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证融通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_第1页
双证融通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_第2页
双证融通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_第3页
双证融通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_第4页
双证融通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证融通在中职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双证融合,即职业资格证书和证书的有机整合,专业教育标准与专业标准的有机整合,专业教育过程与工作的实际情况的有机整合,学校学术评估和职业技能的有机整合,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沟通与相互认可,毕业生获得“双证”(即职业资格证书和证书)。双证融通是双证制的延伸和发展,“双证制,是指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毕业时应同时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模式。毕业证书是接受学校教育修业合格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技能达到某种标准的证明。”在双证制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基础上,双证融通更加关注实现该结果的体制机制创建,注重过程的管理和规范化操作。双证制是双证融通的基础,使毕业生既获得学历证书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是双证制与双证融通的共通点,也是实现由双证制向双证融通过渡的支点。双证融通与双证制在源初性、结果性方面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双证融通又有别于双证制,前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后者进行的改革,双证制的内涵经过改革发展之后,更丰富,更具张力,体现着专属于双证融通的一些特征。一、双证融通重在融通双证融通,双证是目的,融通是手段。只重视“双证”则将走回双证制的老路,也就失去改革的意义;只拘泥于融通的手段方法,看不到作为融通目标的双证,则会使双证融通失去抓手,改革之路无法前行。唯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在获取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着眼于如何在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建立融通机制,精选融通内容,确定融通手段,从而打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壁垒,实现双证的衔接、融合。这才是双证融通的要义。因此,双证融通重在融通。双证是实现融通的载体,课程是获取双证的抓手。实现双证融通离不开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筛选,课程结构的调整等课程相关方面的改革。从课程层面实现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的有机融合、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融合,是双证融通的基本特征与精髓所在。(一)与国家职业标准的对接双证融通要实现的目标是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要体现出相较于普通教育的优势,培养学生获得双证是增加自身筹码,体现职业性的重要举措。为此,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这一育人目标,就必须建立起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融通机制,站在课程的高度,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当然这并不是单纯在学校职业教育课程之外,增加数门考证课程。这是双证制时期普遍采取的课程设置模式。此类做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容易诱使中职学校走上“应试”的道路。比较可取的方式是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中职学校课程对职业资格标准在教学内涵上的涵盖关系或相关专业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设置符合国家职业标准、适应岗位技能要求的双证融通课程。双证融通课程必须在内容上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中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即课程内容必须涵盖国家职业标准中有关工作要求方面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所有课程内容尽可能全部融合到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技能训练中去,并细化到知识点和技能点。通过知识点和技能点中学习水平的区分,来确定教学内容的衔接点,避免重复教学。(二)根据工作任务,开发专业学生的业能力分析课程开发模式双证融通的开展得益于继续深化以任务引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传统中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方面普教化倾向明显,教学过程脱离实际生产需要的现象十分严重。为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弊端,于是诞生了以任务引领型课改理念为指导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开发模式:即明确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这些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分析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注重教学过程与生产、工作过程的统一性,克服传统教学过程脱离实践、学非所用的弊端,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技能训练的衔接,真正把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整合起来。对照工作岗位的任务要求,逐步从基于真实或仿真情境的学习,到基于项目(工作任务)的学习,最后到工作场所学习,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将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融入各项职业活动中,同时也通过真实的工作场所学习,实现知识、技能的消化与吸收。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在过程化教学的训练中,在情景化工作的磨合中,实现知识、技能的稳固掌握和职业素养的逐步提升。(三)双证融通:以学业评价及职业技能鉴定为核心双证融通中双证是经过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综合考量而获得的。以往双证制的做法是将两者相割裂,学校只负责学生学业评价,帮助其获得学历证书。学生若想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就必须报考相应的考证课程,进行知识的机械记忆与技能的重复训练。最终获得的只是形式上的双证,而非内涵上有机融合与衔接的双证。而双证融通借助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对学生展开多元评价,并将这些评价加以整合: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理论考试以及职业素养的记录,其考核内容主要是一些公共知识与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技能鉴定中心负责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鉴定,其考核内容主要是体现职业资格证书特性的双证融通课程中的相关知识和核心技能。学校的学业评价标准与技能鉴定中心的技能鉴定标准是有机融合的,即学校的学业评价标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而技能鉴定标准则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及生产结构的调整而适时修订,实现与学校职业教育及企业生产实际的衔接。与此同时,这种考核也是学校教师与技能鉴定专家共同参与的结果,在过程中实现两者的相互监督与制约。二、推动学位真实情境的有机融合,保证学生党员数量与职业资格的鉴定双证融通重在通过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的有机融合、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融合,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可以获得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因此,无论是从课程层面还是从教学层面,双证融通为当前职教领域的课程改革带来重大的意义。