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疗法之针灸_第1页
中医学的疗法之针灸_第2页
中医学的疗法之针灸_第3页
中医学的疗法之针灸_第4页
中医学的疗法之针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疗法之针刺基础针灸的起源针的种类毫针的结构、规格体位的选择进针法进针角度行针手法针刺基础得气的概念补泻手法留针与出针针刺意外的处理针刺注意事项练针的方法中医急救针法针灸的起源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何谓之醫?“醫”为合体会意字由四个相互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分拆之后,各自表示不同的意义。“匚”,“fang”(一声)表“按跷”,“按”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是中国古代一种属于物理性质的疗疾祛病的方法。针灸的起源“矢”,表“砭石”,是一种锐利的石块,《说文解字》注:“砭,以石刺病也”,主要用来破开痈肿,排脓放血。“殳”,“shu”表“针灸”,是中国古代治疗学的一大创举,它以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由针法和灸法共同组成。“酉”,表“酒”,其在医疗上的应用是医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酒是最早的兴奋剂和麻醉剂,更能“通血脉”、“行药势”,还可用作溶剂,故《汉书》称之为“百药之长”。针灸的起源关于针刺疗法起源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如古籍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治九针”但真正产生时间应该是“砭石”应用以后一个漫长的时期'大约是新石器时代。进去新石器时代以后'出现了精致的石针。其后出现了骨针'竹针'金属针等。灸法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学会用火以后。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温热的治疗作用'通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灸法。针的种类

“九针”临床常用针具毫针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毫针的形状毫针的形状1.环柄针(圈柄针),即针柄用镀银或经氧化处理的金属丝缠绕成环形者;2.花柄针(盘龙针),即针柄中间用两根金属丝交叉缠绕呈盘龙形者;3.平柄针(平头针),即针柄也用金属丝缠绕,其尾部平针柄者;4.管柄针,即针柄用金属薄片制成管状者。不同形状的针具毫针的结构针尖--针前端的锋锐部分,又称”针芒”。针体--针尖与针柄之间的部分,又称”针身”。针根--针体与针柄的连接部分。针柄--针体之后,持针着力的部分,多用金属丝缠绕,有花柄、圈柄、平柄、管柄之分。针尾--针柄的末端。(二)毫针的规格毫针的规格,是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区分。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30号(0.32~0.38毫米)和长短为1~3寸(25~75毫米)者最为常用。短毫针主要用于耳穴和浅在部位的腧穴作浅刺之用,长毫针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作深刺和某些腧穴作横向透刺之用。(二)毫针的规格毫针的长度规格表毫针的粗细规格表寸0.511.522.533.544.5毫米13254050657590100115号数26272829303132直径0.450.420.380.340.320.300.28(三)毫针的检查在使用前,要对毫针进行检查,以免影响进针和治疗效果。检查时要注意:针尖要端正不偏,无毛钩,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松针”;针身要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要牢固,无剥蚀、伤痕;针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断丝,针柄的长短、粗细要适中,便于持针。(四)毫针的保养保养针具是为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生锈、污染等,因此对针具应当妥善保存。藏针的器具有针盒、针管和针夹等。若用针盒或针夹,可多垫几层消毒纱布,将消毒后的针具,根据毫针的长短,分别置于或插在消毒纱布上,再用消毒纱布敷盖,以免污染。目前多用一次性针具。毫针的选择和消毒(一)毫针的选择在选择毫针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毫针。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于腧穴应至之深度,针身应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如应刺入0.5寸,可选用1寸的毫针,应刺人1寸时,可选用1.5~2寸的毫针。毫针的选择和消毒(二)消毒针刺治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切实做好消毒工作。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针具器械消毒针具、器械的消毒方法很多,以高压蒸气灭菌法为佳。(1)高压蒸气灭菌法将毫针等针具用布包好,放在密闭的高压蒸气锅内灭菌。一般在98~147kPa的压强,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可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2)药液浸泡消毒法(3)煮沸消毒法医者手指消毒在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刷干净,待干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针刺部位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穴位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酊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穴位皮肤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洁净,防止重新污染。治疗室内的消毒针灸治疗室内的消毒,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要按时换洗晾晒,如采用一人一用的消毒垫布、垫纸、枕巾则更好。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体位的选择

