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苑陵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层粘连蛋白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作为细胞结构成分,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并保持细胞间粘连及对细胞分化等都有作用,层粘连蛋白结构示意图如下,若该蛋白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层粘连蛋白含有肽键数为m-3B.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C.癌细胞膜表面层粘连蛋白减少D.该物质的合成只需核糖体即可完成参考答案:D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染色②水解③冲洗涂片④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⑤观察A.④①②③⑤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③①⑤

D.④⑤①③②参考答案:C3.如右图中的新鲜土豆片与H2O2接触后,产生的现象及推测错误的是

A.若有气体大量产生,可推测新鲜土豆片中含有过氧化氢酶

B.若增加新鲜土豆片的数量,量筒中产生气体的速度变慢

C.一段时间后气体量不再增加可能是过氧化氢的数量有限

D.为保证实验的严谨性,需要控制温度等无关变量参考答案:B4.科研工作者将基因型为Bb的某植物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四倍体,再将该四倍体产生的配子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依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正确的判断组合是(

)①最终获得的后代有2种表现型和至少3种基因型②上述育种方式包含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③最终获得的后代都是纯合子④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前后所得到的植株均可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上述过程可表示为:某植株幼苗(Bb)→秋水仙素处理→四倍体(BBbb)→产生配子(BB、Bb、bb)→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BB、Bb、bb)→秋水仙素处理→四倍体(BBBB、BBbb、bbbb),据此分析。【详解】①据分析可知,最终获得的后代有2种表现型和3种基因型,①正确;②据分析可知,上述育种方式包含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②正确;③最终获得的后代有BBBB、bbbb、BBbb,不都是纯合个体,③错误;④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④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有①②④,B正确。5.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选用的培养材料是(

)A.衰老退化的动物组织细胞B.成熟动物个体的体细胞C.动物的受精卵细胞D.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参考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取健康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详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的增殖,所以进行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选用的是具有较强细胞分裂能力的材料,如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个体的组织或器官,故选D。6.下图为DNA分子在不同酶的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图中依次表示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解旋酶作用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参考答案:C7.糖类和蛋白质共有的组成元素是A.

C、H、S

B.

C、N、O

C.

C、H、S

D.C、O、H参考答案:D8.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碱基组成为30%的A.30%的C.20%的G.20%的T。它是一段(

)A.双链DNA B.单链DNA C.双链RNA D.单链RNA参考答案:B9.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D.血液中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参考答案:A10.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B.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C.ATP分子中含有的化学能比葡萄糖的多D.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或化学能参考答案:D11.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其原因可能是该农药抑制了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

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参考答案:D12.诱变育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A.用射线或激光照射

B.花药离体培养

C.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

D.人工杂交参考答案:A13.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是3: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A.13:2:1 B.49:14:1 C.1:2:1 D.9:6:1参考答案:A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又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所以AA的个体后代都是AA,Aa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Aa=3:1,AA占3/4,Aa占1/4,豌豆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子代AA占3/4+1/4×1/4=13/16,Aa=1/4×1/2=2/16,aa=1/4×1/4=1/16,所以AA:Aa:aa=13:2:1,故A正确。14.在下列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结合会产生先天智力障碍的男性患儿(A表示常染色体)?①23A+X

②22A+X

③21A+Y

④22A+Y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参考答案:C15.若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那么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子比例关系的是(

)参考答案:D16.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随机交配

D.自然选择

参考答案:答案:C17.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依赖于水

B.需要能量驱动

C.产生温室气体

D.具有全球性参考答案:A18.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同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B.毎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C.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D.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不一定是一个染色体组参考答案:B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A正确;由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生物,毎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但没有性别决定的生物,没有性染色体,B错误;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含等位基因,C正确;配子中存在体细胞一半的染色体组,不一定是一个,如四倍体的精子和卵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D错误。考点:染色体数目变异点睛:1、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2、染色体组的特点是不含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19.右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一定的电流刺激a点,甲发生一次偏转,乙发生两次偏转B.图中共有4个完整的突触C.在b点施加一强刺激,则该点的电位变为内正外负,并在f点可测到电位变化D.在e点施加一强刺激,则a、b、d点都不会测剑电位变化参考答案:C20.右图是应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酒精发酵的装置,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一定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B.加入反应液后活塞1始终打开,活塞2则必须关闭C.装置的长导管主要是为了释放CO2并防止杂菌进入D.加入的反应液浓度不能过高以免酵母细胞因失水而死亡参考答案:B21.右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参考答案:B22.下列有关细胞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包括N、S、P、Mg等B.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C.高尔基体是动物细胞区别于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D.除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外,真核细胞一般都有细胞核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包括N、S、P、Mg等,A项错误;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项错误;中心体是动物细胞区别于高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C项错误;除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3.关于浆细胞产生途径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分化而成

B.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C.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分化而成参考答案:B24.小麦的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无芒(B)对有芒(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高茎无芒和矮茎有芒的小麦杂交,后代表现型为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且比例是l:l:l: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参考答案:A2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 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

