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项目总负责人
李振斌吴
淳董事长总经理技术负责人项目经理陶亚舒刘
谦副总经理,研究员旅游规划师,硕士项目组成员许炳仁
规划设计师陈桂林文
静旅游规划师旅游规划师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与期限二、规划性质与任务三、指导思想第四章
旅游项目篇一、项目总体布局二、分区项目策划三、项目投资与建设时序四、规划原则第五章
基础设施篇五、规划依据一、设施布局六、上版规划衔接二、设施建设第二章
基础分析篇一、村情概况三、设施投资与建设时序第六章
扶贫模式篇二、贫困现状及成因三、旅游发展条件四、旅游扶贫潜力一、旅游扶贫模式二、旅游扶贫业态策划三、游览线路组织第三章
发展思路篇第七章
运营管理篇一、实施规划一、发展思路与战略二、发展方向与路径三、发展定位与目标四、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五、
主导产品与业态建设二、运营管理机制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状况、资源禀赋条件和周边资源整合优势,重点针对罗汉沟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发展需要,全面整合内外资源禀赋要素,以发展乡村旅游业为主导,文、农、旅及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将旅游扶贫村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为实现旅游精准扶贫、脱贫的战略攻坚目标,对罗汉沟村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要素做出具体安排,打造国家级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村。在规划期内实现罗汉沟村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增幅高于雷波全县平均水平,到2017年快速形成示范,2018年提前全面完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任务。第一章
规划总则一、规划范围与期限(一)规划范围三、指导思想本次规划区为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村辖区,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48户,1125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历次涉农涉旅扶贫工作会议精神,遵循习近平主席关于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按照精准扶贫、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集中配套、产业联动、梯次推进的规划思路,以加快贫困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为主线,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多产融合发展为支撑,以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着力推进罗汉沟村“生态产业、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生态环境”等四大体系建设,建设民富村美、文化浓郁、生态和谐的幸福美丽乡村和精准旅游扶贫示范点,实现罗汉沟村旅游扶贫后“生产、生活、生态、民生”的可持续发展。(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为期10年,其中近期:2016-2020年为旅游扶贫攻坚期;中远期:2021-2025年为旅游发展强化期。四、规划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的原则2、坚持规划引领,项目带动的原则3、坚持景村一体,产业支撑的原则4、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色的原则5、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五、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图1-1
罗汉沟村规划范围图1、《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05);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20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二、规划性质与仸务本规划从经济新常态下国家扶贫战略攻坚大势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出发,按照习近平主席关于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4个切实”的具体要求,立足罗汉沟村的综合环境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9、《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5、《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6、《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7、《创新扶贫开发社会参与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4]31号);8、《关于下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分县名单的通知》(国开发[2011]7
号)
;9、《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10、《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5〕);11、《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10、《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2015)。(二)规范标准1、《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1-2003);3、《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4、《旅游景区游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LB/T011—2011)
;5、《旅游道路建设与管理规范》(DB51/T982—2009)
;6、《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10001-2000)7、《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T16766-1997)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12、四川省《关于启动2015年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的通知》(川扶贫移民发〔2015〕196号;13、《四川省旅游局关于启动2015年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的通知》(2015);14、《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旅游发展规划》(2015—2030);15、《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5);16、雷波县《乌蒙山片区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0)》;17、《雷波县旅游业“十三五”规划》(2015)(初稿);18、马湖风景区总体规划(2011)。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六、上版规划衔接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1、《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12、《四川省农家乐(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DB51/T976—2009);为了避免重复规划与建设,按照“多规合一”的规划理念,将本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旅游发展规划》(2013—2025)、《马湖风景区总体规划》(2011)等相关规划,从旅游产业发展、产业平台搭建、游览线路组织、市场主体引入、客源市场建设、社区参与和特色旅游新村打造等方面进行战略衔接,让上版顶层规划成为本次旅游扶贫规划的战略总纲,同时在村庄发展格局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紧密对接箐口乡村镇发展趋势和交通建设格局,避免规划建设冲突、重复性建设,节约资源与成本,将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与旅游扶贫村建设相结合,形成规划建设的合力。13、四川省《旅游扶贫试点村规划导则》(2015)。(三)政策与规划文件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
