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肾的中医防治方案_第1页
消渴肾的中医防治方案_第2页
消渴肾的中医防治方案_第3页
消渴肾的中医防治方案_第4页
消渴肾的中医防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渴肾的中医防治方案消渴病肾病,继发于“消渴病”的肾脏疾病,包括“消渴病”继发的“水肿”、“肾劳”、“关格”等,与古代文献中的“肾消”密切相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肾脏疾病。其早期症状不突出,仅表现为尿蛋白排泄率增加;中期能够表现为尿多浊沫、水肿等,化验肾功能指标尚正常,尿常规检查出现蛋白;晚期肾功能损害不断加重,失代偿期能够表现为乏力、腰腿酸痛、夜尿频多、水肿、食欲减退、面色无华、爪甲色淡等,甚至能够表现为恶心呕吐、大小便不通,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酸碱平衡失调,水电解质乱,终成中医“关格”危候。【病因病机】本病是由于消渴日久迁延不愈而致。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或用药不当,失治误治等原因所致。1、 正虚为本,虚致浊瘀:《内经》曰:“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加之消渴日久,日久耗气而致气阴两虚,肾气不固,精微外泄,可见尿频、尿多、尿浊。2、 失治误治,损致浊瘀:随着病情发展或治疗不当,肾元进一步受损,生理情况下,精气的蒸腾气化靠“胃游溢精气”、“脾散精”、“肺通调水道”、“小肠分清别浊”,用药不当、失治误治,脏腑功能紊乱,以致气血津液代谢障碍,形成湿、浊。瘀、毒等病理产物,损伤肾络,发为DN。3、 肝郁致病,郁致浊瘀:或情志不遂,“肝主条达”,“肝主疏泄”,肝郁则气滞,亦会影响气血津液的运行,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由内而生,损伤肾络,加之《内经》曰:“肝肾同源”,肝之疏泄影响肾之固摄,可见尿频、尿多等症。综上,笔者DN是由于“三因归一”,病位在肾,正虚为本,湿浊瘀毒为标。正如《景岳全书》曰:“五脏所伤,穷必及肾”,肾元亏损,肾阴不足,而致气阴两伤,精微不固,可见多尿、夜尿频;脾肾气虚,水湿气化不利,水液滞留,泛溢肌肤发为水肿;肾体劳衰,肾用失司,气血俱伤,血脉瘀阻,浊毒内停,终致肾之衰败,五脏受损,升降失衡,三焦阻滞,水湿浊毒泛溢,导致气机逆乱之关格。【诊断要点】一、 临床上凡消渴病患者,出现泡沫尿(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定量异常增高),或出现水肿、眩晕(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伴有视瞻昏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都应考虑到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同时应注意排除淋证和肾风、肾水、支饮、心悸、眩晕等病证(泌尿系感染和多种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疾病以及心功能衰竭、高血压病)引起的尿蛋白增高、肾功能损伤的原因。临床诊断依据如下:(1) 有明确糖尿病病史;(2) 尿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3mg/mmol(30mg/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AER)330mg/24h(20ug/min)。因尿白蛋白排泄受影响因素较多,需在3〜6个月内复查,3次结果中至少2次超过临界值,并且排除影响因素如24h内剧烈运动、感染、发热、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高血糖、怀孕、明显高血压、尿路感染,可做出诊断;(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肾损害;(5) eGFR(CKD-EPI公式)>30mL/min/1.73m2。二、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鼓胀相鉴别,二者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的主症先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本病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咣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故可鉴别。【辨证论治】一、 肺脾气虚证症状:气短乏力,动则气促,自汗,易外感,纳差便溏。舌胖有齿痕,苔薄白,脉弱。治法:健脾益肺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白扁豆、熟地、黄精、炙甘草等。二、 脾肾两虚证症状:面色萎黄,气短懒言,乏力困倦,腰膝酸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治法:补气滋阴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太子参、黄芪、茯苓、生地、山萸肉、丹皮、山药、泽泻、白术等。三、 肝肾阴虚证症状:形体消瘦,潮热汗出,或盗汗,五心烦热或手足心热,咽干口渴,目睛干涩,大便干结,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舌瘦红少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证方药:一贯煎合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沙参、当归、枸杞、麦冬、山萸肉、山药、女贞子、旱莲草、丹皮、泽泻等。四、 脾肾两虚证症状:面色萎黄,气短懒言,乏力困倦,腰膝酸软,脘腹胀满,大便稀溏,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治法:健脾益肾方药:理中汤合右归丸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子、制附子、肉桂、党参、白术、茯苓等。