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4_第1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4_第2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4_第3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4_第4页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5章名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一RS232串口电缆的制作[实验目的]了解RS232串口特性和引脚功能制作串口通信线缆[实验原理]rs-232-c:

RS-232C标准(协议)的全称是EIA-RS-232C标准,其中EIA(ElectronicIndustryAssociation)代表美国电子工业协会,RS(ecommededstandard)代表推荐标准,232是标识号,C代表RS232的最新一次修改(1969),在这之前,有RS232B、RS232A。。它规定连接电缆和机械、电气特性、信号功能及传送过程。常用物理标准还有有EIA�RS-232-C、EIA�RS-422-A、EIA�RS-423A、EIA�RS-485。这里只介绍EIA�RS-232-C(简称232,RS232)。例如,目前在IBMPC机上的COM1、COM2接口,就是RS-232C接口。RS232原理如图1-3。图1RS232接口电缆和引脚外观图2RS232引脚定义(DB9)RS232接口硬件握手方式[实验内容] 根据RS232接口标准制作RS232接口电缆。[习题与思考题]两台计算机通过RS232接口连接时,电缆如何制作?一、信号线的连接方法1.串口通信

串口间通信只要连接三条线就可以了,即收、发数据线和信息地线。在连接时,对

一台机来说是发送数据,对另一台机就是接收数据,所以收、发数据线要换接。串口间

通信具体有如下三种连接方法。(1)9芯对9芯串口

A机B机

2●←→●3

3●←→●2

5●←→●5(2针为发送针,3针为接收针,5针为CTS(CleartoSend),用来表示DCE已准备好接收DTE发来的数据

(2)9芯(A机)对25芯(B机)串口

A机B机

2●←→●3

3●←→●2

5●←→●7(3)25芯串口对25芯串口

A机B机

2●←→●3

3●←→●2

7●←→●72、并口通信

并口引脚只有10、11、12、13、15等5条输入线,所以在进行双机连接通信时,也

只能使用5条输出线,因此,两机并口间通信的连接法如下。

上述列出的数字是接头的引脚号,这些引脚号在串、并行端口上通常都有注明。由

于并口用5对线来进行数据传送,数据传输速度比用串口通信快得多,所以应尽量使用

并口连接,尤其是在需要在两机间进行大量数据传送时。二、连接线的制作

连接两台机器之间的连接线可以到电脑配件商店去购买。在购买时要弄清楚两边的

接头是针还是孔,通常连接两个并口用的是25针对25针的,而连接两个串口的是孔对孔

的。

连接线也可以自己制作。不管计算机上的插座是针还是孔,直接用导线进行连接是

比较困难的,造成接口处接触不良。这里推荐两种利用废旧鼠标的连接线制作串口连接

线和利用废旧打印机电缆线制作并口连接线的方法。

1.制作9芯串口连接线

鼠标器只用了串口9个引脚中的4个,就是引脚2、3、5、7。利用串口通信时,只需

要连接引脚2、3、5就可以了。鼠标器是一个容易损坏的器件,且损坏处主要是鼠标

头,其连线和接头一般不会坏。把两个报废的鼠标器的连线剪下来,可以发现在保护外

皮下有4条导线,其颜色为棕、黄、绿、白,分别对应引脚2、3、5、7。根据前面介绍

的连接方法,将两条鼠标器连线中的绿线对接,棕、黄线换接(即第一侧的棕线接第二

侧的黄线,而第一侧的黄线接第二侧的棕线),白线不用。线接好后用胶布把接口处扎

好,一条9孔对9孔的串口连接线就做好了。用报废的鼠标连线制作串口连接线,方便实

用、省时经济,是一种废物利用的好方法。

2.制作并口连接线

用打印机电缆制作并口连接线也很方便。先将电缆的两头都拆开,把连接打印机的

一端线头都焊下来;然后以该电缆线的另一端的引脚号和线的颜色为依据,将焊下来的

相应颜色的导线按照前面介绍的并口连接法焊到一个25芯的D型插头的相应引脚上;最

后把连接机壳的地线焊接到D型插头上。这样,一条25芯并口对并口的连接电缆就做好

了。

3.制作25芯对25芯串口连接线

制作25芯对25芯串口连接线要用两个25孔的插头,还需一个废旧鼠标的连接线,根

据导线的颜色和前面介绍的连接法,将导线两端焊在相应的引脚上就可以了。实验二RS232串口通信程序的编写[实验目的]掌握串口通讯编程的编写实现两台计算机通过RS232通信[实验原理]1概述

