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监测方案_第1页
软基监测方案_第2页
软基监测方案_第3页
软基监测方案_第4页
软基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能够根据需求调节适宜字体及大小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能够根据需求调节适宜字体及大小--软基监测方案(总33页)XXX工程监测方案XXX公司XXX年XXX月XXX日监测方案工程名工程名称:XXX工程工程地点:XXX建设单位:XXX公司编写:审核:同意:XXX公司XXX年XXX月XXX日

目录1. 工程概况 12. 监测设计原则 13. 设计根据 24. 监测项目内容 35. 测试办法及原理 35.1.表层沉降标观察 35.1.1监测目的 35.1.2监测点埋设方案 35.1.3监测仪器 45.1.4监测办法 45.1.5监测时间 55.1.6监测成果 55.1.7监测频率 55.2.孔隙水压力监测 55.2.1埋设方案 55.2.2监测仪器 65.2.3监测办法 65.2.4监测时间 75.2.5监测成果 75.2.6监测频率 75.3.分层沉降观察 75.3.1埋设方案 75.3.2监测设备 85.3.3观察办法 85.3.4观察时间 85.3.5观察成果 95.4.地下水位观察 95.4.1埋设方案 95.4.2测试仪器 105.4.3测量办法 105.4.4观察时间 105.4.5观察成果 105.5.深层土体位移观察 105.5.1埋设方案 115.5.2测试仪器 125.5.3观察办法 125.5.4观察时间 125.5.5观察成果 126.监测数据的解决分析和报送 126.1监测初始值测定 126.2监测数据资料整顿、提交及流程 126.3监测报表的内容及报送时限 137.监测组织机构和监测流程 147.1监测组织机构 147.1.1本项目拟投入的重要技术人员 147.1.2本项目拟投入的重要仪器设备 147.2监测组织的重要职责 157.3监测流程 158.质量目的和确保方法 168.1质量目的 168.2监测工作的管理 168.3确保监测质量的方法 169.安全文明施工、环保目的和确保方法 179.1安全文明施工目的 179.2安全确保体系 179.3文明施工确保方法 199.4环保 19工程概况XXXXX本项目软基解决特点:本工程软基解决属于近海区回填工程,因地基下卧深厚的软土层,工程特性差,软基解决是本项目的难点。设计单位给出的软基解决办法为深层井点降水+强夯工艺解决软基,该方案需要加固的软土地基区域局部需形成围堰,场地需吹填土整平,然后埋设垂直排水管道(塑料排水板),周边设搅拌墙,再深井降水强夯,个别区域联合堆载预压。本工程有关单位以下:建设单位:XXX公司设计单位:XXX公司监测设计原则系统性原则根据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互相能进行校核;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软基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精确、及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持续监测,确保数据的持续性;运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省成本。可靠性原则监测设计中采用的手段是已成熟的监测办法;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标定使用期内;监测设计中对所布设的监测点均进行了有效的保护。与构造设计相结合原则对构造设计中使用的核心参数进行监测,达成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对构造设计中,在专家审查会上有争议的办法、原理所涉及的受力部位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根据;根据设计计算状况,拟定软基解决中各项监测内容的的预警值;根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规定进行针对性布点。核心部位优先、兼顾全方面的原则对软基解决中相称敏感的区域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对勘察过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较大的位置及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除核心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软基上均匀布设监测点。