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概述规划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成都市汽车保有量快速增加,中心城汽车保有量约万辆,达成了约76万辆。与此同时,停车泊位的增加却远远落后于汽车的增加,有车泊位为万个,为万个,从现实状况来看,成都市“停车难”问题日渐突出,停车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都市动态交通,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了缓和成都市“停车难”的现状,形成功效完善、布局合理的都市机动车公共停车系统,增进公共停车设施的建设和合理运用,满足随处铁及大型公共交通枢纽建设而带来的换乘停车需求,有必要对成都市中心城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总体布局进行研究,本次规划重要针对路外公共停车场,路内停车场仅提出规划原则及设立准则。规划研究范畴本次规划研究范畴为成都市六城区及外围区(市)县在中心城(四环路)内区域,具体以下图所示。研究范畴研究范畴图1-1规划范畴示意图规划研究年限规划研究年限与都市总体规划年限保持一致,即-。规划研究根据及参考资料成都市都市总体规划(-)(方案)成都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有关控制性具体规划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原则规范成都市中心城机动车公共停车场规划(-)成都市机动车停车场发展规划(-)都市发展规划介绍(1)都市构造根据都市总体规划,成都市都市将来发展呈“一种中心、六个组团”的空间格局,即中心城和二圈层六个组团。中心城即为四环路以内(含高新区)、六个组团涉及东升组团、华阳组团、龙泉组团、新都-青白江组团、郫县组团、温江组团。(2)中心城产业发展根据产业功效区规划,中心城为提高型发展区,以当代服务业为主导,优化调节产业构造,提高都市承载能力,提高都市功效和品质,改善人居环境。(3)人口容量预测按照中心城控制性具体规划拟定的住宅用地及形态分区规划中拟定的开发强度,并结合现状建成区状况,拟定中心城人口容量:可容纳实际居住人口908万,人口分布状况下表所示。交通社区划分交通社区划分重要遵照下列原则:结合用地布局规划(都市功效区划)结合轨道交通规划(站点集聚效应)结合都市路网规划(快速路、主干路骨架)考虑自然分隔影响因素(河流、铁路分割等)考虑其它界限因素(区界、街道办、社区界限等)本次规划研究共划分了401个交通社区,具体以下图所示。图1-3研究范畴交通社区划分示意图图1-4二环以内交通社区划分示意图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分类停车场重要分为以下三类: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公共停车场——为社会车辆提供停放服务、投资和建设相对独立的停车场合。配建停车场——各类建筑或设施附属建设,为与之有关的出行者提供停车服务的停车场(库),其经营管理权限属于建筑物拥有者或管理者。专用停车场——建在运输公司、行政企事业单位等内部,仅供本单位内部车辆停放的停车场合。本次规划研究重要对象为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特指小汽车公共停车场,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类:路外公共停车场——设立在路外的、面对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社会公共停车场用地。路内公共停车场——设立在道路红线以内、面对社会停车的公共停车设施,其用地性质属于道路用地。配建公共停车场——建筑物按规定配建指标配建的停车泊位以外,特别增加的公共停车泊位,其经营管理权限属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其用地属于建筑物开发用地的一部分。技术路线本次规划研究技术路线以下图所示。现状分析现状分析停车发展思路及政策研究停车总量需求预测规划资源分析供需平衡分析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案各行政区新增公共停车场规划方案路外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方案路内公共停车场布局原则配建停车场供需平衡分析公共停车场供需平衡分析规划建议总量分析公共停车场分析停车发展思路停车发展政策图1-5规划技术路线2中心城停车系统现状分析现状停车泊位总量分析根据成都市交委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成都市中心城现有停车泊位约万个,其中配建停车位328445个,路外公共停车位15689个,路内停车位13119个(夜间停车位14342个),临时停车位约有5000个。配建停车位中219945个为住宅类配建停车位,108500个为非住宅类配建停车位。(上述数据为截止到11月的数据)另外通过估算,大概有14万个在建或已建但尚未使用停车泊位。2.1.1停车泊位构造比例分析中心城区白天现状配建停车场、路外社会公共停车场和路内停车场三者的停车泊位比例约为92::。公共停车泊位比例偏低。现状各类停车泊位比例2.1.2停车场空间分布行政区空间分布各行政区停车场(带)个数统计图各行政区停车泊位统计图从停车场(带)个数和泊位来看,泊位最多的为武侯区和青羊区,另首先是金牛区、锦江区,成华区和高新区。各行政区停车泊位密度从各行政区的停车泊位密度来看,成华区和金牛区泊位密度较小,约为其它各区的1/2。环域分布各环域停车场(带)个数统计图各环域停车泊位统计图能够看出,停车场重要集中在三环内,且各环域内差别不大,从停车泊位数来看,二环至三环停车泊位数最多,另首先是一环以内,一环至二环及三环外停车泊位数相对较少。各环域停车泊位密度统计图从各环域的停车泊位密度来看,二环以外停车泊位密度较小,二环以内停车泊位密度较大。2.1.3各交通社区停各交通社区停车泊位见下图。各交通社区现状停车泊位统计图从分布上看,现状停车泊位重要集中在三环以内。从各社区的停车类型构成来看,路外停车场停车泊位的比例较高,路内停车泊位较少。二环路以内各交通社区现状停车泊位统计图从二环路以内停车分布来看,部分区域停车位严重局限性,如白果林片区、玉林片区、人北片区、抚琴片区。2.1.4截至12月,成都市中心城区小汽车为674023辆(汽车的保有量达成了759404辆),千人小汽车拥有量为122辆/千人(人口按500万计)。根据国内外经验,要适应车辆的正常周转,车均车位的合理水平普通为~车位/车以上,若按下限指标计算,则中心城现状停车泊位应达成81万个。现状统计泊位约为万,加上在建或已建但尚未使用停车泊位约14万个,缺口仍达30万个左右,停车泊位供需矛盾突出。现状公共停车场分析现状公共停车场分路外和路内,其中路外公共停车场共有114个,白天路内停车带372个(夜间307个),共有公共停车泊位28808个(夜间30031个)。2.2.1路外公共停车场分析1)路外公共停车场构成成都中心城路外公共停车位15689个,占整个路外停车泊位(约万)的%。从现状路外公共停车的停车形式来看,以室内地下与室内空地停车居多,占总停车泊位88%。室内楼层泊位比例较低,仅占%。不同形式路外公共停车场停车场泊位数分布2)路外公共停车场空间分布各环域路外公共停车场分布各环域路外公共停车泊位数分布各行政区路外公共停车场分布各行政辨别路外公共停车泊位数布从环域分布来看,三环以内各环域的公共停车场数量差别不大,但停车泊位数差别较大;从行政辨别布来看,路外公共停车场重要集中于锦江区和青羊区。3)独立占地路外公共停车场根据成都市交委提供资料,中心城区现有独立占地路外公共停车场9处。4)在建的复合开发路外公共停车场根据成都市公建办提供资料,中心城区现在建的复合开发路外公共停车场9处现状独立占地及在建的复合开发路外公共停车场位置分布图现状独立占地路外公共停车场停车场名称具体地址面积(m2)泊位数(个)使用状况地上地下耿家巷停车场锦江区东升街1-31号83002-5层0白天80%188个晚上65%中环停车场锦江区署袜北三街2号65002-5层0白天80%87个晚上20%客运大厦成都大业路10号--2-6层0白70-80%300个晚上50%高新区紫杉路公共地下停车场高新区紫杉路15号2900无113饱和成都车达综合停车楼金牛区一环路西三段208号1250饱和西门停车楼金牛区火车北站站西路2号附3号42004070闲置罗马假日广场武侯区高升桥北街5号--2590--棕北社区棕北停车楼武侯区锦绣路3号--1000--天府广场地下停车场成都市天府广场--0347--资料来源:成都市交委在建的复合开发路外公共停车场编号地址用地面积(m2)泊位数(个)1青羊区西窑片区267303802青羊区宁夏街片区3080913青羊区文化宫14号18201034青羊区金沙遗迹旁2230--5金牛区解放路8号31501456金牛区洞子口片区110004537武侯区老公路3号1950578武侯区太平村11组387825719武侯区太平村2组177851资料来源:成都市公建办2.2.21)白天停车带分布根据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提供数据,至5月,成都市中心城白天共有机动车停车带372个,泊位13119个。