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1页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2页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植物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植物分类类群、演化与地球环境双受精现象:种子里的胚由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与胚囊中的卵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而胚乳由另一个精子与胚囊里两个中央细胞结合发育而成,这就是双受精现象。P15个体发育:是指某种生物从其生命的某个阶段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分化、发育、成熟和生殖等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发展变化,再出现和开始那个发育阶段相同的第二代的全过程。P15系统发育:是指一种生物,或一个生物类群,在地球上的发生、发展演化和衰亡的历史过程。P16植物区系空间分异与环境演变植物区系:是某一地区,或者是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P26植物生活与环境——植物生态类群的分化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P74生态因子的分类:(1)、非生物因子:=1\*GB3①、气候因子:光、温度、降水、风等。=2\*GB3②、土壤因子: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3\*GB3③、地形因子: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坡位、坡形等。(2)、生物因子:=1\*GB3①、植物因子:植物之间的机械作用、共生、寄生、附生等。=2\*GB3②、动物因子:摄食、传粉、践踏等。=3\*GB3③、人为因子:垦殖、放牧、采伐等。P74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GB2⑴、直接作用:光照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条件是植物水分代谢活动的主控因子,温度条件直接影响植物的一切生理过程,营养条件则与植物有机质形成、转化密切相关。光、温、水与营养是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最直接的基本生态因子,称为生存条件。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直接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威胁植物生存,这种现象称为环境胁迫。=2\*GB2⑵、间接作用: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各种特性影响光、温、水与营养等生存条件的分布与组合,从而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与分布。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称为干扰。=3\*GB2⑶、阶段性:生态因子对植物具有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4\*GB2⑷、补偿性:某一因子因其在量上的不足,所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依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P75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机制:阴生植物的叶面积较大、叶比重较高、叶片大而薄、叶细胞排列疏松、栅栏组织不发达且细胞较短、叶片被毛少、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小、气孔经常开放、枝叶茂密、枝下高较低,这些特征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增大了光的截获面积、减少了反射率,因而有利于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阳生植物常具有小而厚的叶片、叶细胞排列紧密、栅栏组织发达且细胞细长、海绵组织细胞稀少、叶绿体小而多、叶片被毛多、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大、枝叶稀疏、枝下高较高,有利于适应强光及其带来的高温、干旱条件。P88积温:日平均温度与天数的乘积,也称>0℃积温。P99有效积温: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称为有效积温。P100冻害:指发生于零下低温,植物细胞结冰受伤害的现象;冷害:起源于热带的植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也会受害,称为冷害。P102物理性干旱:土壤含水量越低,土壤水势越低,土壤有效水越少,植物吸水越困难,从而不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称为物理性干旱。生理性干旱:尽管土壤水分较多,但是土壤溶液浓度高,降低了土壤渗透势,导致土壤水势比植物水势低,植物不仅不能从土壤中吸水,反而脱水的现象,称为生理性干旱。P114旱生植物:旱生植物借助形态、结构、生理和生长特性,在干旱条件下能长期忍受干旱,并且能保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适应干旱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即减少水分丢失、或者提高水分吸收与储存能力。常见类型有:肉质旱生植物,硬叶旱生植物,软叶旱生植物,微叶和无叶强旱生植物。P118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由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包括天然富营养化和人为富营养化。特征: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藻类、其他浮游生物和浅水有根植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被耗含量下降,最终造成许多藻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占优势的浮游生物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出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称为“水华”,在海洋中称为“赤潮”。P138生活型系统:P160生长型系统:就是以植物营养器官的多方面形态生长特征来划分植物生活型,如茎的形态、分枝、木质化程度,叶形的大小、质地、换叶方式、着生特点等。P162植物生活史与适应策略:生活史类型:一年生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乔木和乔木状植物等。生殖策略:r—选择和k—选择P166CSR策略P168植物群落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的关系:P174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就叫做层片。是植物群落的结构部分,具有一定的生活型组成和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特殊的小环境。P179重要值:从株数、胸径和频度来进行统计,根据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显著度的综合,即这三项指标之总和等于一个常数。这样可以把三个不同性质的特征,综合成一个数值,而每一个植物种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可从这个数值的大小显示出来。P186高斯定理:在某生境中若两个种群对有限资源的需求完全一样,便必然导致相互排斥的竞争,最终淘汰其中一种,此现象称之为高斯定理。P190生态位:将一个生物单位的生存条件总集合体称为生态位。基础生态位:是生物潜在的生态位而不一定真正占有。现实生态位:适应性总和。P192优势种: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建群种:群落主要层的优势种,称为建群种。P194植物群落演替: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演替和波动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总是同时发生。P200温带淡水中的演替系列:=1\*GB2⑴沉水植物群落阶段;=2\*GB2⑵、浮水植物群落阶段;=3\*GB2⑶、挺水植物群落阶段;=4\*GB2⑷、湿生草本植物群落阶段;=5\*GB2⑸、木本植物群落阶段。P203演替顶极:原始群落性质完全不同,也会达到同一种稳定的植物群落,这称为顶极群落,演替到此顶极阶段,就停止不动。P204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基本单位是群丛,中级单位是群系,高级单位是植被型。P211主要陆地植被类型分述热带雨林:发育的气候条件是赤道多雨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全年温度高而温差小,日温差和日湿度差要比月温差和月湿度差大得多,雨量充沛而相当均匀。P257常绿阔叶林:也称照叶林,是分布在亚热带地区的大陆东岸的植被。环境特征:亚热带湿润气候,明显的季风特征夏季降水丰富,雨热同期,有利于植被发育,冬季降水少,但无明显干旱,分布地区的土壤反应成微酸性至酸性。群落特征:主要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等树种组成。群落外貌终年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