与施工相结合原则结合施工实际拟定测试办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方法;结合施工实际调节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结合施工实际拟定测试频率。经济合理原则监测办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量采用直观、简朴、有效的办法;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仪器设备;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方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设计根据《岩土工程监测规范》YS5229-9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建筑地基解决技术规范》JGJ79-《水运工程测量规范》JTJ203-《XXX工程设计图》;国家及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监测项目内容软基解决监测是为了理解整个软基加固过程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沉降变形,排水固结的发展过程,从而起到控制施工速率,确保地基稳定的作用,且对评价加固效果、总结工程经验提出有效资料,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滥测,应用监测所得的信息指导施工,及时掌握变形的状况,对确保安全施工、信息化施工含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本工程的规定、周边环境、场地本身的特点及有关工程的经验,按照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拟设立的监测项目以下:表层沉降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分层沉降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深层土体位移监测测试办法及原理5.1.表层沉降标观察5.1.1监测目的为理解地基土软基解决过程中的沉降状况,按照设计规定在软基解决区内均匀布置地表沉降标进行沉降观察。规定沉降板尺寸为φ500×500×8mm钢板,各沉降标观察点坐标详见设计提供的有关5.1.2监测点埋设方案沉降标观察点埋设规定应在铺设工作垫层后,软基解决前埋设。埋设位置按软基解决设计图纸规定进行,其埋设办法、观察环节及保护方法见图5-1、图5-2。图5-1沉降板埋设大样图图5-2沉降观察点监测工作流程图5.1.3监测仪器采用索佳SET220K全站仪进行测量。5.1.4监测办法在观察点设立稳定后,立刻测量其原始标高,作为初始读数。后来每次测量其标高,即可得到前后两次测量间隔的沉降量。计算出累计沉降值。5.1.5监测时间观察工作自沉降板埋设(安放)压实稳定后开始至竣工为止。5.1.6监测成果软基解决早期,原则上观察结束后,当天提供观察成果;在软基解决后期每七天提供一次观察成果。如出现异常状况,则及时告知各参建单位代表。按《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中4.5条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规范规定施测,历次高程监测是通过工作基点间联测一条四等水准闭合或附合线路,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某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垂直位移,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垂直位移。软基解决早期,原则上观察结束后,当天提供观察成果;在软基解决后期每七天提供一次观察成果。如出现异常状况,则及时告知甲方、监理、施工。根据工程需要分阶段提供地基的最后沉降量、残存沉降量和固结度,最后沉降量、残存沉降量和固结度计算采用三点法进行。计算公式以下:S∞=【S3(S2-S1)-S2(S3-S2)】∕【(S2-S1)-(S3-S2)】Ut=St/S∞S余=S∞-St式中:S1、S2、S3相似时间间隔下的沉降量S∞最后沉降量Stt时间下的沉降量Ut固结度%S余本级荷载下的(主固结)残存沉降量在监测报告中提供地基总沉降量~时间关系曲线(以下示意图):5.1.7监测频率施工过程中前30天1天/次,30天后至工程竣工2天/次。5.2.孔隙水压力监测为理解吹填过程中地基土的孔隙水压力增加与消散状况,进行孔隙水压力观察。