域生态环境。故本项目符合北川羌族自治县“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与大气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与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四川省蓝天保卫行动方案》(2017-2020年)、《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7年度实施计划》、《绵阳市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导则》的符合性如下:表1-11本项目与大气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相关规划相关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输(五)严控“两高”行业产能。重点区域严禁新增钢铁、焦化、电解铝、铸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产能: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新、改、扩建涉及大宗物料运输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采用公路运输。本项目为非金属矿采选高”行业。符合(十九)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全面完成露天矿山摸底排査。对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露天矿山,依法予以关闭;对污染治理不规范的露天矿山,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整治完成并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依法强制关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露天矿山,要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重点建项目,属于石灰石矿露天开采。项目属于符合规划的合法矿山。符合第21页区域原则上禁止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加强矸石山治理。《四川省蓝天保卫行动方案》(2017-2020年)2、强化堆场扬尘管控工业企业堆场实施规范化全封闭管理。易产生扬尘的物料堆场采取封闭式库仓,不具备封闭式库仓改造条件的,应设置不低于料堆高度的严密围挡,且采取覆盖措施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堆场内进行搅拌、粉碎、筛分等作业时应喷水抑尘,在重污染天气时禁止进行产生扬尘的作业。物料装卸配备喷淋等防尘措施,转运物料尽量采取封闭式皮带输送。厂区主要运输通道实施硬化并定期冲洗或湿式清扫,堆场进出口设置车辆冲洗设施,运输车辆实施密闭或全覆盖,及时收集清理堆场外道路上撒落的物料。建设城市工业企业堆场数据库,并组织安装工业堆场视频监控设施,与城市扬尘视频监控平台联网,实现工业企业堆场扬尘动态管矿区表土临时堆场,定期喷雾控尘,表面覆盖彩条布。出场口设置车辆冲洗区。本项目矿石及固废的运输车辆均采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密闭运输符合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7年度实施计划》四)深化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强化堆场扬尘控制。强化煤堆、料堆的监督管理,推进视频监控设施安装。大型煤堆、料堆场应建立密闭料仓与传送装置,生产企业中小型堆场和废渣堆场应搭建顶篷并修筑防风墙。对临时露天堆放的,应加以覆盖或建设自动喷淋装置:对长期堆放的废弃物,应采取覆绿、铺装、硬化、定期喷洒抑尘剂或稳定剂等措施矿区表土临时堆场,定期喷雾控尘,表面覆盖彩条布覆盖抑尘网。符合《绵阳市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导则》—绵阳市露天非煤矿山开采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导则3.1开采采面防尘基本要求3.1.1露天非煤矿山的开采面应设置喷淋设施或带水作业(使用锯石机开采的),以不产生扬尘为目标。3.1.2喷洒水系统可采用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以集中控制为宜。本项目开采面潜孔钻机;凿岩配套喷水管;二次破碎配套喷水管喷水降尘符合3.3堆场储存防尘基本要求3.3.1矿产品堆场应实现地面基本硬化;对于未全部硬化的,应进行改造3.3.2原料堆场周边应设置围档、防风抑尘网。3.3.6露天堆场应设置喷淋设施或用覆本项目矿产品堆场要求均硬化,设置有临时表土堆场。采取喷水降尘,表土堆场种草和树苗,加盖篷布等措施。符合第22页盖网(布)覆盖3.4进出车辆防尘基本要求3.4.1出场的运输车辆应覆盖严实。3.4.2进出场的运输车辆应清扫干净。3.4.3对于进出场的运输车辆应设置洗车台本项目进出运输车辆覆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对车辆进行清洗符合3.5道路防尘基本要求3.5.1矿产品运输道路应全部硬化3.5.2道路每天清扫不应少于2次,洒水不应少于4次恶劣天气时要加大清扫、洒水频率,以不产生扬尘为目标3.5.3应配备清扫设施、洒水车或喷洒两用车。建立专职或兼职保洁队伍碎石路面,矿石运输过程辆出场时需进行轮胎清洗,矿区设置洒水车1水、喷雾4次/天符合21、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符合性分析项目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符合性如下:表1-12本项目与土壤污染防治等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规划相关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2016]31号)(十六)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的具体措施;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有关环境保护部门要做好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项目不排放重点污染物。本次环评对土壤污染提出了防范措施符合(十七)强化空间布局管控。……严格执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项目位于北川县通泉镇,选址不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符合(十八)加强工业废物处理处置。全面整治尾矿、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赤泥、冶炼渣、电石渣、铬渣、砷渣以及脱硫、脱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实施。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产生的废石综合利用符合22、与《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川长江办【2019】第23页号)的通知符合性8号)符合性如下:表1-13本项目与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符合性分析相关要求本项目情况符合性《四川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川长江办【2019】8号)第八条禁止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投资建设旅游和生产经营项目。