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课件(共24张PPT)
如果这是一场可以回溯时光的生存游戏,让你穿越到史前一万年,摆在你面前的有两件装备可供选择,一个是锄头,一个是弓箭,你会选择哪一个?是成为一个农耕者,还是一个狩猎者?
导入新课
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课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制作:黎燕琳
一、开端-采集狩猎时代
初级阶段(旧石器时代早期)
那时候的史前人类都采集什么呢?
三棱大尖状器
用来挖掘一些植物块茎之类的主要工具
采树上的
挖地下的
比如橡子、栗子、松子什么的,一切可食之物,都是采集的对象。在北京猿人遗址的灰烬层中,还发现有朴树籽!
“看来,北京猿人还很可能吃这种籽的仁,因为大多数种子的外壳都是破碎的,完整的很少”——贾兰坡
那时候的史前人类的狩猎行为有哪些?
初级阶段(旧石器时代早期)
一种更为高级的生存方式,因为肉食能够提供更多的热量和蛋白质,但是所要求的门槛也会更高:比如基本上只有青壮年可以胜任、而且需要史前人类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狩猎行为
追逐
在空旷的草原地带,人类很难接近猎物,只能拼命地驱逐猎物,一刻不让其休息,最终让猎物精疲力竭地倒下,然后再收拾它。
为了散热把毛进化没了
日行10公里不是梦!
围猎
需要史前人类具备一定的配合能力,在掌握动物习性的情况下,有时会借用火把,一群人分工明确将猎物驱逐到预设的陷阱、或者将其逼落山崖!
中级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期)
青壮男子外出狩猎
妇女儿童老人便多进行采集活动
采集的不仅是可食性的食物,一些小爬虫、小动物也在其列。
采集行为
在视野开阔、不易隐蔽的草原上狩猎,便迫切的需要一种威力较大的远距离投掷武器。
会飞的石球
狩猎行为
这些石球究竟怎么用?
这些石球多与绳索结合起来使用,做成“流星索”或称“飞石索”狩猎时,将飞石索用力向兽群抛出,碰到动物时,便会或击或缠、非死即伤!
高级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
采集行为
这一时期,随着人们实践水平的提升,开始有意识地对一些禾本科植物开始了定期收集。
小麦、水稻、狗尾巴草
细石器
推动原始农业的产生
石镞
弓箭射程远、射速快、准确性高
为何农业延迟那么久才终于出现?
气候变暖、冰川消融;
人口迅速增长;
火、弓箭、精致的石器的进步;
二、加速——农耕时代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①模拟考古走进河姆渡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1973年的夏天,当地村民想要在低洼处改建一个排涝站,挖到地下一米的时候遇到了困难,大量的杂物阻碍了工程的进行。
考古专家
现在请你以考古专家的身份来到现场,当你看到这些器物的时候。你的初步判断是什么呢?
自然形成
人工痕迹
这里可能生活过几千年前的人类!
那么它是哪个时期的人类呢?
带着这样的猜测我们继续挖掘·····
考古发现一
距离地面两米的地方,发现了糟朽的木桩
约2米
这是什么呢?
厕所地下室
养家畜水井生火做饭
君子以劳民劝相木上有水,井。——《周易》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水井复原图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木结构水井
考古发现二
河姆渡草顶井架想象图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水井复原图
洁净水
扩大活动范围
水井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很可能生活过人类,而且极有可能有原始村落遗址。
考古发现二
我们继续向下挖掘,在距离地面3米的地方,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刚开始金色的东西
变成泥土的颜色
剥开一粒一粒
这是什么?
考古发现三
hi,这是没有去壳的我!
水稻
水稻的生长条件?
喜高温
短日照
多湿
几千年前的河姆渡,温度比今天的浙江平均要高3到4度,相当于今天海南、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降水要多,比今天高500毫米左右。沼泽连片,水稻就喜欢这种高温潮湿的环境。
根据河姆渡遗址抱粉资料和考古发掘材料分析,7000年前河姆渡的气候比现在温暖湿热处于湖泊沿泽、平原、草地、丘陵、山冈多种地貌的复杂环境。——《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
野生?
人工?
有没有实物或文字证明这不是野生稻
考古发现三
电子显微镜下的稻种分析图
河姆渡稻穗纹敛口陶钵
稻穗纹拓片
稻穗向下弯曲
稻穗向上
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
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考古发现三
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种
植
水
稻
最早
考古发现三
考古发现四
骨耜(si)
这是什么怎么使用
安装上木棍
耒耜(si)
比较尖锐,适合开发南方的沼泽地带。
河姆渡人的主要生产工具
在地下4米的地方,发现大量的木板和木桩。
3000多块
考古发现五
有什么用途?
猜测
造船围猎
地基划分田地
人工处理的痕迹
榫卯技术是木制结构建筑常用的一种专用技术。
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内部生活场景陈列
铺地板
挂苇席
河姆渡人为什么把房子架起来
①防蛇虫猛兽
②通风防潮
③下面可养殖家畜
启示:人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中要科学合理,协调兼顾,因地制宜。
考古发现五
考古发现六
遗址中出土的猪纹陶钵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展品
猜一猜这是什么?
由3件陶器组合而成
陶釜
陶灶
陶甄
类似于今天的蒸笼
说明河姆渡人已经能够吃到香喷喷的蒸米饭。
象牙
兽骨
河姆渡出土双鸟朝阳纹牙雕
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河姆渡遗址地层示意图
雕刻
艺术创造
距今约7000年
成为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考古发现七
②走进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年
西安半坡遗址已发掘出45座房屋、200个窖穴、6座陶窑遗址、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0000件,还有粟、菜籽遗存。
北方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半坡村的自然地理条件?
气候温暖湿润,河流提供了充沛水源。高地选址避免了洪水冲击。居址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供捕猎采摘。
屋子的形状都是长方形、圆形和方形的。面积在10-40平方米之间,最大的一座房屋面积达160平方米,呈长方形,位于居住区中心,四周小房子的门都向着大房子
壕沟北面是氏族成人公共墓地,随葬品多是实用的陶制品,多寡不一。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有什么作用?
①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这种建筑有利于防寒保暖。
②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
人面网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中华文明的曙光早已普照在东方大地,仰韶文化、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腔健康宣导课件
-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品牌塑造策略研究-2025年产业集聚背景下的创新实践
- 小学生知识讲座课件
- 优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 企业生产人员管理办法
- 保险新人出勤管理办法
- 中铁隧道安全管理办法
- 乙醇燃料流通管理办法
- 企业调取印模管理办法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工业4.0数据安全防护指南
- 护理部培训课件
- 2025年德育品牌“一校一品”特色实施方案
- 2025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要点解读课件
- 智能交通可视化-深度研究
- 2025年山东兖矿化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燃气加臭测量培训课件
- 小公司行政制度培训
- 初中数学培优补差总结3篇
- 2024年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初级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尼康-D300S-相机说明书
- TSDDP 8-2024 新型无机磨石施工质量与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