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人机工程学 PPT课件 第6章_第1页
安全人机工程学 PPT课件 第6章_第2页
安全人机工程学 PPT课件 第6章_第3页
安全人机工程学 PPT课件 第6章_第4页
安全人机工程学 PPT课件 第6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人机工程Safety

Ergonomics课程导学基本要求了解安全人机环系统的类型,掌握安全人机环系统的功能。掌握人的功能和机的功能及功能特性比较,能进行简单的人机功能分配设计。充分理解人机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因素对人机的影响。了解安全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原则,掌握安全人机系统设计步骤。本章重难点重点:人机环系统的组成、类型及功能;静态人机功能匹配;动态人机功能匹配;人机与照明、温度、色彩等环境因素的关系难点:人机功能的优势分析;安全人机系统设计的原则及步骤本章导学Chapter

6安全人机环系统及主要功能Safety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and

itsmain

functions安全人机系统的功能匹配设计Function

matching

design

of

safety

man-machinesystem人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man-machine

and

environmentalfactors安全人机系统设计Safety

ergonomics

system

design系统及功能6.1安全人机环系统及主要功能Safety

man-machine-environment

system

and

its

main

functions6.1安全人机环系统及主要功能安全人机系统主要由人、机、环境这三部分组成。任何机器都必须有人操作,并且都处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之中工作。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的设计,重点是解决系统中人的效能、安全、身心健康以及人机匹配最优化的问题。在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中,必须处理好人机、人环、机环的关系,确保安全人—机—环境系统总体性能的实现。6.1.1人的主要功能人在人机系统的操纵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可通过心理学提出的带有普通意义的规律来加以描述:“刺激(S)→意识(O)→反应(R)”,即在信息输入、信息处理和行为输出三个过程体现人在操作活动中的基本功能。6.1.1人的主要功能1.第一种功能——传感器人在人机系统中首先作为信息

发现器进行感知,是联系人与

机之间的枢纽和信息接收者。人通过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即

用感觉器官作为联系渠道,感

知工作情况和机器的使用情况。6.1.1人的主要功能2.第二种功能——信息处理器人的判断可分为相对判断和绝对判断。相对判断即有条件的判断,是在已有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进行比较后做出的,绝对判断是在没有任何标准或比较对象的情况下做出的。据估计,在相对判断的基础上,大多数人可以分辨出1~30万种不同的颜色,而绝对判断仅能有11~15种。6.1.1人的主要功能3.第三种功能——操纵器通过机器的控制器进行操纵,控制器的设计原则如显示器的设计一样,让使用它的人易于操作和少出差错。在人机系统中,控制器的作用是对接收的刺激做出反应。任何显示—反应模式,如果违反原有的习惯,很可能出现差错。不论在什么特殊情况,设计人员总要求操作者改变其习惯的行为方式都是错误的。6.1.2机的主要功能机的子系统分为C-M和M-D系统。C-M系统由控制器和机器的转换机构(或计算机主板)组成。这个系统的任务是使机器接受操作者

的指令,实现机器的运转与调控,把输入转

换为输出。M-D系统由机器的转换机构和显示器组成,该系统的任务是反映机器的运行过程和状态信息。有的系统只有C-M系统,如自行车等;有的则只有M-D系统,如某种信息显示仪表等。6.1.2机的主要功能接收信息对机器来说,信息的接收是通过机器的感觉装

置,如电子、光学或机械的传感装置来完成的。当某种信息从外界输入系统时,系统内部对信

息进行加工、处理,这些加工、处理的信息可

能被储存或输出,也可能反馈到输入端而被重

新输入,使人或机器接收新的反馈信息。接收

的信息也可不经处理而直接存储起来。6.1.2机的主要功能储存信息机器一般要靠磁盘、磁带、磁鼓、打孔卡、凸轮、模板等储存系统来储存信息。处理信息对接收的信息或储存信息通过某种过程进行处理。执行功能一是机器本身产生控制作用,如车床自动加深或减少铣削深度;二是借助声、光等信号把指令从这个环节输送到另一个环节。6.1.3环境的主要功能环境要素的特点最小限制律整体环境的质量,不能由环境诸要素的平均状态决定,而是受环境诸要素中与最优状态差距最大的要素控制。各环境要素的等值性这是指各个环境要素,无论它们本身在规模上或数量上如何的不相同,但只要是一个独立的要素,那么对于环境质量的限制作用并无质的差别。6.1.3环境的主要功能环境要素的整体效应大于个体效应之和这是指环境诸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产生的集体效应,是个体效应基础上质的飞跃。各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环境诸要素在地球演化史上的出现,具有先后之别,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6.1.3环境的主要功能环境的功能环境的调节功能环境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调节作用,使系统的输入等于输出,从而实现系统的有序性,保持环境平衡。环境的文化功能优美的自然环境使人在精神上得到升华,不