各行政区白天路内停车泊位统计白天停车带停车泊位重要集中于青羊、金牛、武侯三个行政区,锦江、高新、成华三个行政辨别布相对较少,其中成华区最少。各环域白天路内停车泊位统计从白天停车带的环域分布来看,重要集中于三个区域,即府河内、一环至二环、二环至三环。2)夜间停车带分布根据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提供数据,至5月,成都市中心城白天共有机动车停车带307个,泊位14342个。各行政区夜间路内停车泊位统计夜间停车带停车泊位重要集中于锦江、青羊、武侯三个行政区,金牛、高新、成华三个行政辨别布相对较少,其中成华区最少。夜间路内停车泊位构成夜间停车带停车泊位重要布设在车行道上,占总泊位数的89%。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停车带设立相对少,分别为6%和5%。各环域夜间路内停车泊位比例夜间停车带停车泊位重要集中在二环至三环、一环至二环,均占29%,另首先是府河内和府河至一环分布比较多,占总泊位数的20%和14%。三环至四环分布仅有8%。2.2.2根据国内外经验,公共停车泊位占总停车泊位的比例在10-15%左右,若按下限计算,则中心城现状公共停车泊位总需求为8万个。现状公共停车泊位数约3万个,缺口达5万个左右,公共停车泊位供需矛盾突出。现状停车场收费2.3.1现状路内收费具体分为四类。一类5元起价,1小时后来每半小时2元;二类4元起价,1小时后来每半小时2元;三类3元起价,1小时后来每半小时1元;四类2元起价,1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一类区域:春熙路-盐市口-天府广场片区:东至书院南街、北纱帽街、南纱帽街,南至东大街、城守东大街、走马街、学道街、古卧龙桥街、梨花街、陕西街,西至东城根南街,北至人民西路、人民东路、东华门街、东华正街、提督街、太升南路、兴隆街、华兴上街、华兴正街、华兴东街、藩库街。
二类区域:(1)桐梓林片区:东至人民南路四段,南至桐梓林南路,西至新光路,北至二环路南三段(2)双楠片区部分街道:广福桥西街、广福桥北街、置信南街、置信北街、双楠街、双元路、广夏街、少陵路、碧云路。
三类区域:(1)太升片区:东至红星路二段,南至华兴东街、华兴中街、华兴上街、兴隆街、太升南路、提督街,西至顺城大街,北至文武路、德胜路、玉沙路。(2)骡马市片区:东至顺城大街,南至东华正街、东华门街、人民东路、人民西路,西至东城根上街、东城根中街、东城根下街、万和路,北至江汉路、人民中路二段、西玉龙街。(3)汪家拐片区:东至东城根南街、金盾路、南大街,南至锦里东路、锦里中路、锦里西路,西至琴台路,北至通惠门路、金河路、少城路。(4)盐道街片区:东至红星路四段,南至滨江中路,西至人民南路二段,北至新光华街、锦兴路。(5)天涯石片区:东至东安南、北路,南至大慈寺路,西至书院南街、藩库街、红星路二段,北至三槐树路。
四类区域则是除上述实施差别收费的3类区域以外的城区道路。
白天路内停车泊位收费类别比例据统计,白天停车泊位收费以四类为主,占84%,另首先是三类收费,其停车泊位占总泊位的11%,二类、三类分别占2%和3%.2.3.2现状路外停车场收费根据《成都市机动车非占道停放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路外停车场收费根据排量、区域、露天、室内而有所差别,起价最高5元,最低2元。特
级
室
内
停
车
场收费原则类型一
环
路
以
内一
环
路
以
外临时停车包月停车临时停车包月停车小汽车排气量(含升下列4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260起价3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230小汽车排气量1.8升4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360起价3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330小汽车气量2.5升4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500起价3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450普
通
室
内
停
车
场收费原则类型一
环
路
以
内一
环
路
以
外临时停车包月停车临时停车包月停车小汽车排气量(含升下列起价3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或:4元/次(4小时)。230起价2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或:3元/次(4小时)。200小汽车排气量1.8升起价3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或:4元/次(4小时)。330价2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或:3元/次(4小时)。300小汽车气量2.5升起价3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或:4元/次(4小时)。430价2元/2小时,后来每小时1元;或:3元/次(4小时)。400特
级露天
停
车
场收费原则类型一
环
路
以
内一
环
路
以
外临时停车包月停车临时停车包月停车小汽车排气量(含升下列5元/4小时,后来每2小时1元100起价4元/4小时,后来每2小时1元。80小汽车排气量1.8升5元/4小时,后来每2小时1元180起价4元/4小时,后来每2小时1元。160小汽车气量2.5升5元/4小时,后来每2小时1元260起价4元/4小时,后来每2小时1元。220普
通
露天停
车
场收费原则类型一
环
路
以
内一
环
路
以
外临时停车包月停车临时停车包月停车小汽车排气量(含升下列每次3元,持续停放以6小时为一次;或:起价3元/4小时,4小时后每2小时1元60每次2元,持续停放以6小时为一次;或:起价2元/4小时,4小时后每2小时1元50小汽车排气量1.8升每次3元,持续停放以6小时为一次;或:起价3元/4小时,4小时后每2小时1元80每次2元,持续停放以6小时为一次;或:起价2元/4小时,4小时后每2小时1元70小汽车气量2.5升每次3元,持续停放以6小时为一次;或:起价3元/4小时,4小时后每2小时1元120每次2元,持续停放以6小时为一次;或:起价2元/4小时,4小时后每2小时1元100注:包月停车费单位为元/辆·月通过比较能够发现,现状路内外停车收费差距不大。现状停车场周转率根据的停车场普查资料和本次规划进行的抽样调查资料,现状成都市中心城停车场周转率统计以下表所示:现状停车场周转率周转率停车场占比不大于19%30%31%13%4-58%不不大于59%从上表能够看出,现状部分停车场的运用率还比较低,全天周转率在2次下列的停车场约占40%。现状停车场管理现在成都市停车场建设与管理的法规有《成都市停车场库建设暂行管理规定》(1987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有关城区修建社会公共机动车停车场库实施优惠政策和加强管理工作的告知》(1995年),由于文献颁布较早,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管理需求,如停车场建设的复合化、停车泊位使用的管理监督等有关方面的内容均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成都市停车场的职能主管部门为成都市交委,现在实施的是备案制,从现实状况来看,尚有部分停车场未在交委备案,这样给成都市停车场的有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现状问题分析1)停车泊位总量缺口大近年来成都市中心城机动车增加速度较快,受土地、资金等制约,停车场的建设速度远低于小汽车的增加速度,现在停车泊位缺口约为44万个,供应/需求=。2)部分居住区停车矛盾突出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对安置房的停车需求考虑较少,住宅停车配建指标较低,特别在早期,基本上没有设立机动车停车场,如白果林社区、人北社区等,造成诸多社区的夜间停车重要依靠路内停车解决,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社区车辆乱停乱放、违章停车的现状日益明显。3)公共停车泊位比例偏低中心城公共停车场泊位占总泊位的比例为%,公共停车泊位比例较低。4)路外公共停车泊位比例偏低,路内比例偏高在公共停车场中,路内停车场定位为路外停车场的补充,路外停车场应占主导地位。从白天和夜间公共停车泊位构成来看,中心城路内停车泊位的比例较高,白天已达成%(夜间%)。如此高的路内停车必然会对都市动态交通产生影响。5)停车设施运用不均,系统使用效率偏低重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分布不均,白天、夜间停车需求分布不同,二是停车设施区域分布不均。造成夜间部分停车场闲置较高,特别是商业和企事业单位晚上空闲率高达70%左右,根据调查夜间闲置泊位累计万个,其中一环以内闲置万个,内环以内闲置万个。这阐明夜间商业、企事业单位停车场未合理运用上,而住宅区停车又严重局限性。