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原奶行业分析报告2023年5月目录TOC\o"1-4"\h\z\u一、原奶需求正处于稳定增长期 PAGEREFToc368500510\h31、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原奶需求提供增长空间 PAGEREFToc368500511\h3(1)起步发展期(1977年-1996年) PAGEREFToc368500512\h6(2)高速成长期(2023年-2023年) PAGEREFToc368500513\h7(3)稳定增长期(2023年-至今) PAGEREFToc368500514\h72、乳品消费量稳定提升推动原奶需求未来五年累计增长47% PAGEREFToc368500515\h9(1)人均收入倍增计划带动农村乳制品需求快速提升 PAGEREFToc368500516\h11(2)新型乳品饮料推广驱动未来城镇乳品需求稳定增长 PAGEREFToc368500517\h11二、奶牛规模化养殖推动原奶产量增速加快 PAGEREFToc368500518\h141、政策鼓励奶牛规模化养殖,提升奶牛单产水平 PAGEREFToc368500519\h14(1)养殖收益低于务工收益,散养奶农逐步退出 PAGEREFToc368500520\h15(2)政策推动奶牛规模化养殖,促使奶牛单产持续提升 PAGEREFToc368500521\h16三、进口奶粉与养殖成本上涨为国内原奶打开提价空间 PAGEREFToc368500522\h201、新西兰干旱导致奶粉价格大幅上涨,为国内原奶短期提价提供空间 PAGEREFToc368500523\h202、养殖成本上升推动国内原奶价格中长期持续上涨 PAGEREFToc368500524\h25四、原奶价格未来五年可能升至4.01元/千克 PAGEREFToc368500525\h281、供需缺口依靠进口乳制品弥补,预计2023年国内原奶价格可能上涨5.3% PAGEREFToc368500526\h282、养殖成本上涨推动原奶价格2023-2023年复合增速1.9% PAGEREFToc368500527\h29一、原奶需求正处于稳定增长期1、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原奶需求提供增长空间原奶,又称生鲜乳,是乳制品的主要原料,处于整个乳业产业链的上游,决定了乳制品的产品品质及生产成本。按用途分类,原奶可用于制作液态奶及干乳制品。其中液态奶包括UHT奶、巴氏奶、酸奶等,干乳制品包括奶粉、干酪、乳清粉等。2023年我国原奶产量为3868万吨,同比增长1.1%,其中牛奶产量为3744万吨,同比增长2.4%。从资源分布上看,我国原奶生产存在北多南少的特点,前五大主产区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河南、山东占到了全国原奶总产量的67%。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2023年全球原奶生产大国主要为印度、美国、中国、巴基斯坦、巴西、俄罗斯等。受益于过去10年我国乳制品需求的快速提升,我国已从2023年的全球第九上升到2023年的全球第三大原奶生产国,2023-2023年原奶产量复合增速达到13.0%,远高于全球复合增速2.1%。同期,全国主产区原奶平均收购价格也伴随乳制品需求提升而稳步上涨,从2023年的1.67元/千克上涨到了2023年的3.29元/千克,CAGR7.0%。从供需角度看,由于原奶存在易变质、不宜长途运输的特点,导致其需要在产地附近进行加工,随后转运。因此,原奶需求量可近似等于当年原奶产量加上进口乳制品折合原奶量。对于国内原奶供给,其直接由奶牛存栏及单产决定,其中当年养殖收益影响下一年度奶牛存栏,规模化养殖程度决定奶牛单产水平,而供需缺口则直接依靠进口乳制品弥补。综上,原奶供需格局、养殖成本以及进口乳制品价格是决定原奶价格的主要因素。回顾我国原奶产业发展历史,原奶需求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原奶产量从1977年的97万吨上升到了2023年的3868万吨,复合增速11.1%,我们根据产量增速变化进行划分,将原奶产业发展大致归纳为3个阶段:1977-1996年的起步发展期、2023-2023年的高速成长期以及2023年至今的稳定增长期,其中人均收入增长一直是推动原奶需求扩张的主要因素。(1)起步发展期(1977年-1996年)改革开放前,我国奶牛养殖业实行公私合营,行业增长缓慢,到1978年全国奶牛存栏仅48万头,其中国营占77.2%,集体饲养占16.7%,个体占6.1%。改革开放后,政府开始鼓励私人饲养奶牛,奶业实行“国营、集体、个体一起上”方针,行业进入起步发展阶段。在1977-1996年的二十年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复合增速12.5%,对应原奶产量CAGR11.2%,奶牛存栏CAGR12.8%,人均原奶占有量约为6.01千克/人,但由于个体养殖比例提高,母牛单产在此期间下滑了28%。同时,根据世界银行标准,直到1996年我国国民人均总收入依旧处于低收入国家水平,因此,在这段时期内,受制于养殖瓶颈及居民购买力仍相对薄弱,我国原奶需求未能充分放量。(2)高速成长期(2023年-2023年)2023-2023年是我国奶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期间我国奶牛饲养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转变,母牛单产累计回升98%到4.14吨/年,原奶产量从681万吨增加至3633万吨,CAGR18.2%,奶牛存栏从443万头上升到1219万头,CAGR10.7%。