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下列关于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由类人猿逐步进化而来的

B.人类进化过程中,一直向着有利于直立行走的方向变异

C.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逐渐增多

D.能使用工具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2.下列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①身高突增

②性器官开始形成

③男孩出现遗精

④女孩出现月经

⑤神经系统开始发育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3.如图是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表示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

B.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容积逐渐扩大

C.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系中的C点

D.曲线AB段,人体膈肌所处状态是收缩

4.下面所列某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

选项ABCD

某物质维生素A含碘的无机盐胰岛素含铁的无机盐

缺乏症夜盲症地方性甲状腺肿侏儒症缺铁性贫血

A.AB.BC.CD.D

5.下列关于人体心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构成心脏的组织主要是肌肉组织B.心脏内有四个腔,左右两部分不相通

C.由心脏输送出去的血液都是动脉血D.一次心脏跳动包括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6.下列有关输血和献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有无偿献血的义务B.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C.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影响健康D.O型血的人能输人任何血型的血

7.如图为尿液形成流程图,其中甲、乙表示结构,a、b表示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肾小球、甲和乙共同构成肾单位

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

C.若用药物麻痹正常人的乙处,则b中会有蛋白质

D.血液流经肾脏后,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尿素减少

8.人体能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界刺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组织,可以感受冷热、压力等功能

B.近视眼可以佩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C.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缩小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9.流程图可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A.空气→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声波→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听觉中枢

C.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光线→瞳孔→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10.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

A.使用含磷洗衣粉B.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

11.民以食为天,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______组成。

(2)馒头越嚼越甜是因为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可将淀粉分解为______。脂肪被消化的起始部位是______,肝炎患者要少吃油腻的食物,是因为③分泌的______减少,影响了脂肪的消化。

(3)蛋白质初步被消化的部位在[______]______。

(4)⑤所示器官除能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外,其中的胰岛细胞还能分泌______来调节血糖的浓度。

(5)⑥中葡萄糖分子进入血液,需要经过______层细胞才能完成。

12.可穿戴式人工肾有望成为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便携式设备,如图1为可穿戴式人工肾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注:血液入口为A1,血液出口为A2;透析液入口为B1,透析液出口为B2),请类比人体肾脏功能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泌尿系统中肾脏的主要功能是______。

(2)研究人员抽取透析器入口和出口的血液,经检测,入口A1处尿素的平均浓度为62mg/dL,出口A2处尿素的平均浓度为17mg/dL,说明透析器可以模拟图2肾单位中[②]______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______作用。透析后的血液经静脉输回体内,最先到达心脏中的哪个腔?______。

(3)为了提升透析器的功能,研究人员将某种细胞融合到透析器中的半透膜上,然后在入口A1处注入0.3g/L葡萄糖溶液,经检测,出口A2处葡萄糖溶液浓度高于0.3g/L,你认为这种细胞最可能来源于图2中的哪个结构?[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

(4)经过人工肾透析后,血液成分中______等含量明显降低了。

13.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运送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观察人体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小肠内表面示意图,[______]______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蛋白质、淀粉分别被消化成______、______,在小肠内被吸收进入血液。

(2)图乙是肺泡结构示意图,肺泡中的氧气只需通过______层细胞即可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______结合。

(3)图丙是心脏结构示意图,血液由[______]______进入主动脉,通过______(填“体循环”或“肺循环”)流经各器官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

(4)如果在某人手部静脉注射某药品后,跟踪检查,在心脏的四个腔中,最先发现该药品的是[______]______。

14.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共享单车掀起绿色出行浪潮,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人在骑车时需要各个系统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骑共享单车时,看到一辆汽车由远而近驶来,此时他会调整方向和力量进行躲避,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中枢位于图中的[______]大脑,此反射类型属于______,产生动作的腿部肌肉属于反射弧中的[______]效应器。

(2)由于骑行不稳,⑨受到碰撞引起膝跳反射,请写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⑨→______(用箭头、序号和字母表示)。

(3)若图中⑦因意外发生损坏,他的症状是:______。

(4)小明骑行时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骑行路线,这种反射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他加快骑行,引起了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增加、肺活量增大等一系列反应,出现这些反应主要依靠______系统和______的调节。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而不是人类起源于类人猿,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

C、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的增加,C正确。

D、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学家将是否直立行走作为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D错误。

故选:C。

人类起源森林古猿,古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个阶段。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万-150万年前,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生活在距今200万-150万年前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万-20万年前,会打造不同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生活在距今20-1万年前,已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致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能够狩猎。并在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中,并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使得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语言的产生,是人类和动物有了本质的区别。

掌握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关键。

2.【答案】A

【解析】解:①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正确;

②性器官在一出生就已经形成,错误;

③④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能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等,正确。

⑤青春期神经系统的功能显著增强,不是开始发育,错误;

故选:A。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内脏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

主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特征,即可解答此题。

3.【答案】D

【解析】解:A、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A错误;

B、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呼吸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错误;

C、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C错误;

D、由A知,AB段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D正确;

故选:D。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读懂图示中曲线的含义是做好该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维生素对人体很重要,如果缺乏,会引起相应的病症,据表分析解答。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

解答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及缺乏症是考试的重点,要注意掌握。

【解答】

A、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A正确;

B、缺乏含碘的无机盐,会造成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平时可适当食用海带、紫菜、加碘盐等含碘丰富的食物,B正确;

C、如果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C错误;

D、缺乏含铁的无机盐易患贫血,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解:A、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A正确。

B、据分析可见:心脏的四个腔中,上下的腔都是相通的,左右是不相通的。B正确。

C、动脉血含氧丰富,因而颜色鲜红;而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变得暗红。离开右心室的肺动脉里的血液是静脉血,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里的血液都是动脉血。C错误。