夜间各类型停车场实际停车状况类型停车泊位(个)夜间停车率停车场夜间闲置率停车场夜间闲置泊位(个)规划的路内停车场3399096%4%1360住宅区停车场123665%(乱停乱放、见缝插针)公共停车场16739%%1892商业停车场65597%%42507行政企事业停车场25678%%16793科教文卫停车场14042%%3258其它停车场8900100%累计288611658106)停车场建设形式单一化现在成都市中心城的停车场基本上都是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库),立体式停车楼(库)、停车架及机械式停车楼(库)等形式较少。7)违章停车现象严重白天重要是路边违章停车,夜间重要是占用社区通道;调查数据显示,夜间非法占用社区通道和社区门口约为万辆,非法占车道停车约为万辆,累计夜间非法停车万辆。8)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停车信息系统相对其它都市较为落后,如自动收费系统、咪表、停车诱导系统、停车预定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应用较少,与智能化停车管理方式尚有很大的差距。三成都市停车发展思路及政策研究要从根本上解决都市停车问题,明确停车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根据成都市现在的汽车保有量增加、停车及有关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中心城停车政策必须纳入都市的交通管理中,作为都市交通政策的重要构成部分。发达国家停车发展阶段都市停车问题是随着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小汽车大量进入家庭而产生的。从美国、欧洲发达国家和亚洲的日本、韩国等的发展历程来石,重要经历了“停车充裕——停车紧张——加紧停车设施供应——停车需求管理”4个阶段,现在成都市正处在加紧停车设施供应阶段。1)停车富裕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时期还处在汽车工业方兴未艾的早期,车辆的增多带给都市交通的压力还不是特别大,私人小汽车尚未成为重要交通工具,都市人口规模较小,都市中心区土地运用类型比较简朴。这一时期都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累计较为富裕,重要停车方式是沿街免费停车。2)停车紧张阶段第二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末。这一时期是战后都市恢复时期。随着都市人口的增多和小汽车拥有量的增多,以及都市中心区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对停车设施的需求量增加很快,小汽车渐渐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停车设施由充裕逐步变得紧张。这一时期都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发展的重要形式是地面停车场和沿街投币式停车车位。3)加紧停车设施供应阶段第三阶段是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是美国和欧洲都市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快速增加、小汽车拥有量突飞猛进,为提高土地运用的集约度,都市向立体发展,停车设施也开始建设大型多层停车楼、建筑物配建地下停车场,停车设施与交通、土地运用等构成一种庞大的有机系统。有关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部门纷纷成立。4)停车需求管理阶段第四阶段是8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是欧美都市中心区的稳定发展时期。都市中心区停车设施的发展已从大兴土木的建设阶段转入强化管理的完善阶段。许多大都市的管理者纷纷认识到停车作为交通系统的子系统,不仅是一种静态交通供应问题,更是一种“以静治动”的重要手段停车需求管理也成为重点研究的课题。发达国家和地区停车政策已经经历过上述发展阶段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停车政策对于制订成都市停车发展政策含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英国伦敦的停车政策伦敦将停车问题作为都市交通政策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交通量不停增加的都市中心区,通过管制停车场达成克制汽车交通量、增进使用公共交通方式的目的。为此,重要采用以下办法:①限制路上停车伦敦市于1966年在交通最为拥堵的内伦敦制订了大概40平方英里(约100km2)的内伦敦停车地区,采用了克制该地区路上停车的政策。②集中管理停车场在制订的区域采用了停车场经营许可证制度,进行停车费率控制,许多停车场已采用了对长时间停车者征收比短时间停车更高的费用的费率体系,有效提高了停车系统的使用效率。美国的停车政策美国是小汽车"自由型"发展国家,70年代前总的停车政策是增加路边停车观念是越多越好;70年代后来,政府对停车场的认识转变为“控制和管理停车场”,重要是对停车需求进行管理,重新评价停车场作用,合理收费,增加停车换乘公交的出行量。值得注意的是,到90年代,美国部分都市根据本身的停车设施供应状况,提出减少CBD地区的停车场,从而减少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增加公交出行量。日本停车场建设法规及其实施日本通过"购车自备车位"等政策法规方法,成功实践了路外停车场(库)的合理建设与管理。"购车自备车位"的基本内容为:①拥有汽车者必须提供汽车保管场合的证明文献,方可申请牌照;②自备车位必须在公司所在地(或私人住所)500M(91年前)到2km(91年后)范畴内;③自备车位必须为路外车位,可自备或租用;④分阶段实施“自备车位”政策,在东京都中心9km范畴先实施,后推广至全国各都市地区。通过以上办法,日本都市由五十年代的停车难、乱停车变成现在的"停车有位,停车有序",都市路外停车场随处可见,并培养了人们合理的车辆使用习惯,逐步取消路边停车,另外,停车政策也在很大面积压抑小汽车使用,成为合理交通构造的调剂杠杆。香港的停车政策香港停车重要采用的方法:对中心区内的停车需求进行限制,特别是控制占路停车。对全港的占路停车位,全部采用咪表管理,控制停车时间,提高使用效率。路外停车场和占路停车统一由政府下的运输署宏观调控(涉及规划、制订收费价格、对承包商监控等),然后分别承包给私人经营。香港停车方法实施效果: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秩序良好。有效地控制了车辆的增加和使用,克制了中心区内不停增加的交通需求。路外停车场的经营获得了良好的效益,社会参加主动性高。成都市交通发展对策都市停车政策的制订必须在都市交通总体发展对策的指导下进行,在《成都市中心城交通发展对策》()中,成都市中心城共拟定了四大交通对策:1)优化中心城路网(增加交通设施供应)2)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出行构造)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地面公共交通为主导、其它公交模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系统。规划至,中心城公共交通分担率力求达35%。规划至,中心城公共交通分担率力求达45%。3)完善慢行系统(减少机非干扰、提高安全性和效率)4)加强交通需求管理(TDM)通过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其它交通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出行转变(现在公共交通与小汽车出行分担率非常靠近,已是引导交通出行构造转变、缓和道路交通拥堵的核心时期)。在大力发展都市公共交通和加强交通需求管理的对策下,将来成都市中心城小汽车的保有量和出行量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都市停车政策的制订必须考虑这种影响。成都市停车发展思路通过与其它国家和都市的对比,结合成都市的现实状况,本规划研究认为成都市现在处在加紧停车设施供应和需求管理相结合的一种阶段,首先,中心城区(二环路内)由于历史的因素停车泊位缺口较大,需要在近期内合适扩大供应;另首先,为了缓和日渐拥堵的都市交通,需要采用一定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和方法,来控制和引导都市交通出行。结合其它国家和都市的经验,本次规划研究提出成都市的停车发展指导思想以下:区域差别化、换乘一体化、配建公共化、建设形式多样化。3.4.1区域差别化停车区域差别化政策以其合理分派交通资源、引导小汽车与公共交通在不同区域充足发挥各自的优势与作用,实现以静制动、动静协调的优势,渐渐成为国内外许多大都市进行停车需求管理的手段之一。国内外有关区域差别化政策的具体方法经验总结见下表。