选择体位以既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患者不致疲劳为原则。常用体位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常用体位2.侧卧位:适宜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常用体位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常用体位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常用体位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常用体位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进针针刺操作,一般将持针的手称为“刺手”按压穴位局部的手称为“押手”临床施术时,一般是右手持针,左手按压,故称:右手为刺手,左手为押(压)手。刺手刺手的作用——掌握毫针刺手持针的姿势——以拇、食、中指三指夹持针柄,以无名指抵住针身,进针时运用指力,使针尖快速透入皮肤,再行捻转,刺向深层。押手押手的作用——

主要是固定穴位皮肤,使针能准确地刺中腧穴,另外可夹持针身,以助刺手进针,使长针针身有所依靠,不致摇晃和弯曲。进针法

指切进针法夹持进针法舒张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快速进针法进针法指切进针法左手的拇指或食指的指甲掐切固定在穴位上,右手持针,将针尖紧靠在指甲缘速刺入。进针法夹持进针法以两手持针或持针身法刺入。多用于3寸以上的长针的进针。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左手五指平伸,食指、中指分张置于穴位两旁,固定皮肤,右手持针从左手食、中指之间刺入。对于皮肤松弛或有皱纹的部位。进针法提捏进针法左手拇指食指按着所要刺输穴两旁皮肤,将皮肤轻轻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多用于皮肤浅薄的部位,如面部输穴的进针。进针法快速进针法又称“飞针法”其特点为快速,微痛或无痛。进针角度

进针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成的夹角,一般分为三种角度。进针角度

(1)直刺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垂直刺入。此法适应于人体大部分腧穴。(2)斜刺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左右夹角倾斜刺入。此法适应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3)平刺平刺即横刺、沿皮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左右或更小的角度刺入。此法适应于皮薄肉少的腧穴,如头部腧穴。补泻手法

决定补泻效果的三个因素:1.功能状态2.腧穴特性3.针刺手法补泻手法

功能状态:人体功能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产生不向的作用。如机体处于虚惫状态而呈虚证时,针刺可起到补虚的作用。而机体处于邪盛而表现实热,闭证的实证情况下,针刺可起到泻实的作用。补泻手法

腧穴特性:腧穴的功能不仅具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例如补虚强壮的穴位有足三里等,泻邪的穴位有少商、十宣等。补泻手法

针刺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疾徐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平补平泻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补法: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泻法: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补泻手法

捻转补泻:补法: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泻法:得气后,捻转角度大,用力重或:补法:左转时角度大,用力重泻法:右转时角度大,用力轻补泻手法

疾徐补泻补法:徐徐进针,少捻转,疾速出针泻法;疾速进针,多捻转,徐徐出针补泻手法

迎随补泻:补法,进针时针尖随着经脉循行去的方向刺入。泻法,出针时针尖迎着经脉循行来的方向刺入。补泻手法

呼吸补泻补法:病入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泻法:病人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补泻手法

开阖补泻:补法:出针后迅速按揉针孔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而不立即按揉补泻手法平补平泻:称导气法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复式补泻:烧山火与透天凉烧山火将针刺入穴位应刺深度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再待针刺入中1/3(入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补法,即慢慢地将针提到上1/3,如此反复操作3次,即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在操作过程小,配合呼吸补泻的补法.即为烧山火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痹,虚寒性疾病烧山火透天凉将针刺入脑穴应刺深度的下l/3(地部),得气后行捻转泻,再紧提至中1/3(人部),得气捻转泻法,然后构针紧提至上1/3(天部),得气后行捻转泻法,缓慢地提至下1/3(地部)。如此反复操作3次,将针紧提至1/3即可留针。在操作过程小,或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即为透天凉法。多用于治疗热痹,急性痈肿等实热件疾病透天凉留针所谓留,就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在穴位内,让其停留一定时间后再出针。停留其间,可以不行针,静置久留,也可以适当施以各种手法,主要依据病情而定。春取中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出针用一手以清洁棉球按住针旁皮肤,一手轻轻捻转毫针,缓缓退出。刺入较深时宜分段退出,以免因过急猛抽,引起疼痛或出血。针刺意外的处理