这段时期我国原奶需求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包括:1、消费能力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继续保持12%的复合增速,使得我国于2023年正式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推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2、引进UHT奶:国内奶源分布与原奶消费一直存在着地域上的不平衡,传统的巴氏奶保质期短,无法完全满足我国消费市场的需求。1996年利乐公司向国内引进UHT奶,解决了牛奶长距离运输和长时间存储的问题,并逐步占据70%左右全国液态奶市场,可见UHT奶满足了国内大量新增原奶需求。(3)稳定增长期(2023年-至今)2023年三聚氰胺事件导致消费者对国内乳品信心受挫,原奶价格暴跌,生产增速开始放缓。2023-2023年原奶产量从3781万吨增长到3868万吨,CAGR仅0.6%,全国奶牛存栏从1233万头增长到1440万头,CAGR为4.0%,低于牛群10%的自然增长率。同时,2023年起我国干乳制品净进口量出现了大幅上升,2023、2023年同比分别增长117%、27%,若按干乳制品与原奶消耗1比8计算,2023-2023年我国原奶需求实际保持着4.2%的复合增速,可见国内原奶需求还在稳定增长,只是部分奶源转移到了国外。这段时期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1、收入继续上涨推动消费能力提升,人均国民总收入保持10.7%的复合增速;2、新型乳品饮料上市拓宽原奶需求,乳品饮料销量在2023-2023年几乎翻倍,保持着17%的复合增速。总结1977年至今原奶产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将影响原奶需求的因素归纳为:1)人均收入水平持续增长;2)新型产品上市释放新需求;3)食品安全问题。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未来难以再出现类似三聚氰胺的重大乳品食品安全事件,同时,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到2023年将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因此,我们认为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将继续刺激我国原奶需求上升,而新型乳品的不断推出将催化原奶需求快速增长。2、乳品消费量稳定提升推动原奶需求未来五年累计增长47%当前,我国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原奶生产国,但人均原奶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人均乳品消费量更是远未饱和。2023年,我国原奶人均占有量约28.4千克/年,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1/4。即使与饮食习惯相近的日本、韩国进行对比,人均原奶占有量仍分别有106%、33%的增长空间,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偏低。从消费端看,根据中国奶业年鉴统计,受2023年三聚氰胺事件冲击,我国城镇及农村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出现大幅下降,近年来随着消费者信心恢复及乳品饮料的推广,人均乳品消费量开始回升,我们估计2023年我国城镇人均乳品消费量约25千克,同比回升9.5%,但相比日韩仍有35%的增长空间,农村人均消费量为12.3千克,同比回升13%,仅相当于每人7天喝一包牛奶,相比日韩更是有170%的增长空间,因此,我们认为未来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我国乳品消费量提升空间巨大。未来看,参照城镇乳品消费增长历史,农村人均乳品消费量有望受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推动在2023年达到21千克,年均增长8.5%。同时,受新型乳品饮料推广驱动,城镇乳品消费也将重回稳定增长,参照日本乳品消费增长历史,预计我国城镇人均乳品消费量将在2023年达到34千克,年均增长4.6%。因此,我们测算2023年我国原奶需求相比2023年将有47%的提升空间,年均增长6.6%,对应2023、2023年原奶需求量分别为5020、5353万吨,主要基于:(1)人均收入倍增计划带动农村乳制品需求快速提升从城镇乳品消费历史看,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影响,依靠可支配收入增长拉动的城镇乳品消费阶段高点发生在2023年,最高达到26.2千克/人对应年可支配收入14000元左右。考虑到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基数较低,我们预计2023-202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将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速,并在2023年达到城镇2023年的收入水平。