振弦式渗压计合用于长久埋设在水工建筑物(地基或基岩)内部和其它混凝土建筑物及土体内部,长久观察建筑物或土体内部的渗入(孔隙)水压力,亦可用于观察水库水位的变化,并可同时测量埋设点的温度。渗压计加安装配套附件可在测压管、管道、地基钻孔中使用。仪器示意图构造及工作原理构造振弦式渗压计由透水石、不锈钢感应膜片、密封壳体,信号传输电缆、振弦及激振电磁圈等构成。工作原理当被测水压荷载作用在渗压计上,将引发弹性膜片的变形,其变形带动振弦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变化振弦的振动频率。电磁线圈激振振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至读数装置,即可测出水荷载的压力值,同时可同时测出埋设点的温度值。压力计算办法a)当外界温度恒定,渗压计仅受到渗入(孔隙)水压力时,其压力值P与输出的频率模数ΔF含有以下线性关系:P=kΔFΔF=F0-F式中:k—渗压计测量压力量的最小读数,单位为KPa/F;ΔF—渗压计基准值相对于实时测量值的变化量,单位为F;(Hz2/1000)F—渗压计的实时测量值,单位为F;(Hz2/1000)F0—渗压计的基准值,单位为F:(Hz2/1000)b)当作用在渗压计上的渗入(孔隙)水压力恒定时,而温度增加ΔT,此时渗压计有一种输出量ΔF´,这个输出量仅仅是由温度变化而造成的,因此在计算时应给以扣除。实验可知ΔF´与ΔT含有以下线性关系:P´=kΔF´+bΔT=0kΔF´=-bΔTΔT=T-T0式中:b—渗压计的温度修正系数,单位为KPa/℃;ΔT—温度实时测量值相对于基准值的变化量,单位为℃;T—温度的实时测量值,单位为℃;T0—温度的基准值,单位为℃。c)当渗压计受到渗入(孔隙)水压力和温度的双重作用时,渗压计的普通计算公式为:Pm=kΔF+bΔT=k(F0-F)+b(T-T0)式中:Pm—被测渗入(孔隙)水压力量,单位为KPa。注:若大气压力有较大变化时,应予以修正。埋设与安装渗压计使用场合很广,如测量混凝土的渗入水压力,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扬压力管内的水位等,因此埋设安装时应根据不同状况进行布设。下面重要对埋设在混凝土内的渗压计作某些简述,其它仪器的埋设安装办法可参考进行。渗压计预饱和由于混凝土的渗入系数较小,而水压力又是穿过透水石后作用在渗压计的感应膜片上,如果透水石与感应膜前的储水腔没有充满水(含有气泡),将会造成渗压计测值的严重滞后。因此埋设安装前必须将透水石拧下放在水中浸泡半小时,透水石拧回前先将感应膜前的储水腔注满水,透水石拧回时渗压计进水口应朝上,以免腔内水流出。埋设安装条件埋设时应首先确保渗压计进水口的畅通,为避免泥浆堵塞进水口,应在进水口处做一种人工过滤层,过滤层由中砂、细砂分层构成,过滤层的直径应不不大于10Cm(或包一层水工布)渗压计的电缆敷设渗压计(已接长电缆)的进水口应朝向水压力方向,在引出电缆的沿线设止水板,避免高压水沿电缆渗入。电缆应按设计走向埋设固定。测试基准值渗压计安装定位后应及时测量仪器的基准值,渗压计测量并计算出的水压力量是一种相对基准值的变化量,因此基准值取的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测值的精确性。仪器安装完毕后,在无外荷载及混凝土水化热结束的状况下,可进行基准值的测试(测试基准值应在无压和恒温的状态下,如上午测值比较稳定)。统计弦式渗压计两天以上的测值(频率和温度),如果多次测值基本相似(误差≤0.5%F.S),此测值可作为基准值。注意事项振弦式渗压计安装完毕后,应根据仪器编号和设计编号作好统计并存档,严格保护好仪器的引出电缆。电缆电缆膨润土、水泥混合浆料膨润土、水泥混合浆料封口膨润土(膨润球)干净细砂干净细砂15~30cm干净细砂渗压计(外包做好的过濾层砂袋)(进水口应朝向水压力方向)15~30cm干净细砂渗压计钻孔埋设示意图渗压计地基、基岩孔中埋设示意图5.2.1埋设方案孔隙水压力埋设工作与分层沉降同时段进行。孔隙水压力计测头埋设到设计标高后,用粘土球封孔。按照设计规定各观察断面分别埋设6个孔隙水压力观察传感器。具体埋设数量及埋设标高按照设计施工图纸进行。埋设办法环节见图5-3、图5-4。图5-3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埋设大样图图5-4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监测工作流程图5.2.2采用手持式孔隙水压力频率计进行观察。5.2.3监测使用频率计测出各孔隙水压力观察传感器的即时频率,将每次观察的数据统计在观察表内,计算出该点的即时孔隙水压力。可用振弦式批示仪进行测量,测量办法参考有关振弦式批示仪的使用阐明,测量完后统计渗压计的输出值、温度值、仪器编号、设计编号、测量时间等有关信息。渗压计计算公式:Pm=k(F0-F)+b(T-T0)式中:P—渗入(孔隙)水压力(单位为KPa);5.2.4监测观察工作自仪器埋设(安放)并经校定后开始,至竣工为止。