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的养殖技术_第1页
孔雀的养殖技术_第2页
孔雀的养殖技术_第3页
孔雀的养殖技术_第4页
孔雀的养殖技术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孔雀的养殖技术一、种雀的培育和饲养场地和栏舍孔雀胆小怕惊吓,要求环境安静,场地清洁干燥,任何嘈杂和突发高频声音均会引起雀群受惊骚动乱窜,并发出受惊的叫声:如产蛋期间受惊,立即引起产蛋率和受精率下降。饲养孔雀的场地应选择在地势干爽,环境安静的地方。栏舍结构主要考虑要有良好的光照,栏舍干燥和有充裕的活动场地等。平均每只种雀要有约8平方米的活动面积,其中1/3遮阳遮雨,2/3露天作运动场,离地2.5米高处覆盖鱼网,栏舍周围用铁网或密集的竹条作围栏,靠近地面1米高以下最好使用铁网,栏舍的框架可用角铁、水管等特性的要求,在运动场离地1.3米左右设一横梁栖架(铁或竹木)作孔雀栖息用。为保持栏舍干燥和提供孔雀砂浴条件,运动场要铺上3〜5厘米厚的粗砂层。也可在运动场外种植果树遮阳。饲养管理孔雀体型大,新陈代谢旺盛,羽毛丰满,色彩缤纷艳丽,雄雀的舵羽长达1.1米,主翼羽长达35厘米,宽6厘米,我们在饲养上要满足它的这些特性。孔雀杂食粗饲,豆类的籽实,禽蛋、虫类等广泛采食,产蛋期间,我们以种蛋鸡料为主,辅以小麦、玉米、高梁、豌豆、绿豆、竹豆等,并补饲少量黄粉虫、鸭蛋(煮熟)等的动物性饲料。同时,栏舍内要经常保持干燥、清洁,要有充足的饮水和保健砂。另外,每天要给予小量切碎的青料,如薤菜、象草等。成年雄雀约4.5〜5.5千克,雌雀4〜4.5千克,平均每天食量在250克左右,日粮粗蛋白质约18%〜20%左右,每千克饲料的能量在2800〜3000大卡。孔雀性情温顺,但要警惕个别雄雀性情凶猛,常与陌生人或饲养员敌对,要特别注意这类孔雀以爪喙伤人。为使种雀生长健壮,每年入冬前进行一次驱虫,翌年初做好选苗分群和注射鸡新城疫i系疫苗。交配繁殖在正常情况下,种用雀培育到22〜24个月龄即可产蛋,产蛋时间是3〜8月,一般是每年农历,,惊蛰,,前后开始产蛋,每只母雀可产28〜35枚。为保证受精率,公、母比例掌握在1:2〜3,即每个栏舍内只能养一只雄雀和配备2〜3只雌雀,一个栏内不能同时养两只雄雀,否则,交尾期间,雄雀争配造成相互打斗,影响受精。孔雀的利用年限最好是5〜6年,年限长了,种蛋的受精率逐年降低。孔雀主要在每天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交尾,交配前雄雀争相开屏竞艳,雌雀发出咯咯声的求偶信号。这时,要保持环境安静,禁止围观。产蛋时间主要在每日下午17〜21时,多在栏舍遮阳角落的沙土中,用爪刨一小窝产蛋,或者人为地用旧汽车轮胎,中间放入一些稻草做巢窝,调教孔雀产蛋。为减少种蛋受污染,要在晚上22时前进行多次检蛋。孵化

人工饲养的孔雀就巢性差,孵化能力低,饲养数量少,蛋量不多时,可用抱窝母鸡孵化。由于孔雀蛋较大(每枚重100〜110克),大母鸡每只可孵3〜4枚蛋,孵化中,辅以人工帮助翻蛋每天二次,孵化27天即行出壳,可同时利用母鸡育雏。孔雀饲养数量大,蛋量多时,采用孵化机孵化。产后5天内的种蛋及时消毒入孵,孵化机温度保持37.5°C,相对湿度为65%〜70%,一般孵化时间为27天。孔雀蛋大壳厚,这是孔雀在自然中选择的结果,这使它在自然界孵化中蛋温不易散失,不易破损,有利于它在野生环境中繁殖后代。