在现代的各种实时监控系统和通信系统中,在Windows9X/NT下利用VC++对RS-232串口编程是常用的手段。Windows9X/NT是抢先式的多任务操作系统,程序对CPU的占用时间由系统决定。多任务指的是系统可以同时运行多个进程,每个进程又可以同时执行多个线程。进程是应用程序的运行实例,拥有自己的地址空间。每个进程拥有一个主线程,同时还可以建立其他的线程。线程是操作系统分配CPU时间的基本实体,每个线程占用的CPU时间由系统分配,系统不停的在线程之间切换。进程中的线程共享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可以访问进程的资源,处于并行执行状态,这就是多线程的基本概念。

2VC++对多线程的支持

使用MFC开发是较普遍的VC++编程方法。在VC++6.0下,MFC应用程序的线程由CWinThread对象表示。VC++把线程分为两种:用户界面线程和工作者线程。用户界面线程能够提供界面和用户交互,通常用于处理用户输入并相应各种事件和消息;而工作者线程主要用来处理程序的后台任务。

程序一般不需要直接创建CWinThread对象,通过调用AfxBeginThread()函数就会自动创建一个CWinThread对象,从而开始一个进程。创建上述的两种线程都利用这个函数。

线程的终止取决于下列事件之一:线程函数返回;线程调用ExitThread()退出;异常情况下用线程的句柄调用TerminateThread()退出;线程所属的进程被终止。

3多线程在串口通信中的应用

3.1串口通信对线程同步的要求

因为同一进程的所有线程共享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而在Windows9X/NT系统下线程是汇编级中断,所以有可能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同一个对象。这些对象可能是全局变量,MFC的对象,MFC的API等。串口通信的几个特点决定了必须采用措施来同步线程的执行。

串口通信中,对于每个串口对象,只有一个缓冲区,发送和接收都要用到,必须建立起同步机制,使得在一个时候只能进行一种操作,否则通信就会出错。

进行串口通信处理的不同线程之间需要协调运行。如果一个线程必须等待另一个线程结束才能运行,则应该挂起该线程以减少对CPU资源的占用,通过另一进程完成后发出的信号(线程间通信)来激活。

VC++提供了同步对象来协调多线程的并行,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CSemaphore:信号灯对象,允许一定数目的线程访问某个共享资源,常用来控制访问共享资源的线程数量。

Cmutex:互斥量对象,一个时刻至多只允许一个线程访问某资源,未被占用时处于有信号状态,可以实现对共享资源的互斥访问。

CEvent:事件对象,用于使一个线程通知其他线程某一事件的发生,所以也可以用来封锁对某一资源的访问,直到线程释放资源使其成为有信号状态。适用于某一线程等待某事件发生才能执行的场合。

CCriticalSection:临界区对象,将一段代码置入临界区,只允许最多一个线程进入执行这段代码。一个临界区仅在创建它的进程中有效。

3.2等待函数

Win32API提供了能使线程阻塞其自身执行的等待函数,等待其监视的对象产生一定的信号才停止阻塞,继续线程的执行。其意义是通过暂时挂起线程减少对CPU资源的占用。在某些大型监控系统中,串口通信只是其中事务处理的一部分,所以必须考虑程序执行效率问题,当串口初始化完毕后,就使其处于等待通信事件的状态,减少消耗的CPU时间,提高程序运行效率。

常用的等待函数是WaitForSingleObject()和WaitForMultipleObjects(),前者可监测单个同步对象,后者可同时监测多个同步对象。

3.3串口通信的重叠I/O方式

MFC对于串口作为文件设备处理,用CreateFile()打开串口,获得一个串口句柄。打开后SetCommState()进行端口配置,包括缓冲区设置,超时设置和数据格式等。成功后就可以调用函数ReadFile()和WriteFile()进行数据的读写,用WaitCommEvent()监视通信事件。CloseHandle()用于关闭串口。