5.2.5监测软基解决早期,原则上观察结束后,当天提供观察成果;在软基解决后期每七天提供一次观察成果。如出现异常状况,则及时告知各参建单位代表。5.2.6施工过程中前30天1天/次,30天后至工程竣工2天/次。5.3.分层沉降观察1、为理解不同土层的沉降状况,选用电磁式沉降仪进行观察。2、作业用途及原理1)合用于土石坝的分层沉降量的观察,以及路堤、地基解决过程中的堆载实验。基坑开挖或回填作业中引发的隆起和沉降的测量,也可测得普通堤坝的水平位移。2)埋入土体的沉降管要按设计隔一定距离设立磁环,当土体发生沉降时该磁环也同时沉降,运用电磁探头测出磁环的位置,与初始位置相减,即可算出各测点的沉降量。3、安装及调试沉降管及沉降环的安装如图4.1所示。图4.1土体分层沉降管、磁环安装示意图图4.1土体分层沉降管、磁环安装示意图沉降量的测量装置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地下材料埋入部分,由沉降管和底盖、沉降磁环构成;二是地面接受仪器,如钢尺沉降仪、自动测读装置。其中沉降管和沉降环的安装有其重要的地位。沉降管和沉降环安装环节普通以下:(1)用φ108钻头钻孔(沉降管外径70mm),为了使管子顺利地放究竟,普通都需比安装深度深某些,原则是10米+0.5米,20米+1米,依次类推。(2)清孔,钻头钻到预定位置后,不要立刻提钻,需把泵接到清水里向下灌清水,直至泥浆水变成清混水为止,再提钻后安装。(3)安装管子的连接采用联接管,一边下管子一边向管子内注入清水(管子浮力太大时)。(4)磁环的安装,按设计规定在每节管子上套上磁环和定位环,用螺丝固定磁环,并用螺丝固定定位环,然后再把管子插入联接管内,拧紧螺钉,这样边接边向下放到设计深度为止。(5)在安装中,若发现磁环的间距不是设计指定的整数时,可采用调节管子长短来实现,也可采用管子上套定位环的办法来解决,但要掌握一种原则:磁环向下要有足够的沉降距离,必须满足其设计规定。(6)沉降管放到设计规定后,盖上盖子就能够对孔和沉降管的间隙进行回填。分布在坝中和粘土芯墙内的沉降管采用填注回填,回填原料为现场干细土或中粗砂,回填速度不能太快,以免赌塞后回填料不去,从而形成孔隙,最佳时隔一两天后再检查一下,回填料下沉后再回填满之后即可,管子周边加上保护装置,方可放心待后测量。分布在堆石体内的沉降管的回填可用堆坑法加保护管:①堆坑法回填。这种回填方式也应分段回填,即外围回填到一定高度(高度不适宜超出1.5米)沉降管处再回填。先将沉降管周边1米范畴外先用大石料回填扎实,其高度不适宜超出1.5米,然后将沉降管周边用碎石或细土回填至外围回填料高度,并扎实。②拔管法回填。当回填到一定高度时,采用保护管将沉降管套上,周边还是正常回填,套管直径为200mm,长度2m,当回填至套管口0.5m时将套管拽出,留下的空隙用细土或中碎石回填扎实,在将套管套在测斜管上,重复上述,直到设计规定的回填高度。这种办法施工干扰力小,堆石中回填测压孔也可采用此办法。埋设方案埋设工作应在插设塑料排水板后铺膜迈进行。分层沉降管埋设底标高为-13.5m。沉降管采用PVC管。各断面沉降环的埋设标高详见设计施工图纸。仪器埋设完毕后待其稳定再进行观察。埋设办法环节见图5-5、图5-6。图5-5分层沉降埋设大样图图5-6分层沉降监测工作流程图5.3.2监测设备采用电磁式沉降仪进行测量。5.3.3在分层沉降埋设完毕后,用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用沉降仪测出管口下列各观察点的深度,计算出初始标高。后来每次观察时,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用沉降仪测出管口下列沉降环的深度,数据统计在分层沉降观察表内,通过标高对比,计算出地表下不同土层的沉降值。5.3.4观察工作自仪器埋设(安放)并经校定后开始,至竣工后为止。5.3.5软基解决早期,原则上观察结束后,当天提供观察成果;在软基解决后期每七天提供一次观察成果。如出现异常状况,则及时告知各参建单位代表。5.4.地下水位观察为理解地基土软基解决过程中地下水的变化状况,按照设计规定在软基解决区边沿的水平位移观察点附近布置地下水位观察孔进行地下水观察。各地下水位观察点位置详见设计提供的施工图纸。5.4.1地下水位观察点埋设规定与深层侧向水平位移埋设同时段进行。规定水位管底标高为-22.0m。水位管采用PVC管。埋设位置按设计图纸规定进行。用Φ89钻头成孔,钻进尽量采用清水钻进,埋设直径为Ф53的专用水位监测PVC管,埋管深度不不大于10m,露头800mmPVC管外使用特殊土工布进行无缝包扎,下管后用中砂密实水位监测的PVC管口加盖,避免杂物及雨水进入,管口露出地面约0.8米高。初次观察时,采用全站仪测出管口初始高程,后来每月定时复核一次管口高程,若PVC管口离地面高度低于0.3米,须接长0.5米其埋设方法、观察环节与保护方法见图5-7、图5-8。图5-7地下水位监测孔埋设大样图图5-7地下水位监测工作流程图5.4.2测试仪器采用SWJ-8090电测水位计进行测量。5.4.3在地下水位孔埋设完毕后,用水准仪测出管口高程,用水位计测出管口到地下水面的距离,计算出水位标高。