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1页
xx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2页
xx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3页
xx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4页
xx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XXX公司安全评价机构资质证书编号:XXXX编制日期:XXXXXXX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评价机构法定代表人:XXX评价机构技术负责人:XXX安全评价项目负责人:XXX评价报告完成日期:XXX

XXX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人员项目人员名称姓名资格证书号从业登记编号签字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报告编制人报告审核人过程控制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前言XXXXXXX加油站(以下简称XX加油站)成立于XX年XX月XX日,属XXXXXXX下属分公司,地址位于XXXX,主要负责人为XXX,主要从事93#汽油、97#汽油(以下简称汽油)和0#柴油(以下简称柴油)零售经营。XX加油站占地面积2631.97tf,建筑面积694.52tf,埋地设置卧式钢制30m3汽油罐、柴油罐各2个,根据规范GB50156-2012(2014版),折合油罐总容积为90m3,属三级加油站。对照《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该加油站储存、经营的汽油属于危险化学品,对照《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汽油还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根据《关于做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工作的通知》(渝安监发[2015]22号),XX市安监局把0#柴油纳入危险化学品管理,该加油站不构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自2013年06月18日至2016年06月17日,有效期三年。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以及《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XX加油站特委托我公司对其储存、经营成品油的安全现状进行安全评价。我公司接受委托后,专设了项目安全评价组,评价组于XX年XX月XX日前往XX加油站进行了现场勘查和资料收集,查阅了该加油站提供的相关资料、证件和文件。然后全面辨识和分析了该加油站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对该加油站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进行了辨识和分析,之后再按划分的评价单元对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安全评价,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整改意见,对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提出了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最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委托方提供的基础资料,对该加油站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做出了安全评价结论,随后按现行《安全评价通则》编制完成了本安全评价报告。我公司在本次安全评价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及被评价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对于本安全评价报告存在的不足和疏漏之处,欢迎批评指正!目录TOC\o"1-5"\h\z安全评价概述11.1安全评价目的11.2安全评价对象及范围11.3安全评价程序1加油站的基本情况32.1加油站概况32.2加油站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42.3周边环境和总平面布置52.4加油站工艺流程72.5主要工艺设备、储存设施82.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92.7消防102.8安全设施及安全管理112.9职业安全卫生与环境保护142.10近三年的安全生产情况1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163.1危险化学品的理化性能及危险特性163.2经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63.3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243.4重大危险源辨识253.5事故案例分析25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294.1评价单元的划分294.2评价方法的选择29定性、定量分析危险、有害程度305.1安全检查表法分析评价结果305.2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结果305.3风险程度分析结果31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336.1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建议336.2整改情况336.3相关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33安全评价结论387.1安全评价综述387.2安全评价结论38附录1安全评价依据40F1.1法律、法规及文件40F1.2标准、规范及规程41附录2选用的安全评价方法简介43附录3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过程46F3.1物料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46F3.2爆炸危险区域划分51F3.3重大危险源辨识53F3.4安全检查表法分析评价过程54F3.5事故后果模拟分析过程60附件64XXXX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XXXX加油站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第#页XXXXX公司XXXXX公司FAX:XXXXXXXXXXXXXXXXXX序号事故案例事故总结结合禁令和纪律的贯彻执行,加强临时用电、用火等作业票据管理制度的教育培训,加大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考核兑现,杜绝未规范开具作业票、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即进行相关作业。对于加油站临时用电设备,要尽量避免其电源线在中间存在接头或插座,如需有接头或插座必须使用防爆接线盒。对于临时用电电源线,要尽量避免穿越车道,如确需穿越,必须封闭车道、设置安全隔离标志并配备专人看管。评价单元和评价方法4.1评价单元的划分根据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和原则,结合该加油站的实际情况,本次评价将该加油站的周边环境和总平面布置、基础安全管理、工艺及主要设备设施、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等划分为1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在采用“安全检查表法”评价时,又将该单元划分为若干个子单元。4.2评价方法的选择根据该加油站的工艺特点、设备、设施布置、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以及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本报告选用安全检查表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1)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评价法简便灵活,是安全评价的常规方法,具有简便、实用、有效的特点,常常用于对安全生产管理,对熟知的工艺设计、物料、设备或操作规程进行分析,也可用于新开发工艺过程的早期阶段,识别和消除在类似系统的多年操作中所发现的危险。