假设未来十年农村乳品消费增长模式与城镇乳品消费历史相同,鉴于农村消费习惯相比城镇节俭,保守估计阶段高点人均消费量约为城镇的80%左右,据此,计算得出2023年农村人均乳品消费量将达到21kg左右的水平,年均增长7.9%。(2)新型乳品饮料推广驱动未来城镇乳品需求稳定增长2023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城镇人均乳品消费量从26.2千克大幅下滑至22.7千克,并于2023-2023年在22千克附近停滞不前,主要原因在于:1、参考日本乳品消费历史,在人均年总收入达到2023美元后,依靠人均收入增长拉动原奶需求的阶段将基本结束,人均原奶消费量开始下降,而我国城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在2023年超过了2023美元,三聚氰胺事件只是催化了这一时期的结束;2、随着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将逐步从普通牛奶消费转移到高端乳品或乳品饮料。因此,未来年城镇乳品消费的驱动因素将是新型/高端乳品饮料上市推广。根据欧睿咨询统计,2023-2023年我国风味牛奶饮料销量复合增长18.3%,带动2023年城镇人均乳品消费量回升至25千克,同比增长9.5%。未来看,城镇乳品饮料化趋势已经明确,根据欧睿咨询预测,2023-2023年新型乳品饮料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速,高于同期牛奶、奶粉及大豆饮料的预测数。参考日本新型乳品饮料推广阶段,在1975年日本人均年收入超过4500美金后,新型乳品饮料驱动日本人均原奶消费量五年增长了25%,年均增长4.6%,2023年我国城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962美金,与日本1975年情况类似,据此,我们测算到2023年城镇人均乳品消费量将达到34千克,年均增长4.6%。二、奶牛规模化养殖推动原奶产量增速加快1、政策鼓励奶牛规模化养殖,提升奶牛单产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奶牛养殖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导致我国原奶品质较差,根据中国奶业年鉴统计,2023年我国奶牛存栏1233万头,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仅19.5%,2023年后由于三聚氰胺事件,国家开始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奶牛规模化养殖,促进原奶品质提升。根据业内判断,2023年我国奶牛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重已达到35%,同期,奶牛单产从2023年的4575千克/年上升到了2023年的5400千克/年,复合增速5.7%,但与发达国家9-10吨/头的单产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从国际经验看,我国奶牛单产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在于奶牛育种以及合理的饲料配方,而传统的散养模式受制于设备及技术原因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因此,未来规模化养殖是我国提升奶牛单产的必由之路。未来看,《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3-2023年》提到2023年我国奶牛养殖规模化比例将达到38%以上,而2023年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已经达到了35%,我们判断到2023年我国奶牛规模养殖比例将达到45%以上,年均增长1.7%,奶牛单产有望达到6700千克/年左右,年均增长3%。主要原因在于:(1)养殖收益低于务工收益,散养奶农逐步退出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数据,饲料费用在奶牛养殖成本中约占70%,2023年奶牛饲料的主要成分玉米、豆粕以及苜蓿草价格分别上涨了9%、7%、9%,奶牛饲料价格约上涨了9%左右,同期,主产区原奶平均价格涨幅仅为2.8%,我们预计2023年散养奶牛头均盈利在4560元左右,同比下降10.3%。按散养农户每人平均年饲养奶牛5头计算,2023年月均收入为1903元,低于农民工月均收入2290元,同时,2023年牛肉价格上涨21%,导致淘汰牛价格随之上涨,进一步促使散养奶农退出奶牛养殖业。(2)政策推动奶牛规模化养殖,促使奶牛单产持续提升2023年11月,《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发布,要求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及标准化,2023年国家继续保持对奶牛养殖扶持力度,落实中央投资5亿,扶持521家规模奶牛场(小区)标准化改扩建。据《中国畜牧杂志》不完全统计,三聚氰胺事件后已建及在建的规模养殖场已有500多家。对比美国发展经验,1980-2023年是美国奶牛养殖业规模化比例快速提升的阶段,牧场平均奶牛数目从1980年的33头左右上升到了2023年87头左右,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比例从33%上升到67%,年均提高1.7%,同期奶牛单产从5395千克/年上升到8254千克/年,年均增长2.1%。