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县总体规划_第1页
唐县总体规划_第2页
唐县总体规划_第3页
唐县总体规划_第4页
唐县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部分规划概述4第一章唐县概况4一、地理位置4二、历史沿革4三、自然概况6四、社会与经济发展7五、与本次规划有关的区域性重大工程项目7第二章规划修编的背景与技术路线8一、规划修编的背景8二、规划修编的动因8三、规划根据9四、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9五、规划修编的重点10六、规划期限10七、规划范畴10第二部分唐县将来的发展分析与评价10第三章唐县将来发展分析10一、区域发展环境分析10二、唐县将来发展的SWOT分析11三、唐县宏观经济发展阶段14四、唐县的综合竞争力分析14第三部分县域城乡体系统筹规划20第四章经济社会发展目的与战略20—、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20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20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的20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施环节21五、经济社会发展引导与战略重点22六、各产业持续发展战略23第五章县域城乡化水平分析与预测26一、县域总人口发展预测26二、县域城乡化水平发展预测28三、县域城乡化动力机制发展途径30四、城乡化发展战略31第六章县域城乡体系规划31一、县域城乡现状特性与评价31二、县域城乡发展战略与总体构想34三、县域城乡规模等级构造规划35四、县域城乡职能构造规划36五、县域城乡空间构造规划37第七章县域社会服务设施统筹规划37一、教育设施37二、文体设施38三、医疗卫生设施38四、市场建设38第八章县域空间开发管制区划39一、严格控制发展区39二、限制发展建设用地40三、激励发展建设用地41第九章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41一、县域村庄现状41二、县域村庄空间布局整合原则41三、村庄撤并原则41四、中心村拟定原则42第十章专项规划42一、环保规划42二、综合交通体系统筹规划45三、县域基础设施统筹规划46四、防灾规划51五、县域水资源运用规划53六、与土地运用规划协调规划56七、县域生态旅游规划58第四部分县城总体规划66第十一章都市性质、都市发展目的与都市规模66一、都市概况66二、县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66三、都市性质66四、都市规模67第十二章都市总体空间发展规划69一、都市用地发展方向分析69二、都市规划用地范畴70三、规划布局构造70四、都市用地布局规划71第十三章都市道路系统规划75一、道路的职能分工75二、道路交通设施75第十四章都市绿化系统规划75一、设计构思75二、生态绿地系统规划76第十五章都市景观系统规划77一、保护历史形成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结合,山、水、城融为一体的格局77二、保护和发展都市中轴线,体现城廓形象77三、保护与都市沿革亲密有关的水系77四、都市出入口设计77第十六章都市工程规划78一、给水工程规划78二、排水工程规划83三、电力工程规划84四、电信工程规划86五、燃气工程规划87六、热力工程规划89七、管线综合工程规划89第十七章规划区城乡协调空间发展与“五线”控制90一、空间管制区划和管制规定90二、五类控制线的界定91第十八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91第十九章近期建设规划92一、近期建设规划原则与规划期限92二、近期建设规划用地的选择92三、近期建设重点与建设时序92第二十章都市远景发展构想94一、远景规划期限94二、远景发展方向与规模94三、都市构造95四、道路95第二十一章规划区界定95一、都市规划区界定的原则95二、规划区界定范畴95三、规划界定区中重要项目与设施的布置95四、城乡协调规划95第二十二章规划实施方法和建议96第一部分规划概述第一章唐县概况一、地理位置唐县位于XX省中部,保定市的西南部,地处太行XX麓,位于东经114°27'至115°03',北纬38°37'至39°09'之间。北与涞源县接壤,西与阜平县和曲阳县相连,南与定州市为邻,东与望都和顺平县交界,县域总面积为1417平方公里。唐县县城距首都190公里、省会石家庄100公里、XX220公里、保定50公里。二、历史沿革唐县历史悠久,为古唐侯尧之封地,其名肇于上古,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类聚居活动,属仰韶文化遗迹。1、设立沿革

公元前2377年,尧帝放勋诞生于今唐县尧山。公元前2360年,帝尧放勋被封为唐侯,治所阳邑(今固城,一说在长古城),亦称唐,即在唐县境内,称古唐侯国。公元前2353年其兄帝挚将帝位让给尧,也是在唐县举办的"禅让"典礼,并在伏城建都城,后因水患,由此地赴平阳(今XX省临汾西)执帝位。虞舜执政后,将尧子丹朱封为唐侯,治所鸿郎城(今洪城)。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春秋时期,境内已有左人邑(今周雹水、北雹水)、中人邑(今都亭)、孤邑(今北高昌,亦称庆都邑),阳邑(亦称唐邑,今固城),属燕地、中山地。

战国时期,属赵国,中山国,西北边界置鸱之塞(亦称鸿上塞,今倒马关之上冠顶。),东北界置庆都邑(今北高昌),赵武灵王时,中山国武公于境内筑起西起西大洋,经蔡庄,南唐梅,东北达顺平、满城的古中山国长城,唐县境内长达20公里,至今长城走向、残存石砌墙体、望台、战台等仍然清晰可辩。秦属上谷郡。2、置县

西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置县,因古为唐侯国得名唐县。属冀州剌史部中山国所辖。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改国为中山郡,唐县属之。新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唐县为和亲县。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名唐县,仍属冀州中山国所辖。魏晋因之。北齐撤销唐县并入安喜县(今定州城东南),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唐县,属定州博陵郡。唐代属XX道定州。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改唐县为中山县,后唐同光初复为唐县。后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改唐县为博陵县,后汉初复名唐县。宋属XX西路中山府。金属XX西路定州所辖。元代改属保定路。明代从属京师省保定府。清初仍属保定府所辖。民国初沿清制,民国2年(19)撤销府级建置,唐县属直隶省范阳观察使所辖。民国3年(19)范阳道改称保定道辖唐县。民国(1928年)6月28日,直隶省改称XX省,唐县属XX省直辖。民国26年(1937年)1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开赴唐县抗日。中旬在北店头村建立了唐县抗日XX政府,属冀西区所辖。民国28年(1939年),先属冀西二专区,后属四专区。民国31年(1942年)改属北岳区四专区。民国33年(1944年)改属北岳区三专区。民国34年(1945年)改属冀晋三专区,同年9月3日,日本侵略军撤出唐县,县城解放,唐县抗日XX政府迁驻唐县城。民国35年(1946年)2月,唐县属冀晋行政公署所辖。民国37年(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唐县属五专区。民国38年(1949年)1月改属察哈尔省易水专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唐县属保定专区所辖,始终到1990年终,或称保定专区,或称保定市,或称保定地区,唐县仍然属之。3、政区演变

西汉初置唐县后,境内设过左人乡(今周北雹水)、中人亭(今都亭)、阳邑(今南北固城)、庆都邑(今北高昌村)、倒马关(今倒马关村)、鸿郎城(今洪城)、八渡关(今十八渡村)、马溺关(今伏城西北)、委粟关(今南北城子)等,全县政区无考。

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慕容垂建中山城(今南北城子),称后燕,辖唐县。

北齐升明三年(公元479年)撤销唐县建置,并入安喜县(今定州城东南),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复置唐县,其间废县1。

北宋初辖18乡2镇,后辖10乡2镇,名称无考。雍熙元年(公元946年)置军城寨;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将唐县山区之黄石口、鹤峪口、娘子神等20多村人户划归军城寨直辖,唐县政区仅剩3乡2镇(名称无考)。

元、明时代,唐县境域趋于稳定,明代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全县编为22里社,明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6)仍为22里社。已含有现今唐县幅员雏形。

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全县仍分22社,212村,外加14个满洲屯。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为22社、264村、4镇,3个满洲屯。民国初沿清制,民国(1928年),组织法和区、乡村自治法颁行,翌年全县划分五个区232乡(镇),325村。第一区(亦称围城区)驻仁厚镇,辖85乡、103村、一镇;第二区驻拔茄,辖45乡、45村;第三区驻西雹水,辖25乡、34村;第四区驻西唐梅,辖44乡、56村;第五区驻下苇,辖31乡、86村。民国(1934年),自治区裁并,改设3个区、245乡、325村,1481闾,7432邻。民国25年(1936年)区公所撤销,闾邻不变。