5.4.4观察工作自水位管埋设完毕开始至竣工为止。5.4.5软基解决早期,原则上观察结束后,当天提供观察成果;在软基解决后期每七天提供一次观察成果。如出现异常现象,则及时告知各参建单位代表。观察全部完毕后绘制水位孔水位变化示意图。水位孔水位变化示意图5.5.深层土体位移观察为了确保吹填过程中周边围堰构造的稳定,进行土体深层水平位移观察,监测不同深度土层各点的水平位移状况。5.5.1深层侧向水平位移观察的埋设工作应在施工前埋设。埋设采用钻孔埋设法,先钻至设计深度,孔底若为软层加深至硬层后再埋设测斜管,(测斜管为内侧带有十字滑槽的专业PVC管),稳定后测初始值及管口高程,投入正常使用。测斜管管口加盖,避免杂物进入,管口露出地面约0.8米高。初次观察时,采用全站仪测出管口初始高程,后来每月定时复核一次管口高程,若测斜管管口离地面高度低于0.3米,须接长0.5米测斜管。具体过程见图5-9、图5-10。图5-9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孔埋设大样图图5-10深层土体位移位监测工作流程图5.5.2测试仪器采用CX-3C型测斜仪进行观察。5.5.3用测斜仪从测斜管底部自下而上每0.5m为一种测点,测量不同深度处的土体水平位移量,并按180度角正反向两次测量,将每次观察的数据统计在观察表内.5.5.4观察工作自仪器埋设(安放)稳定后开始,至竣工后为止。5.5.5地基解决早期,原则上观察结束后,当天提供观察成果;在软基解决后期每七天提供一次观察成果。如出现异常状况,则及时告知各参建单位代表。观察全部完毕后编制深层位移变化图。深层位移变化图

6.监测数据的解决分析和报送6.1监测初始值测定为获得基准数据,各观察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立,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察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察的初始测值。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察拟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原则为间隔一周的两次观察值不超出2倍观察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3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畴外。施工期间定时联测以检查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方法,确保其在整个施工期间的正常使用。6.2监测数据资料整顿、提交及流程在现场设立微机数据解决系统,进行实时解决。每次观察数据经检查无误后送入微机,通过专用软件解决,自动生成报表。监测成果当天提交给业主、监理、总包及其它有关方面。现场监测人员分析监测数据及累计数据的变化规律,并经监测组负责人审核无误后提交正式报告。如果监测成果超出设计的警戒值即向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监理单位发出预警,提示有关部门关注,以及时决策并采用方法。同时根据有关单位规定提供监测阶段报告和变化曲线汇总图;监测工程结束后一种月内提供监测总结报告。本工程工作信息流程见图6-1: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环境调查 满足条件?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调节设计参数,优化模型重新分析NO设计提出优化后的开挖次序及降水规定Yes监测仪器选择标定监测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现场监测测点埋设按设计指令规定施工监测数据解决、及时提交各有关部门继续按以上程序监测直至施工完毕业主、监理审批业主、监理审批业主、监理审批软基解决监测工程设计 与设计值校核、分析图6-1监测工作流程6.3监测报表的内容及报送时限1)月报重要是工程监测阶段性总结报告。每月定时报送到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2)预警报告是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出现的突变或累计变化达成警戒值时,先以电话或口头形式告知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本次监测工作结束后,必须以纸质文献形式出具简报。7.