因此,在未来散养奶农收益难有改善且预计中央财政对规模化农场及良种补贴力度仍将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我们判断到2023年我国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将达到45%,年均增长1.7%。同时,对比美国在规模化养殖比例从33%提升到45%的阶段,同期奶牛单产从5395千克/年上升到了6705千克/年,考虑到当前我国大型规模化牧场,如现代牧业、上海光明牧场,单产已达到8吨/年以上水平,我们预计2023年全国奶牛平均单产也有望达到6700千克/年,CAGR3%。牛群年龄结构合理化提高成乳牛存栏,未来五年原奶产量有望累计增长64%三聚氰胺事件导致消费者信任危机,原奶需求减少引发2023-2023年原奶行业供给过剩,促使大量散养奶农杀牛退出奶牛养殖行业,成乳牛数量从858万头下降到712万头,同比下降17%,成乳牛占总存栏比例从70%下滑至56%,同比下降14%。由于奶牛从牛犊到进入泌乳期需要2年左右时间,短期大量杀牛导致的供给下降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恢复,2023-2023年全国奶牛存栏从1233万头增长到1440万头,CAGR为4.0%,但同期原奶产量仅从3781万吨增长到3868万吨,CAGR仅0.6%,主要原因就在于成乳牛比例的下降。从奶牛养殖业角度看,合理的规模化牛群结构中成乳牛、青孕牛、青年牛+小牛占比为60%、20%、20%,对应母牛自然增长率10%。由于当前我国大量规模化牧场都是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建立的,导致牛群结构远未达到合理水平。以现代牧业为例,2023年现代牧业牛群结构中,成乳牛占比仅46%。我们按母牛繁殖率90%,犊牛公母比例50%,犊牛成活率95%,成乳牛淘汰率25%计算,预计以现代牧业为代表的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将在2023-2023年达到合理牛群结构,随后开始保持10%的奶牛自然增长率。对于散养奶农,单产提升以及原奶价格上涨将持续推动奶牛养殖收益回升,散养奶农退出速度未来将减缓,预计会低于10%的自然增长率,散养奶牛存栏数在2023年后开始上升。据此,我们判断2023年我国奶牛存栏将达到1900万头左右,复合增速4.9%。综上,我们测算2023年我国原奶产量相比2023年将提升64%,年均增长8.6%,原奶产量增速在2023年后随牛群结构合理化而出现大幅上升,2023、2023、2023年原奶产量分别为4156、4554、4920万吨,对应增速6.5%、9.2%、9.5%,原奶供需缺口将在2023年达到顶峰后回落,缺口将由进口乳制品来弥补。三、进口奶粉与养殖成本上涨为国内原奶打开提价空间1、新西兰干旱导致奶粉价格大幅上涨,为国内原奶短期提价提供空间由于运输条件限制,全球乳制品出口液态奶占比较小,主要以干乳制品,特别是奶粉贸易为主。2023年全球主要奶粉出口国及地区包括新西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及阿根廷,占到了全球出口量的90%以上,其中新西兰奶粉更是占到了全球出口量的43.7%,直接影响全球奶粉价格走势。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我国进口奶粉57.9万吨,其中新西兰奶粉占80%,2023年恒天然乳品拍卖均价为3210美元/吨,考虑关税和运费等因素,配额内、外到岸价分别为21361、22378元/吨,远低于国内31000元/吨的奶粉生产成本,压制了国内原奶价格上涨空间,2023年国内原奶均价同比仅增长2.7%,为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新低。新西兰奶粉价格低廉主要原因在于1)新西兰奶农享受政府高额补贴2)新西兰土地资源充裕,有利于大规模养殖3)2023年来新西兰奶粉产量大幅上升,五年累计增长85%,供应充足导致价格维持低位。未来看,受近期干旱影响,新西兰奶粉价格维持低位的局面将难以延续。2023年1月以来,新西兰北岛遭受7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影响牧草生长,导致奶牛场大幅减产,且新西兰政府预计短期内干旱无法缓解,使得2023年3月19日恒天然乳品拍卖价达到4,683美元/吨,同比上涨38%,年初至今已上涨40%,本轮拍卖成交奶粉1.63万吨,同比下降43%。按3月19日恒天然乳品拍卖价4,683美元/吨计算,对应进口奶粉配额内、外到岸价为30627、32085元/吨,已经接近国内生产成本32360元/吨。根据USDA3月预测,2023年新西兰奶粉产量1270万吨,对应需求+出口1297万吨,供需结构由过去几年的供大于求,转为供小于求,并且预计未来随着干旱影响扩大,新西兰奶粉产量存在进一步下调可能。从历史上看,新西兰原奶价格曾因干旱出现过2次大涨,时间点分别在2023年以及2023年中旬,最高涨幅分别达到93%、74%,持续时间均在1年以上,鉴于本次新西兰正遭遇70年来最严重干旱,因此我们保守估计,本轮新西兰奶粉仍有15%左右提价空间,按奶粉与原奶1比8折算,考虑关税、运费等因素,折合等值进口原奶价格3.9元/千克,高于当前全国原奶平均价3.42元/千克,为国内原奶价格短期上涨打开空间。