【临证备要(或注意事项)】一、 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预后关系重大。糖尿病在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之前,严格控制血糖,即有可能延缓微量白蛋白尿。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之后,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蛋白质的摄入,配合ACEI或ARB治疗,避免使用肾毒药物,仍可有效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二、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自始至终应以降糖为首要。强化降糖可能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但应严密监测,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三、 中药辨证治疗能辅助西药降低血糖,又能减少降糖药物的剂量。对于轻症的糖尿病,在控制饮食基础上,使用中药治疗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早期多为肝肾阴虚型,可予滋养肝肾,如知柏地黄丸加减;若伴高血压者,多为阴虚阳亢型,可予杞菊地黄丸或镇肝息风汤。蛋白尿增加伴下肢浮肿时,多为气阴两虚,可予生脉散加减。水肿加重,伴氮质血症时,多为阴阳两虚,可予金匮肾气丸加减。但糖尿病肾病本身为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之体,不宜过用温补,可选用平补致温阳之药,如菟丝子、杜仲,补骨脂等,并特别注意选用生地、知母、地骨皮、天花粉等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四、 糖尿病肾病以气阴两虚为主,但湿热和瘀血也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而且往往贯穿病程的始终。瘀血内停与湿热交阻每使病情加重,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酌加活血化瘀和清热利湿的药物,往往有助于病情的缓解。血管损害是糖尿病多种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等,其中医病机以血脉涩滞,瘀血痹阻为核心,活血化瘀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对于消渴病的多种并发症,可以辨证施治为主,适当配伍活血化瘀药物或方剂,以期提高疗效。五、对本病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在降糖、降压,严格饮食治疗及调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基础上,配合以大黄为主的中药辨证论治,对延缓肾功能进展有一定疗效。【中医特色疗法】一、 针刺:1、体针: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取相应背俞穴及足少阴、足太阴经穴为主。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配穴上消口渴多饮者加太渊、少府;中消多饥者加内庭、地机;下消多尿口干者加复溜、太冲;阴阳两虚者加关元、命门;合并视物模糊者加光明,头维,攒竹。其中胰俞为奇穴,位于第8胸椎棘突旁开1.5寸,是治疗本病的经验效穴。肺俞培补肺阴。肾俞、太溪滋补肾阴。三阴交滋补肝肾。脾俞健脾而促进津液的化生。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或平补平泻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2、耳针:选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等穴。每次以-4穴,毫针用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主不留行籽贴压。二、 灸法:取艾条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一般每穴10min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不至皮肤灼伤。可选择足三里、气海、关元、肺俞、脾俞、肾俞等,每日1次,3周为1疗程。三、 穴位贴敷:将中药研为细末,与醋、黄酒等液体调制成糊状,敷贴于穴位,以治疗疾病,此法可使药性通过皮毛腠理,循经络传至脏腑,以调节脏腑气血。推荐贴敷方:生黄芪、丹参、酒大黄、苏叶、川芎、积雪草、淫羊藿、白芷,伴呕吐者加丁香、吴茱萸、厚朴、木香;便秘者加厚朴、莱菔子、苏子、生白术、木香、炒枳壳、决明子、晚蚕砂。穴位可选肾俞、天枢、足三里等。四、 穴位注射:选选心俞、肺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或相应夹脊穴、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太溪。每次选取2-4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即为得气,以当归或黄芪注射液或以等渗盐水,或用小剂量的胰岛素进行穴位注射,每穴注射药液为0.5〜-2ml。五、 中药熏洗:选用安神、活血中药随证加减,加水煎煮至1000〜2000ml,倒入沐足按摩器内,浸泡温度为41°C左右,时间30分钟,沐足同时按摩涌泉、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六、 中药灌肠:大便不畅、湿浊偏盛者可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促进血液及肠管周围组织向肠腔内分泌代谢产物,减轻氮质潴留。推荐灌肠方:熟大黄、丹参、地榆炭、煅龙骨等。将药液袋放入42^温水中浸泡5分钟,病人左侧卧位,屈膝成80度角,润滑肛管后用灌肠器连接肛管,排气,夹管,嘱患者做排便动作,将肛管插入10〜15cm。