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后,唐县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共唐县县委、唐县抗日XX政府将全县划分6个区,辖村342个。翌年改划为11区,辖343村。为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临时置定唐县,唐县境中南部,白合为界,唐河东、南部153个村庄,分别于1942、1943年划归定唐县,定唐县抗日XX政府设在黄金峪村。民国34年(1945年),唐县境域仅存白合西北山区4个区、140个村庄;第一区驻川里村,辖村40个;第二区驻下苇,辖村45个;第三区驻南齐家佐,辖村28个;第四区驻白合,辖村27个。三、自然概况地形、地貌唐县地处太行XX麓,境内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地区山势起伏,层峦迭障,山区面积占唐县面积的80.5%。县域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可划分为西北部山区和东南部平原区两大类型。西北部山区又分为中山区、低山与丘陵区。中山区位于最北部,海拔高程在1000m~1898米,最高山峰为大茂山,低山区海拔普通500~1000m,山脉走向呈北东、南西向。丘陵区位于西部山区与东部平原的交接地带,海拔200~500m左右。东部平原为地壳处在稳定缓慢下降时,接受冲积、洪积物而形成的,平均海拔70m左右,地面坡度3‰全县土壤共分4个土类,即:地带土壤的棕壤和褐土,非地带土壤的水稻土和草甸土。是林业、药材业和水稻作物种植的抱负场合。全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19种,其中金属矿7种,非金属矿12种,重要为金、银、铁、钼、铜、铅、锰、石灰石、高岭土、大理石、煤矿等。境内尚有可作为药材的野生植物187种。气候条件唐县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北缘,夏季炎热多雨,空气湿润,冬季严寒比较干旱;春秋季气候温和,光照比较充足,大陆性特性明显,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全县平均气温12.1℃,极端最低气温-22.6℃,极端最高气温40.7℃,无霜期165~200天,数年平均降水量575mm,年最大降水11183.1mm,年最小降水200mm(1997年)。夏季降水量(河流、水系唐县县域属海河流域西部。唐河是海河流域大清河系较大的支流之一,为常年河,全长333公里,总流域面积4990平方公里。有源于境内东注顺平县、唐县的放水、城北二河;清水、逆流、通天诸河为唐河重要分支,分别于县域北部、中部、西部注入唐河流至西大洋水库。全县有大型水库1座、小(Ⅰ)型水库3座,小(Ⅱ)型水库22座,总库容10.88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0.851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9530亿立方米,累计1.8043亿立方米。4、水文地质①、山丘区按地貌特性和岩石的富水性等划分为两个亚区:山丘裂隙贫水区,涉及川里、军城和雹水、北店头、山阳等地。岩性以片麻、页岩、砂岩等为主,地下水在本辨别布较普遍,水量较小,水位埋深2~7m,含有山高水高之特点,单井出水量200~500m3/d,水化学类型为HC03-Ca·Na,矿化度O.16~0.4g/L,水质良好;山区岩溶裂隙富水区,此区重要分布在白合、大洋区和水峪口等地,岩性以白云岩和灰岩为主,地下水埋深在7~75m,单位涌水量0.3~170m3/h.m,水化学类型属HC03-Ca·Na,矿化度O.16~0.4g/L,水质良好,适于农田浇灌、工业生产和生活饮用。②、平原区属于唐河冲洪积扇,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呈扇形散开,重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地层,底部基岩为片麻岩形成隔水层。第四系地层厚度7~75m,由西北向东南逐步加厚,岩性由粘土、亚粘土、亚砂土、砂、砾石、卵石构成。本区地下水丰富,含水层平均厚度15m,单位涌水量30~240rnj/hm。化学类型属于HC03-Ca·Na型,矿化度0.26~0.4g/L。地下水流向沿唐河冲洪积扇轴部由西向东。唐河冲洪积扇发育完善,含有补给、径流、排泄三个区。补给重要来源为大气降水入渗和唐河灌区入渗补给。冲洪积扇的北部边沿由山前冲洪积堆群构成,普通规模小,补给来源差,富水性也很差;在其排泄区,在粘土透镜体构成的局部隔水顶板形成了承压水。1965年前,该区低洼处可打出自流井,后来由于乱打井,承压含水层顶板遭破坏,使该区的承压水与上部潜水混合,水头不能高出地面。平原区地下水动态重要受大气降水、人工开采影响,形成了降水~开采型动态。地下水年内动态变化:3~4月份春灌开始,水位持续下降,7~8月水位开始回升,至翌年2~3月份达成最高水位。地下水年际水位变化:丰水年呈回升势态,枯水年呈下降趋势,但从数年平均动态看,水位呈下降趋势。1983~1996年地下水位变化较小;1996~20XX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年下降速率达1.19m/a,1983~20XX年下降率0.54m/a,现在地下水埋深近20m。5、矿产资源唐县物产丰富,资源充足。重要矿产有石灰石、石英石、花岗岩、大理石、高岭土、金矿、铁矿等十七种,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四、社会与经济发展20XX末全县总人口54.35万,辖7个镇,13个乡,345个行政村,613个自然村。全县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地方生产总值22.7亿元,年均递增10.3%,人均4184元;一、二、三产比例31.2:40.7:28.1;财政收入完毕0.5578亿元,年均递增9.7%。唐县县域交通条件便利,有107国道、保阜公路、保涞公路等通过。在建的张石、保阜高速公路从县域通过,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000多公里,拥有机动车0.6万辆。全县有旅游景点64处,其中自然资源景点21处,人文资源43处(红色旅游景点11处,历史文化旅游景点32处)。五、与本次规划有关的区域性重大工程项目保定市是XX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是“大经济圈”中重要的一极,对于拉动区域经济的增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唐县位于保定市西南部,境内大型工程项目比较多: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张石高速、保阜高速等,均会对县域经济与城乡体系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第二章规划修编的背景与技术路线一、规划修编的背景(一)、94版总体规划介绍与实施评价1、上版总体规划要点规划年限:近期1994年——20XX;远期20XX——县域城乡体系规划社会经济重要目的预测:至农业总产值161290万元、工业总产值188476万元、国民生产总值244145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11元。城乡化水平预测:至县域城乡人口19.6万人,城乡化水平32.2%。城乡体系规划构造:规划期末形成1个县域中心、5个中心镇、3个普通镇、25个乡的四级城乡网络体系。县城总体规划都市性质: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以机械制造和加工工业为主,含有区域性物资集散功效的革命纪念性城乡。都市规模:20XX人口为5.4万,人口达成11万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1平方公里。城区建设用地发展方向:以向东向南为主,合适向西,控制向北发展。布局构想:合理布置各项用地,重点协调好工业和居住,新规划区与老城区,过境交通与内部交通之间的关系,加强城区绿化,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搞好市场建设,避免商业侵占道路,行政办公、商业金融和文化娱乐要形成中心,搞好都市景观设计,体现地方特色,充足发挥县城的中心职能作用,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综合效益。2、上版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唐县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加,全县地方生产总值由1993年的6.8亿元增加到20XX的22.7亿元,年均增加约10.3%。县城人口由1993年的3.955万人(其中非农人口2万人)增加到20XX的7.37万人,建成区面积由4.089平方公里增加到8.93平方公里。近年的都市建设发展过程表明,上一轮唐县城总体规划发挥了较好的规划指导作用。以总体规划为指导,都市化进程明显加紧,城乡建设得到主动稳妥的推动。至20XX底,唐县总人口54.35万人。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完毕了外环路的建设与部分内部道路的改建。二、规划修编的动因近几年来,随着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区域经济开始转向全球经济,以与旅游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衰落,唐县县城性质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因此,都市规划和建设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上版总体规划已不能全方面指导都市建设,需要进行新一轮的都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具体为:1、随着都市化进程加紧,城乡人口的增加,规定对县域内的城乡布局、职能分工与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统一协调,以突出各城乡(乡)的发展特点,增进并保持各城乡的共同繁华,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2、需要理顺与周边县市的关系,主动参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增强县城的综合实力,提高其辐射带动能力。3、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唐县旅游资源优势突显,全县经济发展战略需进行调节。4、县城的性质、规模和构造已经发生了变化,应做出对应的调节与合理的引导,确保都市的可持续发展。5、随着公路运输的快速发展,张石高速、保阜高速的建设,县城对外交通更为便捷,对经济的引力加大,县城用地发展方向须进行调节。