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3秋人教版九上化学第一次月考A卷(绪言-2章)(广东卷)(原卷版+解析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全解全析
123456789101112131415
DBDCDBDCCCABCDA
1.D【解析】A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不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不符合题意;B项,纳米技术的成功探索,是一项现代化学研究成果,不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不符合题意;C项,绿色化学的提出是指在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不符合题意;D项,有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符合题意。
2.B【解析】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氧气、氮气、水蒸气均是无毒无害的空气成分。故选B。
3.D【解析】A、夯筑土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结绳记事,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磨制石器,只有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烧制彩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4.C【解析】A、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则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来自空气,故A正确;B、氮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则磁悬浮列车用到的氮气来自空气,故B正确;C、空气中不含氨气,则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不是来自空气,故C不正确;D、稀有气体约占空气总体积的0.94%,则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来自空气,故D正确。故选C。
5.D【解析】A、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制冷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属于物理性质;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D、赤铁矿用于炼铁,将铁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属于化学性质;故选:D。
6.B【解析】A、点燃酒精灯时,要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点燃,不能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的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口应紧挨试管口,细口瓶标签一面朝向手心,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称量固体时,应左物右码,图示操作错误。故选B。
7.D【解析】A、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毛玻片放在石蜡火焰上不久后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石蜡火焰上的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氢元素;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8.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此选项错误;B、木炭燃烧后生成无色气体,此选项错误;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此选项正确;D、加热到发红的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此选项错误。故选C。
9.C【解析】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C、催化剂在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分解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也可选择其他物质做催化剂,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0.C【解析】本题考查利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宏观上看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否则属于混合物。A、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B、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河水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C、氮气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正确;D、高锰酸钾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故选:C。
11.A【解析】A、不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因为木炭燃烧生成气体,选项错误;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选项正确;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读数,否则易导致测定结果偏小,选项正确;D、若红磷不足,使氧气不能完全反应,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选项正确。故选A。
12.B【解析】A、加热高锰酸钾,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故不符合题意;B、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从短管通入,长管出,故符合题意;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故不符合题意;D、氧气验满,要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C【解析】根据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以及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理来分析。A、氧气能供给呼吸,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医疗用氧一般是含30%至40%O2的富氧空气,急救时氧气浓度更高,故A正确;B、空气主要是由氮气与氧气组成的,氮气与氧气的沸点不同,因此工业上常根据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故B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错误;D、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故D正确。故选:C。
14.D【解析】A.将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B.实验室中的物质不能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15.A【解析】A、一定质量木炭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当木炭反应完后,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增加,图象反映正确,故A正确;B、一定量高锰酸钾分解后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两种固体,所以最终质量不能为零,图象反映错误,故B错误;C、氯酸钾制氧气时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不会改变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图象反映错误,故C错误;D、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中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应该不变,图象反映错误,故D错误。故选:A。
16.【答案】(7分)(1)改变反应的速率(或提高生产效率)(1分)
(2)①双氧水水+氧气(2分)②上(1分)带火星的木条(1分)
③ACFG(2分)
【解析】(1)催化剂的特点是改变反应的速率,速率的改变也会提高生产效率,所以化工生产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改变反应的速率或提高生产效率;
(2)①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是过氧化氢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分解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双氧水水+氧气;②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为了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③为了制取较大量氧气,并便于多次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发生装置应选择的仪器是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塞和长颈漏斗,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仪器标号是:ACFG。
17.【答案】(9分)(1)氧气(1分)二氧化碳(1分)铁(1分)
(2)①硫+氧气二氧化硫(2分)化合反应(1分)
②铁+氧气四氧化三铁(2分)化合反应(1分)
【解析】根据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推断D是二氧化碳;因为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说明A是氧气,B是硫,C是二氧化硫;因为E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说明E是铁。
18.【答案】(9分)(1)酒精灯(1分)集气瓶(1分)
(2)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1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分)
(3)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1分)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表示已收集满(2分)
(4)b(1分)
【解析】(1)①是酒精灯;③是集气瓶。
(2)实验室采用装置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口要伸入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便于排净装置内的空气,这样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验证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表示已收集满。
(4)如果用如图的装置收集氧气,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气体应由b端口通入。
19.【答案】(9分)(1)小(1分)
(2)外焰(1分)内焰(1分)焰心(1分)a(1分)外(1分)
(3)浑浊(1分)水(1分)二氧化碳(1分)
【解析】(1)由于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2)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由于温度越高,火柴梗易被炭化;所以,看到火柴梗的外层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由题意可知,由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了水;由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0.【答案】(8分)(1)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1分)
(2)不能(1分)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2分)
(3)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分)
(4)2-1和2-3(2分)
【解析】(1)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发现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良好的,这是因为,如果气密性良好,吹气时,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水从长吸管快速流出;
