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体规划城市的定义: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环境为基础,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征的空间地域体系。城市的系统构成: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城市产业系统的构成,城市空间系统的构成,城市其他系统的构成城市的产业构成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分:一、按照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制造业加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二、城市产业:主导产业、配套产业、一般服务性产业。城市规划区: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建成区:指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城市用地:居住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绿地G特殊用地D水域和其他用地E城市建设用地:除E之外(注意城市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的区别)城市化的定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和过程,即城镇化。城市化水平的定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计算方法:A按户籍管理办法:城镇人口 /总人口。B按从事职业:非农业/(非农业+农业)城市化发展阶段规律及S形曲线(会画):初期,加速,后期我国目前城市化道路的选择:1、城市发展的基本方针: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2、城市规划应符合城市化中期阶段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要求:如何引导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来避免迅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城市规划法定的两个阶段:1、城市总体规划(定性)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2、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定位)、修建性详细规划(定形)城市性质含义: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各城市在城市网络以至更大范围内分工的主要只能。城市类型:工业城市(攀枝花)、交通港口城市(连云港)、商贸城市(台州市)、科研教育城市(牛津)、综合中心城市(上海市)、县城、特殊职能城市(三亚市)。城市按城市人口规模分为四类:特大城市100万、大城市50-100万、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10-20万。城市的规模:是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城市人口的概念:市区与近郊区的非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城市各年龄组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性别构成:反映男女人口之间的数量和比例。家庭构成:反映城市人口的家庭人口数量、性别、辈分等组合情况。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及被抚养人口的分类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产业与职业构成:城市人口中的社会劳动者按其从事劳动的行业性质分,各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文化构成:人口按学历分类在城市总人口中的比例。自然增长率:(本年出生人数-本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数或年末总人口数*千分之千机械增长率:(本年迁入人数-本年迁出人数)/年平均人数或年末总人口数*千分之千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用地标准档次一:60.1-75,二:75.1-90,三:90.1-105,四:105.1-120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居住用地:18-28,工业用地:10-25,道路广场:7-15,绿地:不小于9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居住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20-32%,工业用地占13-25%,道路广场占8-15%,绿地占8-15%=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城市人口规模自然环境条件分析中分为哪四个大方面分析,每个大方面下又考虑哪些因素?一、 工程地质条件:建筑地基,滑坡与崩塌,冲沟,地震,矿藏二、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地下水三、 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温度、降水与湿度四、 地形条件基本烈度:是以100年内在该地区可能遭遇的地震最大烈度为准,是针对宏观性大区域的设防的依据。设计烈度:在地区宏观基本烈度的基础上,考虑到地区内的地质构造特点,地形、水文、土壤条件的不一致性所出现的小区域地震烈度的增减,而据此来制订更切实而经济的小区域烈度标准。设计洪水标准频率:为合理拟定某项工程规模,需要根据该工程的性质、范围以及重要性等因素,选定某一频率作为计算洪峰流量的标准。频率=1/重现期*100%风向频率图:风向分8或16个方位观测,累计某一时期中各个方位风向的次数,并以各个风向次数所占该时期不同风向的总次数的百分比值(即风向的频率)来表示。平均风速图:风向分8或16个方位观测,累计某一时期中各个方位风向的风速累计平均值来表示。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的概念:是对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与可行性的评估。