禁止在自然保护区项目选址位于北川县通泉镇清泉村,不在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符合第九条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禁止在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项目位于北川县通泉镇清泉村,选址不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符合第十五条禁止在国家湿地公园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开(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截断湿地水源,挖沙、采矿,倾倒有毒有害物质、废弃物、垃圾,从事房地产、度假村、高尔夫球场、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任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建设项目和开发活动,破坏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鱼类洄游通道,滥采滥捕野生动植物,引入外来物种,擅自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放生,以及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的活动。项目位于北川县通泉镇清泉村,选址不在国家湿地公园的岸线和河段范围内符合第二十五条禁止新建、扩建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明令禁止的落后产能项目。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淘汰类项目,禁止投资;限制类的新建项目,禁止投资,对属于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在一定期限内采取措施改造升级。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淘汰类的项目符合第二十七条禁止新建和改扩建后产能低于30万吨/年的煤矿。项目为年开采60万吨的石灰石矿,不属于煤矿符合(1)四川省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保第24页24号),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4.80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30.45%。涵盖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极敏感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风景名胜区的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湿地公园的湿地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一级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等法定保护区域,以及极小种群物种分布栖息地国家一级公益林、重要湿地、雪山冰川、高原冻土、重要水生生境、特大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各类保护地。其中,北川县所属的生态红线类型为盆中城市饮用水源-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区,该区位于四川省东部成都平原及盆地丘陵区,行政区涉及成都市、自贡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广安市、达州市、巴中市、资阳市,总面积0.08万平方公里,占生态保护红线总生态功能:四川盆地区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渝城市群核心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展,城镇化率大于50%,该区主体功能区定位为重点开发区域和农产品主产区,其主导功能为人居保障和农林产品提供,该区的生态保护红线主要以保障城市饮水安全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主,还有零散分布于四川盆地及成都平原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生态保护重要区域,它们在维护区域水土保持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要保护地:本区域分布有32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0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世界地质公园、5个国家地质公园、1个省级地质公园、2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14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个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部分或全部区域。保护重点:严格按照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对禁止开发区域的管理要求,对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严格保护,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区内自然生态的干扰。经核实,本项目建设地不涉及各类环境敏感区,也不涉及重点保护对象,因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关于印发四川省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18〕24号)相关要求。四川省生态红线区划分见图1-2:第25页图1-2四川省生态红线分布图为更好的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机制,更好地发挥环评制度从源头防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加快推进改善环境质量,环保部于2016年10月27日印发了《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号),该《通知》明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简称“三线一单”)约束。本项目与《通知》的符合性分析见下表:表1-14本项目与环评[2016]150号文的符合性分析表序号项目具体要求本项目符合性1生态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实行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除受自然条件限制、确实无法避让的铁路、公路、航道、防洪、管道、干渠、通讯、输变电等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外,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严控各类开发建设活动,依法不予审批新建工业项目和矿产开发项目的环评文件。本项目位于北川县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因此不涉及北川县生态红线符合2环境质量底线环境质量底线是国家和地方设置的大气、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基准线。