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位置:首页-->开封社科2010.1-2明朝“重典治吏”及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邹善卿“刑新国用轻典,刑乱国用重典”是周初统治者为贯彻“明德慎罚”政策而提出的刑法原则,后为历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统治经验和刑罚信条。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总结元朝败亡的教训,确定“治乱世用重典”并把“重典治吏”作为自己的治国宗旨。对于朱元璋“重”及其影响,史学家和法律学家曾从不同角度作过探讨,众说纷芸,仁者见仁,智者“重典治吏”对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典治吏见智。本文的旨趣就在于朱元璋的一、明朝的立法指导思想产生于宋代的理学,发展为中国封建社展进人崭新的时期。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南宋的朱理,灭人欲”,围绕这一核心,他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其中提到“德礼政刑严为本,而以宽济之”。他认为,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的目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在中“伤民之肌肤,残民之躯命”是合乎义理的。故而反对执法中人为的从轻宽。轻刑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刑愈轻而愈不足以厚民之俗,往往反以长其悖逆作乱之心,而繁”。这一思想也是对传统法家“以刑去刑,刑去事成”思想的总结和发挥。这一时期,自”而采重典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托。会后期的官方学术,标志着封建熹。朱熹的法律思想之核心在于“存天”“相为始终”,“以司法正统思想的发、从使狱讼之愈宋代以来的理学思想业已成熟,为朱元璋一反“刑新国,用轻典(一)刑乱国用重典元末纲纪废弛,“……然其弊也,南北异制,事类繁琐;挟情之吏,舞弄文法,出比附,用橘行私;而凶顽不法之徒,又数以赦青获免。至于西僧,岁作佛事,或恣意纵囚,以售其奸究,稗善良者暗哑而饮恨,识者病之。”“然则元之刑法,……一其失在乎缓弛而不知检也。”元朝的这一“法度纵弛”、“昧于教化”的弊端直接导致元末农民揭竿而起。在元高统治集团中,奢侈腐化成为风气,贪污剥削越来越严重,买官卖官,贿赂公行。这一现象直接延续到明建政初期,明太祖朱元璋对此有切肤之痛。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他以元朝的灭亡为殷鉴,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确立了重典治国的基本策略。他将当时的天下视为“乱世”,尤其是立国之初要“先正纲纪”,特别是要用严刑惩治“奸顽”。因此,明朝立法之初,·序》中作了阐释:“出五刑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发挥刑罚的威慑力。人最便以“刑乱国用重典”作为其指导思想。明朝统治者曾在《大明律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犯”。可见,重典治国(二)重典治吏明朝重典治国包括治吏和治民两个方面,而侧重点又在治吏,朱元璋认为王朝败亡的深层次的原四裔之祸”。这与朱元璋早年在民间曾亲睹贪官污吏横行不法官吏的清廉对封建官僚政治有具重要意义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历史以严惩贪官污吏而著称,“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揭诸司犯法者于明亭,以示戒”。他规定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与唐律相比,明朝对官吏犯罪的惩罚明显严厉。同时,朱元璋习惯于法外用刑,常因小过而用重刑,以致弄得人人自危,因不在统治集团外部的反抗,而于内部,即“女宠、侍人、外戚、权臣、藩镇、导致天怒人怨有关,同时也表上,朱明朱元璋对元璋申朝不保夕。“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决,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二、重典治吏之立法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就十分重视立法,把法律看作是“防民之具,辅治之术”,只有法立才能“人志定,上下安”,“建国之初,此为先务”。朱元璋在位期间主要的立法就是《大明律》和《明大诰》。这两部法律充分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吏的精神。(一)《大明律》是明代的根本大法早在吴元年(公元1367年)朱元璋平定武昌即吴位时,便提出“建国之初,先正纲纪”。开始议拟律令。据《明史·刑法志》载:“明太祖平武昌,”明律由太祖朱元璋亲自主持制定,耗时三十年。六部职掌分门别类,定为六律以名例律冠于各篇之首,合为7篇,在体例上为中国编律沿袭上的一大变革。