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用药指南_第1页
家庭用药指南_第2页
家庭用药指南_第3页
家庭用药指南_第4页
家庭用药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用药指南》目录TOC\o"1-5"\h\z\o"CurrentDocument"《家庭用药指南》 1\o"CurrentDocument"目录 1\o"CurrentDocument"一、 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 3\o"CurrentDocument"常用的药物剂型有哪些? 3\o"CurrentDocument"怎样认识药品剂型对疗效的影响? 3\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缓释制剂?它有什么特点? 4\o"CurrentDocument"药物新剂型的优点和不足有哪些? 4\o"CurrentDocument"怎样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5\o"CurrentDocument"二、 药物的不良反应简介 5\o"CurrentDocument"怎样理解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5\o"CurrentDocument"哪些作用属于药物不良反应? 5\o"CurrentDocument"过量服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损害? 6\o"CurrentDocument"怎样科学认识药物的过敏反应? 6\o"CurrentDocument"怎样理性看待中药不良反应? 7\o"CurrentDocument"怎样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7\o"CurrentDocument"三、 家庭用药存在的误区 7\o"CurrentDocument"家庭抗菌药物使用的误区有哪些? 7\o"CurrentDocument"打针和吃药对疾病的疗效有区别吗? 8\o"CurrentDocument"服用中成药的误区有哪些? 8\o"CurrentDocument"加大用药剂量对疾病的治疗有好处吗? 9\o"CurrentDocument"四、 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 9\o"CurrentDocument"怎样理解一天3次服药? 9\o"CurrentDocument"饭前或饭后吃药有区别吗? 9\o"CurrentDocument"服药后马上睡觉好不好? 9\o"CurrentDocument"何时是高血压病的最佳服药时间? 10\o"CurrentDocument"何时是胃病的最佳服药时间? 10\o"CurrentDocument"什么时候服晕车药最合适? 10\o"CurrentDocument"中药的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有哪些? 10\o"CurrentDocument"有哪些抗菌药适合空腹服用? 11\o"CurrentDocument"何时服维生素类药最合适? 11\o"CurrentDocument"五、 正确选择用药的方法 11\o"CurrentDocument"口服药物有哪四忌? 11\o"CurrentDocument"哪些药物不能突然停服? 11\o"CurrentDocument"药品的服用方法能随意改变吗? 12\o"CurrentDocument"不能用热水送服的药物有哪些? 12\o"CurrentDocument"为什么不同药物一天的用药次数会有区别呢? 12\o"CurrentDocument"服药的姿势有什么讲究? 12\o"CurrentDocument"缓、控释片剂能不能掰开服? 13\o"CurrentDocument"适宜嚼碎服用的药物有哪些? 13\o"CurrentDocument"如何正确贴膏药? 13\o"CurrentDocument"为什么创可贴不能随便用? 14\o"CurrentDocument"六、用药合理性与疗效的关系 14\o"CurrentDocument"自行用药者须警惕什么? 14\o"CurrentDocument"为什么作用相同的药物一起用反而疗效不理想? 15\o"CurrentDocument"怎样区别药物的慎用、忌用、禁用? 15\o"CurrentDocument"怎样合理使用止痛药? 15\o"CurrentDocument"消炎药和抗菌药有哪些区别? 16\o"CurrentDocument"七、服药与饮食 16\o"CurrentDocument"服药与饮食有哪些关系 16\o"CurrentDocument"服中药讲究哪些“忌口”? 16\o"CurrentDocument"为什么服用西药也要“忌口”? 16\o"CurrentDocument"哪些药在服用时不宜饮酒? 17\o"CurrentDocument"为什么不能用牛奶、茶水及饮料来服药? 17\o"CurrentDocument"八、非处方药(OTC)使用须知 18\o"CurrentDocument"什么是非处方药? 18\o"CurrentDocument"甲类和乙类非处方药是如何区分的? 18\o"CurrentDocument"怎样正确使用非处方药? 18可以同时服用非处方药与处方药吗? 18\o"CurrentDocument"如何看懂药品说明书? 19\o"CurrentDocument"怎样理解“遵医嘱”? 19\o"CurrentDocument"九、 特殊药品的使用知识 20\o"CurrentDocument"麻醉药品包括哪些?怎样使用? 20\o"CurrentDocument"精神药品包括哪些?怎样使用? 20\o"CurrentDocument"毒性药品包括哪些?怎样使用? 20\o"CurrentDocument"怎样区别麻醉药与麻醉药品? 20\o"CurrentDocument"“毒药”、“剧药”、“限剧药”有什么不同? 21\o"CurrentDocument"十、家庭必备药物及贮藏知识 21\o"CurrentDocument"管理“家庭小药房”时应注意些什么? 21\o"CurrentDocument"家庭急救药箱应准备哪些药物? 21\o"CurrentDocument"哪些外用药物是家庭需常备的? 21\o"CurrentDocument"家庭存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22\o"CurrentDocument"贮存不当易受潮的药物有哪些? 22\o"CurrentDocument"家里如何保存中药? 22\o"CurrentDocument"暑期家庭如何储存药品? 23、常用药物剂型及对疗效的影响常用的药物剂型有哪些?药物在供给临床使用前,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平常所接触的片剂、胶囊、乳膏、针剂等。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后,不仅增加了药物的稳定性,便于药物的贮存、运输和携带,而且药物剂量准确,方便患者使用,部分药物还可减轻不良反应。到目前为止,药物剂型巳有几十种之多,比较常用的也有二三十种。现选择最基本、常用的10种介绍如下。(1) 注射剂。是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注射剂因其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巳成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剂型之一。注射剂一般分为以下5类:①水溶性注射剂,又称水针(如头抱噻吩钠注射剂一一先锋I号);②油溶性注射剂,又称油针(如黄体酮注射液);③乳状液型注射液,又称乳剂(如脂溶性维生素注射剂一一脂维他);④混悬液型注射液(如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⑤注射用无菌粉末,也称粉针(如注射用青霉素G);另外,由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又称输液(如0.9%氯化钠注射液一一俗称“盐水”等)。(2) 片剂。是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它是现代药物制剂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片剂的性状稳定,剂量准确,其携带及应用也都比较方便,但存在婴儿和昏迷患者不能吞服等缺点。随着药物新辅料和制剂新工艺的不断发展,片剂也由最初单一的普通片(素片)逐渐发展到包衣片(分为糖衣片和薄膜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多层片、分散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溶液片和缓释片等不同类型的新片剂。比如利胆化瘀糖衣片、对乙酰氨基酚薄膜衣片(百服宁X阿司匹林肠溶片(博尔心)、维生素C泡腾片、对乙酰氨基酚咀嚼片(爱森)、胃仙U双层片、头抱克洛分散片(恒运)、硝酸甘油舌下片、健民咽喉片、复方硼砂漱口片等;也可以制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复方片剂,如美息伪麻片(白加黑)、复合维生素片(金施尔康、善存)、从而满足临床医疗或预防的不同需要。(3) 胶囊剂。是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它是目前常用的口服剂型之一。可分为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和肠溶胶囊剂。胶囊剂可掩盖药物的苦味及特殊异味,还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及其生物利用度,使之发挥更大的疗效。此外,肠溶胶囊可保证遇胃酸后易被破坏的药物的药效。(4)液体剂型。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分散体系,可供内服或外用。其中又包括了溶液剂、糖浆剂、乳剂、混悬剂等其他液体剂型。