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罪犯心理障碍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_第1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罪犯心理障碍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_第2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罪犯心理障碍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_第3页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罪犯心理障碍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罪犯心理障碍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监狱里的罪犯是这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与正常社会的分离,大多数原社会基础和网络系统都被削弱或失败,心理脆弱性也变得明显。研究表明,监狱罪犯群体普遍存在各种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是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目前,关于新冠疫情下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感染患者、社区居民和学生等社会群体,一、对象和方法(一)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本调查选取西部某监狱罪犯385名,于2020年4月15日-2020年4月20日,发放测试问卷385份,剔除空白、明显乱答、答题明显规律和回答不完整等问卷25份,有效回收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为93.51%。所有调查对象均被告知研究目的及注意事项,并自愿选择匿名参加。(二)学习方法1.近一年内监狱疫情状况(1)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包括年龄、婚姻状况、学历、犯罪类型、刑期等社会人口学资料,以及与亲朋联系次数、身体状况、近一年内疾病史、担忧自己或家人感染、担忧出狱后生计受疫情影响、对防疫知识了解程度、对监狱防控信心等情况。(2)12项一般健康问卷(12-itemGeneralHealthQuestionnaire,GHQ-12):该量表是DavidGoldberg于1972年编制的自评量表,是国际上广泛认可和使用的筛查人群心理(精神)障碍的有效工具。2.测评人员及过程在征得相关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基础上,采用分批团体测试的方式开展问卷调查,每批35-50人,由研究成员和监狱干警组成测评人员协作完成,统一指导语、注意事项和作答方法,对有阅读障碍或题目不理解的由民警逐一讲解,所有测试均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当场收回问卷,问卷调查过程中严格遵守监狱疫情防控工作标准。(三)统计学处理方法问卷完成后,逐一筛选出有效问卷,采用EPIDATA软件由双人双机双录的方式进行数据录入,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卡方检验,对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罪犯心理障碍状况研究相关变量的定义及赋值参见表一。二、结果分析(一)犯罪人员360名罪犯均为男性,年龄18-74岁,平均32.37±13.83岁,其中18-30岁144人(40.00%);31-50岁165人(45.83%);>50岁51人(14.17%)。婚姻状况:已婚129人(35.83%);未婚148人(41.11%);离异或其他83人(23.06%)。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09人(30.28%);初中或中专175人(48.61%);高中或职高及以上76人(21.11%)。犯罪类型:暴力类犯罪117人(32.50%);经济类犯罪98人(27.22%);涉毒类犯罪84人(23.33%);其他类型犯罪61人(16.94%)。刑期:<3年209人(58.06%);3-10年102人(28.33%);>10年49人(13.61%)。罪犯社会人口学特征见表1。(二)罪犯心理障碍阳性检出率罪犯心理障碍的高危状态率25.00%(90/360),中危状态率29.44%(106/360),低危状态率45.56%(164/360),即新冠疫情防控下罪犯心理障碍阳性检出率(高危状态,GHQ≥4)占犯群整体的1/4。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年龄、与亲朋联系次数、身体状况、近一年疾病史、担忧自己或家人感染、担忧出狱后生计受疫情影响、对防疫知识了解程度、对监狱防控信心等方面的罪犯心理障碍阳性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进一步纳入多因素分析,见表2。(三)罪犯心理健康多因素分析以GHQ-12阳性检出情况为因变量,以年龄、与亲朋联系次数、身体状况、近一年疾病史、担忧自己或家人感染、担忧出狱后生计受疫情影响、对防疫知识了解程度、对监狱防控信心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引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见表3),身体状况差(OR=1.660)、近一年患有疾病史(OR=2.185)、担忧自己或家人感染(OR=2.553)、担忧出狱后生计受疫情影响(OR=2.838)是罪犯心理健康的危险因素;与亲朋联系次数多(OR=0.688)、了解防疫知识(OR=0.573)、对监狱防控有信心(OR=0.705)是罪犯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年龄与罪犯心理障碍的发生无显著关联(P>0.05)。