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方法_第1页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方法_第2页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方法_第3页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方法_第4页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矫正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异常问题的矫正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已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学校教育,还需要必要的家庭矫正。家庭矫正是中小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目前学生常见的存在以下一些心理健康问题:1、 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2、 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高考,并随着事件结束而很快缓解。3、 类似歇斯底里现象:多见于妇女和儿童。有些女性和丈夫吵架尽情发泄、大喊大叫、撕衣毁物、痛打小孩,甚至威胁自杀。儿童可有白日梦、幻想性谎言表现,把自己幻想的内容当成现实。这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充分、不成熟所致。4、 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5、 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6、 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和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7、 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通常是一过性的,而且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8、 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9、 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10、 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这些不良心理问题亟待加以妥善地引导和解决,否则就很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走向不健康的一面,因此,我们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纠正学生中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矫正。一、善待嫉妒学会转化古语说:〃恶莫大于妒。”妒忌者总爱和别人攀比,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他不怪自己不努力、不进取,只怨别人有本事,横竖都〃看不顺眼”。这样能使人头昏脑涨,丧失理智甚至堕落到极其卑鄙的地步。如果这种心理存在于同学中间,那么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教师对这种学生可这样进行教育:1、教育学生多想他人的好处,认清自己的不足。当心存嫉妒的学生,看到〃他人”成功时,教师应引导该类学生想〃他人”对自己、同学和班级的好处;想自己哪里还不够或不足,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确实〃技不如人”,这样心胸就会豁然开朗了。2、 把嫉妒转化为羡慕,从而成为动力。引导该类学生把这种〃嫉妒”转化为良性的〃羡慕”,那么嫉妒就能成为促进学生进步的〃催化剂”和〃永动力”。教育学生把他人的成就和荣誉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促进自己不断地完善和持之以恒地学习。转化的方法可采用:首先,是讲明嫉妒的危害,后果是可能影响学生的人际交往,甚至扭曲了自己的心灵。其次,在学生失败时,恰当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别人的成功或进步,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最后,可以点明老师对他的关心和期望,让学生在老师的关怀中逐渐前进。3、 剔去虚荣心,保留荣誉感。可以说产生嫉妒的内在原因是心胸过于狭窄和隐藏着的虚荣心在作怪。我们教师平时应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的教育,引导该类学生正确对待荣誉,不要让虚荣心蒙蔽了双眼,也不要让虚荣心迷失了理性良心。要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成功不是靠妒忌就能得来的。有的学生,就因为别人超过了自己,而变得心胸狭隘,与他人格格不入,这样必然对他自己产生极强的负面影响。为此,分三步开导转化他,第一步,当着同学的面或谈心时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特别是他自己没有发现的长处,让他的自信心高涨起来;第二步,在公开场合表扬他的任何进步或闪光点,让其他同学看到他的优点,并呼吁其他同学向他学习;第三步,教育他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经过这三步教育,该生有了明显的转变。在后来的生活中,我还是不断地引导他。二、善待挫折学会解压如果学生面对失败或挫折,不能正确地看待,并把挫折当作了压力或耻辱,那么该类学生就会在半空中折翅。俗话说"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任何事情要都可能经历曲折或者失败,只有善待挫折,正确地看待它,采取积极的态度,而不是回避它,才不会被它所俘虏。1、 教会学生转化:面对受挫折后的学生,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诸如看书、听音乐、欣赏电影、在日记中发泄等方式),以此来淡化挫折所带来的痛苦,然后重新振作起来。当然更可以把它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2、 教育学生洒脱:把挫折看得淡些,就当没发生过一样。最重要的是摆正心态,把它当作一面镜子,对照以后走的路,不致于犯同样的错误。告诉学生〃从哪里摔倒了,就要从哪里爬起来”,更可以明确地给学生以哲理的警示:〃第一次摔倒,并不可怕,只是说明你还有不足;如果第二次,你还在同一个地方摔倒,那么只能说明你还欠火候;如果第三次,你还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说明你离成功不会遥远了。”这样的教育,可重新树立学生的自信。3、 给予学生鼓励:在一个人失落的时候,最需要人去关心鼓励,所以我们教师千万别忘了给受挫折的同学以关心和鼓励。老师自己可以〃一马当先”,也可以动员同学来关心后进者。4、 帮助学生解决:首先要帮助找到学生受挫折的原因,然后逐条地分析,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即〃对症下药”,真正地从源头上把挫折所带来的〃后遗症”消灭掉,找回自我。教育学生懂得正确对待挫折,就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坚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并能重新选择生活,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之火,照亮生活的新征程。