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课件(省级优质课比赛)_第1页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课件(省级优质课比赛)_第2页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课件(省级优质课比赛)_第3页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课件(省级优质课比赛)_第4页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说课课件(省级优质课比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教学流程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目标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反思说课流程教学流程学情分析教法学法目标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反思说课流程第二章化学平衡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论弱酸、弱碱水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互相影响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沉淀的转化

建立移动限度离子反应应用教材内容、地位:教材分析知识体系第二章第三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理论弱酸、弱碱水盐类的水解难溶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地位: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最后一部分,包括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其应用两个部分。是新教材增加的内容,是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之后又一个重点。

本节应用第二章所学的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平衡问题,是化学平衡学习的延伸与拓展,是对中学化学的平衡理论体系的完善和丰富。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理论分析的作用,进一步拓展和巩固前一章所学知识,更为透彻地理解在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原理,体会相关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地位:本节内容是第三章《水溶液中的教材分析我省《考试说明》要求: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及沉淀转化的本质。在我省考题中曾多次出现,如2013年:12题B.

室温下,AgCl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食盐中的溶解度;2012年:8题

D.

K+、Ag+、NH3·H2O、NO3-

;2011年:10题B.

(实验操作)Agl沉淀中滴入稀KCl溶液(现象)有白色沉淀出现(解释或结论)

AgCl比Agl更难溶教学重点、难点: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建立及理解教材分析我省《考试说明》要求:已有基础:

学生已经具有溶解度、离子反应相关的知识基础,学习了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等动态平衡的理论基础,并具备应用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认知局限:

对有沉淀生成的离子反应认识的片面和高度的不够发展方向:

通过科学探究和理论分析使学生对离子反应形成完整认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已有基础:学情分析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

⑴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概念,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⑵培养学生理论推理、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过程与方法:⑴体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建立的过程、平衡移动的过程⑵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推理出新的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的建立,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交流互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知识迁移注重应用教法学法交流互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知识迁移注重应用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复习已知本章内容: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本章你已经学习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哪些离子平衡?试通过下列过程分析。

1.把冰醋酸加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2.CH3COONa固体加入水中,发生了哪些变化?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复习已知本章内容:水溶析出大量白色沉淀。演示实验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能观察到什么现象?模型引入(后改成烧杯)析出大量白色沉淀。演示实验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浓盐酸追问:易溶的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是否也存在溶解平衡呢?问题:加入浓盐酸之前为什么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没有晶体析出?

在NaCl的饱和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

NaCl(S)Na+(aq)+Cl-(aq)溶解结晶加入浓盐酸,使Cl-

的浓度增加,平衡向逆向移动,有NaCl结晶析出。追问:易溶的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难溶的电解质在水中是否环节二建立、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实验探究:AgCl在水中是否存在溶解平衡?(0.1mol/LNaCl、0.1mol/LAgNO3、0.1mol/LKI)【思路】制备沉淀→检验离子【方案交流】步骤一:取2mL0.1mol/LNaCl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mL0.1mol/LAgNO3溶液。步骤二:在步骤一所得的混合体系中再滴加1mL

0.1mol/LKI溶液。教学流程环节二建立、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实验探究:AgCl在水【方案完善】1.实验中注意控制AgNO3溶液的量,不能过量。2.步骤三:取2mL0.1mol/LKI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mL0.1mol/LAgNO3溶液。3.步骤四:取步骤一实验中上层澄清液少许再滴加1mL0.1mol/LKI溶液。追问:1.步骤一所得到的体系中到底还有没有Ag+呢?

2.AgI是如何生成的?Ag+从何而来?

3.若将AgCl加入蒸馏水中,会发生何种变化,最终达到什么状态?

【方案完善】追问:1.步骤一所得到的体系中到底还有没有Ag+学生分析、讨论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一定温度下,当v(溶解)=v(沉淀)时,得到饱和AgCl溶液,即建立了沉淀—溶解平衡。学生分析、讨论AgCl的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一定温度下,当v查阅资料: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20℃)化学式溶解度/g化学式溶解度/gAgCl1.5x10-4AgI2.1x10-7AgBr8.4x10-6Ag2S1.3x10-16用事实说话:查阅资料: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20℃)化学式溶解度/g化学生分析、讨论小结:1.“难溶”不是“不溶”,绝对不溶的电解质是没有的。(见课本P61)2.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和易溶电解质一样也会到达溶解平衡状态,又叫沉淀溶解平衡。

学生分析、讨论小结:1.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类比于其他的平衡,什么是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如何表示难溶电解溶解平衡?3.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特征?合作研讨1.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类比于其他的平衡,什么是难溶电解质的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饱和溶液中,当难溶电解质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相等时,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也叫沉淀溶解平衡)归纳总结、形成概念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AgCl的溶解平衡2、表达式【课堂练习】书写碘化银、氢氧化镁溶解平衡的表达式【提醒】注意与难溶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区别AgCl的溶解平衡2、表达式【课堂练习】【提醒】3、特征3、特征问题:改变条件使下列平衡移动理论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分组实验:体验沉淀溶解平衡的动、变

溶解

AgCl(s)Ag+(aq)+Cl-(aq)

沉淀Ag++2NH3.H2O=Ag(NH3)2++2H2O

条件

移动方向AgCl的溶解度变化

KI溶液

氨水问题:改变条件使下列平衡移动理论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分组实验:环节三归纳总结,认知提升问题1: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会认为等物质的量的Cl-和Ag+会反应完全,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该反应有新的认识吗?1、有难溶电解质生成的离子反应不可能进行完全,离子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是一种近似的认为。(一种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沉淀完全)2、有沉淀生成的离子反应其实质就是难溶电解质建立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

教学流程环节三归纳总结,认知提升问题1: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会认为等问题2: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会认为:复分解反应中,难溶物之间是不能转化的。那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还会这样认为吗?写出AgCl沉淀转化为AgI沉淀的离子方程式AgCl(s)+I-

AgI(s)+Cl-明确: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问题2: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会认为:复分解反应中,难溶物之间是环节四旧问新解,巩固提高

1.为什么可以用排饱和的食盐水的方法来收集氯气,同时溶液中还有少量晶体析出?2.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溶洞,你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根据本节所学知识解答教学流程环节四旧问新解,巩固提高1.为什么可以用排饱和的食盐板书设计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1.概念:2.表达式特征:逆、等、动、定、变

3.板书设计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1.设计思想

⑴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学生以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同时使原有知识与经验系统有所增长或发生调整和改变。⑵课标要求:深化认识和优化思维品质是选修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完成应基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易溶电解质NaCl的溶解平衡引入,再以熟悉的离子反应AgNO3+NaCl=AgCl↓+NaNO3为切入点和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