我们在人工饲养使用孵化机的情况下,要把好入孵蛋的受热均匀问题,孵化前期每小时要翻蛋一次,这有利于蛋受热均匀和胚胎正常发育,也是防止胚胎粘连蛋壳的重要做法。孵化至25天的胚蛋转入出雏机内,温度保持37C,湿度75%。对孵化达27天经啄壳而无力出壳的雏雀要给予人工"助产",小心剥开蛋壳的啄破线,帮助雏雀出壳,出壳后的雏雀,留在机内待羽毛稍干后才移出机外。孵化要有人轮流值班,并做好各项记录,根据气温和天气的变化适当调好温湿度。育雏雏雀出壳后,放保育箱内,1〜3天内要保持温度30〜31C,一周龄保温要求28C以上,开食首先喂0.4%高锰酸钾水,然后喂鸡花料和黄粉虫。雏雀十分喜爱吃黄粉虫,1周龄后放入层笼育雏(三层),育雏笼为100x70x40厘米。1〜2周龄每格饲养10只雏雀,3〜4周龄每格6〜8只,5〜8周龄每格养5只,8周龄后转入育成雀栏,每栏养10〜12只。育雏时笼底应放一块经消毒后的麻袋片,并需勤换,保持清洁干爽,料槽、水槽全日供料供水,饮水中适当添加复合维生素b水液,每日定时补给黄粉虫,8周龄后逐渐供给青料,5周龄时用鸡iv系疫进行饮水免疫一次。中雀的饲养雏雀长至8周龄后放入育成雀舍饲养,每栏面积约30平方米,养10〜12只中雀;栏舍地面铺3〜5厘米粗砂,保持栏舍干爽,提供砂浴;初喂中鸡料,逐步加喂籽实及豆类,每日补饲少许熟鸭蛋或黄粉虫,每天供一次切碎青料,栏舍内放置保健砂。中雀饲养至秋后,约6月龄,如作食用,可进行适当育雀,宰后胴体美观、色泽浅黄、肌肉层厚、肌纤维幼嫩,屠宰率75%,平均每只耗料约15千克,肉料比约1:4。中雀饲养至一年半左右,渐趋成熟,这时要进行选种选配工作,选择生长发育正常、健康、双脚强壮、耻骨距离适中的个体为后备雀,同时考虑冠羽排列形式,颈羽、胸羽颜色状况。公母比例1:2〜3一个组,固定栏舍饲养直至产蛋,这时应适当控制能量饲料,避免脂肪沉积,影响繁育。二、孔雀的疾病防治孔雀属野生禽类,在长期的大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较强的抗病力。在几年来的饲养管理过程中,保持环境幽静、少与外界接触,保持栏舍干爽、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栏舍是做好预防疾病的基本工作。此外,我们还发现如下几种疾病。巴氏杆菌病

这是孔雀急性败血型传染病,多见于雏雀发病,成雀偶有发生,发病急、死亡率高,在春末夏初多见,饲料中添加土霉素可作预防,可用链霉素2〜3万单位/kg进行治疗。体内寄生虫由于孔雀喜吃昆虫,所以易感染线虫病以及球虫病,我们检验发现有华首线虫、球虫,用盐酸左旋咪唑片,每只成雀喂3〜4片,效果好,每年至少驱虫三次,球虫可用球虫灵防治。用鸡瘟疫苗预防接种,预防雀瘟的感染。应激因素孔雀驯化程度不高,胆小,易受应激因素影响,产生意外死亡。5其它此外还有黑头病、体虱、维生素缺乏症、异物损伤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细心地进行饲养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孔雀养殖的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一、 预防1良好的饲养环境是孔雀防病的重要条件,因此,在饲养孔雀时,笼舍要求光照充足,地势高;平养时地面上要铺垫一层细石砂,可大大减少疾病感染。2雏孔雀20日龄时肌注鸡新城疫11系苗,每年秋季对当年繁殖的孔雀进行一次鸡痘疫苗接种。