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章末检测_第1页
【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章末检测_第2页
【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章末检测_第3页
【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章末检测_第4页
【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 章末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高中地理湘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章末检测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地下水C.冰川融水D.积雪融水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

(3)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变大B.b变稳定

C.a在汛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

【答案】(1)B

(2)C

(3)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长江、洞庭湖与甲三种水体之间有相互补给关系。雨水可以补给长江与洞庭湖,但长江与洞庭湖不能补给雨水,A错误。地下水与长江、洞庭湖有互补关系,B正确。冰川融水可以对长江补给,不能直接补给洞庭湖,并且长江与洞庭湖也不能补给冰川,C错误。积雪融水可以对长江补给,不能直接补给洞庭湖,并且长江与洞庭湖也不能补给积雪融水,D错误。(2)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调节作用。汛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长江处于丰水期,即6—7月,C正确。(3)由于围湖造田,洞庭湖湖泊面积减小,湖泊蓄水量减少,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a、b流量都变小,C正确。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2.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降水B.纬度地形C.地形降水D.纬度植被

(2)关于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发源于赤道地区,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因为流经地中海沿岸所以冬季为河流汛期

C.由于依赖冰川融水补给,所以为季节性河流

D.下游地区灌溉农业发达,流域面积小

【答案】(1)C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判断,甲河流为尼罗河,乙河流为刚果河。尼罗河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地形平坦,支流密度小。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盆地地形,形成向心状水系,支流密度大。故影响支流密度大小的因素为降水和地形,C正确。(2)尼罗河的水主要来自热带草原气候区,故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夏季为河流汛期,A、B、C错误;尼罗河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蒸发量比较大,缺少支流注入,流域面积小,灌溉农业发达,D正确。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径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地势的起伏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

⑥水能:水量大小和地势起伏状况决定水能大小(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量越大,水能越大。)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⑧径流量变化(包括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变化更大)

⑨流速(受地形地势影响,短促的起伏大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⑩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类型。

3.潜水是指地下水中埋藏在第一隔水层(不透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水。潜水等水位线是指地下自由水面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一般地势越高,潜水位越高。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对图示河流的分析可信的是()

A.P处潜水补给河水B.Q处河水补给潜水

C.为地上悬河,有冰期D.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

(2)下列对M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a值大于b值,M区可能为高岗地

B.若a值小于b值,M区可能为井灌区

C.若M区硬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

D.若M区绿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

【答案】(1)D

(2)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过P点作一个箭头,由潜水位高的地方指向低的地方,由于水往低处流,故在P处以南潜水补给河水,而P点以北则为河流补给潜水,A错误;在Q点两侧,由高值指向低值,并垂直等潜水位线作两个箭头,发现箭头指向河流,说明Q处为潜水补给河水,B错误;P处潜水位为12米,Q处潜水位为6~8米,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结合指向标可判读出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D正确;图示为华北平原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且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而华北平原的地上河是向东流,C错误。(2)据等值线知识可以判断,若a值大于b值,M区可能为井灌区,若a值小于b值,M区可能为高岗地,A、B错误;若M区硬化面积扩大,则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则潜水位降低,a、b数值减小,C正确;若M区绿化面积扩大,则地表水易于下渗,则潜水位升高,a、b数值增大,D错误。

【点评】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有自由水面,地表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层以上没有连续的隔水层,不承压或仅局部承压。降水和地表水通过包气带下渗补给。潜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但易受污染,应注意保护。

4.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①—冰川融水补给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地下水补给④—湖泊补给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有关该地河、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的河、湖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B.该处的湖泊在冬季时会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C.该处的湖泊是咸水湖

D.该处河流的汛期比华北地区长

【答案】(1)B

(2)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春汛主要是由积雪融化导致的,因此②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是由降水带来的汛期;①一年四季变化不大,比较稳定,因此是地下水补给。在冬季东北地区寒冷,降水较少,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湖泊,因此④为湖泊补给。B正确。(2)该处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属外流区,河流、湖泊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过程,故该处的湖泊为淡水湖,A正确,C错误;读图可知,湖泊在冬季时会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B正确;东北地区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的影响,有两次汛期,因此汛期比华北地区长,D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5.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很大。该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人工提水