国内外区域差别化政策经验总结国家或地区实施对策北美1990年代后,美国某些都市提出CBD停车规模总量控制都市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建筑配建指标某些都市中心区设高限渥太华等都市对不同地区采用差别化停车价格,限制中心区车辆停放总体规模欧洲、澳洲中心区限制停车泊位供应,设定配建指标高限,外围地区基本满足停车需求中心区收取高额停车费,严惩非法停车在都市外围建设停车-换乘系统免费或低收费停放日本将停车供需作为重要的交通政策手段对特定地区规划停车场用地获得予以优惠提高中心区停车收费,实施累进费制,严格执法香港对繁忙地区保持低水平的停车供需平衡,避免间接造成交通拥挤对不同地区的停车制订不同的收费原则,保持车位基本满足使用按都会区、非都会区制订不同的建筑配建指标新加坡在中心区通过停车累进费率控制车辆长时间停放在中心区外围提供收费低的停车场分A、B、C三区制订商场、办公等性质建筑物差别化配建指标北京以二环、四环、五环为界共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从供需关系、停车构造、建设指标、收费杠杆、效率管理等方面提出差别化的停车发展政策上海按六个地段级别制订经营性停车场收费原则南京对老城区和其它地区采用不同的建筑配建指标收费分区中心区停车计时高收费,其它地区计时、计次收费相结合原则减少总体来看,实施区域差别化的停车发展政策能够实现差别化的停车发展、管理规定,引导小汽车与公共交通在不同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合理分派交通资源,公平分担停车社会成本,调节停车设施供应紧张地区使其停车资源合理共享与高效运用。对于成都这类圈层式发展的特大都市来说,区域差别化的停车发展政策是必然选择。3.4.2换乘一体化通过在都市中心区以外的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枢纽站等地区建设停车换乘设施,采用低价收费甚至免费的收费管理方略,引导乘客换乘公共交通进入都市中心区以减少私人小汽车对都市中心区域的交通压力。作为交通需求管理的手段之一,渐渐被越来越多的高密度建设的欧亚都市所采用,用于缓和城区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出行环境。与多数采用停车换乘的欧亚都市同样,成都采用集约的发展模式,实现停车换乘一体化能够引导和限制小汽车使用,缓和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3.4.3配建公共化配建公共化是指建筑物配建泊位实施对外开放,其重要作用是实现资源共享,普通来讲,重要为公共设施用地(C类)的配建停车位实施配建公共化,住宅配建停车位普通状况下不激励对外开放。3.4.4建设形式多样化中心城土地资源紧张,停车场建设形式宜多样化,重要涉及立体化和复合化。立体化指停车场建设可采用停车架、停车库、立体停车楼等多个形式,复合化指停车场可与其它性质建筑合建,即用地复合开发,如停车场可与农贸市场、商场等合建。停车场建设的立体化和复合化最大的优点是节省用地。停车架形式机械式停车库塔式机械式停车库仓储式立体停车库成都市停车发展政策研究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成都市停车现状及发展需要,借鉴国内外其它都市的经验,提出下列停车政策:停车发展模式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场为辅,路内停车场为补充的停车发展模式。区域差别化政策共分四类区域,如图2-10所示分别为内环路以内中心区及高新南区核心区(北至南三环、南至绕城高速、西至成昆铁路、东至府河)、内环路~二环路之间区域、二环路~三环路之间区域、三环路以外都市外围地区,各自的停车发展政策如表3-2所示。差别化分区示意图差别化停车发展政策政策分区具体方略一类区域(内环以内及高新南区核心区)有限满足停车需求,适度加强停车场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加强交通管理,控制机动车的使用,通过一定价格机制以及配建机制克制停车需求来约束小汽车出行。二类区域(内环至二环)适度满足停车需求,加强停车场建设,缓冲供需矛盾,加大交通管理力度,适度控制机动车的使用,以停车供应引导小汽车合理出行。三类区域(二环至三环)尽量满足停车需求,适度控制机动车的使用。四类区域(三环以外)与小汽车宽松使用政策配套,加强停车场建设,停车供应完全满足停车需求甚至超前停车需求,优化交通管理。停车换乘政策在靠近外围组团和郊区新城的主干道以及重要进出城放射性道路等高换乘需求地区布置停车换乘设施,引导通勤出行向公交方式转变从而优化出行方式构造、减少小汽车长距离出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配建停车场发展政策严格执行配建停车位指标(机械式停车泊位遵从现有技术管理规定);新建住宅宜采用较高原则配建停车场,确保基本停车需求;定时对配建停车位指标进行修编路外公共停车场发展政策加紧路外公共停车场的建设,对控规中所拟定的停车场用地应严格控制,不得随意变化用地性质;集约运用土地,建设立体化,功效复合化;激励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停车场,采用政府指导、市场经营模式;路内停车场发展政策严格限制路内停车,控制路内停车总量;根据停车需求确需设立的路内停车场,其选址必须符合限制条件;特殊地段设立路内停车应进行交通分析论证;旧城区停车紧张的住宅区附近,可运用交通条件较好的支路设立夜间路内停车场;逐步推行路内停车场的咪表管理。停车收费政策停车收费是调节停车设施供需关系的经济手段,也是特殊的交通需求管理手段。根据不同交通区域、不同使用类型和不同停车时段,实施不同的停车价格和收费方法,最大程度的优化停车资源配备,推行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的停车系统产业化,增进停车业良性循环发展。具体政策以下:建立统一的停车收费管理机构;费用体系由外向内逐级递增,形成明显的收费水平级差关系;提高路内停车场收费原则;“停车+换乘”配套的停车场地采用低廉的收费原则,甚至免费停放,以激励小汽车乘客换乘公交进入交通拥挤区域。停车场技术、管理政策实施公共设施配建公共化;强化配建停车场的监督管理,严禁挪作他用;明确各类停车场管理主体,配建的路外公共停车场应由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管理。激励和保障高科技应用;路外停车场、库逐步实施信息化管理,并在重要地区建立停车诱导系统。四停车需求预测、总量预测4.1.1基于中心城小汽车保有量的预测成都市中心城近十年汽车年平均增加率为18%,近三年年绝对增加量为13万辆/年。按平均增加率和绝对平均增加量计算,成都市汽车保有量将分别达成261万辆和219万辆。预计成都市中心城汽车保有量将达成210-220万辆,千人汽车拥有量为245辆/千人(按900万人口计算)。国内部分都市汽车保有量都市人口(万)汽车保有量(万)千人汽车拥有量上海市中心城(底)1012广州市中心城()71587121北京市中心城()1000270270成都市中心城()900220245成都市现状小汽车约万,其它类汽车(大中型客车、货车、专用车等)约万辆,从历年增加状况来看,其它类汽车的增加量较小,预计在达成10-12万辆左右,因此预测成都市小汽车约为200-210万辆。考虑将来交通管理(如限行)等因素,按车均个泊位计算,中心城停车泊位应达成240-250万。公共停车泊位比例普通占10-15%,若按下限计算,则公共停车泊位最大需求为24万个。4.1.2基于都市土地运用规划预测1)预测办法本次预测的模型采用基于停车与车辆出行关系的出行吸引模型,运用机动车D点(Destination,指出行达成点)预测法来预测将来的停车需求。根据各个交通社区的控规,统计出将明年控规中多个用地性质的面积,再根据现状的停车场调查资料得出现状各类用地的全天车辆吸引系数。本次规划预测的停车需求只计算车辆发生停放行为的需求,不计算车辆短时间内上、下客发生的停车需求。2)预测模型全日停车总量需求预测模型模型以下:其中:Qi——i交通社区全日停车量Si——i类用地面积(万平方米)Vi——i类用地的平均容积率Ai——i类用地全天吸引车辆数【辆/(日·万平方米)】1)Si——控规中的各类用地面积根据中心城区各片区控规统计出各交通社区内各类用地的用地面积。2)Vi——各类用地的平均容积率根据《成都市中心城形态分区规划》和《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对各形态分区的规定拟定各分区各类用地性质容积率见下表。3)Ai——各类用地全天吸引车辆数根据成都市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技术现状状况调查,现状成都市中心城区各类用地平均每万平方米高峰小时吸引的车辆数以下表。3)Ai——各类用地全天吸引车辆数根据成都市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技术现状状况调查,现状成都市中心城区各类用地平均每百平方米高峰小时吸引的车辆数以下表。成都市中心城形态分区图规划年各分区用地容积率一览表R1住宅用地R2住宅用地R3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科研教育用地医疗卫生体育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文物古迹用地仓储用地工业用地第一分区255656131第二分区44545111第三分区13343421第四分区222221成都市大型设施出行生成率调查值区位用地功效调查机动车生成发率(车/高峰小时·百m2)中心城区C2商场超市~百货~C1办公~R1/R2/R3居住~C5医院~C2餐饮~C2酒店~C4场馆~(R/C)/C综合结合其它都市各类用地的机动车吸发率,按照高峰小时流量比10%,计算得到规划年全天机动车吸发率见下表。