6、贯彻某些重大建设项目近期内的建设用地,已经突破城区界限的都市建设用地和都市发展备用地要加以控制,以满足久远发展需要。7、南水北调工程穿越县城西北,其周边用地的生态控制更加重要,需要对县城总体规划布局进行合适调节。三、规划根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XX)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3、建设部《都市规划编制方法》(20XX)4、建设部《都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则》(1995年)5、建设部《城乡体系规划编制审批方法》(1994年)6、建设部《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原则》(1991年)7、建设部《村镇规划原则》(1993)8、《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9、《唐县总体规划(1994年—)》10、《保定市城乡体系规划(20XX—)》11、县统计部门、各业务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与有关图纸等四、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指导思想本轮都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进经济社会全方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充足发挥总体规划对都市发展建设的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指导作用。2、规划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拟定都市发展目的与战略的原则,以唐县自然、经济现状条件为出发点,结合近年唐县发展实际状况,科学合理的制订唐县发展战略与目的。(2)、坚持区域协调与区域发展的原则,在区域范畴对唐县进行优劣势分析、都市发展动力,充足发挥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优势,与区域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相协调。(3)、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配备公共资源,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4)、坚持循环经济、节能省地的原则,以建设生态型、节省型都市为目的,以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为前提拟定县城合理规模,注意节省使用水资源、土地资源和能源,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基本农田,集约高效运用土地。(5)、坚持城乡协调发展的原则,将都市空间布局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村庄空间布局规划相结合,增进城乡协调发展。五、规划修编的重点(1)关注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关注资源的节省与有效运用,打破行政界限,推动都市规划创新与都市建设模式的转变。(2)充足考虑都市发展的复杂性,采用更为灵活的、适应将来发展的规划对策。本次规划着重县域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构造的调节以与重大建设项目的贯彻。(3)本次规划突出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和社会服务设施规划等重点内容,同时对县城安全和都市竞争力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六、规划期限本期规划期限为——近期:——20XX中期:——远期:——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七、规划范畴规划范畴:全县域1417KM2范畴。第二部分唐县将来的发展分析与评价第三章唐县将来发展分析一、区域发展环境分析(一)京津冀层面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单座的都市独立发展已无优势,因此在“圈层经济构造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相继涌现了“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京津冀经济圈”等,其中“京津冀经济圈”涉及“京津冀北经济圈”和“冀中南经济圈”。根据J.R.佛里德曼有关经济增加的空间动态阶段的划分,“京津冀北经济圈”中的重要核心都市——、XX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成熟阶段,其部分产业已经进入了“聚集不经济”的时期,产业的疏散已经开始。而从现在的“京津冀北经济圈”的实质联系来看,这一经济圈内各都市事实上是地理位置相近而构成,并未形成网络型的实质联系,可见,即使核心都市的产业疏散已经开始,但它尚处在起步阶段,这就为全部次一级的都市提供了一种增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二)XX省层面唐县宏观上处在XX省“一线两厢”战略中“一线”的位置,属于XX省的经济隆起地带边沿。XX省城乡体系规划中指出:优化全省城乡发展空间布局,加强城乡体系建设,强化环京津和环省会城乡群,构筑廊石邯、石黄和沿海城乡发展轴,形成“两群三轴”的城乡空间组织构造。唐县位于环省会城乡群与环京津城乡群的断裂点上,同时受京津石等大都市的影响,存在着很大的发展机会。无论XX省委省政府的“一线两厢”战略还是规划系统的“两群三轴”战略,唐县都不在XX省的重点发展轴带上。但是处在断裂点的都市在大都市的阴影区之外,孕育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唐县必须充足发挥本身优势,加强与区域都市的协调,实现其经济社会的新一轮腾飞。(三)发展环境评价唐县在宏观上处在中国经济第三引擎——京津冀的核心区域,微观上无论是从省域还是从市域角度来考虑,唐县都不在重点发展轴带上。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县现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将来是常规发展,还是超常规发展,或是缓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于机遇的把握,抓住机遇唐县可能重铸辉煌,丧失机遇,可能停滞不前。历史经验证明,有准备的都市才含有把握机遇的能力。唐县必须意识届时间的急迫性,抓紧时间,尽快作好对策研究以与目的导向等方面的准备工作,争取主动,做大做强自己。二、唐县将来发展的SWOT分析通过对唐县发展环境与竞争力的分析,应用SWOT的分析办法,就唐县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全方面的、综合的分析,方便为将来提出更科学、久远、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和对策。(一)、都市发展优势(Superiority)1、良好的发展氛围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紧,我国与世界经济的互相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互相补充,外部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2、地理位置优势唐县位于XX中部、太行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地处、XX、石家庄三角地带,位于保定市区西南部,县城距首都190公里、省会石家庄100公里、XX220公里、保定50公里,地理位置较优越。3、区位交通优势唐县公路、铁路交通较便利,境内有京广铁路、107国道。建设中的保阜高速、张石高速贯穿全县,境内有省级公路保阜路、宝平线、蠡野线、京赞线、保涞路等,加之唐县近邻、XX、石家庄三大国际机场与XX港口、黄骅港,将来形成了四通八达发达的交通网络。资源优势旅游资源:境内历史文化、红色教育以与自然资源丰富。自然资源多属原生旅游资源,山、水、林环境秀美,相得益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古唐尧文化、红色教育(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都有很高价值。共同构成“真山、真水、真文脉”的旅游特色,在华北地区占有一定优势。矿产资源:县域内物产丰富,资源充足。重要矿产有石灰石、石英石、花岗岩、高岭土、大理石、金矿、铁矿等十七种,且储量大、品位高、易开采。5、后发优势与营商成本唐县是京石城乡发展轴上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因此在开发建设、土地价格、人力资源、政策管理等方面的成本较低,并且土地资源丰富,空间较大,相对而言营商成本较低,含有后发优势。(二)、都市发展劣势(Weakness)1、综合实力较差,参加区域竞争的内力局限性。据20XX第二届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行,20XX唐县位于全国2052个县中的第1157位;XX省138个县中的第105位;保定市22个县中的第16位。在全国居中档偏下的水平,在XX省与保定市属于排名靠后状态。综合经济竞争力较弱。2、产业发展滞后,总量较低,构造不合理,三次产业构造比例为31.2:40.7:28.1,特别是二产业相对较低,产业链较短、产业群没有形成,明星产业、龙头产业欠缺,影响了都市就业和都市实力的提高。3、经济总量小,运行质量低。唐县GDP完毕22.7亿元,低于全省县域经济平均值。经济总量特性表明,唐县脱贫致富,全方面进入小康社会任重道远。4、财政收入水平较低。1993年唐县财政收入为1862万元,十年来,财政收入稳定增加,年均递增16%,20XX唐县地方财政收入为0.5578亿元。此后实施农村综合改革、农民减负、以与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将面临更大的财政压力。5、公路网密度较低,公路等级构造配备不合理,乡级公路路面状况差。县域内多为山区和丘陵地区,基础设施投资较大。

