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6X6轻型水陆两栖车_第1页
一种6X6轻型水陆两栖车_第2页
一种6X6轻型水陆两栖车_第3页
一种6X6轻型水陆两栖车_第4页
一种6X6轻型水陆两栖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种6X6轻型水陆两栖车发明名称:一种6X6轻型水陆两栖车。专利号:ZL201811338063.2;申请日:2018.11.12。授权公告号:CN109177668B;授权公告日:2021.12.14。一、说明书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到一般车辆与船艇,具体地说是一种同时具备车与船的特性,既可在陆地全域畅行,又可泛水浮渡的六轮驱动轻型水陆两栖车。背景技术目前国内制造的水陆两栖装甲车、虽然具有较好的防弹和运载功能、但重量均在6.5吨以上、水面时速均小于10公里、显然难以满足快速机动、空投作战等现代战争的要求,由赵兴华发明并在2017年08月10日申请的“一种水陆两栖突击车”(申请号201710682781.0)、虽然具有“马力大、车身轻、速度快、机动性强、适用性广、性价比高、安全舒适”等显著亮点、可广泛适用于军用、民用和休闲娱乐三大领域,但因其发动机的安装部位以及采用的多个关键传动部件均已发生变化,故有必要进行改进,以更好的满足开发多种六轮驱动轻型水陆两栖车的迫切需要。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充分集成了全球水陆两栖车的多重优点、采用了多项独创的世界领先技术的6X6轻型水陆两栖车,该类车辆,设计科学、结构合理、配置先进,具有卓越的两栖机动性能,可真正实现全水域全地形快速运行,具有“马力大、车身轻、速度快、机动性强、适用性广、性价比高、安全舒适”等显著亮点,能更好的满足特种空投作战、两栖快速机动、水面救援抢险、科学探险考察以及两栖越野运动等多种实际需要。本发明是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其发明目的的。一种6X6轻型水陆两栖车它包括车架总成1、发动机总成2、变速器总成3、主传动轴4、综合传动箱5、前传动轴6、前差速器总成7、泵浆传动轴8、后传动轴9、后差速器总成10、传动轴总成11、连轴器总成12、传动半轴总成13、换向箱总成14、传动边轴15、车轮总成16、转向机总成17、横拉杆总成18、连杆器总成19、转向柱总成20、方向盘21、喷水泵总成22、可伸缩减震器总成23、上摆臂24、下摆臂25、摆臂座26、销轴27、船体28和外罩组件29,其中发动机总成2与变速器总成3经紧固螺栓连为一体,发动机总成2与变速器总成3固装在车架总成1的中后部。主传动轴4的两端分别与变速器总成3的输出轴和综合传动箱5的输入轴有序连接。前传动轴6的两端分别与综合传动箱5的输出轴和前差速器总成7的输入轴有序连接。泵浆传动轴8的两端分别与综合传动箱5的输出轴和喷水泵总成22有序连接。后传动轴9的两端分别与综合传动箱5的输出轴和后差速器总成10的输入轴有序连接。(前)传动轴总成11的两端分别与前差速器总成7的输出轴和连轴器总成12的输入轴有序连接。(后)传动轴总成11的两端分别与后差速器总成10的输出轴和换向箱总成14有序连接。在连轴器总成12的内侧(或换向箱总成14上)有序设装有制动器总成12a。传动边轴15的两端有序与位于同侧的(两)换向箱总成14有序相接。车轮总成16由轮毂总成16a、轮辋16b、轮胎16c、转向羊角16d等部件组成,其中轮毂总成16a上设有转向羊角16d以及与上摆臂24和下摆臂25连接的安装孔。(各)传动半轴总成13与(各)轮毂总成16a有序相连。泵浆传动轴8的两端分别有序与综合传动箱5和喷水泵总成22相接,喷水泵总成22固装在车架总成1后部的下方。船体28有序固装在车架总成1的下方,(各)外罩组件29分别有序固装在车架总成1的上方。综合传动箱5内设有“陆地行驶”、“水面浮渡”和“分时驱动(节能)”三种运行模式,经人为操作可将发动机的转矩传递至选定的运行模式,即当车辆在“陆地行驶”模式时、车轮总成16运转、喷水泵总成22不运转,当车辆在“水面浮渡”模式时、喷水泵总成22运转、车轮总成16不运转,当车辆在“分时驱动”模式时、发动机转矩只能驱动第二轴和三轴的车轮总成16运转。转向系统由转向机总成17、横拉杆总成18、连杆器总成19、转向柱总成20和方向盘21等组成,其中(内)横拉杆总成18的两端分别与转向机总成17和连杆器总成19的内轴有序连接,(外)横拉杆总成18的两端分别与连杆器总成19的外轴和车轮总成16上的转向羊角16d有序连接,转向柱总成20的两端分别与转向机总成17和方向盘21有序连接,转向系统的(各)零部件分别有序安装在车架总成1前部的相应位置上。