明律除了“法贵简当”外,内容严谨苛重。正如清人薛允升在《唐明律合编》一书中逐条比照后所说的,“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唐律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币努钱粮等事,明律则又较唐律为”也由此可见,明律打击之重点所在,充分体现了其“重其所重,轻其所轻”的刑法原则。臣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首创“奸党”罪。奸党罪罪名的设立即议律令。明律以事,重。《大明律》重治朝旨在维护皇帝的绝对权威,严禁大臣结党和树立个人威信。犯此罪者本人处斩,妻子为财产入官。若其他大臣知情,则与同罪。第二,为强化皇权,明律还严禁内官包括宦官内臣及皇帝的近侍人员与外官即各衙门官吏“私相交结,漏泄事情,缘作弊”形成派系,欺君罔上,奴,违者不分首从,一党。凡提拔、任命官职,必须通过朝廷;如果是权臣的亲属则须奉皇帝特旨方可任用,违者处斩刑。明朝为强化皇权、重治朝臣,最显著的表现是设有廷杖制度。所谓廷杖制是指在皇帝的决定和监督下,在殿廷前对“违抗”皇命的大臣直接施以杖刑的法外刑罚,太监负责监督,由皇帝侍卫兵行刑,刑具为木棍,杖数为无限。朱元璋创立的一整套重治朝臣的法律制度,在贯彻实施上令人发指,酷吏审案时“辄用挺棍、夹棍、脑箍、烙铁及一封书、鼠弹筝、拦马棍、燕儿飞,或灌鼻,钉指”。据赵翼《廿二史札记》载:“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别;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朱元璋治吏的重点是朝臣,在朝臣犯罪上,重治搞宗派结死党;在一般官员犯罪上,则突出惩治贪官污吏。朱元璋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他说:“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可见,严法惩贪体现了出身贫贱、长于乱世的朱元璋对劳苦大众的律处斩,妻子流放二千里。第三,剥夺权臣擅自用人的权力,以防结成私诀同情和对贪官污吏的仇恨。明律充分体现了朱元璋的“重典治吏”的思想,体现了他重视对官吏渎职行为中的贪犯赃罪的惩处。《明大诰》惩贪非常严厉。有的按律免死,而《大诰》处凌迟刑,且家财没官,迁往化外。另外,明律规定,官陈告,若上司不受理也要依法论处。洪武十八年,高级官员为首的,有众多官员参加的特大集体贪污案。当时,结,侵吞官粮。结案后,追回赃物700万石,六部侍郎以下被处死者达数百人之多,因供词牵连而下狱的直省官吏多达数万人。严法整饬吏治,重刑吏赃,对于改善明初的政治,缓和社会的矛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依托王权与专制制度,严法整治贪官吏赃,只可收之效,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因此,朱元璋哀叹说:“我欲除贪官赃吏,却奈何朝杀而暮犯。”王亚南在《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一书中曾说:“中国一十四史,其实是一部贪污史”,可见贪官污吏的普遍性与廉吏的稀少。不仅如此,“重典治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混乱,官吏对朝廷离心离德,对重刑诚惶诚恐,大大挫伤了官吏行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表现为士人不愿入仕,影响了选拔官员的质量。明初的重治朝臣以及严惩贪官污吏的立法思想也在一些律学作品中得以反映。《明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指导编纂,以严刑峻罚为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总结元朝经验教训,重视法律的制定,严立法禁以治贪官的吏征收税粮和摊派差役作弊枉法,被害之民可拘执该官自下而上在朱元璋的亲自过问下,破获一起以中央户部侍郎郭桓与其他官员相勾明朝一时部二决心。(二)明《大诰》是明代一部特别的刑事法规大诰原出于《尚书》,为周公东征“殷顽“时训诫臣民的书而文浩。朱元璋认为明初乱世,而制明《大浩》。明《大诰》法外用刑,极其残暴,偏重于惩治贪官豪强,惩贪的条文多达一半以上,集中体现了重典治吏的立法取向。洪武后期《大浩》强行于民间,“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袅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祀土地,为剥皮之场,名日皮场庙。官府公座,房各悬一剥皮墨和读职失职行为,且不惜任何残酷死,被后人抛进故纸堆,弃而不用了。”对我们当今廉政建设的启示利用重典惩治贪官污吏,体现了朱元璋吏治在维护其政权统治的稳定有着清醒的认识,体现他创建清明吏治的思想和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廓清吏治、缓和阶级矛盾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仅仅是昙花一现,封建官僚政治的种种弊病仍然根深蒂固,就连朱元璋自己也哀叹说:“我欲除贪赃官吏,却奈何朝杀而暮犯”。朱元璋的重典治吏的立法实践以及他的初衷纵然有其不可跨越的阶级局限性,但是,笔者认为,朱元璋“重典”思想虽有不少偏误,可我们对其不能简单地侧重于从政治斗争和阶级本性的角度分析和批判,更不能简单地加以全盘否定。