三、消除自卑学会激励作为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时常感到自己低人一等,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从而自暴自弃,直至厌学退学。要帮助这类学生首先就要找到病因,据实际了解所知:该类学生很少品尝过成功的甜头;多次地遭受挫折而逐渐自卑;可以说很少得到他人(特别是老师和父母)的肯定或表扬;受到同学歧视或老师的漠然置之而产生自卑;天生的缺陷造就了自卑。为此,我们可以尝试用以下的办法:1、 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足。“人贵有自知之明”,教育学生不能因为自己有某方面的缺陷就把自己打到〃十八层地狱”,而应看到自己的优点或特长,并不比人逊色,甚至胜人一筹,从而减弱自卑感,增强自信心。2、 教师要及时公开地表扬他的优点或任何进步。这是扬起该类学生信心之帆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一发现学生进步的地方或优点,就应公开或私底下加以表扬或给予肯定,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让他真正地认识到他对别人对集体的作用,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3、 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进步,要求家长能多表扬子女的进步。教师对学生的进步不只在校表扬,而且要向家长及时反馈,让学生在每个地方都能受到别人的称赞;教师也可要求家长配合工作,要家长及时赞扬子女的进步。4、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品尝成功的喜悦。自卑的学生可以说很少成功过,大部分是竞争中的淘汰者,受尽了冷语和白眼。如果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美美地品尝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甘甜,那么学生一定能找回自信,很快地就会走出自卑。四、 消除胆怯学会表现我们的学生中也存在着〃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的情况,不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敢快乐地表现自己的长处,更不会和老师〃正面交锋”了。胆怯产生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从小到大,都没主动到表现过;由于某些失误而失去自我优秀感;怕〃丢面子”而不敢大胆表现;或者由于自卑而不敢抬起头来。对此,我们教师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1、 跟学生谈谈胆怯的不良后果。一个胆小得什么事也不敢做的人,即使满腹经纶,对他也没什么用处。因为胆怯而失去了前进的勇气,也就失去了成功的机会和进步。2、 举名人成功的故事加以激励。历史上大凡每个成功的名人,都不是胆小怕事的人,恰恰相反他们都是敢做敢为、敢于进取的。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去尝试创造。然后反问学生:难道你不想象他们一样有所作为吗?3、 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一部分学生的胆小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只是没人给他表现的机会。老师可事先跟学生打招呼——上课要对他提问,那么学生就会去准备,上课回答时也不会因为不会回答而不敢站起来发言了。老师也可以多找学生谈话,让他认识到老师和他的距离很近,从而消除他的戒备心理。4、 增加该类学生与同学社会交往的机会。该类同学一般都是固步自封,交际面很狭窄,也不大善于言谈。教师有意地让该类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让他们在无意识中大胆起来,敢于表现起来。五、 消除偏见学会调整所谓偏见,就是为人处事持着片面偏激的态度或观点,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如果学生对人和对事都存有偏见,那么势必影响学生的人际关系,我们切不可小视在学生中存在这种心理。我们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对人对事都要摆正心态,对自身不合理的想法进行调整:1、 培养学生公正平等待人待事的优良品质。人并无贵贱之分,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能歧视任何一个人,也不能因小事而鄙视他人。事实表明:只有你尊重别人,你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因而在交往中我们一定要学会尊重人。就是要尊重人的人格、人的感情、人的意见、人的劳动。2、 不要过于相信自己的印象和别人的评判。虽然说第一印象很重要,但也有出错的时候,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一个人或对一件事的评判一定要冷静观察,也不可〃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脑筋去思考。3、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每个人都有短处长处,引导学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不要让别人的短处在脑海中形成〃定势”,而要多想别人的长处,以便改变那种狭隘的偏见。4、 教育学生明白,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当你的看法与别人冲突时,不要因此而产生极强的偏见,也不能因事而归咎于他人。每个人都有保持自己意见的权利,但前提是要服从大局。六、克服自大学会自省“自我为中心”就是不管做什么事都以自己为重,不考虑他人或集体利益的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容易脱离班集体和同学,在班内形成〃形影相吊”、“举步维艰”的局面。对这种学生可以这样处理:1、 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就是让学生检查自己的思想、言行和举止,对自己的道德表现正确的评价,从而发现问题,改正过失,鞭策自己。海涅说过:“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使我们有改正的机会。”所以只要指导该类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就能在思想、言行、举止上有一个新的变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同学间的摩擦,增进同学的团结。2、 特意地给该类学生造成一种〃孤立无援”的假象。也就是让该类学生感觉到:在班内,由于他自己的〃自我为中心”而产生了同学对他的反感甚至疏远,从而让他认识到“自我为中心”的严重错误,改偏纠正。我班曾有一名学生,不许其他同学〃负于他”,而只准自己〃负同学”,因此,引起了大部分同学的反感,但他却没有发觉。于是,我找他谈话,正面要求他要与同学平等交往,不能以自我为转移,但他并不以为然,仍然我行我素。我知道他有极强的与同学共同活动的欲望,为此,我就有意地暗示其他同学疏远他,甚至不与他交谈。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同学的反映,他很苦恼。于是我叫同学旁敲侧击地请他寻找原因,也可以找班主任帮助。在我的期待中,他找到了我,泻出他的烦恼。于是,我就〃趁热打铁”,给他分析了原因,他也很快明白了。我鼓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