液体剂型的剂量容易掌握和调整,特别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而且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能较迅速发挥药效,但液体剂型放置时间长会使疗效降低甚至失效,且易霉变,不方便携带。(5) 颗粒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又称冲剂。它是近年发展较快的一种剂型,因其味甜、粒小、易溶化,特别受儿童欢迎。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型颗粒剂。(6) 软膏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具有一定稠度的半固体外用制剂。比如大家熟悉的冷霜和雪花膏就属于乳剂型软膏剂。软膏剂在医疗上主要用于皮肤、黏膜表面,具有抗皮肤感染、保护创面、润肤、隔绝空气、软化痂皮、刺激肉芽生长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协助药物渗入皮肤,持续发挥药物作用,比如:鱼石脂软膏、新霉素软膏、皮康王软膏。有些药物还可以通过透皮吸收产生全身治疗作用,如硝酸甘油软膏涂于胸前,可治疗心绞痛,使其作用时间延长。(7) 栓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内给药的固体制剂。分为肛门栓、阴道栓和尿道栓。栓剂适用于胃肠道服用有困难及伴有呕吐症状的患者,对幼儿和昏迷者更适用。比如:复方小儿退热栓、九华痔疮栓以及用于通便的甘油栓和用于治疗阴道炎的甲硝唑栓(孚舒达)等。(8) 气雾剂。是指药物与适宜的抛射剂装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密封容器中制成的制剂。药物直接到达作用部位或吸收部位,作用迅速且剂量少,副作用小。气雾剂可在呼吸道、皮肤或其他腔道起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目前气雾剂在医疗上巳用于治疗哮喘、烫伤、耳鼻喉疾病以及祛痰、血管扩张、强心、利尿等,均巳收到了显著的效果。(9) 喷雾剂。是指应用压缩气体为动力的喷雾剂或雾化器喷出药液雾滴或半固体的制剂,也称气压剂。如氮卓斯汀喷雾剂(爱赛平)、曲安奈德喷雾剂(珍德)等。(10) 中药剂型。亦有很多,传统制剂如丸、散、膏、汤、丹、酒剂。一般而言,汤剂即煎剂,如槟榔煎,吸收较快,适宜于急性病;丸剂,比如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大活络丸吸收较慢,作用缓和,药力持久,适宜于慢性病;流浸膏剂,比如蜜炼川贝枇杷膏用于止咳,或复方阿胶浆用于补养;酒剂,如骨刺风痛酒,多用于风湿疼痛或跌打损伤。怎样认识药品剂型对疗效的影响?药物剂型是使用药物的必要形式,而药物又是通过其剂型发挥作用的。药物剂型多种多样,但无论是那一种剂型,不仅仅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用药部位来选用,而且还要考虑到对人体的安全、有效、稳定、准确、方便。目前各种新剂型不断涌现,如植入剂、贴剂、脂质体、纳米粒等,使用时请注意选择。(1)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药理作用不同。有少数药物由于应用的剂型不同,其药理作用完全不同。例如:硫酸镁注射吸收后抑制中枢神经,松弛骨骼肌、有镇静及降低颅内压等作用,口服可用来导泻,外用则消炎止痛;甘油,外用有吸湿、保湿作用,使局部组织软化,直肠给药可用于治疗便秘,与抗坏血酸钠配成复方注射剂静脉给药可降低眼压,用于青光眼的治疗,加等量生理盐水口服即为脱水剂,一般用于治疗脑水肿。酒石酸锑钾制成注射剂用于治疗血吸虫病,但少量口服(复方甘草合剂)则作为祛痰药;醋酸氯己定(洗必泰)的水溶液或醇溶液为外用杀菌剂,但制成栓剂用于治疗妇科阴道炎或宫颈糜烂有较好的治疗效果。(2)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作用的快慢、强度、持续时间不同。氨茶碱为支气管扩张药,它可以制成注射剂、片剂、栓剂、长效制剂等几种不同的剂型。注射剂是速效的,适宜于哮喘发作时应用;栓剂直肠给药,避免了氨茶碱对胃肠道的刺激,减少了心跳较快的副作用,且吸收较快,维持药效时间较长;缓释片剂可维持药效达8〜12小时,保持了血药浓度平稳,避免了峰谷现象,减少了服药次数,使哮喘患者免于夜间服药。此外还有硝酸甘油药膜在体内起效的时间比片剂快3倍等等。(3)同一药物,剂型不同,其副作用、毒性强度不同。吲哚美辛(消炎痛)开始用于临床时为片剂,其1日剂量为200〜300毫克,消炎镇痛作用虽然好,但副作用也多,如头痛、失眠、呕吐、耳鸣、胃出血等。其主要原因是片剂在保存中逐渐硬化而影响崩解度,所以吸收量很低,生物利用度差,如果剂量加大时副作用就更大。如制成栓剂给药,就可以避免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肠黏膜引起的一系列胃肠反应,特别是对于长期使用者用药更为安全。(4)同一药物,制成不同剂型、规格时,其疗效各异。肠溶阿司匹林0.3克/片,有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而0.025克/片则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粘附率,阻止血栓形成。此外,同一药物,制成同一剂型,由于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不同,作用快慢及副作用等也会不同。比如阿司匹林栓剂、红霉素片、四环素片由于不是同一厂家的产品,或不是同一批号的产品,其粒子大小、粒径类型、原料晶型、赋形剂和辅料的种类和用量、包衣材料以及工艺条件不同,都会导致生物利用度的明显差异,影响药品的疗效。再比如灰黄霉素微粉化可使其体内溶解速率加快,胃肠道吸收量增多,疗效增加1倍。总之,药物与剂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物本身的疗效虽然是主要的,但剂型对药物疗效作用的发挥和毒副作用的控制,在一定条件下还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什么是缓释制剂?它有什么特点?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该类药物具有给药次数少、血药浓度波动较小、给药途径多样化、刺激小而且疗效持久、安全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在上市和开发的各种缓释制剂中,主要是以口服缓释系统、透皮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为主要研究方向。缓释药物也由消炎、解热、镇痛、抗菌、抗癌发展到细胞生长因子等。目前缓释制剂的形式主要有微胶囊、微球、微粒、纳米微胶球和膜等。缓释制剂具体特点如下。(l)对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减少服药次数。如感冒通片每日4次,一次1〜2片。制成缓释制剂后,如新康泰克则改为每日2次,一次1粒,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使用方便。对于心血管疾病、心绞痛、高血压、哮喘等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患者,尤其适用。例如抗心绞痛药一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抗高血压药一乌拉地尔缓释胶囊剂等。(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于治疗指数较窄,容易出现毒副作用的药物。如硝苯地平普通片,作用维持时间仅5〜6小时,每日需服用3次,血压波动大,不能控制清晨高血压。现制成硝苯地平缓释片(艾克迪平),每日服用2次;或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每日服用1次,就能平稳降压。为减少癌症患者痛苦,吗啡、可待因等麻醉药品,也有厂家把它制成缓释的单方或复方制剂以适应特殊医疗应用,如硫酸吗啡缓释片。(3)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青霉素类抗生素在使用时并不需要过高的浓度。采用以往的剂型,经常会把握不好浓度。要么是浓度过高,对人体会有副作用;要么是浓度过低,达不到治疗效果。如果使用缓释技术,维持药物的相对浓度,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奥格门汀(阿莫西林一克拉维酸钾)缓释片。当然,缓释制剂也有其不利的一面:①在临床应用中对剂量调节的灵活性降低,如果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如出现较大副反应),往往不能立刻停止治疗,因此增加缓释制剂品种的规格,可缓解这种缺点,如硝苯地平有20、30、40、60毫克等规格;②缓释制剂往往是基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动力学参数而设计,当药物在疾病状态的体内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③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所涉及的设备和工艺费用较常规制剂昂贵,因此缓释制剂的价格也比较高,患者不易接受。不过,当我们在享用缓释制剂带来便利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其正确的服用方法:应整片或整粒吞服,不能掰开分成多次或研碎服用,避免失去缓释效果且不能在短时间内多次服用,以防药物在体内积蓄产生不良反应。药物新剂型的优点和不足有哪些?总的来看,新剂型肯定要比老剂型要好。与老剂型相比,新剂型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毒性更小,对人体的损害比以前降低了。有些药物使用膜剂后,局部给药效果更佳,并能大大降低其毒副作用,如克霉唑药膜。