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人教版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课作业含解析_第1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课作业含解析_第2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课作业含解析_第3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课作业含解析_第4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上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课作业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初中物理人教版八上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作业(含解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单元课程标准要求

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相对性

2.2.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2.2.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作业属性表

目标编码课时作业目标描述目标细化知识点难度水平对应科学素养

WL8101001了解长度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能够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长度单位及换算易物理观念

常见长度及估测易物理观念

刻度尺的使用易物理观念

特殊方法测量长度中科学思维

WL8101002了解时间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时间单位及换算易物理观念

时间的测量易物理观念

WL8101003认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知道减小误差的常见方法误差及其减小方法易科学探究

WL8101004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能够认识生活中的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概念易物理观念

WL8101005知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易科学思维

WL8101006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判断参照物的选择,能描述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判断参照物的选择易科学思维

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易科学思维

WL8101007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定义,知道速度的单位和常见单位的换算。会估测常见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定义易物理观念

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易物理观念

常见物体的速度易物理观念

WL8101008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会用速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易科学思维

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中科学思维

比较物体速度的大小易科学思维

WL8101009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概念易物理观念

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中科学思维

WL8101010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测平均速度的器材和实验步骤易科学探究

测平均速度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易科学探究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时作业

(预计完成时间45min)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

3.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41cmB.2.357cmC.2.35cmD.2.36cm

5.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米()

A.一支铅笔的长度:0.178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3.5

C.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2.3

D.一名同学的身高:16.4

6.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7.甲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公路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一同原路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8.摄影师抓拍到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的有趣场面(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9.运动会上,在100m决赛项目中,跑的中间过程中李刚明显落后于王强,冲刺阶段李刚加速追赶,最后他们俩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刚和王强的平均速度相等

B.李刚的平均速度比王强的平均速度小

C.李刚的平均速度比王强的平均速度大

D.他们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10.如图所示的各图像中,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A.(1)(2)B.(2)(3)C.(1)(4)D.(2)(4)

11.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l:2B.2:1C.2:9D.9:2

12.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二、填空题

13.在图中,圆筒的直径d为_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

14.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次测量误差较小。

15.用图中的机器人免接触送餐,能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送餐途中,以携带的食物为参照物,机器人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机器人匀速直线上坡,其运动状态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16.小华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骑车的是图中的______段,小华家到万达广场的路程是______m,她骑车的速度是______m/s。

17.甲、乙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则0~8s内,甲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平均速度,0~4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__________(选填“向前运动”、“向后退”或“静止”)的。

18.某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很快速度达到6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是2∶1,它们所用时间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学校作息时刻表上午第一节课是______小时。

三、实验题

1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台上已经准备的实验器材如下:小车一辆、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金属片一个。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进行测量的。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

(4)实验过程中,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车通过路程平均速度是______m/s。

(5)由(4)中数据推理,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则______(选填“”、“”或“”)。

(6)若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0.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______和______,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选填“快”或“慢”)。

四、计算题

21.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计算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22.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2)如果到达机场用了30min,则出租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23.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1961年3月,晋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2023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小明国庆假期早上从西安北站乘D2502次动车去太原参观晋祠(D2502次列车时刻表如表甲),他从太原南站出站后乘出租车时看到了如图的标志牌。

站次站名到达时间开车时间运行里程/km

1西安北﹣﹣7∶410

2运城北8∶548∶56242

3太原南11∶41﹣﹣556

(1)求动车从西安北站到太原南站的平均速度?

(2)在不违反交通规则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到晋祠,最快需要多长时间?

24.在海面上有一只舰船,上面有一台超声测位仪,为了测出海底有多深,在水面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经过3s接收到反射波,超声波在此处海水中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此超声波在海水中3s内通过的路程;

(2)舰船所在位置海底的深度。

错题题号错题归因方法总结

复习课作业目标细目表

题号难度系数详细知识点

1易误差及其减小方法;

2较易刻度尺的分度值及使用方法;

3中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4中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读数和数据记录;

5较易常见的长度及估测;

6较易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

7难根据s-t图像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

8较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9较易比较物体速度大小;

10较易根据s-t图像比较多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通过v-t图像研究物体运动;

11较易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12中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根据s-t图像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根据s-t图像比较多个物体的运动情况;

13中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读数和数据记录;停表的使用和读数;

14易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读数和数据记录;累积测量法;

15中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16较易根据s-t图像计算平均速度的大小;

17中根据s-t图像比较多个物体运动情况;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

18中时间单位及换算;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

19中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20中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不同参照物下描述运动;

21难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

22中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

23中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4较易运用推导公式求解路程和时间;

1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

单元课程标准要求

2.1.1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2.1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2.2.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作业属性表

