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1页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2页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3页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4页
腹外疝病人的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腹外疝

病人的护理要点、难点提示腹外疝的病理解剖、临床表现、绞窄性疝的表现腹外疝手术病人的护理。【概念】疝指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性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入另一部位。腹外疝是腹内脏器或组织离开原来的位置,经腹壁或盆壁的缺损或薄弱点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局部肿块。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由于突出途径及部位不同,临床上可分为腹股沟疝(包括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直疝)、股疝、切口疝、脐疝、白线疝、腰疝、闭孔肌疝等。【病因】1.腹壁强度降低

疝形成的基础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情况。(1)先天性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人体某些器官组织穿过腹壁或盆壁时形成先天性的缺损和薄弱点。(2)后天性因素:如腹壁外伤或感染,腹部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造成后天性腹壁缺损,及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造成腹肌萎缩等。2.腹内压增高是促使疝形成和产生临床症状的重要诱因,同时也是导致手术失败、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原因有:婴幼儿过度啼哭、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肥胖等。【病理】(一)疝的组成(病理解剖)1.疝环(疝门):为腹壁薄弱点或缺损处,疝囊和疝内容物经此向体表突出,如腹股沟管内环、股环等。2.疝囊:是壁腹膜由疝环处突出而形成的囊袋,分颈、体、底三部分。3.疝内容物:为突入疝囊的腹腔脏器或组织,以活动度大的小肠为最常见,大网膜次之。4.疝外被盖:是疝囊以外的各层组织。(二)病理和临床类型1.易复性疝2.难复性疝巨大疝、发生粘连的疝、滑动性疝(指腹腔内间位器官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的疝)。

3.嵌顿性疝疝环较小而腹内压突然增高时,较多的疝内容物强行扩张疝环挤入疝囊,随后由于疝环弹性回缩,使疝内容物被卡住而不能回纳的疝。4.绞窄性疝嵌顿疝若不能及时解除,嵌闭的疝内容物持续受压,出现血液回流受阻而充血、水肿、渗出,并逐步影响血运,引起疝内容物缺血坏死,即称为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临床上不易区分。若被嵌顿的内容物为肠管,肠壁及系膜严重受压,使肠壁静脉回流受阻,肠壁瘀血、水肿、肠壁及系膜增厚,色泽变暗,囊内可有淡黄色积液,若嵌顿及时得到解除,上述病变可恢复正常。若不能得到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继续加重时,可使动脉血流减少,以致完全阻断,动脉搏动消失、肠管丧失蠕动能力、肠壁逐渐变黑坏死,囊内渗液转为血性。肠管坏死、穿孔引发感染性休克是腹外疝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易复性疝:主要表现为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腹壁某处有块状物突出,平卧时能回纳。疝块突出时患者可有隐痛或坠胀感,疝块回纳后患者用力咳嗽时,局部可扪及冲击感。病程日久形成难复性疝时,疝块不能完全回纳,局部胀痛感加重。难复性疝:除局部坠胀、隐痛不适稍重外,主要特点是疝内容物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还纳;滑动性斜疝尚有“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巨大疝可影响工作和生活。对于阴囊内的难复性疝,应做阴囊透光试验以排除睾丸鞘膜积液。对幼儿腹股沟区椭圆形包块,应先检查同侧阴囊,若睾丸缺如,则考虑腹股沟区包块为未下降的睾丸(即隐睾症);若阴囊内有睾丸,要排除精索鞘膜积液。嵌顿性疝:通常发生在腹股沟斜疝和股疝。当强力劳动尤其是突然的屏气用力使腹压骤然升高是其主要原因,甚或用力排便时也可以发生。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局部痛性包块或者原有的小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剧烈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疝内容物还纳,疝块紧张发硬,有明显的触痛。疝内容物如为大网膜,局部疼痛稍轻;如为肠管时,不但局部疼痛明显,还可有完全性或不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如腹痛、呕吐、腹胀及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重症病人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发展而成,疝块有急性炎症表现,如红、肿、热、痛等;疝内容物坏死穿孔可有疝外被盖组织蜂窝织炎或腹膜炎的表现,严重时可有感染性休克。儿童的疝环组织一般比较柔软,嵌顿后较少发展成绞窄性疝。腹外疝除了以上共性的表现外,不同部位的腹外疝还有其临床特点。【腹股沟斜疝】腹股沟疝约占所有腹外疝的90%,而腹股沟斜疝则占腹股沟疝的90%~95%。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男:女=15:1)。除局部坠胀感外,一般无明显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回纳疝块,常在站立、行走、咳嗽等腹内压增高时突出;逐渐突入阴囊或大阴唇,疝块呈梨形,近端渐窄似蒂柄状;平卧或用手向腹腔推送时疝块消失。疝块回纳后,小指通过皮肤伸入腹股沟管浅环,可感到浅环宽大松驰;嘱患者咳嗽时指尖有冲击感。约15%左右发生嵌顿,出现明显临床表现。在腹横肌+腹内斜肌—弓状缘下缘—腹股沟韧带上—腹直肌外缘外侧,无强有力的肌肉覆盖,为疝易发区。腹股沟区解剖示意图【腹股沟直疝】腹股沟直疝占腹股沟疝的5%~10%。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男性多见。一般无自觉症状。当患者站立或腹内压增高时,疝块在腹股沟部内侧、耻骨结节外上方突出,呈半球形,不降入阴囊。疝块容易回纳,极少发生嵌顿。赫(海)氏三角: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