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国家、地区、行业等相关的标准、法规编制检查表,针对检查内容判断是否、有无,从而找出系统中存在的缺陷、疏漏、隐患、问题,并提出在工程设计建设或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火灾、爆炸、中毒是常见的重大事故,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影响社会安定。事故后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定量地描述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对项目、对项目内职工、对项目外居民甚至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分析结果为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提供关于重大事故后果的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关于决策采取何种防护措施的信息。定性、定量分析危险、有害程度5.1安全检查表法分析评价结果本报告按加油站选址和总平面布置、工艺及设备设施、公用工程方面设置检查表,经检查评价,能够满足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规范要求。表5.1-1安全检查表法评价结果汇总表项目名称总项目数合格项基本合格项不涉及项不合格项加油站选址和总平面布置1313000工艺及设施3432002公用工程3331002合计8076004安全检查表共设置检查项80项,其中76项符合,4项不符合,且不符合检查项均不属于《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年版)中规定的强制性条款,所以XX加油站基本符合安全要求。5.2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结果通过事故模拟计算出地下储油罐发生爆炸时产生的爆炸冲击波对人员的伤害和建筑物的损害范围分布情况,如表5.2-1所示。表5.2-1地下储罐爆炸冲击波对人员和建筑物的损伤范围人员伤害建筑物损坏最大汽油罐容积(m3)30最大TNT当量(kg)3.150人员死亡或建筑物严重损坏半径(m)3.693.30人员死亡或建筑物严重损坏区域(m2)42.8634.25人员重伤或建筑物中等损坏半径(m)4.385.01人员重伤或建筑物中等损坏区域(m2)60.2678.86人员轻伤或建筑物轻度损坏半径(m)5.017.96人员伤害建筑物损坏人员轻伤或建筑物轻度损坏区域(m2)78.86198.96安全距离(m)5.017.96通过对该加油站单个埋地汽油储罐进行爆炸事故后果模拟计算,得出人员死亡半径为3.69m,建筑物严重损坏半径为3.30m,人员安全距离为5.01m,建筑物安全距离为7.96m。根据表2.3-2〜2.3-4可知,当单个汽油储罐发生最大规模爆炸事故时,对站内设备、设施及站外建、构筑物和行人、车辆造成的安全影响较小。5.3风险程度分析结果5.3.1出现油品泄漏的可能性油罐区储油罐在连接管道破裂、管道遭遇意外的机械损伤、阀门密封失效、罐壁发生腐蚀或破裂等情况下均会发生泄漏,可能性为很少发生的或偶然发生,在设备的寿命期内有可能发生。5.3.2油品泄漏后造成火灾爆炸事故所需要的条件和时间当连接储油罐区储油罐的管道在破裂、遭遇意外的机械损伤、阀门密封失效、罐壁发生腐蚀或破裂等情况下引起汽油、柴油泄漏,若自动报警装置未及时的报警,导致泄漏的油品挥发成蒸汽,并积聚在地势低洼地方,达到爆炸下限,一旦周边环境内存在违章动火,或者明火、高热、强氧化剂等物质,就会发生火灾,甚至引起爆炸事故。(1)出现具有爆炸性、可燃性、毒性、腐蚀性的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该加油站正常生产条件下,不会发生爆炸性、可燃性、毒性化学品泄漏。但若管理不善、员工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装置失效或安全设施未定期检测,将会发生这些物质泄漏的事件。(2)出现具有爆炸性、可燃性的化学品泄漏后具备造成爆炸、火灾事故的条件。该加油站工艺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加油技术,出现爆炸性、可燃性的化学品泄漏的可能性较小。若因管理或装置失效等原因发生泄漏,在泄漏发生后,易燃液体极易挥发,油蒸气将会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当爆炸性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遇明火、高热、静电等点火源时,将会发生爆炸或燃烧。进而导致火灾的发生。(3)出现具有毒性的化学品泄漏后扩散速率及达到人的接触最高限值的时间。该加油站毒性化学品为液态,且储存装置为埋地设施,即使发生泄漏,也不会散流至地面。若加油机发生泄漏,可迅速切断电源,泄漏的量很小,且场地开阔,其浓度达到人的接触最高限值的可能性很小。(4)出现爆炸、火灾、中毒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范围。为了尽量准确地预测爆炸事故的严重度,采用TNT当量法、超压-冲量准则对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冲击波伤害进行计算。假设该加油站汽油储罐发生泄漏,通过TNT当量法、超压-冲量准则对泄漏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冲击波伤害进行计算,得出单个汽油储罐发生爆炸的死亡半径为3.69m。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6.1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组对该加油站进行了现场检查,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及文件要求该站存在如下安全隐患和问题,详见表6.1-1:表6.1-1存在的主要安全隐患及其对策措施建议序号存在1可题对策措施建议1站内油罐未安装有咼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检测系统。设有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站,其站内油罐应设带有高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检测系统。2加油区无事故应急照明。加油区增设事故应急照明。3车辆入口侧防撞栏损坏。及时修复损坏的防撞栏。4罐池内积水未定期清理。根据罐池内积水情况定期排水,控制罐池内积水量。6.2整改情况该加油站项目安全评价组根据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意见,并与该加油站进行了充分沟通。加油站对现场检查提出的问题也进行了整改或采取了安全措施,并提供了《隐患整改报告》。6.3相关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6.3.1工艺、设备设施为防止油箱内产生大量油沫,降低静电着火事故发生几率,加油枪的最大流量应控制在50L/min以内。卸油时,罐车需先静置一定时间(大于lOmin)再卸油,进油管应向下延伸至距离罐底0.2m处,流速不能过快;卸油时暂停加油,卸完油后应待油气消散后再启动罐车驶离加油站。油罐应采取卸油时防满溢措施。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0%时,应能触动高液位报警装置;油料达到油罐容量95%时,应能自动停止油料继续进罐。(4)卸油前应核对油罐与罐车所装油品,以防卸错油品造成混油;同时应消除油品及油罐车上的静电,待静电消除后方可卸油。(5)油罐充装系数不能超过0.95。(6)卸油到罐后应根据罐容量静置稳油一定的时间,待静电消除后方可开盖量油。(7)罐车卸油时要求有专人在车旁监督,并且要求司机将钥匙交给监督人员管理。(8)车辆进入加油站加油时,加油员要主动引导车辆进入加油位置,并要求司机熄火后才开始加油,以防尾气火星引发火灾。(9)严禁向塑料或橡胶容器中加油。(10)加油完毕后加油枪稍停后再抽出,以防油滴洒出。(11)在进入罐区或储罐维修、检修时,不应使用不具备防爆性能的电气设备。6.3.2消防、给排水和电气设施(1)消防器材应有专人管理,保证完好有效,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维护检查。(2)建议配备几个纯棉纱的拖把,当有少量油品泄漏在地面时可及时清除,而且拖把要及时处理防止自燃。