成都市中心城各类用地全天吸引车辆数R1住宅用地R2住宅用地R3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科研教育用地医疗卫生体育用地文化娱乐用地文物古迹用地仓储用地工业用地机动车生成发率(pcu/天·千m2))预测成果结合成都市主城区现状停车场的停车特性,预测成都市规划年各类用地的停车泊位平均周转率以下表所示。各圈层停车泊位平均周转率范畴平均周转率一环以内5一环~二环4二环~三环3三环~四环2交通社区停车泊位需求=交通社区机动车全日停车量/停车泊位平均周转率在预测规划年各交通社区全日总停车量的基础上,通过上式得到规划年成都市中心城各交通社区停车泊位需求以下图所示。中心城各社区停车需求预测规划年中心城停车泊位需求约为250万个。公共停车泊位比例普通占10-15%,若按下限计算,则公共停车泊位最大需求为25万个。供需平衡分析4.2.1规划资源分析 根据中心城现有控规,对规划的停车场资源进行分析。1、公共停车场1)独立占地停车场 经统计,控规中独立占地的社会停车场(库)用地(S31)共有189处,空间分布以下图所示,其中金牛区48处、青羊区24处、武侯区19处、高新西区7处、高新南区9处、成华区35处、锦江区22处、龙泉驿区12处、郫县7处、新都区6处,停车场用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能提供约万个停车泊位。中心城控规停车场用地分布示意图控规停车场数量分布统计表区域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高新西区高新南区成华区锦江区龙泉驿区郫县新都累计内环内070000400011内环~一环723002100015一环~二环1144022400027二环~三环15170221910056三环~四环159443104117673四环外01132000007累计4824197935221276189控规停车场面积分布统计表区域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高新西区高新南区成华区锦江区龙泉驿区郫县新都累计内环内087210000727600015997内环~一环1769841126803004349207000035032一环~二环2664441698894025092653531100050180二环~三环763352078234140827910373125011997800248826三环~四环73936339451574318428151816601514626452713848525687347317四环外049781130919571100000022413累计19461358003559842762333079176748542945524938485256877197652)配建公共泊位控规中规划的配建公共泊位经统计共52653个,其中金牛区16205个、青羊区6641个、武侯区8347个、高新西区114个、高新南区13344个、成华区3666个、锦江区3333个、龙泉驿区467个、郫县490个、新都46个。内环内共分布有4880个、内环~一环分布有3537个、一环~二环分布有5333个、二环~三环分布有17601个、三环~四环分布有20702个、四环外分布有600个。中心城控规配建公共泊位行政区统计分布图中心城控规配建公共泊位空间统计分布图2配建停车泊位成都市停车配建指标发展历程:之前:参考国标《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采用《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07-:采用《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至今:采用《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配建指标建筑类别机动车(车位/100㎡建筑面积)非机动车(辆/100㎡建筑面积)二环路以内二环路以外住宅11公共住房((政府投资的经济合用房和限价商品房)宾馆、酒店-办公楼商业场合3医院体育馆20影剧院3315展览馆1非生产性工业工业品销售维修用地-配建泊位预测的参数选用(1)配建指标按照《成都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二环路以内为建成区,结合近年来二环路以内土地招拍挂状况,每年二次开发总量约30公顷左右,加上部分自有用地的开发,每年约40-50公顷左右,至时二环路内用地改造按5平方公里来测(3)二环-三环现状空地较少,至改造面积按20平方公里来测算。预测成果:中心城可提供配建泊位207万个。4.2.2分区差别化供应及停车泊位比例构造在区域差别化政策的指导下,拟定不同区域所需满足需求的比例(即供需比)以及配建、路外公共和路内公共的构造比例以下表所示。分区差别化供应及停车泊位比例构造供需比配建比例路外公共比例路内公共比例一类区域~85%13%2%二类区域~87%10%3%三类区域~88%9%3%四类区域190%6%4%4.2.3供需平衡分析成果供需平衡分析成果配建泊位(万个)路外公共泊位(万个)路内公共泊位(万个)总计需求二环以内23二环以外供应二环以内1821二环以外18910缺口二环以内50二环以外09累计0注:本表成果为按表4-4中上限供应的计算成果4.2.4结论通过供需平衡分析,停车泊位总缺口约万个。其中配建停车位缺口为总需求的%(若按下限供应则总体不会存在缺口),阐明现有配建原则基本合理,能满足较高的需求水平,但由于二环内缺口较大,建议阶段性提高二环内的配建指标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路外公共停车位缺口为总需求的%,即使按下限供应也存在缺口,需要补充;路内公共停车位按需求进行供应。从交通社区的需求平衡分析来看,如图4-6所示,有226个交通社区能满足总需求,175个交通社区不能满足停车总需求。停车泊位缺口密度较大的社区如表4-11所示,能够看出,停车泊位缺口较为严重的社区均集中在二环路以内。各社区停车泊位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停车泊位缺口密度较大社区一览表社区编号停车泊位缺口(个)缺口密度(个/平方公里)环域29905449内环以内3239313169内环以内49837573内环以内55384148内环以内614396159内环以内77664919内环以内98874880内环以内10341814628内环以内117236959内环以内1312616072内环以内149804192内环以内186794357内环以内2814626257内环以内335844502内环以内367385688内环以内3910254385内环以内4014625631内环以内628034421内环至一环6416775873内环以内8114359209内环以内82280718021内环以内847614886内环以内9011198619内环至一环10824504206一环至二环11015445406一环至二环12313375720一环至二环124483715525一环至二环129373611069一环至二环至一环至一环1676654271内环至一环170199419203一环至二环172408612105一环至二环五中心城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路外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5.1.1布局思路及办法针对有缺口的交通社区进行选址;运用未拟定具体性质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22,考虑综合开发);或已明确为农贸市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但未建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二环路内缺口特别大的地区考虑运用绿地下的地下空间;运用上述办法仍不满足需求的,在有关地块中增加配建公共停车位。5.1.2不同类型停车场开发建议根据停车场建设立体化、复合化的发展思路,停车场建设应充足考虑提高土地运用效率。