年)》(中发[2011]10
号)2、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行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农计发〔2012〕42号)3、《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发改社会〔2014〕2344号);4、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了《关于支持旅游业发展用地政策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10号);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第二章
基础分析篇一、村情概况(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罗汉沟村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东部的箐口乡,在东经103042’北纬28020’附近,与核桃坪村、白岩沟村两村相邻,与307省道相接,村域内自然环境优美,茂林成荫,风景秀丽。2、交通条件罗汉沟村通过村村通公路与307省道连接,其对外交通主要依靠307省道,由G353国道至箐口乡政府约11公里,至雷波县城约35公里,至雷波马湖风景区36公里,新开工建设雷波县城至马湖景区隧道,将极大缩短马湖至规划区的交通距离,方便游客进入。罗汉沟村所在的雷波县,县内公路与成丽高速宜(宾)攀(枝花)段和仁(寿)沐(川)新(屏山县新市镇)高速公路相通,到成都、西昌青山机场仅需要2.5小时,到五粮液机场约1小时。铁路交通方面,过境的宜(宾)西(昌)铁路即将建设,在黄连关接成昆线,是攀西地区与川南地区联系的重要辅助通道。航运方面,雷波县可依托紧邻溪洛渡电站的交通优势,通过航运,密切与云南、重庆、华中、华东地区以及我国长江经济带的联系。未来的雷波将会以“铁、公、机、水”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实现“通江达海”,成为川西南和滇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届时,雷波的旅游交通可进入性将会大大加强。图2-1
罗汉沟村区位分析图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4、地形地貌3、旅游区位罗汉沟村属位于川滇古隆起与我国新华夏系沉降带的四川盆地交接地带之间,是典型的山地地区,全村地形整体由东高西低,山地面积占95%以上,形成了山林丛生、峭壁险奇的自然美景。罗汉沟村所属的雷波县区位独特,素有“彝区门户、川滇咽喉、黄金走廊、崛起腹地”之称,地处川滇黔“无障碍旅游圈”中的“金三角”区域,位于四川省成雅攀旅游经济带和川南文化旅游区交汇处,是凉山州东部彝族文化旅游板块的发展中心。罗汉沟村在雷波县旅游“132”总体布局中,位于锦城—金沙江大峡谷—溪洛渡—马湖—锦城县域旅游小环线与锦城—溪洛渡—金沙江大峡谷—马湖—嘛咪泽—西宁—马湖—锦城县域旅游大环线的重合区,旅游环线的打造将不仅加强了罗汉沟村与雷波重要旅游景区的联系,尤其坐落在县城至马湖风景区的线路上,承接和分流马湖风景区客源市场,旅游市场潜力巨大。5、气象气候罗汉沟村年均日照1309小时,无霜期276天,具有冬干夏雨的典型立体季风气候特点,村内年平均气温为14.3℃,1月最冷平均气温仅1.7℃,7月最热平均为21.3℃。总体而言,罗汉沟村气候温润、湿度适中、光照适中、夏季凉爽,具有优良的气候环境特征。6、自然环境罗汉沟村是传统的山地农耕村落,亚热带山地气候使罗汉沟村植被丰富茂盛,村域中心梯田景观错落有致,四面依山成片分布经济林、自然林、高山草甸等自然美景,两条溪流绕村落蜿蜒而过,为村落带来充足水源和灵动之美。位于山水间的罗汉沟村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优越,适宜旅游开发。7、人文特征罗汉沟村为雷波县仅有的苗族村寨,属苗族中的花苗,历史悠久,特色鲜明,至今仍保留有苗家传统的衣食住行习惯,婚丧嫁聚礼仪,祭祀巫术信仰,情歌古歌曲调,民间文学故事,苗族医药秘方等等,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价值。目前村落内具有苗家特色的文化遗产以芦笙歌舞演艺、制银工艺、特色苗绣为代表,极具少数民族的特色魅力。罗汉沟村苗寨文化元素类型苗寨文化特征现状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农耕文化美食文化装饰文化集中统一布局建设,苗族建筑元素缺失苗族布衣服饰基本保留物质文化保留有传统农耕、捕猎工具生态绿色农产品、手工酿酒银饰品、苗绣品基本保留图2-2
罗汉沟村旅游区位图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三)贫困现状及成因罗汉沟村苗寨文化元素类型苗寨文化特征现状1、贫困现状歌舞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手工艺出世之道语言文化精神信仰礼仪习俗芦笙歌舞演艺具有民族迁徙历史制银、刺绣工艺目前,罗汉沟村有建档立卡贫困83户,总贫困人口295人,占总人口的26.2%,具体情况见下表:表2-1
建档立卡贫困户及人数统计非物质文化苗、彝、汉多民族和谐相处,夜不闭户苗语完整口头传承组名户数(户)
人数(人)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总计101215101812641555028634117295崇尚自然、原始宗教信仰、祭祖热情好客、保留传统婚丧礼仪习俗(二)社会经济现状1、产业经济现状与结构罗汉沟村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林业为辅,主要产业种植有水稻、小麦、土豆、玉米、油菜、圆根萝卜等,经济林以脐橙、核桃为主。832、村民收入水平与生计方式表2-2
罗汉沟村贫困人口统计表2015年罗汉沟村全村人均纯年收入3020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外出务工,其次为农业产序号村民小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致贫原因业收入。123262一组一组一组刘秀珍苏从银张六石缺劳力,缺资金3、人口数量与人口素质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缺劳力,交通条件落后罗汉沟村全村262户,总人口1125人,人口受教育化程度以初中、小学为主。4、基础设施现状罗汉沟村已实现全村通电,饮用水来源为山泉水,各户使用沼气,通讯设施健全,有村村通公路与307省道相连。村内有医疗站及幼儿园,活动空间有篮球场及村广场,但目前连接307省道通村道路狭窄,部分路面为砂石泥土路,村内连接各村组道路不畅,卫生室废旧、幼儿园设施简陋,基础设施和村民服务设施不完善。44一组张洪元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5655一组一组谢后雄苏小平因学,缺土地缺劳力,缺资金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续)表2-2
罗汉沟村贫困人口统计表序号村民小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致贫原因序号村民小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致贫原因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三组三组三组三组三组三组三组六组六组六组六组六组六组六组六组六组六组六组六组二组二组何志平吉日夫一颜中付熊小红杨本书李小云卢世贵陶德道王富明陶东志陶德忠汪兴文朱德学朱玉文王有珍杨建英朱玉英王美容李昌华封所阿门杨春云464452425432158125344缺资金,因灾784454缺技术,缺土地一组一组一组一组梁博明刘万松贺正才张石布缺资金,因灾缺劳力,交通条件落后缺资金,缺土地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土地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技术,缺劳力9缺技术,缺资金10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灾缺技术,缺土地113七组李建福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542235125311七组七组七组七组七组三组三组三组三组三组三组三组三组朱玉强李文银张建华朱光银王学才丁克川杨明洪陈天秀封国珍吉日拉洛丁克波卢世全谢福军缺劳力,缺资金因灾,缺土地缺劳力,缺资金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缺劳力,缺资金缺劳力,交通条件落后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力,缺资金缺资金,缺土地缺劳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力,缺资金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缺土地缺劳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技术,缺土地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缺资金缺劳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缺土地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缺劳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技术,缺土地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病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续)表2-2
