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环评报告_第1页
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环评报告_第2页
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环评报告_第3页
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环评报告_第4页
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设项目“三合一”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16—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项目代码/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猫营镇、五峰街道地理坐标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90陆上风力发电4415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564825.96m2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核准/贵州省能源局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黔能源审[2021]276号总投资(万元)60500环保投资(万元)235环保投资占比(%)0.388施工工期是否开工建设☑否专项评价设置情况专项评价设置原则见下表;表1-1专项评价设置原则表专项评价的类别涉及项目类别地表水水力发电:引水式发电、涉及调峰发电的项目;人工湖、人工湿地:全部;水库:全部;引水工程:全部(配套的管线工程等除外);防洪除涝工程:包含水库的项目;河湖整治:涉及清淤且底泥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项目地下水陆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全部;地下水(含矿泉水)开采:全部;水利、水电、交通等:含穿越可溶岩地层隧道的项目生态涉及环境敏感区(不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大气油气、液体化工码头:全部;—17—干散货(含煤炭、矿石)、件杂、多用途、通用码头:涉及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项目噪声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业涉及环境敏感区(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域)的项目;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全部环境风险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全部;油气、液体化工码头:全部;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线(不含城镇天然气管线、企业厂区内管线),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不含企业厂区内管线):全部根据表中内容结合现有资料可知,本项目为风力发电项目,规划场区内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场区位于高海拔山区,附近居民点较少,距离风机机位最近的居民点有290m远,风机机位均位于山脊处,距离地表水、地下水较远,项目建设期会产生一定的扬尘,但经过简单的环保措施处理后能大大减少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因此本评价不设置专项评价。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其他符合性分析(一)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的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本项目属于其中的五、新能源中的第二条氢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020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本项目属于(三)贵州省中的第34条风力、太阳能发电场建设及运营属于鼓励类项目,二者不产生冲突,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同时本项目已于2021年11月9号以黔能源审[2021]276号取—18—得贵州省能源局核准文件(见附件6)。(二)与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符合性分析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黔府发〔2013〕12号)(以下简称“通知”)可知,本项在国家层面上属于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中的关岭—镇宁高原峡谷石漠化防治区亚区,类型为石漠化防治与水土保持型,综合评价是喀斯特发育强烈,生态系统脆弱,喀斯特旅游资源丰富。目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有扩大趋势。其发展方向为加强石漠化防治和水土流失治理,实行生态移民,改变耕作方式。本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的水土流失以及陆生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但影响较小,按常规的水土保持措施及陆生植被保护手段施行可以将影响降到最低;项目运行过程中不会对水土流失及陆生植被造成影响,且对当地能源结构调整都将起到有力作用;风电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风机群,其作为大型的人造景观,对建设特色旅游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上分析,本项目建设符合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三)与贵州省2021年第一批风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计划的符合性分析为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完成国家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推进风电高质量发展,制定了我省2021年风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计划,根据项目成熟程度计划分批下达,第一批计划装机规模为577万千瓦。根据贵州能源局下发的《关于下达贵州省2021年第一批风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计划的通知》(黔能源新〔2021〕28号)(见附件3)可知,该项目为文件中第36项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建设项目,总装机10万千伏。(四)节能减排效益分析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没有大气、水污染和废渣—19—堆放问题。风力风电场的运行期主要能源消耗为集电线路、电气设备的损耗和生产、生活用电的消耗,施工期主要能源消耗为施工设备用电、用油用水的消耗,通过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各种节能措施,马鬃岭风电场各项节能指标均能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并将其建设成为一个环保、低能耗、节约型的风力发电项目。本风电场工程的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体现。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电网提供清洁电能19381.5万相应每年可减少因燃煤造成的废气排放,其中减少二氧化硫(SO2)36.24t,氮氧化合物(NOx)37.79t,二氧化碳(CO2)16.24万t,烟尘7.36t。此外,每年还可以节约淡水23.45万m3,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节能减排效益显著。