2、养殖成本上升推动国内原奶价格中长期持续上涨根据《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奶牛养殖成本主要由饲料、人工及其他费用三部分构成,分别占69%、14%、17%。受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影响,未来我国人工、土地以及物价成本仍将呈持续上升走势,预计人工成本将随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而年均上升7%,其他成本将跟随通货膨胀率保持在3%左右的水平。对于饲料成本,泌乳牛的饲料配方由精饲料与粗饲料两部分组成,二者比例为6比4。精饲料一般由玉米、粕类、大豆等组成,粗饲料一般由青贮、苜蓿草、羊草等组成,根据各地区自身情况不同,饲料比例会有较大调整。我们以北方为例,一头泌乳牛的饲料主要由玉米、青贮、粕类、苜蓿等构成,由于青贮饲料大部分由玉米制作,因此其价格与玉米关联度高,粕类由于相互替代性强,因此,我们可以选取豆粕作为其代表。综上,泌乳牛的饲料成本可近似看作由玉米、豆粕、苜蓿三者组成。2023年我国玉米、豆粕及苜蓿草价格分别上涨了9%、7%、9%,同期,奶牛饲料价格约上涨了9%左右。未来看,根据USDA数据,2023年我国玉米供需格局从供大于求转为供小于求,预计玉米价格仍有上涨空间;而豆粕则维持供大于求,同时今年南美大豆丰产,可能打压全球豆粕价格,预计国内豆粕价格将下跌;对于苜蓿草,我国苜蓿草进口比例超过40%,主要进口地来自美国,价格受美国苜蓿草价格影响大,2023年受美国干旱影响,苜蓿草价格呈高位水平,月平均到岸价格达到393美元/吨,同比增长近9%,2023年1月到岸价开始回落,根据美国干草市场专家分析,2023年需求下滑将导致苜蓿草价格下行。综上,考虑到玉米在奶牛饲料中占比相当于苜蓿草以及粕类的总和,预计2023年饲料价格将与2023年基本持平,2023年奶牛头均养殖成本上涨1.5%。从中长期来看,受种植成本上升驱动,2023-2023年玉米、豆粕、苜蓿草将呈现持续上涨走势,参照2023-2023年增速,2023-2023年奶牛饲料成本将年均增长5%,头均奶牛养殖成本将上涨4.9%,预计2023年我国奶牛饲料成本相比2023年将上涨27%,年均增长4.1%,对应我国奶牛头均养殖成本上涨31%,年均增长4.6%,奶牛养殖成本将成为国内原奶价格中长期持续上涨的主要推动力。四、原奶价格未来五年可能升至4.01元/千克1、供需缺口依靠进口乳制品弥补,预计2023年国内原奶价格可能上涨5.3%基于上述供需分析,2023年全国原奶需求5020万吨,对应产量4118万吨,按原奶与干乳制品1比8计算,需要进口干乳制品113万吨来弥补供需缺口,同比2023年净进口量上涨9.0%,国内原奶供应偏紧状态加剧,加之新西兰恒天然拍卖价仍可能受干旱影响而继续上涨,我们判断2023上半年受供应偏紧以及新西兰奶粉涨价预期推动,我国原奶价格将平稳上涨至3.5元/千克,相比年初上涨3%,上半年价格区间为3.35-3.5元/千克,对应去年上半年均价同比上涨4.7%。对于下半年价格,从季节性角度看,受北方传统产奶旺季影响,年中是原奶价格波动的相对低点,四季度随着北方产奶淡季,原奶价格将开始上涨。考虑到国内奶粉进口商一般会提早3-5个月签下奶粉订单,因此新西兰奶粉价格上涨、海内外价差缩小对奶粉厂商成本的影响需要在下半年才会体现,届时国内乳制品可能会出现提价。我们按上半年恒天然乳品拍卖价再上涨15%达到5385美元/吨计算,对应进口奶粉到岸价约3.6万元/千克,相比国内奶粉成本3.3万元/千克高出10%左右。因此,下半年乳制品提价幅度可能在10%以上,届时主产区原奶平均价格将受益乳制品提价在四季度左右开始上涨,我们判断2023年下半年原奶价格将先抑后扬达到3.65元/千克,相比年中上涨4.3%,下半年价格区间为3.45-3.65元/千克,对应去年下半年均价同比上涨7.4%,全年价格区间3.35-3.65元/千克,对应销量,加权平均销售价为3.46元/千克,均价同比上涨5.3%。2、养殖成本上涨推动原奶价格2023-2023年复合增速1.9%原奶价格中长期走势主要由供需结构与养殖成本两者共同决定。从供需角度看,未来五年受益于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我国原奶需求将保持6.6%的复合增速,而原奶产量受牛群结构合理化影响,将在2023年后出现大幅上升,导致我国原奶供需缺口在2023年达到顶峰后,于2023年开始回落。从历史看,在供需缺口呈下行走势时,原奶价格走势将由养殖成本决定。如前文分析,2023-2023年我国奶牛头均养殖成本将年均上涨4.9%,假定头均生产收益率不变,考虑到未来五年我国奶牛单产将年均上升3%,我们预计我国原奶价格中长期将保持约5.9%的复合增速,于2023年达到4.01元/千克。
2023年胰岛素行业分析报告目录TOC\o"1-4"\h\z\u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 PAGEREFToc368763251\h4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 PAGEREFToc368763252\h4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 PAGEREFToc368763253\h5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 PAGEREFToc368763254\h5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 PAGEREFToc368763255\h7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 