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XXXX煤矿水害调查报告_第1页
贵州省XXXX煤矿水害调查报告_第2页
贵州省XXXX煤矿水害调查报告_第3页
贵州省XXXX煤矿水害调查报告_第4页
贵州省XXXX煤矿水害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v.XX省XXXX煤矿水害调查报告

长:

平安矿长:

总工程师:

制:XXX

XXXXXXXX煤矿

二0一一年三月

第一章矿井概况及水文地质情况

一、目的与任务

根据?煤矿平安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进一步查清本矿区范围内的水害情况,为矿井防治水工作提供可靠的资料,为探放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我矿采掘活动的平安。经矿委会研究决定组织技术人员对矿区范围内的水害情况进展一次全面细致的调整,2011年3月份通过对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历年采空区的统计调查测绘、矿井涌水量的调查分析,相邻矿井的资料搜集,编写此报告。

二、矿井概况

1、地理及交通位置

XXXXXXXXX煤矿(整合)矿区总体呈一不规那么多边形分布,矿区范围东西长0.87——2.07km,南北宽0.49——1.01km,地理坐标:东经106°05′50″——106°07′05″,北纬27°20′20″——27°20′53″。XXXX煤矿位于金沙县城310°方位,距XXXX城区约28km,行政区划属XXXX管辖,距安洛乡约2.5km,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外界相通,交通方便。

2、地形地貌

矿区属云贵高原中高山地形,地势南部高北部低,海拔最高处位于南东部的大坡,海拔为1697m,最低处位于矿区北西部,海拔为1463.2m,相对高差233.8m。评估区为中低山构造侵蚀—剥蚀缓坡沟谷地貌,山坡为砂、页岩、灰岩,冲沟发育,植被稀疏,岩石风化程度高;山麓为残坡积物堆积形成的缓倾斜的坡积地貌,一般地形坡度5—35°。

3、地表水

本地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区内井泉分布在村寨附近,流量受大气降水制约,旱季小,雨季略大,一般仅供生活用水。矿区地势北部低,南部高,沟谷较发育,地表水主要从冲沟排泄,排泄条件良好。

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矿区东面的安洛河出口,标高约1250m。煤层赋存标高在1250—1550m之间,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

4、气象

区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温暖、春冬严寒,季节性区分不明显,常年阴雨绵绵,气候变化无常,每年5—8月平均气温22—30℃,11月至次年2月为冰雪期、凌冻期,最低温度达-10℃,年降雨量大于1100毫米。本县的灾害性气候多,冰雹、暴雨形成的山洪危害较大。

5、矿区范围与相邻关系:

本矿属于整合矿井,由原XX省XXXXXXX煤矿与XXXX煤矿整合为XXXX煤矿。矿井扩能后的采矿权范围由10拐点坐标圈定〔见下表〕,面积:XXXXkm2。开采深度:标高为1460——1000m。生产能力30万吨/年。