(五)与贵州省“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分析1、生态红线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布贵州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黔府发〔2018〕16号),“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功能区分为5大类,共14个片区;1)水源涵养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14822.51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42%,主要分布在武陵山、大娄山、赤水河、沅江流域,柳江流域以东区域、南盘江流域、红水河流域等地,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武陵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片区、月亮山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维护片区和大娄山—赤水河水源涵养片2)水土保持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为10199.13平方公里,黔南州、黔东南州、铜仁市等地,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南、北盘江—红水河流域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控制片区、乌江中下游水土保持片区和沅江—柳江流域水土保持与水土流失控制片区。—20—3)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6080.50平方公山及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苗岭东南部生物多样性维护片区、南盘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维护与石漠化控制片区和赤水河生物多样性维护与水源涵养片区。4)水土流失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3462.86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97%,主要分布在赤水河中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乌江赤水河上游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都柳江中上游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黔中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地,包含2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沅江上游—黔南水土流失控制片区和芙蓉江小流域水土流失与石漠化控制片区。5)石漠化控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11335.78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43%,主要分布在威宁—赫章高原分水岭石漠化防治区、关岭—镇宁高原峡谷石漠化防治亚区、北盘江下游河谷石漠化防治与水土保持亚区、罗甸—平塘高原槽谷石漠化防治亚区等地,包含3个生态保护红线片区:乌蒙山—北盘江流域石漠化控制片区、红水河流域石漠化控制与水土保持片区和乌江中上游石漠化控制片。经过仔细对比发现该项目属于第五条石漠化控制生态保护红线中的关岭—镇宁高原峡谷石漠化防治亚区,通过项目总平面布置图与当地生态红线叠图分析可知项目虽然属于该片区但是不占用当地红线。叠图成果可见附图12。2、环境质量底线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满足《环境空气质里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29号"中二级标准要求;地表水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GB/T14848-2017)Ⅲ类标准要求;声环境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21—(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项目废水、废气、固废均得到合理处置,噪声对周边影响较小;项目的运行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不会突破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底线。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中消耗极少量的水资源;水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水资源利用总量极少,不会改变水资源利用格局;项目建设用地不涉及基本农田,且占地相对区域土地资源量极少,不会破坏土地资源格局,土地资源消耗符合要求。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办法(试行)》(黔环通〔2018〕303号)指出“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严格空间管制、总量管控和环境准入要求,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通道类(绿线)、从严审查类(黄线)、禁止审批类(红线)清单管理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项目属于名录中的第四十一大类中90—陆上风力发电4415中的其他风力发电,同时根据《贵州省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清单管理办法(试行)》(黔环通〔2018〕303号)中的附表1《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从严审查类(黄线)和绿色通道类(绿线)清单》可知该项目属于表中的第三十一项中91的其他能源发电中的其他项,为环境准入绿色通道类(绿线)。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经核实,项目不在生态保护红线内,满足环境质量底线要求,未超出资源利用上线,未列入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符合“三线一单”(六)项目与《安顺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符合性分析根据《安顺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可知全市共划定110个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42—22—个,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生态功能区域;重点管控单元36个,主要包括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中心城区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区域;一般管控单元32个,主要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单元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和相关生态功能区域评估调整进行优化。根据划分的环境管控单元的特征,对每个管控单元分别提出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环境准入管控要求,形成全市生态环境准入清1.优先保护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其中:(1)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严格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占用和改变用地性质,鼓励按照规划开展维护、修复和提升生态功能的活动。因国家重大战略资源勘查需要,在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经依法批准后予以安排。(2)生态保护红线外的一般生态空间,原则上按限制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按照生态空间用途分区,依法依规进行允许、限制、禁止的产业和项目类型的准入管控。在不改变利用方式的前提下,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对依法保护的一般生态空间实行承载力控制,防止过度垦殖、放牧、采伐、取水、渔猎、旅游等对生态功能造成损害,确保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2.重点管控单元以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为主,应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严格落实区域及重点行业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对于环境质量不达标的管控单元,落实现有各类污染源污染物排放削减计划和环境容量增容方案;严格执行不达标区域、流域新建、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倍量削减要求;对于未完成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的管控单元,暂停审批排放区域、流域超标污染因子的建设项目。—23—3.一般管控单元原则上以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为主,开发建设中应落实生态环境管控的相关要求。