罗汉沟村贫困人口统计表序号村民小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致贫原因缺资金,缺土地序号村民小组户主姓名家庭人口致贫原因666768697071727374757677352244622225五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四组四组四组四组付有忠张艮林付有明杨树有杨远贵吴华有唐江秀邓朝阳王珍莲杨仁分朱学明朱学清缺技术,缺土地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25481546845232353354二组二组二组二组二组二组二组二组二组二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五组彭夫根彭夫银陈显平张夫保卢兴才张连平杨春文张连军杨秀平贾挖安刘廷左熊玉全付有银山艮秀陈良贵张平全陈忠财刘廷后吴华高付有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土地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灾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土地缺劳力,因病缺技术,缺资金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土地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因病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土地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土地缺技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力,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资金,因学缺技术,缺资金78四组王青亮2交通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资金,缺土地7980818283四组四组四组四组四组王清秀王艮发王顺华朱学秀王正明32244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劳力,因灾缺技术,缺劳力缺技术,缺土地缺资金,缺土地缺资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资金,缺土地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资金,缺土地2、致贫原因缺劳力,缺资金罗汉沟村乃至整个凉山彝族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原因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主要是在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民族传统以及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就罗汉沟村而言,其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劳力,缺资金缺劳力,缺土地缺资金,因灾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2、致贫原因表2-3
旅游资源分类表基本类型罗汉沟村乃至整个凉山彝族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原因是综合的、多方面的,主要是在主类亚类具体资源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基础设施、民族传统以及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就罗汉沟村而言,其贫困的主要原因在于:(1)社会发育层次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AA综合自然旅游地AAA山丘型旅游地ACF岩壁与岩缝罗汉沟村全域A地文景观AC地质地貌过程形迹罗汉沟村南部悬崖上世纪50年代,罗汉沟村才脱离奴隶制社会,制度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不相适应,民族内生的变革跟不上制度的变迁,内生因素发展不够,从而显得外部发展得越快就落后得越多。(2)劳动力整体素质低BA河段BD泉BAA观光游憩河段BDA冷泉罗汉沟溪流山泉泉眼B水域风光罗汉沟村村民文化素质大多在初中、小学水平,使得村民们反贫困的智力支撑力弱,反贫手段有限,即便外出务工,自身条件也会制约其能力提升。(3)自然条件阻碍农业生产BF冰雪地BFB常年积雪地山地积雪景观人工杉林、天然灌木林、核桃林CAA林地CA树木罗汉沟村地处山地,可耕种的土地资源稀缺,农作物产量不高,不适宜规划化、体系化的农业生产。CAC独树CBA草地拐枣树C生物景观CB草原与草地老熊坪草甸(4)交通区位差绿尾虹雉、锦鸡、野鸭、鹭CD
野生动物栖息地CDC
鸟类栖息地CDE
蝶类栖息地罗汉沟村位于大凉山,历史上交通闭塞,与外部经济发达地区缺少经济、文化等交流,是该地闭塞落后的历史原因。金斑喙凤蝶FAB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FAE文化活动场所罗汉沟村各组村落三、旅游发展条件FA综合人文旅游地村委会、苗族幼儿园传统农耕景观、梯田景观FAF建设工程与生产地FAK景物观赏点(一)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F建筑与设施景观石1、旅游资源分类FB单体活动场馆FD居住地与社区FBD体育健身场馆篮球场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结合罗汉沟村的实际情况,将旅游资源分为6个主类,13个亚类,19个基本类型。具体详见表2—2。FDC特色社区苗族村寨G旅游商品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GA
地方旅游商品圆根萝卜、雷波脐橙、核桃GAE传统手工艺与工艺品HCC民间演艺制银工艺、特色苗绣芦笙歌舞演艺H人文活动HC民间习俗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图2-3
罗汉沟村旅游资源分类图(2)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依据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评价体系,对公园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单体赋分定量评价。评价体系由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评价赋分、附加值三部分组成。评价方法将评价要素分为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价值和附加值三大评价项目、八项评价因子进行评价,各评价因子分为四个评价得分档次,通过分别对这些评价因子赋值,再进行加和,最后得出每个单体旅游资源的综合因子评价总分。各评价因子由评定组成员分别赋分,然后进行算术平均求得总分。根据旅游资源得分值的高低,把旅游资源分为5个级别,从高级到低级分别为:五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90分四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60-74分二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45-59分一级旅游资源,得分值域≥30-44分其中,五级旅游资源为“特品级旅游资源”;四级、三级旅游资源为“优良级旅游资源”;二级、一级旅游资源为“普通级旅游资源”。(3)罗汉沟村资源评价2、旅游资源评价(1)定性评价依据标准和方法,选择罗汉沟村内较具代表性、有旅游发展潜力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其开发利用价值及可能贡献度划定其级别。通过评价可得出罗汉沟村共有三级资源两处,二级资源11处,其中以苗族风情为主的人文资源是罗汉沟村的特色资源,具有较高的市场吸引力。评价具体内容见旅游资源评价表:罗汉沟村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有6个主类,13个亚类,19个基本类型,以人文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罗汉沟村人文资源中苗族文化资源为核心资源,作为雷波县唯一的苗族村落,罗汉沟村在雷波县内,其人文资源具有唯一性,目前仍保留以芦笙歌舞演艺、制银工艺、特色苗绣为代表特色文化展现形式,魅力独特,对向往少数民族风情的游客具有较强吸引力,旅游开发价值较大。罗汉沟村位于深山当中,环境优美,山水环绕,绿色生态基底好且夏季凉爽,适合避暑度假,加之传统农耕梯田景观的点缀,与特色苗寨共同构成了恬淡清幽的世外桃源类的休闲度假空间,为发展休闲度假游、养生避暑游提供了自然条件。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资源要素价值历史资源影响力知名附加值
总分
级别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规模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珍稀奇特程度(15分)完整性(5分)适游期或主要旅游资源丰度与几率(10分)度和影响力(10分)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适用范围(5分)121514151112989544454454.5459.555二级二级二级特色苗绣传统农耕景观4.54.54.53.5455梯田景观罗汉沟村南部悬崖1214898944.54.54443.53.54853二级二级4.54.5老熊坪草甸13141413888887874656444444.54.544449.550二级二级二级二级珠儿沟图2-4