监测组织机构和监测流程7.1监测组织机构7.1.1本项目拟投入的重要技术人员序号姓名性别拟派岗位技术职称1234567897.1.2本项目拟投入的重要仪器设备仪器或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自有或委托检测或租借监测设备索佳全站仪SET210K1自有,年检合格索佳全站仪SET220K1自有,年检合格索佳水准仪SDL301自有,年检合格水准仪莱卡NA21自有,年检合格测斜仪CX-3C1自有,年检合格铟钢尺BIS202自有,年检合格水位计SWJ-80901自有,年检合格分层沉降仪1自有,年检合格孔隙水压力计1自有,年检合格测频仪1自有,年检合格标贯、动探设备钻机自有,年检合格标贯配套设备自有,年检合格触探配套设备自有,年检合格静载设备自动采集仪自有,年检合格千斤顶自有,年检合格钢梁自有,年检合格7.2监测组织的重要职责1)、负责监测方案和监测计划制订;2)、监测仪器的选择和调试、仪器保养维修工作;3)、负责量测计划的安排与实施。涉及测点埋设、日常量测、资料管理等;4)、监测数据的收集、整顿和分析;5)、负责及时进行量测值的计算和绘制图表。并快速、及时精确地将信息(量测成果)反馈给现场施工指挥部,以指导施工。6)、现场监控量测,按监测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与其它环节紧密配合,不得中断。7)、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提交监测报告。7.3监测流程监测数据分析为达成预定的监测目的,要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监测需严格按监测流程进行,如图7-1所示。图7-1监测流程框图8.质量目的和确保方法8.1质量目的本项目质量目的:创优。严格执行监测方案的内容,主动配合业主和总包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面的协调工作,解决好各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关系。服务于全过程。及时做好各类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反馈。认真完毕本项目由于设计与施工变更等因素而增加的工作量,并确保规定和工作质量不变。8.2监测工作的管理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监测构组员服从监测组负责人的统一调配,并在日常监测工作中严格按监测方案的规定实施作业。监测组负责人经常保持与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的联系,及时理解场地施工进度,安排与贯彻监测工作的环节,配合施工的顺利进行。监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作业人员应严格按方案规定及对应规范进行作业,发现超出允许误差时应及时纠正或进行返工。技术问题由工程负责人与审核人审定人商议后作出决定,工程负责人与审核人实施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文献与资料的管理监测工作中的有关函件、以及日常监测工作中的内外业资料等应分类装订统一管理,或者有计算机备份以防丢失。提交的监测成果资料应统一格式并进行签收登记。8.3确保监测质量的方法仪器、仪表将按设计图纸和文献以及生产厂家的产品阐明书对所采购的仪器设备进行测试、校正,以防质量不合格元件的埋入。钻孔孔深要到位,且孔身要垂直,回填应密实。各测点初始值的测定应待测点埋设稳定后进行(普通7~10天)。监测仪器要经国家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的计量机构进行校准,并获得《检定证书》后方可使用。如需更换仪表时,应先检查与否有交换性,并进行对比检测,以保持监测数据的延续性。野外作业构成强有力的监测组,抽调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担任监测组负责人。监测组的其它操作人员含有对应的技术操作能力。监测工程专业技术强,我司将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把“质量第一”从思想上贯彻到行动中去。对埋设全过程进行具体的施工统计。进场前,组织全体人员学习监测方案,每个监测人员理解监测方案的总体规定,熟悉各自岗位的职责、技术规定和作业程序,严格按监测方案执行。加强测点的保护工作,测点周边设立明显标志并进行编号,严防施工时损坏。资料采集及整顿制订有关质量文献和统计的管理方法,及时做好各类监测统计、工程检查资料、各类实验数据、鉴定报告、材料实验单、多种验证报告的收集、整顿、汇总工作;外业观察资料在内业计算前均要进行检查与复检,在确保采集数据对的的前提下方可进行计算;9.安全文明施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