6、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方面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与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突出。(三)、都市发展机遇(Opportunity)1、国家将继续实施主动财政政策,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增加空间广阔,随着国家经济构造战略性调节和科技创新力度的推动,将给唐县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是增强县域经济持续、跳跃式健康发展的动力。2、国家统筹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机遇。随着XX滨海新区在十一五规划中战略性的提高,京津冀势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加极,有助于唐县加强与京津的产业分工与对接。3、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提出,国家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重点转向农村、公共事业向农村覆盖,为集老区、山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于一体的唐县提供了借助外力谋求大发展的有利时机。4、XX省城乡化战略的实施将推动唐县的城乡化和工业化进程。发明更多的就业机会,也可有效地解决诸多都市问题。5、国家建设项目张石高速公路、保阜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构筑唐县对外交通的廊道,加之县道的建设极大地加强了唐县对外交通的联系,提高唐县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6、“办奥”带来的机遇。“绿色奥运”为唐县发展绿色农畜禽产品和无公害农业项目、生态旅游环境建设、建筑业、新型建材业发明了条件。7、唐县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良好,人文、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全国各省市实施的旅游整体开发战略,阐明高端的旅游开发时机已成熟,加紧唐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有助于加速旅游经济作为唐县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这一战略目的的实现。同时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从追求物质生活逐步转向精神生活,回归自然、追寻文化成为潮流,使旅游业成为朝阳产业,为唐县发展成为旅游强县的战略目的提供契机。(四)、都市发展面临的挑战(Threat)1、宏观上处在京津冀重要发展方向的边沿地带,周边地区竞争激烈。唐县位于环省会城乡群与环京津城乡群的断裂点上,接受辐射能力相对较差,有被“边沿化”的危险。同时周边地区竞争激烈,如南部的定州、北部的涞源、东部的望都等县市,唐县的发展腹地受到挤压。2、基础设施投入较大由于唐县地处山区、半山区平原区,污水解决、道路交通、河流治理、地形改造等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投入。3、旅游资源多为原生资源,其前期开发需较大资金投入。总结以上的分析与评价,要想推动唐县的全方面发展,其基本对策应当是“面对挑战,克服缺点,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在扩大城乡规模的同时,着眼于城乡统筹和哺育唐县的核心竞争力。加紧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坚持区域协调,优先发展与周边同类都市错位、互补的功效和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全方面提高其在区域内的经济地位和服务功效。三、唐县宏观经济发展阶段唐县20XX完毕地区生产总值22.7亿元,人均4184元(约合525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64亿元,财政收入0.5578亿元。根据H.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叙述:社会经济发展分为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工业化阶段、发达经济阶段,人均728—1456美元属于工业化阶段的初级阶段;人均1456—2912美元属于工业化阶段的中级阶段;人均2912—5460美元属于工业化阶段的高级阶段和发达经济阶段。20XX唐县人均GDP为4184元/人(约合525美元),属于工业化阶段的初级阶段,阐明唐县的工业处在急需上升、提高和全方面升级的阶段。四、唐县的综合竞争力分析1、区域竞争力分项比较京津冀都市连绵带都市人口分布区域竞争力重要是指一种区域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它区域相比较所含有的多快好省地发明财富和价值收益的能力。区域价值收益的获得与获得的多少决定于区域发明价值的能力,决定于区域的竞争力。对区域竞争力进行测度,是为了通过选用具代表性的指标,定量体现区域竞争力,通过分析这些量化指标,拟定区域含有哪些竞争优势,哪些方面存在欠缺需要补足,从而根据这些结论拟定区域基于竞争力分析的提高目的。区域竞争力的衡量由某些指标体系拟定,指标的选用原则,必须含有科学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综合性与可比性。京津冀都市连绵带都市人口分布由此,选择了下列五项要素:资本、土地、劳动力、信息与开放性,与其各自量测所须的指标,作为衡量区域提高竞争力的根据。选用唐县与周边的阜平、涞源、易县、顺平、望都、曲阳、定州、满城、与与唐县地区相似的涞水等10个县市,作为分析竞争力各项要素的参考对象,与唐县进行对比分析与排序。(1)资本资本总是一种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资本存量的多寡,特别是资本增量形成的快慢,往往成为增进或妨碍区域经济增加的基本要素。资本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力量。从下图示中,我们能够看到,在我们所列举的市县中,唐县地区生产总值处在第5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于第10位,财政收入处在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处在第9位,无论是从地区的生产能力还是对资金的掌握与累计方面,唐县总值处在中档水平而人均占有量都处在劣势。(数据来源《保定市统计年鉴()》)(数据来源《保定市统计年鉴()》)(2)土地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可再生且数量有限。从辖区面积来看唐县在10个县市中排名第5位,辖区面积为14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排名也是第5位,耕地面积为293平方公里,但人均耕地面积仅占第9位。与其它县市相比,唐县土地的开发潜力较小,区域范畴内的土地种经营受到一定的限制,综合的实力较差。(数据来源《保定市统计年鉴()》)(3)劳动力劳动力即人力资本,它是区域竞争力的直接推动力,而决定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并不只只是劳动力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劳动力的素质。从下图表中能够得知,唐县的总人口占第4位,单位从业人数则占第1位,从数量上讲,唐县的劳动力排名占有优势。但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第9位,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数据来源《保定市统计年鉴()》(4)信息信息化是一场革命,网络的覆盖将全球的空间距离几乎缩短为零,短、频、快的市场潮流已经成为不可抵挡的趋势。谁能掌握最可靠、最充足、最快速的信息资源,谁就能在都市建设和经济发展领域做出最合理、最含有可操作性、最紧随时代需求的决策。从下表中我们能够看到,唐县每人拥有的邮电业务总量排名居第10位,与西部各县相比处在劣势。(数据来源《保定市统计年鉴()》(5)开放性区域的开放程度与国际化程度,体现在它的外向性或开放性上。这涉及它的对外贸易的大小,引进外资的力度等。在全球化时代的当今,其外向性在区域竞争能力中所占比重正日益加大。从实际运用外资额度来看,在所列的各县市中,唐县排名第9位,属下游水平。而从外商投资公司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比值来看,唐县的外资公司在本地经济中的分额还无足轻重。(数据来源《保定市统计年鉴()》)(数据来源《保定市统计年鉴()》)2、区域竞争力综合评价(1)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通过分项比较,我们能够理解到唐县的优势方面和劣势方面,但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整体的概念,因此我们采用将上面的因素加权的办法加以量化,进而拟定下列评价指标体系,以数字的形式体现出各县市的综合实力。评价体系表资本地区生产总值830劳动力总人口62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单位从业人数5财政收入8每万人拥有大学与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数9固定资产投资7信息人均邮电总量1515土地辖区面积715开放性实际运用外资1020耕地面积8外商投资公司产值/地区生产总值10其中权重值的拟定我们采用特尔斐法,请专家对各个指标因子进行直接打分,分数采用百分制。同时我们规划人员参考有关资料,并根据经验集体讨论打分。两种成果汇总后作平均化解决,从而得出了表中所列的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值。(2)评价成果能够看到,在我们所列的市县范畴内,唐县的综合竞争力仅仅高于望都、涞水、曲阳、阜平,位于第6位,与其所拥有的资源优势并不相符。在保定市西部山区县市范畴内,综合竞争力则位于中游水平。