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魏夫人词中的离梦与离梦
北宋邓城县人魏勋。大约生活在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前后,宋高宗南渡时,她或者逝世,或者老迈。其弟魏泰,是宋代有名的文学家,著有《临汉隐居诗话》、《东轩笔录》。其夫曾布(1035—1107),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字子宣。进士出身,初任三司使,为王安石的助手,参加制定青苗、助役、保甲、农田水利等法。后见神宗怀疑新法,就全面否定易市法,引起变法派的分裂。徽宗即位后,他任尚书右仆射,主张调和新旧两派,被蔡京排挤,放逐在外,死于润州(今江苏镇江)。魏玩既为曾布之妻,又恪守封建伦理道德,被朝廷封为鲁国夫人,世称魏夫人。魏玩自幼博览群书,于诗词造诣很深。陆游《老学庵笔记》载,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召还,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之曰:“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他的作品,有《鲁国夫人词》,周泳先辑本。曾造《乐府雅词》录其词十首。又有《魏夫人集》(已佚),《江西诗征著条》载其书名。现存词十四首,诗一首。前人对魏夫人词的评价颇高。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清人亦云:“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然亦未易才也。”《历朝名媛诗词》评曰:“词笔疏秀,无一拖沓之语,是从能文得来,晦翁称之有以哉。”从这些评价中,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高。魏夫人词作的内容,比较单一,多写闺情和离愁别恨。如《好事近》云:“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菩萨蛮》云:“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这大概与曾布在吕惠卿、章惇、蔡京先后当政时多次被贬谪在外,不得与她团聚有关。又如《阮郎归》词,从“夕阳楼外落花飞”,写到“孤烟翠微”,以春归日暮反衬出“归来未有期”的怅惘,又结以“桐阴月影移”着意渲染“断魂不忍下危梯”的凄婉。这是在一般融情入景之外,再从内心抒发上更进一层。魏夫人抒写离情,善于选择典型时刻,通过最易触动离愁的景物,构成凄婉意境。就我们收集到的十一首词看,写春日怀人的有七首,以斜阳、日暮、黄昏作为抒情背景的有三首,用明月高(西)楼构成典型环境的有五首。在魏夫人词中,为什么会频频出现春日、黄昏、明月、高楼这些词语呢?因为汉语的某些词汇可以使读者广生联想,在民族感情的积淀上,形成约定俗成的心理定势。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抒写春日怀人和离愁别绪的诗,最早可以追溯到《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到南北朝,江淹在《别赋》中也说:“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描写春草,表达离情,说是:“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而王昌龄的《春怨》,抒写春日怀人,则更为典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个“闺中少妇”为什么见到“陌头杨柳色”,就会“悔教夫婿觅封侯”呢?除了回想起当年折柳送别的情景外,更主要的是看到“陌头杨柳色”就联想到春光融融,“春宵一刻值千金”。如此良辰美景,心爱的人却不在身边,“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种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积淀在魏夫人的笔下,便是那些抒写春日怀人的词。例如她的一首《菩萨蛮》云: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晚溪边去。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这首闺情词,上阕侧重写景:远山掩映在夕阳的余晖之中,楼台的倒影在水中晃动,惊起了成双成对的鸳鸯。对岸有两三户人家。墙头探出了一枝红杏。这景物多么美好宜人,正待有心人来欣赏,可是心爱的人不在身边,正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不能不引起这位女主人公的感喟。词的下阕,则重抒情。这位女主人公每天早晚顺着绿杨堤岸那条路,走到溪边去眺望,三年过去了,年年此时但见柳绵飘飞,却不见离人归来。正是“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但问行人归不归。”《词林纪事》引《雅编》说此词“深得《国风·卷耳》之遗”,颇得其旨。古典诗词中用苍茫暮色和明月高(西)楼构成凄清意境,抒写离情,频率也是很高的。