目标编码课时作业目标描述目标细化知识点难度水平对应科学素养

WL8101001了解长度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能够估测常见物体的长度,掌握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长度单位及换算易物理观念

常见长度及估测易物理观念

刻度尺的使用易物理观念

特殊方法测量长度中科学思维

WL8101002了解时间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时间单位及换算易物理观念

时间的测量易物理观念

WL8101003认识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知道减小误差的常见方法误差及其减小方法易科学探究

WL8101004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能够认识生活中的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概念易物理观念

WL8101005知道机械运动的相对性,能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易科学思维

WL8101006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判断参照物的选择,能描述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判断参照物的选择易科学思维

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易科学思维

WL8101007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定义,知道速度的单位和常见单位的换算。会估测常见物体的速度速度的定义易物理观念

速度的单位及其换算易物理观念

常见物体的速度易物理观念

WL8101008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会用速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易科学思维

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中科学思维

比较物体速度的大小易科学思维

WL8101009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的概念易物理观念

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中科学思维

WL8101010会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测平均速度的器材和实验步骤易科学探究

测平均速度的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易科学探究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时作业

(预计完成时间45min)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答案】B

【详解】A.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以避免的,故A错误;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

C.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以避免的;而错误是测量方法不当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故C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只能减小误差,不可以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2.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B.偏小C.正常D.无法比较

【答案】A

【分析】

【详解】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由于温度低,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可知,刻度尺会变短一些,刻度尺的刻度会密集一点,所以测量结果会偏大,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错误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D.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答案】D

【详解】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L,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N,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数出圈数N,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用计算出直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即s=NL,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需要两把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或用一只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来进行测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41cmB.2.357cmC.2.35cmD.2.36cm

【答案】D

【详解】4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2.57cm,而最后一个数据与其他三个相差太大,是错误的,把它忽略去,然后取平均值,物体的长度为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一名粗心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米()

A.一支铅笔的长度:0.178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3.5

C.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2.3

D.一名同学的身高:16.4

【答案】A

【详解】A.一支铅笔的长度约0.178m,故A正确;

B.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约3.5cm,故B错误;

C.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约2.3mm,故C错误;

D.一名同学的身高约16.4dm,故D错误。

故选A。

6.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答案】D

【详解】以地面为参照物、以步行的人为参照物、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地面、步行的人、停在机场的飞机之间距离变化大致相同,鸟的速度大致相同;以相向而行的飞机为参照物,相同的时间内,鸟和飞机之间的距离变化很大,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故选D。

7.甲同学骑自行车沿直线公路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一同原路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A.相遇前甲的速度是相遇后甲的速度的1.5倍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两同学相遇时甲行驶了4km

D.整个过程乙的平均速度是甲平均速度的2倍

【答案】A

【分析】

【详解】由图像知,整个过程中,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同学出发时,甲与乙的距离为4km,经10min,两人相遇,乙所走路程为1km,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m。相遇后,两人在5min内通过的路程为1m。相遇前,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甲=3v乙

相遇后,甲的速度

v甲=1.5v甲'

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v乙总=0.5v甲总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摄影师抓拍到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的有趣场面(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相对静止

D.以地面为参照物,老鹰是运动的

【答案】B

【详解】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老鹰是静止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和老鹰的位置都发生变化,所以乌鸦和老鹰都是运动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C.乌鸦、老鹰飞行的快慢相同,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它们相对静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运动会上,在100m决赛项目中,跑的中间过程中李刚明显落后于王强,冲刺阶段李刚加速追赶,最后他们俩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刚和王强的平均速度相等

B.李刚的平均速度比王强的平均速度小

C.李刚的平均速度比王强的平均速度大

D.他们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答案】A

【详解】李刚、王强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0.如图所示的各图像中,可以表示同一种运动规律的是()

A.(1)(2)B.(2)(3)C.(1)(4)D.(2)(4)

【答案】D

【分析】

【详解】A.随着时间的变化,位置没变,表示物体静止;

B.随着时间的变化,距离均匀的增大,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均匀的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

D.随着时间的变化,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D。

11.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A.l:2B.2:1C.2:9D.9:2

【答案】D

【分析】

【详解】由知道,甲乙的速度之比

故D正确。

故选D。

12.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B.物体在2~4s内处于静止状态

C.物体在前2s内和最后2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C

【详解】A.由s-t图像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15m,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0,以地面为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没有变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从图中可知,物体在前2s的路程为5m,物体在后2s的路程为

15m-5m=10m

根据可知,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3.在图中,圆筒的直径d为_______cm,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s。