与周边县市比较竞争处在劣势,其竞争力低于定州、易县、满城和顺平;而在与望都、西部的涞水、涞源竞争上则差距不大,与曲阳、阜平的竞争则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唐县应抓住机遇,凭借资源与将来的交通优势加紧本身发展,增强综合竞争实力。综合竞争力评价表排名县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辖区面积耕地面积总人口单位从业人数每万人拥有大学与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数人均邮电总量实际运用外资外商投资公司产值/地区生产总值累计1定州8684786581551.581.52易县343.5374.53.53.578.510259.53满城3.5743232.5391131.552.54顺平1.53.51.51.52.53228.58510495涞源1.553.51.56.52.5228840.5456唐县2331.54.53.53.566.571142.57望都1.54.521.512.522.59102341.57涞水1.5321.552.522.56.592441.58阜平13.51.51711.51.58120.538.58曲阳2.542.51.53.543.53.55710.538.5第三部分县域城乡体系统筹规划第四章经济社会发展目的与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1、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全方面统筹、协调发展;2、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调节和优化经济构造,依靠资源优势,重点推动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和水平;3、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突出龙头公司和主导产业的哺育和发展,构筑拉动经济发展、富民强县的实力和基础:4、以科技为先导,教育为基础,大力实施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5、以高新合用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作为富民强县的加速器,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教育培训,全方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6、以提高经济增加质量和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的,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渠道,壮大县域经济,提高人均纯收入水平和生存质量,最后实现经济、社会、人文与生态环境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1、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化兴县、项目兴县、环境兴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社会经济发展思路:(1)用好一种政策——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把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壮大两翼——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把潜在优势转化为显现优势;(3)科学开发运用三种资源——山场和林果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着力加紧改革开放,着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动经济构造调节和经济增加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加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又快又好发展,增进和谐唐县建设,为全方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人文和生态环境共赢的科学发展目的。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的到,唐县县域基本建成华北地区有影响力的旅游强县、当代加工业基地;唐县县城基本建成含有领先地位的外向型、多功效、当代化的生态新城。使唐县综合竞争实力达成保定市平均水平。到,唐县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生产总值达成14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4800元(约合3000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成8000元,三产的比重由31.2:40.7:28.1调节到15:45:40。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停增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成55%以上;农村人口所占比重大幅下降,城乡化率达成50%,基本变化城乡二元构造。唐县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目的分类指标名称指标值经济发展1、GDP(亿元)1462、人均GDP(美元)>3000美元3、一、二、三产业比例15:45:40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8000元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8000元科技教育国民素质1、每万人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4502、专业技术人员比重(%)>4生活质量1、恩格尔系数<30%2、城乡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平方米)≥303、人均年生活用水量(立方米/人·年)804、饮用水质达标率(%)1005、三废综合解决率(%)956、固定根本普与率(线/百人)≥50社会发展1、都市化水平(%)≥502、人口自然增加率<0.7%3、社会保障覆盖率>95%4、贫富差距(倍)<4可持续发展人口自然增加率<0.7%人口规模:(万人)59.5城乡居民社会基本保险覆盖率95%森林有效覆盖率>50%四、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施环节(1)、20XX至20XX,人口控制在55.5万以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率保持在12%,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4亿元,人均达成8000元。一、二、三产业构造由现在的31.2:40.7:28.1调节为23:49:28左右。近期建成大石峪旅游区,完善西胜沟旅游区,借助保阜、保涞公路连接线的建设,带动西胜沟、青虚山的旅游开发。开通县城到大茂山、倒马关的直接通道,大力发展旅游业、信息业等新兴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旅游业服务意识,提高都市的出名度。耕地保持总量平衡,城乡人民生活实现基本小康。(2)、20XX至,经济增加率保持在12.5%以上,到,国内生产总值达成79.5亿元,人均1.39万元。三个产业比例调节到20:45:35,人口控制在57.5万以内。全县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继续快速发展,新建和改造一批工业项目,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逐步取缔污染工业,使都市生态进一步得到改善。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发挥唐县县域物产丰富、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建筑业和制造业,运用技术优势,形成工贸结合的外向型经济。(3)、至,经济增加率保持在13%以上,到,国内生产总值达成146亿元,人均2.4万元。人口控制在59.5万以内。第二产业完毕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化,使高新技术产业占有一定比重。第三产业继续巩固和发展,全县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成40%以上,三产比为15:45:40。五、经济社会发展引导与战略重点1、选准优势产品、拟定主导产业、优化经济构造根据县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资源特性,因地制宜,合理开发,依靠本地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打造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选定并发展主导产业,形成生产、加工、营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链,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拉动农村经济构造和产业构造的调节和优化。2、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加紧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种植、养殖、林果栽培等方面,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战略。发展原则化农业、绿色农业等特色农业,使每个优势产品形成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一体化互动的产业链和利润链,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农业经济构造调节优化保障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繁华3、以工业聚集区建设为基础,提高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工业发展规划的思路是以增强工业公司竞争力为目的,不停推动产业构造的调节和资源优化整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加紧哺育农业产业化中的龙头公司和支柱产业,为园区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因地制宜发展各类工业园区,依靠园区振兴产业。