1)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对于不同用地规模的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S31)的开发建议以下表所示: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开发建议表用地面积(平方米)建设形式建筑密度与否允许叠建≤1000停车架----1000-3000立体综合开发≤50%否>3000立体综合开发≤50%是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22,配建公共停车泊位)对于不同用地规模的配建公共停车泊位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R22)的开发建议以下表所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开发建议表用地面积(平方米)建设形式建筑密度提供公共停车泊位数-3000停车库≤50%A**353000-5000停车库/停车楼≤50%5000-7000停车库/停车楼≤50%>7000停车库/停车楼≤50%200注:A——表达地块面积;——地下空间平均运用率;——公共停车泊位供应按地下层考虑(经测算,R22用地本身配建车位运用地下层即可满足,地下停车场按3层开发考虑,剩余层可用来提供公共停车泊位);35——每个泊位的建筑面积;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按社会停车场(库)开发建设的地块遵从现行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建筑密度≤50%,容积率不大于。3)绿地地下空间本次规划中尽量考虑少占用绿地下的地下空间,只在二环内停车缺口特别大的地区考虑,且只考虑用地面积不不大于3000平方米的规则绿地。二环内绿地地下空间开发建议表用地面积(平方米)建设形式地下空间运用率建筑层数提供泊位数(个)3000-10000停车库≤50%最多地下2层50-150>10000停车库≤50%最多地下2层150-250,特殊状况可增至300个5.1.3总体方案及评价根据前述布局思路及办法,拟定总体布局规划方案以下图所示:公共停车场总体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规划共新增公共停车泊位万个,其中运用未定性R22用地157处,提供22380个泊位,运用已定性R22用地14处,提供1530个泊位,运用绿地18处,提供2220个泊位。总平衡后泊位缺口仍有万个泊位,仍有150个交通社区的公共停车泊位存在缺口。能够看出,由于中心城用地紧张,可提供的公共停车泊位有限,因此,除了增加公共停车泊位外,提高现有资源的运用效率也非常核心。同时,在公共停车泊位存在缺口的交通社区,需要在有关地块中增加停车泊位指标,建议以增补公共停车位的形式解决(不调节现有统一的配建原则),考虑整体空间布局(重点考虑服务半径)拟定对应的地块,重要以C类用地为主,具体来讲有以下两种途径:在控规调节时增加有关地块的公共停车泊位控制指标;在有关地块的规划设计条件中提出公共停车泊位控制指标。中心城停车泊位总数达成万个(配建停车泊位207万个、路外公共停车泊位15万个、路内公共停车泊位万个),泊位密度约4600个/平方公里(现状泊位密度约1040个/平方公里)。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布局规划方案本次规划新增公共停车场地块均已通过各区县规划(分)局核算,选用的地块除绿地外,均建议采用复合开发的形式。1)锦江区锦江区共新增公共停车场28处,以下图所示,其中运用绿地5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3处,各处停车场具体信息见下表,共新增公共泊位4290个。锦江区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一览表编号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用地性质提供泊位数1-11(Ⅰ.B)-e-09-043187G121001-21-d-05-045248R241801-31-a-01-053104R241001-41-a-04-033945R241001-51-b-04-015866R221501-61(Ⅱ.A)-a-08-024008R221001-71(Ⅱ.A)-b-02-013990R241001-81(Ⅱ.A)-c-03-025353R221301-91-a-04-0317785R222001-101-c-03-055387R221401-111(Ⅴ.F)-a-01-035752R221501-121(Ⅳ.D)-c-06-025845R221501-131(Ⅲ.D)-b-03-038087R222001-141-b-02-013536R22901-151(Ⅵ.A)-a-02-037872R222001-161(Ⅵ.A)-f-02-0114100R222001-171(Ⅵ.A)-f-05-024998R221301-181(Ⅵ.B)-a-03-076677R221701-191-b-04-017554R221901-201(Ⅲ.G)-d-07-105396R221401-211(Ⅶ.B)-d-02-026606R221701-221(Ⅶ.A)-i-04-0211175R222001-231(Ⅶ.A)-c-03-034720R221201-241(Ⅲ.G)-e-06-036481R221701-251(Ⅶ.B)-e-04-014237R221101-261(Ⅶ.A)-i-05-0314306R222001-271(Ⅶ.B)-c-04-0311414R222001-281(Ⅶ.B)-f-04-0611607R22200锦江区新增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2)成华区成华区共新增公共停车场39处,以下图所示,其中运用绿地3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6处,各处停车场具体信息见下表,共新增公共泊位5640个。成华区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一览表编号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用地性质提供泊位数2-12(Ⅷ.B)-c-03-0611521R222002-22(Ⅷ.B)-b-01-0515873R222002-32-e-02-023023R241002-42-c-04-025460R241802-52-c-09-043582R22902-62-b-04-053813R22902-72(Ⅴ.C)-a-01-083449R241002-82(Ⅵ.D)-b-02-064208R221102-92(Ⅶ.B)-a-03-057801R222002-102(Ⅶ.C)-b-07-0116634R222002-112(Ⅶ.A)-b-03-045658R221502-122-d-04-044017R221002-132-b-02-043645R22902-142(FⅣ.A)-b-01-019262R222002-152(Ⅵ.C)-d-01-0527577R222002-162-f-04-043467R22902-172-e-02-035893R221502-182(Ⅵ.A)-a-07-073217R22802-192(Ⅵ.A)-a-02-044038R221002-202(Ⅲ.C)-a-06-044945R221202-212(Ⅲ.C)-c-03-044915R221202-222(Ⅲ.E)-b-04-042202R22602-232(Ⅲ.E)-a-03-083282R22802-242(Ⅲ.E)-a-02-034191R221102-252(Ⅳ.D)-c-01-045582R221402-262(Ⅳ.D)-a-06-044013R221002-272(Ⅺ.B)-c-03-067360R221902-282(Ⅺ.A)-f-02-016782R221702-292(Ⅺ.A)-d-01-0315058R222002-302(Ⅱ.E)-a-02-069134R222002-312-b-04-037366R221902-322-d-01-035412R221402-332-a-01-055663R221502-342(Ⅰ.B)-a-03-016214R221602-352(Ⅱ.A)-b-02-028636R222002-362(Ⅱ.A)-b-01-0511551R222002-372-b-05-0411104R222002-382(Ⅸ.D)-a-02-026881R221802-392(FⅠ.C)-e-03-013973R22100成华区新增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3)金牛区金牛区共新增公共停车场36处,以下图所示,其中运用绿地2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34处,各处停车场具体信息见下表,共新增公共泊位4490个。