二是疗效更好,使用缓、控释技术的药物,能够让药物的有效成分在血液中保持稳定的浓度,治疗效果更有保证,如乌拉地尔缓释胶囊剂(压宁定)、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使用靶向技术的药物,能够直接指向病变部位,治疗更有针对性,效果更佳。如喜树碱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对淋巴癌和脑肿瘤有靶向作用,能浓集在肿瘤处,提高疗效,降低对肾脏的副作用。三是用药比以前要方便。以前一些需要打针吃药的情况,患者会比较畏惧,现在改用贴剂或植入剂等对人体刺激较小的新剂型,不仅使用起来更方便,也更受患者的喜爱和欢迎,如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诺雷德)。但是选择新剂型不要太盲目。很多新剂型是针对儿童和老人而开发,成人没有必要盲目选择。比如头抱类药物,以前主要是注射,让儿童很难接受。现在将其做成了带有水果味的颗粒剂冲服,如头抱克洛颗粒剂(希刻劳颗粒),服用起来就方便多了,非常受儿童的欢迎。但对成年人来说,这样的颗粒剂则没有什么太大的实际意义。另外,还要考虑价格因素。如脂质体两性霉素类药物,具有靶向治疗的特点,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正常组织浓度低,这降低了毒性,提高了疗效,但价格高。怎样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一部分患者认为吃药不如打针见效快、作用强,只要感到身体不适就会要求医生给他打针或'挂盐水”;而另外一部分患者的想法恰恰与之相反,患病后,总希望多吃药,少打针,免遭'皮肉之苦气实际上,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静脉给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显效快,但不良反应发生迅速且严重,中药注射剂尤为突出。因它引起的不良反应预见性差,缺乏相应的抢救措施,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抢救相当困难。口服给药,药物经过体内代谢,显效慢,但安全性高。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剂型分为片剂、针剂、胶囊剂、丸剂等多种。将药物制成什么剂型,是由药物的性质、疗效和毒副作用等条件决定的。那么,患病后,应怎样选择用药途径呢?针对不同病症。根据药物动力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症选择给药途径。氢化可的松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时,应大剂量静脉滴注;用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应小剂量口服。庆大霉素用于肠道感染应口服给药,用于绿脓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应注射给药。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对理化性质稳定、耐酸耐霉的药物,可选口服给药方式,如阿司匹林、氨苄青霉素;对理化性质不稳定,如胰岛素等多肽类药物在胃肠道中受到酶破坏而被分解,链霉素在胃肠道中不被吸收,这类药物宜制成注射液;对首过效应大(在肝脏内易被破坏)的药物,应避免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睾丸素贴片等等。针对不同个体及疾病情况。老年人预防心血管疾病,首选口服制剂长期用药,既安全方便又经济实惠,如复方丹参片,复方降压片等。不过,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药物代谢慢,用药应适当减量;儿童对于药物反应较敏感,用药应谨慎,如果长期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易造成抗生素耐药,破坏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引起二重感染,损害儿童身体器官,尤其是肝肾损害,造血功能障碍。因此,儿童轻中度感冒咳嗽应首选口服药,如小儿感冒颗粒、小儿咳喘糖浆等。此外,有些患者把口服用抗生素片或胶囊掰开研磨成粉末,自行涂抹于炎症处,认为这样局部消炎的效果好。其实,这样做可能会使患处局部药物浓度过高,易导致抗生素中毒反应,假如抗生素应用不当还会产生耐药性,影响全身的治疗;还有些患者,把抗生素滴耳液当作滴眼液使用,这种做法更危险。因为滴眼液严格要求无菌以及一定的酸碱度和渗透压,而滴耳液不符合这样的质量要求。擅自将滴耳液替代滴眼液使用,可能会刺激眼部,造成红肿、刺痛等不良反应,眼部炎症不仅没能很好的控制,还有可能造成细菌二次感染,加重病情。因此,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特点做出最佳选择,这样才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二、药物的不良反应简介怎样理解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药物用得合适,能够治疗疾病;用得不当,轻则加重病情,重则危害生命。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在全世界的死亡病例中,有1/3是由于用药不当致死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根据我国的情况推算,全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达250万;在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现有的180万聋哑儿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用药不合理造成的。药物的治疗作用众所周知,然而,提到药源性疾病,却鲜为人知。我们把因用药引起的、与治疗目的不相关的疾病称为药源性疾病。通俗地说,就是药物的副作用或毒性反应。如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导致的耳聋,氟哌酸引起的儿童关节病变,阿司匹林引起的胃溃疡等。20世纪50年代后期,反应停是西德、英国等推荐的安定药和催眠药,于1960年前后又被作为治疗妊娠呕吐药物。推荐使用不久,即有短肢缺指、伴有心脏、胃肠道、泌尿道、生殖器官及耳异常畸形儿降生。汉堡大学医院儿科1959年发现1例,1960年发现30例,1961年发现154例,西德共有6000〜8000例。欧洲各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拉美及非洲各国和日本(约100例)等均发现过这种“海豹肢畸形儿”,各国畸形儿发生率与反应停销售量呈正比关系,成为20世纪最大的药物灾难。可见,药源性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要充分重视其危害,科学、合理的使用药品,以减少和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哪些作用属于药物不良反应?正是由于药物所具有的双重作用一一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的研究还欠成熟,因此临床上由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屡见不鲜。我们把这类有害的反应叫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病或调节生理功能的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有害的和意料之外的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至今还很难找出一种只治病而毫无任何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般说来,不良反应分为下列几种。(1) 过敏反应。是某些特殊体质(一般称过敏体质)的病人用药时出现的一些特殊反应。多见于抗生素和生物制品,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生物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各种疫苗等。发生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疹、药物热等,重者则可出现休克,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在使用一些会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前一定要作过敏试验。(2) 副作用。就是药物在常用量时所发生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像麻黄碱在止喘的同时,能兴奋中枢神经,引起失眠。止喘是它的治疗作用,失眠则是它的副作用。阿托品在缓解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的同时,能引起口干、视觉模糊等,解痉是它的治疗作用,口干、视觉模糊则为它的副作用。(3) 毒性反应。就是用药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引起耳蜗前庭器官损害,导致平衡失调、听觉减退或丧失;注射抗癌药物环磷酰胺等造成肝损害,形成药物性肝炎;服用氯霉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服用磺胺类药物引起皮炎皮疹、皮肤瘙痒、血管神经性水肿等。(4) 继发性反应。这是由于使用药物治疗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像长期安定类镇静催眠药治疗失眠症状,次日引起的昏睡感。(5) 成瘾性与依赖性。常服某些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眠尔通等,会造成对药物的依赖性或成瘾性,停用后可产生一系列心理上和身体上的不良反应。