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章 绪论_第1页
第一章、第二章 绪论_第2页
第一章、第二章 绪论_第3页
第一章、第二章 绪论_第4页
第一章、第二章 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

教学安排教学时间17周,2课时/周学时共34学时

学分:2学分考核方式:考查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第四章胎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第八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第九章成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第十章成年中期的心理发展第十一章成年晚期的心理发展第一章绪论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发展心理学的发展发展心理学的进展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心理现象是一个很复杂和特殊的现象。

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使心理学家们纷争激烈,形成了许多流派。比如: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策动心理学、精神分析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目前,这些流派正在求同存异地发展着。

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引起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了学科内的、跨学科的和多学科的研究探讨。心理学既与生物科学、技术科学相结合;又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相结合。使心理学成为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重属性的边缘科学、中间科学、模糊科学。用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教授的话来说,“心理学是超科学的科学”。

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使大多数心理学家往往从一个侧面去深入研究它,使心理学研究领域日益广阔,分支众多,成长为一棵枝叶繁茂的科学大树。心理学的分支虽然繁杂,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其应用领域,划分为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商业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一类是按照心理活动的不同层次,划分为实验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返回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

心理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发展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种系心理的发展和个体心理的发展种系心理的发展种系心理的发展:从动物到人类

心理的演化过程动物心理的进化过程——动物心理学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民族心理学动物心理的进化发展刺激感应性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的萌芽阶段

个体心理的发展人类心理的发展人类的进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直立行走,手的发展

第二、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

第三、在劳动实践中逐渐产生语言人类心理的特点第一,意识性

第二,社会性

第三,语言的工具性

个体心理发展:是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亡整个生命全程中的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说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人的心身在生命进程中表现出质和量两方面的变化,且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既表现出连续性,又表现出阶段性,形成年龄特征。发展心理学正是研究各种心理活动的年龄特征。具体来说,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应当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两个主要部分:一是人的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思维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二是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人格的年龄特征的研究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环。四个有关方面一是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是生理因素的发展;三是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是言语的发展。广义的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一类理论问题1、关于遗传和环境(包括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2、关于心理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问题。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二是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

1、年龄阶段划分标准

2、年龄特征的研究第一,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它与生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有关系,但不是由年龄决定的。也就是说,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教育条件下形成的。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是可以随着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而改变的。不存在一个古今中外统一的、一成不变的、永久性的年龄特征。第三,心理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年龄特征上存在着不平衡性。所以,在年龄特征的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一般与个别、典型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三、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二)从儿童发展到生命全程发展的研究

(三)我国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1、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时间:19世纪后半期

创始人: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W.T.Preyer)标志:1882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原因:《儿童心理》问世的时间、目的和内容、方法和手段及影响四个方面共同决定的。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演变第一阶段:准备时期(19世纪后半期之前)第二阶段:形成时期(从1882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阶段:分化和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第四阶段:演变和增新时期(二战以后)(二)从儿童发展到生命全程发展的研究

1、霍尔(G.S.Hall)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生命全程的发展率先进行了研究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三)我国的发展心理学的发展