经过项目建设用地与安顺市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图叠图分析发现项目有部分机位或道路处于其他优先保护单元内,具体为17、18号机位及其连接道路。其他优先保护单元要求限制开发,不改变其利用方式,防止过度开发,影响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7、18号机位位于山顶,其机位永久占地较少,造成的生态割裂效应极为有限,17、18号风机的连接道路多为原有的农耕道路,只有少部分为新修道路,风电场内的道路均不硬化,建设期结束后新建的支线道路均进行生态恢复,故造成的环境影响不大,没有改变其利用性质,属于十分有限的开发利用。符合其他优先保护单元的开发原则。同时本项目11号风机机位及其连接道路位于重点管单元内,重点管控单元以生态修复和污染防治为主,本项目只在建设期产生少量污染物,运营期基本不产生污染,十分符合重点管控单元的开发原则;项目大部分位于一般管控单元内,一般管控单元原则上以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度开发相结合为主,开发建设中应落实生态环境管控的相关要求。符合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相关要求,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废气能够达标排放且所排放污染物不涉及总量控制指标,废水不外排,因此符合分区管控要求中排放及总量控制要求。综上所述,项目建设符合《安顺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三线一单”实施方案》。叠图成果可见附图11。—24—二、建设内容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规划场址位于贵州安顺市紫云县北部的青河村、青枫村、青林村和红星村之间一带的山脊顶部,距离紫云县城约10km。规划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5°48°36′51"~25°52′31.59"和东经106°3′31.75"~106°7′15.21"之间。规划场址区域范围较大,可利用区域由多条近似南北向山脊、迎风山头和宽缓坡地构成,海拔高程在1400m~1600m之间,并有209省道穿过场址,将场址分为东西两个部分,风电场对外交通便利。项目所在地的地表水体为三岔河,内含三岔河水源保护区,但建设内容不涉及三岔河水源的一二级水源保护范围,项目交通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区域水系图详见附图2,项目与三岔河千人饮用水源保护区关系图见附图10。(一)、项目由来贵州省是一个火电比重较大的省份。燃煤电厂在消耗煤炭资源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SO2、CO2、CO、NOX、烟尘等污染环境和造成温室效应的有毒有害气体,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利影响。风电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风电项目具有建设周期短、投产时间快等优点,能够尽快缓解当地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风力发电是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并且现今风力发电的技术已近相当成熟。紫云马鬃岭风电场工程的建设能调整紫云县电源结构,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建设该风电场可以得到国家激励政策和措施的保证,对充分利用安顺市的风力资源,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开拓新能源是十分必要的。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版)及《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部令1号)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属于“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中的90其他电力生产4419 (不含海上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发电)报告表中的其他风力发电”。故应当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为此,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委托我公司进行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在现场踏勘—25—和收集该项目的相关工程资料及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资料,按照国家有关环评技术规范要求,编制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根据《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拟建项目中含有1回110kv线路、35kV集电线路及110kv变压站电力设施属于电磁辐射项目,不在本评价报告范围之内,需另行找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评价,特此说明!(二)、工程概况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工程装机容量为100MW,安装20台单机容量为5.0MW的风电机组,工程配套建设1座110kV升压站,升压站以1回110kV线路出线接至110kV紫云变电站,本期在站内新建1台100MVA的主变。风机采用2.5-140机型,主体工程主要为风电机组、箱式变压器、35kV集电线路、1回110kV线路、110kV升压站;辅助工程主要包括风机吊装平台,场内施工道路等,具体见表2-1。表2-1项目组成表工程类别组成部分建设内容备注主体工程风机机组共有20台单机容量为5.0MW风电机组,由机舱、叶片(3片)、塔筒组成,直驱永磁电机,轮毂高度110m,风机基础采用现浇C40钢筋混凝土圆形扩展基础永久工程箱式变压器本工程采用一机一变原则共有箱变基础20个,初拟箱变基础为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形式,顶部为变压器预埋槽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基础垫层混凝土为C15。黏性土以下强、弱风化岩层作为箱变基础建基面。永久工程110kV升压站升压站围墙内尺寸为65m×105.36m,围墙内占地面积为6849m2。升压站四周布置高为2.3m实体围墙,站内主要布置有综合楼、消防水池水泵房及辅助用房、35kv配电室及主控室等建构筑物。永久工程线路工程集电线路共5回,电缆采用直埋穿管敷设,沿道路与排水沟并排敷设,本工程汇集电缆线路总长约53km。永久工程1回110kV线路线路采用截面为240mm2的导线,线路总长度约13km,最终接入系统方案以接入系统报告审查意见为准。永久工程辅助工程风机吊装平台风机吊装平台最小尺寸按50m×50m(不含风机基础)设计,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平台大小及形状做适当调整。工程场内道路场内道路分为新建道路及改造道路共占地约584亩,其中新建场内道路共占地548.1亩,长26.1km,改造检修道路共占地36.45亩,长2.7km。工程弃渣场共设置4个弃渣场,占地6.45hm2,容渣量约48.1万m³(自然方)。工程施工营地根据现场调查,及施工总进度安排,本项目拟在场址中心设置一个施工营地。工程—26—混凝土搅拌站拟建混凝土搅拌站,搅拌站建于靠进西部风机机群入口工程设备、建材堆放场地设备及材料堆放于风机吊装平台、渣场或道路一侧。工程给水工程拟从山下村庄水源点取水,采用水车拉水的方式,并储存在升压站蓄水池或场内临时蓄水池内,同时在场内修建临时雨水收集设施,输送距离约10km。由于升压站距离附近的居民点约有300m,故运行期拟接入当地自来水系统用于升压站驻站人员的日常生活用水。工程排水工程升压站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升压站生活污水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最后进行绿植灌溉。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站内雨水排水系统、和主变事故油池排油系统。永久工程供电工程场内施工供电拟从附近村庄农网获得,并配置柴油发电机。施工用电集中部位,可考虑由引接的线路作为电源,引接施工电源在施工结束后保留,作为升压站站用电备用电源。永久工程废气场内运输路线洒水,工程车及建材堆加盖篷布。废水施工产生的废水采用加碱中和沉淀法,处理后回用,含油废水由隔油池处理后回用。生活污水在施工营地附近修建防渗化粪池,由附近村庄农民定期清掏,回用于农田;修建一座防渗沉淀池,沉淀池上清液用于施工现场洒水抑尘,沉渣定期请当地农民清运,不直接外排。工程噪声选择低噪并具有较好防噪设施的施工机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由业主及时交由周边乡镇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废机油等收集后桶装,交由相关单位处置,弃渣运至渣场。废气食堂油烟,由油烟机引至屋外达标排放。