罗汉沟村旅游资源评价图表2-4
旅游资源评价表4.54.54.5核桃种植林天然灌木林雷波脐橙3.5449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
总分
级别4.549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25分)观赏游憩使用价值(30分)规模丰度与几率(10分)知名圆根萝卜种植业138764.544.5449二级珍稀奇特程度(15分)完整性(5分)适游期或适用范围主要旅游资源度和影响力(10分)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5分)3、结论罗汉沟村独特的苗寨人文风情和原生态的山地乡村环境是旅游扶贫开发中最大的市场卖点,在雷波城市发展近郊乡村休闲和马湖精品旅游线建设格局中,具有突出的乡村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将成为雷波城市近郊乡村的优势资源和马湖生态自驾游线上的填补性资源,尤其是苗寨文化和山地气候环境资源。2220121918151096553445555554.84.84.574.870.859.5三级三级二级苗族村寨芦笙歌舞演艺9制银工艺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二)旅游市场分析1、市场现状(1)国内市场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中国旅游业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旅游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在消费习惯、市场均势、市场价格、产业框架、区域格局、城乡壁垒、投资法则等各方面均实现了新的突破,旅游需求向全民铺开,相关改革向纵深突破,旅游产业向多维推进,综合影响向全球输出,旅游市场方面“国民休闲成为热点,大众旅游发展迅猛,散客化自由行日趋明显,自驾自助旅游成为常态”,旅游图4-4
2008-2014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情况业展现出崭新的面貌。表
2-5
2008-2014年国内旅游发展情况(2)国内市场发展特征要素类型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大众旅游时代到来,国民休闲成为旅游热点。旅游总收入(亿元人民币)2013年《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民休闲旅游的利益诉求,对整个国民旅游休闲的发展起到了提升性的引领作用和制度化的保障作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民休闲理念的形成。116001290015700193002570029739.933980.9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人民币)8749101841260019306222002627630312普通大众正在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中坚力量,大众休闲旅游正逐步成为旅游市场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2013年以来国内旅游的公务差旅下降,商务差旅相对平缓,其中的“三驾马车”中大众休闲游一枝独秀,中国旅游业正步入更好满足大众化旅游需求的大众旅游时代。入境旅游总收入(万美元)4080000
39700004580000
48500004850000290000517000032600012908569000036100012849国内旅游人次(万人次)17120013003190000126002100001340026400013542自驾游成为常态,自驾游出现了高端、专业化的发展趋势。2014年全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6308万辆,增长22.8%;其中,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私家车保有量达到6308万辆,增长22.8%;其中,中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私家车数量增长迅速,为自驾出游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基础。2014年国庆黄金周自驾出游大幅增加,全年中国近半数游客选择自驾车出游(2013-2015《旅游绿皮书》),这是人们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是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和进一步强化的结果,是游客和旅游产品更好的互动的体现,这也将加速我国旅游向休闲度假游市场发展的步伐。入境旅游人次(万人次)13240.53散客化自由行趋势在我国旅游市场中日趋明显。2014年,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接近35亿人次,跟随旅游团的比例预计不足5%,表明个人自由行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图2-5
2008-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情况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微度假”
正在逐步成为旅游者的新宠。全省已创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2.1万个,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0个、示范村176个。全省休闲农业园区资产总额192亿元,年接待人数1.7亿人次,年营业收入138.5亿元。随着中国经济不断的持续发展,人们的旅游观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已不能满足越来越多追求生活质量的民众休闲生活需求。
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注重旅游的品质,度假旅游时代已经开启,短时间、近距离的“微度假”逐渐成为城市居民主流旅游方式。随着成渝经济区建设,成渝中心城市和区域次中心城市快速发展,尤其是成都作为中国第二大私家车保有量城市,加上高速交通的高通达性,未来让这种短途微度假更加便捷。2014年,四川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收入1241.2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27.4%。表
2-6
四川省2008—2014年旅游发展情况要素类型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2014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旅游总收入1091.521472.481886.09
2449.15
3280.31862.03
2410.57
3229.83877.4
4891.0(亿元人民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游客的欢迎,无论从市场规模还是经营效益来看,在过去几年中均获得较好的发展。到2014年,全国农家乐的数量有200多万家,乡村旅游的重点村有12.6万个,全年接待游客将近12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800多亿元,直接受惠的农民有3000多万。基本形成了依托城市、围绕名胜、展示山水、经营农事、特色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融合的格局。国内旅游总收入(亿元人民币)1077.331452.773830.0
4838.3入境旅游总收入(万美元)21498.35
28855.933540827100104.9359400350001648000044000227.37600086000国内旅游人次(万人次)“家庭出游”成市场新特征1745669.9521922.1484.9948790.4
54000伴随着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家庭成员聚少离多问题日益突显,亲子敬老需求急剧增长,家庭出游成为居民出游的新选择,也是旅游市场高端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城市居民通过家庭出游的方式达到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亲子教育、温暖亲情的目的。其中以家庭为中心高端旅游市场,在高端客群旅行动机方面,“回馈家人”高达43%,而在团队偏好方面,45%的高端客群选择自家出游,配偶、孩子、父母是高端客群选择的旅行伴侣前三位,大多城市居民平时由于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一旦有假期便会选择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入境旅游人次(万人次)209.6240.2表2-7