(2)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2—6月B.5—9月

C.8—12月D.11月至次年4月

【答案】(1)B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受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中显示在汛期湖泊水位超过地上水库坝高,当湖泊处于汛期时,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实现蓄水。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水库放水用于灌溉。故其补给水源主要为湖泊水,B正确。(2)结合上题分析,当地处于旱季时,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当地的旱季主要为冬春季节,D正确。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6.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2)对5月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小B.入库水量小

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3)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D.云南省中部

【答案】(1)C

(2)D

(3)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在a图中各月份入库水量变化:3—7月持续增加,8月至次年3月大致呈递减趋势,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错误;b图中各月份均水位变化:5—9月持续增加,10月至次年5月大致呈降低趋势,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水位最高,夏秋季节入库水量并无降低趋势,B错误;入库水量、月均水位并非是一个不变的渐增或渐减过程,D错误。(2)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库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a、b图示可知,5月在入库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出水原因,如灌溉、腾出库容等。D正确。(3)结合该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推断出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月均水位(水面海拔)为20米左右,说明位于平原地区,则太行山地和秦岭山地不符合条件;云南省中部6月就开始进入雨季,云贵高原上水库水位海拔高,只有江苏省北部是平原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C正确。

【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

7.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若该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东部的洋流为()

A.倭国暖流B.千岛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D.拉布拉多寒流

(2)若该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东部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所起的作用是()

A.增温增湿B.增温减湿C.降温减湿D.降温增湿

【答案】(1)A

(2)A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洋流位于大陆的东部,从纬度位置来看应该属于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该洋流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属于暖流,如果该陆地表示亚欧大陆,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倭国暖流,A正确。(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倭国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

【点评】综合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影响案例

气候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影响陆地沿岸气候暖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

寒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沿岸寒流对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海洋生物(形成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处纽芬兰、北海道和北海渔场的形成

上升流秘鲁渔场的形成

海洋环境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南、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了低纬度地区使用的农药

海洋航运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最佳航线的选择

8.下图中A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A地区沿岸洋流()

A.是在西南风影响下形成B.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

C.造成沿海地区气温升高D.使向南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2)该地区多肉植物生长特征反映了当地8、9月()

A.接受到太阳直射、光照强B.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

C.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D.晴天多导致昼夜温差小

【答案】(1)B

(2)B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地区沿岸洋流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西岸,是在离岸风的影响下形成的,A错误;A地区沿岸洋流是本格拉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低纬度)凸,B正确;使沿海地区气温降低,C错误;使向南的海轮航行速度减慢,D错误。(2)据图可知该地大部分位于南纬30°以南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B正确;太阳直射的范围是南北回归线间,所以该地没有太阳直射,A错误,8、9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多肉植物生长,C错误;冬季是该地区多雨的季节,晴天少,D错误。

【点评】等温线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判读:

(1)延伸方向

①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②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③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

(2)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

(3)弯曲状况

①向高纬凸:陆地夏季、海洋冬季、暖流流经、地势低。

②向低纬凸:陆地冬季、海洋夏季、寒流流经、地势高。

③凸高则低,凸低则高——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低;反之,气温高。

9.(2023高二下·南宁期末)下图示意印度洋局部洋流。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推断,此时为北半球()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盛行风B.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C.地形、地转偏向力D.陆地形状、盛行风

(3)图中阴影部分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B.亚马孙河带来较多的营养物质

C.离岸风和上升补偿流影响显著

D.地处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答案】(1)B

(2)D

(3)C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北印度洋洋流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图示为北半球夏季,B符合题意。

(2)图中M、N两处洋流流向折向明显,主要是受西南季风(季风环流)的吹拂和海陆轮廓分布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

(3)图中阴影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受离岸西南季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泛,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C。