同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性格、习俗和文化。6.1.4人机系统的类型与功能1.人机系统的类型□按有无反馈控制分类开环人机系统开环人机系统是指系统中没有反馈回路或输出过程也可提供反馈的信息,但无法用这些信息进一步直接控制操作,即系统的输出对系统的控制没有直接影响。闭环人机系统闭环人机系统是指系统有封闭的反馈回路,输出对控制有直接影响。若由人来观察和控制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反馈,则称为人工闭环人机系统。若由自动控制装置来代管人的工作,则称为自动闭环人机系统。6.1.4机的主要功能按自动化程度分类人工操作系统人工操作系统包括人和相应的辅助机械及手工工具。人负责提供作业动力,并作为生产过程的控制者。人直接把输入转变为输出,这是影响系统效率的主要因素。人工操作系统6.1.4机的主要功能半自动化系统半自动化系统由人和机器设备或半自动化机器设备构成,人控制具有动力的机器设备,以对系统做某些调整或简单操作。在这种系统中,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交换频繁且复杂。在生产过程中,人感知来自机器的信息,经处理后成为进一步操纵机器的依据。半自动化人机系统6.1.4机的主要功能自动化系统机器负责系统中信息的接收、储存、处理和执行等工作,人只起管理和监督作用,只有在发生意外情况时,才

采取强制措施。系统必须对可能产生

的意外情况设有预报及应急处理的功

能。系统的设计不宜过分追求自动化,脱离现实的技术和经济条件。自动化人机系统6.1.4机的主要功能

按人机结合方式分类人机串联作业时人直接介入工作系统,操纵工具和机器。人机串联结合突出了人的长处和作用,但是也存在人机特性互相干扰的一面采用串联系统时,必须进行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使人成为控制主体,并尽量提高人的可靠性。人机串联系统6.1.4机的主要功能人机并联作业时人间接介入工作系统,人的作用

以监视、管理为主,手工作业为辅。当

系统出现异常时,机器由自动变为手动,人必须直接介入到系统之中,人机结合

从并联变为串联,要求人迅速而正确地

判断和操作。人机并联系统6.1.4机的主要功能人与机串/并联混合人与机串/并联又称混合结合方式,也是最常用的结合方式这种结合方

式的表现形式很多,实际上都是人

机串联和人机并联两种方式的综合,往往同时兼有这两种方式的基本特

性。人机混联系统6.1.4机的主要功能2.人机系统的功能人机系统是为了实现安全与高效的目的而设计的,也是由于能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存在的。在人机系统中,虽然人和机器各有其不同的特征,但在系统中所表现的功能却是类似的。完整的人机系统都有六种功能,这些功能是连续进行的,是由人和机共同作用实现的。人机系统的功能6.1.4机的主要功能信息接收人通过感觉器官来完成;“机”通过感受装置来完成。信息加工脑接收信息或调用储存的信息,通过一定的过程形成决定或主意。现代化的机器也可以进行一些程序化的信息加工。信息储存人的信息储存是靠大脑的记忆能力或借助录像、照相和文字记载等方式来完成的。机器的信息储存一般要靠磁带、磁鼓、磁盘、模板等储存系统。6.1.4机的主要功能执行功能即执行人脑或“机脑”的指令。信息反馈将系统中各过程的信息逐步返回到输入端。例如,当电冰箱内温度高于预定温度时,压缩机就开始运转,否则就自动停机。输入与输出物料或待加工物从输入端输入,经过系统的加工过程,改变输入物的状态,变成系统的成果而输出。6.1.5安全人机环系统的组成所谓系统是指由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以某种形式

结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把整体系统的组成部

分称为子系统。整体系统与子系统之间既有相对性也有统一性。人机环系统中的人是指机器的操作者或使用者;机器的含义是广义的,是指人所操纵或使用的各种机器、设备、工具等的总称;环境便是人与机器所处的环境。6.2安全人机系统的功能匹配设计Function