四川省乡村旅游类型表乡村旅游类型旅游特征典型代表以重点旅游景区为核心,引导周边乡村的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青城山、峨眉山周边农家乐(2)四川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特色村寨型乡村旅游近年来四川省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振兴、高速发展”的态势。从2008年到2015年旅游业持续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全省旅游发展带来新的市场动力,全省旅游市场发展呈现三大特点:国内旅游平稳发展、入境旅游恢复性发展、出境游市场快速发展。同时,四川是农业大省,9000多万总人口就有6646万农业人口。四川作为“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是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之一,并且历经近30年的实践,四川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全川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成为四川旅游的一大亮点和新的增长点。依托特色村寨的生产活动、生活方式、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及各种传统节庆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古蜀文化、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桃坪羌寨、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碉楼群、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泸沽湖历史文化型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型乡村旅游小平故里牌坊村围绕花卉、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等优势产业,发展乡村游。成都三圣乡五朵金花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3)雷波县旅游发展现状发展的强大潜在客源市场。罗汉沟村可联合马湖景区,组成组合产品线路,利用少数民族风情及优质的生态环境、适宜的度假气候吸引两大城市群的客源。机会市场(三级客源市场):除一、二级市场外的其他地区市场鉴于规划区以村为单位发展旅游业,体量及影响力都较小,因此将一、二级市场外的其他地区市场均定位为三级客源市场,即机会市场。其客源市场来源主要依托雷波县各大旅游景区的客源人群分流。“十二五”期间,雷波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旅游兴县”和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全县旅游经济持续增长,旅游产业得到迅速发展。2010年至2015年,累计接待游客332.66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8.26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从2010年的29.93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115.8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2010年的1.4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亿元,全县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发展后劲足,未来交通完全瓶颈打破,将呈现旅游市场井喷之势。在雷波县的十三五规划思路中,乡村旅游是雷波县旅游发展的重点。而箐口乡罗汉沟村则是雷波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村落之一。就雷波县目前的市场构成而言,主要由近郊游市场和自驾游市场构成。近郊游市场雷波近郊游市场主要由雷波县城居民构成。马湖、麻咪泽等著名景点及周边乡村旅游点是雷波县城居民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周末休闲度假游、夏季避暑游是雷波近郊游的主要旅游形式,旅游时间多为一天。自驾游市场雷波县因优越的生态环境、山水相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民族历史文化而备受四川、云南自驾游人群的喜爱。每年5—10月为碧口自驾游的黄金时期,主要自驾游客来自成渝城市群及滇中城市群居多,此外还有前往向北前往乐山、峨眉、成都,向南前往昆明、丽江的过境游客。2、客源市场定位与预测(1)目标市场定位根据罗汉沟村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市场基础、开发条件、市场潜力和周边地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对不同旅游产品的需求程度,对罗汉沟村旅游发展的客源市场预测如下:基础市场(一级客源市场):雷波县城及周边客源市场图2-5
罗汉沟村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利用紧邻雷波县城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苗族特色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业,以雷波县城为核心,一方面吸引一日游的城市近郊乡村自驾休闲人群,另一方面分流马湖景区客源市场。(2)市场预测分期近期:2016——2020年,旅游扶贫攻坚期。拓展市场(二级客源市场):成渝城市群及滇中城市群市场此阶段为重点建设发展阶段,加强罗汉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重点项目,实现规划区旅游接待规模和旅游收入处于快速的增长,预计到2020年,年接待旅游者达到5万人次。以紧邻雷波县的成渝城市群及滇中城市群作为二级拓展市场。这两大西部城市群具有人口总量大、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快速和城市居民出游率高等特点,是旅游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2)发展劣势基础设施落后由于罗汉沟村居民依山而居,各村民小组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组团式”分布,其中苗寨为早期搬迁安置村,建筑质量较差,各村组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旅游发展尚未起步,无旅游配套设施,旅游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较大。苗寨文化氛围尚未形成中远期:以2021—2025年,旅游发展强化期。此阶段为对罗汉沟村旅游项目进行全面建设,提升旅游接待服务质量和旅游产业价值链,促进罗汉沟旅游富民产业持续发展,到2025年实现游客接待量超过12万人次。(3)客源市场细分罗汉沟村虽然为苗族村寨,但其苗寨建筑属于政府早期搬迁安置集中建设,民族村寨特色与传统形式不相符。同时少数民族特色风情,如美食、着装、手工艺、歌舞等表现形式原始质朴,不具备商业性,需要旅游挖掘与包装。按照出游方式和出游目的可以将长安村旅游客源市场细分为以下几类:自驾游市场主要指成渝城市群及滇中城市群的自驾车休闲度假市场。自驾车旅游成为近年来人资金与人力资源缺乏们越来越流行的出游方式,
自驾游者一般会选择家人、好友同车出游,出游时间一般为由于旅游业尚未起步,加之地区经济落后,影响力低,因此罗汉沟村旅游发展缺少外部资金的注入,同时无法对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形成吸引力。(3)外部机遇1-3天。家庭旅游市场主要是指雷波县本地周边地区的城市居民,节假日家庭出游、探亲访友、野外聚餐政策形势利好等。十三五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扶贫脱贫的攻坚阶段,国家、省、自治州扶贫政策利好,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全力倾斜扶贫攻坚,罗汉沟村被国家定位为四川省十个国家级旅游扶贫点之一,同时被纳入四川省旅游精准扶贫政策的扶贫对象当中,以全国性旅游扶贫公益行动为代表的各种扶贫政策利好将随之而来。市场态势利导中老年市场主要是指崇尚锻炼身体、修身养性的中老年游客,该类游客崇尚自然与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田园生活充满向往,是乡村旅游的一大主要市场。3、旅游发展条件在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过去落后的边远山区和民族地区,在旅游大众时代旅游产品的供需结构改革和区域统筹发展过程中,面临资源的市场再配置和价值逆转态势,罗汉沟村原先落后的生产、居住空间,保留了大众旅游时代最珍贵的资源价值,旅游市场利导将助推罗汉沟村旅游发展。(1)发展优势特色苗族文化罗汉沟村是雷波县唯一的一处苗族村寨,其苗族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苗寨人民与世无争的淳朴民风,缔造了苗寨人民在历史发展的岁月中与当地彝汉民族和谐相处的生活氛围,演绎着彝汉苗多民族和谐文化的发展,不仅在雷波当地具有一定吸引力,同时也是也是吸引外部游客的核心资源。州、县大力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凉山州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全时”旅游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已经成为凉山州旅游发展的一张名片。同时,雷波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政府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出全县旅游发展“132”