金牛区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一览表编号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用地性质提供泊位数3-13(Ⅲ.E)-a-04-014542R221103-23(Ⅲ.D)-b-05-033375R22803-33-c-03-043565R22903-43-b-03-074764R221203-53-a-01-027285R241803-63-a-02-053831R24503-73-a-03-093628R22903-83-b-07-015655R221403-93-a-01-023359R22803-103-b-06-063462R22803-113(Ⅶ.E)-b-07-064769R221203-123(Ⅶ.E)-b-11-022550R22703-133-a-09-014005R221003-143-a-06-063581R22903-153(Ⅷ.A)-b-03-122222R22603-168(FⅠ.C)-b-01-162350R22603-173(Ⅷ.G)-f-01-034265R221103-183(Ⅷ.B)-b-03-028123R222003-193(Ⅷ.B)-b-02-047238R221903-203(ⅩⅤ.A)-c-01-077624R222003-213(Ⅸ.A)-b-06-032991R22803-223(Ⅸ.A)-b-04-064232R221103-233-a-02-0211976R222003-243-a-04-034713R221203-253(Ⅹ-a-03-035024R221303-263(Ⅹ-a-09-046458R221703-273(Ⅹ-a-03-036213R221603-283(Ⅹ-a-05-055665R221503-293(Ⅻ.E)-c-03-163276R22803-303(Ⅻ.E)-c-02-114047R221003-313(Ⅻ.E)-c-03-036810R221803-323-b-04-029790R222003-333-a-02-0310149R222003-343-d-05-034049R221003-353(ⅩⅢ.D)-a-03-063522R22903-363(ⅩⅢ.D)-b-02-0310069R22200金牛区新增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4)青羊区青羊区共新增公共停车场18处,以下图所示,其中运用绿地4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4处,各处停车场具体信息见下表,共新增公共泊位2780个。青羊区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一览表编号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用地性质提供泊位数4-14(Ⅰ.G)-b-03-033118G121004-24(Ⅱ.D)-c-06-014562G121504-34(Ⅱ.D)-c-06-045057R241804-44(Ⅰ.F)-c-11-024388G12704-54(Ⅳ.A)-a-02-022677R22704-64(FⅠ.B)-A-02-012808R22704-74(FⅠ.C)-C-01-012406R22604-84(Ⅷ.D)-c-01-036999R221804-94-f-03-115277R221404-104(Ⅵ.A)-c-02-0312581R222004-114(Ⅵ.A)-a-03-0213735R222004-124(FⅢ.D)-c-03-056083R221604-134(Ⅹ.E)-b-02-028262R222004-144(Ⅹ.E)-a-01-0214067R222004-154-a-05-0115684R222004-164-a-04-0211576R222004-174-b-04-0213120R222004-184(Ⅹ.D)-a-01-0711520R22200青羊区新增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5)武侯、高新南区武侯区共新增公共停车场33处,其中运用绿地5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8处,共新增公共泊位4230个;高新南区新增公共停车场4处,均运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共新增公共泊位570个。各处停车场具体信息见下表。武侯、高新南区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一览表编号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用地性质提供泊位数5-15-b-10-013720R221005-25(Ⅴ.C)-a-02-074651R221205-35(Ⅱ.D)-b-06-044907R221205-45(Ⅱ.E)-b-04-085529R241805-55(Ⅱ.E)-a-02-087495R221905-65(Ⅱ.C)-b-03-054089G121505-75(Ⅱ.B)-c-02-133404R22805-85(Ⅱ.B)-b-01-133271R22805-95(Ⅱ.A)-c-13-023825R241005-105(Ⅱ.A)-a-09-033700R241005-115-a-01-123474R22895-125-a-01-043013R22705-135-a-03-042197R22605-145-c-06-032445R22605-155(Ⅲ.A)-d-03-0112220R222005-165(Ⅲ.A)-d-04-058394R222005-175(FⅡ.C)-a-02-0210399R222005-185(FⅡ.C)-a-10-0419173R222005-195-a-01-023154R22805-205-b-03-023567R22905-215-b-02-036063R221605-225-d-03-013600R22905-235-c-09-024061R221005-245-a-04-023799R221005-255-f-02-037130R221805-265-c-01-033314R22905-275-b-04-037781R222005-285(Ⅷ.A)-b-03-034091R221105-295(Ⅷ.B)-a-08-0210166R222005-305(Ⅷ.A)-e-02-044889R221305-315(Ⅷ.B)-b-03-045020R221305-325(Ⅷ.C)-a-01-024995R221305-335(Ⅷ.D)-a-05-025571R221406-16(Ⅱ.C)-a-05-063038R22806-26(Ⅱ.C)-b-02-044127R221106-36(Ⅲ.D)-b-05-047117R221806-46(Ⅲ.E)-c-04-0313598R22200武侯、高新南区新增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6)龙泉驿区(四环内)龙泉驿区(四环内)共新增公共停车场14处,以下图所示,均运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各处停车场具体信息见下表,共新增公共泊位2220个。龙泉驿区(四环内)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一览表编号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用地性质提供泊位数7-17(Ⅴ.A)-c-01-058237R222007-27(Ⅵ.C)-a-08-0110590R222007-37(Ⅵ.C)-b-10-026895R221807-47(Ⅵ.D)-a-02-017126R221807-57(Ⅵ.B)-d-05-047555R221907-67(Ⅵ.B)-c-01-059556R222007-77-a-01-064384R221107-87(Ⅱ.B)-b-05-013073R22807-97(Ⅱ.C)-b-03-015511R221407-107(Ⅱ.B)-a-02-023302R22807-117(Ⅶ.A)-a-04-054732R221207-127(Ⅶ.B)-b-03-0213663R222007-137(Ⅶ.B)-d-01-056023R221507-147(Ⅶ.C)-a-02-017328R22190龙泉驿区(四环内)新增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7)郫县(四环内)、高新西区郫县(四环内)共新增公共停车场7处,均运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共新增公共泊位760个;高新西区运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新增公共停车场1处,新增公共泊位80个。各处停车场具体信息见下表。郫县(四环内)、高新西区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一览表编号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用地性质提供泊位数8-110(Ⅳ.B)-b-07-012625R22708-210-b-03-0215407R222008-310-c-03-044799R221208-410(FⅤ.B)-a-02-053000R22808-510(FⅤ.A)-a-03-013385R22908-610(FⅡ.B)-b-09-083865R221008-710(FⅤ.B)-d-13-023930R2210010-110(Ⅻ.C)-d-02-022942R2280郫县(四环内)、高新西区新增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8)新都区(四环内)新都区(四环内)运用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共新增公共停车场9处,以下图所示,各处停车场具体信息见下表,共新增公共泊位1070个。