3成年孔雀每年春、秋季各进行一次鸡新城疫11系苗接种,同时口服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驱虫。二、 黑头病的防治1症状:黑头病又称盲肠肝炎,是孔雀的易发病,表现为精神萎糜,食欲不振,排黄色或褐色稀便,病变主要部位在盲肠和肝脏,盲肠肿大,腔内大量充血,肝脏表面出现黄豆粒大小的白色或微黄色坏死灶。2防治:预防本病,可在饲料中添加痢特灵,发病后用抗菌素治疗有效。其余疾病的防治要结合本地区禽流行病的特点来进行。孔雀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自然条件下各种年龄的禽都可发病。但多发生于雏孔雀,特别是3周龄〜6周龄雏孔雀最易感,发病率一般在30%〜70%,死亡率不等,随饲养条件不同差异很大。??大肠杆菌败血症??该病是本病的代表性病型,多见于6周龄〜10周龄的孔雀,死亡率一般为5%〜20%,多发生于寒冷季节,在同群孔雀患病率相当高。患病孔雀采食量下降,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丧失,羽毛逆立,颜面褪色,消瘦,下痢。呼吸道有病变者有打喷嚏和呼吸障碍等症状,与支原体病很相似,但一般没有颜面浮肿和流鼻汁等症状,但有时与支原体病混合感染。??幼雏在夏季发病也较多见,无特征症状,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2天〜4天后衰竭死亡。有的出现白色及黄色下痢症状,腹部膨胀,与雏鸡白痢病相似。??死胎、初生雏败血症及脐带炎??由内源性和外源性感染的卵在孵化过程中细菌大量增殖,多数胎儿在孵化后期或将出壳前死亡,有时发生爆蛋、一端破壳卵,如进行细菌培养,在包括卵黄的体内各个部位都能检出大肠杆菌。有的即使孵出,出壳后活力也较低,卵黄吸收不良,多发生脐带炎,排出白色下痢便,腹部膨胀,多在出壳后2天〜3天死亡,超过1周死亡减少。死胎及出壳后死亡的雏剖检可见卵黄膜变薄,卵黄吸收不良,其内容物呈黄褐色泥水状,混有干酪样颗粒物,4日龄以上感染雏经常可见到心包炎。??全眼球炎??多发生在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后期,表现为一侧眼失明,开始眼睑肿胀、流泪、怕光,逐渐瞳孔浑浊,继而眼液、角膜浑浊,视网膜脱落而失明,眼球萎缩,眼窝凹陷。??关节炎及滑膜炎??多发生于幼雏和中雏,散发,多见于慢性病例。多在跗关节周围呈竹节状肿胀,有跛行症状,关节液增多、浑浊,腔内有时出现脓性或干酪物。有的发生腿鞘炎,走路困难。??坠卵性腹膜炎及输卵管炎??在腹部气囊内有大肠杆菌侵入的产蛋禽,病变可从气囊炎发展到腹膜炎以及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变薄,管腔内充满干酪物。严重时输卵管堵塞,排出的卵泡坠落到腹腔内。??出血性肠炎??主要病变在消化道,尤其是小肠黏膜出血和溃疡,严重时在浆膜即可见到密集的小出血点。??脑炎型大肠杆菌病??主要症状是发病后头颈后倾,震颤,产蛋率下降。剖检可见脑膜充血,肝稍肿大、易碎,表面有黄白色坏死点,肠黏膜充血等。??对本病的防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首先从孵化卫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