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煤气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煤气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1
在密闭的空间内,燃气达到一定浓度,如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燃事故。因此,在使用燃气时一定要保持通风,用过之后一定要关上阀门。千万不能为了美观,把燃气表和燃气管道装进密闭的柜子,即便要装进柜子,也要选择带有百叶窗等透气性能好的柜子。改动管线时,应该由燃气公司的专业施工人员对燃气管线进行施工改造,不得自行改动燃气管线。
一、防止燃气泄露,应该遵循以下几点:
1、使用燃气时室内要保持通风,不要完全关密闭。
2、使用前应检查阀门、气管、灶具是否连接牢固可靠。
3、漏气检查严禁使用明火检查是否漏气,一般可采用涂肥皂水的方法进行检查。
4、在炉灶上烧东西时,最好不要走开,防止水、菜汁、汤汁等溢出扑灭火苗而导致燃气泄漏,或因遗忘而烧干锅具5、每年检查燃气通路,阀门及管道是否漏气,老化的输气管要及时更换。
二、燃气泄露应保持冷静并采取应急措施
(1)切断气源:及时切断燃气阀门。
(2)杜绝火种:严禁在室内外开启电器设备,如灯开关、打电话等。
(3)通风换气:应该及时打开窗户,切忌开启电动排风扇,以免引燃室内混合气体,造成爆炸。
(4)室外报警:到室外拨打燃气公司报修电话。
室内燃气发生泄露后不能开灯、打电话和打开排气扇图片在室内发生燃气泄漏时,室内的环境已经具备了发生爆炸的要素,如遇到明火会立即发生爆炸,而此时如果开灯、打电话和打开排气扇都会产生火花,从而引燃爆炸性气体,引起爆炸。
安全用气的五要和五不准
五要:
①胶管与炉端和阀门端要拧紧;
②点火用气时要有人看管;
③人走要熄火;
④发现漏气或异常要迅速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⑤休息前要检查供气阀门和灶前开关是否关严。
五不准:
①不准在闻到有燃气气味时点火或开灯;
②不准开火睡觉;
③不准小孩玩火;
④不准先开气后点火;
⑤不准私自改装管线。
煤气安全隐患及防护措施2
煤气是一种常见的能源,广泛用于家庭、企业和工业。然而,煤气泄露或意外燃烧等安全问题也常常发生。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需要采取预防和防范措施。
一、预防措施
预防是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以下是一些预防煤气事故的方法:
1.定期检查煤气设施
家庭和企业使用的煤气管道、阀门、气表等设施定期检查,可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维修。此外,还要注意煤气灶具、热水器等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部件。
2.安装煤气报警器
煤气报警器可以监测室内煤气浓度,一旦浓度超标,就会发出声光报警,提醒人们迅速采取措施,避免危险。
3.保持通风
居住和工作场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及时排除煤气和有害物质,防止室内空气变质造成身体不适或中毒。
4.严禁违规操作
煤气设施的使用和操作要遵循相关规定,不得私自更改安装位置、操作方式等,严禁随意操作,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二、防范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灌溉水泵知识培训总结
- 知识型人才培训项目
- 鸟类飞行轨迹模拟-洞察及研究
- 2025年测癌症测试题及答案
- 药物靶点验证方法-第1篇-洞察及研究
- 钻铣工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贯标培训讲义课件
- 知识产权课堂线下培训课件
- 知识产权政策宣讲培训会课件
- 2025年数字孪生工程师面试题库大全
- 2025年秋季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在历史的坐标上接好时代的接力棒(1945→2025→未来:我们的责任接力)
- 项目经理安全目标考核表
- 《HSK标准教程1》第3课课件
- 三级安全教育考试试题及(全)
-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诗经》PPT课件(完整版)
- 云南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手册
- 高级催乳师培训课程讲义
- 第三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编校大赛校对试题(已编辑)
- 关于BT项目主要法律规定
- OTN技术概述PPT课件
- 银发【2007】246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