又如长期服用去痛片、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容易产生依赖性,即使用中毒剂量病人也不至出现毒性症状,使药效降低。(6) 致畸作用。主要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因用药不当而造成胎儿畸形、四肢短小等不良反应。尤其是胎儿发育的前3个月,各器官、系统都在进行分化,最易受药物的影响而产生致畸作用。这就是一些药物特别注明孕妇慎用的原因之一。(7) 致癌作用。指的是用药后,由于药物或药物代谢产物而诱发机体致癌。过量服药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哪些损害?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对人体自身健康的损害尤其体现在肝脏和肾脏,对于器官尚未发育完成的儿童和器官功能衰退的老人尤其应该引起重视。很多药物都在肝脏解毒和代谢,这就使得肝脏容易受到损害。如果说肝脏是个解毒器官的话,那么肾脏就是一个排毒器官,当然,肾脏同时也承担了部分药物的代谢任务。它浓集了大量的药物及其代谢物,从而使其容易受到损伤。随着新药的不断开发,各种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和中草药的大量应用及药物滥用,导致药源性肝肾损害的病例屡见不鲜,药源性肝肾损伤巳经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至少在200种以上。本文对这些药物作一简单介绍,以期在家庭用药中引起注意。(1) 能引起肝损害的常见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很多感冒药中均含有此类药物。②抗菌药。如抗结核治疗时使用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红霉素、呋喃妥因、四环素等也容易出现肝损害。③降糖类药。大部分降糖药都有此严重的副作用,如优降糖、糖适平等。④内分泌用药。如口服避孕药、甲睾酮、蛋白同化激素、抗甲状腺药物等。⑤抗肿瘤药。如硫唑嘌吟、甲氨喋吟、5-氟尿嘧啶、6-巯基嘌吟等。⑥精神类疾病用药。如氯丙嗪、三氟拉嗪、安定、奋乃静等。⑦麻醉用药。氟烷、氯仿、甲氧氟烷等。⑧中草药类。黄药子、麻黄、苦楝(川楝子)、苍耳子、关木通、菊三七、鱼胆、青黛、雷公藤、小柴胡汤等。(2) 能导致肾损害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抗菌药。如两性霉素B、新霉素、先锋霉素II、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多黏菌素、万古霉素、四环素、磺胺等。青霉素类:一般无直接肾毒性,但如果大剂量应用可引起肾损害。②解热镇痛药。包括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布洛芬、芬必得、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等。解热镇痛药肾损害的发生常与长期大剂量服用有关。③造影剂。在血管造影、增强CT造影、静脉尿路造影中使用的造影剂,可因其高渗性而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尤其常见于原本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或年老、脱水的病人。④抗结核药。利福平、对氨水杨酸钠、乙胺丁醇等。⑤抗癫痫药。三甲双酮、苯妥英钠等。⑥利尿药:汞利尿药,噻嗪类利尿剂如双克,渗透性利尿剂如甘露醇。⑦抗癌药:顺铂、丝裂霉素等。⑧中草药。目前认为,中草药亦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大剂量服用容易造成肾脏损害。如雷公藤、关木通、防己、益母草等,若过量应用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另外,草乌、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等草药亦有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发生。怎样科学认识药物的过敏反应?以往曾用过或经常用但从未引起过敏的药物也可能引起过敏。一些药物可能在几个月甚至若干年后才发生以皮疹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常见于治疗糖尿病、甲亢或痛风的药物。药物过敏反应不只发生在用药的当时。药物过敏反应是有潜伏期的。例如痢特灵引起的过敏反应,不少便发生在用药后20余天。药物过敏反应的决定因素是药物本身,与它的剂量无关。例如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者,临床上常采用小剂量分批注射,但事后绝大多数人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过敏反应。皮试阴性者有时也会过敏。有个患者在连续注射青霉素的第35天发生过敏性休克。青霉素不过敏者,使用头抱类抗生素也可能会过敏。头抱类抗生素与青霉素交叉过敏反应发生率约为3%〜9%o除口服或注射外,其他途径用药也会过敏。而其他途径给药,诸如含服、雾化吸入、治疗牙病用的内塞药和充填剂,以及各种造影用的碘制剂,均可引发全身性过敏反应。抗过敏药也会引起过敏。据文献报道,常用的抗过敏药,包括传统的非那根、扑尔敏、苯海拉明以及新一代的阿司咪唑(息斯敏)、特非那丁、西替利嗪(赛特赞)等,均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有的中药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怎样理性看待中药不良反应?传统认为,中药源于天然因此安全无毒或不良反应很少,甚至认为中药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而盲目选用或加大剂量。然而,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中药的不良反应巳成为医务人员、患者和大众宣传媒体关注的焦点。近些年来,中药导致的不良反应事件频频发生,不论是龙胆泻肝丸、鱼腥草注射液,还是排毒养颜胶囊都出现了有潜在副作用的报道。因此,把中药说成纯天然、安全且完全无毒副作用很不科学。但目前中药的实际情况也绝非某些媒体所言,巳成为仅次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的药品不安全的三大隐患之一。中药的使用讲究辨证论治、合理组方、一人一方、随证加减。中药也是以化学物质为基础的,有时还存在讲究道地药材、如法炮制等。严格的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服用中药,有助于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但是如果不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或者辩证不当,组方不合理,中药材质量有问题,也能引起许多不良反应。现在许多中成药、中药新剂型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也很多。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问题多在制剂的粗制滥造上。而近两年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是:中药使用范围扩大;中药制剂增多,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均浓集,疗效提高,毒性亦增强;假冒伪劣产品,不合理用药,长期、大剂量用药增多;中药安全性研究、监测、管理不够,对不良反应缺乏警惕等。中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剂量本来就缺乏明显的界限,如甘草作为调和诸药的一味药,在很多处方中均会用到;而砒霜作为剧毒中药,只能在特殊疾病特殊情况下如癌症时微量使用,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加上用药时往往对病人的病症了解记录不清或不准,出现问题时很难界定。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怎样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是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一种武器,人类借此来与疾病抗衡。药物的发现与人类文明共始,时至今日,新老药物巳越来越多,人们在认识利用药物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注意到药物的不良反应。医生在开处方用药时,既要考虑到治疗效果,又要注意保证病人用药安全。但作为家庭用药,首先是安全,其次才是有效。要知道大多数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毒副作用,特别是长期使用或较大剂量使用时,更容易出现毒副反应。家庭用药避免不良反应应注意以下几点。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患者服用前应该认真地阅读药品的说明书,尤其要认真阅读其中有关适应证、禁忌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服用药品时一定要遵守说明书的有关规定。服用剂量不能过大或过小。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剂量一般是指18〜60岁的成年人一次用药的平均用量或用量范围,低于这个量就可能没有疗效,超过这个量就可能引起毒性反应。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在合理的治疗剂量范围里也可能出现毒性反应,应该引起注意。尽量减少使用药物的种类。