(一)双证融通,创设真实岗位情境,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双证融通是当前课改实现方式之一,即以任务引领为主要特征的课程改革,主张以工作任务为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为实现双证融通奠定了重要的课程改革基础。而双证融通又为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通过双证融通的试行,实现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的有机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岗位真实情境的有机融合、学校学业评价与职业技能鉴定的有机融合。这一举措改变了传统教学课程繁多,脱离生活和工作实际的状况;改变了过分重视剥离任务情境的技能操作的反复训练;改变了学生技能考核程序繁琐,理论知识考核与技能鉴定割裂的面貌,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双证融通通过合理调整课程内容,将技能鉴定中的理论知识融入学校的课程学习中,专门设置双证融通课程,从而减少课程杂乱现象,避免学生重复学习,减轻学业负担,有效利用教学时间;通过活化教学方式,创设真实的岗位情境,融工作过程于专业教学过程中,扭转教学与工作生活脱节的局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简化考核程序,整合技能鉴定考核评价与学业评价,组建技能鉴定考核评价以技能鉴定专家为主,学业评价以学校教师为主的考评队伍,以学校为主要考评场地,从而提高学校实训资源的利用率。(二)突出职业生涯的要求,促进技能与技能的融通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信息化时代的深入发展,学习、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学习是为了找寻一份工作,工作变成一种校外学习,边工作边学习,学习与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生活充盈着学习与工作。学习、工作与生活的交融,为职业教育注入了新的课改动力。双证融通作为职业教育课改实现方式之一,旨在改变学习与工作、生活脱节,理论与技能训练断层的现状,促进学用一致,培养符合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该理念与新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一脉相承,与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的主题遥相呼应。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的主旨发言中提及:“深化课程和专业设置改革,推动专业与职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服务过程对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双证融通已经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战略之一而摆上议事日程。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从课程层面弥合学校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内容的差距,在实践层面沟通学校教学与工作岗位技能训练,整合学校对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训操作的学业评价及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对学生的技能鉴定考核,从而把学生的技能与工作相衔接,将学生导向工作世界。最终帮助学生掌握更好的技能,树立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探索更好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拥有更好的生活。职教论坛/2013.1363(三)“双证融通”创设中高职衔接模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在升学制度和课程体系方面缺乏衔接,尤其是课程体系衔接的缺乏,导致纵向的顺畅衔接未能实现。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重复、甚至倒挂情况比较多。”作为当前我国职教改革重点任务的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突破口。“中高职衔接的本质是通过课程衔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它具有减少课程重复现象,使教学时间得到更为有效利用,使高职阶段课程标准总体目标定位更为合理等优势。”双证融通及时响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的号召,适时进行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有益探索。借助职业资格证书各等级所对应的职业能力水平,对课程内容进行层级化描述,创设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模块,从课程论视角践行中高职衔接。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步伐。三、双证融合实施过程的反思当前,上海市正在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双证融通”专业改革试点工作,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障碍与问题值得我们反思。(一)从课程的角度谈双证融通双证融通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有益尝试,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推力。但是,在实际课改中,由于观念上的一些落差,催生了将双证融通等同于双证制的做法。将取得双证,提高学生的双证获取率为双证融通的唯一目标,忽视了从课程层面探索多样化的融通形式,人为地窄化了双证融通的内涵。这也导致了部分学校进行双证融通改革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学校不愿意参与。原因在于该部分学校早已进行双证制探索,并取得了不俗成绩,特别是一些服务类专业,双证取得率几乎在90%以上,看不到自己参与双证融通改革的目的与意义何在。在此种情况下重新审视双证融通的内涵,对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并开展该项工作具有指引性的作用。从课程的视角剖析双证融通,需要广大课改实践者,改变固有观念,把握双证融通课程改革中课程的定位。坚持以任务引领型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导,将课程对准技术,技术对准职业,职业对准市场,实现专业教学标准对职业资格证书中技能等级要求及其考核项目的覆盖,打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壁垒,实现两者的融通。此外,通过调整课程内容,设置双证融通课程,以“双证融通课程”为抓手,解构双证融通的内涵与实质,实现学习与工作、生活的沟通。(二)职业能力发展现状双证融通课改的前提假设之一是就业准入机制的建立。只有建立就业市场准入机制,通过双证融通课改后所获得的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才能帮助学生展现自己的职业技能,获得与自身能力相符合的工作岗位。但是,目前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就业准入制度,无证上岗的现实性限制了职业资格证书的用途。持证上岗意味着企业用人成本的增加,无形之中削弱了职校生的竞争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在当前的就业大背景中,优势不是特别明显,对于学校的吸引力有待加强。双证融通课改的前提假设之二是职业资格证书体现了岗位技能要求。在我国,学历证书由教育部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由人社部颁发,双证的不同归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彼此的沟通与更新。职业学校中的学历教育,往往脱离工作实际,虽然经常进行课改,但是就知识而教知识,就技能而练技能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企业实际生产所需的用人标准。人社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由于缺乏更新机制,技能鉴定内容落后于实际生产的状况也层出不穷。即使学生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凭借证书中所训练的技能仍然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准入制度,加强教育部与人社部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评价实行两部门共同考核与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