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参考答案:A26.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所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B.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动物细胞融合均体现了细胞全能性和细胞膜的流动性C.在生物膜上完成了胰岛素的合成、加工和分泌D.线粒体内膜与外膜的功能不同,主要是与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关参考答案:D27.如图为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②中C.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常情况下,蛋白酶不会存在于①中参考答案:A28.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A.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和地被物层

B.一片竹林中的竹子高矮不一C.森林中的树木的间隙有较多的灌木和草丛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参考答案:A29.右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I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B.①过程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自由组合C.图Ⅲ中的a、b、c、d4个细胞不可能有三个极体D.若a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一定是过程②出现异常参考答案:C30.下列生理活动中,能使基因A和a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的是A.有丝分裂

B.细胞分化

C.减数分裂

D.受精作用参考答案:C31.关于精子变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

B.线粒体退化消失C.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

D.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参考答案:B略32.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强

B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C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强参考答案:D33.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指数增长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

C.只是没有捕食者

D.只有在理想条件下参考答案:D34.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A.

体液大量流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C.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参考答案:B35.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VLDL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B.VLDL以自由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C.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参考答案:C【考点】脂质的种类和作用的综合;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本题以肝细胞为载体综合考察细胞器的功能、物质的运输方式、血糖的调节知识点,需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A、VLDL是脂肪和蛋白质的复合物,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B、VLDL是高分子化合物,不能穿膜运输,必须是胞吐,B错误;C、肝细胞内肝糖原的合成会降低血糖浓度,分解成葡萄糖进血液会升高血糖浓度,C正确;D、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浓度的,应该是促进肝糖原分解而非合成,D错误.故选:C.36.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②的生理过程叫

,该过程的模板是[]

中的链.(2)乙图中翻译的模板是[]

,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

.(3)乙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相对运动的方向是由向. (4)人体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甲图所示的

(用序号回答)过程. 参考答案:(1)转录

[④]DNAA (2)[③]mRNA

[①]tRNA (3)左右

(4)1、2、5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DNA分子结构和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中心法则的内容,其中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逆转录,④表示RNA复制,⑤表示翻译. 图2表示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其中①是tRNA,能转运氨基酸;②是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③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④为DNA分子,作为转录的模板.【解答】解:(1)甲图中②的生理过程,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叫转录;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该过程的模板是④DNA中的A链. (2)乙图中翻译的模板是③mRNA,运载氨基酸的工具是①tRNA. (3)根据tRNA的移动方向可知,图中核糖体在mRNA上相对运动的方向是由左向右.(4)人体细胞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甲图所示的1、2、5过程,不包括逆转录和RNA的复制. 【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7.科学家研究赤霉素和矮壮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黄芩(一种药用植物)生长情况及其根细胞中黄酮类物质(主要药用成分)含量的影响。把生长状态一致的幼苗平分为三组进行不同处理,26天后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黄芩的生理指标对照组实验组处理喷施矮壮素喷施赤霉素株高(cm)20.5421.4627.52地上部分重量(g)0.2950.3820.364地下部分重量(g)0.10.0530.047根样品中黄酮类成分含量(mg/g)210.45146.293209.27A.甘薯等块根类植物不适合施用矮壮素和赤霉素。

B.赤霉素对黄芩生产黄酮类成分不利,矮壮素有利。

C.矮壮素对黄芩生产黄酮类成分不利,赤霉素有利。

D.外源喷施赤霉素比黄芩合成的赤霉素对植株增高更有效。参考答案:A38.下列关于月季花药培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材料选取和培养基的组成是花粉植株诱导成功的关键B.选择盛开的或略微开放的花作实验材料C.亲本植株的生长条件、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接种密度都对实验有影响D.选择花药时一般要通过镜检来确定花粉发育的时期参考答案:B39.哺乳动物妊娠时间长,每胎产仔少,繁殖速度比较慢。为加快优良种畜的繁殖速度,目前最好采用的方法是

A、动物细胞培养

B、胚胎移植C、动物细胞融合

D、核移植参考答案:B略40.为了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并能持续地获得最大的捕鱼量,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应使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B.种群增长量最大C.种群数量最大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参考答案:B【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S”型曲线增长速率:开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在a~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增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减小;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解答】解:A、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因此种群数量不会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此时捕捞能使种群较快恢复到K值,维持可持续生产,B正确;C、种群数量最大值时K值,而不是K/2,C错误;D、环境条件所允许的种群数量最大值为K值,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重点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要求考生识记“S”型曲线形成的原因,理解和掌握种群“S”型增长曲线中增长速率的变化情况,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合理解释被捕鱼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的原因.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储存在

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

上的GABA受体结合.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某种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上述过程除了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外,还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功能.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溶液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性的神经递质.(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这是由于

,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

,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

(填“缩短”或“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参考答案:(1)突触小泡

突触后膜

信息交流

抑制(2)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3)GABA受体

延长【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突触由三个部分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突触前膜中的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GABA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神经纤维兴奋时膜外为负电荷,膜内为正电荷,只有让阴离子内流,才能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冲动的传递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主要起抑制反应.(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加入抑制剂后,氨基丁酸转氨酶受到抑制,使GABA的分解速率降低.(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是GABA受体中,与GABA一样的功能,延长该离子通道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