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案例总结_第1页
校本培训案例总结_第2页
校本培训案例总结_第3页
校本培训案例总结_第4页
校本培训案例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造爱研究团队成就会思考教师——石油附小三年级组校本培训案例撰稿人马洁一、培训课程设计(一)培训背景介绍目前我们充分感受到以人为本的校本研修的生命活力,但这种自助、互助多为同层级的横向支援,由于缺乏不断深入的纵向引领,致使这种自助、互助常常处于同水平的重复。2012年,我校引进北京市中小学“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培训项目,我们在北京教育学院专家的指导下,着重开展了以我们一线教师作为研修主导者的校本培训活动,促使教师在“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引领完成实践与理论的对话。我们深感只有构建一个教、学、研、训合一的平台,才能聚合集体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针对目前学校教师研究力量分布的局限性,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兴趣以及研究水平,还有老师们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等现实问题,我组开展的“理解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与结构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为主题的校本培训项目,旨在最大力度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真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促进组内教师专业发展。(二)需求分析基于这样一些思考,为确保培训更具实效性,我对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了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深入了解组内教师的基本情况与培训需求,并撰写了培训需求调研报告。1.本组教师基本情况①年龄:25岁以下1人;26~35岁0人;36~45岁2人;46岁以上1人②教龄:5年以下1人;6~10年0人;11~20年2人;20年以上1人③职称:职初1人;小一0人;小高3人④职前学历:高中1人;中专2人;大专0人;本科0人;研究生1人⑤职后学历:本科3人;研究生1人2.本组教师需求分析①目前教师缺乏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急需专业的指导与帮助。调研数据表明,参加数学专业培训和全区教研活动的教师人数很少。根据前面我组教师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我组教师整体年龄偏大,职前学历相应偏低,因此参加数学专业培训和全区教研活动的机会较少。另外,身为班主任,每天被事无巨细的事务性工作所包围,很难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这样的更新与学习,导致老师们普遍存在专业理论滞后现象,阻碍教师们专业上的进一步发展。②本次培训老师们更加注重培训的实用程度调研结果表明,本次培训众多因素中,培训的实用程度是老师们更加关注的。由于大家都是多选,100%的教师选择了实用程度。这说明教师们是想通过这样的培训模式对自己日常教学工作真正起到辅助作用,而不是培训、教学两张皮。③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核心知识本质。调研表明,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核心知识本质。如我们三下的《认识小数》和《认识分数》两个单元,都是非常有分量的内容,它们拓展了学生的数域,但同时对学生来说又是完全陌生的,教师需要从概念的本质出发,去设计学生调研题目、教学目标及教学活动等。所以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核心知识本质对于上好一节课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就要对教材有着深刻的理解与整体的把握,而我们作为一线普通教师,这是我们感到最困难的地方,需要专家的指导与引领。④在课例研究方面,组内教师更愿意选定一个单元的内容,组内教师进行“接力赛式”做研究课调研结果显示,组内教师更愿意进行“接力赛式”研究课,“同课异构”可能不便于教师的试讲,大家都讲这个内容,8个班4个人每人只能试讲一次。但“接力赛式”的研究课铺开的面比较大,需要得到作为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的保障和解决好工学矛盾等做前提。(三)培训目标一方面要提升教师们的学科专业理论水平。我组数学教师团队梯队结构比较好,老中青结合,在以往的工作和研究中曾积累过一定的资料和经验,但是缺乏提升、提炼与整理,使得自身发展走入“瓶颈”,需要整体提升教师们的学科专业理论水平。另一方面是提升教师的参与度。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活动,能够与区里和学校教研工作有效整合,保障参训教师的卷入程度,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四)课程设计1.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增加有针对性的关于学科本质的学习内容由于教师们学科专业理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读懂教材,体会学科本质一直是老师们的难点所在。如果在此次培训过程中增加有针对性的关于学科本质的学习内容,老师们将会感觉十分解渴。2.增加组内教研沙龙和组内互评课等活动方式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老师们随时随地的进行教学研讨,是老师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研方式,它具有省时、复杂问题简单化、具体化、不受地点的约束等优势,应适当增加这种教研方式的次数。每次研究课后,应组织做课、听课教师及时互动式的评课,积极营造出争先恐后、各抒己见的讨论氛围,通过这样的形式使老师们在活动中真正受益。二、培训实施过程第一阶段:专家讲座培训初期,我组教师聆听了钟祖荣教授做有关“校本培训示范校建设”的专题讲座,接下来进行了“校本研修与整校推进”项目方案解读以及一系列专题讲座:周卫教授做《如何做课例研究》,刘加霞教授做《整体把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张春莉教授做《学生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任景业教授做《重新认识教与学的过程》,使我们明确目标、掌握方法,把校本研修活动化抽象为具体,让老师们觉得校本研修活动有了抓手。第二阶段:课例研修的具体实施研究主题、研究单元、具体课例的确定确定主题是研究的前提,有了研究主题,教师们才能紧紧围绕着研究主题展开研究活动。经过全组老师的热烈讨论,最终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分数这一内容,以“理解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与结构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作为主题。具体研究《认识分数》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分数初步认识》。因为分数这一内容是一个全新的数域,并且从形和意上都与以往的数具有很大的差异,对学生来说是个挑战,对教师更是挑战。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制定了研究计划,拟定了《校本研修方案》,进行了组内人员的分工,确保活动的计划性和实效性。