matching

design

of

safety

man-machine

system6.2.1静态人机功能匹配系统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比较分配原则通过人与机器的特性比较,进行客观的和符合逻辑的分配。剩余分配原则首先考虑机器所能承担的系统功能,再将剩余部分的功能分配给人。经济分配原则以经济效益为原则,合理恰当地进行人机功能分配。宜人分配原则功能分配要适合人生理和心理的多种需要,有意识地发挥人的技能。弹性分配原则将系统的某些功能同时分配给人或者机器,使人可以自由地选择参与系统行为的程度。6.2.2动态人机功能匹配上述讨论的静态作业分配策略,是在忽略了作业的时变性以及人的响应可变性的条件下讨论的。对于人来讲,可以将分配给他的作业负荷与他可用能力之间的差距记作δ,这个差距δ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在通常情况下,人能够补偿这个变化。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这种差距可能过大,以致产生人不可接受的超负荷或低负荷。因此,这时需要有一个能够动态地实现最佳作业分配的决策机制。在这个机制下,系统功能的分配可以依据作业的定义、工作环境等条件,随时做出相应的变化。6.2.2动态人机功能匹配理想的情况是作业的构造能随着系统的目标与要求而变化。因此,可以引进一个智能适应界面系统或者辅助智能界面系统去适应上述的变化。动态的系统功能分配是要达到人、机两方面功能的相互支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目的。上面所涉及的智能界面系统的实现并不容易实现,它是一个急需深入探索和研究的新课题。6.2.3安全人机功能优势分析人的突出优点机的突出优点①排除干扰进行判断①重复性的操作和计算②动态的变化中进行判断②迅速施加较大的力③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③精确控制施力大小④进行综合判断④长时间或连续施加作用力⑤进行预测工作⑤大量的数据处理⑥进行创造性工作⑥恶劣或危险环境作业⑦对偶然或意外事故的处理⑦快速进行操作6.2.4安全人机功能分配原则

费力、快速、持久、可靠性高、精度高、程序固定、操作复杂和环境条件差的工作,都适合于机械来承担。

研究、决策、编程序、发指令、做工精细、检查、监视、管理、维修、处理故障和应付不测等利用脑力和感官的工作都应该由人来承担。

人机相互配合。一方面需要人监控机械,即使是完全自动化的系统也必须有人监视。机械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必须由人来手动操纵。另一方面需要机械监督人,以防人产生失误时导致整个系统发生故障。人会经常出现失误,因此在系统中放置相应的安全装置非常必要。6.3人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Relationship

between

man-machin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6.3人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作业环境与整个人机系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会影响人的生理、心理特性等,这些影响一般来自于温度环境、照明、色彩、有毒物质、噪声等。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人工效率﹑机器设备性能和可靠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6.3.1照明环境1.照明环境光照是一种能够使视网膜兴奋,并产生视觉感的辐射能。光学光度学参量中的照度经常被用来定量描述某个特定场所的照明环境是否符合要求,具体是指每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光通量。照度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光源与光照面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垂直照射与斜射比较,垂直照射的照度大;光线越倾斜,照度越小。有时为了充分利用光源,常在光源上附加一个反射装置,使得某些方向能够得到比较多的光通量,增加该被照面上的照度。6.3.1照明环境2.照明与疲劳良好的照明可改善人的视觉条件(生理因素)和视觉环境(心理因素)。使人易于识别物体,可减轻视觉疲劳。良好的照明条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也都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工作精度和效率、增加产量、减少差错。6.3.1照明环境照明与事故次数的关系安全状况示意图3.照明与工作效率据英国调查,在机械、造船、建筑、纺织等部门,人工照明事故比天然采光情况下增加25%良好的照明对降低事故发生率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有明显的效果。6.3.1照明环境4.作业场所的照明设计□适宜的照明方式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是作业场所光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大部分采用两者兼用的方式。如果考虑到灯光的照射范围和效果,工业企业的建筑物通常采用的人工照明方式又可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和分区一般照明。选择合理的照明方式,必须要同时考虑照明质量和相应的费用支出问题。6.3.1照明环境光源选择室内采用自然光照明是最理想的。人工光源尽量接近自然光,一般采白炽灯、荧光灯、高压汞灯、高压钠灯等。照明不宜使用有色光线。在有色光照明下视力效能降低。如白光下视力效能为100%,红光下视力效能仅达90%。白炽灯荧光灯6.3.1照明环境照度分布任何一个工作场所,除了需要满足标准中规