用地分类:一类用地:指用地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能适应各项城市设施的建设需要,一般不需或只需稍加工程措施即可用于建设的用地。二类用地:需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原条件后才能做修建的用地。三类用地:是不适于修建的用地(用地条件很差,必须采取特殊措施才能使用,不合理不经济)工业按环境污染程度分类: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化学、冶金),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机械、纺织),一般工业(电子、缝纫、手工)工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对工业用地要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分区组织的布置方式。 3种工业区:应离开城市或生活居住用地的工业(大型冶金、石油化工、原子能电站),应布置于城市边缘的工业(大型机械、纺织联合厂、建筑构件厂),可设在居住区中的小型工业(小型精密机械仪表、食品工业)工业用地的分类(三个中类划分):一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电子、缝纫、工艺品制造)二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食品、医药制造、纺织)三类工业用地:对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采掘、冶金、大中型机械制造、化学、造纸、制革、建材)各类工业用地布局的基本准则:一类:可以集中组成工业区,也可以和居住用地混合布置,但应成组成团相对独立,宜布置在城市仓库、装卸场所和停车场附近。二类:应在城市边缘、交通集疏运方便的地方单独设置,不得和居住区用地混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距离,应符合防护距离的有关标准;不得在城市上风向布置有大气污染的企业,不得在城市河流上游地区布置有水污染物排放的企业。三类:应与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放射性工业、剧毒性工业以及有爆炸危险的工业应远离城市单独布置,工业用地按当地最小频率的风向布置在居住区的上风侧,两者之间的距离应符合防护距离的有关标准,严禁在水源地和旅游区附近选址。高新技术园区用地:宜布置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应布置在大学或科研机构密集的地区,应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及环境条件、高技术的技能培训设施、高质量的工作娱乐环境。工业用地的规划结构:1、分工业区规划(分区思想),2、等级结构+分工业区规划(分区思想),3、非等级结构、非分区思想工业用地的布局形态(与城市总体布局的关系)(会画简图P59绿):工业区包围城市,工业区与其他用地交叉布置,组团式布置,群体组合式布置旧城工业布局调整的一般措施:1、留:厂房设备好,且位于交通方便,市政设施齐全,有发展余地的地段,无污染工厂可以保留并允许就地扩建。2、改:厂房设备好,且位于交通方便,市政设施齐全,有发展余地的地段,有污染但可通过改变生产性质、改革工艺和生产技术等进行改造。 3、并:规模小、车间分散的工厂。4、迁:有严重污染且不宜治理或有易燃易爆的工厂;厂区用地小,设备差,无发展余地,或厂房位置妨碍城市重要工程建设的工厂;运输量很大,在城区内无法修建必要的运输设施的工厂。居住用地的中类划分:一类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二类: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三类: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四类: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其他指标概念:居住面积:是一套住宅中起居室(含餐厅)、卧室的面积之和。厕所、厨房、储藏间等叫辅助面积。套型建筑面积:一套住宅中墙体面积、使用面积、按使用面积比例分摊的公共交通面积(走廊电梯楼梯)。面积=套内使用面积/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住宅建筑总面积:各类套型建筑面积的总和。住宅成套率:成套住宅(含有卫生间、厨房)数量与住宅总套数的百分比值。居住用地的规划结构(其中还要会画两级组织结构、三级、四级的规划结构简图) :1、等级结构:二级规划结构(城市-居住小区),三级规划结构(城市-居住区-居住小区),四级规划结构(城市-居住地区-居住区-居住小区),五级规划结构(城市-居住分区-居住地区-居住区-居住小区)。2、非等级结构居住用地的布局形式: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轴向布置千人指标:每千城市居民拥有的公共设施的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座位数等,作为计算及控制公共设施用地之用。确定指标方法:按人口增长情况通过计算来确定,根据各专业系统和有关部门的规定来确定,根据地方的特殊需要,通过调研,按需确定。城市公共中心的概念:城市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公共活动最频繁、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场所。城市公共中心的分类(可以结合一个城市谈):城市综合性公共中心,城市行政中心,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商务中心,城市体育中心,城市博览中心,城市会展中心。中央商务区(CBD:即城市商务中心。城市公共中心的规划结构:1、等级结构:三级规划结构(市级公共中心、居住区级、小区级),四级(市级、地区级、居住区级、小区级),五级(市级、副市级、地区级、居住区级、小区级)副中心:大中城市分为四级,小城市三级,规模大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需要建立城市副中心,来分担高级中心的部分职能,所以常为五级城市公共中心的布局形态:1、中心型:集中的团状、星型发展的城市(华盛顿) ,2、偏心型:扇状、指状发展的城市(底特律),3、双中心型:带状发展、受自然地形影响二分成两个组团或片区发展的城市(银川),4、多中心型:组团状发展、或过长的带状城市、特大城市(沈阳、深圳、北京) 。概念:道路红线:规划的城市道路路幅的边界线。(绿P77图)建筑红线: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视距三角形:由两车的停车视距和视线组成的交叉口视距空间和限界,以此作为确定交叉口红线位置的条件之一。路幅宽度: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道路宽度:指只包括车行道和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的宽度。