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业文化遗产保护_第1页
铁路工业文化遗产保护_第2页
铁路工业文化遗产保护_第3页
铁路工业文化遗产保护_第4页
铁路工业文化遗产保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路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火车的发明与铁路的修建,是人类交通运输领域的重大变革与成就,铁路交通成了工业时代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从蒸汽机动力到内燃机动力再到今天的电力机车,机车与铁路技术不断进步,铁路运输不仅完成了物资与人员的空间移动,更造就了沿线大大小小的车站建筑、工厂和城镇,历史和文化在其中凝结,火车与铁轨成了工业时代的标志性符号之一,是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轨道交通始终进行着现代化改造,而那些过时的、被淘汰的技术、机车与轨道、建筑与设施逐步退出了生产环节,成了“遗产”“遗迹”。比如奥地利塞默灵铁路、连接瑞士与意大利的阿尔布拉-伯尔尼纳的雷塔恩铁路、印度的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都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指出:“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科技的、社会的、建筑的或科学的价值。这些遗存包括建筑、机械、车间、工厂、选矿和冶炼的矿场和矿区、货栈仓库,能源生产、输送和利用的场所,运输及基础设施,以及与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如住宅、宗教和教育设施等。”铁路工业遗产属于工业遗产的一部分,它包含可移动的机车与车厢、固定的建筑与设施(包括铁轨、车站、桥梁与货场、库房、信号站以及其他附属建筑与设施)、重要技术与资料。铁路工业文化遗产的价值铁路工业遗产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传承着历史文脉,具有普遍的社会历史价值,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民族工业、社会文化、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的方方面面。我国第一条运营铁路是在1876年建设的吴淞铁路,这是由英国人擅自修建的一条窄轨轻便型铁路,但在第二年就被清政府视为破坏风水的“奇技淫巧”而拆除。1897年在张之洞、盛宣怀大力奔走推进下,在吴淞铁路原线修建了淞沪铁路。近代中国的铁路发展虽然缓慢,但也留下了诸多著名铁路工程,如胶济铁路、京张铁路、唐胥铁路、滇越铁路、中东铁路、台湾铁路、开平铁路等,大多数由西方工程师设计或主持修造。在战争中铁路也成为必争的战略资源,英、法、俄、德、日在中国对铁路修造与控制权的争夺非常激烈,中东铁路、胶济铁路等干线铁路控制权数次易主。到1949年,我国铁路仅2万余公里,且破损较多,设备陈旧,管理落后。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突飞猛进,成渝铁路、宝成铁路等重大交通工程克服建国初期技术与资源的重重困难,高质量、创造性地完成建设,成为新中国工程的典范。铁路工业遗产深刻地记录着这些人类过往的交通轨迹与生产、生活,而这些活动轨迹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今天和未来。铁路工业遗产体现了人类活动中科学与技术的积累,具有重要的科技价值。铁路工业由于施工环境不同、地质与地理条件不同,每一个工程都有独特的科学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其中。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领域,汇集了人们对地理、地质、物理、气象知识的认知,体现了机械、雷气、电子领域的发明与创造,体现了在材料技术、加工与施工技术方面的成就。铁路工业遗产反映着那个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的人类科学和工业技术的总体水平。铁路工业遗产作为工业文化景观的重要部分,本身具有突出的美学价值。在铁路发展之初,人们就意识到这种交通工具对城镇发展的重大作用,很多火车站都是作为城市之“门”邀请著名设计师进行精心设计,比如伦敦的圣潘克斯车站和尤斯顿车站分别采用哥特风格和希腊风格的设计,罗马风格的纽约宾州车站、古典主义的汉堡车站等都是建筑艺术的杰作。除了这些正面、直接创造的审美景观(建筑)之外,铁路工业遗产的机械装备、厂房设施、工程构件本身,在当今社会也已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铁路作为重要交通工具,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成为人们生活记忆的一部分,是可感可知的生活情怀。今天在中国火车出行主要依靠飞驰的高铁,但我们还是经常回忆和怀念绿皮车厢,坐在窗口开着车窗观赏风景,感受着风吹过面颊和头发的感觉。慢速和略带颠簸的火车车厢扩大了旅程的“距离感”,更有“远行”“去远方”的心境。而当今的高铁和飞机以及4G、5G的通信正在消解“远方”。铁路交通一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即使被历史淘汰,被新技术替代的遗存、遗迹,也都是满满的回忆。对铁路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由于铁路工业设施普遍年代较晚(与中国传统文物比较),而且传统上属于交通领域、生产领域,被淘汰后的设施是否有保存价值、如何保存、保存代价是否太高,一直都是广泛争论的话题。中国早期的铁路往往与封建、殖民、民族伤痛关联较多,铁路工业文化和铁路遗产的文化内涵与构成、类型与分布都还需要认真研究与总结。要从社会的物质生产出发,把特定的工业生产基础、交通基础,特定社会文化影响下的“生活世界”作为现实基础的同时,考察铁路工业遗存与现实社会人们精神需要的关联。在具体实践中要重视海外经验的学习和借鉴。欧洲国家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研究起步较早,铁路工业遗迹代表着工业革命的辉煌成就,所以铁路遗产的价值被认可程度较高,尤其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虽然欧洲战后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拆除与重建,但在人们强烈的保护意识、遗产价值认知下,众多代表性的铁路遗产获得了较为成功的保护与再利用。欧洲火车站遗迹往往具有较高的建筑设计水准,体现着特定时期的文化思潮,能够成为突出的审美景观。许多世界工业遗产都很好地解决了生产与审美、保护与利用的问题,发达国家工业遗产保护与城镇建设规划、法规与制度建设、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密切结合,为中国的铁路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丰富的海外经验。在国家层面我们与时俱进地推出相关政策。20―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开展国家工业遗产认定试点申报工作的通知》。目前工信部已经发布了第二批工业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批工业文化遗产的遴选与评审工作也正在进行。国家对于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越来越重视,这对于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机遇。要结合城市发展策略与规划,科学地实施保护。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工业发展历史和政治经济因素、城市的规划布局、遗产保护模式、法律法规和评估体系的建设以及与文化产业及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问题。铁路文化遗产保护是文化建设。工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它既是一种物质文化,也是一种精神文化;既是一种物态文化,又是一种心态文化;既是一种景观文化,又是人的生产活动与行为文化;既是一种科技文化,又是一种审美文化。铁路遗存体现着人类生产力的革命、交通方式的革命,并记录着“生活世界”旧貌变新颜的点滴过程。“铁路工业遗产”属于工业文化景观,属于现代化的景观。铁路是近代、现代和当代社会重要、基本的交通方式,与其他传统历史文物、传统古建筑相比较而显示出其自身的特征。既具有生产方式的差别,又与人类的社会发展进程、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这种差异使我们不能以传统的古代文物保护、古建筑保护的眼光去看待铁路工业遗产,而要更多地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