使园区成为县域工业的增加点、城乡化的重要支撑和扩大开放的载体,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4、以城乡化建设为载体,通过完善城乡功效,拓展第三产发展空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路是:以县城的功效化建设、骨干乡镇的城乡化建设、工业园区的市场化建设和旅游业产业化建设为载体,拓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信息网络构建、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劳务输出、社会化服务等为重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途径。5、哺育城乡化的生成优势,提高城乡化水平推动城乡化建设进程的规划思路是,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实施以县城扩容和完善都市功效,重点发展县域副中心—军城乡的建设,加强重点小城乡的哺育和生成为两大内容的城乡化发展战略规划。即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县城的都市聚集功效,壮大总量规模,尽快向功效综合的原则化都市演进;有选择地哺育和生成一批集中化、特色化、专业化的小城乡,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城乡发展格局。六、各产业持续发展战略(一)、农业1、生态农业发展目的明显改善全县生态环境,县域要搞好荒山建设,绿化覆盖率增加到50%以上。保护现有自然生态系统,加强环境治理,使全县环境等级达成清洁,河流水体水质达成地表水水质原则。垃圾无害化解决达成100%。要围绕都市和村镇,建设绿化防护林带。规划期内要完毕南水北调、唐河、通天河、唐河灌渠的保护林带建设。山麓平原生态农业经济区、低平原农牧生态经济区和西大洋水库,需要布置农田林网保护体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秸杆饲料,发展畜牧业和沼气运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2、生态农业发展条件分析有利条件:粮食生产基础较好;土地资源广阔多样,畜牧业生产优势明显;名、优、特产品种类较多;劳动力资源充裕;县域位处京、保、石三角腹地,含有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区位。制约因素:人地矛盾日渐突出,人均占有耕地较少;森林覆盖率偏低,水土流失仍很严重;环境污染尚未得到彻底治理,农田浇灌用水困难;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稳定性差;水资源日趋紧张;农业产业化机制尚未建立。3、生态农业发展重点(1)加紧种植业构造调节,在保持粮食总产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发展粮食种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小杂粮和食用菌种植业,着力抓好“两园三带五区”建设,彻底变化现状“山清水秀,人贫地瘠”的状况。(2)加紧林业发展步伐坚持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导向,以科技为依靠,兼顾经济效益。围绕山区绿化和城乡绿化,因地制宜,发挥各区域特点,合理配备绿化构造,大力发展林果业。努力实现林业发展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全方面提高全县域的总体绿化水平,完善林业政策,强化林业发展机制。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运用,巩固绿化成果,使唐县县域成为保定市重要的生态圈。发展名、优、稀、特果品基地以与特种经济林基地。县域北部山区林果生态农业经济区:是唐县海拔最高的区域,该区内有峰峦起伏的崇山峻岭,也有低缓浑圆的丘陵和山间盆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林木覆盖率18.8%。该区域的建设要点是:绿化荒山林地;全方面绿化大茂山、倒马关等旅游资源;有计划开发运用区域内矿产资源。低山丘陵林农果生态农业经济区:北起军城乡,南至白合镇,该区域的建设要点是: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加强林网经营管理,提高森林覆盖率;形成以林业为屏障,以畜牧业为中转环节,以矿产开发为支柱、林农牧工商运协调发展的基础;改造荒山、荒坡、荒地;搞好草场建设,发展畜牧业;运用矿产,发展建材业;运用水面发展水产业。(3)主动发展畜牧养殖业唐县畜牧业,要结合牧草和作物秸杆的充足运用,以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为中心发展。主动哺育壮大龙头公司,大力发展猪、牛、羊、禽等特色养殖业。养殖业重点发展小尾寒羊、禽蛋等,有条件的地方可合适发展养鱼业。(4)搞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园区功效定位为集研发、引进、示范、推广、观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生态农业展示基地。为种植基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并使园区的带动作用向周边乡镇辐射。依靠高昌镇现有的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仁厚镇的特色经济专业村,在继续抓好高昌镇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进行资源重组配备,着力打好生态和科技两张牌。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靠,政府为后盾,业主开发为主体的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区。根据《太平山生态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工程》的制订,实施综合立体开发,规模化种植优质、高效、无污染的农产品、蔬菜、瓜果等反季节产品。加大产业化力度,增进地方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5)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大力支持龙头公司的发展,巩固和完善“龙头+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进一步扩展订单农业。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产业化,主动扶持现有的、已成规模的、经济效益好的畜牧养殖加工公司,带动肉羊、肉猪、肉(奶)牛等养殖基地的建设。以唐龙集团为龙头,主动发展棉花种植,逐步实施优质棉花基地项目。完善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建立监管体系。主动探索多个产业化模式,除龙头公司带动型产业化模式之外,激励中介组织带动型产业化模式和专业市场带动型产业化模式。(二)、工业1、工业发展战略推动工业化要立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基础,以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为依靠,着力哺育支柱产业、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有选择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扶优扶强,哺育一批上规模、有水平、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小型巨人公司,加紧工业化进程。2、发展的重点加紧工业改造、改组,主动引进资金和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与一、二类工业。提高工业整体效益。工业要在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基础上,主动调节优化内部构造,大力发展哺育支柱产业,重点哺育食品、玩具、玻璃工艺、铜铸、锻造、纺织、矿产品加工等骨干行业,改善建材、机械制造、皮毛皮革三大行业,大力发展信息产业。远期全县以中小型加工制造业和特色工业为基础,进一步加强工业内部的产品构造调节,提高技术在工业产品中的含量。要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加强工业聚集区的建设加强县域工业聚集区的建设,着力哺育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形成蔟群化发展,构筑含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集群。重点打造县城工业聚集区、王京工业聚集区、白合工业聚集区、田家庄铜铸工业园区、西南工业聚集区。(三)、第三产业以县城的功效化建设、骨干乡镇的城乡化建设、工业园区的市场化建设和旅游业产业化建设为载体,拓展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餐饮服务、信息网络构建、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劳务输出、社会化服务等为重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发展空间和非农产业转移就业途径。1、第三产业发展战略对经济构造进行战略性调节,大力发展旅游业,加紧服务业发展,营造旅游品牌,扩大总量,优化构造,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规划期内,继续加强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讯业的发展,强化旅游业的龙头地位,发挥餐饮业服务优势,发展商品流通业,规范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2、第三产业发展条件分析有利条件: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组织较好,对周边县市有较强的消费吸引;含有良好的人文环境优势;良好的外部政策导向优势。