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5700字(论文)】_第1页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5700字(论文)】_第2页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5700字(论文)】_第3页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5700字(论文)】_第4页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57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目录TOC\o"1-3"\h\u1.引言 摘要: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举世闻名,在其创作初期、中期和后期的过程中,女性角色的塑造并不完全一致,但其都具有独属于那个时代女性的美好的品质,本篇文章将莎士比亚不同时期的著作当中选取女性角色进行分析并进行特点归纳,并由此总结出莎士比亚著作当中的女性观和爱情观。关键词:莎士比亚;女性角色;分析1.引言莎士比亚,英国最伟大的作家和诗人,被毛泽东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他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他戏剧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也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在30多部莎士比亚戏剧中,形形色色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如一连串散落的小珠子般散布于他题材各异的戏剧当中。而这些女性形象也大多显示出了打破中世纪以来封建礼教的勇敢,以及追求自由解放的新时代精神。随着女性形象在莎士比亚剧中的变化,作者对人的思考逐渐深入,他的人文主义理念和现实主义的融合也日益密切,他也意识到了人类的缺陷和现实的黑暗,所以他描写了脆弱的生命、邪恶的欲望、残忍的人格,以及饱含着血和火的爱,生活在作者笔下越来越丰富、生动和真切,而女人的形象也从男权社会下理想的快乐飞鸟,而慢慢进入了现实中的毁灭、反抗,以至成为了邪恶的形象。莎剧中女性形象的变化,也实际说明了作家对传统人文主义理念反思的深化和进展。莎士比亚的生平经历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和诗人。1564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出生在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德城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幼年在家乡的文法学校念过书,学习拉丁文、文学和修辞学。后家道中落,曾帮助父亲经商。1578年左右,只身到伦敦谋生,据说从事过马夫或仆役一类当时被看作“最下等的职业”。后来当了演员和编剧,随着剧团到各地巡回演出,与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有比较广泛的接触。他在剧团里扮演过像《哈姆莱特》中的鬼魂之类的配角,也担任过导演,但主要是编写剧本,开始时是给旧剧本加工,逐渐由加工而改写或自己创作。他后来成了剧团的股东。1613年左右从伦敦回到家乡,1616年4月23日逝世。3.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形象3.1莎士比亚创作生涯各阶段创造的女性形象莎士比亚作品中描绘的大多数女性角色都是能干而睿智的。她们聪明,不怕与封建思想作斗争,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她们努力突破封建礼教的桎梏,注重友谊、爱情和亲情。她们大胆,具有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少数提倡男女平等的作家之一。他的女性形象塑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3.1.1创作初期在莎士比亚创作之初,英国社会的爱国主义情绪非常高涨。因此,这一时期创作的女性作品充满了理想和激情,剧中的女性人物具有勇气和乐观的精神。通过这些作品,莎士比亚表达了敢于挑战封建黑暗势力、追求自身爱情的女性的人文精神。在其著名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真爱,吃药装死,准备与罗密欧一起飞走,以逃避父母的包办婚姻。但是罗密欧在醒来前自杀了,悲伤的朱丽叶也自杀了。他们的爱情力量使他们敢于面对家族的仇恨,敢于向生活中的障碍挑战。她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永远和爱人在一起,追求纯洁永恒的真爱,他们为了追求新的生活模式。莎士比亚讲述的这个故事虽是刻意杜撰的,但莎士比亚所要反映的是其精神内核,即人类最原始的发自身体与灵魂内部的炽烈感情。在其早期著作《仲夏夜之梦》中,海伦娜也是和朱丽叶一样性格的人物,她身材高大,性格相对温婉,是“一个安分胆小的姑娘”,但是在爱情面前,海伦娜却勇敢地追逐自己的爱情,不管第米特律如何恐吓、威胁她,她为着心中所爱,为着心中那一份对爱的坚定等待,依然不顾危险,跟随第米特律来到了那片森林。除此之外,她以德报怨,就为了等待爱人回心转意,也正因为她的善良和忠贞,感动了仙王奥伯朗,决定暗中帮助这个可怜的姑娘,尽管中间因为阴错阳差经历了许多波折,但最终仍然皆大欢喜,有情人终成眷属。她对自己爱情的执着和忠贞,同样让人们动情。