【点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洋流对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倭国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西欧北海渔场。上升流,饵料丰富――秘鲁渔场。

10.2023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现象与南方涛动关系密切。塔希提与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的距平值被普遍地用以表示南方涛动的特征指数。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的距平值连续保持负值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备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图1为1980—2023年南方涛动指数年际变化,纵轴数值表示南方涛动特征指数。图2示意达尔文与塔希提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A.信风带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B.信风带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C.信风带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D.信风带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2)1988年至1992年()

A.塔希提气压一直高于达尔文,1992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B.塔希提气压一直低于达尔文,1988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C.塔希提气压由大于达尔文转变为小于达尔文,198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塔希提气压由大于达尔文转变为小于达尔文,1992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答案】(1)C

(2)A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低于多年平均值,说明信风比平均年弱,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太平洋东部冷海水上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C正确。(2)一般情况下,由于塔希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主,达尔文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主,塔希提气压高于达尔文气压;距平为负值时,说明塔希提与达尔文气压差值小于平均值,所以发生厄尔尼诺现象,A正确。

【点评】厄尔尼诺暖流,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11.读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A.使温差减小B.使温差增大C.使气温升高D.使气温降低

(2)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是()

A.大气降水B.海水蒸发C.季风环流D.洋流

【答案】(1)A

(2)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海水的比热容大,升温、降温速度慢。夏季,海洋温度低于陆地,因此受海洋影响的区域,气温会降低,而冬季,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因此受海洋影响的区域气温会上升,因此缩小了温差,A正确。(2)大气降水主要进行的是水分交换,热量交换相对要少,A错误。海水蒸发,能将吸收的热量通过水汽带入大气之中,是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B正确。季风环流是大气运动形式,其与海洋之间的热量交换少,C错误。洋流调节高低纬度之间的水热平衡,D错误。

【点评】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以至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百分之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

(1)说明图中M海域渔场的成因。

(2)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3)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答案】(1)该海域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下层大量的营养盐类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利于渔场形成

(2)沿海地区常年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导致沿海地区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

(3)受(本格拉)寒流流向(自南往北流)的影响,轮船航行速度较慢;受(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海雾,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受(本格拉)寒流对船只速度影响,轮船航速减慢,导致轮船能耗增加等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非洲西南部及其周边海域,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该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将下层大量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有利于渔场形成。第(2)题,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主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纬度相同,沿海和内陆气温差异主要是受洋流影响导致的,该海域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第(3)题,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而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反,所以洋流影响航行速度,同时,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能见度低,影响航行安全。

【点评】渔场成因的分析方法;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考过程: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①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②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③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13.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季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该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答案】(1)7月(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

(2)寒流。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较多。因为7月该地区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上升流,海区营养盐类较多,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从而吸引鱼群集聚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第(1)题,该地西南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7月(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北半球,而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洋流大致向北运动。第(2)题,图示索马里洋流流经海区,24℃等温线向温度高的海区凸,该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所以为寒流。第(3)题,从鱼类饵料多少分析鱼群的多少。7月该地区盛行西南风,为离岸风,受此影响,沿岸表层为离岸流,垂直方向上形成上升流,使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生长,鱼类的饵料丰富,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第(4)题,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该地夏季盛行西南风,为离岸风,较为干燥,降水少;冬季该地盛行东北风,从大陆吹来,较为干燥,降水少;该地位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该地沿岸有寒流,降温减湿,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点评】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阿拉伯海表层海水离岸而去,而附近的东非沿岸的海水则流来补偿流失的海水,形成了上升补偿流。根据海洋表层海水温度的垂直递减规律可知,夏季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索马里洋流具有寒流的性质。总体来说,影响索马里洋流在夏季为寒流主要因为索马里的海岸线与夏季风相背离,使得沿岸呈现离岸风,下层冷水上泛,顺着风势正好北上,成为由低纬流向高纬的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为降温减湿,加剧索马里夏季的干旱。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晚更新世时期,青海湖是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连的淡水湖。该时期,亚洲夏季风可到达青海湖以北地区。全新世时期,由于东部山地的隆升,青海湖(下图)从黄河水系分离,并逐渐演变为内流湖,其水源主要由布哈河注入补充。

