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井下灌浆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1.矿井采纳间歇性灌浆方式,赐予充足的灌浆脱水时间。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2.全部参与灌浆人员必需学习安全技术措施、签字前方可上岗作业。3.灌浆期间井下巡管人员不得少于2人,联结灌浆孔时,要将阀门关闭再进行注浆管路的倒换工作,防止高压浆液喷出造成注浆人员受伤。4.井下灌浆人员必需随身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在进入灌浆地点前,首先要灌浆地点附近瓦斯情况,只有各项气体在规定值以下时,方可进行灌浆作业,否则严禁进入注浆区域。5.灌浆前先维护注浆区域(加固),检查修理管道,防止泥浆渗漏。6.灌浆地点处安装电话一部,以便和地面灌浆站取得联系。7.灌浆前后首先要用清水冲洗钻孔10分钟,之后由井下灌浆人员电话通知地面灌浆站进行正式注浆,防止灌浆管路、钻孔堵塞。8.每次灌浆完毕后,灌浆人员要关闭注浆管路上的阀门,严禁显现流浆或漏气现象。9.灌浆时各岗位人员不得脱岗和干工作无关的事。10.巡管道时,先打开总阀门,通知地面灌浆,沿管道巡回检查,发现管道或墙体漏浆按时通知地面进行处理。11.地面必需坚持工作岗位,以防发现漏浆不能按时停泵或不能按时处理。造成泥浆沉没巷道。12.泥浆池杂物捞洁净,防止堵塞管道。13.按时清理+820mA3煤层回风顺槽、+770mA5煤层回风顺槽、+770m水平集中运输大巷水沟中的淤泥,防止水沟堵塞。14.防止溃浆、透水的安全技术措施(1)灌浆前,严格贯彻学习黄泥灌浆安全技术措施,向井下工作人员讲解清晰,了解把握黄泥灌浆后,可能会从+800mA5煤层回采工作面架后显现浑水量以及需要应对措施。(2)灌浆前,强化+820mA3煤层回风顺槽、+770mA5煤层回风顺槽、+770m水平集中运输大巷水沟中的淤泥清理工作。(3)灌浆前,认真做好+770m水平水泵检修,做到一用、一备、一检修,必需保证排水泵、排水管能在20h内排出24h的涌水量。(4)灌浆期间,一旦发现被灌浆区域或密闭淋水加大、顶板掉渣、有异响以及气体浓度发生改变,必需立刻停止注浆,实行措施。(5)灌浆期间,必需布置专人巡查灌浆管路,发现灌浆压力表压力快速增大时,电话通知灌浆站停止泥浆泵的运行,按时打开旁路三通闸阀,释放压力,查明原因,进行处理。(6)在对采空区灌浆作业过程中,除灌浆检查、监护人员外,其他人员严禁在靠近灌浆区域作业或逗留。(7)依据注浆量测算脱水量,按时测定注浆区域内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零售行业无人便利店解决方案
- 2025年中国实验室专用密炼机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封装用金属管壳行业前景研究与市场全景评估报告
- 2025年中国嵌入式锚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应急救援机器人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可行性报告
- 2025年中国手电钻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 2025年中国机械设备升降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果蔬解毒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棒磨式球磨机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年度农夫山泉与知名餐饮企业联合供应协议合同4篇
- 《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大纲
-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
- 2025年吉林辽源市事业单位专项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196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微专题速解(分布系数)ph图-2024高考化学一轮考点击破
- 《电网基础知识》课件
- 技术方案范本(样板)
- 树木高空修剪安全施工方案
- 东莞东华高级中学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森林抚育作业设计
-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法规范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