干道网密度:每平方千米城市用地面积内平均具有的干道长度。Km/km2按道路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骨架作用和交通地位的分类(分级)四类的名称、定义 :快速路:城市道路中设有中央分隔带,具有4条以上的车道,全部或部分采用立体交叉与控制出入的方式,设计时速为60-80km/h的城市道路。主干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主要骨架作用的路,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是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以交通功能为主的道路,40-60.次干路:联系主干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起广泛地连接城市各组成部分和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设计时速为40的城市道路。支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中等以上 30,小20.大于2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的四类道路宽度 :快速路40-50m,主干路45-55m,次干路40-50m,支路15-30m道路系统的规划结构:两级(干道-支路),三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系统的布局形式:方格网式(西安),环形放射式(莫斯科),自由式(青岛),混合式(北京)按照横断面形式不同道路分类四类:1、一块板(单幅路):车道上不分分车带,机动车在中间行驶,非机动车在两边行驶,在同一条道路上双向行驶。 2、两块板(双幅路):用中间分隔带将车行道分为单向行驶的两部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仍为混合行驶。 3、三块板(三幅路):用两条分隔带来分隔机动车流和非机动车流,将车行道分为三部分。4、四块板(四幅路):用三条分隔带使机动车对向分流,机非分隔的道路。城市对外交通运输方式的分类: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道运输、航空运输。铁路客运站位置选择(数值)和数量:中小城市位于市区边缘,1个即可,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位于市中心区边缘,分设2个或2个以上。站距市中心2-3Km以内比较方便。铁路枢纽的布置与城市的关系:一站枢纽:客货共用,设备集中,管理方便,运营效率较高。顺列式枢纽:将主要客站和编组站采用顺列布置。与城市有较长的接触线,有利于各专业站在城市范围内分布和服务,适用于受地形限制的带状城市。并列式枢纽:在铁路网点上 2条干线交叉地方平行设置客站和编组站,易造成分割城市,仅用于受地形限制而城市城市又是客运、货运都很大的岸线交叉城市。三角形枢纽、十字形枢纽:运营中灵活性差,需建相应的联络线和迂回线。当城市较大,货运和编组量均较大而转线运量较小时,可布置。环形枢纽:线路方向多,接轨位置分散时,可构成环形枢纽,以提高枢纽通过能力,增加运营灵活性。尽端式枢纽:一般位于路网的终点,如海港和大型矿区城市。港口在城市中的布置原则客运港口在城市中的位置:客运港口深入市区或接近市中心,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衔接,并与铁路车站、长途车站联系方便。货运港口在城市中的位置:中转性的水陆联运作业区应在城市中心区范围以外,装卸危险货物的港区应远离市区。疏港公路应尽可能连接干线公路,并与城市交通干道相连。1、合理选择港址:应选在水深、岸线稳定、风浪小、冲淤少、流速适合并有足够水、陆域面积和码头线的地方。2、合理分配海岸线。 3、解决好港口与工业的关系。 4、解决好港口与生活居住区的关系。 5、统一规划好港口与其他市内外交通系统。 6、港口作业区规划布置要求。 7、内河港口应按河道特性考虑港址选择。岸线类型:深水岸线大于等于10,中深水岸线6-10,浅水岸线小于6公路按作用和技术等级分为四类:国道(国家级干线公路)、省道(省级干线公路)、县道(联系各县、乡镇的集散公路和地方公路)、乡道(联系各乡镇的地方公路)公路按照功能和交通量不同分为五类: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公路线路与城市的联结方式:公路在城镇外围切过,公路在城镇外围绕过,公路在城市市中心区外围通过,公路接到城市市中心区外围环路,公路接到城市市区外围环路,公路在组团之间通过公路客运站的设置:大城市设2个或多个客运站,设在相应方向联系的城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中小城市设1个客运站,可与货运站合并,也可将技术站组织在一起。净空限制:机场净空限制的规定是由净空空间的临界部位处建立的一些假想面组成。机场选址应使跑道轴线方向位于城市侧面相切的位置时,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的边缘的最小距离为 5-7km即可;如果跑道轴线通过城市,则跑道靠近城市的一端与市区边缘的距离,至少应在 15km以上。机场周围不能有超过规定净空的天然或人工障碍物。机场与大型工厂、铁路枢纽、重要桥梁和危险品库也要有满足防控要求的距离。城市给水工程的组成:1、取水工程,2、净水工程,3、输配水工程城市给水规划在城市总体阶段的规划内容 :1、确定用水量标准,预测城市用水总量, 2、平衡供需水量,选择给水水源,确定取水方式和位置,3、确定给水系统的形式,水厂供水能力和厂址,选择处理工艺,确定水厂规模,4、布局输、配水干管,输水管网和供水重要设施,估算干管管径, 5、确定水源地的卫生防护措施。给水管网的规划形式:1、树枝状。有点是投资少。2、环状。有点是供水比较安全可靠。两种形式常结合。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压力管线,重力自流管线。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架空线,地铺管线,地埋管线。(深埋管线指管道的覆土深度大于1.5M的管线)按工程管线弯曲程度分类:可弯曲管线,不易弯曲管线。