(2)呼出气体中大量的水蒸气也不支持燃烧,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不能根据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3)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4)2-1和2-3吹气时间相同,石灰水浓度不同,现象不同,对比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
21.【答案】(13分)(1)①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2分)②氧气(1分)变小(1分)
(2)①1/5(1分)②助燃(1分)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分)
(3)①装置漏气等(1分)②装置始终密闭,空气没有逸出,实验结果准确(2分)
(4)不能(1分)镁除了能和氧气反应外,还能和氮气反应,这样会导致气体减少超过1/5,水面上升超过1/5,不能确定氧气的含量(2分)
【解析】(1)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文字表达式为: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②集气瓶中磷在燃烧时会消掉空气中的氧气,从而导致容器内压强会变小。(2)①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集气瓶内压强降低,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说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②磷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而反应后的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不能使红磷继续燃烧,说明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3)①实验完毕,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燃烧过程中气体减少不足1/5,可能的原因有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等;②用图B装置改进后,通过聚太阳光引燃红磷,避免了打开瓶塞漏气而能保持装置始终密封,减少了操作中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可以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4)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会和氧气反应,还会和氮气反应,导致消耗气体的量超过1/5,集气瓶内水面上升超过1/5,不能准确确定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21世纪教育网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A卷·基础知识达标测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绪言~第二单元(人教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是()
A.元素周期表的编制B.纳米技术的成功探索
C.“绿色化学”的提出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2.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硫C.水蒸气D.氮气
3.远古时期,半坡人从事的下列生活、生产活动中,一定有化学变化的是()
A.夯筑土屋B.结绳记事
C.磨制石器D.烧制彩陶
4.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下列生活生产中用到的气体不是来自空气的是()
A.炼钢过程用到的氧气B.磁悬浮列车用的氮气
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D.制作电光源的稀有气体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铜用于制作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
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赤铁矿用于炼铁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量筒读数
C.倾倒液体D.称量固体
7.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手段,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出物质的性质。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作出的推断有误的是()
A.石蜡屑放入水中,石蜡屑浮于水面:石蜡密度小于水
B.吹灭燃着的蜡烛,可观察到一缕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重新燃烧:白烟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小颗粒
C.毛玻片放在石蜡火焰上不久后变黑:石蜡不完全燃烧后产生了炭黑
D.石蜡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后内壁出现水雾:石蜡中含有水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9.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不变
D.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1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液氧、蒸馏水B.稀有气体、河水
C.氮气、空气D.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
11.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12.下列关于氧气制取、收集、验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B.收集氧气
C.收集氧气D.氧气的验满
1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医疗用氧一般是含30%至40%O2的富氧空气,急救时氧气浓度更高
B.工业上常根据沸点不同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D.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实验室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1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和现象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分实验室中的食盐和蔗糖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15.下列图象正确反应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
C.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共55分。
16.(7分)大多数化工生产都有催化剂的参与。
(1)化工生产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______。
(2)研究表明氧化铜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①用如图所示装置和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②上图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向______排空气法。为了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将_____放在集气瓶口。
③为了制取较大量氧气,并便于多次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请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或装置,重组一套制取装置,需要用到的是________(填标号)。
17.(9分)现有A、B、C、D、E五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E在A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
(2)写出B和E分别在A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标出其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9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气体的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采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导管口要伸入集气瓶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氧气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用如图的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由________(填“a”或“b”)端口通入。
19.(9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处最先碳化(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______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结论:石蜡烧燃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0.(8分)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进行实验)
实验1
步骤操作现象
①气密性检验: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没过长吸管底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
②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用排水法收集呼出气体,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③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
(1)步骤①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自制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步骤②中的现象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假设成立,步骤③中,预期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
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石灰水浓度持续吹气时间瓶底现象
2-10.16%30秒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渗透市场意识的2024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六上生命教育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设计行业新趋势试题及答案
- 助理广告师考试重点内容概述试题及答案
- 分析纺织品市场趋势对检验的影响因素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对接新技术试题及答案
- 智能家居知识试题及答案
- 极致提升广告设计师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证书考试深度分析试题及答案
- 意外伤害试题及答案库
- 1-江苏省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质量审计评分表-
- 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课件高一上学期载人航天主题班会
- 《excel数据分析》课件
- DB1310-T 223-2020 小麦节水绿色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 小学六年级科学(人教版)《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 215kWh工商业液冷储能电池一体柜用户手册
- 燃气安全事故处理及应急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件 第六章 燃油供给系
- 可再生能源预测技术研究
- 2024-2030年中国耐火材料行业供需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部门级安全培训考试题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