(3)为防止可能的地面污油和受油品污染的雨水通过排水沟排出站时,站内外积聚在沟中的油气相互串通而引发火灾,应定期对隔油池进行清理。(4)清洗油罐的污水应集中收集处理,不应直接进入排水管道。(5)水封装置(隔油池)上不空间不得密闭,并应定期进行清理。(6)为防止作业人员触电或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设备的带电部位不应裸露,因损坏或老化导致裸露的,应及时维修或更换。(7)加油站应定期委托有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对防雷、防静电及接地装置进行防雷防静电检测,并出具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6.3.3安全管理(1)加油站应将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落实到个人。(2)建立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补充有关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隐患排查制度、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等,制订经营、管理、安全检查等台帐,并将重要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上墙。(3)加强站区周围的明火管理,在醒目位置张贴“禁止吸烟”、“禁止明火”等安全警示标志以及安全周知卡,不准在附近吸烟,不准使用能产生明火或火星的工具、机器设备等。(4)根据事故预测得出的结论对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修订,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救援演练,确保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完整性。(5)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安全活动,并做好安全培训教育台帐,新员工入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6)建议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并定期组织职工体检。(7)加油站负责人对加油站安全要全面认真负责,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加油站的安全设施、工艺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隐患及时上报、整改处理,以保证其正常有效地运行。(8)加强交接班工作,并有交接班记录,避免因交接班处理不妥引发事故。(9)加油站站区内不得从事与加油作业无关的活动,加强对非加油站工作人员、非加油车辆出入站区的管理。(10)以油罐为中心确定警戒区域,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区内严禁堆放可燃物料,并严格控制动火、用火,加强对储罐及其安全附件设施的安全检查、维护保养,如储罐进出料连接管是否有裂纹、变形,阀门是否严密,启闭是否灵活等,并进行定期清洗,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11)闪电或雷击频繁时,禁止加油、卸油作业。(12)加油站停电或夜间作业时,严禁使用非防爆灯具进行照明检修和作业。(14)在进行计量作业时,不得使用能与钢制管口产生火花的器具,不得穿化纤服装。(15)采用清水清罐时,不得用油管代替水管。进入油罐作业时,应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或用惰性气体置换,或者敞开处理并通入足够的空气。在清罐、检维修方案未经分析合格前,不得进入储罐进行检修、清罐作业。6.3.4其它(1)油品的采购应从有资质的单位购入,并应确保油品的质量。(2)加油站内不得堆放闲杂物,各通道应保持畅通无阻,保持各场所清洁整齐。(3)注意做好加油机和加油岛区域的卫生工作,注意要用棉制抹布进行擦洗。(4)加油操作人员要作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如防静电工作服、手套、耐油鞋子等,尽量减少操作人员直接接触汽油和柴油等,以防慢性中毒。(5)在加油现场严禁使用手机。加油站员工不仅自己要遵守,还应阻止其他进站人员使用手机。(6)在爆炸危险场所,工作人员严禁穿脱衣服、不得梳头、拍打衣服(7)严禁在加油站修车或敲打铁器等。(8)作业人员在进行加油、卸油、巡检、检修等作业时应尽量避免露天作业,应进行有效地劳动防护,防止人员中暑、烫伤、冻伤等事故的发生。(9)加油站站区内不得建有经营性的住宿、餐饮和娱乐等设施。(10)加油站站区内不应种植油性植物或易造成可燃气体积聚的植物。(11)加油站的安全设施应及时的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对失效的安全设施应及时更换。(12)加强对站区后侧边坡、周边居民区等周边环境的巡查、监督,发现隐患及时沟通或向上级部门反映,采取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13)不得抗拒、阻挠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积极组织有效整改。安全评价结论7.1安全评价综述(1)XX加油站的证照文书基本齐全,制定有较为健全和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和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2)该加油站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物质为:汽油、柴油;存在的主要危险场所为:加油区、储罐区、配电室;存在的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为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静电、触电、坍塌、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人的不安全行为等。(3)通过重大危险源辨识,该加油站不构成重大危险源。(4)XX加油站站外、站内的安全距离均符合GB50156-2012(2014年版)的相关规定。(5)对XX加油站共设检查项80项,其中76项符合,4项不符合,且不符合检查项均不属于GB50156-2012(2014年版)中规定的强制性条款,所以XX加油站基本符合安全要求。(6)XX加油站对本次安全评价中所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视,并积极进行了整改,确保加油站安全经营(整改结果见附件)。7.2安全评价结论综上所述,XX加油站在经营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危险程度相对较低,该加油站对评价项目组提出的问题也进行了整改或采取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提供了《隐患整改报告》。利用现有资源,针对本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后,XXXXXXX加油站能够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的要求,从安全经营的角度得出的评价结论为:符合安全要求。本次安全评价结论是基于该加油站成品油零售经营现状得出的。