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实验报告_第1页
教材分析实验报告_第2页
教材分析实验报告_第3页
教材分析实验报告_第4页
教材分析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学院学号:114500350姓名:杨红班级:11D课程名称:教育信息处理实验名称:教学分析实验性质:√①综合性实验②设计性实验③验证性实验实验时间:2014年4月24日实验地点:睿智四栋402本实验所用设备:计算机一台,实验报告:(包括:目的、方法、原理、结果或实验小结等。)一、实验目的1.掌握教学分析的各个方法,其中包括:逐语分析、Flanders分类分析、时序列分析、S-T分析。2.使用各个分析方法对一个教学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二.实验方法:1、根据老师所给的教学视频选择适当的分类系统。(一堂法拉第发现电流的物理课)我们所抽到的教学视屏属于比较常规的教学,所以我们选择了Flanders行为分类系统,根据以下10种行为进行分析:教师发言间接影响1.制造动机2.表扬3.理念4.提问直接影响5.讲授6.指示7.批评学生发言8.学生应答9.学生自发发言10.沉默表1实验报告接上页:2、确定采样方法,进行采样。根据教学视频,我们所选择的的采样方法是定时采样。即教学过程中,每隔30秒采一次样,对该时刻的行为进行分析,根据Flanders分类表,确定是哪一类行为,得到的记录如下:表23、对2中所收集的行为的分进行分析。(1)对数据进行如下处理:行为类别出现次数概率=B/76170.092105263250.065789474310.0131578954120.1578947375150.1973684216210.276315789710.0131578958120.157894737920.026315789(2)算出最大信息熵:最大信息熵=-1/10*log2(1/10)=3.321928095(3)求出所收集数据的实测信息熵:所求信息熵=-pi*log2pi=2.693424(4)信息熵与最大信息熵做比较。由于所求信息熵与最大信息熵的结果比较接近,所以说明教学行为比较丰富。4、根据表3制作类别频度图,如下:图1从类别频度图可以看出:(1)行为6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说明整堂课学生多数是。(2)行为10(即沉默)比最少,说明整堂课比较活跃。(3)教师行为的比例总和大于学生行为,说明整堂课是老师为中心。5、制作互动曲线如下图:根据互动曲线可以看出:第一,在该教学中多数行为分布在教学行为,有少量的行为分布在学生行为,所以该课堂是以教为主的课堂。第二有:红线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分界线,如果曲线跨越该线说明师生之间产生了交互,可以看到曲线跨越该线16次,那么在该教学中师生互动还是比较良好的。接上页:6、制作迁移矩阵,如下图:

教师学生

12345678910总计教师12

3

11

72

31

1

53

1

1411

2413

12531

451

146

1

2314

1

217

1

1学生8

2131

5

129

1

1

210

总计

6511215211122

75稳态格:对角线上(左上到右下)的各个单元格。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时间超过30秒,即持续的做某事。积极整合格(矩阵中1-3行与1-3列相交的区域):如果在这个区域记录次数密集,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氛围融洽,是一种积极整合的表现。缺陷格(矩阵中7-8行与6-7列相交的区域):如果这个区域内行为比较密集,说明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上有隔阂。根据迁移矩阵图,我们可以得出:1.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矩阵中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为2,总次数为2.90%,落在缺陷格的记录次数为0,总次数的0%,由于落在积极整合格占总次数的比率大于缺陷格占总次数的比率,故对于这堂课,整体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气氛还是比较融洽的。2.课堂结构(1)在该课堂上,教师语言比率(1-7列/总次数)为81.33%,学生语言比率(8-9列/总)为18.67%,可见整堂课还是教师占主导地位。(2)无语言比率(10/总)为0%,该课堂的教学利用率相对高,并且教师注重学生在本堂课上的动手动脑能力,但学生可能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3)教师提问率(4/总)为16%,可见教师希望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4)教师语言——学生驱动百分比1-3/1-3和6-7)为35.29%,学生主动讲话比率(9/8-9)14.29%,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在该堂课上,学生有点被动,大多时候是由老师带着走。3.教师倾向(1)该堂课间接教学与直接教学的比值(1-4/5-7)为63.16%,较大的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2)从积极影响到消极影响的比率(2-3/6-7)27.27%,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做的还不够好,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如鼓励、表扬、采纳等S-T图7.绘制Rt-Ch图,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根据所选教学分类数据系列图,得出间隔30秒的T行为和S行为的数据系列如下表:12345678TTTTTTTTTTTSSTSTTTSTTTTTTTTTTTTTTTTTSTTTTTTTTTTTTTTTSSTSSTTTTTTSSSSTTTTTSTTT表1观看表1,写出S-T数据的各个连,具体如下:TTTTTTTTTTTSSTSTTTSSTSTTTS12345678910TTTTTTTTTTTTTTTTTSTTTTTTTTTTTTTTTSSTSSTTTTTT11121314151617SSSSTTTTTSTTT18192021由表1和步骤2可得出:总行为数N=76NT=62连数g=21,根据公式可求出,Rt=NT\N=62\76=0.8157Ch=(g-1)\N=(21-1)\76=0.2631根据Rt和Ch对用的坐标点瞄在Rt-Ch图中,如下图:所找坐标点落在讲授型区域,所以可以得出,此教学是讲授型教学。对整个实验的总结:1.本堂课是以教师占主导地位,学生偏被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主且教学行为比较丰富的讲授型课程。2.改进方法: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做的还不够好,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如鼓励、表扬、采纳等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课程,让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接上页: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学会了何如应用教材上的各个教学分析方法来进行具体的实例教学分析,还学会了如何应用办公软件画折线图、条形统计图等。在此过程中,很多任务都需要小组各个成员的积极配合,尤其是采集行为数据部分,要求要两两合作。在计算教学过程信息熵时,出现了一些争议,最后通过我们积极查询思考,深入的理解了这一计算过程,也达成了共识。此次试验我负责的是:前19分钟的行为采集,采集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