综合布置地下管线产生矛盾时,应按下列避让原则处理:压力管让重力管,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临时的让永久性的,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居住区规划(GB50180-9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简称规范)邻里单位理论的六条基本原则:邻里单位周围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的内部;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采用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安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学不必穿过城市道路;邻里单位的中心建筑是小学校,它与其他的邻里单位服务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距离不超过半英里;邻里单位内的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居住区:是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组团:是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被小区道路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指居住建筑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前后左右附近必要留出的一些空地,其中包括通向居住建筑入口的小路,宅旁绿地,杂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居住区内各类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建筑物基底占有的用地及其周围的专用地,包括专用地中的通路、场地和绿地等。道路用地:指居住区小区范围内不属于上两项内道路的路面以及小广场、泊车场、回车场等。公共绿地:居住区公园、小游园、运动场、林荫道、小块绿地、休息活动场所等。居住区的分级及其相应的规模第一级:居住区。人口30000-50000,户数10000-16000,用地50-100公顷。第二级:居住小区。人口10000-15000,户数3000-5000,用地20-35公顷。第三级:居住组团。人口1000-3000,户数300-1000,用地4-6公顷。居住区的组织结构,居住区两级规划结构和三级规划结构的组成,以及绘制简图三级组织结构: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两级组织结构:1、居住区-居住小区。2、居住区-住宅组团。住宅层数(按层数分四类):1、低层住宅(1-3),2、多层住宅(4-6),3、中高层住宅(7-9),4、高层住宅(10-30)住宅进深:住宅单元前后外墙之间的最大距离。层高:上下两层楼面之间距离或楼面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一般不超过 2.8米套内使用面积(m2/套):一套住宅中除去阳台、墙体、结构、通风管并和公共交通面积外的户内空间面积。包括起居室、卧室、厨房、卫生间、餐厅、过厅、过道、前室、储藏室、壁橱等。套型建筑面积(m/套):套内使用面积/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一套住宅中墙体面积 +使用面积+按使用面积比例分摊的公共交通面积(走廊、楼梯、电梯) 。标准层的使用面积系数(%):标准层使用面积/标准层建筑面积*100%居住面积:一套住宅中起居室(含餐厅)、卧室的面积之和。居住面积定额:人均居住面积平面系数K:一套住宅中居住面积与套型建筑面积的百分比。住宅套型:每套住房的面积大小和居室、厅、卫生间的数量。套型比:各种套型的建造比例。居住区道路分四级,名称、定义、道路宽度及各种宽度分配一: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主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外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度 20-30,车行道宽度不小于9(如需通行公共交通时,增至 10-14),人行道宽度为2-4二: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区的次要道路,用以解决居住区内部的交通联系 .路面宽度6-9,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 14,不需要的不宜小于10,人行道1.5-2三:住宅组团级道路:居住区内的支路,用以解决住宅组群的内外交通联系,路面宽度 3-5,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 10,不需要的不宜小于8四:宅间小路:通向各户或各单元门前的小路,路面宽度不小于 2.5居住区交通组织的形式 (四种名称、定义)一:“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由车行和步行二套独立的道路系统组成的。二:“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机动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同使用一套路网。三:“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通过道路设计、设施设置,使机动交通和人行交通共存于同一路网。四:“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路系统:机动交通和人行交通在局部完全分行于不同路网, 局部混行于同一路网。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的距离 (规P437补充,规范P22)(表中数值)道踏边缱垂建、构筑物龜小璽离M与建、构筑物关系居住区道路小诫路组忧路及宅间小路建筑物面向道踣: 无岀人口底层5.02.0多层3.03.02.0有出人口5.02,5述筑物【II墙面向道路高层4.02川1.52.02+01,5围墙血向道路kSj1,5 L5注:居住区道路的边绿指红线;小区路、细团路辰宅间小路的边煉指路面边线,当小区路设育人行便道时,H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线,居住区道路布局形式:互通式,环通式,尽端式居住区道路规划结构(居住区道路的分级配置)四级配置: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组团级道路-宅间小路三级配置:1、居住区级-组团级-宅间。2、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宅间注:三级组织结构-四级配置;两级组织结构-三级配置。建筑群体布局形式:1、行列式2、周边式3、混合式:行列式+点式,周边式+点式,周边式+行列式,行列式+周边式+点式正面间距:日照标准:不同建筑气候地区、不同规模大小的城市地区,在所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内的“有效日照时间带”里,保证住宅建筑底层窗台达到规定的日照时数即为该地区住宅建筑日照标准。