总体布局,加快推进马湖、溪洛渡水库等旅游产品包装,并取得重大成就,随着马湖创4A景区的成功,罗汉沟村旅游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4)外部威胁
旅游交通区位罗汉沟村位于雷波县与马湖风景区的中心节点上,距两地车程均不足1小时,在吸引雷波县城客源市场的同时,也能实现对马湖风景区游客的成功分流。生态环境优越传统文化的流失目前罗汉沟村的苗族同胞汉化严重,具有苗族特色的苗家文化及民俗风情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逐步消失,如何拯救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罗汉沟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罗汉沟村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优美,同时空气清新,
夏季凉爽,满足都市人群休闲度假、养生避暑的环境选择。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乡村旅游的同质化竞争威胁(4)促使文化市场化乡村旅游是所有旅游类型中最具有可复制性和替代性的旅游产品,随着雷波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日益重视,各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如何通过特色打造和差异化发展在乡村旅游中树立自己的品牌是罗汉沟村旅游的一个重大课题。(5)发展策略罗汉沟村苗寨文化丰富,不过目前罗汉沟村文化仍潜伏在村落当中,其文化要素、符号尚不具备市场功能。旅游业的发展可使得苗族的文化资源纳入市场资源的配置当中,通过市场的选择,苗族文化将得到整合利用,得以有序开发,由此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形成推动旅游市场前行的动力,达到推动苗族文化复兴的目的。罗汉沟村文化资源突出,资源资源优美,但面临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人才缺乏等发展瓶颈,针对其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及机遇与威胁,应制定以下发展策略:加大投入,完善服务设施2、脱贫进程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计划所针对是罗汉沟村每一户贫困村民,旅游业发展的受益者也将会是每一户贫困居民,在十三五,全面建设小康生的大背景下,罗汉沟村贫困居民将借助旅游发展的东风,在2016年实现贫困人口纯收入3200元的脱贫指标,2018年实现全部建档立卡内的贫困83户,总贫困人口295人的全部脱贫摘帽目标。政府应加大对罗汉沟村旅游开发的投资规模,首先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做好分流马湖等著名风景区客源的硬件基础,同时为下一轮旅游投资商的入场投资,增添成功的砝码。依托主题活动,树立旅游品牌以四季主题旅游产品为依托,开展“春——登山、踏青”、“夏——露营、避暑”、“秋——采摘、滑草”、“冬——赏雪、游寨”的主题活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凸显罗汉沟苗寨的文化亮点,树立“孟获故里·彝乡苗寨”乡村旅游品牌。(四)旅游扶贫潜力1、罗汉沟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1)改善居民生活,实现全面脱贫罗汉沟村旅游业的发展将为村民带来优渥的创业条件及丰富的工作岗位,以此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改善自身生活现状。同时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确保每户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享受旅游发展之利,政策倾斜,投资环境改善,客源市场进入等利好将使罗汉沟村村民在全面脱贫的道路上走向成功。(2)推动产业转型罗汉沟村旅游发展有利于罗汉沟村的产业转型。目前罗汉沟村产业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依靠其带动的内部增长力有限,唯有发挥自身特色种植业、经果林业等产业优势,挖掘特色产品,在外部与旅游业相融合,才能实现第一产业特色化、生态化、旅游化的转变。此外,旅游业的兴起,可使得罗汉沟村成为以旅游业为发展引擎,带动全体村民脱贫致富的美丽新农村。(3)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旅游业的发展,将促使罗汉沟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质的提升,同时随着具有苗家风情的民俗客栈等旅游项目的打造,将加快罗汉沟村新农村的建设进程。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第三章
发展思路篇文旅农林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实现文化与旅游业、农业与旅游业、林业与旅游业、互联网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一、
发展思路与战略环境提升:在旅游扶贫攻坚中要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对规划区内乡村生态景观环境、人文景观环境进行整体提升,一方面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乡村旅游环境氛围。(一)发展思路协调联动:规划区旅游扶贫对内要依托苗寨核心资源,对外主动与马湖景区形成协调联动发展机制,将罗汉沟村旅游发展拉入马湖旅游发展大格局,形成旅游综合带动效应。景村一体:将罗汉沟村按照旅游村进行整体打造,在民族村寨景观、旅游接待、运营管理等方面实现旅游化,形成景村一体化发展格局。本规划紧紧围绕新形势下国家、地方扶贫攻坚大势、政策机遇和战略目标,落实十三五期间中央及省、自治州、县推进扶贫开发的战略部署,依据罗汉沟村坐拥雷波县城与马湖景区之家交通干线的区位条件,以旅游扶贫为开发新引擎,精研罗汉沟村旅游扶贫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探索规划区旅游扶贫的动力机制,并依托规划区内外旅游资源、景点,按照创新驱动的原则,将扶贫主体、资金、产业、投融资平台和政策组合拳作为创新旅游扶贫开发的关键因素,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以“四个切实”为指导,立足凉山州和雷波县“七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着力于罗汉沟村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的原则,以创新开发模式与机制体制,搭建“政府+企业+村民组织+农民”多方参与的平台培育旅游扶贫新主体,让市场运营主体做产业、做产品,政府服务主体打好政策组合拳,政府与市场两大新型扶贫主体角色互配形成合力,突破资金瓶颈,以发展新产业为支撑,将旅游业、休闲农业、民族文化产业作为产业扶贫攻坚的超常发展举措,深度融合其它乡土产业,形成新型绿色扶贫产业链。精准扶贫:按照旅游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精准选择扶持对象、精准安排扶贫项目、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精准到户实施帮扶措施、精准派人到村到户帮扶、精准实现脱贫成效。核心战略多维创新
精准发展(二)发展战略支撑战略体系1、核心战略多维创新,精准发展:从旅游扶贫的投融资平台、产业平台、市场平台和管理平台等多维度创新,通过政府搭建新型投融资平台,让市场运营主体进入,形成多管齐下的旅游扶贫发展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和实施建设,并实施扶贫户进出动态管理机制,有效保障效益精准。2、支撑战略体系产业融合:按照“文化引领、旅游主导、农业转型、生态保障、智慧服务”
