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3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_第1页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3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_第2页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3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_第3页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3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_第4页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3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语文版上册教案:3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第页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积累重点词语。2.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之美和音韵之美。〔重点〕3.品析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说到北京,我们就想到金碧辉煌的故宫,车水马龙的王府井,皇家园林颐和园……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食指的诗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感受诗人内心汹涌澎湃的感情。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食指,本名郭路生〔1948—〕,山东鱼台人,被称为新诗潮诗歌第一人。朦胧诗代表人物,被当代诗坛誉为“朦胧诗鼻祖〞。代表作有?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疯狗??热爱生命?等。2.写作背景。本诗写于1968年。作为上山下乡知青队伍中的一员,在即将离开故土北京的一刹那,作者的心灵突然受到强烈的触动,这种触动包括对故土、母亲、文明的眷恋,也许还包括对不可知的未来的恐惧。但凡经历过那种场面的人,都会永世不忘。远离父母、远离亲人、远离家乡,对刚刚步入人生的十几岁的青年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惶恐、希求与别离的痛苦之中,食指写下这首诗歌。3.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会写括号内的汉字。骤〔zhòu〕然缀〔zhuì〕扣子绷〔bēng〕得太紧扯〔chě〕断窗棂〔líng〕手bì〔臂〕理解词义。骤然:突然,突然。窗棂:窗格子,也叫窗棂子。5.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朗读诗歌,把握朗读节奏,画出诗歌的韵脚并说说其好处。明确:这首诗感情浓烈而消沉,朗读节奏相对较慢。这首诗的韵脚有“京、动、鸣、情、胸、筝、中、棂、领、松〞等词,使用这些词语,使诗歌合辙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2〕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为标题,有什么好处?明确:点明分别的时间——四点零八分。诗人捕捉住火车开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为了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会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另外,这个标题也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合作探究〔一〕内容概括1.这首诗共七节,每节诗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第一节是对当时辞别情景的真实记录:“一片手的海浪翻动〞,“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第二节写了火车开动诗人离开北京时的感受:挥手送别的景象,反衬了离乡人得依恋之情,车站晃动的幻觉以及自己对眼前景象的不解,那么清楚表达了诗人以及当时青年人所共有的迷惘与失落。

第三节,诗人化用了那首有名的?游子吟?,既写出了诗人失落和迷惘的心绪,又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土和亲人的依恋之情。

第四节承接第三节,写诗人不由自主地探出车窗,与亲人辞别,他从送行者的表情中明白了此刻的意义。

第五节写出了自己“四点零八分〞的强烈的感受:无比的失落。最后两节,诗人直接写自己对北京的依恋之情。这里诗人刻画出的是那个时期年青一代的生存状况:动乱、惶恐,却不乏深沉的忧患。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局部。第一局部〔第1节〕:开门见山,写辞别时的情景。第二局部〔第2~5节〕:表达诗人对故土和亲人的依恋和离开时的失落感受。第三局部〔第6、7节〕: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北京的留恋之情。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对“四点零八分〞在北京车站与亲人离别的撕心裂肺的场面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对故土的难舍难分之情,更反映了一代知青对自己、对未来的迷惘、失落、恐惧的诸多心理感受。〔二〕情感探究

1.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诗人当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

明确:产生这种感觉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外界的火车开动给作者造成的错觉,实际并不是北京站的建筑剧烈的抖动,而是火车启动时的抖动;另一种是作者内心的抖动,此刻的火车启动,提醒他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马上就开始漂泊无着的生活了,这对于一个20岁的知青内心是一种极为强烈的撞击和震撼。

2.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我〞的心为什么会如此疼痛?〕

明确:因为马上就要离开母亲,离开北京了,强烈的依母恋乡之情使他不愿离开这里,但又不得不离开,所以内心无比痛苦。

3.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诗人把“妈妈〞和“北京〞叠合在一起写,有何深意?〕

明确:这样写的目的是既表达对母亲的依恋,也表达了对家乡北京的难以割舍的感情,同时跟深刻传达出内心对党、对国家、对政府的殷切期望,希望党和国家关注知青的命运,不要忘记知青,不要抛弃知青,在这里“妈妈〞和“北京〞已不是表层意义了,而是代指党和政府了。

4.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最后〞有什么含义?〕

明确:这里的“最后〞是最后一面的意思,这个词语表达了诗人对北京的依依离别甚至是诀别的心理感受。因为那个动乱的年代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将来会怎样,谁也无法预知将来能否回来,这也是内心迷惘与失落的一种外在表达。课堂小结

1968年12月20日四点零八分,诗人离开北京到山西插队,“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成了诗人个人命运的记号。这一瞬间诗人的内心是非常矛盾和迷惘的。因为此刻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随着火车的开动、汽笛的长鸣,他明白了四点零八分可能是他与北京、与母亲的最后一面,他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他有一种被北京抛弃的感觉,内心无比的动乱、惶恐,他从此将到处漂泊,没有立身之地,他对北京、对母亲依依不舍,但却无法抗拒离别,内心感到无比的失落和茫然,这也是一代知青当年共同的心理感受!板书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食指特定的历史深刻的反思四点零八分特定的历史深刻的反思四点零八分辞别北京

火车离京迷惘失落

幻觉叠合眷恋母爱

辞别亲人回归现实

物我颠倒漂泊无依依恋北京惶恐忧虑五、课外拓展“多情自古伤离别〞,从古至今,别离诗最能打动人们的心灵,最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