许多药物单独应用时,在合理的剂量范围不会产生毒性。但是当与其他药物合用引发毒性反应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丙磺舒与青霉素类药物的合用。服药前后不能饮酒。酒中含有乙醇。乙醇除了加速某些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降低疗效外,也能诱发药品不良反应。长期饮酒可能引起肝功能损伤,影响肝脏对药物的代谢功能,使许多药品的不良反应增加。特别是服药时饮酒,可使消化道扩张,增加药物吸收,从而易引起不良反应。老年、儿童、孕产妇用药尤应慎重。老年人脏器功能退化,新陈代谢减慢,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对于儿童而言,国内外巳有资料表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可能损害儿童的听神经,引起耳聋;多黏菌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胃复安能引起一些儿童的脑损伤;四环素、氟哌酸等药物能影响幼儿牙齿、骨骼的发育等。因此,老人、儿童用药的选择应特别慎重,不要选用不良反应多的药,适当降低用药剂量,避免长期用药,还要尽量避免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不仅本人可能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不少药物还可能损害孩子的生长发育。如病情需用药,一定要充分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严格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肝肾功能不佳者服药须当心。许多药物能加重肝脏和肾脏的损害,如前文所述,例如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抗菌药等。具体哪个药是对肝脏还是肾脏产生损害,关键在于这个药品进入体内后在哪个器官代谢,由哪个器官排泄,用药前要认真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或向医务人员咨询。避免再次使用曾经出现过不良反应的药品。曾经出现过不良反应的药品,如果患者再次使用,由于巳经对该药物是过敏体质,有可能导致再激发从而再次发生不良反应。三、家庭用药存在的误区家庭抗菌药物使用的误区有哪些?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五大类。误区一:认为抗菌药越贵越好。不少病人点名要求医生开新的、贵的抗菌药,而事实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误区二:模仿他人用药。有的人看到跟自己得同一种病的人在用某种抗菌药时,便自行服用。但实际上人与人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不同的人用同一种药的效果不一定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身体状况不同的情况下,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比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疗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误区三:症状缓解便即刻停药。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时按量服药,一旦病情缓解,就即刻停药。要知道抗菌药物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液浓度,如达不到有效的血液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误区四:抗生素就是消炎药。有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同时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如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误区五:“药到病除”就得下猛药。有些病人为了“药到病除”,就下“猛药”,不但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还会造成人体正常菌群紊乱及耐药菌产生。打针和吃药对疾病的疗效有区别吗?有调查显示:门诊注射室里输液病人近一半是主动向医生提出输液要求的。很多人认为打针比吃药疗效好、见效快,其实,这是一种医疗误区。输液效果不见得比药物快。现在口服药的生物利用度也可以达到90%,而且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高效药物,像接受手术后病人营养差,以前只能靠注射给药,现在则有很多种高效的营养补充剂来完成补充营养的作用,不必再依赖注射液。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通常较重,发生频率也比较高。对人体来说,任何形式的开放血管都不是一件好事。注射液特别是输液虽然纯度很高,可是仍然不能避免其中存在不溶性的微粒。这些微粒进入人体后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微粒过多可造成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并进一步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更严重的是异物还可从血管侵入组织,由于巨嗜细胞的包围和增殖引起肉芽肿。输液中所配的药物越多,所含的微粒就越高。所以吃药能治的病尽量别打针。安全用药的四个原则是安全、有效、经济、适用。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比如休克很多都是来自于注射类药物,口服的很少,所以从安全角度讲,口服药物更好。而且口服药物相对来说价格便宜,服用方便。医生建议,如果不是严重感染最好不用注射剂。能肌肉注射最好就不采用静脉注射。即使必须注射的也应该尽量减少注射的次数,同时减少注射剂联合使用的种类,避免不良反应和配伍禁忌的出现。有些病必须使用注射给药:有的情况是必须使用注射给药的,像病人有吞咽困难、呕吐、严重腹泻、胃肠道病变和其他类型的吸收障碍,还有在病情严重或发展迅速,需要很高的组织药物浓度做紧急治疗的情况。有的病人不能保证按时按量吃药,医生也可以建议他用注射给药,但还是要遵循安全用药的原则,尽量减轻注射给病人可能造成的伤害。服用中成药的误区有哪些?肆意加大剂量。许多人认为中成药药性缓慢,需加大剂量才会有效。但有的中成药中含有一定的毒性成分,服用时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即使有一些不含毒性成分的药品,也不可过量使用。比如更衣丸,其主要成分是芦荟和朱砂,功效是泻火通便,适应于心肝火旺的烦躁不眠和大便秘结,其中朱砂为矿物类,不易消化,适量服用可镇静促眠,量大反而适得其反。还有的中成药中含有西药成分,如消渴丸中含有优降糖,大剂量服用可导致低血糖。不对症选药。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对症下药。比如咳嗽,有热咳、寒咳、伤风咳嗽、内伤咳嗽之分,止咳药也有寒、热、温、凉之分,若不对症选用,止咳的效果必定不好。例如蛇胆川贝液偏寒,风寒咳嗽者不宜;消咳喘则偏热,黄痰带血者又不宜。(3)盲目与西药同服。中西药各自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学特性,合理同用可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效果,因此越来越受到欢迎。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西药都能合用,有的也可能相互干扰,降低效果,甚至发生中毒。因此,中西药合用者,即使没有药物禁忌,也应相隔一些时间服用,这样比较安全。(4) 煮沸与沸水冲服。大多数中成药均应以温开水吞服。沸水冲服甚至是煮沸后服用不但不利药效发挥,而且部分挥发性的药物成分也会由此丧失。另外,滋补品所含的糖酵素和不少营养素很容易在高温下分解变质而遭破坏。(5) 服用苦味中成药加糖。常言道“苦口良药”。苦味本身也有治疗作用,比如有些健胃药,是靠苦味来促进消化液分泌的,加糖后会降低其刺激作用。同时药物化学成分复杂,其中的蛋白质鞣酸可与糖起化学反应,因此加糖不但影响药效,还可能危害健康。(6)不注意使用期限。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中成药可以长期使用,我们且不说中药本身时间长会变质,或药效丧失,就是中成药的包装外壳也是有限期的。如丸剂外壳多用蜡制成,起封闭、保护药效的作用,时间过长后会出现干、裂现象,影响药品质量。加大用药剂量对疾病的治疗有好处吗?有些人生病吃药时,常常要超过医师指定的剂量。他们认为:多吃药,病就好得快,病好得快慢,取决于用药量的多少。事实并非如此!如果随意加大用药量,不但不能治好疾病,反而容易出问题。专家们认为,一般药物的疗效,不会因为剂量增加而提高,因为药物在肠道被吸收有一定限度,加大用药剂量只不过是增加排泄而巳。据统计,病人用药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90%以上都是由于用药过量而引起。比如过量服用四环素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都会损害肝脏;链霉素用量过大,可引起头晕和耳聋;庆大霉素用量过大,可引起尿蛋白和血尿。常用的营养药物,多吃也没好处。比如大量服用鱼肝油或维生素A,会引起骨痛、皮肤发痒、毛发脱落、食欲减退、颅内压增高等症状。总之,只有按医嘱,合理用药,才能起到药到病除,增进健康的作用。四、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怎样理解一天3次服药?大多数患者认为“一天3次就是每天饭前或饭后服药”。其实这是错误的。