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验人员培训大纲_第1页
无损检验人员培训大纲_第2页
无损检验人员培训大纲_第3页
无损检验人员培训大纲_第4页
无损检验人员培训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损检测人员培训大纲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确认:日期:射线探伤方法(RT)(RT培训课程大纲-TC-1)射线探伤I级人员培训课程6.1拍片装置的日常检查及维护A射线检验设备安全操作培训课程6.2伽马射线拍片装置辐射量的限定1.人员的报警监测6.3拍片装置的标记1.1所有探伤人员须佩戴徽章剂量牌。6.4拍片装置的使用1.2衣袋装小型可读放射性剂量仪。6.5使用准直仪以减少人员的照射1.3每日的放射性剂量仪读数记录。6.6伽马射线源的“源衰变”应用1.4“距离比例”式放射性剂量仪一实际7.紧急程序需要。7.1装有密封源的车辆的损坏1.5许可的照射剂量限制7.2密封源应注意防火2.测试仪器7.3“源出来”及返回失灵的安全保护条2.1辐射检查仪器的类型件2.2测试仪器仪表指示的读数及说明7.4紧急情况呼叫电话表2.3校准次数8.曝光装置及射线源装运和保管2.4校准有效期限8.1存储车辆2.5蓄电池检查的重要性8.2长期存储的库房3.放射性源的密封泄漏试验8.3源的船运说明3.1泄漏试验的要求8.4放射性材料的接收说明3.2泄漏试验目的9.地方及政府法规3.3泄漏试验的完成情况9.1NRC或与其一致的地方机构权力机4.放射性测试记录关4.1测试完成的必要条件9.2相应的许可4.2记录方式的说明9.3工业照相要求允许的放射性材料5.射线工作实际状况9.4射线人员的资格要求5.1确定限制区域9.5控制辐射的法规(地方的或NRC的5.2警界和监控的区域可适用)5.3在距离、屏蔽及使用时间方面减少人9.6射线源的装运及运送活动范围规定员的剂量吸收9.7X射线机的必要规定(地方的和国家5.4防护和控制射线及高能射线区域以的可适用)符合检验需要的规章制度9.8GB16357-1999工业X射线检测辐射5.4.1GB11871-2002电离辐射防御和安和健康防御标准全防御的一般标准9.9GB18465-2001工业X射线检测辐射6.拍片装置和健康防御要求A部分的培训课时:1*——5小时2* 5小时1*高中或与之相当的学历(小时)2*在大学、学院或专科学校完成至少为2年的工科或理科的学习并且得到毕业证(小时)B.基本的射线物理过程培训1.1放射性材料的发展史1.2工业射线的定义1.3射线防护及为什么?1.4数学基本知识,函数、平方根等等物质的基本特性2.1分子和原子2.2分子和化合物2.3原子的粒子,质子、电子、中子的特性2.4原子核的结构2.5原子量及重量2.6同位素及相对应的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材料3.1放射性材料的产生3.2稳定的及相对不稳定的(放射性的)原子3.3放射性的单位一一居里3.4放射性材料的半衰期3.5射线衰减量的计算3.6射线单位一一居里/克当量射线的种类4.1放射性粒子特性:a粒子、P粒子、中子4.2电磁射线一一X射线、y射线X射线的产生y射线的产生y射线能量一般的放射性同位素源的能量特性X射线机的能量特性5.射线对物质的影响5.1电离5.2辐射对物质的作用5.3射线辐射单位一一伦琴一般所采用的射线源的放射能力X——射线装置的放射能力5.6电磁辐射的扩散一一屏蔽5.7半价层/十分之一价层5.8负二次方定律射线对人体的影响“自然”本底的照射6.2照射剂量单位一一雷姆6.3照射与污染二者之间的区别6.4人体许可的照射及防护原理6.5容许剂量的理由6.6射线伤害一一弥补原则6.7射线损伤的症状6.8强的射线量及人体损害6.9个人剂量追踪监测6.10对射线敏感的器官射线探测7.1袋装射线剂量仪7.2放射剂量和放射剂量率二者之间的区别测量仪器7.4胶片式射线剂量仪一一射线探测器7.5热发光射线剂量仪7.6测量仪器的校准照相装置及辐射源放射性同位素源8.2放射性同位素照相装置的特点500KeV及以下能量的电子辐射源8.4中等的及高能量的电子辐射源8.5荧光镜发射源特殊的射线源和技术9.1闪光照相法9.2立体照相法9.3运动照相法9.4自动照相法(B)部分培训课时:1*——20小时2* 15小时C.射线照相技术课程培训1.1射线照相的作用1.2电磁射线源的类型1.3电磁光谱1.4X射线和Y射线的穿透能力及“质量”X光源真空管的光谱Y同位素源的光谱X光管的电流(mA)或电压(Kvp)的变化对底片的“质量”或黑度影响。