PAGEREFToc368763256\h8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 PAGEREFToc368763257\h9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 PAGEREFToc368763258\h9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 PAGEREFToc368763259\h10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 PAGEREFToc368763260\h13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 PAGEREFToc368763261\h14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 PAGEREFToc368763262\h15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 PAGEREFToc368763263\h16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 PAGEREFToc368763264\h17四、基层需求推动二代胰岛素放量 PAGEREFToc368763265\h181、二、三代胰岛素聚焦市场不同 PAGEREFToc368763266\h182、二代胰岛素在定价和医保报销方面具备优势 PAGEREFToc368763267\h193、价格合理使得国产二代胰岛素进入多省基药增补目录 PAGEREFToc368763268\h204、基层放量,提前布局是关键 PAGEREFToc368763269\h21一、胰岛素是人体血糖控制的关键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血糖是人体血液中所含的葡萄糖,人体细胞从血液中摄取糖分用以提供能量,血糖是人体最为直接的能量供应物质。血糖的含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过高的血糖含量会引起心血管疾病以及视网膜等组织的病变,而过低的血糖含量则会使人体能量供应不足,产生晕厥等症状。胰岛是人体内调节血糖浓度的关键脏器,其分泌胰高血糖素用于提升血糖浓度,分泌胰岛素用于降低血糖浓度,两者相互制约达到体内血糖浓度的平衡。糖尿病患者就是胰岛素的分泌出现异常,使得体内血糖浓度过高。2、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分泌功能缺陷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两种,I型糖尿病主要是自身胰岛细胞受损引起,占比较小约为5%;II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与生活习惯联系紧密,占比较高,在90%以上。3、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快速提升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较快,但保健意识未相应跟上,这直接导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急剧提升。目前我国已经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糖尿病患者人群已达9,000万。巨大的患者人群也为糖尿病治疗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提升,国内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也将推升糖尿病发病率。从糖尿病发病的绝对人口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发病数量较农村略多;但是从潜在人口来看,农村患前驱糖尿病(葡萄糖代谢异常)的人口远多过城市,农村的糖尿病治疗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潜力。4、胰岛素产品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胰岛素最初是从猪和牛等动物脏器中获取,但是动物源性胰岛素注射到人体内之后会引起较强的排异反应,效果较差,这是第一代胰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率先体外合成人胰岛素,由于与人自身胰岛素结构类似,人工合成胰岛素逐步替代动物源性胰岛素,这是第二代胰岛素。到2023年的时候,人们发现通过改变体外合成胰岛素的结构,能够控制其在体内发挥效果的时间,效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控制,胰岛素衍生物应运而生,这是第三代胰岛素。那么在国内这三代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如何?第一代动物源性的胰岛素由于疗效问题在国际上基本已经被淘汰,在国内仅在农村地区使用;第二代胰岛素由于疗效稳定,价格相对便宜,性价比较高,是目前国内使用的主力品种;第三代胰岛素目前正在国内推广,但由于价格相对较高,目前主要在一线城市使用。5、不同胰岛素生产工艺差别较大第一代胰岛素来自于动物,主要从屠宰场猪和牛胰腺中获取。