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焊接性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材料焊接性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材料焊接性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材料焊接性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材料焊接性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焊接时易发生脆化,焊接时由于热循环作用使热影响区强度和韧性下降。焊接工艺特点:焊后一般不需热处理,采用多道多层工艺,采用窄焊道而不用横向摆动的运条技术。。典型的低碳调质钢的焊接热输入应控制在Wc>%时不应提高冷速, Wc<%时可提高冷速(减小热输入)焊接热输入应控制在小于 481KJ/cm当焊接热输入提高到最大允许值裂纹还不能避免时,就必须采用预热措施,当预热温度过高时不仅对防止冷裂纹没有必要,反而会使 800~500℃的冷却速度低于出现脆性混合组织的临界冷却速度,使热影响区韧性下降,所以需要避免不必要的提高预热温度,包括屋间温度,因此有最低预热温度。通过实验后确定钢材的焊接热输入的最大允许值 ,然后根据最大热输入时冷裂纹倾向再来考虑,是否需要采取预热和预热温度大小,包括最高预热温度。.18-8型不锈钢焊接接头区域在那些部位可能产生晶间腐蚀,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如何防止?答:18-8型焊接接头有三个部位能出现腐蚀现象:{1}焊缝区晶间腐蚀。产生原因根据贫铬理论,碳与晶界附近的Cr形成Cr23C6,并在在晶界析出,导致γ晶粒外层的含Cr量降低,形成贫Cr层,使得电极电位下降,当在腐蚀介质作用下,贫Cr层成为阴极,遭受电化学腐蚀;{2}热影响区敏化区晶间腐蚀。是由于敏化区在高温时易析出铬的碳化物,形成贫Cr层,造成晶间腐蚀;{3}融合区晶间腐蚀{刀状腐蚀}。只发生在焊Nb或Ti的18-8型钢的溶合区,其实质也是与M23C6沉淀而形成贫Cr有关,高温过热和中温敏化相继作用是其产生的的必要条件。防止方法:{1}控制焊缝金属化学成分,降低含碳量,加入稳定化元素Ti、Nb;{2}控制焊缝的组织形态,形成双向组织{γ+15%δ};{3}控制敏化温度范围的停留时间;{4}焊后热处理: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消除应力处理。何为“脆化现象”?铁素体不锈钢焊接时有哪些脆化现象,各发生在什么温度区域?如何避免?答:“脆化现象”就是材料硬度高,但塑性和韧性差。 现象与避免措施:{1}高温脆性:在900~1000℃急冷至室温,焊接接头HAZ的塑性和韧性下降。可重新加热到 750~850℃,便可恢复其塑性。{2}σ相脆化:在570~820℃之间加热,可析出σ相。σ相析出与焊缝金属中的化学成分、组织、加热温度、保温时间以及预先冷变形有关。加入Mn、Nb使σ相所需Cr的含量降低,Ni能使形成σ相所需温度提高。{3}475℃脆化:在400~500℃长期加热后可出现475℃脆化。适当降低含Cr量,有利于减轻脆化,若出现475℃脆化通过焊后热处理来消除。从双相不锈钢组织转变的角度出发,分析焊缝中Ni含量为什么比母材高及焊接热循环对焊接接头组织,性能有何影响?答:双相不锈钢的合金以F模式凝固,凝固结束为单相δ组织,随着温度的下降,开始发生δ→γ转变不完全,形成两相组织。显然,同样成分的焊缝和母材,焊缝中γ相要比母材少得多,导致焊后组织不均匀,韧性、塑性下降。提高焊缝中Ni含量,可保证焊缝中γ/δ的比例适当,从而保证良好的焊接性。在焊接加热过程,整个HAZ受到不同峰值温度的作用,最高接近钢的固相线,但只有在加热温度超过原固溶处理温度区间,才会发生明显的组织变化,一般情况下,峰值低于固溶处理的加热区,无显著组织变化,γ/δ值变化不大,超过固溶处理温度的高温区,会发生晶粒长大和γ相数量明显减少,紧邻溶合线的加热区,γ相全部溶于δ相中,成为粗大的等轴δ组织,冷却后转变为奥氏体相,无扎制方向而呈羽毛状,有时具有魏氏组织特征。.为什么Al-Mg及al-li 合金焊接时易形成气孔? al及其合金焊接时产生气孔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止气孔?为什么纯铝焊接易出现分散小气孔?而al-mg焊接时易出现焊接大气孔?答:1)氢是铝合金及铝焊接时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 2)氢的来源非常广泛,弧柱气氛中的水分,焊接材料以及母材所吸附的水分,焊丝及母材表面氧化膜的吸附水,保护气体的氢和水分等都是氢的来源。3)氢在铝及合金中的溶解度在凝点时可从100g突降至100g相差约20倍,这是促使焊缝产生气孔的重要原因之一。4)铝的导热性很强,熔合区的冷速很大,不利于气泡的浮出,更易促使形成气孔。防止措施:1)减少氢的来源,焊前处理十分重要,焊丝及母材表面的氧化膜应彻底清除。2)控制焊接参数,采用小热输入减少熔池存在时间,控制氢溶入和析出时间3)改变弧柱气氛中的氢含量。原因:1)纯铝对气氛中水分最为敏感,而al-mg合金不太敏感,因此纯铝产生气孔的倾向要大2)氧化膜不致密,吸水性强的铝合金al-mg比氧化膜致密的纯铝具有更大的气孔倾向,因此纯铝的气孔分数小,而al-mg合金出现集中大气孔3)Al-mg合金比纯铝更易形成疏松而吸水性强的厚氧化膜,而氧化膜中水分因受热而分解出氢,并在氧化膜上萌出气泡,由于气泡是附着在残留氧化膜上,不易脱离浮出,且因气泡是在熔化早期形成有条件长大,所以常造成集中大的气孔。因此al-mg合金更易形成集中的大气孔。分析O,N,H对钛及钛合金焊接接头质量的影响。分析 C对钛及钛合金焊接质量的影响。氧的影响氧在高温a-Ti、8-Ti中形成间隙固溶体,起固溶强化作用,造成软的晶格畸变,使强度、硬度提高,但塑性、韧性显著降低。(2)氮的影响氮对提高工业纯钦焊缝的抗拉强度、硬度,降低焊缝的塑 性方面比氧更为显著,即氮的污染脆化作用比氧更为 强烈(3)氢的影响含氢量对焊缝冲击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对抗拉强度和塑性的影响并不很显著。(4)碳的影响在工业纯钦中,当碳的质量分数为%以不时碳固溶在a-Ti中,强度极限提高和塑性下降,进一步提高焊缝含碳量时,焊缝中出现网状TIC,其数量随碳增高而增多,焊缝塑性急剧下降,在焊接应力作用下易出现裂纹。当焊缝中碳的质量分数为%时,焊缝塑性几乎全部消失而变成脆性材料。焊后热处理也无法消除这种脆性。陶瓷与金属焊接时主要问题是产生裂纹,分析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 ?从焊接工艺上应采取哪些措施避免裂纹 ?陶瓷的线膨胀系数比较小,与金属的线膨胀系数相差较大,陶瓷与金属焊按时,接头区域会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较大时还会导致接头处产生裂纹,甚至引起断裂破坏。为避免陶瓷与金属接头出现焊接裂纹,除添加中间层或合理选用钎料外,可采用以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