新都区(四环内)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一览表编号地块编号地块面积(m2)用地性质提供泊位数9-19-b-01-025925R221509-29(Ⅰ.E)-b-01-043146R22809-39-c-02-044904R221309-49(Ⅰ.E)-d-05-032503R22609-59(Ⅲ.B)-c-01-054695R221209-69(Ⅲ.B)-b-05-025464R221409-79(Ⅲ.B)-c-03-055060R221309-89(FⅡ.D)-a-04-063930R221009-99(FⅡ.D)-b-01-106365R22160新都区(四环内)新增公共停车场布局规划图路内公共停车场布局原则5.2.1规划原则总量控制根据都市路网状况、交通状况、路外停车规划及路外停车设施的建设状况,控制路内停车泊位发展总量与动态交通相协调满足交通管理规定,与动态交通相协调,确保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畅通,对都市交通的影响应控制在允许范畴之内适时调节随着路外停车设施的完善,路内停车应进行适时调节,实施动态评定和滚动规划5.2.2设立准则●中心区全部主、次干道和公交车通行通行的道路,白天严禁路内停车。●在设立有路外社会公共停车设施的周边200-300m内,原则上严禁设立路内停车场,已经设立的应予取消●路内停车场的设立不得影响机关、医院车辆、行人通行,不影响学校等单位人员进出。●停车泊位的布置应避开道路交叉口、公交车站、路边消火栓。在有信号灯交通管制的道路上设立停车泊位时,考虑到车辆遇红灯等待的因素,对设有路边分隔带道路的停车泊位的起始位置应离开道路交叉口外侧缘石半径的端点10米或以上,对没有设立路边分隔带道路的停车泊位的起始位置应离开道路交叉口外侧缘石半径的端点25米或以上;在没有信号灯交通管制的道路上设立停车泊位时,应确保道路行车有足够的停车视距,停车泊位的起始位置应离开道路交叉口外侧缘石半径的端点10米或以上。停车泊位与公交车站、消火栓的距离应分别不不大于或等于30米和15米。●路内停车场的设立必须满足下表的道路车行道宽度原则成都市设立路内停车场的道路车行道宽度原则道路类别车行道宽度路内停车设立双向通行18m以上允许双侧停车12~18m允许单侧停车局限性12m严禁停车单向通行12m以上允许双侧停车8~12m允许单侧停车局限性8m严禁停车●对于交通高峰压力大的道路,设立的路内停车可采用限定时段停放的方法,只允许在非高峰期间停放。●运用交通流量的昼夜差别,在有条件的住宅区、娱乐场合周边设立合适的夜间临时停车点。5.2.3布局办法充足考虑路内公共停车需求和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布局,并结合近期开发土地的性质和规模,考虑都市道路新建、改建、扩建状况,在满足设立路内停车准则的前提下,拟定路内停车场的位置和规模。新增或取消占道停车泊位,必须结合都市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等,进行科学的论证、分析和合理的交通组织。六换乘停车场规划停车换乘(Park&Ride)模式普通是指私人小汽车出行者在都市中心区外围(边沿或郊区)停车,换乘都市公共交通系统(普通以轨道交通为主)进入都市中心区,回程再运用公共交通方式返回到该停车换乘设施的停车场,然后驾驶私人小汽车返回出行起点,其重要目的是激励交通方式的转移,以减少进入中心区(特别是以通勤为目的)车流量。经验借鉴伦敦:有1/3的地铁车站设立停车换乘设施,这种体系既为公共交通提供了方便,又有效限制了私人小汽车进入都市中心区。香港:停车换乘设施大多与地铁和轻轨结合在一起建设,小汽车能够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停放在P&R停车场内,然后居民换乘公共交通前往市中心。德国慕尼黑:地铁线附近的停车场提供超出1000个停车位,收费低廉,市民停车之后搭乘地铁,10余分钟可达成市中心;汉城:P&R设施沿重要通勤铁路系统建设,在车站200m半径范畴内布置了69个P&R设施,总泊位累计15285个,其中36个停车场位于汉都市区内以引导小汽车出行者乘坐公交出行。北京:1)设立原则(1)四环路(65公里(2)在通往城区外围的轨道交通线路或公交线路末端1-2个车站,或者对外公路、快速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和公交线路的交接处附近,设立P+R停车场;(3)停车场规模要适宜,原则上不不不大于500个车位,根据需求个别可达成1000个车位;(4)具体设立需结合车站用地条件、路网条件综合考虑,规模超出500车位和在用地紧张条件下,宜采用立体式停车,节省用地并减少换乘距离。2)规划方案按照规划,北京最后将建设50到100个P+R停车场,每个停车场大概1万平方米,能够提供200到500个停车位,全市的P+R停车场总量能够停泊大概5万辆小汽车。上海结合综合交通客运枢纽规划16个换乘停车场,总泊位8000个。本次上海世博会设立换乘停车场7个,总泊位3500个。经验总结:结合轨道站点、公交枢纽站点、客运交通枢纽等建立P+R体系,吸引小汽车出行方式向公交出行方式转换。设立在中心城边沿。停车规模适度:300到600个泊位。特殊状况下可超出1000个泊位。成都市应根据本身的实际状况(如现状都市建设状况、地铁建设进度、地铁及公交有关规划、居民出行习惯等)来综合考虑换乘停车场的设立。布局原则1)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随轨道及公交系统的逐步完善实施建设)2)重要在三环以外区域选址(为外围组团及三环至四环区域的市民提供进入都市中心区的换乘服务)3)临近外围组团与中心城的重要联系通道4)结合轨道站点和公交枢纽站布设(尽量无缝衔接,最大距离不超出300米)地块运用1)高效运用土地,以地上地下综合运用的立体停车楼为主。2)地块最小面积不适宜低于4000平方米。3)4000-7000平方米的地块宜单独建设,主导用地性质为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S31)。4)7000-10000平方米的地块激励叠建(写字楼、商场等),主导用地性质为机动车停车场库用地(S31)。5)对10000平方米以上地块,不变化地块的原规划用地性质,配备一定的换乘停车泊位,同时予以对应的容积率奖励。布局规划本次规划研究结合已规划的9条地铁线和重要公交枢纽,共规划30个大型换乘停车场。其中结合地铁站点布局28个,结合公交枢纽布局2个。四环外12个,四环内18个,规划方案如图2所示。各行政区规划换乘停车场分布如表2所示。各换乘停车场具体地块详见《成都市中心城周边机动车综合停车场规划》。图6-1停车换乘停车场规划方案示意图表6-1规划换乘停车场行政分区统计分析表代码行政区规划换乘停车场个数代码行政区规划换乘停车场个数WH武侯1XD新都4SL双流5CH成华2WJ温江1LQ龙泉5QY青羊2JJ锦江2JN金牛2GXN高新南2GXX高新西1总计30PX郫县3表6-2规划换乘停车场功效分析表编号功效GXN-1结合地铁1号线为双流、外围地区从人民南路进城的小汽车以及高新南区进城的小汽车通勤出行提供停车换乘GXN-2结合地铁5、8号线为双流、外围地区从元华路进城的小汽车以及高新南区进城的小汽车通勤出行提供停车换乘SL-3结合地铁5号线为外围地区从元华路进城的小汽车以及华阳进城的小汽车通勤出行提供停车换乘SL-4结合地铁1、6号线为外围地区从人民南路进城的小汽车以及华阳进城的小汽车通勤出行提供停车换乘SL-5结合地铁6号线为外围地区从红星路进城的小汽车以及华阳进城的小汽车通勤出行提供停车换乘WH-1结合地铁3号线为东升、外围地区从新川藏路进城的小汽车以及站点周边片区的小汽车通勤出行提供停车换乘SL-2结合地铁3号线为外围地区从新川藏路进城的小汽车以及东升进城的小汽车通勤出行提供停车换乘SL-1结合温双专线为双流、外围地区从成新蒲快速路进城的小汽车以及站点周边片区的小汽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业龙头企业会议合同
- 景区旅游解说系统优化考核试卷
- 摩托车启动系统与故障检修考核试卷
- 特殊作业机器人作业流程优化试题考核试卷
- 放射性废物处理与核设施的安全文化考核试卷
- 发电机润滑系统考核试卷
- 社区卫生服务临床路径应用考核试卷
- 网络安全防护法律法规适用性考核试卷
- 海水养殖水质监测新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 玻璃制造的化学稳定性与抗腐蚀性考核试卷
- 《智能网联汽车用摄像头硬件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 2024年3月ITSMS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基础(真题卷)
- 节能评审和节能评估文件编制费用收费标准
- 2023-2024年《劳务劳动合同样本范本书电子版模板》
-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状况第四次中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 MOOC 数据挖掘-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培训
- 第13课+清前中期的兴盛与危机【中职专用】《中国历史》(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
- 2024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苏轼临江仙课件大学语文完美版
- 《施工测量》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