内侧边:腹直肌外缘

底边:腹股沟韧带【股疝】股疝是指腹内脏器通过股环,沿股管下行并从隐静脉裂孔处突出的疝。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5%,以右侧多见。多见于中年以上经产妇,与妇女骨盆较阔,股管口较宽大松弛有关。股管几乎为垂直向下,疝内容物进入股管,折向隐静脉裂孔形成锐角,故股疝非常容易发生嵌顿,引起急性肠梗阻表现;加之被周围韧带压迫,极易发展为绞窄性疝。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的区别斜疝直疝股疝发病年龄儿童及青壮年老年中年以上妇女突出途径经腹股沟管外突经直疝三角 经股管入隐静脉裂孔 包块位置腹股沟部或阴囊在耻骨结节上方不进阴囊耻骨结节外下腹股沟韧带内下方疝块外形呈梨形,近端如蒂柄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半球形,肿块较小还纳后压迫内环不再出现出现出现疝囊颈的位置腹壁下动脉外侧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疝囊与精索的关系位于精索内前方位于精索后方与精索无关嵌顿与绞窄常发生极少发生极易发生【防治要点】腹外疝一般不会自愈,手术是唯一根治的方法。因此,除少数特殊情况外,均应尽早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疝囊切除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疝成形术。非手术疗法仅限于:①1岁以内婴幼儿的脐疝和腹股沟斜疝(暂不手术);②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③慢性腹内压增高因素未解除者。可分别采用棉线束、疝带等压迫内环预防突出,同时应避免咳嗽、哭闹,并及时消除排尿、排便困难等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嵌顿疝和绞窄疝,需紧急手术。【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腹外疝的发病原理和诱发因素、非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手术的方式方法,以消除病人及家属的顾虑和紧张、焦虑的情绪。鼓励病人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尽快完成术前准备。(二)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1.婴幼儿疝的护理婴幼儿腹股沟斜疝采用棉束带和绷带束压迫治疗期间,应和家属一起经常检查束带的松紧度,过松达不到治疗作用,过紧小儿会感到不适而哭闹;束带被粪尿污染后需立即更换,以免浸渍过久发生皮炎。婴儿脐疝压迫治疗时,压迫垫的位置应正确,绷带固定后要经常检查,防止压迫垫移位导致压迫失效。2.疝带压迫的护理成人在采用疝带压迫治疗时,应向病人说明疝带是由弹性钢板外裹帆布(或皮革)制成,有左右之分,要指导病人正确佩带,防止压迫错位而起不到效果。佩带疝带常有不舒适感,长期使用疝带病人会产生厌烦情绪,应劝慰病人,说明使用疝带的意义,使其能配合治疗和护理。3.手法复位病人的护理嵌顿性疝手法复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