若加油站在以后的经营活动中,改变现有储存装置的地址或对储存装置、加油设备进行改扩建时,必须重新向当地安监管理部门申报,及时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附录1安全评价依据F1.1法律、法规及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13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6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2009]第18号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9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9号);(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9)《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10年修订);(10)《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19号);(1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号,第63号、80号修正);(1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16号);(1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17号);(14)《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15)《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55号,第79号令修改);(16)《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十条规定》(安监总局令第64号);(17)《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安监总局令第69号);(18)《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六条规定》(安监总局令第70号);(19)《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九条规定》(安监总局令第74号);(20)《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6]第23号);(21)《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22)《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安监总危化[2007]225号);(23)《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24)《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学品罐区安全管理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4]68号);(25)《重庆市安全生产条例》(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5〕第37号);(26)《重庆市成品油市场管理实施办法》(渝文审[2007]17号);(27)《关于认真落实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渝安监发[2011]134号);(28)《关于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储罐和输送管道安全管理的通知》(渝安监发[2011]153号);(29)《重庆市安全生产协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加油站防渗、泄漏技术要求(试行)>的通知》(渝安协[2014]11号);(30)《关于做好《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实施工作的通知》(渝安监发[2015]22号)。F1.2标准、规范及规程(1)《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版);(2)《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GB18265-20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5)《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2013);《腐蚀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5-2013);《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AQ3010-2007);《加油加气站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AQ/T3050-2013);《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年版);《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附录2选用的安全评价方法简介(1)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就是为系统地辨识和诊断某一系统的安全状况而事先拟好的问题清单。具体地讲,就是为了系统地发现某个系统、某个工艺过程或机械、设备、产品以及各种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把检查对象加以分解,把大系统分解成小的子系统,找出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和标准要求,将检查项目按系统的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避免漏检,这种表就叫安全检查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1)全面细致地了解系统的功能、结构、工艺条件等有关资料,包括系统或同类系统发生过的事故、事故原因和后果。还要收集系统的说明书、布置图、结构图、环境条件等技术文件;2)收集与系统有关的国家标准、法规及公认的安全要求,为编制提供依据;3)按系统的功能、结构或因素方法,逐一列出可能影响部件、零件及整机系统安全的因素,并列出清单;4)针对危险因素清单,从有关法规、标准等安全技术文件中,逐一找出对应安全要求及应达到的安全指标和应采取的安全措施,形成一一对应的系统安全检查表;5)有关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制度方面的检查,可列入安全检查表中。安全检查表评价法简便灵活,是安全评价的常规方法,具有简便、实用、有效的特点,常常用于对安全生产管理,对熟知的工艺设计、物料、设备或操作规程进行分析,也可用于新开发工艺过程的早期阶段,识别和消除在类似系统的多年操作中所发现的危险。这种方法主要是依据国家、地区、行业等相关的标准、法规编制检查表,针对检查内容判断是否、有无,从而找出系统中存在的缺陷、疏漏、隐患、问题,并提出在工程设计建设或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2)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是一种定量的风险评价方法,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数学模型,主要对爆炸、火灾、中毒等方面的危险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可以为复杂的并存在危险的工业流程等提供决策的依据和足够的定量化信息。爆炸是一种非常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也是大量能量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或急剧转化为机械功的现象。他通常是借助于气体的膨胀来实现的。爆炸按性质可分为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物理爆炸是物质状态参数(温度、压力、体积)迅速发生变化,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其特点是在爆炸现象发生过程中,造成爆炸发生的介质的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仅是介质的状态参数。例如锅炉压力容器和各种气体或液化气体钢瓶的超压爆炸以及高温液体金属遇水爆炸等。化学爆炸就是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如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化学爆炸的特点是:爆炸发生过程中介质的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形成爆炸的能量来自物质迅速发生变化时所释放的能量。化学爆炸有3个要素,即反应的放热性、反应的快速性和生成气体产物。一般項目中的产品均为易燃易爆物质,其爆炸既有化学性爆炸,也有物理性爆炸。易燃液体油罐发生泄漏,通常是云团,遇火源被点燃,由于局部约束而引起加速产生蒸气云爆炸,从而形成冲击波。我们结合TNT当量模型进行评价,以便预测和评估蒸气云爆炸后果。TNT当量法蒸气云爆炸事故模拟(死亡、重伤、轻伤半径计算):1)爆炸半径的估算蒸气云爆炸公式为:W=aWQ/QTNTffTNT式中:a—蒸气云的TNT当量系数,取4%;W—蒸气云爆炸燃烧掉的总质量,Kg;fQ—燃料的燃烧热,kJ/Kg;fQ—TNT的爆热,46754kJ/m3;TNTW—蒸气云的TNT当量,Kg。