可伸缩减震器总成23由液压缸23a和减震器23b组装而成,车轮折叠系统由可伸缩减震器总成23、上摆臂24、下摆臂25、摆臂座26、销轴27和轮毂总成16a等部件有序构成,其中可伸缩减震器总成23的上端经销轴27有序套装在车架1上、下端经销轴27活装在下摆臂25的合适位置上,(各)轮毂总成16a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摆臂24和下摆臂25、经销轴27有序相连,(各)上摆臂24和下摆臂25、经销轴27有序活装在摆臂座26上,(各)摆臂座26经紧固螺栓有序固装在车架总成1的两侧。车轮折叠系统的工作原理与过程是:在“水面浮渡”模式时,经人为操作、液压缸23a向上收缩、拉动下摆臂25以摆臂座26上销轴27为中心向上回转、从而使与下摆臂25有序相接的轮毂总成16a及其车轮总成16迅速向上提升离开水面、并使其处于折叠状态,当回到“陆地行驶”模式时,经人为操作、液压缸23a向下伸出直到初始设定位置、并带动下摆臂25一并反向旋转、使轮毂总成16a及其车轮总成16有序下降、直至回到初始设定位置。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较完美的实现了其发明目的。与类似产品比较更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即有益效果):1、 设计科学、结构合理、配置先进、两栖机动性能卓越超群。2、 车轮可折叠提升离开水面、能显著减少水阻力、节能提速效果好。3、 适用性广、性价比高、安全舒适、性能可靠。附图说明下面结合给出的附图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发明(水面浮渡状态下)的立体图。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图3为本发明(陆地行驶状态下)的动力传递图。图4为本发明(水面浮渡状态下)的动力传递图。图5为本发明中车轮悬挂结构后视图。图6为本发明中(水面浮渡状态下)车轮提升折叠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图2、图5和图6可知,本发明包括车架总成1、发动机总成2、变速器总成3、主传动轴4、综合传动箱5、前传动轴6、前差速器总成7、泵浆传动轴8、后传动轴9、后差速器总成10、传动轴总成11、连轴器总成12、传动半轴总成13、换向箱总成14、传动边轴15、车轮总成16、转向机总成17、横拉杆总成18、连杆器总成19、转向柱总成20、方向盘21、喷水泵总成22、可伸缩减震器总成23、上摆臂24、下摆臂25、摆臂座26、销轴27、船体28和外罩组件29,其中发动机总成2与变速器总成3经紧固螺栓连为一体。由图2、图5和图6还知,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车辆的内部空间、更好地有利于发动机总成2的散热与保养、特设装了先进独特的车架总成1(专利号201710967449.9),车架总成1由多个组件有序组合、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较好的安全防护性能、能较好的满足多种轻型水陆两栖车的开发需要,并将发动机总成2及变速器总成3(经紧固螺栓)有序固装在车架总成1的中后部,综合传动箱5、前差速器总成7、后差速器总成10、连轴器总成12、换向箱总成14、转向机总成17、连杆器总成19、摆臂座26等零部件(经紧固螺栓)有序安装在车架总成1的相应位置上。由图2、图3和图4可知,为了便捷地实现动力传递的三种模式、特设装了设计科学结构先进的综合传动箱5(专利号201811164202.4),该种综合传动箱具有“分动”、“变速”和“分时驱动(节能)”三大功能,且其操控简单、装卸便捷、易于维护,性价比高,(通过便捷地人为操作)可更好的满足车辆“陆地行驶”、“水面浮渡”和“分时驱动”三种运行模式的迫切需要。由图3和图4还知,为了实现发动机转矩的高效传递、更好地满足全地形全水域运行需要、特采用了先进独特的动力传递系统,该种动力传递系统具有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占用空间小、传递效率高,可与多种发动机配套、且装配方便、易于维护保养等显著特点,故能较好地满足6x6和6x4等多种轻型水陆两栖车动力传递的迫切需要。由图2、图3和图4还知,为了更好地实现动力传递和车体密封,特设装了先进独特的连轴器总成12(专利号201711222481.0)、换向箱总成14和连杆器总成19(专利号201711222279.8),其中连轴器总成12和换向箱总成14、可实现发动机转矩由车内向外的传递,连杆器总成19可实现转向力矩由车内向外的传递。