在三餐的前后服药会使白天药物在体内有较高的血药浓度,甚至会造成药物中毒;而在晚上,一夜不服药,血药浓度必然下降,影响治疗效果。“1天3次”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每隔8小时服药1次,这样由于间隔时间相同,可以使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天24小时之内都保持比较平稳,既不容易引起药物不良反应,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同样,“一天2次”指的是每隔12小时服药1次,而不是大部分人理解的早晚各1次。因为早究竟是何时,晚又是何时,没有统一的概念,时间误差较大。所以广大患者在服药时要注意服药的时间要求。饭前或饭后吃药有区别吗?为了使药物在体内能更好地发挥效力,同时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在服用时,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合理地安排在饭前、饭中或饭后服用。宜安排在饭前服用的药物一般对胃无大的刺激,饭前胃空,服药后能充分吸收,可使药物保持有效浓度,迅速发挥药效。如健胃片、痛痉平、安胃灵、654-2等胃肠平滑肌解痉药物就宜在饭前15分钟左右服用;对胃肠道有明显刺激的药物,最好在饭后服用,如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巴氏合剂、苯妥英钠、氯丙嗪等;有些药物需要和食物在一起,才可以及时并且最大地发挥作用,为此,这些药物宜在饭中服用,如胃酶片、淀粉酶、稀盐酸等;为了使药物迅速进入肠内并保持高浓度,有些药物宜在清晨服用,临床使用硫酸镁导泻就安排在早晨空腹时服药。服药后马上睡觉好不好?许多人有在晚上临睡前或卧床服药的习惯,认为服完药后立即休息,能帮助药物的吸收。其实,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当饮水量又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引起食道损伤。许多患者药物性食管溃疡者就是因为曾在近期睡前服过胶囊类药物,如抗生素胶囊、感冒胶囊等而造成的。正确的服药方法是:服药时应坐着或站着,服药后不要立即仰卧,稍停留片刻,利用药物的自身重力作用使其快速通过食道,以免在食管内滞留,延缓药物的作用及损伤食管黏膜。服药时应多喝点水,一般用温开水200〜300毫升送入,最好活动五六分钟再躺下睡觉。如果服药时感觉药物堵塞在食道中,且情况严重,则应立刻上医院检查。另外临睡之前不可服用降压药,否则易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何时是高血压病的最佳服药时间?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血压波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在正常情况下,血压在昼夜24小时内呈周期节律性变化。清晨,一觉醒来,血压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上午9〜11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到下午3〜6时再次升高,随着夜幕降临,血压再次降低,入睡后呈持续下降趋势,午夜后至觉醒前这段时间,血压又有少许波动,但总的趋势是低平的。这“二高一低”的时间是高血压的危险期。由于老年人多患有动脉硬化,使血管弹性减弱,血压自动调节作用减低,故夜间血压下降的更为明显。当血压下降至低于自动调节能力的下限时,血流缓慢,脑部血流量明显减少,严重时可发生脑梗死。传统降压药的服用法一般为一日三次,或临睡前服用。应该说,这种服法是不够合理的,不仅不能理想地控制血压,甚至增加了诱发脑梗死的危险性。合理的服药时间是:应根据药物类型和剂型来选择。如短效降压药每日3次,第一次服药时间应在清晨醒后即服不等到早餐后或更晚,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时之前。也就是在血压高峰出现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药效果最好。不可在睡前或更晚时服用降压药,长效控、缓释制剂每日只服用1次,应清晨醒后即服用。经研究发现,这种服用方法对防止上午血压升高有重要的意义,既能使白天的血压得到良好的控制,又不使夜间的血压过度下降。起到稳定24小时血压的目的。同时,实践巳证实这样服药比均衡给药的脑中风发生率低50%〜70%。何时是胃病的最佳服药时间?胃药的服用时间切不可随意,要科学选择服药时间,以保证最大的药效,最小的副作用。饭前服号称胃动力药的多潘立酮(吗丁啉)与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及莫沙必利(加斯清、快力)等,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胃中食物排空,宜在饭前半小时服用,待进食时,药效恰到达高峰,使整个上消化道在药物的疏通下能正常运转。另外,它们均不宜与阿托品、颠茄片、山莨菪碱等合用,否则降低药效。饭后服某些碱性药物,如氧化镁、氢氧化镁、三硅酸镁等主要对过多胃酸起中和作用,可放在饭后1至2小时服用,但皆不宜久服,否则会引起镁中毒。对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饭间服即指两餐之间服。慢性胃炎及溃疡病,常用硫糖铝、米索前列醇或麦滋林-S等治疗,以保护胃黏膜。近些年来,发现隐藏在胃黏膜内的幽门螺杆菌,竟与慢性胃炎有着不解之缘,于是采用含有胶体枸橼酸铋的得乐、迪乐等治疗,予以杀灭。可是它们皆需与胃黏膜直接接触才能发挥作用,故宜在饭间服。硫糖铝若为片剂,需嚼碎后用水吞下,但不宜与含高蛋白的饮料同服,如乳制品、豆制品等,以免降低疗效。睡前服抗酸药如西咪替丁(泰胃美)、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高舒达)及奥美拉唑(洛赛克、奥美等,均是强烈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它们不仅能缓解因溃疡或胃黏膜糜粒而引起的疼痛,促使溃疡愈合,而且可制止因溃疡病或胃黏膜糜烂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在疾病急性期,一般主张早晚各服一次,待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晚服维持量。什么时候服晕车药最合适?对于有晕车、晕船、晕机史的旅客,都有在出远门前使用茶苯海明(晕海宁、乘晕宁)等防晕药的习惯,但如果不掌握服药时间,往往难以达到防晕效果。因防晕药和其他所有药物一样,口服后需要在体内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才只有防晕效果,而血药浓度的高低和达到防治浓度的快慢取决于服药量和乘车、乘船、乘机前的服药时间差。一般来讲,多数用药无效者均属临开车、开船、或坐上飞机后才开始服药的,有的甚至巳发生恶心时才服药,这时候服药巳经来不及了。正确方法是:在出发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空腹服药,以缩短药物在胃内的排空时间,使药物尽快达肠道吸收,以便在乘车、乘船、乘机时,药物达到有效浓度,获得满意效果。如需长时间旅行,可因人而异每隔4〜6小时重复服用,以保持机体内持续性有效药物浓度,有效防止晕动症的发生。中药的服药时间及注意事项有哪些?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才会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中药更是如此。服中药的时间要根据病情和药物的性质来定。饭后服用。大多数药物宜在饭后服用,尤其是补益药(如人参)、健胃药(如补脾益肠丸)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甘露消毒片);空腹时服用。驱虫药(如乌梅)和泻药(如大承气汤)则空腹时服用较好;睡前服用。安神类中药应在睡前服用。但不管是在饭前或饭后服药,都应有半小时至1小时的间隔,以免影响药效。服药次数:一般来说,中药通常需一天口服3次;病情缓和者可每日口服2次;而病情较重、较急者,可根据医师的指示,每隔4小时左右服药1次,夜晚也不停止,以使药力持续,有利于更快地缓解症状、减轻病情。服药温度:大多数中药宜乘温服下;发汗药须热服以助药力;而清热中药最好放凉后服用;一般解表及滋补药宜温服;实热症、躁狂不安者,药则冷服。有哪些抗菌药适合空腹服用?抗菌药物的服用,很多人都认为应在饭后,理由是抗菌类药对胃肠道的刺激大,饭后服用可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其实,这是个误区。每一种药宜怎样服用,都是经过实验室实验,临床试用观察多次,取得可靠数据,国家医药管理部门才审核通过,同意生产投入临床使用。现在有些常用的抗菌类药物,恰恰应是空腹服用,因为饭后服用,食物可影响药物吸收或使药物利用率明显降低。为纠正这种误解,现将宜空腹用的抗菌类药介绍如下:头抱氨苄(先锋4号)、阿莫西林、头抱拉定(先锋6号)。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异烟肼(雷米封)、利福平。何时服维生素类药最合适?为了使人体组织能够更充分地吸收各种维生素,维生素类药一般应在饭后服,而不宜在饭前服。其原因如下: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口服后主要经小肠吸收。若饭前空腹服,维生素较快通过胃肠,很可能在人体组织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即从尿中排出,从而起不到最佳的作用。而饭后服,因肠道有食物,可使维生素缓缓通过肠道,较完全地被吸收而起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油类食物有助于它们的吸收。此外,有些矿物质利于维生素的吸收;相反,有的维生素也能促进一些矿物质的被吸收。人们的饭食中含有许多矿物质。因此,需要补充维生素时最好在饭后服用,或配合吃一些含矿物质更丰富的食物,这样效果会更好。五、正确选择用药的方法口服药物有哪四忌?