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与教育公平摘要:孔子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超越时空意义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便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该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实现了教育的平民化,开教育公平之先河,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习孔老夫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对当下的教育改革及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有教无类;教育公平;现实意义一、 什么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有人认为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本意是指:“在教育对象上,不分贵族与平民,不分华夏与华夷诸族,不分年长与年幼的限制,只要本人愿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疽'[1]子曰:“有教无类疽'(《论语卫灵公》第39章)孔子所主张的“有教无类”的意思是说:无论是谁都是可以受教育的。孔子又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第7章)意思是说只要你带上一些薄礼来拜师,我从来没有不教的。孔子本着从人出发,讲究“人道”,提出了人与人之间“性相近,习相远”的理论,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否定了奴隶主贵族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他极力主张“有教无类”、扩大教育对象。[2]在朱熹的《四书集注》中也提到“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当复论其类之恶意矣”。由此可见,孔子在招收学生时是不分学生品行的好坏的,认为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通过教育可以使那些品行不好的学生向善,来求学的人一律招收,认为都是可教的。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还体现了在接受教育对象时不分贫富贵贱,不分种族,实质上体现了教育平等的思想。正如《论语义疏》中所说的:“言人所在见教,无有种类”;“人乃有贵贱种类,宜同资教,不可以其种类鄙庶而不教之也。教之则善,本无类也”;“类,种类也。言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当代学者冯友兰先生言孔子“如此大招学生,不问身家,凡缴学费者即受,一律教以种种功课,教读各种名贵典籍,此实一大解放也”[3]是的,孔子处在那个等级森严的奴隶主贵族时代,却能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可谓是古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发展。二、 “有教无类”思想与教育公平的异同点(一)不同点:教育公平可界定为:公民能够自由平等地分享当时、当地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质量公平。[4]教育公平的底线是教育入学机会均等,在传统意义上教育中是指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接受足够教育的平等机会。建立免费的公立学校,就是实现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最好做法。[5]而孔子所提的“有教无类”的前提是:只要带着“束脩”来求学,谁都是可以接受教育的。可见求学是有一定条件的,再说当时的社会不是谁都能有机会和条件去上学。孔子“学在四夷”的希望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所以“有教无类”不能等同于教育公平。教育权利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法律保证,即人人生而平等,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5]而孔子的“有教无类”存在局限性,没提到妇女和奴隶也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主观上孔子培养学生仍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二)相同点: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主张和实践,有利于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使教育对象从贵族下移到平民阶层,扩大了教育对象。这虽然还没达到教育公平的高度,但已有了教育平等思想的萌芽,可谓开教育民主之先河。“有教无类”与教育公平的践行都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人民素质的提高,为社会的建设培养大量有用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孔子在招收学生时,无论贫富、贵贱、种族,本着以人为本、来者不拒的原则。这为平民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创造了条件,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精神实质。三、“有教无类”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启示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的思想不仅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为当代的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孔子认为无论是谁都是可以受教育的,即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人人。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要让人人享受教育,让跟多的人掌握知识和技能,这是我们的理想。”所以,当下我们要注重教育公平,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提高高等教育,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是创新力的博弈。想要科技实力、创新实力的提高,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是社会和谐的基石。[6]当代的中国正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必然离不开对教育公平的重视。然而,当今社会任然存在着许多教育不公平的现象。例如:目前地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差距十分大。拿城乡来说城乡间不仅经济差距大,教育资源也存在很大差距。无论是师资,还是校园基础设施上农村学校都远不如城市。城市狠狠地咬了教育经费这块“蛋糕”,然而留给农村的却少之又少。在招生方面也存在不公,现在“择校风”、“快慢班”搞得火热。许多学校以分招生、以钱招生、以权招生。高考招生存在各种不公,少数民族加分、地区分数线悬殊、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⑷190-193这样的教育社会公平吗?这样的社会能和谐吗?教育的不公已成为威胁社会不和谐的因素之一,实现教育公平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迫切需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社会的教育公平。首先,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一是,合理分配各级教育经费,在边远的、落后的山区投入更多的教育经费,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力度,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环境。二是,合理分配教师资源。为农村的老师提供好的就业环境和前景,吸引更多优秀的老师下乡教学,从而缓解农村师资紧张的问题;为农村的老师提供培训,提高教师道德和业务素质,完善职业规范,从而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其次,对弱势群体进行教育补偿。一是在教育的起点上,要对社会不利群体进行保障性补偿,使他们和其他人处于同样的起跑线上。二是义务教育后阶段,对基于能力平等条件下的非能力因素的救助性补助。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在能力发展相近的前提下,若要使社会阶层、家庭经济情况等非能力因素不成为个体接受非义务教育的阻碍,政府只能在政策上向低收入的家庭的学生提供助学金或助学贷款。[5]304-312再次,完善学校招生与收费制度。第一,合理投入高考指标,促进各省之间的入学机会均等。在制定招生分配计划时,要以各省的人口总数、总考生数作为确定招生人数的重要参数。第二,收费标准兼顾中低收入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收费标准的确定应根据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第三,完善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5]最后,国家要不断的加强和完善教育立法,来促进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参考文献:张景刚,赵霞.“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思考与启示[J].沧桑,2008,(3).高敏.学孔子当老师的的智慧[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18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钽铌分离工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复习试题及答案详解(夺冠)
- 菌物标本采集制作工三级安全教育(车间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钽铌分离工理念考核试卷及答案
- 粉矿烧结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煤气化备配煤工突发故障应对考核试卷及答案
- 矿井通风工成本预算考核试卷及答案
- 选矿脱水工内部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酶制剂充填封装工效率提升考核试卷及答案
- 教育宣传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军训动员大会校长发言稿9000字
- 2025至2030年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泌尿科膀胱灌注护理课件
- 脊柱区课件教学课件
- 村集体经济培训课件
- 医院清洁消毒灭菌与隔离无菌操作技术
- 信息网络安全考题「附答案」
- 2025-2026学年冀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339)
- 2025年宪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反诈骗知识竞赛问答试题及答案
- 矿井建设工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