(1)东部山地隆升后,注入青海湖的河流补给类型由以补给为主转变为以补给为主,通常季入湖水量最大。

(2)东部山地隆升后,倒淌河的流向是,使青海湖盐度逐渐变(填“高”或“低”)。

(3)与倒淌河相比,分析布哈河河口三角洲规模较大的原因。

(4)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东部山地隆升后青海湖水量减少的原因。

【答案】(1)雨水;冰川融水;夏

(2)由东南向西北;高

(3)流域面积较大(支流较多),入湖径流量较大;上游(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挟沙能力较强,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量较大

(4)(山地隆升后,)(夏季风)水汽输送受阻,降水减少,(气候趋于干燥)蒸发旺盛,入湖地表径流量减少

【知识点】河流地貌;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东部山地隆升前,地势平坦,夏季风可以到达该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注入青海湖的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东部山地隆升后,阻挡了夏季风的到达,当地降水减少,河流以上游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气温高,冰川融化量大,河流流量大,入湖水量大。第(2)题,东部山地隆升前,倒淌河由青海湖流向黄河,流向东南。东部山地隆升后,青海湖变成了内流湖,倒淌河被阻断,流向倒流向西北。内流湖矿物盐分无法外泄,使青海湖盐分积累,盐度逐渐变高。第(3)题,从图中分析,与倒淌河相比,布哈河流域面积较大,支流较多,入湖径流量较大,挟带泥沙较多;布哈河上游落差较大,流速较快,河流挟沙搬运能力较强;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量较大,所以布哈河河口三角洲规模较大。第(4)题,东部山地隆升后,阻挡了东南风的到达,水汽输送减少,降水减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入湖地表径流量减少。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是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出产的棉花十分优质。该流域农业不能靠自然降雨,为了灌溉棉田,修建了许多灌渠,每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采走大量的水。但灌渠有30%~75%的水因沙漠高蒸发率和沿途渗漏而损失,水量损失很大,加上各国之间水争不断,咸海失去了80%的水体。

(1)分季节说明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

(3)为防止咸海进一步减小,该区域在农业生产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夏秋季为冰川融水和雨水,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为地下水

(2)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深居内陆,流域内年降水量极小,入湖地表径流量小;人类的大规模垦耕使灌溉用水激增,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咸海面积减小

(3)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修建地下引水渠;调整农业结构,减少灌溉面积;加强国家间用水的协商与合作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解析】【分析】第(1)题,阿姆河与锡尔河发源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海拔高,有冰川存在;同时从图中可以看岀两河源头地区降水较多。因而咸海夏秋季有冰川融水和雨水补给,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冬季有地下水补给。第(2)题,人为原因为咸海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过度引用注入咸海的河水。咸海流域内气候干旱、入湖地表径流量小为其逐渐消失的自然原因。第(3)题,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如发展耐旱的农作物,减少灌溉面积;修建地下引水渠,减少水分的蒸发;由于是国际性的河流,需要加强国家间用水的协商与合作。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地理湘教版(2023)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陆地水与洋流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B.地下水C.冰川融水D.积雪融水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1—2月B.3—4月C.6—7月D.11—12月

(3)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A.a变大B.b变稳定

C.a在汛期变小D.b在枯水期变大

2.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甲、乙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降水B.纬度地形C.地形降水D.纬度植被

(2)关于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发源于赤道地区,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因为流经地中海沿岸所以冬季为河流汛期

C.由于依赖冰川融水补给,所以为季节性河流

D.下游地区灌溉农业发达,流域面积小

3.潜水是指地下水中埋藏在第一隔水层(不透水层)之上含水层中的水。潜水等水位线是指地下自由水面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一般地势越高,潜水位越高。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对图示河流的分析可信的是()