XXXXXXXXXX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1

拐点号

X

Y

0

1

2

3

4

5

6

7

8

9

6、周边矿井情况

区内老窑多,老窑中均有积水,积水量一般数十吨至数百吨不等,由于老窑采深多在煤层露头下斜深三、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1.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属云贵高原中高山地形,地势南部高北部低,海拔最高处位于南东部的大坡,海拔为1697m,最低处位于矿区北西部,海拔为1463.2m,相对高差233.8m。评估区为中低山构造侵蚀—剥蚀缓坡沟谷地貌,山坡为砂、页岩、灰岩,冲沟发育,植被稀疏,岩石风化程度高;山麓为残坡积物堆积形成的缓倾斜的坡积地貌,一般地形坡度5—35°。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矿区东面的安洛河出口,标高约1250m。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温暖、春冬严寒,季节性区分不明显,常年阴雨绵绵,气候变化无常,每年5—8月平均气温22—30℃,11月至次年2月为冰雪期、凌冻期,最低温度达-10℃,年降雨量大于1100毫米。本县的灾害性气候多,冰雹、暴雨形成的山洪危害较大。2.井、泉、溪河区内无大的河流,主要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流及冲沟,本地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区内井泉分布在村寨附近,流量受大气降水制约,旱季小,雨季略大,一般仅供生活用水。矿区地势北部低,南部高,沟谷较发育,地表水主要从冲沟排泄,排泄条件良好。3.地层含、隔水性1〕二叠系中统茅口组〔P2m〕:厚度大于100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含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强。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厚度95—110m,含基岩裂隙水,富水性弱。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3c〕:厚35—55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含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中等。4〕三叠系下统夜郎组玉龙山段及沙堡湾段〔T1y1+2〕:厚180—220m,为岩溶裂隙含水层,含岩溶裂隙水,富水性中等。矿体赋存标高在1250—1550m之间,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山采取平硐—斜井开拓,走向壁式采煤法。区内无大的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对矿井充水影响小。区内地表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地表水对矿井的影响较小。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井直接充水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地层,龙潭组为弱含水层,对矿井的影响较小。位于矿区范围内的老窑采空区的积水,将通过各种构造裂隙、采空塌陷裂隙、溶蚀通道进入井下,对矿井充水。本矿的老窑采空区无记载,位置不清,老窑积水存在较大的隐患,对矿井的影响较大。4.矿井涌水量本次工作在现场踏勘期间,地表根本没有井泉出露;据矿山井下实测说明:矿井正常涌水量24m3/d,最大涌水量为50m3/d。据邻区资料及矿山实测涌水量,预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28m3/d,最大涌水量为57m3/d。5.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矿区范围内无大的断裂构造、无大的地表水体,地表水排泄条件良好。开采煤层的资源量位于侵蚀基准面之上,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裂隙水,富水性弱,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第二章矿井水害调查报告一、调查时间: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二、参加调查人员:XXXXXXXXXXXXXXX三、调查路线:工业广场→各老窑→沿煤层露头→XXXX煤矿矿井口→回到矿四、调查方式对老窑的封闭情况,井口位置、方向、深度及井下巷道和方向等进展询问、调查,走访了解记录;并对各老窑及XXX矿井采空区〔老巷道〕相对应地面进展踏查。五、调查情况一〕相邻老窑情况区内小窑为斜井开拓。多数采C4、C6、C9煤层,从1983年开场,采C6煤层的小窑逐渐增多。一般是沿倾向掘进100~300m后,再沿沿煤层走向掘进,采用后退式开采。巷道有不同程度的坑木支护,多数小窑有绞车提升设备、抽水设备,使用矿灯照明,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都有。矿区内采煤历史较久,老窑主要沿煤层露头开采,为附近居民私挖乱采,开采巷道一般不大。目前,矿区内的老窑已全部废弃或封闭。本次共调查走访老窑10个,具体调查情况见表1表1老窑调查统计表特征编号井型开拓方向开采煤层开采巷深平均厚度〔m〕容积〔m3〕储水空间〔m3〕LD1老窑斜井140°92001.8720432LD2老窑斜井141°93001.71080648LD3老窑斜井147°93501.71260756LD4老窑斜井228°91401.7505303LD5老窑斜井231°92501.7900540LD6老窑斜井96°52501.5900540LD7老窑斜井102°92601.7936&nbs-LD8老窑斜井113°91001.7360216LD9老窑斜井233°91001.7360216LD19老窑斜井98°52501.5900540注:储水空间按估算的老空区容积的60%预算。由于老窑无法进入取得确切真实的情况,对老窑充水面积情况根据年老职工描述进展推断估算而得。老窑充水面积7920m3,储水空间为4752m3。二〕老空降积水情况:本矿沿C5、C9煤层露头线从西到东分布有近十余个民采老窑,均属斜井,深100~350m,由于停采,坑中部有积水,坑中积水一局部来自大气降水,大局部来源于岩层地下水渗透常年累月积聚而成,其量难到估算。采矿时应防止诱发老窿积水导致采区突水事件发生。三〕地面塌陷情况:通过对上述老窑大概开采位置和XXXX煤矿采空区相对应地表进展踏查,发现有裂缝和塌陷,个别地方土壤明显疏松,雨季时要注意可能出现导水现象。六、矿井水患分析1、水患类型造成矿井水害的水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和老空水。其中地下水按其储水空隙特征又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等。本矿属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矿床,矿井水害类型主要有采空区积水、大气降水、地表水。2、突水水源与地下水导水通道1〕突水水源突水水源主要为采空区积水,地表水。2〕地下水导水通道本矿含煤岩系虽然富水性弱,但其内的老窑水将直接进入矿坑,综上可知,老窑水将成为矿床主要充水因素。3、矿井水害威胁程度分析根据以上可见,本矿属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矿井受采空区〔老窑〕积水,存在老窑突水危险,也存在地表水、滑坡或暴雨时,雨水通过地表裂缝或井筒溃入井下的可能。七、目前矿井需防范的水患1、矿井主井、副井和风井井口均高于当地的最高洪水位标高,无洪水溃入井下的水患,但在雨季强降雨时,必须注意井口后背山坡集水灌入井下,要在雨季前清挖好泄水沟。2、大气降水:大气降水主要通过顶板所存在的裂隙向巷道和采空区内渗漏,其直接充水强度和降水的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密切关系。雨季时,大气降水会形成山洪水通过地面连通的线部开采的老窑老空,塌陷或崩塌的井口〔井筒〕直接溃入其井下,对矿井构成威胁,必须保持警觉,值班人员在降大雨或大暴雨时,必须通知井下人员撤到地面,并注意巡查抽水井和大湾田主、风井的井口及附近的异常情况。3、11501首采面煤层掘进时,必须特别邻近老窑的老空水,其存在着较大的透水隐患,在采掘作业不慎贯穿时,可能发生突水,对井下作业人员造成水害。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