射线照相的基本原理2.1几何曝光原理2.2射线照相的屏蔽2.3射线照相的暗盒2.4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的成分2.5X光管具有的“根部效应”射线照相3.1胶片潜影的形成3.2内在不清晰度3.3射线曝光量的计算(H和D)曲线特性3.5胶片的曝光速度和等级说明3.6根据用途特点来选择胶片成象质量4.1射线照相的灵敏度4.2射线照相的对比4.3胶片的对比度4.4照射物的对比4.5清晰度4.6胶片粒度及屏的污点影响4.7透度计或显象质量测试仪胶片处理、装片和整理5.1安全灯下及暗室操作5.2装片工作台及其清洁5.3胶片盒及密封套开启5.4胶片的装载及暗袋的密封“未曝光胶片”的技术处理5.6胶片手工处理的要点射线照相一一曝光技术6.1单壁照相法6.2双壁照相法6.3全面照相法6.4装复合片的作用6.5样片样式荧光检查法技术7.1适用于黑暗中及肉眼敏感时7.2特殊的辐射散射技术7.3人员警戒7.4灵敏度7.5局限性7.6屏幕直接观看7.7间接的远距离屏幕观看(C)部分全部培训课时:1*—15h2*—10h射线探伤II级人员培训课程A.胶片质量和处理课程.射线照相基本原理的回顾1.1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2数学复习1.3曝光量计算1.4几何曝光的基本原理1.5射线显象等级参数.暗室设施、技术、处理2.1器材和仪器装片2.3射线胶片的贮存及防护2.4胶片的手工处理2.5胶片的自动处理2.6底片的归档和保存2.7射线照相的不足的原因及分析2.8胶片黑度显示、不连续和缺陷3.1显示3.2不连续3.3缺陷生过过程和相关的不连续(10hr)4.1铸造过程相关的不连续4.2锻造过程相关的不连续IIII4.3焊接过程相关的不连续5.照射安全原则的回顾5.1控制人员的被照射5.2时间、距离、屏蔽基本概念5.3报警观念5.4射线检查设备5.5照相装置使用的特点A部分培训课时为:1* 2*20h15hB.射线照相的评定和解释分析课程.射线照相的观察1.1观片灯的要求1.2背景光亮1.3来回重复的观察1.4透度计的安置1.5人员在黑暗中的视觉敏感度1.6胶片核对1.7定位标记1.8胶片黑度的测定1.9胶片手工裁.适用技术2.1复合片技术2.2放大和投影法2.3几何关系2.4间断性部位的三角形定位法2.5定位放大2.6胶片贴片技术铸造方法的回顾3.1铸件观察方法3.2铸件的不连续3.3有代表性的间断产生的原因3.4射线照相的外观3.5铸件标准/适用的可接受的规则3.6射线照相的参考4.焊接方法的回顾4.1焊接件观察方法4.2焊接件的不连续4.3有代表性的间断产生的原因4.4射线照相的外观4.5焊接件标准及适用的可接受的规则4.6射线照相的参考及图表射线照相的工艺规程和标准法规ASMEE94/E1425.2合适的射线探伤技术和设施5.3合适的工艺规程5.4射线工艺参数校验5.5射线照相报告B部分培训课时:1* 2*20h 20h射线探伤m级人员培训课程基本原理i.1辐射的自然穿透2辐射穿透与物体的相互作用1.3射线照相1.4辐射测量仪器及材料2.1电生成源2.2粒子辐射源2.3辐射探测器2.4伽玛校准技术3.1成像的因素3.2胶片处理射线照相的观察3.4成像质量的判别3.5曝光量的计算射线照相的技术分析与评定物质因素程序安全与健康6.1曝光的危险6.2控制辐射暴露繁的方法6.3突发事件的处理6.4放射量测定和胶片证章y泄露试验运输规章培训课时:1* 2*40h 40h渗透探伤I级人员培训课程1引言、1.1非破坏性试验历史的简略回顾1.2渗透检验的作用和目的1.3渗透检验的基本原理1.4用于工业的渗透液类型1.5人员分级方法2渗透检验的工艺过程2.1工件的准备2.2适当的照明2.3对工件施加渗透液2.4表面渗透液去除2.5施加显象剂和干燥2.6观察和评定2.7后清洗3各种渗透检验方法的选择3.1通用ASTM和ASTM标准方法-ASTME1208,1209,12103.2各种方法的明确3.3各种方法的一般应用4渗透液的测试4.1渗透液的检验装置4.2照明仪器和照度计4.3渗透检测的材料4.4渗透检测的防护对于渗透I级人员培训课时:1* 2*4h4h渗透探伤II级人员培训课程1复习1.1基本原理1.2各种检测方法的程序1.3仪器2选择恰当的检测方法2.1各种方法的优点2.2各种方法的缺点3检测和评价缺陷3.1概述3.2影响缺陷的因素3.3裂缝类缺陷3.4穿透性缺陷3.5特殊类型材料的缺陷5.7缺陷评价4检测程序和标准4.1检测程序标准和范围5基本方法指导对于渗透II级人员培训课时:1* 