A.P处潜水补给河水B.Q处河水补给潜水

C.为地上悬河,有冰期D.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

(2)下列对M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若a值大于b值,M区可能为高岗地

B.若a值小于b值,M区可能为井灌区

C.若M区硬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

D.若M区绿化面积扩大,a、b数值减小

4.读我国东北地区某河流流量补给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数码表示的河流补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①—冰川融水补给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地下水补给④—湖泊补给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有关该地河、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的河、湖参与了海陆间循环

B.该处的湖泊在冬季时会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C.该处的湖泊是咸水湖

D.该处河流的汛期比华北地区长

5.柬埔寨的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很大。该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这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雨水B.湖泊水C.地下水D.人工提水

(2)这两个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是()

A.2—6月B.5—9月

C.8—12月D.11月至次年4月

6.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小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2)对5月水库出现最低水位的合理解释是()

A.降水量小B.入库水量小

C.蒸发量大D.为防洪放水腾出库容

(3)该水库可能位于()

A.太行山地B.秦岭山地C.江苏省北部D.云南省中部

7.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若该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东部的洋流为()

A.倭国暖流B.千岛寒流

C.墨西哥湾暖流D.拉布拉多寒流

(2)若该陆地表示亚欧大陆,则东部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所起的作用是()

A.增温增湿B.增温减湿C.降温减湿D.降温增湿

8.下图中A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A地区沿岸洋流()

A.是在西南风影响下形成B.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

C.造成沿海地区气温升高D.使向南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2)该地区多肉植物生长特征反映了当地8、9月()

A.接受到太阳直射、光照强B.受湿润西风影响,降水多

C.气温降低,蒸发量减小D.晴天多导致昼夜温差小

9.(2023高二下·南宁期末)下图示意印度洋局部洋流。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推断,此时为北半球()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盛行风B.陆地形状、地转偏向力

C.地形、地转偏向力D.陆地形状、盛行风

(3)图中阴影部分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B.亚马孙河带来较多的营养物质

C.离岸风和上升补偿流影响显著

D.地处浅海大陆架,光照充足、水温适宜

10.2023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现象与南方涛动关系密切。塔希提与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的距平值被普遍地用以表示南方涛动的特征指数。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的距平值连续保持负值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备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图1为1980—2023年南方涛动指数年际变化,纵轴数值表示南方涛动特征指数。图2示意达尔文与塔希提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A.信风带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B.信风带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C.信风带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D.信风带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2)1988年至1992年()

A.塔希提气压一直高于达尔文,1992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B.塔希提气压一直低于达尔文,1988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C.塔希提气压由大于达尔文转变为小于达尔文,198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塔希提气压由大于达尔文转变为小于达尔文,1992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11.读海—气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可以()

A.使温差减小B.使温差增大C.使气温升高D.使气温降低

(2)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是()

A.大气降水B.海水蒸发C.季风环流D.洋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M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渔场之一,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

(1)说明图中M海域渔场的成因。

(2)分析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

(3)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分析洋流对该轮船航行的影响。

13.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季风的成因。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该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晚更新世时期,青海湖是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连的淡水湖。该时期,亚洲夏季风可到达青海湖以北地区。全新世时期,由于东部山地的隆升,青海湖(下图)从黄河水系分离,并逐渐演变为内流湖,其水源主要由布哈河注入补充。

(1)东部山地隆升后,注入青海湖的河流补给类型由以补给为主转变为以补给为主,通常季入湖水量最大。

(2)东部山地隆升后,倒淌河的流向是,使青海湖盐度逐渐变(填“高”或“低”)。

(3)与倒淌河相比,分析布哈河河口三角洲规模较大的原因。

(4)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东部山地隆升后青海湖水量减少的原因。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世界某区域图。

材料二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是世界主要棉花种植区,出产的棉花十分优质。该流域农业不能靠自然降雨,为了灌溉棉田,修建了许多灌渠,每年从阿姆河和锡尔河采走大量的水。但灌渠有30%~75%的水因沙漠高蒸发率和沿途渗漏而损失,水量损失很大,加上各国之间水争不断,咸海失去了80%的水体。