定的照度值要求以外,对于在其内的工作面,最好能保证照度分布的比较均匀。所谓照度

均匀度,是指规定表面上的最小照度与平均

照度之比。均匀的照度分布是视觉感受舒服

的重要条件,照度均匀度越接近1越好;反

之,该值越小越增加视觉疲劳。6.3.1照明环境亮度分布作业环境亮度差异过大易导致眼疲劳,但也不必达到完全均匀的程度。若工作周围存在明暗环境的对比或者阴影,则不容易产生单调的感觉。室内各部分办公室车间工作对象与其相邻的周围之间(如书或机器与其周围之间)3:13:1工作对象与其离开较远处之间(如书或机器与墙面之间)5:110:1照明器或窗与其附近周围之间—20:1在视野中的任何位置—40:16.3.1照明环境眩光眩光眩光多来源于外界物体表面过于光亮、亮度对比过大或直接强光照射。直射眩光光源直接照射到人眼引起的眩光。反射眩光强光经物体表面反射引起的,特别是在靠近视线方向反射引起的眩光。对比眩光被视物体与背景明暗相差太大引起的眩光。6.3.1照明环境防止和减轻眩光的主要措施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直射转为反射避免反射眩光减少亮度对比对眩光光源应考虑用半透明或不透明材料减少其亮度或遮住直射光线。6.3.1照明环境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直射转为反射避免反射眩光减少亮度对比应布置在视线外微弱刺激区用适当的悬挂高度和必要的保护角。6.3.1照明环境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直射转为反射避免反射眩光减少亮度对比光板壁漫射到工作场所。6.3.1照明环境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直射转为反射避免反射眩光减少亮度对比使反射光不处于视线内,此外还可以通过选择材质或涂色来降低反射系数,避免反射眩光。6.3.1照明环境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直射转为反射避免反射眩光减少亮度对比适当提高环境亮度以减少亮度对比可以减小对比眩光。如,一个亮着的街灯,白天行人不会有人注意到,而在晚上,行人就感觉街灯很刺眼。6.3.1照明环境名称色温/K说明暖色光3300暖色光与白炽灯相近,红光成分较多,能给人以温暖、健康、舒适、比较想睡的感受,适用于家庭、住宅、宿舍、宾馆等场所或温度比较低的地方冷白色光3000~5000又叫中性色,光线柔和,使人有愉快、舒适、安详的感受,适用于商店、医院、办公室、饭店、餐厅、候车室等场所冷色光5000又叫日光色,光源接近自然光,有明亮的感觉,使人精力集中及不容易睡着,适用于办公室、会议室、教室、绘图室、设计室、图书馆的阅览室、展览橱窗等场所部分光源的色温和一般感觉作业种类德国(DIN)美国(IES)低精度装配250320精密度装配10005400超精密装配150010800低精度机动车床操作250540精密机床操作5005400超精密机床操作100010800工程绘图10002200图书馆、办公室5001600德国与美国照度标准(勒克司)6.3.1照明环境中国工厂的照度标准(勒克司)作业种类作业举例综合照明只用于一般照明局部照明一般照明超精密超粗密机械操作,超精密检查,半导体微型件装配,精密雕刻。5000-1000100-50\精密精密机械操作,金属检验,排字,电视机等小型产品装配,暗乐布检查,裁缝。100-30080-40\汽车装配修理,暗色物纺织,精密油漆作业。\\200-100普通机械加工,铸工造型,明色布检查,裁缝,控制盘。300-10060-30\金属热处理,造纸,化工,明色物纺织。\\100-50粗粗木工,钣金,印刷100-5040-20\6.3.1照明环境6.3.2温度环境环境的温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过热或者过冷都会对人体引起不

良的生理反应,不利于正常作业。根据作业特性和劳动强度的不同,要求工厂车间内作业区的空气温

度和湿度必须满足相应的标准。6.3.2温度环境1.高温□高温作业环境界定《工业场所有害物质因素接触限值一物理因素》(GBZ2.2-2007)规定:高温作业指的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Wet

BulbGlobeTemperatureIndex,又称湿球黑球温度)不小于25°C的作业。而一般情况下,凡具有下述情形之一者即为高温作业环境:在有热源的生产场所中,热源的散热率大于83736J/(m3·h);作业环境的温度在寒冷地区高于32℃,在炎热地区高于35℃;作业环境的热辐射强度超过4.186