从第二代胰岛素开始,人们首次通过基因工程在微生物中体外合成胰岛素,目前主要以大肠杆菌和酵母两种菌类为载体合成,通化东宝和礼来通过大肠杆菌培养体系合成,诺和诺德通过酵母合成。第三代胰岛素同样以微生物为载体合成,在第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基因修饰,即基因片段与人体内合成胰岛素的基因片段不完全一致,具备不同的功效,所以也叫胰岛素类似物。二、医生在处方胰岛素的时候考虑的问题1、随着病程的推进,胰岛素使用量逐步加大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的I型糖尿病患者,只能通过终生胰岛素的注射来治疗。对于占患者大多数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的II型糖尿病患者,在初次诊疗的时候一般会选用口服降糖药来进行治疗,在治疗后期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不敏感的时候才转为胰岛素治疗。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类口服降糖药的机理,目前口服降糖药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是:促胰岛素分泌药、胰岛素增敏药、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们分别从增加胰岛素分泌,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营养物质吸收等方面来降低血糖。机体对于口服降糖药有一个耐受的过程,胰岛β细胞在药品刺激下超负荷运分泌胰岛素,时间长了之后可能会逐步丧失功能,一旦体内无法分泌正常所需胰岛素,就需要外源注射胰岛素来补充,这个时候就需要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如果控制效果仍不够理想,需要逐步加大胰岛素的使用量,直至完全使用胰岛素。随着病程的推移,大部分糖尿病人在病程的中后期都会开始使用胰岛素,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使用胰岛素病人的比例处于提升的过程之中。2、胰岛素的注射模拟体内分泌过程胰岛素的使用需要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因此临床胰岛素的分为基础胰岛素和短效胰岛素。基础胰岛素主要用于保持体内胰岛素含量稳定,而短效胰岛素主要用于进餐后血糖浓度快速升高的时候,迅速降低血糖。从下图我们可以很清晰看到,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与进餐时间几乎同步,因此注射胰岛素的时候也应模拟体内分泌的过程,在进餐时注射起效快短效胰岛素,而用长效胰岛素维持基础浓度,理论上凌晨3-4点应该是体内胰岛素含量最低的时候。根据上图我们大概可以将外源注射的胰岛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在餐后快速控制血糖的短效胰岛素,一类是用于维系体内胰岛素浓度的长效胰岛素。对于短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迅速吸收,使血液中胰岛素的浓度在短期类达到波峰,用于降低餐后体内迅速上升的血糖,而在血糖波峰过后,又能够快速代谢掉,避免出现低血糖风险;而对于长效胰岛素,要求是注射后能够在体内稳定的释放,不出现明显的波峰与波谷。那么胰岛素类药品为什么会有长效和短效之分呢?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胰岛素在体内吸收的过程。体外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在溶液中会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在体内逐步分解为单体后发挥作用。超短效胰岛素就是通过改变胰岛素部分结构,但保留有效部位,这样生产的胰岛素类似物会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进入体内后迅速分解为单体发挥作用,较短效的六聚体更快。后面科研人员又发现胰岛素与大分子的鱼精蛋白结合能够大大延缓体内释放速度,由此便形成了长效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这是在二代胰岛素的基础上添加大分子蛋白形成聚合物从而达到缓释的目的。在三代胰岛素类似物中,科研人员通过改变胰岛素结构使得其释方速度变慢,形成了长效产品,详细原理请见下面表格。3、胰岛素一般采用笔式注射,注射部位有讲究目前胰岛素的注射分为胰岛素注射笔和胰岛素注射器两种,胰岛素注射器相对便宜一些,但携带不太方便,并且每次注射前需要抽取胰岛素,会造成一定不便,所以逐步被淘汰。各厂家生产的胰岛素注射笔基本区别不大,胰岛素注射笔上标有剂量刻度,每次使用能够较为精准的定量,其使用的注射笔用针头非常细小,因此能减少注射时的痛苦和患者的精神负担。此外,胰岛素注射笔使用方便,便于携带。由于胰岛素在脂肪组织中吸收较快,而在肌肉组织中不易吸收,所以胰岛素一般需要注射至皮下脂肪组织。由于腹部脂肪较多,所以一般使用短效或与中效混合的胰岛素的时候优先考虑腹部;而使用长效胰岛素的时候,由于希望胰岛素缓慢的释放,合适的注射部位是脂肪组织相对较少的上臂,臀部或大腿。三、市场容量能够支撑胰岛素的快速增长接下来我们会对胰岛素的市场容量做一个测算,以便使得投资者有一个定性的认识。