(1)分季节说明阿姆河与锡尔河的主要补给来源。

(2)分析1960年以来导致咸海面积减小的原因。

(3)为防止咸海进一步减小,该区域在农业生产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3)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长江、洞庭湖与甲三种水体之间有相互补给关系。雨水可以补给长江与洞庭湖,但长江与洞庭湖不能补给雨水,A错误。地下水与长江、洞庭湖有互补关系,B正确。冰川融水可以对长江补给,不能直接补给洞庭湖,并且长江与洞庭湖也不能补给冰川,C错误。积雪融水可以对长江补给,不能直接补给洞庭湖,并且长江与洞庭湖也不能补给积雪融水,D错误。(2)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湖泊,能够对长江径流量起调节作用。汛期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降低长江水位;枯水期洞庭湖水补给长江水,提高长江水位。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长江处于丰水期,即6—7月,C正确。(3)由于围湖造田,洞庭湖湖泊面积减小,湖泊蓄水量减少,对河流径流量的调节作用减弱,a、b流量都变小,C正确。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2.【答案】(1)C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判断,甲河流为尼罗河,乙河流为刚果河。尼罗河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地形平坦,支流密度小。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盆地地形,形成向心状水系,支流密度大。故影响支流密度大小的因素为降水和地形,C正确。(2)尼罗河的水主要来自热带草原气候区,故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多,夏季为河流汛期,A、B、C错误;尼罗河下游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蒸发量比较大,缺少支流注入,流域面积小,灌溉农业发达,D正确。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

②径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

③含沙量:(取决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地势的起伏状况)。

④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

⑤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

⑥水能:水量大小和地势起伏状况决定水能大小(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量越大,水能越大。)

⑦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⑧径流量变化(包括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风区河流径流量变化更大)

⑨流速(受地形地势影响,短促的起伏大的河流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

⑩补给类型:主要有大气降水,冰川融水,积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类型。

3.【答案】(1)D

(2)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过P点作一个箭头,由潜水位高的地方指向低的地方,由于水往低处流,故在P处以南潜水补给河水,而P点以北则为河流补给潜水,A错误;在Q点两侧,由高值指向低值,并垂直等潜水位线作两个箭头,发现箭头指向河流,说明Q处为潜水补给河水,B错误;P处潜水位为12米,Q处潜水位为6~8米,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结合指向标可判读出大致流向为自东向西,D正确;图示为华北平原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且河流大致自东向西流,而华北平原的地上河是向东流,C错误。(2)据等值线知识可以判断,若a值大于b值,M区可能为井灌区,若a值小于b值,M区可能为高岗地,A、B错误;若M区硬化面积扩大,则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则潜水位降低,a、b数值减小,C正确;若M区绿化面积扩大,则地表水易于下渗,则潜水位升高,a、b数值增大,D错误。

【点评】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有自由水面,地表至潜水面间的距离为潜水埋藏深度。潜水层以上没有连续的隔水层,不承压或仅局部承压。降水和地表水通过包气带下渗补给。潜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通常埋藏较浅,分布较广,开采方便。但易受污染,应注意保护。

4.【答案】(1)B

(2)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春汛主要是由积雪融化导致的,因此②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是由降水带来的汛期;①一年四季变化不大,比较稳定,因此是地下水补给。在冬季东北地区寒冷,降水较少,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湖泊,因此④为湖泊补给。B正确。(2)该处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属外流区,河流、湖泊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过程,故该处的湖泊为淡水湖,A正确,C错误;读图可知,湖泊在冬季时会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B正确;东北地区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和雨水补给的影响,有两次汛期,因此汛期比华北地区长,D正确。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5.【答案】(1)B

(2)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季变化。受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影响,洞里萨湖水位季节变化大。图中显示在汛期湖泊水位超过地上水库坝高,当湖泊处于汛期时,湖水淹没地上水库,自动实现蓄水。在枯水期时,湖泊水位下降,水库放水用于灌溉。故其补给水源主要为湖泊水,B正确。(2)结合上题分析,当地处于旱季时,地上水库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当地的旱季主要为冬春季节,D正确。