JI(cm2·min);作业环境的温度高于30℃,相对湿度(RH)大于80%。6.3.2温度环境高温环境人的生理反应高温环境下进行作业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变化,此时人体的热平衡会遭到破坏,高温对人体的这种负面作用会随着环境中热负荷的加重更加强烈,通常会经历代偿、耐受和病理损伤三个阶段:当高温环境持续严重时,体温调节中枢就无法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散热量,无法达到新的动态热平衡。如果高温环境更加恶劣,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完全被抑制,人体已无法承受此时的热刺激,随即进入病理损伤阶段。一旦热环境进一步恶化,血管高度收缩,排汗基本停止,体温便会升至41℃以上,导致机体各部分尤其是大脑产生不可逆的严重损伤,甚至会有生命危险。6.3.2温度环境高温环境人的生理反应机体在高温环境下的生理反应6.3.2温度环境高温环境的影响人在高温环境中作业时体温会升高,心情容易烦躁不安,由此引起的各种不舒适会影响机体的脑力劳动、信息处理、记忆力等部位的正常功能发挥。以空气温度为33℃、相对湿度为50%、穿薄衣服进行作业时所处环境的温度为有效温度。除此以外,高温对重体力劳动效率影响更大。这是因为在高温环境中,很大一部分的血液供给要用于皮肤散发热量,调节体温,而供给肌肉活动的血液就相应减少了。6.3.2温度环境高温作业环境的控制措施合理设计生产工艺过程。生产工艺和技术措施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屏蔽热源。降低温度。增加气流速度。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合理使用劳保用品。如,高温作业的工作服。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减小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合理安排休息场所职业适应

逐步适应高温环境。以此来减少人体产热量。作业者在高温作业时身体积热,需要恢复热平衡机能。6.3.2温度环境2.低温□低温作业环境界定《低温作业分级》规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其工作地点平均气温不高于

5℃的作业称为低温作业。常见的低温作业有高山高原工作、潜水员水下工作、现代化工厂的低温车间以及寒冷气候下的野外作业等。6.3.2温度环境低温环境人的生理反应与高温环境下类似,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作业时,人体也会经历代偿、耐受和病理损伤三个阶段。刚接触低温环境时,机体对流和辐射散热的作用会明显增强,热平衡开始遭受破坏,体内含热量有所减少。低温环境比较恶劣时,体温调节中枢作用也难以达到新的热平衡。如果低温环境极端严峻时,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完全被抑制,冷应激已经超出了人体的生理耐受范围,人体就会进入病理损伤阶段。6.3.2温度环境低温环境的影响在认知能力方面,低温环境对简单的脑力劳动

影响不明显。此外,低温对体力劳动也会造成

负面影响。因为低温环境中,人体皮肤血管收

缩,组织温度下降,手指会麻木,手部操作的

灵巧性会下降。而且当手部皮肤温度低于8℃时,触觉敏感性也会变弱。一般手指灵巧性的临界

温度为12-16℃。6.3.2人体的热平衡低温的控制措施做好采暖和保暖工作,应设置必要的采暖设备。提高作业负荷增加作业负荷,可以使作业者降低寒冷感。但工作负荷的增加,应以不使作业者出汗为限。个体保护低温作业车间或冬季室外作业者,应穿御寒服装。采用热辐射取暖室外作业,提高外界温度以消除寒冷是不可能的;若采用个体防护,厚厚的衣服又影响操作的灵活性。如此采用热辐射的方法御寒最为有效。6.3.3色彩环境色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色彩不仅是生存的手段,还是思考和丰富生活的工具。环境色彩变化和刺激有助于操作者保持感情和心理

平衡以及正常的知觉和意识,而对于生产中的机器、实体设备、各类工具和操作对象的恰当的色彩设计则能使之外观美化,让操作者心情舒畅、愉快,视觉良好,有

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若色彩不恰当,则可能破坏机器设备的造型形象,引起操作者的视觉疲劳,心理上的反感、压抑,从而降低工作效率。16160.0..3.33.3..3.34色色彩彩环对境人的影响1.色彩的心理效应颜色心理效应红橙黄绿蓝青紫白灰黑激情、热烈、喜悦、吉庆、革命、愤怒、焦灼活泼、欢喜、爽朗、温和、浪漫、成熟、丰收愉快、健康、明朗、轻快、希望、明快、光明安静、新鲜、安全、和平、年轻、生机、活力空旷、沉静、舒适、纯朴、端庄、稳重沉静、冷静、冷漠、孤独、空旷庄严、不安、神秘、严肃、高贵纯洁、朴素、纯粹、清爽、冷酷平凡、中性、沉着、抑郁黑暗、肃穆、阴森、忧郁、严峻、不安、压迫6.3.3色彩环境温度感红色使人联想到火红的太阳、红红的篝火,使人有一种温暖的感觉。因此,将红、橙、黄色称为暖色,橙红色为极暖色。蓝色使人想到海水,会有一种寒冷感。因此青、绿、蓝色称为冷色,青色为极冷色。色彩的温度感,是人类长期在生产、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条件反射。当一个人观察热色时,会在心理上明显出现兴奋与积极进取的情绪;而当观察一个冷色时,会在心理上明显出现压抑与消极退缩的情绪。6.3.3色彩环境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是物体色与人的视觉经验共同形成的重量感作用于人的心理结果。深浅不同的色彩会使人联想起轻重不同的物体。决定色彩轻重感的主要因素是明度,明度越高显得越轻,明度越低显得越重。色彩的轻重感还会受到色彩样态的影响。有光泽、质感细密、坚硬的表面色样态给人以稍重的感觉,而无光泽、质感粗松、柔软的表面色样态给人以稍轻的感觉。16160.0..3.33.3..3.34色色彩彩环对境人的影响硬度感色彩的硬度感是指色彩给人以柔软和坚硬的感觉,它和色彩的轻重感很相似,