在ReadFile()和WriteFile()读写串口时,可以采取同步执行方式,也可以采取重叠I/O方式。同步执行时,函数直到执行完毕才返回,因而同步执行的其他线程会被阻塞,效率下降;而在重叠方式下,调用的读写函数会立即返回,I/O操作在后台进行,这样线程就可以处理其他事务。这样,线程可以在同一串口句柄上实现读写操作,实现"重叠"。

使用重叠I/O方式时,线程要创建OVERLAPPED结构供读写函数使用,该结构最重要的成员是hEvent事件句柄。它将作为线程的同步对象使用,读写函数完成时hEvent处于有信号状态,表示可进行读写操作;读写函数未完成时,hEvent被置为无信号。4程序关键代码的实现

程序专门建立了一个串口通信类,下面给出关键成员函数的核心代码。BOOLInitCommfile://串口初始化,这里只给出关键步骤的代码,下同

{

HANDLEm_hComm;

COMMTIMEOUTSm_CommTimeouts;

m_hComm=CreateFile("COM1",file://在这里只使用串口1

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file://打开类型为可读写

0,file://以独占模式打开串口

NULL,file://不设置安全属性

OPEN_EXISTING,

FILE_FLAG_OVERLAPPED,file://重叠I/O方式

0);

if(m_hComm==INVALID_HANDLE_VALUE)file://打开不成功

{returnFALSE;}

m_CommTimeouts.ReadIntervalTimeout=1000;

file://进行超时设置,读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设置

m_CommTimeouts.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500;

m_CommTimeouts.ReadTotalTimeoutConstant=5000;

m_Comm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500;

m_CommTimeouts.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5000;

if(!SetCommTimeouts(m_hComm,&m_CommTimeouts))

{CloseHandle(m_hComm);

returnFALSE;}

PurgeComm(m_hComm,PURGE_RXCLEAR|PURGE_TXCLEAR|PURGE_RXABORT|PURGE_TXABORT);file://清缓冲

returnTRUE;

}

以上是专门针对COM1的初始化,如果要利用同一函数对不同串口初始化,则要在初始化前先进入代码临界区,以保证在某一时刻只进行一个串口的初始化。

在串口初始化成功后,就可以建立监控线程处理串口通信事件。下面是该线程的关键代码。UINTCommThread(LPVOIDpParam)file://用于监控串口的工作者线程

{

BOOLbResult=FALSE;

if(m_hComm)file://查看端口是否打开,这里m_hComm同上,作者在这里做了简化

PurgeComm(m_hComm,PURGE_RXCLEAR|PURGE_TXCLEAR|PURGE_RXABORT|PURGE_TXABORT);

for(;;)file://只要线程运行,就处于监视端口行为的无限循环

{

bResult=WaitCommEvent(m_hComm,&Event,&m_ov);

file://m_ov是OVERLAPPED类型的成员变量

if(!bResult)

{file://进行出错处理}

else

{

Event=WaitForMultipleObjects(4,m_hEvent,FALSE,INFINITE);

file://无限等待设定的事件发生,数组m_hEvent根据需要定义了须响应的接收,发送,关闭端口事件和OVERLAPPED类型的hEvent事件

switch(Event)

{file://读写事件的响应处理过程,在此略}

}

return0;

}

这样监控主程序就可以使用AfxBeginThread()函数来产生CommThread串口监控线程。如果要实现对所有端口的同时监控,可以分别对端口建立监控线程。

5小结

作为一个机房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本串口通信程序在VC++6.0下编译通过,在使用windows98/NT的局域网里运行良好。[实验内容]采用VC或BCB编写串口通信程序,并应用串口调试助手测试程序的有效性。[习题与思考题]1、如何应用软件的方法实现两台计算机通过RS232接口的握手。该实验采用模拟串口通信的方式,在一台电脑上虚拟出两台机器通过串口连接的状态,再通过串口通信软件来实现两台机器之间的通信。虚拟设备软件:VirtualSerialPortDriver6.9调试软件:串口调试助手V2.2实现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