由图5和图6可知,为了获得驾乘舒适性和最大限度的减少车辆水面浮渡时的产生的形状阻力、特设装了可伸缩减震器总成23(专利号201710967446.5),并采用了双摆臂式车轮悬挂机构、即车轮折叠系统,该种车轮折叠系统由可伸缩减震器总成23、上摆臂24、下摆臂25、摆臂座26、销轴27和轮毂总成16a等部件有序构成,当车辆在“水面浮渡”模式时,通过人为有序操作、可使车轮迅速离开水面、并使其处于折叠状态,故可显著提高车辆的水中时速,也有利于节省能源。由图1、图5和图6可知,为了减少车辆在水面浮渡时的水阻力、特设装了先进独特的功能型船体28(专利号201711255017.1),该种船体具有滑行型船体的水面滑行功能,其中船首为外倾式、船尾设有机翼形截面的滑水板、并在各车轮孔两边设有大圆弧的导流口,可显著减少车辆水面浮渡时所产生的兴波阻力、摩擦阻力和形状阻力,使发动机的效能发挥到极致,可使车辆在水面更易起滑与提速。由图1、图5和图6还知,为了减少车辆陆地行驶的风阻力、并获得靓丽的外观造型,特设装外罩组件29。由图2、图3和图4还知,为了实现车辆在陆地行进中的紧急制动,特在连轴器总成12的内侧或换向箱总成14上、有序设装了制动器总成12a。由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还知,为了更好地满足实际需要,本发明可迅速低成本地实现系列开发和深度(延伸)开发。二、说明书附图29 16 28 29 16 16

111319161718111319161718vrvvr548913141521612rrrrrr厂厂厂厂厂厂厂厂厂厂2D313_图429262224282625图52D313_图429262224282625图51710I2a16b16d11131916图6三、权利要求书1.一种6X6轻型水陆两栖车,它包括车架总成(1)、发动机总成(2)、变速器总成(3)、主传动轴(4)、综合传动箱(5)、前传动轴(6)、前差速器总成(7)、泵浆传动轴(8)、后传动轴(9)、后差速器总成(10)、传动轴总成(11)、连轴器总成(12)、传动半轴总成(13)、换向箱总成(14)、传动边轴(15)、车轮总成(16)、转向机总成(17)、横拉杆总成(18)、连杆器总成(19)、转向柱总成(20)、方向盘(21)、喷水泵总成(22)、可伸缩减震器总成(23)、上摆臂(24)、下摆臂(25)、摆臂座(26)、销轴(27)、船体(28)和外罩组件(29);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总成(1)由多个组件有序组合、并经特殊工艺焊接而成;所述发动机总成(2)与所述变速器总成(3)经紧固螺栓连为一体,并有序固装在所述车架总成(1)的中后部;所述主传动轴(4)分别与变速器总成(3)和所述综合传动箱(5)有序连接;所述前传动轴(6)分别与综合传动箱(5)和所述前差速器总成(7)有序连接;所述泵浆传动轴(8)分别与综合传动箱(5)和所述喷水泵总成(22)有序连接;所述后传动轴(9)分别与综合传动箱(5)和所述后差速器总成(10)有序连接;前所述传动轴总成(11)分别与前差速器总成(7)和所述连轴器总成(12)有序连接;后所述传动轴总成(11)分别与后差速器总成(10)和所述换向箱总成(14)有序连接;在所述连轴器总成(12)的内侧或所述换向箱总成(14)上有序设装有制动器总成(12a),所述连轴器总成(12)和所述换向箱总成(14)均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和密封性能、可实现发动机转矩由车内向外的传递;所述传动边轴(15)的两端有序与位于同侧的第二轴和第三轴的两所述换向箱总成(14)有序相接;所述车轮总成(16)由轮毂总成(16a)、轮辋(16b)、轮胎(16c)、转向羊角(16d)组成,其中在轮毂总成(16a)上有序设有转向羊角(16d)以及与所述上摆臂(24)和所述下摆臂(25)连接的安装孔;各所述传动半轴总成(13)与各所述轮毂总成(16a)有序相连;转向系由所述转向机总成(17)、横拉杆总成(18)、连杆器总成(19)、转向柱总成(20)和方向盘(21)组成,其中,两根位于车体内的所述横拉杆总成(18)分别与转向机总成(17)和连杆器总成(19)的内侧轴有序连接,两根位于车体外的所述横拉杆总成(18)分别与连杆器总成(19)的外侧轴和转向羊角(16d)有序连接,所述连杆器总成(19)具有良好的动力传递和密封性能、可实现转向力矩由车内向外的传递,所述转向柱总成(20)分别与转向机总成(17)和方向盘(21)有序连接,转向系中的各部件分别有序安装在车架总成(1)前部的相应位置上;所述综合传动箱(5)、前差速器总成(7)、后差速器总成(10)、连轴器总成(12)、换向箱总成(14)、转向机总成(17)、连杆器总成(19)和摆臂座(26)经紧固螺栓有序安装在车架总成(1)的预设位置上;所述喷水泵总成(22)有序固装在车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