等产业融合发展理念,对规划区苗寨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三农资源进行整合,打造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二、发展方向与路径根据规划区在雷波县旅游发展格局中的综合优势,以乡村人文生态休闲为主题,苗寨民俗风情为特色,乡村景观生态农业为支撑,旅游精准扶贫为基准,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和生态格局,深入挖掘苗寨旅游文化元素,再现苗寨人文风情,创新旅游新卖点、新业态,打造雷波国家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村、川南彝乡苗寨文化体验区。(一)发展方向根据对规划区资源、市场和区位交通分析,罗汉沟村立足自身苗寨文化特色,在区域内具有唯一性,未来旅游发展应为特色村寨型,但在当前村寨旅游发展尚未起步的背景下,罗汉沟村以处于雷波县城至马湖景区旅游交通主干线上区位优势,以及村寨山地生态、乡村产业等资源组合优势,将形成以特色村寨为主导,景区带动、休闲农业、运动娱乐等为辅助的复合型旅游扶贫示范点。2、主题定位雷波县彝乡苗寨乡村旅游区(二)发展机制3、形象定位综合规划区内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对乡村旅游扶贫优劣势禀赋要素和机遇、潜力创新要素进行分解,以明确未来旅游扶贫的内增空间、组合优势、发展机遇和创新动力,促进旅游扶贫要素组合向要素创新融合转变,形成禀赋要素的整合优势和创新要素的超长发展优势,构筑规划内乡村旅游扶贫的融合创新合力。(如图3-1)彝乡苗寨·原乡风情(二)发展目标(三)发展路径1、扶贫推进目标立足罗汉沟村旅游扶贫的创新合力,积极培育旅游扶贫新主体、发展乡村新产业、打造新业态、构建新模式,形成罗汉沟村旅游扶贫的创新发展路径,通过政府与市场角色互配,社会积极参与,有效发挥旅游扶贫主体的推动力,加快以旅游业为主导的一三产业融合互动机制建设,推动“文、农、林、旅”价值提升,并按照“旅游+”战略思路,积极引入金融扶贫、企业扶贫、互联网扶贫、社会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建立全新一体化的旅游扶贫运营管理模式,实现罗汉沟村“农业转型、农民转富、农村转美、生态转绿”的农村发展之道,推进旅游扶贫攻坚的“投资、产业、生态、民生”可持续发展,建设以旅游业为主导的苗寨幸福美丽乡村,在既定时间节点脱贫摘帽,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精准扶贫示范村。通过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加快规划区种养殖业、林业等乡村生态产业转型发展,带动村民多产多业经营发展,2018年实现规划区百分之六十人口脱贫,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实现翻一翻,到2020年百分之百贫困人口脱贫,贫困人口收入翻两翻,同时,非贫困人口收入大幅增长,实现整村脱贫致富的目标,建成四川省十大国家旅游精准扶贫示范区一。2、旅游发展目标通过旅游扶贫建设,争创特色村落和乡村旅游模范村,评选一批乡村旅游模范户、金牌农家乐和致富带头人,构建以乡村旅游业为引领,多产融合发展的新型乡村产业体系,将乡村旅游业打造成规划区内龙头产业、支柱产业,并在规划期内建成雷波县精品乡村旅游示范点、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近期创建国家AA级乡村旅游景区,未来打造成国家AAA级乡村旅游景区,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
发展定位与目标(一)发展定位1、总体定性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基础设施居民素质资本资金管理技术公共服务乡村旅游扶贫弥补劣势内增空间禀赋要素组合分解整合禀赋要素整合资源优势区位要素交通要素生态要素人文要素产业要素土地要素新常态下旅游扶贫开发机制乡村旅游扶贫整合优势乡村旅游扶贫的融合创新合力组合优势相互组合创新融合政策大势区域发展市场态势乡村旅游扶贫抓住机遇发展机遇创新要素组合整合分解超常发展优势创新要素新型资源绿色产业旅游产品特色商品三农服务乡村旅游扶贫挖掘潜力创新动力图3-1
新常态下旅游扶贫开发机制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市场运营主体政府服务主体休闲农业资源配置组合拳政策服务组合拳加快一产转型构建三产平台农产品价值链旅游服务产业链政府与市场角色互配,社会参与培育新主体发展新产业打造新业态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路径导向一三产业融合互动,旅游主导投资可持续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商品化新型乡村服务业投融资平台产业平台旅游扶贫示范村“四个”产业可持续可持续生态可持续民生可持续“文旅农林”
提升,价值引领金融服务多渠道、多主体参与政府+企业+农户+主导产业全新一体化运营管理,创新路径构建新模式市场平台“旅游+互联网”模式政府+企业+村民组织+农管理平台户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特色幸福美丽乡村图3-2
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路径导向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四、
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一)空间结构根据罗汉沟村域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潜力,以产业“集聚、融合、协调”发展原则,按照“一心支撑、一环连接,三轮驱动”旅游产业布局思路,构建
“一心、一环、三片区”的旅游产业空间组织结构。空间结构一心名称主题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中心美丽乡村旅游大环线文旅产业融合片区农旅产业融合片区林旅产业融合片区支撑中心一环产业联动轴线文化引领轮农产支撑轮生态保障轮三片区图3-3
空间结构图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二)功能分区五、
主导产品与业态建设依托罗汉沟村域旅游资源禀赋与空间分布,以“主题突出、功能互补、空间临近”的原则,建设
“苗寨风情、田园乐章、五彩乡村、高山草甸”四大旅游功能区。根据罗汉沟村旅游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潜力,将苗寨文化体验与生态休闲作为两大旅游主导产品,并结合现有产业发展基础,重点发展苗寨民宿接待、节庆娱乐、休闲农业、康养休闲、生态体验等项目业态,形成产品业态支撑。功能分区名称”苗寨风情”文化休闲区”田园乐章”生态休闲区”五彩乡村”观光旅游区”高山草甸”运动体验区范围旅游产品体系4、6、7组类型产品名称重点产品业态3组与苗寨之间区域1、2、5组苗寨文化体验游山地生态休闲游苗族美食体验游芦笙歌舞演艺、苗银工坊、苗绣工坊、苗族文化节生态露营、滑草、骑马、阳光河滩、山野溯溪苗族特色美食小吃坊、苗家乐、生态农庄四区主导产品高山草甸区域传统自然农法粮油种植、绿色果蔬种植园(柑橘、核桃、草莓、圆根萝卜等)、手工酿酒坊、生态畜禽养殖(猪、羊、鸡等)重要产品绿色农产购物游乡村生态观光产品大地艺术景观、田园农业景观、村落景观、山水景观“春意盎然——登山、踏青”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清凉消夏——露营、避暑”四季产品“硕果累累——采摘、节庆”“白雪皑皑——赏雪、游寨”图3-4
功能分区图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第四章
旅游项目篇按照“以旅活文、文旅融合”的发展理念,依托原生态苗寨乡村环境,以苗族民俗文化为主题,深入挖掘苗寨历史文化,通过旅游项目和节庆活动策划,再现苗寨民族文化风情,活化苗寨文化。对苗寨民居建筑统一进行风貌改造,突显苗族建筑文化元素,对部分民居建筑空间按照旅游接待服务需求进行功能优化,整合民居旅游资源,按照“1+1”或“N+1”,模式发展民宿旅游接待服务;同时,加快村寨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村民旅游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发具有苗族文化特色旅游商品,提升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氛围。一、项目总体布局在功能分区组织基础上,策划各类新建、改造等经营性旅游项目,形成项目总体布局。4、重点项目规划(1)景观寨门位置:村寨入口处功能定位:景观标志策划思路:在村寨入口处建一座景观寨门,形式简朴,材质生态,融入苗族特色元素,在寨门的左右边可以刻有对联,上有横披,对联最好能反映本寨的特色特征,体现古朴的特色。(2)苗寨村史馆(游客中心)位置:苗寨幼儿园旁功能定位:文化展示、科普教育、旅游接待策划思路:以苗寨历史文化为主题,在幼儿园旁建设苗寨村史馆,建筑风格展现苗寨传统建筑特色,用来展示苗寨的发展历程和民族历史、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并设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成为苗寨文化记忆和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项目。同时村史馆大厅设游客接待服务台,承接旅游咨询、管理等接待服务。图4-1
重点项目设计图二、分区项目策划(一)”苗寨风情”文化休闲区1、位置与范围:罗汉沟村4、6、7组2、主题特色:原生苗寨3、规划思路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3)芦笙文化广场(5)入口形象导引位置:幼儿园右侧民居位置:县城至马湖旅游快速通道的珠儿沟入口处功能定位:旅游形象导引功能定位:休闲娱乐、游客集散策划思路:以苗族歌舞民俗文化为主题,建设芦笙主题文化广场,广场地面用石板铺砌而成,作为苗寨的中心广场,广场周围有图腾、芦笙雕塑、休闲基础设施等,既作为举行日常节庆活动和歌舞文化演艺场所,也是游客集散空间。策划思路:在县城至马湖旅游快速通道的珠儿沟入口处,设置罗汉沟乡村旅游区全景图和旅游交通指示牌,展示罗汉沟乡村旅游形象,方便游客识别,引导和分流马湖过境游客。(6)苗家乐位置:苗寨功能定位:特色餐饮休闲服务策划思路:在苗寨内旅游扶贫户中选择重点示范户打造苗家乐,对村民房屋建筑和庭院景观环境进行综合改造,组织村民进行旅游餐饮接待服务培训,按照一户一特色的原则,打造精品特色苗乐,为大众游客提供特色餐饮休闲美食服务。(4)风雨廊桥位置:苗寨幼儿园前水塘功能定位:休闲、观光策划思路:以苗寨人民在民族迁徙历史过程中不畏艰险、崇尚自然、和谐乐居的精神为脉络,对当前幼儿园前水塘进行生态改造,打造以水景观、廊桥、耐寒香水莲植物景观为组合特征的风雨廊桥,并通过景观解说系统展示苗寨人民的迁徙历史和与其它民族和谐交往的民族情怀。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7)民宿客栈(9)民俗工艺坊位置:幼儿园西侧区域位置:幼儿园后方功能定位:旅游住宿接待服务功能定位:民俗工艺体验策划思路:按照“N+1”模式,将幼儿园西侧联排民居进行整合改造,通过公共住宿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整理出空置建筑空间开展旅游住宿接待服务,其中民居外部风貌按照现有建筑的结构,保持原生态、原乡风格,内部优化房屋功能布局,突显苗族建筑文化元素和生活习俗,室内布局按照传统苗家风格布设,完善现代住宿服务设施,打造富有苗族文化特色的居住的空间,承接旅游住宿服务。