三、讨论(一)发生监管安全隐患的罪犯可能成为监管安全隐患监狱罪犯由于与正常社会隔离,原有的社会支持系统弱化或失效,心理脆弱性严重,极易发生各种类型的心理障碍与心理危机,影响罪犯安心改造状态,甚至可能成为一种监管安全隐患。研究表明,罪犯群体存在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是社会人群的2倍以上,70%左右的罪犯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人群,20%左右的罪犯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二)新冠疫情防控下罪犯心理障碍方面的影响因素1.危险性因素本研究表明,担忧自己或家人感染以及担忧出狱后生计受疫情影响,是疫情防控下罪犯心理健康的危险性因素(OR=2.553;OR=2.838),即越是担忧自己或家人感染病毒和担忧出狱后生计受到疫情影响,越有可能发生心理障碍。心理应激反应理论表明,个体对重大危机事件的反应程度主要由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人格特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2.监狱通过方式互通罪犯亲亲关系本调查发现,新冠疫情防控下与亲朋取得联系次数多是罪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OR=0.688),其原因可能是监狱通过采取增添亲情电话次数、增加短信或书信沟通等方式有效保证罪犯及时与亲朋取得联系,互通彼此状况,避免因信息封闭而产生过度的心理担忧。这与之前研究结论一致:个体能够得到家人和朋友的社会支持与情感联系是保护心理健康的重要积极行为。(三)处理当前疫情防控下罪犯心理障碍的干预策略1.纳入心理危机干预整体部署坚持强化监狱封闭执勤一线民警的心理矫治意识,积极主动关注罪犯心理健康状况,探寻罪犯心理潜在问题,并结合罪犯实际情况做好及时的干预工作。监狱应将罪犯心理教育及危机干预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加强对心理辅导民警的专业培训,强调危机干预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讲解应对罪犯心理危机时的步骤、方法和技巧,使罪犯心理干预工作能够有效迅速实施;确保每批次封闭执勤民警中都有心理咨询经验丰富民警带队组成心理援助小组,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导民警主动到罪犯群体中了解心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做到早预警、早评估、早识别、早干预,有效舒缓不良情绪,避免群体性恐慌。2.重视疫情防控宣传教育不断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措施,增强抗疫信心,稳定心理情绪。组织罪犯学习《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等法律政策,加强科学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罪犯对疫情的认知能力,防止因不科学信息导致的恐慌心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平台,例如宣传栏、横幅标语、狱内广播、墙报展板等载体,广泛宣传普及疫情主要症状、传播渠道和治疗预防等知识,增强罪犯对新冠病毒知识的了解和防控意识;加强形势政策日常教育,持续宣传疫情发展态势和国家相关防控政策措施,引导罪犯充分信任中央决策部暑,进一步增强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坚定信心。3.增强监狱防疫相关管理措施的作用,切实稳定罪犯情绪准确掌握疫情常态化防控条件下罪犯思想动态和心理健康状况,摸排出受疫情影响的心理异常群体、个体情况,及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减少不良情绪风险因素。结合监狱疫情防控工作实际,通过政策解读,引导罪犯正确认识监狱防疫紧急状态下暂时中止家属探视、假释、亲情帮教和社会帮教等措施的合法性和现实性,稳定罪犯情绪;采取多种非接触式会见替代方式,例如视频会见、电话会见,保证罪犯及时与亲朋取得联系,缓解思亲念家等情绪;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罪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正确科学的方式调节情绪;适当开展广播操、体育锻炼和队列训练等文体活动,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加强罪犯文化学习及技能培训,给予有困难刑释人员一定的政策及实际援助,增强生活信心。4.健全心理疏导机制,缓解心理障碍持续完善罪犯心理矫治体系,加强心理评估及矫正干预,对罪犯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际筛查和评估分级,针对不同级别的心理障碍采取相应危机干预和疏导措施。对轻度心理障碍的罪犯,主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帮助自我心理调节,提升心理适应能力;对中度心理障碍罪犯,要深入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矫治心理疾病;尤其关注已感染、隔离观察、原籍或家人处在疫区的罪犯,对心理障碍问题严重的要采取咨询与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恢复心理健康。四、罪犯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因素第一,新冠疫情防控下罪犯心理障碍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