《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性格纯朴、富有才华和正义感,她是莎士比亚塑造的一个理想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她年轻、貌美、智慧超人,芳名远播,面对纷至沓来的求婚者,她把人的品行作为考虑的第一条件,而不看重门第财富。她遵从父亲遗训,有勇有谋地为自己挑选了一个如意郎君。而这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挑战,体现了鲍西娅高尚情操和美好心灵。她对爱情忠贞执着,她用智慧获得爱情,又用智慧守护爱情。她是一位美丽、善良、热情、大方、足智多谋又有情有义的具有西方传统女性细腻开放特质的奇女子。3.1.2创作的鼎盛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莎士比亚强烈地感受到当时社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异。他通过对剧中男女情感爱情的描写,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在这一阶段,莎士比亚创作了大量的悲剧作品,这个时期的作品当中,女性形象向两极化的方向发展,要么是软弱无助的不敢反抗的,要么是阴险邪恶的,这时候的女性形象大都会有过犹不及的感觉,现实的压迫使得女性要么服从于传统的男性统治下的懦弱无知,要么变得过于刚强。。在《奥赛罗》中,莎士比亚完美展现了奥赛罗这一人物形象。对奥赛罗的形象精雕细琢,深刻地表现出在奥赛罗身上两种对立情绪的斗争,主人公不同的情感交替处于主导地位,是该剧最为吸引人的地方,从最温柔的爱和极大的信任到折磨人的嫉妒和疯狂的仇恨。复仇的心理一旦占据奥赛罗的头脑,就再也没有离开,而且在延缓实施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强烈。莎士比亚充分描述了苔丝狄蒙娜的爱情故事,奥赛罗曾经是最幸福爱情拥有者,然而他杀死苔丝狄蒙娜之后,他就是一个最悲惨,最邪恶的恶人。在对着无辜的、纯洁的苔丝狄蒙娜的尸体的那一刻,他对生的恐惧早已战胜死的恐怖,精神的苦恼早已使他忘却肉体的存在,唯有枪毙肉体是他解决精神痛苦的最佳方法。苔丝狄蒙娜,温柔善良,具有美貌与才貌、痴情,她以爱情的名义接受了妇女在家庭里的被统治地位,自始至终都忠于她的丈夫,然而她却被冤枉,她的丈夫奥塞罗亲手杀死了她,成了时代的牺牲品。苔丝狄蒙娜死在当时社会中男性优于女性的偏见。在《麦克白》中,作者把麦克白夫人塑造成一个阴险邪恶的形象。虽然她是个女人,但她和男人一样雄心勃勃,甚至更加贪婪。这一角色不同于以往高大全的女性形象。这种角色是典型的反派代表,是莎士比亚对当时女性人性的讽刺和批判。3.1.3创作后期在莎士比亚创作的后期,社会和政治压迫强烈,人们的言论自由受到压制。莎士比亚以戏剧性的方式揭示了人们对世俗束缚的拜托和对自由的追逐。莎士比亚现实理想的受挫使得他更加想要在戏剧的理想国当中寻找突破束缚与困难的解脱。由此便诞生了米兰达和赫美温妮。在剧作《暴风雨》当中,在被那勒斯王撺掇王位之后厚,米兰达被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带到荒岛,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之后米兰公爵普洛斯彼罗制造的暴风雨将那不勒斯国王和斐迪南带到荒岛,在荒岛的时光当中,天真无邪的米兰达爱上了她认为是精灵的男人斐迪南,即使在得知他们的父辈之间存在着世俗所认为的仇恨之后,他们依然用纯真的爱化解了普洛斯彼罗和那不勒斯王之间的恩恩怨怨。在剧作《冬天的故事》当中,赫美温妮受到丈夫的迫害之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女儿也和她天人永隔,然而命运的打击并没有让坚强的赫美温妮自暴自弃,她凭借着坚韧的毅力使得一家人重聚。在无可寄托的现实世界当中,莎士比亚通过真诚情感的能够克服一切的设定来抚慰人们的心灵。3.2莎士比亚戏剧女性形象的特点在莎士比亚戏剧中的女性角色性格突出,形象鲜活。3.2.1智慧莎士比亚塑造了许多杰出的女性形象,一般来说,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大多数女性角色都很聪明。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女性的聪明才智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她们善于伪装成男人来躲避危险;第二,她们善于戏弄自己的爱人来考验自己的爱情或嘲笑丈夫的狭隘脾气;第三,她们善于用诙谐而巧妙的语言。通过对比莎士比亚喜剧和悲剧中的智慧女性,笔者认为他在行为和语言上塑造了许多智慧的女性形象,并从反面警示了无知的悲剧和恐怖。如《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在那个男性主导一切的年代,鲍西娅仍然追求自我,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权,但她并没有选择激烈的反叛,而是巧妙地顺势而为,最终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收获了美好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3.2.2善良莎士比亚写下的女性都是善良之人,如麦克白夫人——阴险,有野心,毒辣的女人;考狄利亚公主——善良,孝顺,诚实,有人生追求,相信有真理存在;苔丝狄蒙娜——纯真,真诚,忠贞,对丈夫一心一意,善良宽容;奥菲利亚:纯洁无暇,对爱情专一。3.2.3有胆识有胆识是指能把勇气和智慧结合起来,而非有勇无谋莎士比亚不仅塑造了许多大胆追求爱情的年轻女性,也塑造了一些敢于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社会底层女性。一方面,他肯定了勇气在女性追求婚恋自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他也否定了大胆和鲁莽的大胆,他认为勇气的运用必须与理性相结合。