【答案】①.1.00②.228.7

【详解】[1]由图示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左侧三角板与2cm刻度线对应,右侧三角板与3cm刻度线对齐,所以圆筒的直径

d=3.00cm-2.00cm=1.00cm

[2]图示中,小表盘是分钟,分度值为0.5min,指针指在3.5min到4min之间,读数为3min;大表盘为秒钟,分度值为0.1s,指针指向48.7s,所以秒表的读数为

t=3×60s+48.7s=228.7s

14.将一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圆柱形杆上紧密排绕n圈,如图所示,线圈总长度L是______cm,则金属丝的直径d=______。测量时,如果第一次n取20圈,第二次n取50圈,比较两次测出的金属丝的直径,第______次测量误差较小。

【答案】①.5.15(5.12~5.18都可)②.③.二

【详解】[1][2]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由图可知,线圈的总长度

L=15.15cm-10.00cm=5.15cm

金属丝的直径

[3]在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过程中,取的圈数越多,测量的误差越小。

15.用图中的机器人免接触送餐,能有效减少人员交叉感染。送餐途中,以携带的食物为参照物,机器人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机器人匀速直线上坡,其运动状态______(填“改变”或“不变”)。

【答案】①.静止②.不变

【详解】[1]送餐途中,以携带的食物为参照物,机器人相对于携带的食物的位置没有改变,机器人是静止的。

[2]机器人匀速直线上坡,处于平衡状态,机器人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16.小华从家中出发到万达广场,其中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图像如图所示,则骑车的是图中的______段,小华家到万达广场的路程是______m,她骑车的速度是______m/s。

【答案】①.OA②.3600③.6

【详解】[1][2][3]由图可知,小华家到万达广场的路程是3600m。OA段的平均速度

AB段的平均速度

由于骑车比步行快,所以骑车是图中的OA段,且她骑车的速度为。

17.甲、乙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则0~8s内,甲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的平均速度,0~4s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___________(选填“向前运动”、“向后退”或“静止”)的。

【答案】①.小于②.静止

【详解】[1]0~8s内,甲通过的距离为

s甲=40m-20m=20m

乙通过的距离为

s乙=40m>s甲

根据,在时间相同时,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2]0~4s内,甲的s~t图象为一条斜直线,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的距离为20m,甲的速度为

乙的s~t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0~4s内,乙通过的距离为20m,乙的速度为

因甲、乙的速度相同,两物体同时沿同一方向运动,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18.某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很快速度达到6m/s,中途的速度是8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速度之比是2∶1,它们所用时间之比是3∶2,则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______。学校作息时刻表上午第一节课是______小时。

【答案】①.10m/s②.3∶1③.0.75

【详解】[1]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

[3]学校作息时刻表上午第一节课是

三、实验题

19.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台上已经准备的实验器材如下:小车一辆、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金属片一个。请你完成以下问题:

(1)为了完成该实验,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进行测量的。

(3)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小木块垫起,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

(4)实验过程中,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下滑的过程中,停表记录的时间如图所示,则小车通过路程平均速度是______m/s。

(5)由(4)中数据推理,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则______(选填“”、“”或“”)。

(6)若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则全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①.刻度尺②.秒表③.④.较小⑤.0.5⑥.⑦.偏大

【详解】(1)[1][2]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还需要刻度尺和秒表。

(2)[3]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3)[4]斜面的坡度越大,小车在斜面上滑下的速度越快,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越短,不便于测量时间,因此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

(4)[5]路程

所用时间为

由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小车通过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5)[6]由(4)知上半段路程为

所用时间为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得,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因此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即

(6)[7]若小车运动后才开始计时,所测量的时间会偏小,而路程一定,由

可知,全程的平均速度偏大。

20.如图所示,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3)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______和______,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选填“快”或“慢”)。

【答案】①.运动②.0.08③.每隔一段的路程④.各段的时间⑤.慢

【详解】(1)[1]玻璃管口的塞子相对气泡的位置不断变化,故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运动的。

(2)[2]由题意可知,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3)[3][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比较其速度的大小是否改变,由可知,需要测量每隔一段的路程和对应的时间。

[5]为了便于记录时间和运动的路程,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慢一点。

四、计算题

21.长度为15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如图,火车头距离桥头20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至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计算大桥的长度;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答案】(1)40m/s;(2)1050m;(3)750m

【详解】解:(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则大桥的长度

(3)声音传播的距离

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

2s

所以

s

答:(1)火车的速度为;

(2)大桥的长度为1050m;

(3)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750m。

22.出租车司机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

(1)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

(2)如果到达机场用了30min,则出租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答案】(1)0.3h;(2)60km/h

【详解】解:(1)标志牌上的“100”指:此路段限速100km/h,30km意思是: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到机场的距离是30km;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到达机场的最短时间

(2)已知到达机场用了30min,即

t′=30min=0.5h

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答:(1)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0.3h才能到达机场;

(2)出租车的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0km/h。

23.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