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_第1页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_第2页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_第3页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_第4页
本科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识与基础课程通识教育主要突出学生的全人教育,特别是为学生了解人及人类自身、理解社会和自然提供多种思维方式和广博的教育课程。学校规划设置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艺术审美和人文经典等5类共32门通识教育课程,其中核心课程6门,扩展课程26门(见表3)。学生需在通识教育课程中选修8学分的课程,其中至少包括2门核心课程。表3全校通识课程设置一览表序号类别名程主要内容核心课程扩展课程选修说明1人类文明中外文明发展及交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及思想的产生、发展与父流。人类文明史人类文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西方哲学史西方文化概论中西方文化交流史大学与人类文明哲学门类、文学门类(不包括艺术类)不选2社会发展社会的管理与运行,侧重政治与经济发展。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规则。社会学、经济学原理社会学★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大众传媒与文化国际政治与经济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门类和管理学门类不选3科技进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规律。科学技术史、科学与工程伦理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与工程伦理★物理与人类文明化学与社会数学文化牛命与进化系统科学概论4艺术审美健全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艺术与审美艺术与审美★批判与创意思考艺术辩证法艺术类专业不选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抽象和形象的思维方法。美学原理美术鉴赏音乐鉴赏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5人文经典哲学与古典文学名著。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外历史与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及思想西方人文经典导读:(伍尔夫女性主义经典导读)西方人文经典导读:(柏拉图《王制》导读)西方人文经典导读:(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导读)哲学门类、文学门类(不包括艺术类)不选有基本了解。西方人文经典导读:(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导读)中国古典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公共基础类课程(见附件2)不但是为学生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提供保证。思想政治理论类课程,必修,14学分,其中课内9学分,课外实践5学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形势与政策。军事体育类课程,必修,7.5学分。包括军事理论0.5学分、军训3学分、体育课4学分。其中体育课安排在第一、二学年,项目由学生自选。外语类课程,必修,4-10学分,实行本-硕-博一体化教学,采取分级教学。依据入学后的水平考试(一),分为一、二、三、四级起点的四个不同层次,一级起点10学分;二级起点8学分;三级起点6学分;四级起点4学分。各层次对应各自的学分要求,完成各个模块的课程学习,获得相应的学分。完成本科阶段外语学分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水平考试(二),达到要求的可以修读硕士研究生外语课程,并获得对应的学分。计算机基础课程,必修+选修,不低于5学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采取“1(必修)+X(选修)”教学模式,实施目标管理。在校期间,学生必须通过校内计算机等级考试,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达到更高水平的计算机等级要求。数学(含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等)、物理、化学生物三类基础课程,要求同一专业大类设置共同的基础课程平台。大类与专业基础课程大类和专业基础课程着重于建立宽厚的学科、专业知识基础,奠定学生今后学业发展的基石。专业大类平台课程不能依靠简单的课程组合或课程堆砌而搭建,应体现课程的整合、知识的融合、能力的综合等大类培养的优势和特色。要求各专业设置专业导论课1门,2学分。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中要求开出至少2门采用外语教材或用外语、双语教学的课程。外语强化专业,需要设置10门以上的双语课或全外文课程。本科生高年级专业课、学科前沿课等与研究生课程打通,互相开放、互选互认。专业实践类课程包含实验、实习、上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各专业应科学构建实践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适当压缩课堂讲授学时,增加课程的实践学时,强化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原则上要求人文经管类专业实践环节学分

不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类专业不少于25%。毕业设计(论文)专业实践类课程毕业设计(论文)专业实践类课程图2专业实践类课程图实验课程:包括独立设课和非独立设课两种,学科大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中均应开出一定比例的实验课程。实习:理工类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人文经管类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综合实习等,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自行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最后学年,毕业设计或论文答辩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在毕业设计或论文中应安排外文文献阅读与翻译,从而保证外语训练在整个培养过程中不断线。表4全校公共实践环节设置一览表实践环节名称属性学分周数适合专业开设学期工程训练A必修55周工科机类、近机类专业1-1〜2-3工程训练B必修22周工科非机类专业1-1〜2-3工程训练C必修11周综合训练选修248理工类(分散进行)1-1~2-3毕业设计(论文)必修1010周日语、英语、翻译4-21515周其他各类4-2(5-2)各类实习必修1-61-6周学院自行安排2-1〜4-1课程设计必修/选修0-60-6周理工类2-1〜4-1

学年论文必修/选修0-40-4周文法类2-1〜4-1社会调查必修0-60-6周人文经管类2-1〜4-14.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内容包括健康教育,必修,0.5学分;社会实践,必修,1学分;讲座、竞赛、两组学习、社团活动、劳动等,课外3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四、几点说明与要求教学环节安排学校实行每学年3学期制,即第1学期、第2学期和第3学期。原则上第1学期21周,第2学期17-18周,可按上、下段排课;第3学期安排5周,主要用于集中的实践教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科研实践、集中开设的辅修课、重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等。在教学环节安排上要合理有序,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理论课与相对应的实验课相脱节;每学期的课时分布要合理,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课程名称课程名称要规范统一,尽可能与国际接轨,主要专业课程的设置依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课程的要求。不同层次或要求的同名课程,在课程名称后加大写字母A、B、C、D等加以区别,A为难度大、多学时的课程,B次之。不在一个学期结束的课程,在课程名称后用1、2等表示。课程编号为保证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贯通,实现本科生、研究生课程互选,学校实行统一的课程编号。课程编号由10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具体规则如下:口SSSH口SSS课程层次

1口SSSH口SSS课程层次

1本科生课

2硕士生课

3博士生课学部学院代码课程类型1通识类课程2公共基础类课程3学科大类平台课程4专业课程5全校选修类课程6其它教学环节课程流水号表5学部、院系代码学部、学院下设院、系编号学部、学院下设院、系编号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化工学院0101管理与经济学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0601化学学院0102工商管理学院0602环境学院0103经济学院060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0104MBA教育中心EMBA中心0604化工机械学院0105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人文学院0701制药科学与技术学院0106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0702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0107马克思主义学院0703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电气工程学院0201MPA教育中心0704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0202建筑与艺术学院建筑系0801半导体技术学院0203城市规划系080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0204艺术系0803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0205工业设计系080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206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嵌入式系统工程系0901生物医学工程系0207服务科学与工程系0902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0208数字媒体技术系0903建设工程学部水利工程学院0301软件工程系0904土木工程学院0302网络工程系0905交通运输学院0303外国语学院1000工程管理系0304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1100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程力学系0401数学科学学院1200船舶工程学院0402体育教学部1300汽车工程学院0403国际文化交流学院1400航空航天学院0404国防教育学院1500机械工程与材料能源学部机械工程学院0501创新实验学院1600材料科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