因此,莎士比亚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是一个既有智慧又有勇气的女性。3.2.4邪恶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是一个残忍而野心勃勃的女性角色的代表。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麦克白的野心是由麦克白夫人激起的,是以一个女强人的面目出场,一个只会懂得疯狂爱自己丈夫的单纯女人。她并没有完全丧失人性,她的爱与善是和她的罪与恶融合在一起的.其性格是复杂的、多重的。4.莎士比亚戏剧中女性形象的解读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血肉丰满,个性鲜明,千姿百态,形形色色,有的柔情似水、有的天真无邪、有的机智聪颖、有的放荡不羁、阴险凶残。莎士比亚将他的思想与时代的精神融入在这些女性身上,使之焕发出强烈的时代色彩和动人心魄的人格魅力。4.1莎士比亚的女性观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女性角色通常分为三类:一类是美丽、智慧、善良、勇敢的,具有传统的女性美德,但在男权统治下失去了发言权。如《奥赛罗》中的苔丝狄蒙娜被人们认为是“理想女性”的象征。当她受到丈夫的怀疑和虐待时,她继续向丈夫表达她的爱。莎士比亚认可这类型女性,认为他是男权社会下最为常见的一类型女性。另外一类是美丽但邪恶。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是一个残忍而野心勃勃的女性角色的代表。莎士比亚认为这类型的女性是男性犯罪的根源,对此类女性并不赞赏,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麦克白的野心是由麦克白夫人激起的。最后一类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富有坚强和勇气的女性形象。《亨利六世》中,贞德讲述了自己出身牧羊人家庭,没有受过教育,却因为圣母显灵,离开“卑微的职业”,去挽救国家的灾难。贞德认为自己担负着历史使命,要拯救自己的国家。1830年贞德被英军俘虏,处以死刑。莎士比亚书写的历史时期恰恰是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已经进行了一百年,在这部戏中,圣女贞德这个女性角色有一种特别的坚强和勇气,完全不怕死,是一个典型的女英雄。莎士比亚认为这类女性具有英雄的气概,拥有当时男人所没有的精神品德,是赞许的。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女性的地位与现实生活中的地位是一致的,即她们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虽然莎士比亚从维护父权社会秩序出发,或多或少还存有偏见,莎士比亚仍然赋予了她们敢爱敢恨的品质,塑造了她们反抗封建伦理、追求自由和独立的形象。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正是因为有了爱,女性才找到了自我,从失落中独立出来。他们追求幸福、自由和爱。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女性角色丰满独立,个性鲜明但不失共性。4.2莎士比亚的爱情观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变化不仅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而且使人们逐渐摆脱旧的社会模式。莎士比亚爱情观的肯定了情感和欲望。他认为男人和女人都有权追求他们想要的幸福,同时也肯定了人类欲望的合理性。他认为爱是人类最常见的情感,充分表达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支持。如在《仲夏夜之梦》中,当海伦娜爱上伯爵夫人的儿子即狄米特律斯时,伯爵夫人表现出极大的认可。她相信每个人都有天赋的情感,这是自然天性的标志。莎士比亚肯定自由勇敢不畏强权的爱情,莎士比亚通过对女性“贞节”的否定态度,表达了他对人的爱的态度。莎士比亚的爱情观偏离了当时的社会观念,他认为男女是平等的,女性应拥有与男性相同的权力,她们应该也必须追求自己的幸福。《威尼斯商人》中的杰西卡敢于与情人私奔,享受自由的爱情,就充分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此外,莎士比亚热爱和肯定一心一意的爱情观念。在《维洛那二绅士》中,不忠的普洛丢斯受到人们的谴责,而忠于爱情的茱莉亚则受到大家的赞扬。在他的作品中,女性人物具有强大的道德力量,感染了观众,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共鸣。5结论纵观莎士比亚的人生,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努力与反抗以及她们的缺点和瑕疵。他同情女性,肯定女子的性格与自尊,赞扬女子反封建的斗争精神。他从许多女性形象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矛盾和时代的特点,其功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今天人们透过他对某些女性形象的动作和语言刻画,可以看出他并没有完全摒弃中世纪的社会传统,男女不可能完全平等。哈姆雷特王子对女性的评论也揭示了作者对女性的偏爱。莎士比亚尽其所能真实地表达了人生,但由于当时人们对女性形象的理解狭窄,加上莎士比亚本人是一名男性,剧中的女性形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当我们以继承和批判的精神来分析莎士比亚的女性形象时,不难发现,她们深深地烙上了时代的烙印,表达了莎士比亚自己的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