TNT死亡区R=13.6X(W/1000)0.37死TNT重伤区R=Z(E/P)1/3重伤10其中,Z为重伤系数,Z=0.996,P为标准大气压,P=101300Pa,E为1100爆炸总能量。轻伤区R=Z(E/P)1/3轻伤20其中,Z为轻伤系数,Z=1.672,P=101300Pa,E为爆炸总能量2202)TNT当量法蒸气云爆炸事故模拟(财产损失半径计算)R=5.6W1/3/[1+(3175/W)2]1/6财产TNTTNT火灾、爆炸、中毒是常见的重大事故,经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影响社会安定。事故后果分析的目的在于定量地描述一个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对工厂、对厂内职工、对厂外居民甚至对环境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分析结果为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提供关于重大事故后果的信息,为企业决策者和设计者提供关于决策采取何种防护措施的信息。附录3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过程F3.1物料固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汽油属于第3.1类易燃液体,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柴油火灾危险性B类别为丙。汽油、柴油的具有以下危险特性:A(1)易燃性汽油、柴油的组分主要是烷烃类化合物。汽油为轻质油品,主要成分为C〜C的各族烃类化合物,具有闪点较低,点燃能量小,即使常温下挥512发速度也比较快,当油蒸气积聚或飘移到空气中时,只要有足够的点火能量,就容易引发燃烧,造成严重后果。(2)易爆性汽油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遇明火源可引发爆炸。汽油的爆炸范围为1.3%〜6.0%,爆炸下限很低。油品的易燃性与易爆性决定了油品的燃烧与爆炸是可以互相转变的。若油蒸气的浓度较高,具备了燃烧的条件,遇火源则先燃烧;若油蒸气的浓度降到爆炸极限范围内时,便由燃烧转为爆炸。油品的易爆性还表现在爆炸温度极限越接近环境温度,越容易发生爆炸。冬天室外储存汽油,发生爆炸的危险性比夏天还大。夏天因为室外温度较高,汽油蒸气的浓度容易处于饱和状态,遇火源易发生燃烧。(3)易积聚静电荷性油品是静电非导体,在运输、装卸和加油作业时容易产生大量的静电,静电产生和积聚量大小与管道长度、收发油速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油品静电的产生速度远大于流散速度,故很容易引起静电荷积聚,静电电位往往可达几万伏。容易引起静电火灾爆炸事故。(4)易受热膨胀性容器内油品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同时也使蒸气压增高;当油品减少或温度降低时,体积收缩,造成容器内负压,引起容器吸瘪,这种热胀冷缩现象会损坏储油容器而发生漏油现象。(5)易扩散和易流淌性油品具有液体共有的扩散和流淌特性,其流动和扩散能力取决于它的粘度。汽油属于低粘度的轻质油品,具有密度小,流动扩散性强的特点。所以储存油品的设备若由于穿孔、破损,会导致漏油事故。(6)毒害性油品及其蒸气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一般属于刺激型、麻醉型或腐蚀型的低毒或中等毒性的物质。特别是油品中的某些添加剂,含量虽然较少,但毒性较大。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人体的防护不可能全封闭,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油品,吸入油蒸气。汽、柴油的安全技术特性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如表F3.1-1、F3.1-2所示。表F3.1-1汽油安全技术特性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名中油汽名英式子分2C1-4C号3O2号号c理化特性590.--49-O22-52相对密度(水=1)度密1)气二萨气tz空/|\4-3气a亲P八k和/值HP料资无性解溶仿氯乙脂乙丁容剔性定稳定稳料资无害危合聚合聚不一物忌禁素卤行等毒性及性激刺激刺轻••tm经人性莓性急口妙经^鼠厝卜力d(/|\(ggkk//ggmmoooooo37o61••••oo5-uDCLL

健康危害与性性莓急性亚曼s周8见止乙6希周,每油h,汽.4伽每o、y12臥改{解性8d巌能7化机h,唯生22号发一30统121系天m3,嵯«-蛇神m3,500低g/22降3入力Q艮匕匕丿5^厶冃吸鼠动鼠大活大。力状体性莓态生静百一A7輕蚤1虹水—ffi/|\A7h9(/|\L/6612一旷1X•••••O-5LcCLE性瘟致B2GJ?Y」rr径途入侵度r:接轻苗直W等时WOT障妇脑匕匕用生厶冃O功匹莓炎统蹇中肺神嵐能吸枢头可起中:气引起<•蒸可引现油道是若汽吸要的度呼主毒浓入中高吸燃爆特性O5-O35-O52B甲-31XA3/1TW-碳化氧一碳化氧一干泡亠蹴淤物P合蒸它能会空触源牙接火气剂遇蒸化,去八氧处与洼注喷音吸器离呼宀命撤气将即空谛立带的应佩能,须可象必,现员器常人容异防却现消冷出水或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由由八寿勺齐•‘嘤ppmrLoO0500433•・••A7W兀亦om/o/g「5gm/l\nJ:法方测监密程过产生R冋R冋护防手急救措施就立氧输给咖EO逾就场±,现停了ku脫心呼入食EO就饮操作处置另类装包装包类志标装包法方装包盖铁离口纹卷。木箱通木普通外普注密

及储存运输建议操作人员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储存注意事项用储罐、铁桶等容器盛装,盛装时,切不可充满,要留出必要的安全空间。桶装汽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炎热季节应米取喷淋、通风等降温措施。库温不宜超过29°C,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记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充装时流速不超过3米/秒,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运输注意事项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钢质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融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暴晒、鱼鳞,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的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严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装运输。泄漏应急处理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限制性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表F3.1-2柴油安全技术特性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表标识名中油柴名英I—HI—HeiuoI—HeseiD式子分22C-OC1号2号料资无号C-理化特性色CO/点熔81X相对密度(水=1)气空度密1)气二料资无气a亲P八k和/料资无值HP料资无性解溶仿氯乙脂乙丁容剔性定稳定稳料资无害危合聚合聚不一物忌禁素卤柴作用

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激刺••tm经人性莓性急料料资资无无••••O八5LDCLL与性性莓急性亚曼料-资无性莓态生O切意该纸性瘟致料资无径途入侵皮入性进触盘接胎起经H匕匕HP厶冃燃爆特性75O52-722丙A类AA3/1TW-碳化氧一土沙2干泡亠蹴,注IM音消容沖身场Is全火沬穿持M、保泄具水全Iffi喷煜防姒或戴旷色M-空变须至已员移若人场器防火容消从的器中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3T1:/magAlLV-未法方测监密程过产生飓吸可呼旷气触空R冋应濡抽T刍2R冋穿护防手急救措施EO就有如EO就jEOCT就立运不入食4世灌田冃洗操作处置及另类装包装包类志标装包料资无法方装包料资无注附畑!|密议xa