松开止水夹,缓缓灌入药液,灌入完毕,夹管,再次抽吸药液,如此反复,灌入全部药液以后再注入温开水5〜10ml。抬高肛管末端,使管内药液全部灌入后夹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中,擦净肛门。七、 饮食疗法:可选用用益气补虚、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黄芪、山药、白扁豆、瘦肉等;健脾益肾、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生黄芪、山药、黄精、枸杞等;滋阴培元中药食疗调养,如沙参、枸杞、玉竹、黑木耳、银耳、百合等。温补脾肾、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肉桂、韭菜、姜、羊肉等;淡渗利湿、药食同源中药食疗调养,如意苡仁、玉米须、扁豆、水芹、冬瓜、鲫鱼等。忌生冷、油腻之品。八、 药茶疗法:可辨证选用中药代茶饮,如益气养阴之黄芪、玉米须、糯稻根等;行气解郁之玫瑰花、合欢花、玳玳花、陈皮等。忌生冷、油腻之品。九、 其他:可辨证选用经络导频治疗仪、红光照射等中医外治疗法。【经验方及医院制剂】经验方:芪蛭二黄汤黄芪、水蛭、大黄、黄连、玉米须、黄精、山茱萸、太子参、天花粉、麦冬、地骨皮、益母草。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早期多属肝肾气阴两虚,湿瘀内阻。此期一般水肿不明显,多伴有高血压及视网膜病变。方中山茱萸、黄精滋补肝肾;黄芪、太子参、天花粉、麦冬益气养阴;水蛭、大黄、益母草、玉米须活血祛瘀利水;黄连、地骨皮清热除烦。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效。【中成药辨证应用】一、百令胶囊主要成分:发酵虫草菌粉。功能主治:补肺肾,益精气。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面目浮肿,夜尿清长,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辅助治疗。现代药理:具有防治药物肾毒性所致的肾小管损伤,修复受损肾小管上皮细胞,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用法用量:百令胶囊一次2克,一日3次,口服。二、 金水宝胶囊主要成分:发酵虫草菌粉。功能主治:补益肺肾、秘精益气。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神疲乏力,不寐健忘,腰膝酸软,慢性肾功能不全见上述症候者。现代药理:可有效改善肾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细胞因子水平,增强抗氧化能力;从而起到减少蛋白尿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用法用量:金水宝胶囊一次0.99克,一日3次,口服。三、 黄葵胶囊主要成分:黄蜀葵花。功能主治:清利湿热,解毒消肿。用于慢性肾炎之湿热证,症见:浮肿、腰痛、蛋白尿、血尿、舌苔黄腻。现代药理:可减轻或消除肾小球免疫性反应的作用,明显减低尿蛋白的排泄量,并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升高血白蛋白。用法用量:黄葵胶囊一次2.5克,一日三次,口服。四、 芪药消渴胶囊主要成分:西洋参、黄芪、山药、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麦冬、知母、天花、五味子、五倍子、葛根。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健脾补肾。用于2型糖尿病(属气阴不足、脾肾两虚证)的辅助治疗。证见: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咽燥、小便数多;或自汗、手足心热、头眩耳鸣、肌肉消瘦、舌红少苔或舌淡体胖等。现代药理:能有效降低尿蛋白,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用法用量:每次2.4克,一日3次,口服。五、 尿毒清颗粒主要成分:大黄、黄芪、桑白皮、苦参、白术、茯苓、白芍、制何首乌、丹参、车前草等。功能主治: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氮质血症期和尿毒症早期,中医辨证属脾虚湿浊症和脾虚血瘀症者。现代药理:可改善肾脏病理变化,稳定残存肾功能,保护细胞膜,清除氧自由基;降低血肌酐、尿素氮、稳定肾功能,延缓透析时间;对改善肾性贫血,提高血钙、降低血磷也有一定作用。用法用量:尿毒清颗粒每日4次,6、12.18时各服用5克,22时服用10克。六、 海昆肾喜胶囊主要成分:褐藻多糖硫酸酯。功能主治:化浊排毒。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失代偿期和尿毒症早期)湿浊证,症见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身里困倦、尿少、浮肿、苔厚腻。现代药理:可改善内皮细胞功能,纠正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保护肾功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用法用量:每次0.44克,每日3次,餐后1小时口服。七、津力达颗粒主要成分:由人参、黄精、麸炒苍术、苦参、麦冬、佩兰、黄连、知母、淫羊藿(炙)、丹参、粉葛、荔枝核、地黄、何首乌(制)、山茱萸、茯苓、地骨皮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健脾运津。于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症见:口渴多饮,消谷易饥,尿多,形体渐瘦,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便秘。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3次。8周为一疗程,或遵医嘱。【中医调护】一、 生活起居:预防感冒,节制房事,忌食烟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