在测算之前我们首先得弄清楚胰岛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胰岛素的病人群体有多大,使用胰岛素的费用有多高。1、使用胰岛素的患者群体庞大目前糖尿病主要分为I型和II型,I型糖尿病人需要终生使用胰岛素,约占患者数量的5%,按照9200万的患者数量来计算,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大概在460万人。II型糖尿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患者约占患者数量的90%,约为8,200万人,部分II型糖尿病人需使用胰岛素,具体用量要根据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会在口服胰岛素逐步失效的情况下,开始加用胰岛素。具体使用胰岛素的II型糖尿病人比例目前还没有精确的数据统计,我们在走访临床医生的过程中了解到了一些经验性的数据,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接诊的II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如果按照上面我们测算的II型糖尿病患者8,200万人,那么需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数量约为1,600万人。合并以后,我们认为国内需要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数量约为2,000万。2、胰岛素的使用费用前面我们已经谈到目前市场上胰岛素分为三代,每一代之间的价格差别比较大,并且国产胰岛素与进口胰岛素之间也有价格差别。我们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两家企业来进行价格的比较,国产选取通化东宝(二代胰岛素为主),进口选取诺和诺德(占据国内胰岛素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对不同类型胰岛素的价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么一个糖尿病人一天应该使用多少胰岛素呢?在临床上医生对糖尿病人胰岛素用量的方法比较复杂,个体差别较大,为了便于计算,我们采用简易的计算方式——按病人体重来测算。对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4-0.5IU/kg,对于病情较重的糖尿病人胰岛素的使用量为0.5-0.8IU/kg,我们择中选取0.6IU/kg,假设糖尿病人的平均体重为65kg(男性,女性患者体重平均数值),一个糖尿病人每天平均使用量约为40IU(如果是I型糖尿病人用量还会略高一些约为45IU/天)。长效胰岛素由于只维持体内基础胰岛素浓度,患者使用量会小一些,大概为0.2IU/kg,对应每天使用量为13IU。对病人每天胰岛素用量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我们就可以根据中标价格来推算每天的费用。3、胰岛素国内市场容量超过200亿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已经把需要使用胰岛素患者数量的计算方式与日均费用的测算方式向大家阐述清楚了,下面我们对胰岛素内市场容量进行测算,由于临床个体情况可能差别较大,我们的测算结果不一定十分精确,但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数量级上定性的认识。我们再重点看一下二代胰岛素,目前基层农村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的一半,如果假设基层患者全部使用国产二代胰岛素,那么其市场容量应该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上上海期中数学试卷
- 2024年广州市天河区棠福学校招聘教师笔试真题
- 七下苏州名校数学试卷
- 青花瓷数学试卷
- 七年级拔高数学试卷
- 期末奖品高中数学试卷
- 2024年武汉市江岸区招聘聘用教师考试真题
- 2025年秋季学期大中小班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笔试真题
- 东莞市东坑镇招聘教师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一级建造师考试冲刺押题卷
- 2025版建筑垃圾处理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标准)融资委托协议书
- 2025自贡开放大学公需科目答案
- 2025年招录考试-工会招聘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典型题)
- 毕马威: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观察报告
- 2025年电力工程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手术部位感染案例分析
- 气道支架植入术后护理查房
- 2025年时事政治题附完整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四川省宜宾市2025年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