永久工程废水新建污水处理设施,预计生活污水发生量为0.64m3/d,拟采用地埋式一体化生活污水回用设备,日处理规模为4m3/d,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出水全部回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永久工程变压器废油新建一座35m3事故油池1个。永久工程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0kg/d,分类收集后及时交由周边乡镇环卫部门统一处置。噪声加强对机组的维护,定期检修风机转动连接处,使其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同时在其中风机周边加强绿化。永久工程风电场工程特性参见表2-2表2-2风电场工程特性表名称单位(或型号)数量备注海拔高度m场址中心经度(东经)106°5′19″场址中心—27—纬度(北纬)25°49′47″场址中心年平均风速(100m高度)m/s5.9全场机位平均风功率密度(100m高度)W/m2全场机位平均盛行风向台20额定功率kWk5000叶片数个3风轮直径m风轮扫风面积m226302切入风速m/s2.5额定风速m/s9.6标准空气密度切出风速m/s20轮毂高度m输出电压V发电机额定功率kWk5450机组升压变压器套数台20型号4200/4600集电线路电压等级kVk35回路数回4长度kmk53主变压器型号台1容量MVA额定电压KV数及等级出线回路数回1电压等级KV风电机组基础数量座20型式圆形扩展式基础地基特性天然箱变基础数量座20型式箱型素混凝土结构土石方开挖万m377.56土石方回填万m330.82混凝土(风机基础)m314600设备基础钢筋t场内新建道路kmk19.435总工期月机组发电工期月—28—限静态投资(编制年)万元61217.672021年动态投资(编制年)万元62411.69单位千瓦静态投资元/kW6121.77单位千瓦动态投资元/kW装机容量MW年上网电量万kW•h19381.5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h平均上网电价(不含增值税)元/kW•h0.3515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6.57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5.73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7.09总投资收益率%3.86投资利税率%2.35资本金净利润率%8.75投资回收期(税后)年2.54参考同类项目以及根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风电场运营期拟定人员为10人,其中管理人员1人、运维人员9人。负责风电机组巡视、日常维护和值班等。工作人员在升压站内食宿。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用地预审可知,项目施工占地面积56.4825.96公顷,其中永久占地1.4725公顷,临时占地55.01公顷。工程总占地可见下表。其中有林地植被以马尾松、青冈、虎皮楠、光皮桦为主;灌木林地以火棘、悬钩子、小果蔷薇、金樱子为主;草地以菅草、野古草、狗脊、贯众为主;水田以水稻、油菜为主;旱地以大豆、马铃薯为主。表2-3项目占地类型统计表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建设项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表(红线范围)序号植被类型斑块数(个)面积(ha)比例(%)1有林地22.7860.24%2灌木林地658.8523.41%3草地663.599.50%4旱地362.90%5水田80.381.01%6居民点0.04—29—7道路2.83%8合计36637.81100.00%(1)永久占地工程永久性用地包括:风机基础用地及升压站用地。具体可见表2-3。表2-3工程永久用地汇总序号项目备注1风机基础用地6923.702箱变及电缆分支箱基础用地912.263110kV升压站6890合计14725.9622.089亩永久占地植被类型可见表2-4。表2-4永久占地植被类型表永久工程区占地类型及面积(m2)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风机基础5.337×1031.587×103箱变及电缆分支箱基础用地684.2228.06110kV升压站2.793×1034.097×103(2)临时用地临时用地包括:风机吊装场地、直埋电缆壕沟、场内道路、弃渣场、设备临时存放场、临时建筑物用地等。临时用地具体可见下表。表2-5工程临时用地汇总序号类型项目备注1工程用地风电机组安装平台636002直埋集电线路区288003施工临时场地区2000包括施工营地4砂石料堆场包括混凝土搅拌站5渣场(共4个)64500兼设备临时堆放场合计160400240.6亩1场内道路用地新建道路边坡195750长度约26.101km2改造道路边坡18900长度约2.7km3新建道路路面169650长度约26.10km4改造道路路面5400长度约2.7km合计389700约584.55亩注:所有临时工程用地在施工期结束后均进行生态恢复,场内道路则应该在运营期逐步进行生态恢复。临时用地占地植被类型可见表2-6。表2-6临时用地植被类型表—30—临时工程区占地类型及数量(m2)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道路水田旱地居民点1#弃渣场1.49×1042#弃渣场5.9×1036×1033#弃渣场668×1031082×1044#弃渣场1.87×1041.56×103施工营地2.0×103混凝土搅拌站200进场道路196×105817×104299×104107×10438×10311×104400(3)建设征地处理措施项目建设区内无居民居住,建设占地类型为林地与未利用地。对涉及永久征收土地的农户、集体,按征地标准一次性补偿后,由其在本村组范围内通过调剂、开发土地,继续使用本村组内部剩余土地资源,自行恢复生产。临时用地根据占用年限按规定进行补偿并予恢复。根据风电建设施工特点,工程临时用地年限按2年计。临时占地待工程结束后,由项目业主负责恢复后交还原使用者。(一)、风机及箱变基础本风电场共安装20台单机容量为5.0MW风电机组,装机总容量100MW,配套建设110kV升压站1座,5.0M风机基础采用现浇C40钢筋混凝土圆形扩展基础,基础分上、中、下三节:上节高1.8m,平面尺寸为φ8.0m;中节为圆台,高1.8m,顶面尺寸为φ8.0m,底面尺寸为φ21.0m;下节高0.8m,平面尺寸为φ21.0m。箱变基础为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形式,顶部为变压器预埋槽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基础垫层混凝土为C15。黏性土以下弱风化岩层作为箱变基础建基面。箱变基础旁设置一进人检修孔,箱变基础需待箱变设备选定后根据厂家相关资料进行详细设计。(二)、吊装平台风机吊装平台最小尺寸按50m×50m(不含风机基础)设计,根据现场实际地形平台大小及形状做适当调整。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分析,在条件允许下,吊装平台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安装平台多数地处山顶,平台挖方区以泥岩、灰岩为主,边坡主要采取坡率法进行治理,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0.5,填方边坡坡率采用1:1.5;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场地开挖预留0.5%~2%的排水坡度。具—31—体工程量可见表2-7。表2-7吊装场地平整工程工程量序号项目单位数量1土石方开挖m31840002土石方回填m343700(三)、升压站110kV升压站,布置在整个风电场的南侧20#机位东北角。站址拟选于场区一个较缓的山丘上,自然标高在1477~1465m之间,110kV升压站内有建有综合楼、消防水池水泵房及辅助用房、35kv配电室及主控室等建构筑物。进站大门设置于靠东侧围墙,进站道路从20#支线道路上引接,升压站总布置将场地划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两部分。进站道路从升压站南边进入站内,道路北侧为生产区,南侧为生活区,各分支道路可方便到达各建筑物和设施旁。本升压站主变压器数量为一台,生产区包括主变压器、35kV配电室及主控室等,布置于生产区的西区;生活区包括综合楼、消防水池水泵房及辅助用房、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等,布置于升压站的南区。生产区中,35kV配电室及主控室布置于生产区的西侧。35kV配电室及主控室向东方向依次是主变压器基础、事故油池、出线构架场地,向西这为危险废物暂存间。生活区中,综合楼位于西侧,综合楼的东边为消防水池水泵房及辅助用房。站内道路均为混凝土路面,道路宽度4.5m,道路转弯半径9m。升压站内主要建筑物如下:表2-8升压站主要建筑物一览表编号名称建筑面积(m2)层数结构形式层高1综合楼1146.602框架结构3.9/3.92消防水池水泵房及附属用房238.581框架结构5.1335kV配电室及主控室515.061框架结构6.1合计1900.24(四)、集电线路本项目采用直埋电缆集电线路,按照本电场风机排布,将本项目汇集为5条集电线路。采用ZC-YJLV22-26/35-3x400mm2、3x70mm2的35kV高压电缆引入升压站35kV配电室。具体如下:1U线路:连接MZL01~MZL04风机,该线路共4台风机。2U线路:分别连接MZL08~MZL11风机,该线路共4台风机。—32—3U线路:分别连接MZL06、MZL07、MZL13~MZL14风机,该线路共4台风机。