相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云:“……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又,《忆秦娥》云:“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古典诗词中之所以多用黄昏这典型时刻和明月高楼这典型环境来构造意境,是因为“黄昏”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写道:“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于是后人有诗曰:“日之夕矣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而月下怀人,凭栏远望,寄托离思,乃是古典诗词中常见主题。魏夫人的闺情词,也多选用黄昏暮霭、明月高楼作为抒情背景。如《定风波》:“妙舞清歌谁是主?回顾,高城不见夕阳斜。”《菩萨蛮》:“何处是离愁,长安明月楼”。《武陵春》:“玉人近日书来少,应是怨来迟。梦里长安早晚归,和泪立斜晖。”《减字木兰花》云:“离肠泪眼,肠断泪痕流不断。明月西楼,一曲阑干一倍愁。”魏夫人写离情,创造凄婉意境,还善于利用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像柳绵、鸳鸯、早莺、残漏、西风、落花、归雁、红梅这些意象,在她的词中经常出现。特别是“残漏”一词,在词中出现三次,归雁一词,出现两次。魏氏喜用“残漏”,“归雁”意象来抒写离情,道理也很明白。这里不妨用前人的词作参照系。李煜《捣练子》云:“深院静,小庭空,继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这里说的是寒砧之声在夜风中传播,而残漏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闺中人听到那一声声残漏嘀嗒作响的时候,也是“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啊。范仲淹的边塞词《渔家傲》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此反衬自己“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与魏夫人同时代的女词人李清照,则多次通过归鸿抒写离情,如“征鸿过尽,万千心事谁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魏夫人的词,继承前人的艺术创作经验,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心理,这一点显得十分突出。魏夫人不仅通过闺情词,表现一己的幽愁暗恨,也有个别的词,写得轻松活泼。如《菩萨蛮》云:红楼斜倚连溪曲,楼前溪水凝寒玉。荡漾木兰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娇欲语,笑入鸳鸯浦。波上暝烟低,菱歌月下归。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描写优美的自然环境:红楼依傍着一弯溪水,溪水流入池中凝成一块碧玉。接着叙写人事活动,一个少年正在池内“荡漾木兰船”,他在干什么呢?这就为下阕着重叙写人事活动埋下了伏笔。下阕抒写夏游欢乐情景,说娇美的荷花吐蕊像要同人说话,游人的笑语传入鸳鸯浦。到了黄昏的时候,水面上暮色缭绕,人们踏着月光唱着菱歌尽兴而归。这首词的情调,显得轻松愉悦,同前面所说的闺情词大不相同,它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魏夫人的心态:对自由欢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想起李清照早年写作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二者异曲同工。魏夫人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闺情,表现离愁别恨,这同李易安早期写作的闺情词(如《醉花阳》)颇为相似,朱晦庵认为她们都是宋朝能文女子,故而相提并论。但如果就词的艺术水平而言,诚如《白雨斋词话》所评,魏夫人虽有一定才华,确“非易安之敌。”这是因为李易安在婉约词的写作上颇多创才,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切切”七组迭字的运用,“绿肥红瘦”、“人比黄花瘦”、“只恐双溪惨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词句,都富于创造性,历来为人传颂,而魏夫人的词,只是在继承前人艺术经验,化用前人诗意方面表现得很熟练。例为她的《菩萨蛮》(红楼斜倚连溪曲)词中“荡漾木兰船”的“少年”,就是化用《诗经·鄘风柏舟》的诗意,那“荡漾木兰船”的“少年”,同《柏舟》诗中“髡彼尔髦,实维我仪”的小伙子,不是颇为相似么?《定风波》中结句“妙舞清歌谁是主?回顾,离城不见夕阳斜”,一眼看出是从秦观《满庭芳》词的结尾“伤情处,高处望断,灯火已黄昏”而来。《系裙腰》词中“人别后,夜凉时,西风潇洒梦初回。”化用李煜《摊破浣溪沙》中“西风愁起碧波间”,“细雨梦回鸡塞远”的意境。而《武陵春》中“小院无人簾半卷,独自倚栏时。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江城子》中“别郎容易见郎难……憔悴容仪,陡觉缕衣宽”,明显化用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而“别郎容易见郎难”一句,又是点化李煜“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清照词的语言,自然清新,有的口语,经过提练后写入词中,颇有情味。