储存运输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卤素接触。充装要控制流速,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堵漏。喷水雾可减少蒸发。用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油料,然后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若大量泄漏,则利用围堤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F3.2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由表F3.1-1、F3.1-2可知,汽油的闪点为-50°C,柴油的闪点为57°C,该加油站油品总储量(折合汽油)为90m3,工艺操作温度为常温,压力为常压,无化学反应,根据《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部发[1995]56号)中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原则(表F3.2-1),该加油站属于“高度危险场所”。表F3.2-1爆炸危险场所等级划分原则ABC物质1•闪点W28C的液体爆炸下限<10%的气体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蒸汽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爆炸的物质1•闪点〉28C至V60C的液体2.爆炸下限210%的气体闪点260C的液体工艺条件温度在1000C以上使用,其使用温度在燃点以上1•在1000C以上使用,但使用温度未达燃点2•在250-1000C中使用,使用温度在燃点以上3.在碳钢或其它转变温度下的低温使用在250-1000C中使用,但使用温度未达燃点未满250C,但使用温度在燃点以上

ABC压力操作压力在100MPa以上操作压力在10-100MPa操作压力低于500毫米汞柱绝对压力操作压力在2.5-10MPa操作压力低于10毫米汞柱绝对压力以下化学反应在爆炸极限附近进行反应用纯氧直接进行氧化反应剧烈放热的硝化反应升温速度〉400°C/min中等放热反应的卤化、烷基化、酯化、加成氧化、聚合、缩合等3•间隙式反应作业4.系统等进入空气可能发生危险反应的作业升温速度4-400C/min一般放热反应的磺化、异构化、中和等数量生产装置气体100-500m3以上液体50m3以上气体500m3以上液体10-50m3以上气体10-100m3以上液体5-10m3以上储存装卸气体10000m3以上液体1000m3以上气体1000-10000m以上液体100-1000m3以上气体100-1000m3以上液体10-100m3以上注:1•危险等级划分依据物质性质、数量和工艺条件三个主要因素,每个因素分为A、B、C三级。2•物质性质最为危险或数量特别大或工艺条件最为特殊为A级,B级次之,C级最小。3•危险等级划分的三个主要因素一个为A级、一个为B级、一个为C级及以上者为特别危险场所;三个主要因素中一个为B级、二个为C级以上者为高度危险场所;在高度危险场所规定的及以下者为一般危险场所。根据《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版)附录B,该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及范围如表F3.2-2所示。表F3.2-2加油站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划分表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设施类型爆炸危险区域范围说明0区汽油罐车卸油时油罐车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在正常运行时连续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埋地汽油罐油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1区地坪以下坑、沟汽油设施的危险爆炸区域在正常运作时可能出现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加油机加油机壳体内部空间汽油罐车通气管口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1.5m球形空间汽油罐车密闭卸油口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埋地汽油罐人孔井人孔(阀)井内部空间埋地汽油罐通气管管口以通气官官口为中心,半径0.75m的球形空间汽油罐密封卸油口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0.5m的球形空间爆炸危险区域等级设施类型爆炸危险区域范围说明2区加油机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3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上0.15m半径为1.5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在正常运作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间存在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环境汽油罐车通气管口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空间汽油罐车密闭卸油口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空间埋地汽油罐操作井距离人孔(阀)井外边缘1.5m以内,自地面算起1m高的圆柱形空间埋地汽油罐通气管口以通气官官口为中心,半径为0.75〜2m的球形空间埋地汽油罐密闭卸油口以卸油口为中心,半径0.5〜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空间注:该加油站采用卸油、加油油汽回收系统。F3.3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设施或场所)。该加油站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为汽油、0#柴油。汽油属于易燃液体,柴油属于可燃液体,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第4.2条的规定进行计算,其计算过程如下:q/Q+q/Q+…+q/Q$l(1)1122nn式中:q、q、…q——每种危险化学品的实际最大储量,单位为吨12n(t);Q、Q、・・・Q――各种危险化学品对应的临界量,单位为吨(t)。12n该加油站运营过程中:汽油最大储量:0.731t/m3X60m3=43.861;0#柴油最大储量:0.835t/m3X60m3=50.101;汽油临界量:2001;0#柴油临界量:50001;代入(1)式,计算结果:43.86/200+50.10/5000=0.229Vl故该加油站不构成重大危险源。F3.4安全检查表法分析评价过程依据《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版)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编制安全检查表,对该加油站项目选址和总平面布置、工艺及设施、公用工程等单元进行了安全检查,检查内容及结果如表F3.4-1所示。表F3.4-1加油站安全检查表检査内容检査依据检査结果结论一、项目选址和总平面布置1•加油站的等级划分,应符合规定。A第3.0.9条加油站为二级站。符合2.加油加气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应选在父通便利的地方。A第4.0.1条符合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符合3.在城市建成区域内不宜建一级加油站。在城市中心区不应建一级加油站。A第4.0.2条三级站符合4•加油站的汽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规定。A第4.0.4条满足要求符合5•加油站的柴油设备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规定。A第4.0.5条满足要求符合6.车辆入口和出口应分开设置。A第5.0.1条分开设置符合7.站区内停车位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站内车道或停车位宽度应按车辆类型确定。加油站的车道或停车位,单车道或单车停车位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或双车停车位不应小于6m。站内的道路转弯半径应按行驶车型确定,且不宜小于9m。站内停车位应为平坡,道路坡度不应大于8%,且宜坡向站外。加油作业区内的停车位和道路路面不应采用沥青路面。A第5.0.2条满足要求符合&加油作业区内,不得有“明火地点”或“散发火花地点”。A第5.0.5条满足要求符合9.加油站的变配电间或室外变压器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之外,且与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变配电间的起算点应为门窗等洞口。A第5.0.8条满足要求符合10.加油站内设置的经营性餐饮、汽车服务等非站房所属建筑物或设施,不应布置在加油加气作业区内,其与站内可燃液体或可燃气体设备的防火间距,应符合规定。A第5.0.10条开县经营部办公楼与站内设施设备距离满足符合