【点评】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

①雨水一般以夏秋季两季为主。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

②冰雪融水主要存在于夏季。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水文情势主要取决于流域内冰川、积雪的储量及分布,也取决于流域内气温的变化。

③湖泊和沼泽对河流径流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因此由湖泊和沼泽补给的河流具有水量变化缓慢,变化幅度较小的特点。

④地下水这是河流补给的普遍形式,

⑤积雪融水主要发生在春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

⑥混合补给河水补给来源实际上是多方面的,大多数河流以雨水和地下水补给为主;有些大河,上游发源于高山高原,中下游流经温暖湿润地区,这样,雨水、冰雪融水、地下水都参与河流补给;有的河流除上述补给来源外,还有湖泊补给,例如白头山顶天池补给松花江;长江中游许多湖泊补给长江,对长江水量有巨大的调节作用。

6.【答案】(1)C

(2)D

(3)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1)在a图中各月份入库水量变化:3—7月持续增加,8月至次年3月大致呈递减趋势,入库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A错误;b图中各月份均水位变化:5—9月持续增加,10月至次年5月大致呈降低趋势,其中5月水位最低,9月水位最高,夏秋季节入库水量并无降低趋势,B错误;入库水量、月均水位并非是一个不变的渐增或渐减过程,D错误。(2)水库水位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入库水量减少,也可能是出水量增加。由a、b图示可知,5月在入库水量递增的情况下(即气候特点变化不大,降水、蒸发变化不大),仍出现低水位,则需分析出水原因,如灌溉、腾出库容等。D正确。(3)结合该水库年内逐月入库水量,推断出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月均水位(水面海拔)为20米左右,说明位于平原地区,则太行山地和秦岭山地不符合条件;云南省中部6月就开始进入雨季,云贵高原上水库水位海拔高,只有江苏省北部是平原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C正确。

【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外流河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河流的水位、流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主要是气候因素。

7.【答案】(1)A

(2)A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洋流位于大陆的东部,从纬度位置来看应该属于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该洋流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属于暖流,如果该陆地表示亚欧大陆,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该洋流为倭国暖流,A正确。(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倭国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正确。

【点评】综合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影响案例

气候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对全球热量平衡有重要意义低纬度海区,海水温度不会持续上升

影响陆地沿岸气候暖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巨大作用

寒流对陆地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沿岸寒流对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

海洋生物(形成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处纽芬兰、北海道和北海渔场的形成

上升流秘鲁渔场的形成

海洋环境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南、北极海洋动物体内发现了低纬度地区使用的农药

海洋航运顺洋流航行速度快,逆洋流航行速度慢最佳航线的选择

8.【答案】(1)B

(2)B

【知识点】等压面、等压线、等温线等分布图的判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A地区沿岸洋流位于南半球非洲大陆西岸,是在离岸风的影响下形成的,A错误;A地区沿岸洋流是本格拉寒流,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低纬度)凸,B正确;使沿海地区气温降低,C错误;使向南的海轮航行速度减慢,D错误。(2)据图可知该地大部分位于南纬30°以南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B正确;太阳直射的范围是南北回归线间,所以该地没有太阳直射,A错误,8、9月是南半球的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多肉植物生长,C错误;冬季是该地区多雨的季节,晴天少,D错误。

【点评】等温线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判读:

(1)延伸方向

①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②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③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

(2)疏密程度判断温差大小: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

(3)弯曲状况

①向高纬凸:陆地夏季、海洋冬季、暖流流经、地势低。

②向低纬凸:陆地冬季、海洋夏季、寒流流经、地势高。

③凸高则低,凸低则高——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气温低;反之,气温高。

9.【答案】(1)B

(2)D

(3)C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北印度洋洋流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故图示为北半球夏季,B符合题意。

