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众传媒变迁_第1页
历史:大众传媒变迁_第2页
历史:大众传媒变迁_第3页
历史:大众传媒变迁_第4页
历史:大众传媒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主讲人:金笑含刘嘉睿这两份报刊是中国近代报刊业萌芽时期的报刊之最:1833年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在世界上,从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叶,报刊这种大众传播媒介处于起步阶段。【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近现代报刊产生、发展及繁荣;中国电影的产生和发展的概况;电视的普及;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四大媒介(2)理解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以及它们在各个时期所起的宣传作用、电视迅速普及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3)比较各个媒介不同的特点,探究它们各自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表格归纳总结和历史比较法对本课探讨和学习。(2)通过历史分期、社会调查、文字表达等方式渗透历史学习的新思维、新方法(3)通过展示背景材料,生成问题,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即感知新知识——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体会历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文化和生活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2)大众传媒的百年变迁,其实就是近现代中国民社会生活发展史,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认识人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媒介的产生和发展,而各种媒介在产生后,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近代报刊事业的繁荣对于唤醒民众争取国家独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报刊对近代历史发展的作用、互联网的诞生与发展难点:大众媒体的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教学前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中国报刊、影视、网络三个媒介发展资料,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教学时在帮助学生理清课本基本线索的同时,充分利用学生课下找到的相关资料和教材中有关资料,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型的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注意把历史知识的传和思想教育结合在一起。讲课时用启发式谈话法、小范围授讨论法、多媒体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三、互联网的兴起列表中国近现代报刊业的发展进程阶

段时

间内

容产生时期19世纪中期前后⑴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著名的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国丛报》《万国公报》《申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境内第一份中文报刊,《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⑵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办报刊《昭文新报》发展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70年代⑴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报刊业逐渐呈繁荣景象;主要报刊:《民报》《新青年》⑵20世纪前期,中共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还出现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的各种报刊,如《光明日报》《文汇报》等。繁荣时期改革开放后至今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1912年史量才接任总经理,大刀阔斧致力于改革,《申报》蒸蒸日上,提到《申报》无人不晓,以致把“申报”和“报纸”当作同义语,把一切报纸都叫作“申报纸”,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史量才图片展示历史纵横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早期的报刊实际上“报”“刊”不伞的,后来二者才逐渐分离。刊期短的成为报纸,以日报为主,主要刊载新闻报道和评论;刊期长的变成杂志,以月刊、周刊为主,主要刊载文章。

《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1938年1月,《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1947年2月,被国民党勒令停刊。被人民群众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座灯塔”。历史纵横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作为,大众传媒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历史纵横【合作探究】1.改革开放后中国报刊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政府的支持;人们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2.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影响:报刊具有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的功能,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列表中国电影发展进程阶段内

容起步1905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发展⑴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的电影迅速发展并很快走向成熟⑵20世纪30—40年代诞生一批进步影片⑶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⑷《渔光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国际电影奖项的作品。⑸《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辉煌⑴建国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⑵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C:\Users\jsl\Pictures\新建文件夹\图片1.jpg

1895年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们发明的“连续摄影和放映的机器”申请了专利,同年拍摄了影片《火车进站》。空无一人的火车站,一个中年搬运工手推轻便行李车出现在月台的右前方,画面右上角的后景中,一个黑点很快变成清晰的火车向观众冲过来,火车头一度占据了大部分画面。如今,这部影片早已成为电影诞生的象征和标志。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历史纵横历史纵横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思潮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电影工作者和影片。由蔡楚生导演、王人美主演的《渔光曲》,在1935年的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即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唱遍大江南北,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简述中国电视发展的进程(1)诞生: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普及: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逐渐普及。随着电视的普及,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电视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都被搬上荧屏。这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的一个镜头。历史纵横广播是利用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信号的传播媒介,按传输方式,可分为“有线广播”和“无线广播”两种,20世纪早期,最先出现在美、英等西方国家。中国的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主要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设立广播电台。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广播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电子媒介。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的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用有所降低,但携带方便、覆盖面广等特点,使广播在我国居民生活中依然占有一定地位。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城乡有收音机五亿台,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3.56%,全国听众12亿。【合作探究】阅读P74【学思之窗】,请回答,除技术因素外,你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