2*8h 4h渗透探伤III级人员培训课程1基本原理1.1渗透检测程序的基本原理1.2控制和测量渗透程序可变因素的原理1.3选择适当的渗透检测程序1.4渗透检测程序2仪器和材料2.1渗透检测的测试单元测量的方法2.3渗透检测的光源渗透检测的材料2.5材料的检测和维护3评价概述影响缺陷的因素3.3不连续性缺陷3.4相关显示和非相关显示4程序5安全和健康5.1中毒5.2失火5.3电流危险5.4人员对设备的保护明确(MSDS)5.6材料的后处理对于渗透III级人员培训课时:1* 2*30h 30h磁粉探伤I级人员培训课程1磁铁和磁场的基本原理1.1磁场的理论1.2磁力线的理论1.3磁粉检验相关的术语2磁场特性2.1条形磁铁2.2环行磁铁3磁性材料的间断性影响3.1表面裂纹3.2划痕3.3近表面裂纹4电流磁化方式4.1环形磁场4.2纵向磁场5选择恰当的磁化方式5.1合金及磁化部位结构5.2磁化电流的形式5.3磁场的方向5.4操作次序5.5磁通量6检查材料6.1湿磁粉6.2干磁粉7退磁原理7.1磁化的原因7.2需要磁化的原因7.3纵向和环形剩磁场7.4退磁的基本原理7.5剩磁和矫顽力7.6退磁方法8磁粉检验设备8.1选择设备的依据8.2检验设备说明书8.3中等功率及大功率设备8.4固定式设备8.5机械式检测设备9磁粉检验间断性显示类型夹杂物9.2气孔9.3疏松9.4白点9.5裂纹9.6缩孔9.7重叠9.8搭接9.9锻裂9.10空隙10磁粉探伤显示及分类10.1非金属夹杂物的显示10.2表面缺陷的显示10.3裂纹的显示10.4重叠的显示10.5搭接的显示白点裂纹的显示疏松的显示10.8不相关显示对于磁粉I级人员培训课时:1* 2*12h 8h磁粉探伤II级人员培训课程1原理1.1理论1.2磁铁和磁场2磁通量电流方向电流波动方向交变电流3不连续性对材料的影响3.1设计要素3.2关系承载量4电流产生磁场4.1环形方法4.2纵向方法5选择恰当的磁化方式5.1合金及磁化部位结构5.2磁化电流的形式5.3磁场的方向5.4操作的次序5.5磁通量6退磁程序6.1需要退磁的原因6.2电流,频率和磁场方向6.3预防过热因素6.4需要破坏磁场通量7仪器7.1便携式7.2固定式7.3自动式7.4湿粉和干粉7.5黑光灯的类型7.6测光照度的工具8不连续性的类型8.1铸造缺陷8.2铸锭缺陷8.3在役的部分或局部8.4焊接缺陷9评定方法9.1使用标准9.2评价缺陷10质量控制的仪器和过程10.1仪器的故障10.2恰当的磁粉颗粒和磁悬液10.3磁悬液浓度10.4黑光灯强度的测试对于磁粉II级人员培训课时:1* 2*8h4h磁粉探伤III级人员培训课程1原理1.1磁铁和磁场的原理1.2磁场的特性2仪器材料2.1磁粉检测仪器2.2检测材料3方法/校准3.1通过电流激发磁场3.2选择恰当的磁化方法3.3退磁程序4解释/评价4.1磁粉检测缺陷的解释4.2磁粉检测在工件上效果的和缺陷的类型5程序5.1磁粉检测的程序,代号,标准和说明书6 安全和健康对于磁粉III级人员培训课时:1* 2*30h 30h超声波探伤I级人员培训课程超声的基础课程概述1.1超声的定义1.2超声检测的历史超声能量应用基本的数学复习技术等级的责任基本的声学原理2.1自然声波2.2声波的产生方式2.3声速,频率和传播途径2.4声波的衰减2.5声阻抗2.6反射2.7折射的转换方式2.8明确的方式和临界角2.9费涅尔和弗琅荷费效应仪器3.1基本的脉冲回波仪器的描述(A-,B-,C-扫查和计算机处理系统)3.2数字仪器3.3探头的操作和原理3.4耦合剂基本检测方法4.1接触法4.2液浸法对于超声I级人员培训课时:1* 2*20h15h超声的方法课程检测方法1.1接触法1.2液浸法1.3接触法与液浸法的比较校准(系统和功能)2.1仪器2.2电子仪器的校准2.3检测校准特殊仪器直波束的检测程序3.1选择参数3.2检测标准3.3结果评价3.4检测报告指定仪器斜波束的检测程序4.1选择参数4.2检测标准4.3结果评价4.4检测报告对于超声I级人员培训课时:1* 2*20h15h超声波探伤II级人员培训课程超声评定课程超声方法课程的复习超声原理仪器1.3检测仪器1.4校准基本材料的生产形式的评定2.1铁锭2.2圆形钢板2.3条形和棒形2.4管子和管材的生产2.5锻件2.6铸件2.7复合结构2.8其他的产品形式,如橡胶,玻璃等焊接的评定3.1焊接程序3.2焊接几何学3.3焊接缺陷3.4缺陷的形成和定位3.5超声波对缺陷的反应3.6应用的代码和标准成品结构评定4.1制造程序4.2焊接缺陷的类型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