4U线路:分别连接MZL15~MZL18风机,该线路共4台风机。5U线路:分别连接MZL11、MZL20、MZL22、MZL23风机,该线路共4台风机。本工程汇集电缆线路总长约53km。(五)渣场及道路本期工程道路部分主要为场内主线道路和场内支线道路两部分。工程位于山顶台地或山脊上,主线道路沿机位布置,道路总布置呈长条枝状。弃渣场根据施工道路的走势、衔接情况等布置在道路下方或附近,便于弃渣综合堆渣、调配运输。本项目主要弃渣来自道路工程区和风机机组区两个分区,土石方弃渣量约为44.64×104m3(主要为道路、吊装平台及升压站的开挖)。开挖出的土石方,尽量实现挖填平衡,多余部分均按弃渣处理,渣场沿道路布置4个,详请见附图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图9。(一)、项目施工工艺风电场施工期产污环节流程见图2-1。图2-1风电厂产污环节图(二)、施工布置及进度—33—(1)风机机组1)风电机基础施工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测量、放线,准确定位后进行基础施工。土石方采用机械开挖为主,人工开挖为辅,从上至下分层进行。开挖渣料除用于回填外,多余部分用于平整场地和做弃渣处理。2)风机吊装施工风电机组轮毂安装高度为110m,每个机位所需安装的主要部件包括:机舱、上机舱罩、风轮(包括轮毂及叶片)、塔筒。吊装设备分为主吊跟辅吊,主吊选用800吨履带吊,辅吊选用300吨汽车吊。安装程序及方法如下: 1塔筒吊装:塔筒可按以下两种方式吊装,一种是先使用300吨吊车将下段吊装就位,待吊装机舱和风轮前,再吊剩余的中、上段,这样可减少800吨履带吊车的使用时间;另一种方式是,使用300吨吊车和800吨履带吊车配合,一次将塔筒各段全部吊装完成;2风轮组装:风轮组装需要在吊装机舱前提前完成。风轮组装根据风机布置条件,在地面上适当位置将三个叶片与风轮轮毂连接好,并调好叶片安装角,等待吊装;3机舱吊装:本工程拟选用的风电机组机舱,随机配有装卸工具,装卸工具由前连接和后连接组成。吊装时,取出装卸工具,按相应要求连接好前、后连接,即可进行吊装,将机舱吊装于塔筒顶法兰上。吊装机舱时,应保持机舱底部的偏航轴承下平面处于水平位置;4风轮吊装:用两台吊车“抬吊”,由主吊车吊住上扬的两个叶片叶根,完成空中90°翻身调向,撤开辅吊车后与已安装好在塔筒顶上的机舱风轮轴对接。对接完成后,切记锁紧机舱内的风轮轴并调紧刹车;5高空组装作业:每部件吊装就位后,即进行其连接工作。由于高空中风速较大并且连接作业面高,应考虑切实可行的高空作业安全保障措施和保障程序,严格执行高空吊装、高空作业相关规范要求。(2)箱式变压器1)箱式变压器基础施工—34—采用一机一变原则共有箱变基础20个,初拟箱变基础为箱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基础形式,顶部为变压器预埋槽钢,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基础垫层混凝土为C15。黏性土以下强、弱风化岩层作为箱变基础建基面。2)箱式变压器吊装压器在现场进行吊装,由300吨汽车吊一次吊装到位,进出线应做好防水措施。安装要求和方法参照相关安装规范以及生产厂家提供的相关安装技术要求和方法。(3)升压站的施工1)升压站内建筑物:升压站内各建筑物均为框架结构。框架结构的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基础开挖—基础混凝土浇筑—框架柱、梁、板、屋盖混凝土浇筑—砖墙垒砌—电气管线敷设及室内外装修—电气设备入室。2)电器设备电气设备安装前,屋顶、楼板应施工完毕,不得渗漏,屋内地面的基层施工完毕。变压器就位时,变压器基础轨道应水平;密封处理法兰连接处应用耐油密封垫密封,法兰连接面应平整、清洁;有载调压切换装置安装时传动机构应固定牢靠,连接准确,操作灵活,无卡阻现象,摩擦部分涂以润滑油;屏、箱、柜以及可开启的门,都应用裸铜线与接地的金属构架可靠接地。接地闸刀下端可通过扁钢或铜排与地网直接相连接。3)电缆敷设所有控制电缆和电力电缆的施工,按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电缆敷设要先开挖电缆沟,将沟底用沙土垫平整,电缆敷设后填埋一层沙土,再用红砖压上,上部用碎石土回填夯实。电缆沟采用0.5m3反铲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开挖土石就近堆放,用于后期回填。砂土回填为人工回填,压实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电缆沟土石方挖填可自身平衡。(4)35kV集电线路工程本工程35kV集电线路采用直埋壕沟的方式。直埋壕沟直接在原地面进行开挖,沟底部先铺设一定厚度级配砂,电缆敷设完毕后,上部再覆盖一层级配砂,实心砖压顶,最后回填。—35—直埋电缆开挖断面为1000×900mm,开挖完毕沟底部先铺设一定厚度级配砂,电缆敷设完毕后,上部再覆盖一层级配砂,实心砖压顶,最后回填,如下图所示图2-2场内直埋壕沟断面示意图1)敷设方式鉴于当地气象条件及地理环境本工程35kV集电线路均采用直埋穿管敷设,沿道路与排水沟并排敷设。35kV电缆之间最小间距为350mm,小于此间距应设置隔板,电缆与光缆之间最小间距为500mm,不能保持此距离时应设置隔板,电缆上表面距离壕沟上表面的距离不小于700mm。埋设在排水沟下面的施工顺序为:先挖沟,在电缆及光缆上下表面100mm厚度敷设软沙加以保护,然后再施工浆砌石沟体;其余直埋电缆施工顺序为先挖沟,在电缆及光缆上下表面100mm厚度敷设软沙加以保护,然后回填土,回填土要夯实,电缆壕沟做防水帽,高度不小于300mm。回填土不得为带有垃圾、带有腐蚀性及带有尖硬物体的土壤。光缆与电缆同沟敷设,多根光缆同沟敷设时,每10m,绑扎一次。光缆穿越场内风机道路处采用穿管(镀锌钢管)直埋敷设,当通讯线路进入升压站主控室内时采用穿管直埋敷设。壕沟沟壁距树木主干中心距至少1米,施工时,如壕沟遇到树木且不能保证沟壁与树木主干中心距离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改变电缆壕沟位置,改变后的壕沟中心不得偏移设计壕沟中心2m。对于穿管敷设的电缆,敷设时电缆保护管应与水平面有一定角度,便于积水流出,电缆管较高一侧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封堵深度不能少于100mm,保护—36—范围应超出路基路面两边以及排水沟边0.5m以上,电缆保护管上面用混凝土板或石板加以保护。2)接地要求三芯电缆的金属护层采用两端直接接地,电缆施工时,应保证电缆终端头的铠层、分支箱及箱变可靠接地。电缆、箱变及电缆分支箱的接地材料由施工单位采购、安装、测试,风机平台接地网不包含在本范围内。电缆分支箱接地装置拟采用沿电缆壕沟底埋设方式,在电缆分支箱的前后位置延伸至风机接地网,采用60×6热镀锌扁钢。该接地应有两根上引接地线,与电缆分支箱可靠连接。接地电阻满足有关规程的要求3)电缆线路雷击过电压保护为保护风电场设备遭受雷击损坏,在每台箱变高、低压侧及分支箱母线处,按规程要求均装设氧化锌避雷器或浪涌保护器,作为防雷电侵入波和操作过电压保护。(5)1回110kV线路根据可研方案,拟在马鬃岭风电场(100MW)升压站新建1回110kV线路“T”接紫云变~干桥变II回线路(导线截面240mm2),新建线路截面采用240mm2,线路长度约13km(以线路专业实际勘测为准)。但最终接入系统方案将根据可研阶段的接入系统规划报告和接入系统设计确定,以符合安顺市电网的整体规划。—37—图2-3接入示意图(1)吊装平台1)基础施工:施工方严格按照设计参数进行基础施工。开挖后的边坡岩土(石)表面应干净、粗糙,保证不受扰动。岩土(石)中的断层、裂隙、软弱夹层应被清除到施工图纸规定的深度。岩土(石)表面应无积水和流水,所有松散岩土(石)均应予以清除。严格按照设计边坡坡率进行开挖,可根据现场地质条件适当调整边坡坡率,但需经监理及设计同意。2)排水设计: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场地开挖预留0.5%~2%的排水坡度。挖方边坡坡脚设置500×500mm,沟内坡率1:0.75,沟内侧用1:3水泥砂浆封闭,将汇水引至平台外;待工程完工后,根据实际情况,在风机基础周边范围内,砌筑横断面尺寸为400×400mm,沟璧、底厚度300mm的浆砌片石排水边沟。当平台挖方边坡一侧山坡汇水面积较大,地质条件较差时,为减少水对边坡的冲刷,设计考虑在挖方边坡上边缘线大于5m的距离开挖截水沟,沟内侧用1:3—38—水泥砂浆封闭,且必须将水引至平台范围外。(2)道路1)场外交通本项目对外交通运输拟采用公路运输,主要线路为:贵阳-安顺-紫云县-猫营镇马鬃岭风电场,总里程约166km。公路交通线路具体条件如下:南宁市~安顺市,沪昆高速公路,里程约80km,满足运输要求;安顺市~紫云县,安紫高速,里程为80km,满足运输要求;紫云县~场址各主线道路起点,S209,满足运输要求。详见附图5。2)场内道路场内道路从原有混凝土道路上引接,并优先考虑原有的机耕道路,场内的主线道路贯穿整个场区,再从主线道路修建支线道路接入到各个风机。本区进场入口分为2处。入口1:MZL23机位支线道路。入口2:MZL22机位西侧,改造由原有混凝土道路引接的现有土路,然后再从改造道路上引接各主线及支线道路。场内道路采用单车道,路面宽4.5m,路基宽5.5m,拟采用水泥稳定碎石路面。道路布置尽量沿场地相对平缓的地带进行,以保证路基挖填高度相对较小,填方路基拟采用自然放坡,局部高填路段设置少量路肩挡墙;挖方路基拟采用自然放坡,局部采取边坡支护措施。由于场地地质情况较为复杂,路基形式需要根据地质工作提供的详细勘测资料予以确定。同时升压站站内道路采用环形通道,荷载按汽—20级设计,满足消防通道设置要求。 1技术标准照露天矿山三级道路标准设计;同时参照特种运输的最大极限要求进行拟定,并结合其它已投产风电场道路设计经验完善道路设计工作,本工程道路设计标准如下表2-9所示。