不利条件:基础单薄,旅游开发力度不够,不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周边县市的竞争力在明显加强;信息传输渠道狭窄,宣传力度不够;观念意识相对滞后,政策、体制与发展不配套。3、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1)主动哺育开发旅游文化产业,建设旅游大县和文化名县。(2)强化专业市场建设,加紧物流业的发展步伐。(3)以实施数字唐县工程为导向,主动发展信息产业。(4)以职教培训为契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5)优化金融环境,强化地方金融功效,完善金融服务业。第五章县域城乡化水平分析与预测一、县域总人口发展预测(一)、县域总人口现状(1)根据《唐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49-)统计资料得知:1949年全县总人口23.51万人。到20XX增加到54.35万人,翻了一番,年平均自然增加率为15.7‰,五十六年净增人口30.84万人,年增加5500人。从1949年至1994年人口统计资料与增加曲线看,全县人口出现过三次增加高峰年,分别为1970年,1978年和1990年,这三次人口高峰年将总人口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其中1949年至1990年前三个阶段人口增加速度要快于1991年至20XX后二个阶段,这与计划生育和当年经济社会状况有较大的关系,例如1962年——1965年之间,人口年增加为1957人,这与1963年唐县洪水灾害有较大的关系。从非农业人口曲线看,发展比较稳定,处在一种持续增加的状态。而农业人口增加曲线则变化较大,增加速度明显高于非农业人口的增加速度,且其变化状况与总人口变化状况基本上同时,从人口增加曲线很清晰地看出全县人口增加速度的快慢,基本上取决于农业人口的增加速度。(2)截止到20XX底,唐县域总人口54.35万人,人口密度为375人/平方公里。(3)县域人口增加分析自1995年至20XX唐县人口增加较为稳定,总人口综合增加率约为7‰;农业人口综合增加率约为4‰;非农业人口增加速度较快,1995—1999年以35‰速度递增。县域人口增加一览表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总人口人数(万人)综合增加率(‰)人数(万人)综合增加率(‰)人数(万人)综合增加率(‰)1995年47.423.1150.531996年47.511.83.275150.774.81997年47.520.23.44050.9131998年47.6633.513251.1651999年48.017.43.62651.61920XX48.3473.723352.058.620XX48.544.53.761152.31520XX48.8363.821652.656.520XX49.054.54.097153.149.520XX49.3664.417.853.771120XX49.747.64.614.554.3510(注:20XX后来城乡人口以驻地人口统计)(二)县域总人口发展预测根据对唐县域人口增加的途径分析,本次总体规划对唐县域人口规模预测拟采用综合指数增加预测法与时间序列一元回归分析法。1、综合指数增加法:Pn=P0(1+r)nPn为预测期末总人口数,Po为基期总人口数,r为综合递增率,n为预测年限。以历年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预测,根据历年人口发展特性,以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拟定参数r值为:-20XX为7‰,-为6‰,以20XX末人口为基点,即Po=54.35万人,则:年份(年)人口(万人)54.3556.358602、一元回归分析法规划预测模型:P=A+B·T模型公式中,P为规划年的总人口数;T为规划期年的时间数值;A、B为回归方程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求得。序号(n)时间数列(T)总人口(P)(万人)1199550.532199650.773199750.914199851.165199951.61652.05752.31852.65953.141053.771154.35按逐年增加趋势得出:A=-567.79B=0.31那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方程为:P=-567.79+0.31·T。规划年20XX20XX预测参数(T)人口数(P)(万人)54.3555.3156.7558.41备注20XX为规划基期年3、唐县总人口预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唐县人口政策,则唐县的人口分期控制目的为:20XX:55.5万人:57.5万人:59.5万人二、县域城乡化水平发展预测(一)、县域城乡化水平发呈现状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都市规划,坚持城乡统筹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社会经济的二元构造,从根本上解决困扰我国发展的“三农”问题,必须主动稳妥的推动我国农村城乡化的发展进程。县域都市化水平发呈现状20XX与以前,城乡化水平普通采用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的测算办法(公安部的统计口径),但是由于80年代以来,随着户籍制度的逐步松动,大量乡村剩余劳动力开始从事非农产业,越来越多的农业户籍人口开始进城务工经商并逐步到各类城乡定居。在二十数年来的城乡快速发展时期内,户籍制度的转变明显滞后于乡村人口就业构造和城乡空间分布构造的转变。因此,用非农业人口比重来表达人口的城乡化水平明显是偏低的。20XX起,城乡化水平则采用城乡实际居住人口与总人口的比值来测算,其统计口径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口径一致,这种统计口径基本靠近城乡化的真实水平。截止20XX底,唐县域总人口54.35万人,城乡人口11.09万人,现状城乡化水平20%。(二)、县域城乡化水平发展目的1、人均GDP与就业岗位关系法研究人员发现人均GDP的多少与不同产业的就业岗位有着亲密的关系,我们只要找到其中的关系,就能计算出各个产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根据都市化目的测算的规定,我们通过计算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根据带眷系数法算出农业人口,以此间接推算出都市化的发展水平。根据柯柄生有关《对推动我国基本实现农业当代化的几点认识》的判断,社会人均GDP与农业劳均GDP有以下关系:(社会人均GDP与农业劳均GDP水平关系)社会人均GDP(美元)农业劳均GDP(美元)80060015001000300040002400唐县县域生产总值预计达成146亿元,社会人均GDP24000元,约和3000美元,三产比例预计为15:45:40,则农业增加值为21.9亿元,约合2.8亿美元。需要基本人口数为2.8÷0.00002=14万人,根据现阶段年纪构造和劳动构成资料的汇总分析,被抚养人口取50%,服务人口比例取10%,则农业人口数为:23万人。则城乡人口为36万人,其都市化水平为60%。2、农业生产力与农业从业人口关系法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从业人员从土地的束缚中得以解脱,为都市的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社会人口构造发生变化,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上升,一产从业人员比例下降,都市化的水平提高。根据下列公式进行推算:Yt=Do(1+r)t-(Pt-Qt)α·β其中:Yt为预测期末全县非城乡总人口数。Do为早期的全县非城乡人口,20XX为43.48万人。r为预测期内人口自然增加率为5—6‰。t为预测年数,近期取5,远期取15。Pt为预测期末农村总劳动力人数.20XX25.89万人,测(假设不发生劳动经预力的转移)到20XX农村总劳动力人数可在26.45万人左右,到农村总劳动力人数可在27.25万人左右,到农村总劳动力人数可在28.1万人左右。Qt为预测期内农业生产年均所需劳动力人数。α为剩余劳动力转化为城乡人口的比率β为转化劳动力平均带眷系数分阶段的都市化水平发展目的以下表:年份耕地面积(万亩)农村劳动力(万人)劳均可耕地(亩)农业需要劳动力(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人)带眷系数转化比例(%)都市化水平(%)41.1525.891.762041.1526.4558.817.651.5504441.1527.2585.222.051.5555043.9528.1123.4324.671.550553、城乡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世界银行有关专家的研究成果,当人均GDP达700美元时,都市化水平为20—40%;当人均GDP达2040美元时,都市化水平为58%;当人均GDP达3150美元时,都市化水平为66%;当人均GDP达18330美元时,都市化水平达75%~85%。唐县经济发展战略目的,20XX人均GDP为1000美元,为1730美元,为3000美元,故20XX、、都市化水平分别为35%、48%、52%。4、唐县的城乡化的发展目的拟定结合三种分析办法,根据唐县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制订唐县的城乡化的发展目的为20XX35%,42%,50%。三、县域城乡化动力机制发展途径(一)、城乡化动力机制城乡化是一种长久过程,是农村人口转化为都市人口,农村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转变为都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过程。城乡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表观形式。