日照(标准)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日照间距:前后两列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规定时日获得所需要的日照量而必须保持的距离。标准日照间距:即当地正南向住宅,满足日照标准的正面间距。不同方位日照间距:当住宅正面偏离正南方向时,其日照间距以标准日照间距进行折算减换算。侧面间距(数值):防火间距:条式住宅、多层之间不宜小于6米,高层与各种层数住宅之间不宜小于 13米。视觉卫生要求:高层塔式住宅、多层和中高层点式住宅与侧面有窗的各种层数住宅之间应考虑视觉卫生因素,适当加大侧面间距。如无开窗,以防火间距为主。公共设施分级与服务半径 :居住区级(800-1000m),居住小区级(400-500),居住组团级(150-200)公共设施规划布局结构:按二级或三级布置第一级:居住区级:主要包括一些专业性的商业服务设施和影剧院、俱乐部、图书馆、医院、街道办事处、派出所、房管所、邮电、银行等为全区居民服务的机构。第二级:居住小区级:包括菜站、综合商店、小吃店、物业管理、会所、幼儿园、中小学。第三级:居住组团级:居委会、青少年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等。公共设施布置形式:沿街线状布置,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混合布置。居住区绿地的分类公共绿地:居住区内满足规定日照要求、适合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绿化用地。如居住区公园、游园、组团绿地以及其他块状带状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居住区内的学校幼托机构、医院、门诊所、锅炉房等用地内的绿化。宅旁绿地:住宅四旁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内各种道路红线内的行道树等绿地。公共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100%绿地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面积总和 /居住区用地面积*100%。包括地下半地下的建筑屋顶绿地,不包括其他屋顶晒台绿化、垂直绿化。绿化覆盖率:所有绿化在居住区用地上的投影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100%。包括屋顶绿化,不包括垂直。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技术经济指标: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底总面积住宅建筑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100%建筑(毛)密度=居住区各类建筑基底总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100%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住宅用地面积=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人均住宅用地面积住宅建筑面积毛密度=住宅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居住区总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住宅建筑套密度(净) =住宅建筑套数/住宅用地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住宅建筑套数/居住区用地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区用地总面积高层住宅(》10层)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总建筑面积*100%中高层住宅(7〜9层)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总建筑面积*100%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停车位数量/居住户数*100%地面停车率=居住区内居民汽车的地面停车位数量 /居住户数*100%拆建比=拆除的原有建筑总面积与新建的建筑总面积的比值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意义。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成正比 4.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周礼•考工记》记述里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有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里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战国时出现《管子》(城市选址要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和谐),《孙子兵法》和《商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终止合作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5授权买卖合同书模板
- 2025设备维护服务合同范本及维修服务种类
- 2025上海市园林绿化工程委托审价合同
- 2025建筑材料订购合同范本
- 2025商品房买卖合同标准模板
- 2025广告合同(期刊上刊登)
- 2025茶叶类购销合同范文
- 2025商场照明系统维护合同模板示例
- 2025婚庆服务合同全书
- 河南省洛阳市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达克效应
- 2024年新瓦斯检查工国家考试题库
- 河南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学业水平选择性模拟考试(四)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一模)桂林市、来宾市2025届高考第一次跨市联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一例盆腔脏器脱垂全盆底重建术患者的护理
- 饰品干货知识培训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高纯铜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2城市道路照明设施养护维修服务规范
- 旅游消费者决策
- 企业员工环保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