表2-9道路设计标准指标名称单位技术指标公路等级露天矿山三级—39—公路里程kmk25.5计算行车速度km/h20路基宽度m5.5行车道宽度m2.25×2平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30极限值m20最大纵坡%(支线局部18)最小坡长m60竖曲线最小半径一般值m200一般值m200路面类型山皮石路面/C25混凝土路面汽车荷载路面结构公路二级桥涵结构公路二级涵洞及小型排水构造物设计洪水频率(1/25)2路基工程A.为满足本工程大件运输的要求,道路需满足车辆每轴15t的承载能力的需求,最大承载率95%;为了满足汽车吊的行进,场区道路最少宽度为4.5m,且路两边各留有0.5m宽的压实路肩(浆砌路肩);为保证载重运输车辆的安全行驶,道路最大的横向坡度不超过4%。B.填方边坡:路基填方边坡坡率根据路基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工程地质条件,并经水文及工程地质勘察后确定。一般路基(边坡高度小于20m)边坡坡率,根据路基填土高度分段:自上而下0~8m边坡坡率为:1:1.5;8m处设2m平台,次级边坡坡率为1:1.5~1:1.75。C.半填半挖路基:对于半填半挖路基,为减小路基纵向、横向的不均匀沉降,挖方路基部分在路槽超挖80cm后再以碎石土回填,路基纵向填挖交界处超挖处理渐变长度不小于15m,并铺设土工格栅,加强整体稳定性,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对于填方路基部分,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基底开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底部向内倾斜2~4%。为减小地下水对路基的破坏,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渗沟,并与挖方路段纵向渗沟连接共同排除地下水。D.路基挖方边坡比根据所经地段的地形、地质岩性、水文条件、边坡高度等因素,结合工程地质类比法进行综合设计,一般地段当坡高大于8米时分台设置,2米的碎落台。挖方边坡坡比一般为:弱风化至微风化岩层采用1:0.3~1:0.5,强风化岩层采用1:0.5,全风化岩层、密实土质及碎石土层采用1:0.5~3路面工程本工程道路路面结构结合龙门一、二期的建设经验,根据不同区域,采用不—40—护坡坡护坡坡同的路面结构:A.常规路段:约20km,采用30cm厚山皮石路面;B.陡坡路段及背阴路段:约20km,采用C25混凝土路面,其路面结构及材料组成为:20cm水泥稳定碎石层+10cm泥结碎石层+20cmC25混凝土路;4边坡设计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气候条件和沿线筑路材料供应情况,因地制宜地采用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防止和整治路基病害,确保路基的安全稳定。道路边坡防护分为挖方边坡防护及填方边坡防护,具体防护方案下见下表表2-10边坡防护一览表边坡类型防护方法备注挖方H<8.5)单级护面墙H>12菱形网格植草地质较差的土质边坡及风化破碎的边坡H>12喷锚护坡强风化及弱风化之间的,岩石完整的边填方草护坡不存在高填方路基,坡度较缓H>10浆砌石挡墙若路基一侧地形坡度较陡(3)弃渣场据本工程地形及施工布置特点,风机机组均沿山脊布置,本工程弃渣主要产生于路基开挖及风机吊装平台场地平整的过程中,本项目在风机机组沿线和场内施工道路的两旁具有满足堆渣条件、可布设弃渣场的区域,共规划了4个弃渣场。表2-11渣场特性表项目堆渣高程(m)积(万m2)渣场类型渣场容积(万m3)规划渣渣料来源1V型山谷型8.68.51#~10#支线、平台、风机基础及主线道路2V型山谷型.62.512#~18#支线、平台、风机基础及3#主线道路3V型山谷型11#、21#~24#支线、平台、风机基础及3#主线道路42.02凹地型73.520#~21#支线、平台、风机基础升压站—41—合计6.4547.6同时弃渣场在弃渣前后还应做以下措施。1)弃渣场弃渣前需清除原植被,对地面进行整平清除表层不少于50cm的软弱土层,斜坡地段要顺坡面挖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0m。2)弃渣填筑边界边坡坡率不得陡于1:2,分级平台不得小于2m,弃渣场最大填筑边坡高度不得大于30m,坡面可进行铺土种草绿化。3)渣场周边砌筑浆砌片石截水沟,截水沟排水坡度大于15%时,需设置跌4)弃渣场表面和边坡采用清淤弃土或清除的地表种植土、表土等覆盖,覆土厚度不少于0.5m,复耕或撒播草籽、乔灌结合绿化。(4)施工营地根据其他风电场的建设经验可知,需要配置施工营地一处,用于施工机械的停放及检修,同时还作为施工人员的休息场地。施工营地拟建于风电场场址中心处,同时建设有隔油池、沉淀池、旱厕、危险废物暂存间。(5)混凝土搅拌站考虑到项目位于山区,距离县城较远,外购混凝土不便利,拟在场址内建设混凝土搅拌站一座,站内需建有沉淀池,用于设备冲洗水的处理,同时将上清液回用于生产。(6)公用工程1)给水工程施工用水拟从山下村庄水源点取水,采用水车拉水的方式,并储存在升压站蓄水池或场内临时蓄水池内,同时在场内修建临时雨水收集设施;运行期升压站拟接入当地自来水系统。2)排水工程排水系统主要包括站内雨水排水系统、和主变事故油池排油系统。升压站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升压站内雨水引入蓄水池收集;生活污水进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最后进行绿植灌溉。3)供电工程场内施工供电拟从附近村庄农网获得,并配置柴油发电机。施工用电集中部位,可考虑由引接的线路作为电源,引接施工电源在施工结束后保留,作为升压—42—站备用电源。3、施工组织设计(1)设计原则1)本着质量、安全第一的原则,切实做好现场的安全防护措。2)全面提高施工技术各项管理水平。3)充分考虑施工中的技术经济原则,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增加效益。未尽事项严格按照《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05384-2007执(2)施工条件1)自然条件本项目位于紫云县县城北侧,距离县城直线距离约为9km,地貌单元属构造低山丘陵地貌,山体连绵起伏,地面高程1400m~1700m,起伏较大。山梁顶部一般较窄,宽度约8m~20m,山梁两侧斜坡坡度一般为15º~30º。场址区植被覆盖较好,有树林、竹木、草地等。场址区及周边冲沟较发育。紫云县地处低纬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春季有间歇性寒潮入侵。年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8.2℃,极端最低气温-0.2℃,年积温7500~8100℃,无霜期平均为348天,年平均有霜日数仅2.5天,年日照总时数在1400~1950小时,平均为1673小时,年降水量最大年份为2438毫米,最小年份为1005毫米,平均为1658毫米,多集中在4~9月,这期间降水量占全年的80%,年平均降水日数161天。2)对外运输条件S209省道从场址中间穿过,经现场实际踏勘,S209为二级公路,路面宽度不小于9m,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能满足大件运输需求。各分散片区主线道路可从该省道上引接,除个别机位外现状均有县乡道路到达风机机位所在山脊,县乡公路多为低等级公路,路面结构包含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泥结石路面等多种形式,路面宽度3~5m不等,进行局部改造后能满足风电场大件运输需求。交通较为便利。(3)施工建材—43—1)石料、砂石骨料:场地及附近十多公里范围内无适合做建筑材料的硬质岩石分布,风电场建设所需的砂、石骨料用量不大,可以考虑从县城周边的石场采购,运距约20km。2)水泥、钢材等:就近购买。3)施工用电、用水:参见公用工程(4)施工特点1)因风电场处于山头、山脊、或山坡上,开挖、回填等土建工程量较大;所需修建施工支线较多;风电机组吊装场地所需面积较大;2)施工期间,可能受到雨季、强风、大雾、低温的影响,应合理安排各工程进度,尽量避免对施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风电机组的安装,受风速要求的限制,宜安排于小风季节;3)因场址为山区,部分气象条件,如风速、雾等的变化在每天中呈一定规律性。在实际施工中,特别是风电机组的安装,应根据实际气候情况,合理调整安装时段。4、施工平面布置根据其他风电场的建设经验可知,需要配置施工营地一处,用于施工机械的停放及检修,同时还作为施工人员的休息场地。施工营地拟建于风电场场址中心处,同时建设有隔油池、沉淀池、旱厕、危险废物暂存间。同时拟在场区集中设置一座混凝土拌和系统,生产工程所需混凝土。初步方案选取位置山脊开阔,砂石骨料堆放方便、至各风机位运输距离较优。根据风机基础浇筑强度的需要,混凝土设计生产能力75m3/h,初拟配置HZ75-2F1500搅拌系统两个。混凝土浇筑所需的砂石、水泥在搅拌站附近临时堆存。设备及材料堆放于风机平台、渣场或工平面布置图详见附图9。本工程初拟整个工期为12个月,施工期限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无—44—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一)、建设项目所在地主体功能区划及生态环境功能区划1、项目所在地主体功能区划根据《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可知,我省省级层面主体功能区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三类。