有人贪图省事,口服药物随随便便,这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还会出现副作用。因此,口服药物应注意如下“四忌”。一忌干吞药片:有人服药时借唾液干吞,这对身体的危害较大。干吞时药物易卡在食道中刺激食道黏膜,可引起食道炎、食道溃疡等病症。二忌用饮料服药:茶水、可乐、豆浆、咖啡、牛奶等饮料中有多种化学成分,易与药物发生反应而影响药效。三忌服药后饮酒:酒中含有浓度不等的乙醇,它与多种药物相互发生作用,会降低药效或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四忌躺着服药:躺着服药会使药物粘附于食管壁上,在食道中慢慢下行或滞留,不能及时进入胃部,造成呛咳和食道炎,甚至灼伤食道,形成溃疡。正确的服药方法是:站着或坐着服药并保持约2分钟,用温开水或凉开水至少100毫升送服。哪些药物不能突然停服?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有些药物不能突然停服,这主要与药物所治疗的疾病有关,一旦突然停药,轻者症状复发,重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下面介绍几类,希望引起重视。(1) 洋地黄类药物。最常用的是地高辛片,主要用于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此类药应严格按医嘱使用,家庭绝对禁止自选使用。经医生诊断为心力衰竭和顽固性心律失常者,往往需要长期用地高辛,停药的机会较少,若要停药也必须经医生同意,逐渐减量缓慢撤药。(2) 防治心绞痛类药物。冠心病患者发生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突然痉挛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所致,而抗心绞痛的药物,如消心痛不但能起到速效抗心绞痛,而且长期适量口服有预防作用。服用此类药物的病人不能以自我感觉而随意中断,否则易导致心绞痛发作,甚者引起心肌梗塞。(3) 防治高血压类药物。高血压病是慢性病,药物治疗主要目标是使血压保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降压药物的使用不能停停服服,也不能随意增量、减量,否则可能导致血压忽高忽低,很容易产生脑血管意外。所以对高血压病人的用药治疗,尤其是老年患者要坚持服药,就是血压平稳了,调整一个最低维持量也不要停药。(4) 心得安类药物.此类药物除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外,也可用于冠心病患者。若突然停药有发生心绞痛,甚者引起心肌梗塞的危险。因此,必须采取逐渐减量、缓缓停药的方法。(5) 抗癫痫及抗精神病类药物。此类患者常需持续服药,以预防和控制病人发作,若突然停药,使病情难以控制。以上几类药物所治疗的疾病都是慢性顽症,药物治疗是长期的,但疾病还不易根除,而且这些疾病一旦发作,都随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在家庭用药者,一定要遵医嘱,切勿突然停药。药品的服用方法能随意改变吗?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药方法,这样可以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但很多患者在用药时却随意更改药品的使用方式。将胶囊里面的药粉倒出来服用。比较常见的是家长将药粉倒出来给儿童服用。由于许多胶囊属于缓释药物,在人的肠胃里慢慢释放剂量,使药物作用持久,体内药物浓度均衡。若倒出来吃,破坏了原药设计,就会影响药品疗效。将糖衣片压碎服用。这种方法经常被家长们采用,他们认为,将药片捻碎不仅方便给孩子灌药,而且还利于孩子吸收。岂不知,糖衣一旦破裂,便失去了特定保护、遮味、隔离等作用,不但会降低疗效,而且还可能对胃黏膜产生较强的刺激作用,出现恶心、呕吐,甚至胃出血,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用这种方法服药更不安全。将口服改外用。有些人将甲硝唑片、制霉菌素片等放置于阴道内,用于治疗阴道滴虫或霉菌感染。其实,口服制剂很难在阴道中释放崩解,所以疗效甚微,甚至还会出现不良反应。针剂改口服。有些人害怕疼痛不愿注射,或认为针剂质量高、疗效会更好,所以将葡萄糖注射液等直接喝进肚子,殊不知这样喝针剂会影响药效发挥。因为针剂一般剂量要比口服小,加上胃液破坏,药效会大打折扣。含片改口服。有的人嫌含片麻烦,时间长作用慢,便一吞了之,这样做根本不能达到服药目的。如将硝酸甘油片含于舌下,药片能在唾液中迅速溶解、扩散,经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吸收直接进入血液,2〜3分钟即可奏效。但如果将其口服,不但吸收慢,还会被胃液破坏,使其功效大大降低。再比如治疗咽喉肿痛的含片,含服的方法能直接对咽喉局部发挥作用,口服药效也会大大减慢和降低。因此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说明书正确服药,以确保药品疗效和用药安全。不能用热水送服的药物有哪些?助消化类。如多酶片、酵母片等,此类药中的酶是活性蛋白质,遇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应有的催化剂作用。维生素C: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遇热后易还原而失去药效。止咳糖浆类:止咳药溶解在糖浆里,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性的薄膜,能减轻黏膜炎症反应,阻断刺激而缓解咳嗽。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粘膜稠度,不能生成保护性薄膜。为什么不同药物一天的用药次数会有区别呢?药物在体内的最终结果是被逐渐排出体外,如不及时补充,血中药物浓度降低,药物治疗作用将随之减弱。但是如果缩短用药间隔时间频繁给药,就相当于增加了用药剂量,会加重药品不良反应,易造成药物中毒。因此,为了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进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按一定的间隔时间给药是必要的。临床上,服药的次数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来决定的。按半衰期的长短,常用药物分为四类。半衰期在1〜4小时的超快或快速消除类、半衰期在4〜8小时的中等消除类、半衰期在8〜12小时的慢消除类和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极慢消除类。每日给药的次数,是根据24小时内药物在人血液中的浓度变化制定出来的。欲使超快或快速消除类药物在血浆中维持某一合适浓度,给药次数就得较其他类药物频繁些,但治疗指数大的药物可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无论超快或快速消除类,都以静脉滴注为宜,如氨苄青霉素半衰期为1.O〜1.5小时,因此可以持续滴注。中等消除类可取半衰期的长短作为给药间隔,如磺胺异恶唑半衰期为6.。小时,因此每隔6小时一次,即一日4次给药;又如灭滴灵的半衰期为6〜11.5小时,因此每天给药3次。(13)消除慢的药物,如抗癫痫药扑痫酮半衰期为8±4.8小时,因此一日2〜3次给药为宜;美西律半衰期是10〜2。小时,因此每天给药2次。(14)极慢消除类可按每天给药1次。因为在给药间隔期间内,这类药物浓度的波动幅度决不会像快速消除类药物引起的幅度大,如磺胺甲基嘧啶半衰期为15.0〜45.0小时,因此一日只给药1次。由此可见,药物的用药间隔时间都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且每种药物各不相同的。因此,患者服药一定要遵医嘱或按说明书按时服用。服药的姿势有什么讲究?用药也需要讲究姿势。用药讲究姿势是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副作用。有些药物因服药姿势不当会引起食管损伤。躺着服用药片、药丸,如果送服的水少,唾液分泌和吞咽能力均下降,这样药物只有一半到达胃里,另一半会在食管中溶化或黏附在食管壁上,造成胃黏膜损伤。最科学的服药姿势是站立,食道呈自然垂直状态,服药后不要马上躺下,最好站立或走动1分钟,以利于药物下行滑到胃内,便于尽快吸收。一般病人服用药片,至少要引用100毫升温开水,并保持站立姿势1.5分钟,以防止药物对食管造成损伤,并有助于药物充分发挥疗效。卧床病人最好采用坐式服药,并以60毫升温开水送服。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口服药物都应站着服用,服药姿势也有例外。如硝酸甘油作为缓解心绞痛的急救药物,若病人站着含服,可能因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引起一时性贫血而昏倒。而且含服药物半小时左右,会有头昏、头胀的感觉,此时若站立,就容易摔倒;若卧床服用,会增加静脉的回心血流量,使发病时间延长。因而,含服硝酸甘油片时,以坐式服药为宜。婴幼儿患病时,若需服用药片,可将其压碎溶化,加糖调匀,然后抱起患儿,取半卧位,用手捏住下巴,以小汤匙盛药液,慢慢贴紧患儿的口角,轻轻灌入。等患儿咽下后再放开下巴,喂一些温开水即可。某些治疗胃溃疡的药,其药理作用是药物与胃黏液中的黏蛋白结合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而促进溃疡愈合。所以,服抗溃疡药后应该静卧片刻,并根据不同的溃疡部位,采用不用的卧位,溃疡在胃底后壁,宜仰卧,溃疡在胃体后侧壁,宜左侧卧位。这样既可减慢药物排空时间,延长药效,又可减少胃酸和十二指肠液的反流,减轻对胃黏膜的侵腐作用,从而提高疗效。缓、控释片剂能不能掰开服?现在很多药物被做成口服控释、缓释片剂,它在服用后并不立即被完全吸收,而是过一段时间后药物才缓慢释放出,不仅疗效维持时间更长,而且减少了用药次数,减轻了药物的副作用。这种剂型常用于需要长期用药的疾病中,以心血管类药物为多见。氨茶碱缓释片是治疗中老年支气管哮喘、肺心病等疾病的常用药物,心痛定缓释片则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吗啡控释片常用于晚期癌症的止痛。