策划思路:依托村史馆,针对苗寨民俗手工艺品制作和特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建设民俗工坊,设置苗绣、苗银等手工艺品制作,提供DIY体验、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等服务业态,传承苗寨民族手工艺文化,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苗寨小吃吧(8)民宿购物休闲长廊位置:幼儿园西侧位置:水塘前联排民居区功能定位:特色小吃服务功能定位:购物、休闲策划思路:以苗族美食文化为主题,开发富有苗族饮食文化特色的系列小吃美食,并依托民居设置类型多样的简易小吃美食制作与销售平台,简易高效、低成本的小吃美食产品,一方面为贫困农户提供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苗寨美食体验服务。策划思路:根据居民住房情况,对现有联排民居进行风貌改造,并优化民居建筑功能,在联排民居建筑外用木架和篷布设简易购物长廊,并突显苗族文化元素,在功能上形成“前店后居”的格局,主要经营地方民俗工艺品、特色农产品及其他旅游商品,一方面为居民旅游商品销售平台,获取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购物服务。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11)榨油坊(14)快乐羊舍位置:水塘东侧功能:居家养殖、亲子娱乐功能定位:粮油商品制作与销售策划思路:选择有条件贫困户进行生态养殖,以引进观赏类、产奶类、肉类等多品种的羊类为主,建设既作为养殖空间,又作为游客参与农户养殖、观赏的空间新型羊舍,让游客体验苗寨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追忆田园乡土趣味,打造快乐苗家羊舍。策划思路:依托民居建设榨油坊,针对当地油菜及玉米种植,对其进行食用油粮油加工制作,为游客提供生态压榨纯粮油产品购买服务,增加农特产品附加值,提供农业产业价值链和服务链。(15)果品工坊位置:幼儿园西侧功能定位:创意体验(12)休闲农园策划思路:以梨、柑橘等果品的创意加工制作为主题,在苗寨通过民居改造设置果品工坊,为亲子客源群体提供果品采摘-创意制作-果品销售等体验服务平台。位置:苗寨周边田地功能定位:农业观光、体验策划思路:依托苗寨周边有利的农业生产土地及自然条件,优先发展适宜当地生长的草莓、圆根萝卜等经济作物种植,鼓励部分农户针对市场需求和种植条件进行适度发展,建设休闲农业园,构筑田园无痕步道及旅游配套设施,成为苗寨休闲农业发展示范基地。(16)苗家大院位置:苗寨大院功能定位:休闲、娱乐、餐饮等服务(13)亲子农庄策划思路:依托苗寨大院民居建筑和院落空间,对大院内民居建筑进行风貌改造,民居建筑功能优化,按照“N+1”模式,通过集中利用闲置住房、公共院落及人力资源,开展旅游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服务,为游客提供吃苗餐、住苗居、唱苗歌、载苗舞等立体化体验。位置:苗寨功能定位:田园休闲策划思路:依托休闲农园,建设采摘农庄,设置田园茶吧、生态餐厅及餐饮制作DIY体验等服务平台,配套亲子农田,为家庭游客提供亲子科普体验服务。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图4-2
苗寨风情”文化休闲区概念总平图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二)
”田园乐章”生态休闲区1、位置与范围:
3组与苗寨之间区域2、主题特色:田园观光、生态休闲3、规划思路(2)阳光牧场位置:三组功能定位:生态养殖、休闲娱乐策划思路:村落周边为山地田园、荒地,依托邻近旅游主干道、农户、林地和农田的综合优势,按照农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转型发展的思路,建设休闲阳光牧场,促进规划区休闲农牧业发展。牧场用木质栅栏围住,内部设施修建牧舍、木棚,养殖生态羊、牛、生态猪、土鸡等,一方面提高农户经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为游客观赏、参与饲养体验等服务。按照“以旅兴农、林旅互动”的发展理念,依托山地田园景观和人工生态林资源,充分利用
林业景观资源和田园土地资源,发展生态休闲和田园观光旅游产品,按照多元化、适度化的原则,依托山地地形条件大力种植经果林,发展景观生态农业,形成农业观光旅游和体验旅游产品;同时,充分利用人力生态林资源,在林地开阔区域构筑生态露营地,满足自驾游客源市场需求,形成规划区内重点项目支撑。4、重点项目规划(1)自驾车露营地位置:集体林地区域功能定位:自驾车营地休闲策划思路:该区域生态环境优越,人工林区周边为荒地、硬地,用地条件较好,以露营休闲为主题,按照自驾车露营地规划标准,依山就势构筑营地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生态厕所、帐篷营地、木屋营地、露天影院、烧烤平台及配套服务设施,营地设施建设秉承生态、环保、低碳理念,充分利用生态石材、木材材质,设施结构简易,容易投资与拆迁,风格突显苗族文化特色,为游客提供生态露营和自助野味美食体验服务。(3)生态农业园位置:三组功能定位:生态采摘,产业培育策划思路:依托山地地形环境和有利的气候条件,在坡地田间开展适度规模新品种核桃种植,发展优质核桃产业,在核桃苗木成林后,适度开展林下养殖,形成立体化种养殖经济,同时在在核桃成熟季节开展核桃采摘活动,增加旅游收益。成都蓝麦田旅游策划设计有限公司雷波县箐口乡罗汉沟村旅游扶贫规划(4)采摘农庄造不同形态的花海景观,形成特色休闲农业,既可作为乡村田园观光的一道亮丽风景,又可以在当地加工绿色食用油,为农户提供日常生活、旅游美食制作和农特产品销售的绿色浓香食用油料,成为在地农特产品参与旅游经营,增加农民收入。位置:三组功能定位:特色餐饮、休闲服务策划思路:依托生态农业园和民居院落,鼓励有条件农户整合农产闲置资源,建设采摘农庄,通过自产生态粮油果蔬,开展生态餐饮制作,为游客提供生态餐饮、休闲服务。(2)农家乐(三)
”五彩乡村”观光旅游区1、位置与范围:1、2、5组2、主题特色:农家休闲、田园观光3、规划思路位置与规模:
2、5组,5-8家功能定位:农家餐饮、休闲服务策划思路:在该区域选择有条件农户开设农家乐,对民居进行改造,外部风貌按照现有建筑的结构,保持原生态、原乡风格,内部优化庭院内房屋立面,强化乡土建筑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休闲庭院空间,为游客提供餐饮、休闲、娱乐服务,打造庭院休闲经济。按照“以产兴农、以旅带农”的发展理念,依托1、2、5组所处低海拔区域条件,将所在区域农业产业转型作为出发点,通过优化现有农业产业种植结构和景观层次,发展多元化沟域特色经济,以特色产业建设全村旅游发展的农业产业支撑,同时充分利用溪流及农居资源,开展农家休闲、亲水娱乐和田园观光旅游服务,加快该区域道路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对全村形成“农产带动、旅游配套”的旅游扶贫机制。4、重点项目规划(1)油菜花田(3)农业采摘园位置:
1、2、5组山地梯田位置:1、2、5组功能定位:田园观光功能定位:农业采摘体验策划思路:根据产业精准扶贫的需求,对该区域内的种植业向景观农业、生态农业、艺术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甘肃省兰州眼科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2025年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策环境分析报告
- 2025年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市场细分需求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房地产企业财务稳健性与风险控制策略深度报告
- 2025年安徽钱营孜发电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二级人事代理合同6篇
- 2025年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有限公司见习生招募30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黄山市祁门县国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才招聘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居住房屋租赁合同(15篇)
- 2025年度哈尔滨“丁香人才周”(春季)事业单位引才招聘1347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年书记在公文抄袭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 GB/T 17219-2025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防护材料及水处理材料卫生安全评价
- 出差工作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少先队大队委笔试试卷及答案
- 证券业反洗钱培训课件
- GJB3165A-2020航空承力件用高温合金热轧和锻制棒材规范
- 2025年执业药师考试题库大全-附答案
- 退换货方案及措施
- 2025年食药监局考试题库
- 密室逃脱消防应急预案
- 2025年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高工咨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