(1)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省级层面重点开发区域是具有一定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从而应该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我省划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的共有8个县级行政单元,同时还包括划为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县(市、区)中的中心城区、县城关镇和部分重点建制镇。(2)省级限制开发区域。省级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系统重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低,是不具备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条件的地区。我省省级层面的限制开发区域只有重点生态功能区。我省划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共有12个县级行政单元。(3)省级禁止开发区域。省级层面的禁止开发区域是依法设立的省级和市(州)级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水源地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和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点状分布于重点开发区域和限制开发区域。本项目位于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北部的清河村、青枫村、青林村和红星村之间一带的山脊顶部,属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但不属于国家禁止开发区,详见下图。具体为关岭—镇宁高原峡谷石漠化防治区,包括安顺市的镇宁县、关岭县和紫云县。国土面积5472.3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11%;森林覆盖率分别为35.58%、35.87%和34.92%;土壤侵蚀面积2332.71平方公里,占该区的42.63%;石漠化面积1787平方公里,占该区的32.66%。2010年总人口111.58万人,占全省的2.66%。其开发原则为实行封山育林育草、植树—45—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和种草养畜,推进石漠化防治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退化植被,实行生态移民,改变耕作方式。解决农民长远生计,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本项目在建设期会有较多的临时用地产生,但其占地多为草地,灌草地及有林地的边缘,在保证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施工期结束后及时进行生态恢复的前提下,基本符合其开发原则。图3-1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划分总图3-2贵州省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图(二)、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46—项目所在地区的具体环境质量状况如下: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拟建风电场场区地势开阔,大气扩散条件较好。评价范围位于农村、无工业大气污染源分布,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此外根据2020年《安顺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可知紫云县当地空气质量可以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可见表3-1。表3-12019-2020年紫云县环境空气质量年度对比表(实况数据)时间SO2NO2PM10PM2.5COO3-8h优良率%首要污染物综合指数2020年7302208994%03-8h2412019年228382699.4%03-8h2.86注:除CO浓度单位为mg/m3外,其他污染物浓度单位均为μg/m3。2、水环境质量状况(1)地表水三岔河发源于马鬃岭风电场场址,在坡脚居民点南侧建有一个水库,于2012年被省政府批准(黔府函(2012)308号)为三岔河千人饮用水源保护区,属于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源地名称为三岔河,水源地类型为湖库型,水源地级别属于县城级,一级保护区划分面积为440000m2,实际面积为449329m2,二级保护区划分面积为1290000m2,实际面积为1286600m2。河流沿线距离最近的机位约有370m(建设项目与其关系详见附图10),同时风电场内的居民主要以放牧和耕种为主,人为活动少,无工业企业水污染源分布。根据《贵州省水功能区划》(2021),水质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执行。现场勘查可知,三岔河水质良好,水环境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2)地下水同时由于评价地区海拔较高,评价范围内无地下水出露点,周围地下水现状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进行管理。3、声环境质量现状拟建风电场场区为山区,除有自然界的声源外,周围无工业噪声源分布,声环境质量良好,机位距离最近的居民点为290m,其他均为300m内无居民点,项目区域内声环境可达《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区标准。—47—4、生态环境现状(1)植物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境内分布的紫云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植被带-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黔南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地区-紫云至望谟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及岩溶植被小区。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植被多为次生针阔混交林和灌丛草坡,以用材林和经济林为主,全县的森林覆盖率约为24.2%。通过实地调查,按照《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以及其它相关规定,本次调查中在拟建项目评价区域未发现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野生植物分布,也未见有名木古树在评价区内分布。本项目评价区域内植被类型以次生人工林为主,主要林种为马尾松,其次为荒草地及低矮灌木丛,其组成类型均为区域内常见种。并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古树分布于其内。评价范围内耕地以旱地为主,水田偶有分布;农业作物以玉米、土豆、水稻、油菜为主。具体植被类型为;1)马尾松群系(Pinusmassoniana);马尾松群落的结构层次清楚。乔木层覆盖度达50-60%,其种类成分较为单纯,以马尾松植株占绝对优势,形成纯林。群落乔木层以马尾松为主,高在13m左右,平均胸径15~25m,群落发育良好,林冠较为茂密,总盖度约50-85%,群落可分为三层,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该群落在项目评价范围内为最常见群落,分散分布于项目评价范围的各个区域。2)青冈、光皮桦、虎皮楠群系(Cyclobalanopsisglauca(Thunb.)Oerst,BetulaluminiferaH.Winkl,Daphniphyllumoldhami(Hemsl.)Rosenth.);该群落垂直结构较为明显,林分结构大致可分为三层,即乔木层、灌木层以及草本层。该群落总盖度为60~90%。建群种为青冈、光皮桦、虎皮楠。乔木层除建群种外,常见的还有杉木、柏木、枫香等。群落灌木层发育较好,主要以光皮桦幼树、火棘、马桑为主,层盖度可达60%以上,此外还常见有小果蔷薇、金樱子等物种。林下草本层常见有白茅、贯众、狗脊、各种苔草、荩草、野古草等草本植物分布。—48—3)火棘、小果蔷薇、金樱子、悬钩子群系(Pyracanthafortuneana(Maxim.)Li,RosacymosaTratt.RosalaevigataMichx,RubuscorchorifoliusL.f.);此类灌丛群落的层次结构较为简单,仅由灌木层和草本层两个层次组成,少数地段也有地被层发育。灌木层层覆盖度因地面裸岩出露情况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通常在25~70%之间,部分地段可达90%以上。群落主要由具刺的藤状灌木组成,建群种为火棘、小果蔷薇、金樱子、悬钩子。常见有小果蔷薇、插田泡、栽秧泡、髙梁泡、马桑等。草本层覆盖度般在20~78%之间,主要种类有狗脊、蕨、野古草、野菊、贯众、菅草等。4)菅草、野古草群系(Themedavillosa(Poir.)A.Camus,ArundinellaanomalaSteud);该群系为草本层,组成群落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群落特征随季节变化,春夏两季物种丰富度较高,秋冬两季较低,覆盖度般在20~78%之间,主要种类有狗脊、蕨、野古草、野菊、贯众、菅草等。