与色彩的明度和纯度有关。明度高的色

彩感觉软,明度低的色彩感觉硬,中等

纯度的色彩感觉软,高纯度和低纯度的

色彩感觉硬一般常采用高明度和中等纯

度的色彩来表现软色。在无彩色中的黑、白是硬色,灰色是软色。616.0..3.33.3..3.34色色彩彩环对境人的影响膨胀感色彩的胀缩感是指色彩在对比过程中,色彩的轮廓或面积给人以膨胀或收缩的感觉。色彩的轮廓、面积胀缩的感觉是通过色彩的对比作用产生出来的。通常,明度高的色和暖色有膨胀作用,该种色彩给人感觉比实际大,如黄色、红色、白色等。色彩的胀缩感常用于改变色彩面积关系上的视觉均衡,增加视觉舒适感,如红色与蓝色进行搭配时,红色的面积稍小,蓝色的面积稍大。61.03.3.4色色彩彩环对境人的影响情绪感实验证明,赏心悦目色彩对神经系统会产生良好刺激,有利于人的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分泌某种有益健康的生理活性物质,调节血液的流量和神经传导,使人朝气蓬勃;反之,杂乱而刺目的色彩,会损坏人的健康和正常的心理情绪。16160.0..3.33.3..3.34色色彩彩环对境人的影响情绪感暖色系颜色给人以兴奋感,可以激发人的感情和情绪,使人兴奋激情,精力旺盛,明亮而鲜艳的暖色给人以轻快活泼的感觉,但也易疲劳。冷色系颜色给人以沉静感,可以抑制人的情感和情绪,使人沉着冷静和宁静的休息。明度较低、柔和的冷色使人有稳重和宁静的感觉;深暗而浑浊的冷色给人以忧郁沉闷的感觉。2.色彩设计□色彩设计分类环境色彩。它包括厂房、商店、建筑物,室内环境等色彩设计。物品配色。它包括机床设备、家具、纺织品、包装等。标志管理用色。它有安全标志、管理卡片、报表、证件等。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3.色彩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色彩设计方法可用计算机色彩模拟来分析配色。用模拟系统可以改变、分析、评价各种色彩的组合,确定某一设计的色彩。当进行环境色彩设计时,还可以把有代表性的四季景象协调、对比来确定建筑物的最佳配色,也可参考已有的设计院经验,或用绘画的方式进行评价。□色彩设计步骤:(1)根据造型、用途确定色彩设计原则。(2)按以上原则指出各种设计方案。(3)进行模拟。(4)制定评价标准,确定理想配色的条件,分析、评价所提出的各种设计方案,从中选出最佳方案。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4.色彩调节及应用□色彩调节的概念选择适当的色彩,利用色彩的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因素起到调节作用,称为色彩调节。□色彩调节的目的提高作业者作业愿望和作业效率。改善作业环境、减轻或延缓作业疲劳。提高生产的安全性,降低事故率。616.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色彩调节的应用√色彩应用于安全领域的历史并不长,大体始于20世纪40年代。√195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一个安全色标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制定国际上统一的安全颜色。√1964年公布了一个《安全色标准》。√1978年10月在海牙举行的第九次国际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国际标准草案,规定红、蓝、黄、绿4种颜色为国际通用的安全色。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安全色是传递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我国于2008年开始施行《安全色》国家标准GB2893-2008,其中对安全色的颜色表征规定包括红、蓝、黄、绿颜色。表示禁止、停止、危险以及消防设备的意思。凡是禁止、停止、消防和有危险的器件或环境均应涂以红色的标记作为警示的信号。如机器设备上转动的轮子、消防设施、报警器、应急停止按钮等。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表示提醒人们注意。凡是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及环境都应以黄色表示。红色蓝色黄色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表示直接的危险物,如移动的防护罩移门、机器上的切、压、冲橙色等危险行程部件。绿色使用安全色必须考虑以下三方面:危险的紧迫性越高,越应该使用打动知觉程度高的色彩;危险可能波及范围越广,越应使用视认性高的色彩;应该制定约定俗成的色彩作为安全色标准,以防止安全色含义的错误理解。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安全帽工作服安全帽采煤机16160.0..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压风自救系统瓦斯抽采泵通风机瓦斯投放管路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禁止穿化纤服装禁止乘人禁止乘输送带禁带烟火禁止标志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当心瓦斯当心水灾当心冒顶警告标志1616.0..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鸣笛必须持证上岗必须戴安全帽必须带自救器指令标志16160.0..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避险处急救处路牌标志路标、路牌、提示标志16160.0..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安全卫生指导标志安全生产指导标志指导标志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干粉灭火器消火栓泡沫灭火器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禁止通行禁止驶入当心车辆停车让行616.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不同颜色的化学试剂危险警告标志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法国FOS-SUR-MER钢铁有限公司的SOLMER工厂的前后色彩设计改造对比(凡是有危险的交通走道都采用红色,而普通的安全廊道则用蓝色,每一种颜色都用于相同功能的管道,这样除了美化环境以外,还便于维修。此项设计被设计界认为是典范式设计。)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法国FOS-SUR-MER钢铁有限公司的SOLMER工厂的色彩设计细节色彩调节的应用