检査内容检査依据检査结果结论要求。11.加油站内的爆炸危险区域,不应超出站区围墙和可用地界线。A第5.0.11条爆炸危险区域未超出站区围墙和可用地。符合12•加油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5.0.13-1和表5.0.13-2的规定。A第5.0.13条满足要求符合13.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等级和范围划分,应符合规定。A第5.0.15条满足要求符合二、工艺及设施1•加油站的汽油罐和柴油罐(撬装式加油装置所配置的防火防爆油罐除外)应埋地设置,严禁设在室内或地下室内。A第6.1.1条油罐埋地设置。符合2•汽车加油站的储油罐,应采用卧式油罐。A第6.1.2条卧式直埋符合3.单层钢制油罐的罐体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钢制油罐的罐体和封头所用钢板的公称厚度,不应小于规定。钢制油罐的设计内压不应低于0.08MPa。A第6.1.4条满足要求符合4.油罐应采用钢制人孔盖。A第6.1.9条设置钢制人孔盖。符合5.油罐设在非车行道下面时,罐顶的覆土厚度不应小于0.5m;设在车行道下面时,罐顶低于路面不宜小于0.9m。钢制油罐的周围应回填中性沙或细土,其厚度不应小于0.3m。A第6.1.10条满足要求符合6.当油罐受地下水或雨水作用有上浮的可能时,应米取防止油罐上浮的措施。A第6.1.11条采取了抗浮措施。符合7.埋地油罐的人孔应设操作井。设在行车道下面的人孔井应采用加油站车行道下转移的密闭井盖和井座。A第6.1.12条每个油罐均设有人孔操作井。符合&设有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站,其站内油罐应设带有咼液位报警功能的液位监测系统。单层油罐的液位监测系统尚应具备渗漏检测功能,其渗漏检测分辨率不宜大于0.8L/h。A第6.1.14条未设置高液报警仪。不符合9.与土壤接触的钢制油罐外表面,其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SH3022的有关规定,且防腐等级不应低于加强级。A第6.1.15条特加强级绝缘防腐符合10.加油机不得设在室内。A第6.2.1条设在室外。符合11.加油枪应采用自封式加油枪,汽油加油枪的流量不应大于50L/min。A第6.2.2条满足要求符合12.加油软管上宜设安全拉断阀。A第6.2.3条满足要求符合13.采用一机多油品的加油机时,加油机上的放枪位应有各油品的文字标识,加油枪应有颜色标识。A第6.2.5条满足要求符合14.位于加油岛端部的加油机附近应设防撞柱(栏)其咼度不应小于0.5m。A第6.2.6条车辆进口侧防撞栏损坏。不符合15.油罐车卸油必须米用密封卸油方式。A第6.3.1条满足要求符合

检査内容检査依据检査结果结论16.每个油罐应各自设置卸油管道和卸油接口。各卸油接口及油气回收接口,应有明显的标识。A第6.3.2条满足要求符合17.卸油接口应装设快速接头及密封盖。A第6.3.3条满足要求符合18.加油站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汽油罐车向站内油罐卸油应采用平衡式密闭油气回收系统。各汽油罐可共用一根卸油油气回收主管,回收主管的公称直径不宜小于80mm。卸油油气回收管道的接口宜采用自闭式快速接头。采用非自闭式快速接头时,应在靠近快速接头的连接管道上装设阀门。A第6.3.4条满足要求符合19.加油站宜采用油罐装设潜油泵的一泵供多机(枪)加油工艺。A第6.3.5条满足要求符合20.加油站采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时,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应采用真空辅助式油气回收系统。汽油加油机与油罐之间应设油气回收管道,多台汽油加油机可共用1根油气回收主管,油气回收主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应米取防止油气反向流至加油枪的措施。加油机应具备回收油气功能,其气液比宜设定为1.0〜1.2。在加油机底部与油气回收立管的连接处,应安装一个用于检测液阻和系统密闭性的丝接三通,其旁通短管上应设公称直径为25mm的球阀及丝堵。A第6.3.6条满足要求符合21.油罐的接合管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接合管应为金属材质。接合管应设在油罐的顶部,其中进油接合管、出油接合管或潜油泵(自吸泵)安装口,应设在人孔盖上。进油管应伸至罐内距罐底50mm〜100mm处。进油立管的底端应为45°斜管口或T形管口。进油管管壁上不得有与油罐气相空间相通的开口。罐内潜油泵(自吸泵)的入油口或通往自吸式加油机管道的罐内底阀,应咼于罐底150mm〜200mm。油罐的量油孔应设带锁的量油帽。量油孔下部的接合管宜向下伸至罐内距罐底200mm处,并应有检尺时使接合管内液位与罐内液位相一致的技术措施。A第6.3.7条满足要求符合22.汽油罐与柴油罐的通气管应分开设置。通气管管口咼出地面的咼度不应小于4m。沿建(构)筑物的墙(柱)向上敷设的通气管,其管口应高出建筑物的顶面1.5m及以上。通气管管口应设置阻火器。A第6.3.8条满足要求符合23.通气管的公称直径不应小于50mm。A第6.3.9条满足要求符合24.当加油站采用油气回收系统时,汽油罐的通气管管口除应装设阻火器外,尚应装设呼吸阀。A第6.3.10条设置阻火器和呼吸阀。符合25•加油站工艺管道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①油罐通气管道和露出地面的管道,应采用符合现行国A第6.3.11条满足要求符合

检査内容检査依据检査结果结论家标准《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的无缝钢管。②无缝钢管的公称壁厚不应小于4mm,埋地钢管的连接应采用焊接。26.油罐车卸油时用的卸油连通软管、油气回收连通软管,应采用导静电耐油软管,其体电阻率应小于108Q・m,表面电阻率应小于1OioQ,或米用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软管。A第6.3.12条满足要求符合27.加油站内的工艺管道除必须露出地面的以外,均应埋地敷设。当采用管沟敷设时,管沟必须用中性沙子或细土填满、填实。A第6.3.13条满足要求符合28•卸油管道、卸油油气回收管道、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应坡向埋地油罐。卸油管道的坡度不应小于2%。,卸油油气回收管道、加油油气回收管道和油罐通气管横管的坡度,不应小于1%。A第6.3.14条满足要求符合29.埋地工艺管道的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4m。敷设在混凝土场地或道路下面的管道,管顶低于混凝土层下表面不得小于0.2m。管道周围应回填不小于100mm厚的中性沙子或细土。A第6.3.16条满足要求符合30.工艺管道不应穿过或跨越站房等与其无直接关系的建(构)筑物;与管沟、电缆沟和排水沟相交叉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A第6.3.17条满足要求符合31.埋地钢质管道外表面的防腐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质管道外腐蚀控制规范》GB/T21447的有关规定。A第6.3.19条满足要求符合32.加油站应按国豕有关环境保护标准或政府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法令的要求,采取防止油品渗漏的措施。A第6.5.1条满足要求符合33.防渗罐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防渗罐池应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的有关规定。防渗罐池应根据油罐的数量设置隔池。一个隔池内的油罐不应多于两座。防渗罐池的池壁顶应咼于池内罐顶标咼,池底宜低于罐底设计标咼200mm,墙面与罐壁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500mm。防渗罐池的内表面应衬玻璃钢或其他材料防渗层。防渗罐池内的空间,应采用中性沙回填。防渗罐池的上部,应采取防止雨水、地表水和外部泄漏油品渗入池内的措施。A第6.5.3条满足要求符合34.装有潜油泵(自吸泵)的油罐人孔操作井、卸油口井、加油机底槽等可能发生油品渗漏的部位,也应采取相应的防渗措施。A第6.5.5条满足要求符合三、公用工程1.加油站工艺设备应配置灭火器材,并应符合下列规定:每2台加气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加气机不足2台应按2台配置。每2台加油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或1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具6L泡沫灭火器。A第10.1.1条满足要求符合