城乡化发展速度的快慢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动力机制背景,对唐县城乡发展历史成因,现状状况与将来条件进行进一步研究,找出唐县城乡将来不停发展的动力基础是城乡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面。(1)国家与省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是县域城乡发展的重要契机。唐县地处京津冀北经济圈京石城乡发展轴上,首先能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和有关项目的支撑;另首先,大都市圈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构造调节与升级,某些传统产业与其市场需要向外转移。唐县应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通过重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带动县域城乡化快速发展。唐县地处京石中间地带,区位优势突出,许多重大基础设施都通过唐县县域,铁路方面有京广铁路,高速公路方面有京深高速复线(张石高速)、保阜高速。这些重要交通设施路过的城乡随着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而获得更多发展机会。(2)随着唐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带动第三产业飞速发展,将吸纳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服务业,成为唐县城乡化发展最强动力。(3)京津冀北经济圈的启动是唐县城乡发展的又一动力。(4)工业化是城乡化发展的直接动力工业多布局在都市,普通来说都市是生产力布局的集中点,多数工业的建设同时就是城乡的建设;另首先工业发展聚集造成城乡发育;再之,工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的劳动力进入城乡,直接扩大城乡的人口规模,加速城乡化进程;第四,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为城乡积累建设资金,都市建设资金重要来自于工业建筑业、服务业、。(二)、唐县城乡化发展途径普通而言,都市化需要含有下列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第一产业的支持;二是要有第二、三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三是有必要的基础设施、住房和商业网点。唐县现状是一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县,随着农业产业化和生产力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核心在于实现农村城乡化,主动发展二、三产业,搞好小城乡建设,特别是大力发展民营公司和旅游产业,形成含有一定分工协作能力的工业园区和全县旅游产业开发组合,发明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城乡一体化的途径实现城乡化。四、城乡化发展战略(1)、加紧集聚发展、重点推动城乡当代化,增强城乡活力。(2)、加紧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3)、加紧工业发展,壮大第二产业,依靠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新型加工业和制造业。(4)、推动农业产业化、当代化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化。(5)、整合村镇密集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六章县域城乡体系规划一、县域城乡现状特性与评价(一)、县域城乡现状概况唐县现有乡镇20个。其中仁厚镇为唐县县城驻地;建制镇6个:王京镇、高昌镇、白合镇、北罗镇、军城乡和川里镇;乡13个:长古城乡、都亭乡、北店头乡、南店头乡、罗庄乡、大洋乡、雹水乡、齐家佐乡、迷城乡、羊角乡、石门乡、黄石口乡和倒马关乡;现状行政村庄345个,现状建制镇密度0.5个/百km2与全省平均密度持平[全省不含县城的建制镇密度为0.40个/百KM2(含县城为0.46个/百KM2)],较经济发达的京广线中部地区城乡分布密度(0.8个/百km2)低,较保定市平均水平(0.55个/百km2)稍低。县域内城乡形成因素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历史上的古城延续或演变而来。县域范畴内的仁厚镇(唐县县城)、倒马关乡、长古城乡、军城乡等即属这类。历史上唐县县城曾是唐县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区域商品集散地。这类古城延续至今的城乡普通规模较大,各类设施较齐全,都市化水平较高。第二类是随工业发展而形成的。白合镇是由保定市水泥厂以与近些年乡镇公司的大发展形成的。第三类是随交通发展而形成的。如王京镇,由村庄发展成为建制镇是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成果。第四类是在片区行政中心或集贸中心的基础上设立的,如川里镇、军城乡均系较大的集镇。这类城乡商贸、服务、文教、卫生等设施较齐全。20XX各乡镇基本状况统计表总人口(人)镇、乡政府所在地人口(人)辖区面积(KM2)镇区现状建成区面积(KM2)村庄个数(个)地区生产总GDP(万元)财政收入(万元)县城(仁厚镇)73759508.933324555王京镇557013458461.51834200671高昌镇343173261552010670174白合镇29642285311012216879247北罗镇491672859411.36191572674军城乡222511942970.8234903247川里镇862512001015141650169长古城乡4033128474320173都亭乡2428923333415903948北店头乡32344259578235909113南店头乡2236026161887200100罗庄乡357852300540.01178920107大洋乡2477523685116646825雹水乡1749716602910225022齐家佐乡268637151160.524461055迷城乡1132720585219291072羊角乡1216572692141959187石门乡8504238594103399182黄石口乡168541070118224659118倒马关乡4938576103898028(二)、城乡体系职能类型分析城乡体系内各城乡职能的有机组合,共同构成含有特色的地区综合体,城乡体系职能类型构造分析涉及城乡基本职能类型构造分析和城乡职能组合系统分析两方面。唐县城乡基本职能类型构造是以行政职能为主的综合性城乡。唐县城乡职能组合系统体现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体系。(三)、城乡体系的空间分布构造①分布密度城乡分布密度是反映不同面积的空间地区单元之内城乡数量的指标。在自然历史条件作用下,各个城乡在人口、资源、交通等因素影响下生长能力与机会是不同的。就唐县县域而言,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城乡分布密度(120km2/座城乡)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2km2/座城乡)。经比较能够看出,北部山区城乡密度分布低于中、南部地区水平。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都市化进程加紧,城乡密度增大。全县建制镇由1990年的1个增加至20XX的7个,增加幅度为7倍。但区域内城乡空间分布不均匀。唐县县域乡镇分布密度(20XX)地理位置土地面积(km2)镇乡个数密度(km2/座)个数密度(km2/座)南部平原4754120679中部24012402120北部山区7022301560县域1417720213109注:南部平原:王京镇、仁厚镇、高昌镇和北罗镇;中部:白合镇;北部山区:军城乡、川里镇。以唐县县城为中心,范畴到北罗、王京、高昌的圈层内,是城乡密度最高的部分。中部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和工业集聚地,土地运用强度将逐步增大;南部平原则是唐县用地指向性拓展和扩散作用的直接成果。而北部山区受地形限制、交通不便,城乡密度明显减少。密度分析表明,以唐县县城为中心,以王京至倒马关的南北交通干线为轴的城乡群是唐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所在,它们的集结体现了集聚与扩散效应的空间轨道。北部山区的城乡密度规模偏小,一定程度上克制了唐县县域小城乡的发展,整体呈分散的集结。②城乡联结形式城乡联结形式则反映城乡体系内城乡之间互相空间位置关系特性与类型。唐县县域现状城乡空间位置关系重要体现为以县城为中心的南部城乡集中区和以军城乡和川里镇为中心的北部山区城乡分散区。③城乡群的形态特性城乡群的形态特性从城乡空间分布角度而言,是指城乡群之中的城乡数量、核心城乡多寡与城乡群总体外在组合形态特性。就唐县而言,城乡群的形态特性重要体现为块状城乡集聚区。(4)、城乡规模等级构造分析:城乡体系的形成和完善,以各级城乡规模趋于合理与辐射能力增强为体现。唐县县域内,按人口规模大小能够分为3个持续的等级序列:第一级,人口3.0万人以上的主城区;第二级,人口0.5——2.5万人的城乡;第三级人口0.2——1.0万人,多为乡政府所在地或大型中心村。这一分布基本符合W·克里斯泰勒的金字塔等级分布规律,即城乡数量在人口规模增大时递减。但其顶点过大与递减激烈是这个体系的特性。在主城外围的广大地区内,即使资源丰富,但远离主城,小城乡在密度较低的同时,规模也偏小,缺少较为强大的中心城乡二、县域城乡发展战略与总体构想1、唐县城乡发展战略是:点轴开发模式与优势区位开发模式相结合,重点发展县城、区域副中心,主动发展区域的重点镇镇,合剪发展普通镇。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中心城乡为骨干的多层次、多类型、开放式的城乡体系。2、城乡发展总体构想(1)、扩大县城的规模,加强极核作用。唐县作为保定西南重要的旅游县市之一,必须强化在区域中的主导地位,缩小与保东地区城乡的差距,提高中心城乡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城乡综合能力,更加好的带动全县经济高速发展。(2)、主动发展县域副中心。发挥中心城乡在县域三大区中的作用,县西、南发展以县城、北罗、王京为中心的工业区;县域中部发展以白合为中心的建材业工业区;县北发展以军城、川里为中心的旅游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