在目前反腐倡廉的今天,我们仍可以从其“重典治吏”中受到一些启示,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反思,吸收一些有利于今天反贪惩腐、加强廉政建设的经验教训。(一)取法治去人治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写入宪法,十六大后又提出“十年建成法治政府”伟大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心,法治优于人治,笔者不再赘言。法治需要建立法律的权威和稳定性,汉密而顿曾说“法律之多实草之袋,使之触目惊心。”刑罚的锋芒直指官员的贪之手段。由于明《大浩》过于严苛,朱元璋一三、明代“重典治吏朱元璋重典治吏,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对清明之连篇累牍,谁能卒读?加以矛盾百出,读亦何益?而且朝令夕改,隔夜就不知何所适从;如此法律……予民何益?法律原是行为的准则,如果动辄更订,怎能尊之以为准则呢?”明代虽有完备严密的廉政法制,还有系统的监察制度,但是,(皇权)却不受任何制约。朱元璋虽然对《大明律》极为重视和珍爱,但《大诰》的行世其本人又常法外用刑,无疑使国家律典蒙羞。“法司所上狱状,一奉严,旨不敢执奏,改轻从重,辄经屡更”,以致“希合圣意,不能不枉”。所以其廉政建设必然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腐败的滋生蔓延也就成为必然的事情。以史为鉴,在现代条件下,只有实行法治,摆脱人治,真正做到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强调依法行政,这是进行廉政建设的首要内容。没有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的廉政建设就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实行法治,去除人治,在反腐倡廉方面,就要加强反腐立法建设。目前东西发达国家定了反腐败方面的单行法律法规,效果良好。我们不能仅靠刑法、党的纪律条例、国务院各部门的禁令来进行反腐败,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提及反对腐败问题时,指出反腐败“还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因此,目前廉政立法急需制定《反贪污法》和《反贿赂法》,廉政建设只有走法治道路,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朱元璋“重典治吏”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也证明了这一点。由于推动整个政治体制运作的最高权力及大多制(二)防止腐败比反腐败更重要朱元璋的廓清吏治的抱负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官场的贪墨习气变本加厉愈发不可收拾,最终滑向阉党揽权专政的泥淖。朱元璋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反贪墨反腐败存在先天不足即制度上的年哀叹留给我们解决。但值得肯定的是这样一个思路:防止腐败比反腐败更重要。从法的济分析的角度讲,建立完善的防止腐败机制能抽调腐败成本而节约大量的社会成本,我们现晚年哀叹“为何朝杀暮又犯”!究其根木在先天营养缺失。朱洪武的千经今所缺的何尝不是有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1789-2025闪点的测定阿贝尔闭口杯法
- 2012年7月国开电大专科《办公室管理》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6年中国铝钢管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真空泵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可行性预测报告
- 2025年华能庆阳煤电核桃峪煤矿面向社会招聘生产性灵活用工179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消防大队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子宫颈癌的预防与治疗课件
- (统编2024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大单元教学设计
- 外科普外科创面护理常规流程
- 超声科腹部超声引导抽穿术技术要点
- 大学生机器人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书
- 2025商业大厦租赁合同范本
- 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
- 知识产权对新质生产力的法制保护
- 《中国海军的发展史》课件
- 货车封条管理制度内容
- 【绘本】小猫钓鱼故事儿童故事-课件(共11张课件)
- 安全课《保护鼻子》
- “正大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 电力输电线路施工安全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