D、心脏总是在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我们就感到一次心跳。心率指的是心脏一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成年人的心率指的是60~100次每分。D正确。

故选:C。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它有4个空腔,按照位置关系,这4个腔分别叫作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心房在上,心室在下,而且左心房只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只和右心室相通,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之间都是不相通的。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心脏的结构特点。

6.【答案】D

【解析】解:A、我国鼓励无偿献血,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故A正确。

B、大量输血时应输同型血,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故B正确;

C、对于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来说,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少量失血会刺激人体的造血功能,因此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C正确。

D、O型血的人可以输入O型血,故D错误;

故选:D。

输血时应该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O型血的人只能接受O型血,要注意的是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输血的原则,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也不一定发生凝集反应。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考查了尿液的形成过程。解答时可以从肾小球的过滤特点和肾小管的重吸收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

A、由图可知,甲是肾小囊,乙是肾小管。肾小球、甲和乙共同组成肾单位,A正确;

B、a、b表示的液体分别为原尿和尿液,B正确;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都被肾小管重吸收,正常人的原尿中一般不含蛋白质,肾小管也不会重吸收蛋白质,则b尿液中不会出现蛋白质,C错误;

D、血液流经肾脏后,消耗了氧,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经过肾脏,形成了尿液,因此尿素减少,D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解题关键是熟知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近视眼的形成及矫正、眼和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答】

A.皮肤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构成的,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可以感受冷热、压力等,A错误;

B.近视眼的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B错误;

C.光线由亮变暗,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瞳孔缩小。因此当人从明亮处到暗处时瞳孔会变大,C错误;

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解: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正确。

B、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B错误。

C、尿的形成过程是,血液由肾动脉流入入球小动脉,再由入球小动脉流入肾小球,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再流经肾小管,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即:血液→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腔→肾小管→尿液,D错误

D.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觉。故D错误。

故选:A。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结合听觉的形成、视觉的形成以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进行解答。

用流程图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的生理活动时,要注意各项生理活动进行的先后顺序。

10.【答案】B

【解析】解:A、使用含磷洗衣粉,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A错误;

B、废电池中含有汞、铅等重金属,随便丢弃废电池会造成重金属污染,所以不要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B正确;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C错误;

D、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会浪费电,造成煤炭等大量化石能源的使用,污染环境,D错误。

故选:B。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二大方面,一是有利于或改善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二是不利于或破坏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从目前看,大多活动都是破坏性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11.【答案】消化腺麦芽糖小肠胆汁④胃胰岛素2

【解析】解:(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

(2)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大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肝炎患者的肝脏分泌胆汁的能力差,影响了脂肪的消化,因而肝炎患者厌食油腻的食物。

(3)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④胃,其中的胃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消化作用,使蛋白质分解为多肽,多肽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

(4)⑤是胰腺,除能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外,还能分泌胰岛素来调节血糖的浓度。

(5)毛细血管壁及小肠壁等结构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进行物质交换;所以,小肠中的某一葡萄糖分子经过小肠吸收进血液,最少经过2层细胞。

故答案为:

(1)消化腺。

(2)麦芽糖;胆汁。

(3)④胃。

(4)胰岛素。

(5)2。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

(2)图中①口腔、②食道、③肝脏、④胃、⑤胰腺、⑥小肠、⑦大肠。

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2.【答案】形成尿液肾小球过滤(滤过)右心房④肾小管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尿素

【解析】解:(1)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尿液的形成:肾小球及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过滤大分子的血细胞和蛋白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无机盐)。

(2)图2中,①为肾小囊,②为肾小球,③为毛细血管,④为肾小管。研究人员抽取透析器入口和出口的血液,经检测,入口A1处尿素的平均浓度为62mg/dl,出口A2处尿素的平均浓度为17mg/dl,说明透析器可以过滤掉大量的尿素,因此可以说明透析器可以模拟图2中的肾单位中的②肾小球,因为肾小球具有滤过作用,可以过滤尿素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透析后的血液经肾静脉流入下腔静脉,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3)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研究人员从血液入口A1处注入含0.3g/L葡萄糖缓冲液,稳定运行后,检测到缓冲液出口A2处葡萄糖浓度小于高于入口处,由此推测该细胞最可能来源于图2中的④肾小管,因为肾小管能够重吸收葡萄糖。

(4)正常情况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可以透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人工肾脏里的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的特点对血液起过滤作用,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半透膜,水、无机盐、葡萄糖、尿酸、尿素等可以通过半透膜。因此,经过人工肾透析后,血液成分中尿素等含量明显降低了。

故答案为:(1)形成尿液;

(2)肾小球;过滤(滤过);右心房;

(3)④肾小管;肾小管能够重吸收全部的葡萄糖;

(4)尿素。

图2中,①为肾小囊、②为肾小球、③为肾小管处的毛细血管、④为肾小管。

掌握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①小肠绒毛氨基酸葡萄糖2血红蛋白⑤左心室体循环②右心房

【解析】解:(1)图中①是小肠绒毛,是位于小肠内表面环形皱襞上的,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蛋白质、淀粉进入人体后只有消化后才能被吸收,故蛋白质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淀粉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2)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

(3)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图:

故血液由⑤左心室进入主动脉,经过体循环流经各器官毛细血管,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氧。

(4)手部静脉注射的药物会随血液流动,首先经上腔静脉流到右心房。

故答案为:(1)①小肠绒毛;氨基酸;葡萄糖;

(2)2;血红蛋白;

(3)⑤左心室;体循环;

(4)②右心房;

1、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有: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①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