项目环评应对照区域环境质量目标,深入分析预测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污染防治措本评价结合北川县环了项目建设对区域环境的析项目的实符合第26页施和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施对区域环境质量影环境质量目标的实现3资源利用上限资源是环境的载体,资源利用上线是各地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相关规划环评应依据有关资源利用上线,对规划实施以及规划内项目的资源开发利用,区分不同行业,从能源资源开发等量或减量替代、开采方式和规模控制、利用效率和保护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议,为规划编制和审批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本项目占地为灌木林目满足土地利用规划;同时,项目用水重复利用且致区域区水资源需求量突破区域水资源量。符合4负面清单环境准入负面清单是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以清单方式列出的禁止、限制等差别化环境准入条件和要求。要在规划环评清单式管理试点的基础上,从布局选址、资源利用效率、资源配置方式等方面入手,制定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充分发挥负面清单对产业发展和项目准入的指导和约束作用。目不在北川县制定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内。符合由图1-2和上表可知,项目的建设符合环境保护部《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评[2016]150号)要求。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相关规划。(2)绵阳市三线一单文本(阶段成果)符合性分析绵阳市境内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2996.47平方公里,占绵阳市国土面积的14.78%,涵盖了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功能极重要区以及水土流失极敏感区,还包括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绵生物焦省级自然保护区、翠云廊省级自然保护区、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片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江油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安州区生物礁国家地质公园、窦团山—佛爷洞省级风景名胜区、李白故里省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白水湖风景名胜区、绵阳市仙鹤湖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三台县二水厂饮用水源地、盐亭县二水厂饮用水源地、涪江铁桥水源地、梓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法定保护区域,以及极小种群物种分布栖息地、国家一级公益林、特大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各类保护地。绵阳市生态保护红线集中分布在市域西北部中高山区,另有少量分布于东南部丘陵地区。保护红线,属于岷山生物多样性维护-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涉及安第27页州区、梓潼县、江油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及平武县,红线总面积2972.54平方公里,占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99.26%。重要保护地包括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地质公园。市域东南部分布的生态保护红属于盆中城市饮用水源—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红线,涉及绵阳市游仙区、梓潼县、盐亭县、三台县,总面积22.04平方公里。占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0.74%,包括4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部分或全部区域。各类保护地1)自然保护区市域内的13个自然保护区划入生态空间,包括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宝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州区海绵礁省级自然保护区、片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平武小河沟省级自然保护区、观雾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翠云廊省级自然保护区、游仙水禽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三台水禽及湿地县级自然保护区、盐亭白鹤县级自然保护区及余家山县级自然保护区,划入总面积2802.00平方公里,占全市幅员面积的13.83%。2)风景名胜区市域内的7个风景名胜区划入生态空间,包括李白故里风景名胜区、富乐山风景名胜区、乾元山风景名胜区、罗浮山-白水湖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窦团山-佛爷洞风景名胜区、千佛山风景名胜区,划入总面积442.11平方3)湿地公园市域内有2个湿地公园包括江油让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绵阳三江湖国家湿地公园,剔除城镇空间后将江油让水河国家湿地公园划入生态空间面积1.70平4)森林公园市域内的5个森林公园划入生态空间,包括四川北川国家森林公园、四川高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川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川千佛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川省涪城凤凰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四川省龙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林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 电厂运行管理标准化操作指南与实践探索
- 诱变剂增强纳米载体穿透-洞察及研究
- 小学班级德育课程化实践研究
- 检测公司绩效管理办法
- 园林绿化人员岗位职责
- 智能电网数据传输优化:面向未来的设计方案
- 安全生产月活动情况汇报
- 名家语文教学示范
- 根据安全法的规定
- 林规发防护林造林工程投资估算指标
- 四年级上册 口算题 1000题
- 九上道法知识点梳理(全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必备知识梳理总结(部编版)
- GB/T 23821-2022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 YB/T 5202.1-2003不定形耐火材料试样制备方法第1部分:耐火浇注料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GB/T 41419-2022数字化试衣虚拟人体用术语和定义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病毒学》(研究生)全册配套完整课件
- 第十七章其他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课件
- 腧穴总论 2特定穴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