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如今憔悴有谁怜?试灯无意思,踏雪没精神”,“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等等,魏夫人词中有时也运用了口语,却直露俚俗,缺乏情味。如《系裙腰》下阕云:“锦屏绣幌与秋期,肠欲断,泪偷垂,月明还到小窗西。我.恨.你.,.我.忆.你.,.你.怎.知.?”这些加点词,虽明白如话,却平淡无味。从魏夫人的闺情词看,好像她整天沉浸于闺怨之中,只考虑一己的哀愁,但从她的诗作《虞美人》来看,魏夫人却是一位颇有政治见地的女性。先看原诗:鸿门玉斗纷如雪,十万降兵夜流血。咸阳宫殿三月红,霸业已随灰尽灭。刚强必死仁义王,阴陵失道非天亡。英雄本学万人敌,何用屑屑悲红妆。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幌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青血化为原上草。芳心寂寞倚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徘徊愁不语,恰为夜听楚歌时。滔滔逝水流今古,汉楚兴亡尔邱土。当年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第二部分(八句),联系个人身世,由咏史转入抒怀。“芳心寂寞倚寒枝,旧曲闻来似敛眉。哀怨徘徊愁不语,恰为夜听楚歌时。”这四句情调低沉,似含隐忧,反映出朝廷政治斗争对其丈夫不利,危及自身安全,因而引起内心忧惧。在魏夫人看来,朝廷内部的党派斗争就像当年楚汉之争,丈夫的处境似乎也像霸王的英雄末路,因此当时她听到《虞美人》旧曲,就“哀怨徘徊愁不语,恰如夜听楚歌时”。不过,魏夫人到底是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评价楚汉相争的这段历史,她说“滔滔逝水流今古,汉楚兴亡尔丘土”,不管是刘邦的成功兴隆,还是项羽的失败灭亡,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成为过去,当年他们在战场上拼命厮杀你争我夺,从“汉楚兴亡尔丘土”的角度看问题,那又有什么必要呢?要知道人都是免不了一死啊。对功名利禄还是淡化一些为好。联系“芳心寂寞倚寒枝”这一句来看。她似乎对丈夫因转入政治斗争漩涡,长年不在家,使她空守深闺,无所依托,微露怨情和忧惧。诗的结尾说:“当年遗事久成空,慷慨尊前为谁舞?”楚汉之争的“遗事”,早已成为历史,不去说它了,就诗人自己而言,她毕意是爱她丈夫的,如果有朝一日丈夫在政治斗争中失败,遭到杀身之祸,我要像虞姬那样唱一曲英雄末路的悲歌,但“慷慨尊前为谁舞”呢?李清照也写有一首咏项羽的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不过李清照不是像魏夫人那样联系个人身世咏史,而是结合当时国家的形势来歌颂项羽的英雄气概。在李清照看来,项羽生为人杰,死了也是鬼雄。他在政治斗争中遭到失败,不向敌人屈服,因“无面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宁愿自刎,也要保持自己的英雄本色。而在宋代,面对着金人的侵略,统治者纷纷渡江而南,满足于半壁河山,不思收复失地,李清照追思项羽,肯定他宁死不屈的节操,是对南宋统治者的讽刺与鞭挞。这两首咏项羽的史诗,时代先后不同,诗人们的遭遇也不一样,从诗歌言志抒情来看,都写得不错,异曲同工,如果强分高下,并不恰当。综上所述,魏夫人的诗词,从整体水平看,无论是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虽比不上易安,“非易安之敌”,但作为一名“能文女子”,她写作了十几首诗词(也许更多亡佚了),并且写得还不错,这在古代妇女中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她在宋代文学史上应当占有一席之地。这首七言古诗,咏史抒怀,写得颇有特色。其成就超过了她的那些闺情词。全诗共二十句,可分为两部分。前面十二句着重咏史,在咏史中表现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明自己的政治见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考前复习细节探讨试题及答案
- 新手护肤测试题及答案
- 深度挖掘考试难点的技巧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国际设计师考试思维方式试题及答案
- 现代广告设计的多维空间应用试题及答案
- 广告设计师考试设计反馈与改进题型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广告文案评估试题及答案
- 如何提升个人设计作品的影响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考试考题变化分析试题及答案
- 预防暴力犯罪
- 相位和相位差
- 酒店公司章程范本
- 中考物理复习交流
- 华为中层管理干部团队执行力与领导力提升培训课件-方法与案例详解
- 家长会课件:高二下学期家长会课件
- 安全教育培训效果评价表
- 心字底(教案)2022-2023学年书法五年级 全国通用
- 第七章 线性变换
- 天津高考英语词汇3500
- 海洋工程柔性立管发展概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