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观点评析题的做法_第1页
历史观点评析题的做法_第2页
历史观点评析题的做法_第3页
历史观点评析题的做法_第4页
历史观点评析题的做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典型试题的答题模板----小论文题型:一、试题举例(以新课标全国卷为例)1、2010年40题第三问“对恩格斯资本主义历史前提的的看法”;2、2011年41题评析“西方崛起”;3、2012年41题费正清的“刺激-反应理论”;二、小论文题型的命题特点1、一般以学术新观点入题,呈现文本材料;2、提炼材料中一点或两点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评析。3、要求成文表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层次清楚,表述准确。三、考查能力目标1、材料阅读与概括能力;(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的能力,这是做好这道题的基础)2、能否熟练、流畅运用基础知识论述历史问题;能否体现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否运用一定史观分析历史问题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概括性、逻辑性,、专业性与流畅性);四、解题步骤:1、观点提炼:仔细阅读,理解材料主旨,概括核心观点,规范、表述核心观点。2、观点选择:选择史实掌握最充分的论点;选择能明确无误用一定史学观点分析的观点;3、进行评论: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层次清楚;五、注意事项(1)、忌序号或要点化;(2)、忌“空”对“空”,缺乏史论结合;(3)、忌纯史实列举,脱离围绕主题的联系;(4)、忌脱离材料或之前的问题依托;(5)、建议采用总分总结构(或总分结构),最一段有合理升华(点明史观、角度、立场)

例题、新课标卷2011年41题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到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对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发达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临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改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观点一:西方的崛起是欧洲文明自身发展的结果,其他地区文明则是在欧洲文明影响下发生的。观点二:近代欧洲崛起是1500年以后的事情,是其他地区文明影响的结果。答案一:材料第一段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西方的崛起是自身文明发展的重要结果。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古希腊、罗马文明中孕育西方崛起的内在文化基因。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为近代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借鉴;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为西方崛起的精神因素,古罗马“共和”“法治”观点对西方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欧洲在基督教的统治下,虽然黑暗。但政治权力是分散的。王权受到来自教权、贵族、城市的制约,孕育一定的民主因素。教会在推动欧洲的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也作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展推动了欧洲“人“的发现。新航路开辟拓展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空间,使“世界”被发现,也有助于资本原始积累和市场的扩大,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启蒙运动推动了科学理性的成长和思想解放,工业革命直接促成了西方的崛起。可见,西方的崛起是自身文明发展的结果,体现了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但是这一观点有明显的“欧洲中心论”色彩,忽视了其他地区文明对欧洲的影响。第二种观点答案:材料第二段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西方的崛起是1500年以后的事情,且归功于其它文明的成就。1500年前后,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的高度发展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技术先进,商品经济发达,且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传统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郑和下西洋体现了开放的对外政策和航海水平;文化方面早期“西学东渐“为中西文明交流提供了重要契机,中国综合国力强大,世界贸易中心,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一时期的欧洲刚刚从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总体水平落后于中国。三大发明传到欧洲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转型,科举制度为英国文官制度所借鉴,伏尔泰借鉴儒家思想提出了开明专制理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近代科学体系形成,地理大发现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使代议制民主制度开始确立,工业革命推动了西方的崛起。这一观点是全球史观的基本理论,认识到文明交融对西方崛起的影响,但对西方文明崛起的内在因素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SOLO分类评价法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结构层次:学生基本上无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或者被材料中的无关内容误导,回答问题逻辑混乱,或同义反复。单点结构层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只能涉及单一的要点,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线索就立即跳到结论上去。多点结构层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联系多个孤立要点,但这些要点是相互孤立的,彼此之间并无关联,未形成相关问题的知识网络。关联结构层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联想问题的多个要点,并能将这多个要点联系起来,整合成一个连贯一致的整体,说明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拓展抽象结构层次: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抽象概括,从理论的高度分析问题,而且能够深化问题,使问题本身的意义得到拓展。例题2、2010年40题第三问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恩格斯认为,只有具备一定的历史前提,雇佣劳动才有可能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我同意这一观点。明中后期,中国江南地区的某些丝织业部门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然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僵化,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这些资本主义萌芽没有顺利发展成为机器大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6世纪初,英国手工工场已经出现了雇佣劳动,但英国远没有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后来,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建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工场手工业时期,技术积累提供了技术基础;黑奴贸易、海外贸易、殖民掠夺等有了充分的资本原始积累;18世纪末,英国海内外市场扩大,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英国社会环境的宽松,人口、资本自由流动;加上丰富的煤铁资源;近代科学发展等综合因素互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爆发,机器大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恩格斯的观点体现了唯物史观,只有具备了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各方面的有利前提,雇佣关系才能进一步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013年课标卷41题信息提炼题型主要类型:1、地图史料,提炼信息,说明(分析)原因型;2、图片史料、提炼信息,揭示本质型;材料二

嘉峪关地区魏晋墓砖壁画。03年

嘉峪关魏晋砖壁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风貌,透过材料二你获得了什么重要历史信息?【参考答案】:使用先进农耕技术(或农业发达);丝绸之路(或道路)畅通,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密切。41、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考什么:知识:地图、东汉与唐代的经济、政治、民族等;能力:识图能力、比较、联想、概括归纳等能力

(2)对学生要求①会分析题,迅速准确抓住答题方向;②内容:东汉与唐代的社会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③能力:观察、比较、迁移、归纳等41.(12分)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示例三:边疆变化说明:多民族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7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图8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1、考什么立意:本题通过中英两国标志性建筑的图片比较,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恰当描述两国标志性建筑的不同特征,并比较和评析各自所反映的政治制度。试题形式新颖,问题设计开放,突出体现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考查立意。2、“比较”要求(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2)概括综合。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