不少人,尤其是老年人在服用这些药物时为了便于吞服,常将药片掰成几块,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控释、缓释类药物在生产时加入了特殊的材料,药片内所含的药物成分被分成速释和缓释两部分,并通过特殊成分形成的膈膜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以达到控释、缓释和速效、长效的目的。药片被掰碎后控释膜或控释骨架被破坏,药物会迅速释放出来,这样就达不到控释、缓释和长效的目的了,有时还可因体内药物浓度骤然上升,造成药物中毒。因此,一定不要将控释、缓释片剂掰开服用。正确的用法是病人在服药前要仔细看说明书,确认是否为控释、缓释制剂。服药时尽量让老人站位或坐位,慢慢用温开水送服,可适当多喝一点水。每日仅用1〜2次,一定要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准时用药,以适应人体生物钟变化规律。适宜嚼碎服用的药物有哪些?有些药物要求嚼碎服,嚼碎服的目的是为了使药物能够尽快释放,加快对药物的吸收,或为了增加药物与病灶的接触面积,更好更快地发挥疗效。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支气管哮喘、心源性休克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急症时,将药片嚼碎含于舌下,否则达不到速效效果。硝酸甘油: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将药片嚼碎含于舌下,扩大粘膜吸收面积,比整粒含服奏效更快。约2〜5分钟便可发挥疗效。硝苯地平(心痛定):用于治疗高血压,患有重度高血压时嚼碎后含于舌下,可在10分钟内出现降压作用。色羟丙钠:用于治疗急性过敏病症时宜将药片嚼碎服用,尽快发挥作用。二甲硅油:消化道排气剂,嚼碎后服用可在1小时内消除胃肠道胀气。乳酸菌毒和干酵母:助消化药,嚼碎服用可使其尽可能在胃内容物中均匀分布,增加助消化作用。酚酞(果导片):用于治疗便秘,咀嚼后服用效果更显著。哮喘咳嗽病人在选用喘息定、甘草片药物时也宜嚼碎服用,可以覆盖在咽喉部黏膜上,减轻局部炎症的刺激,迅速发挥平喘镇咳祛痰作用。抗酸药和治疗消化道溃疡病的药物,如硫糖铝、铝碳酸镁、盖胃平等,适于饭前半小时或胃疼发作时嚼碎服用,药物经咀嚼后覆盖在消化道黏膜上形成保护膜,使炎症或溃疡的黏膜尽快愈合。还有些钙的制剂,如氧化钙、碳酸钙、葡萄糖酸钙、多种钙等,此类制剂质地较重、崩解较慢,嚼碎后服用不但利于钙离子的吸收,还可以减少胃蠕动的次数,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如何正确贴膏药?膏药是传统中药的四大剂型之一,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不污染皮肤及衣服等优点。家庭中常用的有黑膏药(如跌打膏、镇痛膏、狗皮膏等)及橡皮膏(如伤湿止痛膏、消炎镇痛膏等)。贴膏药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在膏药的使用上,需要注意不少细节。(1) 掌握好适应症。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故一定要掌握好适应症,不可随便“通用”。例如,因受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药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痈疽初起时硬结不消、红肿疼痛、脓不成溃或久溃不愈者,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去腐生肌。橡皮类膏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的疗效。救心膏是选用活用化淤、芳香去湿的中药如麝香、冰片、红花、乳香、没药再加上硝酸甘油制成的敷贴膏药,一旦出现心绞痛症状,可立即取一片贴于心前区,五六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如每日贴一次,可预防心绞痛的作用。(2) 在贴膏药之前,应先用热毛巾或生姜片将患处或穴位处的皮肤擦净,待拭干后再贴。贴膏药应剃净汗毛或尽可能避开汗毛较多的地方,否则一是粘不住,二是撕揭时带起毛发引起疼痛。冬季气温低,膏药的黏度降低,附着性较差,不容易贴上去。这时,应该用微火烘烤膏药后粘贴,或者粘贴好了以后,再用热水袋敷一下。应当注意的是,加热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膏药大多含有麝香、冰片、樟脑等香窜之品,高温下容易挥发失效。再次,烘烤方法要正确。使用黑膏药类膏药,应先将膏药放在热水壶或酒精灯、蜡烛的微火上烘烤化开,等烘烤后的膏药不烫皮肤时再贴于患处,可持续贴1至2周。然而,有的人在使用此类膏药时,喜欢直接在煤炉上烘烤,这种方法不可取。因为煤炉燃烧时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会被膏药基质及水分所吸收,并经皮肤渗入人体,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贴膏药前一定要选准位置。很多人贴膏药时,喜欢,估摸”着贴,这可能会导致贴敷位置不准,影响疗效。其实,粘贴前先摸准疼痛点,使止痛膏的中心能贴于最痛处。粘贴时先将膏药与橡胶衬垫分开一部分,将这部分粘贴于最痛处附近,顺着痛点方向边粘边将衬垫撕去,这样可以准确地将膏药中央置于痛点,并且可使膏药粘贴平整无褶。很多人贴上膏药后,不知道该何时揭去,甚至贴上两三天。实际上,在贴膏药8〜12个小时后,最好将它撕掉。因为在这段时间里,皮肤巳经将膏药的有效成分吸收完了,如果延时不撕掉,将会加重皮肤的负担,妨碍毛孔的通透,阻滞汗液排出,甚至会出现局部皮炎等。应注意禁忌证。平时运动或劳动时不慎造成肌肉挫伤或关节、韧带拉伤时,不要立即用伤湿止痛膏、麝香追风膏贴于受伤部位。因这这类膏药具有活血散瘀的作用,伤后即贴不能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局部有破损者,不可将膏药直接贴在破损处,以免发生化脓性感染。凡是含有麝香、乳香、红花、没药、桃仁等活血化淤成分的膏药,孕妇均应禁用。如果贴膏药后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水疱,自觉瘙痒剧烈,说明对此膏药过敏,应立即停止贴敷,并口服抗过敏药物,局部外涂激素类软膏,进行抗过敏治疗。为什么创可贴不能随便用?创可贴,顾名思义,有了创伤便可贴上,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用来治疗小型伤口的外用药。我们会经常用到创可贴,所以有必要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创可贴是由一条长形的胶布,中间附以一小块浸过药物的纱条构成。由于创可贴的结构所限,一般只能用于较为表浅、伤口整齐干净、出血不多而又不需要缝合的小伤口,从而起到暂时止血、保护创面的作用。但应注意创可贴的吸水性和通气性比较差,常常不利于创面分泌物及脓液的引流和排放。如果见伤就贴,就会给细菌的繁殖和生长提供条件。因此,凡是污染的伤口、感染的伤口、挫伤、严重的皮肤擦伤、烫伤、脚癣等创面,是不能使用创可贴的。同时要注意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如果过久的使用,创可贴外层的胶布不透空气,便会使伤口和伤口周围的皮肤发白、变软,导致继发感染。另外,如果贴在伤口上的创可贴被水浸湿,要立刻更换,在户外的时候,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创可贴的吸收能力很好,如果置之不理,伤口等于直接泡在水里,反而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现在,虽然目前市面上巳出现了一种防水创可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贴在户外活动中最容易受伤的手关节部位,防水性能完全得不到体现。注意在以下一些情况下,不宜使用创可贴:①创伤严重、伤口有污染者,应到医院进行治疗。在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以前,不可使用创可贴。②深而窄的伤口,如铁钉、刀尖扎伤等,不能用创可贴包扎。止血后应当使伤口暴露,以防破伤风菌感染伤口,如有必要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注射破伤风血清。③创面不干净或伤口内有异物时,不能直接用创可贴一贴了之,应先清洗创面或取出异物后再做消毒和包扎。④水、火、烫伤后出现的溃烂、流黄水也不能用创可贴来贴,以防分泌物引流不畅而继发感染。⑤对皮肤轻度擦伤、仅有少量出血者不必使用,用碘酒或乙醇涂一下,就能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不放心,可以再用紫药水薄薄地涂敷一层。⑥巳污染或感染的伤口,创面有分泌物或脓液的伤口也不能使用创可贴。六、用药合理性与疗效的关系自行用药者须警惕什么?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会碰到一些自认为“无关大碍”的小伤小病,为省事,人们往往根据平时获得的健康知识自行用药。自行用药虽然简单、方便,但由于人们缺乏医药学常识,难以很好把握用药原则、剂量和时间。凭借经验,或者他人的介绍、或药房人员的推荐而购药来用,盲目性极大,用药不当还会引起不良反应,造成对身体的损害,具体表现如下。药不对症。同样的症状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在没有搞清病因之前,胡乱买些药物使用,可能会造成药不对症问题,花了钱,还耽误了病情。例如嗓子痛这一临床表现,可以是普通感冒所致,也可能由急性扁桃体炎引起。前者是病毒感染,对板蓝根、双黄连及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敏感;后者是细菌感染,对青霉素、头抱菌素和罗红霉素等抗菌药物敏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