检査内容检査依据检査结果结论加油机不足2台应按2台配置。地上LPG储罐、地上LNG储罐、地下和半地下LNG储罐、CNG储气设施,应配置2台不小于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配置。地下储罐应配置1台不小于35kg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当两种介质储罐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应分别配置。LPG泵和LNG泵、压缩机操作间(棚)应按建筑面积每50m2配置不少于2具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一、二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5块、沙子2m3;二级加油站应配置灭火毯不少于2块、沙子2m3。加油加气合建站应按同级别的加油站配置灭火毯和沙子。2.加油站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A第10.2.3条满足要求符合3.加油站的排水应符合下列规定:站内地面雨水可散流排出站外。当雨水由明沟排到站外时,应在围墙内设置水封装置。加油站排出建筑物或围墙的污水,在建筑物墙外或围墙内应分别设水封井(独立的生活污水除外)。水封井的水封咼度不应小于0.25m;水封井应设沉泥段,沉泥段咼度不应小于0.25m。清洗油罐的污水应集中收集处理,不应直接进入排水管道。排出站外的污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污水排放标准的规定。加油站不应采用暗沟排水。A第10.3.2条罐池内积水较多,未定期清理。不符合4.加油站的供电负荷等级可为三级,信息系统应设不间断供电电源。A第11.1.1条满足要求符合5•加油站的罩棚、营业室等处,均应设事故照明。A第11.1.3条加油区无事故照明。不符合6•当引用外电源有困难时,加油加气站可设置小型内燃发电机组。内燃机的排烟管口,应安装阻火器。排烟管口至各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的水平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排烟口高出地面4.5m以下时,不应小于5m。排烟口高出地面4.5m及以上时,不应小于3m。A第11.1.4条满足要求符合7.加油站的电力线路宜采用电缆并直埋敷设,电缆穿越行车道部份,应穿钢管保护。A第11.1.5条满足要求符合&当采用电缆沟敷设电缆时,加油作业区内的电缆沟内必须充沙填实。电缆不得与油品管道敷设在同一沟内。A第11.1.6条满足要求符合9.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选型、安装、电力线路敷设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的有关规定。A第11.1.7条米用防爆型、隔爆型。符合10.加油站内爆炸危险区域以外的照明灯具,可选用非防爆型。罩棚下处于非爆炸危险区域的灯具,应选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44级的照明灯具。A第11.1.8条满足要求符合11.钢制油罐必须进行防雷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A第11.2.1条满足要求符合12.加油站的电气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①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电气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A第11.2.2条满足要求符合

检査内容检査依据检査结果结论接地及信息系统的接地等,宜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接地电阻值要求最小的接地电阻值确定。②当各自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油罐的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和保护钢管两端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Q,电气系统的工作和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Q,地上油品管道始、末端和分支处的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Q。13.埋地钢制油罐应与非埋地部分的工艺金属管道相互做电气连接并接地。A第11.2.4条满足要求符合14.当加油站内的站房和罩棚等建筑物需要防直击雷时,应采用避雷带(网)保护。当罩棚采用金属屋面时,其顶面单层金属板厚度大于0.5mm、拾接长度大于100mm,且下面无易燃的吊顶材料时,可不采用避雷带(网)保护。A第11.2.6条满足要求符合15.加油站的信息系统应采用铠装电缆或导线穿钢管配线。配线电缆金属外皮两端、保护钢管两端均应接地。A第11.2.7条满足要求符合16.加油站信息系统的配电线路首、末端与电子器件连接时,应装设与电子器件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A第11.2.8条电源端安装有电压保护器。符合17.供电系统的电缆金属外皮或电缆金属保护管两端均应接地,在供配电系统的电源端应安装与设备耐压水平相适应的过电压(电涌)保护器。A第11.2.9条满足要求符合18.地上或管沟敷设的油品管道,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共用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Q。A第11.2.10条满足要求符合19.加油站的汽油罐车卸车场地,应设卸车或卸气时用的防静电接地装置,并应设置能检测跨接线及监视接地装置状态的静电接地仪。A第11.2.11条满足要求符合20.在爆炸危险区域内工艺管道上的法兰、胶管两端等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当法兰的连接螺栓不少于5根时,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A第11.2.12条满足要求符合21.防静电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Q。A第11.2.5条满足要求符合22.加油站应设置紧急切断系统,该系统应能在事故状态下迅速切断加油泵。紧急切断系统应具有失效保护功能。A第11.5.1条满足要求符合23.加油泵的电源,应能由手动启动的远程控制切断系统操纵关闭。A第11.5.2条满足要求符合24.紧急切断系统应至少在下列位置设置启动开关:在加油加气现场工作人员容易接近的位置。在控制室或值班室内。A第11.5.3条满足要求符合25.紧急切断系统应只能手动复位。A第11.5.4条满足要求符合26.加油加气站内,爆炸危险区域内的房间或箱体应采取通风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采用强制通风时,通风设备的通风能力在工艺设备工作期间应按每小时换气12次计算,在工艺设备非工作期间应按每小时换气5次计算。通风设备应防爆,并应与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联锁。采用自然通风时,通风口总面积不应小于300cm2/m2(地面),通风口不应少于2个,且应靠近可燃气体积聚的部位设置。A第12.1.4条爆炸危险区域均露天布置。符合

检査内容检査依据检査结果结论27.加油加气作业区内的站房及其他附属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当罩棚顶棚的承重构件为钢结构时,其耐火极限可为0.25h,顶棚其他部分不得采用燃烧体建造。A第12.2.1条防火等级为二级。符合28•汽车加油场地宜设罩棚,罩棚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罩棚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建造;进站口无限咼措施时,罩棚的净空咼度不应小于4.5m;进站口有限咼措施时,罩棚的净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