晕针滞针弯针断针血肿晕针@_@

精神过度紧张,心理恐惧体质异常,体质虚弱脱水、失血、大病后大饥大饱,过度疲劳针刺手法过重,刺激量过大,损伤脏器晕针的表现突发面色苍白、冷汗、心慌、头昏、恶心呕吐、肢冷、血压下降、脉微或细沉迟,重症可见昏迷、发绀、二便失常、脉微欲绝晕针的处理停针起针,扶病人平卧,打开衣扣休息,饮热茶或糖水,低浓度酒,多可恢复。重者查明原因,综合措施抢救,按针人中、内关;灸百会、足三里、关元、气海。预防晕针针前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病后,体虚者宜取穴少,手法轻针刺中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滞针和弯针精神过度紧张,刺后肌肉强烈收缩手法不当,单一方向捻转留针时间过长针后变换体位,撞击针柄等滞针和弯针的表现术者感觉针下沉紧涩,捻转提插困难,行针时患者叫痛为滞针针刺后,针身在组织内弯曲,行针困难者为弯针滞针和弯针的处理方法滞针可延长留针时间;循按俞穴附近部位,或在附近另刺一针,以缓解痉挛单方向捻转者可徐徐反方向捻回弯针宜查明针体弯曲方向,顺弯曲方向角度徐徐起针,不可强行出阵预防断针因变换移动体位所致者,宜恢复原来体位再起针滞针弯针的预防

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嘱患者勿恐惧、移动体位、变换姿势,撞碰针柄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手法合适,勿向单向捻转保护留针,勿使他人撞击用心施术。断针断针又称折针,是指针体折断在人体内。断针的主要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进针前失于检查;针刺时将针身全部刺入腧穴,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或弯针、滞针时未及时正确处理。断针的处理医者需从容镇定,嘱患者勿更换体位,以防断针向深部陷入。若残留部分针身显露体外,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若断针完全深入皮下或肌肉深层,应在X线下定位,手术取出。断针的预防认真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剥剔出不用。选针时,针身的长度要比准备刺入的深度长5分。针刺时,不要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一部分在体外。进针时,如发生弯针,应立即出针,不可强行刺入。对于滞针和弯针,应及时正确处理,不可强行拔出。血肿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现象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而皮肤呈现青紫色。原因针尖弯曲带钩,使皮肉受损,或刺伤血管所致。血肿的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做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血肿的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人体解剖部位,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针刺注意事项1、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者不宜针刺;体质虚弱者刺激不宜过强,应采取卧位。2、怀孕3个月以下者,下腹部禁针,怀孕3个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骶部以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等均不宜针。3、小儿囟门未合,头顶部穴位不宜针刺。4、避开血管针刺,防止出血。针刺注意事项有出血性疾患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患者,不宜针刺。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6、防止刺伤重要脏器,有重要脏器的部位,不宜深刺,不宜大幅度提插,并要严格掌握针刺角度和方向。以免损伤内脏。练针的方法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针刺的练习,一般分三步进行:(一)指力练习(二)手法练习(三)自身练习练针法棉球练针法纸垫练针法(一)指力练习主要在纸垫上练习。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持笔状地持1~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交替捻动针柄,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二)手法练习手法的练习主要在棉团上进行。取棉团一团,用棉线缠绕,外紧内松,做成直径约6~7厘米的圆球,外包白布一层缝制即可练针。因棉团松软,可以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作提插练针时,以执笔式持针,将针刺人棉球,在原处作上提下插的动作,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三)自身练习通过纸垫、棉团的物体练针,掌握了一定的指力和手法后,可以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针练习,以亲身体会指力的强弱、针刺的感觉、行针的手法等。要求自身练针时,能逐渐做到进针无痛或微痛,针身挺直不弯,刺人顺利,提插、捻转自如,指力均匀,手法熟练。同时,仔细体会指力与进针、手法与得气的关系,以及持针手指的感觉和受刺部位的感觉。中医急救针法

人中穴急救:人中位于人体鼻唇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