对比色对比色是使安全色更加醒目的反衬色,包括黑、白两种颜色。安全色与对比色同时使用时,应按下表规定搭配使用。(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和警告标志的集合边框。)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禁止通行当心坑洞必须戴安全帽可动火区616.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色彩调节的应用

环境色应使环境色形成的反射光配合采光照明形成足够的明视性。应像避免直接眩光一样,尽量避免施色涂层形成的高光对视觉的刺激。应形成适合作业的中高明度的环境色背景。应避免配色的对比度过强或过弱,保证适当的对比度。应避免大面积纯度过高的环境色,以防视觉受到过度刺激而过早产生视觉疲劳。应避免如视觉残像之类的虚幻形象出现,确保生产安全。如在需要提高视认度的作业面内,尽可能在作业面的光照条件下增大直接工作面与工作对象间的明度对比。经有关专家实验统计,人们在黑色底上寻找黑线比在白色底上寻找同样的黑线所消耗的能量要多2100倍。为了减少视觉疲劳,必须降低与所处环境的明度对比。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工作场所用色123√工作房间配色尽可能不要色调单一,否则会加速视觉疲劳或引起单调感。√工作房间配色的明度不应太高和相差悬殊,否则也会因为视觉适应性而促使视觉疲劳。√工作房间配色的饱和度也不应太高,不然较强的刺激不仅会分散注意力,而且也容易加速视觉疲劳。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16160.0..3.33.3..3.35色色彩彩环调境节与应用机器设备用色√色彩与设备的功能相适应;√设备配色与环境色彩相协调;√危险与示警部位的配色要醒目;√操纵装置的配色要重点突出,避免误操作;√显示装置要与背景有一定对比,以引人注意,同时也有利于视觉认读。6.3.4有毒环境1.有毒环境生产性毒物在生产环境中常以气体、粉尘、蒸汽等各种形态存在,如氯化氢等是以气态形态污染环境的;低

沸点的物质,例如苯、汽油等是以蒸汽形态污染环境的;而喷洒农药时的药物等,是以雾的形态污染环境的。有毒气体是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有害物质。如冶炼过程、发动机排放过程的一氧化碳。有毒蒸汽是有毒固体升华、有毒液体挥发形成的蒸汽。气中的有害气体或蒸气超过一定限值时,就会导致作业者中毒或者诱发其他职业性疾病。6.3.4有毒环境工业粉尘是指能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粒子大小多在0.1~10um。例如木材、油、煤类等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固体物质的粉碎,铸件的翻砂、沉积粉尘遇到振动等情况都易在作业环境中造成粉尘。烟(尘)则是指直径小于0.1um的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一般形成于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中。某些金属熔融时所产生的蒸气在空气中会迅速冷凝或者氧化,期间也会形成烟,例如熔铜铸铜时会产生氧化锌烟。6.3.4有毒环境毒物的危害不同的毒物会对人体的不同部位或者生理机能造成损害,例如有害气体或蒸气会引发职业中毒。粉尘会诱发职业性呼吸系统疾患,例如尘肺病、职业性过敏性肺炎等。对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候群。对呼吸系统:有些高浓度毒物能直接抑制呼吸中枢或引起机械性阻塞而窒息。对血液和心血管系统:严重的苯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钡、砷、有机农药等中毒,可造成心肌损伤,直接影响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6.3.4有毒环境对消化系统:某些称为亲肝性毒物主要伤害肝脏,往往形成急性或慢性中毒性肝炎。汞、砷、铅等急性中毒,可发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炎症。对泌尿系统:某些毒物损害肾脏,尤其以汞和四氯化碳等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性肾病最为严重。对皮肤损伤:强酸、强碱等化学药品及紫外线可导致皮肤灼伤和溃烂。液氯、丙烯腈、氯乙烯等可引起皮炎、红斑和湿疹等。苯、汽油能使皮肤因脱脂而干燥、皱裂。对眼睛的危害:化学物质的碎屑、液体、粉尘飞溅到眼内,可发生角膜或结膜的刺激炎症、腐蚀灼伤或过敏反应。6.3.4有毒环境致突变、致癌、致畸物某些化学毒物可引起机体遗传物质的变异。有突变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突变物。有的化学毒物能致癌,能引起人类或动物癌病的化学物质称为致癌物。有些化学毒物对胚胎有毒性作用,可引起畸形,这种化学物质称为致畸物。对生殖功能的影响工业毒物对女工月经、妊娠、授乳等生殖功能可产生不良影响,不仅对妇女本身有害,而且可累及下一代。化学诱变物可引起生殖细胞突变,引发畸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化学毒物可致胎儿发育迟缓,可致胚胎的器官或系统发生畸形,可使受精卵死亡或被吸收。有机汞和多氯联苯均有致畸胎作用。6.3.4有毒环境3.有毒作业环境的改善□以无毒或毒性小的原材料代替有毒或毒性大的原材料。□改变操作方法