5)贯众、狗脊群系(Dryopterissetosa(Thunb.)Akasawa,Cibotiumbarometz(L.)J.Sm.);该群系主要为蕨类,为草本层,高度一般在50cm以下,覆盖度般在20~78%之间,主要种类有狗脊、蕨、野古草、野菊、贯众、菅草等。6)水稻(OryzasativaL.)、油菜(BrassicanapusL.)为主的一年两熟作物组合以及大豆(Glycinemax(Linn.)Merr.)、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为主的一年两熟作物组合根据对评价区植被类型的解译,得出了评价区地表植被植被覆盖情况,统计结果见下表,评价范围内植被类型图见附图14。表3-2评价区主要植被类型面积解译统计表序号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群系斑块数(个)面积(ha)比例(%)1暖性针叶林马尾松群系207278.8421.26%2针叶阔叶混交林马尾松、青冈、虎皮楠、光皮桦群系225235.7417.97%3常绿阔叶林青冈、虎皮楠、光皮桦群系369256.6719.57%4灌丛火棘、悬钩子群系、小果蔷薇、金樱子群系761317.0724.17%5灌草丛菅草、野古草群系、贯众、狗脊群系950119.159.08%6旱地大豆、马铃薯32860.584.62%7水田水稻、油菜29.842.27%—49—8水体40.160.01%9无植被239734408056%道路4656.430.49%合计36561311.83100.00%图3-3评价范围内植被图(2)动物紫云县境内,动物野生类资源有国家二类保护珍稀动物猕猴、林麝、穿山甲,三类保护动物大灵猫、红腹锦鸡、蛇等;常见的有大蟾蜍、棘腹蛙等;爬行动物主要乌龟、蛇、鳖等,哺乳动物有鼠、免类、狸等几十种。其中火花水牛、紫云黄牛、紫云山羊、宗地花猪等是贵州优良的畜禽品种。在《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中国鸟类图志》、《中国哺乳动物分布》、《贵州鸟类志》、《贵州爬行类志》和《贵州两栖类志》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评价区分布的各类群动物。同时,根据《国家重点动物保护名录 (2021)》和《贵州省重点动物保护名录》,确定动物的特有种、保护物种和稀有种。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多数地区由于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人为干扰对于周边环境影响较大。森林多为次生性人工机播的针叶林,原生性森林植被已残存—50—不多,且林地多成岛屿状分布,导致野生动物生境日益缩小,大型兽类已非常稀少。区域内分布的野生陆生脊椎动物种类以鸟类为多,兽类、爬行类、两栖类种类较少,且多为和人类关系较为密切或适应了人类影响的种类。如兽类中的啮齿目鼠科、仓鼠科和松鼠科的种类,鸟类中的雀形目种类,爬行类以蛇目和蜥蜴目中在农田周围活动的种类为多,两栖类则多为无尾目的蛙科、姬蛙科、蟾蜍科种类。区域内人类活动范围较大,野生动物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大,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少。据《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2021)》及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令》。评价区域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贵州省省级保护野生动物。5、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区喀斯特地貌约占1/2,岩性、土壤、植被分布有一定差异,有村落、散户分布其中,水域类型以水田为主,水域类型所占总面积较小,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复杂。对照分类体系,根据贵州山地地质地貌特征、自然属性,结合调查区实际情况,对土地利用类型做适当调整,最终划分的土地利用类型有有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水田、旱地、居民点、道路等9类。从土地利用构成分析,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结构比较合理。根据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考察统计结果分析,根据遥感判读结果,评价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统计情况见表3-2。从表3-2可以看出,评价区的土地利用以有林地所占面积最大,为771.25ha,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8.79%,灌木林地次之,为317.07ha,约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24.17%。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详情可见附图13。表3-3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统计表(评价范围)序号植被类型斑块数(个)面积(ha)比例(%)1有林地361771.2558.79%2灌木林地761317072417%3草地9509.08%4旱地32860.584.62%5水田29.842.27%6水体40.01%7居民点2367.230.55%—51—8工矿用地30.01%9道路4656.430.49%合计8081311.83100.00%6、土壤侵蚀现状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项目所在区域属于水力侵蚀类型区中的西南土石山区,结合项目实际,本项目土壤侵蚀分类采取《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表4.1.2-2中的标准。项目利用landsat8卫星影像数据,在进行了预处理的基础上,计算项目评价范围内的植被覆盖度,并结合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及DEM数据,对评价范围区域土壤侵蚀情况进行计算并分类。根据遥感解译结合野外考察统计结果分析,根据遥感判读结果,评价区范围内的土壤侵蚀类型面积统计情况见表3-4,土壤侵蚀现状见附图15。由附图15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土壤侵蚀类型以轻微侵蚀为主,轻度侵蚀次之,但项目占地有部分位于重度侵蚀、强烈侵蚀处。从表中可以看出评价范围内土壤侵蚀类型以微度侵蚀为主占地面积为700.62ha,占比为53.41%,轻度侵蚀次之占地面积为482.73ha占比为36.80%。表3-4土壤侵蚀类型面积统计表序号土壤侵蚀类型斑块数(个)面积(ha)比例(%)1微度侵蚀492700.6253.41%2轻度侵蚀919482.7336.80%3中度侵蚀377105.948.08%4强烈侵蚀20.941.60%5剧烈侵蚀3212%合计1311.83100.00%本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年版)中的90—其他风力发电,为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问题。项目地处农村地区,村民生活污水利用化粪池收集后农灌,对水环境影响小。村民燃烧产生的灰烬用于农业生产,无外排现象。—52—根据现场踏勘及用地文件,可知项目占地均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项目区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的物资源和古树名木。风机机位290m范围内无居民点,升压站选址东北部约70m左右有一个小规模的生猪养殖场,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项目周边的生态、风机机位周边居民点等。混凝土搅拌站周边500m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点,其保护目标主要为生态环境;施工营地方圆450m内无环境敏感点,其保护目标主要为生态环境。详见下表3-5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表3-5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保护类型机位村名经度纬度距m执行标准大气环境MZL01a1939325.85904370245450《环境空气质量标 (GB3095-2012)二级标准MZL03菁脚a2280625.8559261242360MZL04菁脚a2280625.8559261242450MZL07店山a3106.08940225.8555193S420MZL08店山a3106.08940225.8555193S430MZL09店山a3106.08940225.8555193430店山a3106.08940225.8555193SW320MZL10核桃树a4106.0825.8531251863NW290店山a3106.08940225.855519E35—53—35MZL13磨涝a6310625.839478621S380MZL14磨涝a6310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