(2)图中M、N两处洋流流向折向明显,主要是受西南季风(季风环流)的吹拂和海陆轮廓分布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

(3)图中阴影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受离岸西南季风的影响,深层海水上泛,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饵料丰富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D;(3)C。

【点评】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洋流对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倭国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纽芬兰渔场、西欧北海渔场。上升流,饵料丰富――秘鲁渔场。

10.【答案】(1)C

(2)A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1)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低于多年平均值,说明信风比平均年弱,东南信风减弱导致太平洋东部冷海水上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C正确。(2)一般情况下,由于塔希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主,达尔文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主,塔希提气压高于达尔文气压;距平为负值时,说明塔希提与达尔文气压差值小于平均值,所以发生厄尔尼诺现象,A正确。

【点评】厄尔尼诺暖流,太平洋一种反常的自然现象。在南美洲西海岸、南太平洋东部,自南向北流动着一股著名的秘鲁寒流,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正是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海域水温普遍升高,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得到加强。恰逢此时,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南半球自偏向力(也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左偏转成西北季风。西北季风不但削弱了秘鲁西海岸的离岸风--东南信风,使秘鲁寒流冷水上泛减弱甚至消失,而且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暖流南下,使秘鲁寒流的水温反常升高。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洋流被称为"厄尔尼诺暖流"。

11.【答案】(1)A

(2)B

【知识点】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解析】【分析】(1)海水的比热容大,升温、降温速度慢。夏季,海洋温度低于陆地,因此受海洋影响的区域,气温会降低,而冬季,海洋温度高于陆地,因此受海洋影响的区域气温会上升,因此缩小了温差,A正确。(2)大气降水主要进行的是水分交换,热量交换相对要少,A错误。海水蒸发,能将吸收的热量通过水汽带入大气之中,是海—气热量交换的主要途径,B正确。季风环流是大气运动形式,其与海洋之间的热量交换少,C错误。洋流调节高低纬度之间的水热平衡,D错误。

【点评】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以至地理环境具有深刻的影响。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百分之86的水汽是由海洋提供的。因此,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大气中的水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

12.【答案】(1)该海域受东南信风的影响,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离岸风;沿海地带的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上升流;下层大量的营养盐类被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利于渔场形成

(2)沿海地区常年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导致沿海地区气温较低;内陆地区海拔高,气温较同纬度平原地区偏低

(3)受(本格拉)寒流流向(自南往北流)的影响,轮船航行速度较慢;受(本格拉)寒流降温作用影响,沿岸多海雾,能见度较低,影响轮船的航行安全;受(本格拉)寒流对船只速度影响,轮船航速减慢,导致轮船能耗增加等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非洲西南部及其周边海域,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该洋流为上升补偿流,将下层大量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饵料,有利于渔场形成。第(2)题,图示沿海和内陆地区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原因主要从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分析。由于纬度相同,沿海和内陆气温差异主要是受洋流影响导致的,该海域有本格拉寒流流经,起到降温作用。第(3)题,某国一艘轮船正沿图中航线自北向南航行,而航行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反,所以洋流影响航行速度,同时,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能见度低,影响航行安全。

【点评】渔场成因的分析方法;

(1)结合成因分析,由果及因推理成因。渔场即渔业资源丰富、鱼类汇集、渔业活动频繁的场所。据此推理鱼类汇集的成因。思考过程:鱼类汇集←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营养盐类、有机物质丰富←深层无机盐上泛←特殊的海域位置。而特殊的海域位置包括温带海区、大陆架海区、寒暖流交汇海区、上升流海区、河流入海口附近。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①寒暖流交汇处或有上升流(冷海水上泛),将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水表层。

②在大陆架海区,由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

③河流入海口地区,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2)联系洋流分布推导渔场分布。如温带沿海海域是渔场分布的主要海域,这里的渔场大多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区的渔场主要分布于离岸风盛行、上升流势力强大的海域,多位于副热带大陆的西岸海域,如南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岸等海域。

13.【答案】(1)7月(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

(2)寒流。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