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亲情之被误读的归有光_第1页
感恩亲情之被误读的归有光_第2页
感恩亲情之被误读的归有光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被误读的归有光归有光的名篇《寒花葬志》,历年收录于各种选本(包括初中语文教材),广为人知。近来,随着《归有光全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其未刻稿中的《寒花葬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F亠、化大关注。婢,魏孺人媵也。生女如兰,如兰死,又生一女,亦死。予尝寓京师,作《如兰母》诗。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予。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傍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由《寒花葬记》变为《寒花葬志》,看起来仅仅是删去了“生女如兰,如兰死,又生一女,亦死。予尝寓京师,作《如兰母》诗”这23个字,却隐瞒了归有光的一段情感史实。归有光一生中共娶妻三次,23岁时娶魏氏,28岁时魏氏卒;隔了一年,即30岁时继娶王氏;46岁时王氏卒,一年后又继娶费氏。寒花,是随原配魏氏嫁到归家的婢女,初来时只有10岁。5年后,因为魏氏病逝,她的身份有所变化,由媵而妾,与归有光一起共同生活,直至19岁时逝世。她先是为归有光生了一个女儿如兰,但如兰没满周岁就夭折了。接着生一女,复又夭折。语文教育界始终认为,归有光的文章是明写寒花,暗写魏孺人。看似一带而过的闲笔与淡笔,恰恰是被誉为明文第一的归氏散文的特点。在这种刻意的淡化与压抑之中,包含了作者深挚沉痛的情感和细腻丰富的心灵。《寒花葬志》是为归家的一个婢女寒花写的。她10岁时随归有光的元配夫人来到归家,但很不幸,19岁就亡故了。归有光是捕捉和刻画细节的高手。他巧妙地选取了三幅图像,勾勒出了婢女寒花的形象。一是寒花作为归有光的前妻魏孺人的陪嫁丫头,刚刚来到归家时,年方10岁,完全是个孩子。她梳环形发髻,身穿绿色衣裙。也许是比较矮小,衣裙还在地上拖曳。那一天,主人归有光裹着寒气,从外面回家,看到寒花将烧得热气腾腾的荸荠削去了皮,放在瓦钵里。差不多已经放了一钵。归有光伸手去取食,寒花故意把瓦钵拿开,不给他吃,逗得魏孺人笑了。三是魏孺人每次让寒花在矮桌边吃饭,她端起碗来就吃,一双眼睛却慢慢地转动。似乎在寻思什么。魏孺人忙指给归有光看,寒花的样子真是逗人发笑。不用再添任何笔墨,一个幼稚、淳朴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婢女寒花,便跃然纸上。但,这可怜的孩子竟过早地死了,年仅19岁,没有品尝到人生真正的幸福。当归有光在40岁那年再一次想起寒花,寒花已经在土山上埋葬了10年。他深深地为无情流逝的时光和女孩多舛的命运而感慨。简约的文字中,包蕴着如潮的哀思和失控的声调。流逝的时光真是太无情,转瞬间已十个年头。妻子病故,寒花早夭,还有两个女儿,令人陡生人去楼空的感觉。“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难以排解的空虚感,难以申说的沉痛感,郁积在心头,随着一声悠长的“吁”冲出胸臆,在空中回荡,也在纸上盘旋。读完最后的几个字,我们仿佛看见了归有光趺坐在灯下,掷笔长叹的身影。事实上,几乎每一个读者对归有光的理解都错了。应该说,归有光是一个太注重感情的人。他是明写寒花,暗写自己。对婢女寒花不幸命运的哀伤与同情,蕴含着爱妾病逝带来的巨大的情感失落。我们只要读一读归有光的《女如兰圹志》,就不难发现,文章中有“母微”二字。微者,身份卑微也。如兰的母亲寒花的身份,最初只是婢女,而后是媵妾,与明媒正娶的夫人相比,地位显然不高。然而归有光在她病逝后,特意写下悼亡之作,且形象生动,情景交融,这就远远超越一般的墓志了。妻子魏氏的突然病逝,给归有光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女儿4岁,儿子还在襁褓之中。这时候,寒花站了出来,她不仅承担了抚养两个孩子的责任,也照顾归有光的生活。归有光对她的感情,确实是不同一般的。即便是王氏逝世后,归有光很快就迎娶的夫人费氏,在他的文章中也找不到片言只语。关于寒花的身份之谜,学术界已有突破性的发现。野村鲇子《归有光①谜》(《日本中国学会创立五十周年纪念论文集》,汲古书院1998年)、黄明理《如兰之生母为寒花说——归有光两篇短文的阅读策略》(《孔孟月刊》第四十四卷第九、十期,2006年)、邬国平《如兰的母亲是谁——归有光女如兰圹志、寒花葬志本事及文献》(《文艺研究》2007年第6期)等文章,足以说明。那么,究竟是谁删节了《寒花葬记》,又为什么要让一篇短文出现两个版本?清康熙年间,归有光曾孙归庄与文学家钱谦益终于重新编定《震川先生文集》,并纠正了旧刻本的一些讹误。在归庄的奔走呼号下,士大夫们纷纷资助刻印。全书计文集三十卷,别集十卷,余集不分卷。可是,沒见到全书刻成,归庄就逝世了。在这个过程中,归庄与清初散文家,曾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后因病辞官回长洲(今属苏州)的汪琬,还打了一场笔墨官司。汪琬,跟归有光并非同时代,却十分推崇震川先生的文章。那时,归庄正一门心思计划刊印《震川先生全集》,其一部分刚问世,汪琬就写信给他,陈述关于校订上的许多意见。汪琬是出名的脾气暴烈、动辄同人争论的人物,比他年长11岁的归庄自然也不是一个弱者,他很快向汪琬寄出了反驳信。由此,围绕校订问题,他们进行了一场大争论。归庄编书所用的底本,是归氏家藏抄本和钱谦益校订本。全书共有文章八百余篇,比以前的昆山本、常熟本齐全。他在《凡例》中批评以前的两个刻本:“惟此书旧刻之误,不可胜举。”“昆山本则以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