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的选官制度、中枢机构、赋税制度的演变等重要史实,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一、选官制度材料一: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察举制选拔标准:察举制有何创新之处?
材料二: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诸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年龄限制材料三: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之后,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后汉书·左黄周传》荣路既广,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根据材料分析察举制有何弊端?
辅以考试材料四: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晋书·卫瓘传》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人士流移,考详无地乡论余风人才脱离乡土,无法察举“乡举里选”之习久远
材料一: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昆弟也。——《晋书·段灼传》一种由中正官定人才的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中正制选拔标准:存在什么弊端?创立:魏文帝曹丕时期家世、德才→家世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拥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弊端: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存进之路。科举制应运而生!随着士族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隋朝将察举制中考试因素加以强化,形成科举制。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科举制,明朝时期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八股取士,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隋朝废九品中正制,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唐太宗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以明经和进士两科为主首创武举和殿试武则天唐玄宗提高科举考试的地位科举制的特点:自由报名唯才是举差额录取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及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材料四:科举之善,在能破党朋之私。……前此科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中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一:士人可以不经过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大权的情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②以才学为依据,保证了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①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给中下层读书人相对公平竞争的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④限制徇私舞弊行为,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③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意义
一、选官制度(三)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世袭制(夏商周)科举制(隋——清)军功爵制(战国)察举制(西汉)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血缘军功孝廉才能→家世考试成绩演变趋势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拔原则:
由品行家世逐渐转变为学识、才能。
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
由血缘、推荐、地方评论及品评演变为考试。选官制度选官标准科举制的创新之处。秦朝至汉初:三公九卿制,尚书令为少府属官.汉武帝:设中朝,尚书令作用开始提升东汉:增强尚书台作用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后汉书》魏晋南北朝: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以三省之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新唐书·百官志》隋唐:三省六部制二、中央官制的创新梳理秦汉以来中枢机构的变迁过程(中外朝制)隋文帝:恢复尚书省﹐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二、政权之形:三省六部(二)职能尚书省门下省皇帝中书省(草拟)(执行)(审核)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政事堂中书门下运作过程:皇帝→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皇帝三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影响特点①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②职权分明,提高行政效率。思考: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及影响?①分割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②三省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③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④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以上三图分别是什么时候的政治体制?反映了怎样的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秦朝: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税收之源:赋税制度(一)基本概念古代王朝依据自己所颁布的法律向臣民征收的实物或货币。古代民众的义务:古代王朝强制民众承担的无偿劳动。粮食、布帛人头税田亩税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汉书·高帝纪》税谓收其田入也。——《汉书·食货志》(力役、军役、杂役等等)“赋+役”轻徭薄赋、赋役繁重三、赋税制度的创新1、魏晋:租调制基础北魏孝文帝:均田制租:粮食(粟)调:帛或布成年男子负担一定的徭役租:纳粮调:纳布田亩税人头税曹操创立租调制2、唐初:租庸调制庸:纳绢或布代役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唐)陆贽庸:代役税租:土地税调:财产税影响:三、赋税制度的创新以庸代役租庸调制的作用:以庸代役①对农民:保证生产时间;②对政府:保障赋税收入。三、税收之源:赋税制度(二)创新历程3.唐德宗:两税法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ù)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资治通鉴》卷226户籍损坏,人口统计少于实际人口土地买卖和兼并盛行(1)背景——财政收入紧张三、税收之源:赋税制度(二)创新历程4.唐德宗:两税法(2)内容: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资治通鉴》财产税为主;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简化收税名目;减轻人身控制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冬小麦4、5月份收割;春小麦8、9月份收割。明确纳税时间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扩大了收税对象三、赋税制度的创新比较租庸调制与两税法,概括两税法的创新之处租庸调制两税法征税标准征税项目征税对象征税次数减轻了人身控制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人丁人丁、财产田租、户调、力役、杂税等户税、田税授田农民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一次夏、秋两季明确纳税时间三、税收之源:赋税制度★探究: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征税标准人身控制税收种类征税内容(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均田制)成年男子承担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制)“以庸代役”(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两税法)每户缴纳户税和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③税收种类简化(租庸调制)纳粮为租;纳布为调;纳布代役为庸(两税法)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地税按亩缴纳谷物。④征税内容变化,实物→货币①征税标准转变,以人丁为主→以财产为主②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本课小结】一、选官制度:
世卿世禄制(夏商周)→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小学我们的身体主题教育小身体大奥秘课件
- 如何备考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试题及答案
- 动画与广告设计相结合的创新方式试题及答案
- 相对不确定度试题及答案
- 深入探讨2024年纺织工程师考试的试题及答案
- 老旧供水设施升级改造方案分析
- 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新路径
- 《纺织品采购的》课件
- 《初级防溺水安全教育》课件
- 初中美术跨学科教学的创新方法与实践路径
- 2025专利代理师笔试考试题库有答案分析
- 2025-2030中国高拍仪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练习
- 危重症患者体位管理
- 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含答案
- 2025春粤教粤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计划(附教材目录P103)
- 洗浴合同协议模板
- 2025年陕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天津市红桥区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2025河北省国内旅游组团合同示范文本
- 水利水电工程基建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