□隔离或密闭法□湿式作业6.3.4有毒环境通风通风是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毒害的有力措施。合理的厂区规划应遵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规定执行。作业场所的合理布置作业场所布置应做到整齐、清洁、有序,按生产作业、设备、工艺功能分区布置。个体防护措施采用个体防护措施,使作业人员免遭有害因素的危害。密封包装及容器要有一定强度,经得起运输过程中正常的冲撞、振动、挤压和摩擦,以防毒物外泄,封口要严,且不易松脱。加强厂区的绿化建设6.3噪.5声噪环声境环境1.噪声环境所谓噪声是指使人烦恼和对工作有妨碍的声音,它是由各种不同频率和声强的声音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通常情况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它能够使人感到烦躁,还会因为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的健康。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建筑施工、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不同的人由于感觉、习惯等不同,对噪声的主观感受也不同。16160.0.3.34.4..5.52噪噪声声环源境

工业噪声:常见的噪声源主要有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

交通噪声:主要是机动车辆、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这些噪声源具有流动性因此干扰的范围往往比较大。

社会噪声: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一些娱乐场所、大型集会、体育竞赛中产生的噪声,或者电视机、电风扇、空调等家电的嘈杂声。

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指建筑施工现场产生的噪声。在施工中要大量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洞、搅拌,要频繁地运输材料和构件,会产生大量噪声。6160.0..3.34.4..5.54噪噪声声环评境价及标准噪声随时间变化分类123稳态噪声:声音强弱随时间变化不明显,声级波动小于3dB(A)(A表示噪声的A声级)的噪声。非稳态噪声:声音强弱随时间变化较明显,声级波动大于等于3dB(A)的噪声。还有可能是周期性变化。脉冲噪声: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0.5s、间隔时间1s以上、声压有效值变化超过40dB(A)的噪声。16160.0..3.34.4..5.51噪噪声声环及境其影响2.噪声的影响□影响噪声对人体作用的因素噪声的强度。强度越大,听力遭受损伤的时间越早,程度越严重。接触时间。如果噪声超过85dB时,暴露时间越久,听力损伤越严重,概率也越大。噪声的频率及频谱。当强度相同时,高频噪声比中低频对听力的危害要大。16160.0..3.34.4..5.51噪噪声声环及境其影响个体差异。即多噪声的敏感度不同。噪声类型和接触方式。脉冲噪声比连续噪声的危害大,连续性噪声比间断性噪声的危害大。其他因素。它包括年龄因素,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耳疾因素等。年龄愈大,患有耳病的人群,不注重使用护耳器等个人防护用品的人群,接触噪声后的损伤愈严重。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噪声的生理影响: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噪声的心理影响:噪声会对人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容易使人感到焦躁、烦恼、生气等。环境中的噪声越大,越容易引起不愉快情绪的产生。16160.0..3.34.4..5.51噪噪声声环及境其影响16160.0..3.34.4..5.51噪噪声声环及境其影响噪声对信息传递的影响:由于噪声对听觉信号有掩蔽作用,作业者不易觉察或者分辨一些听觉信号,很容易造成事故和工伤。500~2000Hz的噪声对语言的干扰最大。在这种情况下,作业者往往需要借助手势动作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