任务分工:文献综述:李新华教材梳理:马洁学生调研:赵志凌课例:赵志凌李新华马洁张敏反思总结:赵志凌李新华马洁张敏针对研究主题分层研究研读文本这次,我组非常有幸的被安排由刘加霞老师作为我组的指导老师。首先,刘老师为我们推荐了一些非常有针对性和研究价值的文章,并推荐了在分数方面很有成就的专家。我们立刻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收集和整理,力求通过对文献的研读寻找理论依据。其次,我们对《认识分数》这一单元的教材进行了深入研读,对这一单元教材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梳理,力求通过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来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寻求内在知识本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共同拟定了以下几个思考点:①什么是分数?分数到底有什么用?“量”与“率”具有怎样的关系;②分数是怎样产生的?③分数有几种模型?④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应认识到什么程度?⑤从教材分析入手,设计意图要弄清楚,小学关于分数为什么要分三年级初步认识和五年级再认识两大阶段?这些思考,为后续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使我组教师养成学习的习惯,反思的习惯,增强了研究的意识,提升了合作的能力。学生调研,找准学生的真正学习困难为了了解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基础和对分数的真正困难,我们设计了学生调研题目并加以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学生认识分数的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智力活动的双重操作和感性知识经验的支持。学生在理解单位1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单位1是计量单位、集合的时候困难更多。同时,当平均分的份数存在歧义时学生也不好理解。学生有平均分的意识,但不能严格保证平均分。学生的生活概念,日常语言对学生认识分数有一定的负迁移。同时皮亚杰等在对学生的试验中也发现,丰富的经验为学生们认识分数的面积模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反复试讲,成功展示有了以上的前期准备,我们全组教师蓄势待发,踏上了磨课的征程,《分数初步认识》这节典型课例在全组教师一次次集体智慧打磨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3月14日,研究课主讲人张敏老师进行了第一次试讲,着重围绕以下几点进行思考与设计:1.单位“1”。2.平均分与平均分的份数。3.如何用语言清晰表达分数的意义(量、率)。由于第一课时的单位“1”主要以面积模型为主,分数主要是表示率的含义。因此平均分及平均分的份数对于分数的认识非常重要。围绕以上的问题,我们设计《分数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试讲结束后,在指导老师刘加霞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第一次活动是找圆的二分之一,第二次还是找其他图形的二分之一。学生对于二分之一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学习兴趣不浓。2.对于最后一个活动的展示缺乏层次性。因此,在专家的建议下,我们进行了一定的修改。主要修改内容有:1.取消第一次折圆的二分之一。直接将圆与其他图形一起,让学生选择一个图形找到他的二分之一,并且鼓励学生创新。2.通过一些活动与练习,增加学习的深度与趣味性。3.将最后一个活动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①分子是1,分母是2次幂。②分子不是1的分数。③分母不是2次幂的分数。在深入认识二分之一的第一个活动中,学生中出现了一些创新的方法。在第三个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调整。先展示的是QUOTE、QUOTE,让学生自主探讨发现同一张纸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这样对折下去有无限个分数。然后展示QUOTE,最后展示QUOTE等。同时增加了两个练习以巩固和丰富对分数的认识。(1)哪个图形的蓝色部分等于它的QUOTE?(2)哪个图形的蓝色部分小于它的QUOTE?(3)哪个图形的蓝色部分大于它的QUOTE?三角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但是第二次试讲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1.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QUOTE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二。2.学生对于规范用语和量率感触不深。3.对分数的意义理解较多,但是对于分数的写法联系较少。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对《分数初步认识》进行了第二次调整:1.在讲课时渗透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平均分成多少份儿,分母就是多少。2.在板书上加一句“阴影部分是xx的二分之一”。加深学生对规范语言的印象。3.构建分数墙,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更好的体会分数的特点。2012年5月9日,经过多次打磨,我组张敏老师代表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在全校做了体现全组研究智慧的《分数初步认识》研究课,得到与会专家和教师的一致好评。第三阶段:反思总结清明节前,我组参与研究的4位教师均撰写了关于《分数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反思这一阶段对这一研究专题的理解与把握,刘老师针对我们的反思进行专业的指导,通过对反思的进一步修改,使我们进一步理解并把握了知识的本质。期末,针对大家的研究,我们一起撰写了校本培训结题报告,真实全面具体的反映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于7月13日在全校进行报告解读,并针对与会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得到专家和全体教师的充分肯定。三、培训效果评估1.在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我组教师在研修活动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提升,教师们的学科专业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2.全组教师在活动中共完成课例研究报告一份,教学反思四篇,课例研究总结四篇,案例两篇,切实保障参训教师的参与程度和培训质量。老师们参与其中,累在其中,乐在其中,收获其中。3.我校作为此项培训的第一批试点校,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校在东升学区乃至海淀区在校本培训活动中走在了前面,为我们这个地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培训反思1.扎扎实实做研究此次培训和以往轰轰烈烈开始,轻描淡写结束的研究完全不同,从项目解读,到专家引领,到小组分工合作,集体研讨,到研究课展示,再到校本研修终期汇报展示,一步一个脚印,教师们塌下心来做研究,研究教学中学生的真问题,真正做到:打造爱研究的团队,成就会思考的教师。2.增进全组教师自发展的能力此次培训不是孤立的,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