1、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第一个阶段:建国之前的儿童心理学第二个阶段:1949年至1966年的儿童心理学第三个阶段:1966年至1976年的儿童心理学第四个阶段:1976年以后的儿童心理学建国之前的儿童心理学我国最早进行儿童心理研究的是陈鹤琴,最早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的也是陈鹤琴。他观察记录自己儿子的身心发展情况,并将观察结果落于笔端,发表在他所著的《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中。此书可以说是我国较早的儿童心理学教科书。在陈鹤琴之后,孙国华在国外对婴儿进行研究后撰写了专著《初生儿的行为研究》;浙江大学的黄翼在20世纪40年代期间对儿童的语言、绘画、性格评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艾伟编制了儿童心理测验;肖孝嵘、陆志伟和吴天敏介绍并修订了国外的儿童心理测验;艾华、肖恩承、肖孝嵘等分别撰写了儿童心理学教科书等。这些早期的儿童心理学家为我国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49年至1966年的儿童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由于我国心理学学习前苏联,儿童心理学教学和研究都是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向前发展的,所以在这一历史阶段我们吸取了前苏联儿童心理学许多东西,如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在我国儿童心理学中就有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我国学者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一些有探索性的研究。例如,儿童两种信号系统的实验研究,词在儿童概括认识中的作用等。但概括地说,20世纪50年代初、中期,我国儿童心理学基本上是照搬前苏联的儿童心理学,几乎没有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心理学。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我国而心理学工作虽然不多,但是也算是我国建国以来儿童心理学的第一个繁荣时期,其标志就是数以百计的儿童心理学研究论文提到历届心理学学术年会上。1966至1976年的儿童心理学这一期间正是我国处于“十年动乱”。由于政治上的干扰,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处于停滞甚至后退的状态。所以,我国儿童心理学在这段时间处于一片空白。1976年以后的儿童心理学十年动乱以后,特别是在1978年以后,我国的儿童心理学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其主要表现是儿童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涉及儿童心理学发展理论和儿童心理测量等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我国儿童心理学基本上跟上了国际儿童心理学发展的步伐,并出现了与国际儿童心理学并驾齐驱地向前发展的趋势。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重新验证国外的研究发现,对比国外人类心理发展的异同点,揭示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点。因为不同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发展状况等,人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特点、速度也各不一样。研究中国人心理发展特有的和重要的现象,也就是揭示在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背景下的心理发展特点。比如,独生子女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汉字和中文认知发展的研究等。修改心理学的旧概念和旧理论,创立心理学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以适用于中国人心理发展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寻找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研究方法。发展心理学中国化的基本途径

——摄取——选择——中国化发展心理学的进展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1、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横向整体化变化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研究范围向人生的两极延伸。2、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纵向整体化变化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1、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2、发展心理学研究思路的生态化取向。3、重视聚合交叉的研究。4、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5、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6、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研究理论的进展1、一般理论的进展2、社会性和品德发展的理论3、认知发展理论结束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精神分析(或心理分析)(Psychoanalysis)是西方现代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主要流派。产生于19世纪末,既是一种神经症的治疗方法和理论,又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学体系。20世纪20年代,这个理论逐渐扩展到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展成为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世称精神分析学派。1、从产生的条件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传统的学院心理学,而是在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的。2、从研究对象来看,精神分析不是研究正常的人,而是治疗失常的人,例如,变态行为、人格失常等问题。3、从研究内容来看,精神分析不是侧重研究传统心理学如感知、思维等显意识的心理问题,而是着重探讨潜意识、情欲、动机及人格等更深一层的内容。所以,通常把精神分析称为深蕴心理学(或深度心理学、深层心理学)(depthpsychology)。4、从研究方法来看,精神分析不是采取有控制的实验室实验方法,而是运用临床观察法来研究的。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特点弗洛伊德德发展心理学理论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人格类型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早期的思想——心理地形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所组成。潜意识,潜意识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它决定着人类全部有意识的生活,甚至包括个人和整个民族的命运,这是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基础。前意识,是心理的中层,是指潜意识可以召回的部分,人们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是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中间环节。潜意识很难或者根本不能进入意识,前意识则可能进入意识。意识,是心理的表层部分,是同外界接触直接感知到的一纵即逝的心理现象。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晚期的思想——三部人格结构理论本我(Id)—唯乐的原则—初级过程思维自我(ego)——现实的原则—二级过程思维超我(superego)——至善的原则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弗洛伊德根据里比多贯注于人体有关部位的变化和发展(或者说以“性”为标准),将个体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肛门期(1—3)前生殖器期(3—6)潜伏期(6—11)青春期(11—20岁开始)弗洛伊德的人格类型嘴巴型人格肛门型人格雄性生殖器崇拜型人格生殖型人格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艾里克森(EriKson,1920—)是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也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与弗洛伊德不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了生物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他认为,个体的发展过程是自我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不断整合的过程。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普遍体验着生物的、生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展顺序,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地向前发展。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艾里克森构造了人格发展的“心理社会性发展”模型,建立了自己的“心理社会发展论”,简称心理社会论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婴儿期——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儿童早期——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耻感和怀疑感学前期——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学龄期——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青年期——基本的同一性对基本的同一感混乱成年早期——基本的亲密感对基本的孤独感成年中期——基本的繁殖感对基本的停滞感成年晚期——基本的自我整合感对基本的绝望感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第一个阶段,婴儿期,从出生到1周岁。在这个阶段,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若从生理需要的满足中感受到安全,于是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如果婴儿自身的生理需要总不能得到满足,儿童就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信任感,既怀疑感。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第二阶段,儿童早期,从1岁到3岁。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发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